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隆中對》教學設計【推薦】

《隆中對》教學設計【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教學目標

《隆中對》教學設計【推薦】

1、朗讀文言課文

2、積累一些文言詞彙,如實詞、虛詞等。

3、學會翻譯文言文,瞭解文章大義。

4、瞭解諸葛亮的卓越才能。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文言課文。

2)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

2、難點

1)學會翻譯文言文,瞭解文章大義。

2)瞭解諸葛亮的卓越才能。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隴畝(long3)傾頹(tui2)猖蹶(chang1jue2)存恤(xu4)

夷越(yi2)胄(Zhou4)殆(dai4)沔(mian3)詣(yi4)

2.查字典,對照課文註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者作品簡介

本文節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L一 作者陳壽233—297字示祚zuo4 晉朝安漢(現在四川南充)人,

史學家,所著(三國志)六十五卷,記載三國時期220-280)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2.時代背景簡介

東漢末年是個土地兼併劇烈、地主剝削殘酷、官府搖役繁重、政治腐敗不堪的黑暗時代。這時,爆發了一場規模巨大的農民起義一黃巾起義。在鎮壓黃巾起義過程中產生和壯大起來的大小武裝力量,爲了取代東漢王朝,爭奪勢力範圍,進行了勾心鬥角的政治鬥爭和頻繁的軍事混戰。在鎮壓黃巾起義中起家的曹操、劉備和孫堅,在多次戰爭中,一步步擴大勢力。赤壁大戰之後,形成了曹操、劉備和孫權三國鼎立的形勢。此後,三國之間又混戰了七十二年,全國纔得到統一。(三國志)就是記載這段時期的歷史的史書。

在當時的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中,劉備處於劣勢。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來幫助他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賢若渴,“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下山。本文敘寫的就是諸葛亮回答劉備的諮詢,充分展示了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

  三、正課

*朗讀課文,注意讀準語音,節奏分明,語氣流暢,感情充沛。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躬]親自。[隴畝]田地。

[好]喜歡。

[每]常常。

[時]當時。[莫之許]就是“莫許之”。許,承認。

[友善]友好。

口]認爲。[信然]確實這樣。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屯】駐軍防守。

[器]器重、重視。

【謂……曰】對……說。

[與俱來]與(之)俱來。俱。一起。

[就見]到那裏拜訪。就,接近,趨向。

[屈致]委屈(他)召他來。致,招致,引來。

[枉]委屈。[駕]車馬,借車馬指劉備。[顧]拜訪。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由是]因此。[遂]於是,就。[詣]去,到。這裏是拜訪的意思。

[凡]總共。

.[乃見]才見到。

[因]於是。[屏]這裏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漢室]指漢朝。[傾頹]崩潰、衰敗。

[奸臣]指董卓、曹操先後專權.[竊命]盜用皇帝的命令。

[孤]古代王侯的自稱。這裏是劉備自稱。[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任)

[信]通“伸”,伸張。

[遂]就。[用]因此。[猖獗]這裏是失敗的意思。

[已]停止,罷休。

[計]計策。[安]疑問代詞,怎麼。

5.請學生翻譯第4段到完,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已來]已,通“以”

[不可勝數]數也數不清。勝,盡。

[衆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非臨…,抑亦]不僅……而且 【謀】籌劃(得當)

