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下冊《葡萄溝》教學設計(精品)

二年級下冊《葡萄溝》教學設計(精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葡萄溝》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二年級下冊《葡萄溝》教學設計(精品)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2、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學習“盛產”“茂密”“五光十色”等詞語。

3、熟悉瞭解並練習用“······就像······”、

“······有的······有的······”句型造句。

4、學習按照時間順序、由外到裏的順序進行寫作。

  教學重點:

1、用學過的方法學習“盛產”“茂密”“五光十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教學難點:

1、學習按照時間順序、由外到裏的順序進行寫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教學準備:

課件、影音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昨天老師帶大家去了一個美麗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做··· ?

2、那麼誰願意說說葡萄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3、既然葡萄溝給同學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就再次走進葡萄溝, 再去看看這個美麗的地方!(板書課題“葡萄溝”)

  二、複習鞏固:

1、昨天我們學習了文章的第一個自然段,現在誰能說說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盛產”是什麼意思?聯繫上下文進行理解。(板書:盛產水果)

3、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運用了怎樣的描寫順序?

  三、精讀理解:

(一)學習文章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文)自由朗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思考“這裏的葡萄長得怎麼樣?”

(指名回答,板書:葡萄 枝葉茂密)

1、學習第二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課件)用直觀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茂密”一詞的意思,並回憶理解詞語意思的三種途徑。

(出示句子)學習感受比喻句“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並學習運用“······就像······”造句。

2、學習第二自然段第三句

(出示課件)全班齊讀這句話,初步感受葡萄成熟後的美。

(出示句子)同學們,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句子,你們看看哪個更好一點?爲什麼?(對比“一大串一大串”和“一大串”之間的區別)

(齊讀句子)課文利用了一個詞語描寫葡萄的顏色,是哪個詞語?(板書:五光十色)

和“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詞語還有哪些?爲什麼作者不用這些詞語而要用“五光十色”?

3、學習第二自然段第四句

看到這麼多誘人的葡萄,老師都忍不住想嘗一口了,你們想不想嘗一嘗?(生:想!)那麼維吾爾族的老鄉會把葡萄給我們吃嗎?(生:會!)你們怎麼知道的?誰能用課文裏的話回答老師?(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我們的老鄉可真是···?(板書:老鄉 熱情好客)

(二)學習文章第三自然段

過渡:有這麼熱情的老鄉招待我們,美麗的景色我們也看了,好吃的葡萄我們也吃了,可是這麼多的葡萄吃不完還能做成什麼呢?(板書:葡萄乾)

1、學習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指名讀文)學習運用“······有的······有的······”句型造句

(質疑文本)看到這句話你有哪些疑問?

2、學習第三自然段第二句

(播放視頻)初步瞭解晾房的樣子。

(迴歸課文)在課文裏找一找描寫晾房的句子。

(出示課件,指名回答)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晾房是什麼樣子的?

指導學生了解從外到裏的描寫順序。

3、學習第三自然段第三句

(指名回答)誰思考過晾房爲什麼要修成這樣?修成這樣的好處是什麼?

引導學生了解維吾爾族老鄉的另一個特點(板書:聰明能幹)

4、學習第三自然段第四句

如此簡便的方法制成的葡萄乾又有什麼特點呢?在文中找一找。

(出示課件,全班齊讀)誰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葡萄乾的特點?

(指名回答,板書:色鮮味甜 非常有名)

 四、總結:

課文學到這裏,大家覺得葡萄溝這個地方好不好呀?(生:好!)

那誰願意說一說你是從哪幾個方面看出葡萄溝的好呢?(指名回答)

所以說,葡萄溝真是個···?(生:好地方!)(板書:好地方)

那麼我們一起來讚美一下葡萄溝吧!(生: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五、迴歸課文,全班齊讀全文:

  六、作業:

找個你感興趣的地方,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別從幾個方面寫一寫它的特色。

 七、板書:

葡 萄 溝

盛產水果

葡萄 枝葉茂密 五光十色

老鄉 熱情好客 聰明能幹

葡萄乾 色鮮味甜 非常有名

好 地 方

教學反思:

在上課之前,我對教學環節的設計進行了多次的修改,研究課上完之後我也感覺收穫頗豐。但就本課的教學來說,我感覺優點和不足都比較明顯,具體分析如下:

我認爲以下兩點把握得比較好:

1、通過課件,讓學生非常直觀的瞭解了“茂密”一詞的意思。通過枝葉由少到多的變化,讓學生自己體驗枝葉呈現什麼樣的狀態纔算做“茂密”,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對詞義進行總結。這樣的方法比較生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給學生留下了較爲深刻的印象。

2、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加入了句型訓練。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深入瞭解每個特殊的句型在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例如文章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不僅讓學生了解句子的內容,還將“······就像······”提出來讓學生回憶比喻句的相關知識已達到最終運用的目的。還有將“······有的······有的······”句型讓學生自己練習造句,學習應用。

