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培養良好的習慣(四)》教案設計

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培養良好的習慣(四)》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了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的要求,並在教學建議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的觀點。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爲了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落到實處,把語文學習必備的好習慣作爲一項重要的內容編入了教材,並形成了一套自成體系的序列。筆者就此結合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習慣篇的教學說說個人想法。

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培養良好的習慣(四)》教案設計

一、習慣的界定和形成

何謂習慣呢?從字面上講,所謂習慣就是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爲、傾向或社會風尚。(見《現代漢語詞典》第1348頁)就個人而言,習慣乃是一個人長期養成的思想行爲模式的固化。

哲學家認爲:人的最基本的活動有兩種,一是外顯的實踐活動,二是內隱的認知活動,這二者辯證統一。因此,習慣應包括可聞、可見的外在行爲,以及指導和支配行爲的相對不變的內在的思維模式。一個人在遇到問題時,自然要調用自己的已有的與問題具有相似性的知識和經驗(即相似塊),然後再通過具體有序的操作來解決。所以,好的習慣實質上是一個人在符合客觀規律的思維模式的指導和支配下,經過反覆歷練而逐漸固定下來的操作技能的自動再現。這其中,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以及定型的操作技能內外緊密聯繫、相輔相成。所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應當從這兩個方面的建構入手。

先說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問題。列寧說過:規律就是聯繫,就是本質的關係或本質間的關係。如何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的聯繫呢?張光鑑先生認爲:思維規律是每個人根據自己在社會中獲得的直接實踐經驗與間接經驗,在大腦中建構、儲存起來的相似塊,去對所要認識的事物或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推理、判斷和問題求解的。人總是先從事物的形式相似入手,然後纔去認識事物運動的相似、結構的'相似、聯繫的相似,才能認識到事物千變萬化中那些相對不變的本質,從而達到對事物規律的認識。《相似論》曾明確指出:一般說來,應從事物的兩個主要關係去認識和掌握它的本質:一個是從靜態到動態相似過程去認識它;一個是從宏觀相似現象與微觀結構相似關係來認識它。(以上請參閱張光鑑等著《相似論》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頁和第21頁)總之,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要從研究存在與思維之間的相似性入手,要符合自然之道。

接下來說說操作技能的建構問題。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已經證明:一個人有意識的行爲通常是由外界信息刺激和神經衝動引發的,是一種通過大腦的高級神經控制和運動神經支配若干肌羣協調收縮而進行的有目的、合乎內外要求、有正常次序的運動,是一種思維模式支配下的生理反應。張光鑑先生在提交給思維科學第111次北京香山會議的報告中指出:人對不熟悉和沒有養成習慣的事物進行再認識的反應時間約爲2~3秒,最快也不少於1秒,但只要經過幾天的連續強化訓練,養成了初步的習慣,反應的時間就能縮短到1000微秒左右,就能使反應速度提高100倍以上。由此可見,人們對事物愈是熟悉、習慣的程度越高,反應速度或解決問題就越快,動作就越準確。這也就是鋼琴家、舞蹈家、運動員爲什麼要對彈奏的樂曲、舞蹈動作、運動項目中的各種動作要進行日復一日的相似練習,以求獲得快速反應的能力的重要原因。關於此,科學家、文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也不會例外,他們都需要從小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閱讀、檢索文獻資料的能力。沒有熟怎能生巧呢?沒有長期艱苦的鍛鍊,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要培養非凡的直覺頓悟能力,要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那隻能是紙上談兵了。因此我們認爲,語文學習習慣的形成同樣是一個由外顯轉化爲內隱的過程。在外顯認知階段,人們爲了認識和解決新的問題,必然要從自己的記憶倉庫中調用大量的相似塊來跟問題的解決方向、目標、環節,進行相似激活、相似選擇、相似匹配、相似創造。在最初階段,由於需要調用的信息量比較大,處理的時間長,必然會導致反應的速度相對較慢。但經過了無數次的相似重複,大腦就會產生易化和募集效應,就會使外顯認知操作轉化爲內隱認知,形成快速反應通道,使反應的過程定型化、自動化、快捷化。章太炎先生說:學患其不習,既習矣患其不博,既博矣患其不精。偶有所得不可以爲智,猶要自視若愚,愚三次,智三次,學始有成。章太炎先生在這裏所說的習和愚三次,智三次都是在強調習慣養成的過程,而學始有成則是說習慣養成後的結果。可以設想:當諸多好的快速反應通道集於一身的時候,此人也就學始有成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了。

二、習慣的特性和養成

明白了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原理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問題了。現代教育理論和長期的實踐告訴我們,習慣具有非常鮮明的特徵,我們在教學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第一,要充分認識習慣培養的長期性,持之以恆。