[挾]挾持,控制。[令]號令。[諸侯]這裏指當時割據一方的軍閥。

[爭鋒]爭強,爭勝。

[國險而民附]地勢險要,民衆歸附。

[援]外援。[囹]謀取。

[利]物資。[盡]全部取得

[此用武之國]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兵家必爭之地。

[殆]大概。[資]資助,給予。

[險塞]地勢險要。

[天府之土]指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饒,形勢險固的地方。

[因]依靠。[成]成就,創建。

[闇弱]昏庸懦弱。

[殷]興旺富裕。[存恤]愛撫、愛惜。

[胃]後代。

[信義]誠信仁義。[著]顯明。

[總攬]廣泛地羅致。攬,這裏有招致的意思。

[巖阻]險阻,指形勢險要的地方。

[戎]古時對我國西部各族的稱呼。

[夷越]這裏泛指我國南部各族。

[修]治理。[政理]政治。

[身]親自。

[簞食壺漿]用簞(盛着)糧食,用壺(裝着)酒水。“簞”和“壺”是形容詞作狀語,表工具。簞,用簞。壺,用水壺。

[誠如是]確實像這樣。

[日]一天天。

6.請一生翻譯全文。

7.再次朗讀全文,要求讀得朗朗上口。

 四、小結

1.一詞多義

認爲 調爲信然

對··說 謂先主日

停止 然志猶未已

通“以”自董卓已來

已經 已歷三世

確實 謂爲信然

誠信 信義著於四海

同“伸”,伸張 欲信大義於天下

這樣 謂爲信然

但是 然志猶未已

因此 遂用猖獗

利用 賢能爲之用

運用 此用武之國

2.古今詞義

古義 拜訪 將軍宜枉駕顧之

今義 照顧

古義 總共 凡三往

今義 平凡

古義 我,古代王侯的自稱 孤不度德量力

今義 孤立

古義 大概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今義 危險

古義 一天天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今義 太陽

3.詞性活用

簞 用革 名詞作狀語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壺 用水壺 名詞作狀語

4.通假字

信,通“伸”伸張 欲伸大義於天下

已,通“以” 自董卓已來

5.句式

1)判斷句。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2)省略句。

君與俱來。

(3)倒裝句。

時人莫之許也

4)遞進複句

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五、作業

l.完成課後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一、看拼音寫出漢字。

(long3)畝 傾(tui2) 存(xu4)

猖(jue2)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謂爲信然2.將軍宜枉駕顧之

3.凡三往4.欲信大義於天下

5.遂用猖厥6.漢室顧頹

三、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2.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朗讀全文,質疑。

2,思考課後練習一、三題。

二、導入

上節課,我0]已翻譯全文,疏通文意,這節課,我0]將深入探究課

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特色。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朗朗上口。

2.提問:諸葛亮“每自比於管仲、樂毅”說明他什麼?

討論並歸納:說明他志向遠大,自認爲有出將入相的才能。

3,提問:爲什麼“時人莫之許”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調爲信然”?

討論並歸納:因爲當時人們還不瞭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才知道他確有出將入相的才能。

4.提問:諸葛亮爲什麼只可“就見”“不可屈致”?

討論並歸納:

1)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做物,如果不夠尊重地請他,他肯定不會來。

2)親自前往拜訪,才能顯示思賢若渴,才能表現對人才的尊重。

5.提問: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原因是“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欲信大義於天下”但“智術淺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計策,實現他的政治

理想。

6.提問:在諸葛亮的對策中,他替劉備策劃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最終目標是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7.提問:爲了達到這個目標,諸葛亮提出了什麼戰略方針?

討論並歸納:跨有荊、益兩州,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劉備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

8.提問:諸葛亮是根據什麼提出這個戰略方針的?

討論並歸納;根據當時形勢而提出的。

1)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2)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

3)荊州是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4)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但劉潭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5)劉備是帝室之胃,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9.提問:課後練習三。

討論並歸納:

1)文中“亮少有逸羣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於野,不求聞達。”這句介紹諸葛亮生平與(隆中對)相似,不同在於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本文是“時人異焉”,課文是“時人莫之許也”,只有諸葛亮的朋友“謂爲信然”文中“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與(隆中對比較爲簡略。課文先寫徐庶的介紹,再寫先主三顧茅廬問計。

文中“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關於對策的具體內容本文省略。課文最後還加上關、張對劉備與諸葛亮情好日密的反應,從側面寫出劉備如魚得水的感受。本文則沒有這情節。

2)諸葛亮“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孫權“遣軍三萬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後備又西取益

 四、小結

  這篇文章以諸葛亮回答劉備的諮詢爲主要內容。諸葛亮在對策中分析了敵我友多方的形勢,確定了“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然後北定中原的戰略方針。充分展示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亮少有逸羣之才,英霸之器,身長8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於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瓊舉州委質,而備失勢衆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27,乃建奇策,身使別、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後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爲軍師將軍。備稱尊號,拜亮爲丞相,錄尚書事。及各狙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畢專之。於是劉、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當J匕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凌邊疆,震盪宇內。又自以爲無身之日,則未能有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戢,屢耀其武。……青龍二年春,亮率衆出武功,分兵屯田,爲久駐之基。其秋病年,黎庶追思,以爲口實。至今樑。益之民諮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霖之味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躬耕於野 2)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