不足之處在於:

1、缺乏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導致課堂缺少實效性。就本課內容來說,有很多具體描寫葡萄的句子應該讓學生反覆誦讀,感受葡萄的美、葡萄溝的好。同時應該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給予一些方法指導,從而爲學生自己以後獨立進行課外閱讀做鋪墊。但在安排學生讀的過程中,作爲老師的我沒有及時予以正確、準確的指導,閱讀、朗讀方法指導的缺失直接導致了學生的朗讀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沒有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起到幫助。

2、對於重點段落的講解不夠明顯、突出。在最初的教學設計中,我將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設爲本課教學的重點,但在實際教學中,這一重點並沒有得到強化。因此,整個教學就顯得平鋪直敘、沒有重點。

3、在我的課堂教學中,語言不夠嚴謹,不夠簡練,甚至出現了一些不應該有的病句。作爲一個語文老師,在課堂中用到的語句都應該是非常簡明扼要、非常準確的,但在這一方面,我明顯還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出現了許多錯誤。

  《葡萄溝》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及好在什麼地方。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知道葡萄溝好在什麼地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課前收集有關葡萄溝、葡萄乾的資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如果我們到新疆去旅遊,有一個地方我們一定不能錯過,因爲那是沙漠中的綠洲,美味瓜果的故鄉。它的名字就叫做“葡萄溝”。(板書課題。)

2.看到這三個字,你想這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老師提兩點希望:第一,希望你能讀準字音;第二,希望你能讀通句子。

2.在這一課中出現了一些生字新詞,看看你們和它交上朋友了嗎?

(生開火車讀詞語:新疆 吐魯番 杏子 香梨 蜜桃 搭起 維吾爾族 碉堡 小孔 成熟。)

3.比較“涼”和“晾”

小結:看來,通過形近字的區分和比較也能幫助我們識記漢字。

4.開火車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三、圍繞中心,品讀課文

課文最後一句話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你從課文的那些地方感受到那裏是個好地方?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語句,把你的感受用一兩個簡單的詞語標註在書上。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生:(彙報預設。)葡萄溝那裏水果特別多,從五月到七八月,再到九月十月,一年中有大部分時間你都能品嚐到香甜可口的新鮮水果,所以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師:多麼令人嚮往啊!所以,書上用一個詞說那裏——(盛產)水果。

抓住“盛產”一詞指導朗讀。

2.讓我們帶着對這個水果之鄉的喜愛之情,一起放聲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3.總結:在荒涼的戈壁中,能有這樣一個四季瓜果飄香的地方,所以我們要說,

引讀——“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二)學習第2自然段。

你還從哪裏感受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1.學習描寫枝葉的語句。

(1)師:同學們把眼睛閉上,邊聽老師讀邊想象,看看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2)同學們看看課文中的插圖,你覺得怎樣的樹葉,能稱之爲“茂密”的枝葉。

總結學習方法:有時候,藉助插圖也能幫助我們理解詞語。

(3)正因爲這葡萄藤長得枝繁葉茂,才讓我們感覺到這是一個大涼棚。同學們看看這兩句話,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課件出示: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綠色的涼棚。

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

(4)所以,你走進葡萄溝,你看到滿山遍野都是綠色的海洋。現在,你再來讀這句話,相信你一定有更多的感受。

2.學習描寫葡萄的語句。

(1)葡萄有這麼多的顏色,所以書上用一個詞來概括。(五光十色。)

(2)“五光十色”是寫顏色多,你還知道哪個成語也是說顏色多的?

(3)從剛纔同學們說的這些詞語當中,選擇你最喜歡的兩個詞抄寫在積累本上,以後把描寫顏色的好詞佳句都積累在這一頁上。

(4)師:我看到很多同學都寫下了“五顏六色”這個詞,你覺的把課文中的“五光十色”換成“五顏六色”行嗎?自己先讀一讀,體會一下。

(5)“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都是寫顏色多,但是它們卻有所不同。如果讓你選擇一個來形容我手中的彩紙和美麗的冰燈,你會怎麼說呢?

(課件出示:冰燈的畫面。)

(6)這回我們再來看看這些葡萄。

(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葡萄。)

師:是啊,在陽光的照射下,一串串葡萄顯得晶瑩剔透,五光十色的,就像是掛在藤上的一串串寶物一樣。你看,這紅的像什麼,白的呢,綠的又像什麼?

(7)師:這哪裏是葡萄啊!這簡直是老天爺賜給吐魯番人們的一串串珍寶!就讓我們帶着對葡萄的喜愛之情,你自己再來讀一讀寫葡萄的語句。

(引導學生抓住“一大串”、“五光十色”進行評價,指導朗讀。)

(8)小結:通過你們的朗讀,我感受到了葡萄顏色多,品種多,結得也多。說說在葡萄溝你還從哪裏感受到這是個好地方?