筆者一直認爲:習慣的養成最爲重要的是堅持不懈。從知識到智慧,由技能到習慣,絕非一日之功。許多人之所以能夠在說話時出口成章,滔滔不絕,並不是他們認真、仔細地考慮瞭如何組織主、謂、賓語的結果;演奏家之所以能夠用樂器奏出優美的旋律,也未必想到了怎樣運用指法的;駕駛員在處理道理上的偶發事件時,頭腦裏不一定想到了該怎樣剎車他們所依靠的都是快速反應的直覺。這種高度自動化的習慣反應是長期實踐、多次相似重複運動的必然。所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反覆抓,抓反覆,一絲不苟,持之以恆。許多語文學習的操作並不是什麼難事,但要養成習慣卻絕非易事。稍有懈怠,便會走樣,甚至是半途而廢。

第二,要充分認識習慣形成的兩重性,揚善棄惡。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習慣也不例外,既有使人受益終身的好習慣,也有遺誤終身的壞習慣。因此,我們要在積極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隨時注意抵制不良習慣的滋生。好習慣如不能長期堅持,勢必會由壞的習慣來取代。勤勉的習慣不能養成,必然歸於懶散;工細的習慣不能形成,必將變得粗疏。其實,人人都有本能的嗜慾和惰性,而許多有害身心、遺患無窮的事恰恰能夠滿足人一時的嗜慾,迎合人的惰性。所以人們常會明知不對和無益,卻硬是要身不由己地去做,久而久之,不良習慣就自然形成了。相反,許多可以受用終身,影響人的前途和命運的良好習慣,既不能滿足人的一時嗜慾,更不能迎合人的惰性,不可能自然形成,往往需要下決心禁絕或限制某些本能的嗜慾,克服、戰勝天生的惰性,自覺接受一定規矩的約束,愉快地投入某些帶有強制性的訓練,甚至要長期堅持與自己過不去。我們說,人既有個體的本性(個性),又有類的本性(社會性)。一般人都有從衆的心理傾向。一種習慣如果已成爲衆多人的羣體意識,那就會成爲一種風氣、習俗。家有家風,族有族風,班有班風,校有校風,風氣一旦形成,就會反過來影響個人的成長。這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我們不能總是消極地去逃避不良環境,而應當一起努力,從我做起,掃歪風,樹正氣,營造一個有助於養成好習慣的外部環境。

第三,要充分認識習慣培養的微觀性,固本培元。

習慣的培養是具體的、微觀的,是一點一滴的積累。我們必須做個有心人,從大處着眼,從小處着手。我們所說的從大處着眼,就是要從習慣對人格塑造和終身發展的影響考慮。王爾德指出: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所謂從小處着手,就是從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以小見大。對此,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主編張慶先生髮表了很好的見解。他說:

語文教學的出路何在?我看還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點不妨低些,但訓練一定要紮實,要求一定要嚴格。要把着力點放在加強識字、寫字、朗讀、背誦、作文等訓練上,放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素質上。要使過去被視爲軟的東西真正地硬起來。

這些看起來似乎是屬於微觀範疇的小事,殊不知宏觀目標恰是通過這些屬於微觀範疇的小事來實現的,不去抓這些小事,素質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話。(請參見張慶著《我的小學語文觀》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第103頁)

三、教學建議

最後,我們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爲例,具體說說如何操作的問題。

這一冊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項內容:第一是勤;第二是主動識字。前者側重於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後者則側重思想意識的強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於側重操作層面的內容,除了要注意具體方法的指導之外,也要重視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而對側重思想意識培養的內容,除了要充分重視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之外,同樣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導和練習。

比如勤一項,我們首先要帶領學生讀懂字典,明確字典的編寫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編寫的。你看,不論是什麼樣的字典,也不管是使用什麼樣的檢字法,它首先是將數以萬計的字(現象)按照一定的規格(或按照偏旁部首、或按照音序、或按筆畫數量、或按照字形特徵)進行分類;其次是從微觀結構上對每一個字進行單元或層次(比如字形、注音、釋義等)的分析;最後是以舉例的方式,在分類分析之後,將其進行綜合優化,以便於使用者遷移運用,解決問題。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懂字典的過程是一個領悟編寫者如何按照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編寫的過程。教學的第二步是要解決怎樣查,即形成操作技能的問題。關於這一步的教學,特別需要我們關注以下幾點:第一,要讓學生明確爲什麼要?教學中,我們不妨創設一個與實際的閱讀高度相似的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字典這位不開口老師的功能和魅力,讓學生從心裏明白爲什麼要學會的道理。第二,要通過實際的翻檢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瞭解查找、檢索的步驟、方法。正如陸放翁所說的那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許多方法是在實踐中掌握的,光說不練那是假把式。第三,要在日常的學習或生活之中,採取不同的方式,不斷強化字典隨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認識或不理解(包括拿不準的)字,一定要動手翻一翻的意識。堅持這樣做,久而久之,勤的習慣就一定能夠養成。至於其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大同而小異,我們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有的東西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它卻一輩子有用;有的東西一時有用,但它卻一輩子無用。諸如勤、主動識字之類的習慣大概都屬於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