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再見了,北京!》教後反思?3篇

《再見了,北京!》教後反思?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再見了,北京!》教後反思1

《再見了,北京!》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章主要通過“聖火熄滅”和“人們狂歡”兩個場面來描寫北京奧運會的閉幕儀式。然而僅憑一些掛圖或者書上的插圖這些教學資源來授課,顯然是不夠的。細細一推算,2008年北京舉行奧運會的時候,這些小傢伙才只有3,4週歲呢,那個時候,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正在老家的泥地裏打滾兒呢!於是課前,我便自己先去了解了一下奧運會的知識,做好充足的準備。

《再見了,北京!》教後反思?3篇

開始上課了,我一改教案上已經設計好的導入方式,直接單刀直入,問:“小朋友們,你們聽過奧運會嗎?”果然,相較於往常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情景,孩子們的臉上透露着迷茫和無知。我心中暗叫“不妙”。但我馬上鎮定下來。這樣的結果早已料到,事先準備好的材料就派上了用場。

於是我便像講故事一般,給孩子們講起了奧運會的歷史,奧運會的會旗,宗旨等等,然後慢慢地引入到北京奧運會上,介紹北京奧運會上一些突破性的創舉,激發了孩子對北京奧運會產生興趣。最後再引入到這篇課文,啓發孩子有感情地朗讀課題。第一課時結束後,我深感這些奧運知識的普及是遠遠不夠的,這對於孩子來說還是略顯空洞。於是我決定第二課時將再引入視頻和大量相關的圖片。

上課以前,我利用課間給孩子們播放了北京奧運會閉幕儀式的視頻,此時孩子們漸漸興奮起來。他們看到了鳥巢里人山人海,人聲鼎沸的大場面,終於收到了奧運會氣氛的感染。而視頻中“鳥巢”,“奧運神火”,“飛機舷梯”,“不同膚色的外國人”等場面,讓孩子有了直觀的印象,對課文的理解也大大的降低了難度。

隨着時間的推移,北京奧運會離我們的孩子是越來越遙遠了,這給我們的`教學也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然而,現代教學媒體又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便利。今年教室新配備了多媒體,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

  《再見了,北京!》教後反思2

《再見了,北京!》是一篇新課文,文中長句子多,陌生詞語多,再加上學生掌握的奧運知識少,因此學生讀得很不好,許多詞句理解不了,老師教學時難度很大。

在教學時,第一課時並不是很順利地上下來。第一課時我主要幫學生掃清了生字障礙。生字新詞學完了,但是課文卻沒有讀多少,以致學生讀破句的很多,讀錯字的也比較的多。教學時通過讀、品、再讀,讓全班同學基本意會,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無法顧及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學生應該還在半知半解中吧。也就是說,第一課時沒有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但第一課時我自認爲做得較好的是將《補充習題》上的第二題放入學習中進行了,即:奧運會的會旗是( )。北京奧運會的主會場是( )。奧運會場熊熊燃燒的火叫奧運( )。“落下帷幕”就是奧運( )了。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充分認識到了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如果學生課前能很好的預習,可能教學效果要好些。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在學生預習課文上面下一番功夫。

  《再見了,北京!》教後反思3

一打開《再見了,北京!》,我的心裏就重重的,像是壓了一塊石頭。孩子能理解這樣的語句嗎?這麼多長句子,該花多少時間才能讓每一個孩子讀通課文呢?如果是囫圇吞棗,他們能快樂地把課文背出來嗎?即使背出來,當做積累,生活中能運用這樣的語言嗎?

是我的原因吧,孩子們似乎也是不能理解這樣文字。這還是要回答我們的教育應該走在孩子發展之前還是發展之後的問題。是不是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們的準備工作都沒有完成得夠好?如果課前,孩子們對於北京奧運有更多的瞭解或是直觀的印象,我們的教學是不是更成功呢?這是不是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印正了一句話:“功夫在課堂之外。”於是,課堂在只有幾個孩子的所謂的配合中進入了尾聲,似乎意興闌珊。非常不情願地,又似乎很無奈地對孩子們說:“那下面我們來寫字吧。”沒想到,沉悶的教室裏一陣歡呼:“好啊!”

噢,也好!真的是出乎意料,孩子們寫字非常積極,在我的引導下非常認真地觀察着每一個字的結構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還觀察了長短、高低,胖瘦問題,發言積極,生怕我沒有請他回答。範寫板書以後,在座位旁巡視了一番,孩子們寫得都不錯!

爲什麼會這樣?仔細看了我才發現,原來這一課的生字都不難,很容易掌握結構,再加上孩子們對寫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積累,所以完成得不錯。寫字,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的任務。都說“字,是一個人的第二張名片。”體現了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更體現了一個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領悟能力及熱愛。我想,孩子們熱愛寫字,也是語文課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