3)身使孫權 4)備得用與武帝交做

2.下面句子的“以”解釋爲“認爲”的一項是()

A.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顯

B.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

C.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

D.以亮爲軍師將軍

3.下面句子的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亮少有選羣之才,英霸之器*諸葛亮年輕時有超過一般人的才能,英雄爭強的本事。

B.[亮深謂備雄姿傑出]諸葛亮深深地感到劉備相貌不凡品德超過一般。

C.[遂解帶寫誠]於是解下腰帶寫了一封誠摯的信。

D.[而備失勢衆寡]而劉備失去依靠兵力很少。

4。文中寫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採取怎樣的政策管理國家?

答:

  附譯文:

諸葛亮親自在田地裏耕種,喜歡唱(梁父吟*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跟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們不承認他有這種才能。只有博陵的崔州平,穎川的徐遮跟諸葛亮是好朋友,認爲確是這樣。

當時劉備在新野駐軍。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十分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是一條臥龍,您想見他嗎?”劉備說:“你和他一齊來。徐庶說:“這個人只可以去他那裏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您應當委屈自己去拜訪他/’因此,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於是叫(旁邊的人)避開說:“漢朝的統治衰敗了,奸巨董卓、曹操之流先後專權,皇上遭難出奔。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服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人,要想在天下仰張正義,但是缺乏智謀,因此失敗,一直到今天。但是我的志向還不罷休,您看該採取怎樣的辦法諸葛亮回答說二‘自從董卓以來,英雄豪傑紛紛起兵,佔領州縣的數也數不清。曹操跟袁紹相比,名氣低微並且兵力薄弱。但曹操最終能戰勝袁紹,從弱者變爲強者的原因,不僅是機時好,而且也是人的籌劃(得當人現在曹操已經擁有百萬的兵力,挾持皇帝來號召令諸侯,這確實不可以跟他爭強爭勝。孫權佔據江東(長江下游)一帶地方,已經經歷了三代,地勢險要,民衆歸附。有才能的人被他利用,這隻可以把他結爲外援,而不可以謀取他。荊州北面佔據漢水中下游一帶,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接連吳會,西面通往巴郡蜀郡,這是兵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不能守住,這大概是天拿它來資助將軍您的,您願意得到它嗎?蓋州地勢險要,肥沃的田野十分廣大,這是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饒的地方,高祖劉邦靠它創建了漢朝的基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佔據北方,人民興旺國家富裕卻不懂得愛惜。有智慧有才能的人想得到賢明的君主來治理。將軍您既然是皇家的後代,誠信仁義顯明於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人物,思慕賢人如口渴急於喝水一般,如果佔據荊、益兩個州,守住形勢險要的地方,西面與少數民族和好,南面安撫各族人民,國外與東吳孫權友好往來,國內修明政j臺;等待天下有變,就命令一個上將軍率領荊州的軍隊向宛J進攻,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部隊,出兵秦川,老百姓怎麼敢不用簞盛着糧食,用壺裝着酒漿來迎接您呢?確實如此,那麼您的稱霸的理想就可以實現,漢代就可以興旺了。”

劉備說:“好啊!”於是跟諸葛亮的感情一天比一天親密。

關羽3 飛等不高興,劉備勸解他們說:“我得到孔明,就像魚得到了水一樣。希望各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才停不止(不說了)

作業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作業優化設計:一、隴 頹 恤 蹶 二1.確

實這樣2.拜訪3.總共4.通“伸”,伸張5.失敗6.

衰敗 三1.但是我的志向還不罷休,您看該採取怎樣的辦法?

2.諸葛孔明是一條臥龍,您想見他嗎?

第二課時作業優化設計:1.(1)親自 (2)拜訪 (3)親自

(4)因此2.A3.C4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

戎旅,出師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