3.學習寫維吾爾族老鄉的句子。

(1)誰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他們的熱情和好客表現出來!

(2)自評、互評。

(3)葡萄溝的景美,人更美。現在,讓我們帶着對葡萄溝的喜愛之情配樂朗讀這一自然段。徐老師來讀第一句,男同學來讀寫枝葉的句子,女生來讀寫葡萄的句子,最後一句話,全班一起讀。

4.我們跟隨着作者暢遊了葡萄溝。我們再來看這一自然段,作者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葡萄溝的。

5.同學們,新疆四季烈日炎炎。在葡萄溝的東面就是著名的火焰山,可想而知那裏有多麼炎熱。然而進入葡萄溝,你看到的是層層疊疊的梯田,鬱鬱蔥蔥的葡萄園,在這綠色的海洋中,點綴着好似珍珠,又像瑪瑙的五光十色的葡萄。站在這樣的天然大涼棚裏,你會感覺到吹來的風是陣陣(涼爽)的風。那此時,你的心情怎麼樣呢?

6.所以,來到這裏的人都會由衷地稱讚——

引讀:“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那裏的葡萄真是名不虛傳。可是太遺憾了,去那裏旅遊的人,只能在當地品嚐,而不能把葡萄帶回來。不過,人們可以帶一些那裏的特產——葡萄乾送給親朋好友。現在就請你們小組爲單位自學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一會請你們來當小導遊向我們介紹晾房是什麼樣的?爲什麼這樣設計?葡萄乾又有哪些特點?

2.小組合作學習。

3.小組彙報,其他同學是小遊客,一會還可以就你感興趣的問題向他們提問。

4.指導朗讀。(對當導遊的學生。)你們那裏的'葡萄乾那麼著名,你們就帶着自豪的語氣來讀讀這句話吧!

(課件出示:葡萄溝生產的葡萄乾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師:小遊客們,你們喜歡吃葡萄乾嗎?就帶着喜愛之情,你也來讀讀這句話!

5.欣賞了那裏的葡萄,又品嚐了葡萄乾,我們要豎起大拇指,再一次稱讚

引讀:“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四、激發情感,擴展延伸

1.同學們注意到了課文的最後一句話末尾用的是句號。作者用肯定的語氣告訴我們,那是一個好地方。我們通過讀文,一次次發出讚歎,有首歌唱道“新疆是個好地方”。這節課,我們通過閱讀,感受到——

引讀: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2.現在我們馬上就要告別葡萄溝了,此時你最想說些什麼?

3.千言萬語會成一句話,讓我們深情地讚美——

引讀: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4.老師爲你們推薦幾篇小文章《沙漠綠洲》《火焰山腳下》,下課後讀一讀,去感受葡萄溝那獨有的魅力。

  評析:

一、巧妙捕捉“教”與“學”的恰當聯結點

本節課教師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認知規律整合教學,巧妙地抓住了一個教學的“主問題”,即在整體閱讀教學中能起主導、支撐作用,能引發思考、討論、理解、創造的重要的問題——“從哪裏能感受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探尋答案。師生通過與文本進行深入有效的對話,找到“教”與“學”的突破口,巧妙地給學生找到了一個開啓閱讀大門的“點”,大有“一兩撥千斤”的妙處。這樣的課堂教學思路清晰,精彩紛呈,真正起到了提綱挈領,輻射全文的作用。

二、語文意識與人文薰陶得到無痕交融

整節課上書聲琅琅,教師在朗讀的操作過程中,採用“以讀代講、以讀代問、憑讀悟情”的方法,採用各種激勵手段,步步深入,促使學生的認識、情感和能力在讀的過程中得到整體提高和發展。在課堂上,教師沒有過多的朗讀技巧的指導,而是引導學生通過看畫面,詞語比較等方法,使學生把葡萄溝的美讀得有滋有味;教師帶領學生在優美的情境和無限的遐想中豐富着內心的體驗與情感世界,感受到語言文字獨有的韻味。這樣不但能感受文本的人文內涵,陶冶學生的思想素養和審美情趣,而且對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以及語感能力的培養無疑是一條捷徑。

三、適度拓展豐富學生生活體驗

教師通過富有情趣的拓展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內部情感。如學習描寫葡萄色彩的語句,通過擴詞與看熟悉的冰燈畫面來體會“五光十色”一詞的表達作用,將學文與生活巧妙地結合,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又如讓學生自學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通過充當小導遊來介紹“晾房是什麼樣的?爲什麼這樣設計?葡萄乾又有哪些特點?”以及“告別葡萄溝你最想說點什麼”等等,這些適度的拓展訓練,能將閱讀中獲得的感悟和積累的情感沉澱下來,凝結成學生的思想,進而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