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下冊《敬畏自然》課後反思

八年級下冊《敬畏自然》課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課後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敬畏自然》課後反思內容,歡迎查看!

八年級下冊《敬畏自然》課後反思

  《敬畏自然》課後反思一:

備課過程:

這次開公開課我和世元都很緊張,又因爲是一課兩上,要展開比較,所以更加害怕。我們打電話商量了幾次,世元一直說讓我來定課,但兩個人上課畢竟不比一個人上課,所以我們決定:他選出他比較喜歡上的課,我也選出我比較喜歡上的課,看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最終實在是時間倉促,星期二下午世元選了兩篇文章《敬畏自然》和《大雁歸來》,所以我馬上到網上去查教學實錄,看這兩篇課文能不能上。可惜都沒有找到,不過《敬畏自然》我倒是找到了一個教學片斷,又翻翻教學參考書,我最終決定上《敬畏自然》,當時是出於兩個原因:1、這篇課文很有深度。可以不容置疑地說,如果能讓學生深入理解這篇文章,那麼第三單元其他的課會上起來很容易,但是“人和自然的關係”這個問題實在是過於深奧,就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而《大雁歸來》我認爲,實在是太過於簡單,當然也很容易把握結構、明確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而在朗誦方面,也無太多的發揮餘地。這樣的一篇文章要上出兩個人的風格,實在是太難,也不易於更好地展現彼此的風格。

2、這篇課文的觀點有待商榷。在我想來,我們何必敬畏自然呢?那實在是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太渺小,我們看不到太遠太遠的未來。但既然在我們所知的世界裏,我們還可以稱得上是“萬物之靈”。我們爲什麼不征服自然,當然我們只要一邊征服一邊愛護就好了。反正平等永遠是我們的嚮往,而我們永遠也做不到罷了。反正征服自然也永遠只是我們的夢想,我們爲什麼不給自己一個積極的鼓勵呢?

3、公開課要求展現學生的能力,或許可以讓學生就“征服自然”和“敬畏自然”兩個問題開展一場辯論賽,給學生提供一個思辯的機會,展現學生的能力。因爲我當時在想,而《大雁歸來》無論是在朗讀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養和展現上,都做不到這一點。

課是定下來了,但是怎麼上實在是個大難題。近來我總覺得大概是到了瓶頸期,上課老是不如意。不是按照教參所設計的上課思路來上,所體現的上課觀念過於陳舊,不能和學生實現對話,也無法培養學生的能力;而讓學生自由質疑,有時就不能很好地圍繞着課文的重點來解讀,課上得實在太散。有個學生對我說:如果回到初一,我一定舉手。但是新課程上多了,我卻也漸漸習慣了上課的方式,不可能每一課都象初一時那樣有許多新點子,給學生新奇和喜悅。怎麼做?既然回不到初一,既然我也永遠不能時時保持我的形式的創新性,那麼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思考學生要什麼,我能給學生什麼了。

我查找了大量的教案,其中有幾篇應該說是相當優秀的。週二晚上我把這些都看了,終於選定了其中的一篇我認爲是不錯的,打算照着上課。不過週三事情太多,教務太忙,我直到那天下午三點鐘纔開始從網上找了課件,然後進行修改整理。(意外是時時發生的,應該早些時間去備課,免得過於匆促導致沒時間備課。)不過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往往是成於課件,也敗於課件。雖然我心裏記得金老師說過,備課是最重要的,做課件是次要的,但是還是走不出那個框框,那天晚上於是就在課件的修修改改過程中過去了。而對課文我唯一的感覺還是太難太難,讀不懂。

(週四)昨天早上第三節課在初二三班試教後,我唯一的感覺是:這課雖然學生表現很出色,但是我上不出激情。金老師指出我幫我做了修改,去掉了許多重複的方面,疏理出本文的重點是:爲什麼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爲什麼說敬畏自然等於敬畏我們自己。並指出最大的缺點是課文沒上透。建議我拋棄以下一個環節:這篇課文哪些句子你認爲寫得很有文學性或哲理性,能不能用“我喜歡……因爲……”的句子來表達一下。

我於是反覆看文章,思考怎樣上呢?要透首先要有板書設計,而板書設計往往給人一種預設的感覺,是現在很多公開課都在迴避的。怎樣安排課件中的板書,我想到了江國平上過的《安塞腰鼓》,所以想採用課堂生成型的板書設計。

後來又詢問婉紅的看法,她認爲,本文學習的關鍵是內容,而非論證的結構。她的話一針見血,我想,我對文章的內容也讀不透,又怎麼和學生在一節課內解決文章的思想性和文學性兩個問題呢?所以我終於拋棄了文學性的解讀。轉而專心思考:如何上透課文。

想來想去實在是沒有辦法,這時我突然想起決定上這課的那天無意中看到的詳案好象不錯,只是記不清具體內容了。可惜這時要開校周前會了,我只能暫停對資料的`查找了。

那天晚上,我向倩蘭要了計算機房的鑰匙,因爲就我去年上公開課所得,到了多媒體教室,學生往往隨着年齡增大,而容易男生全坐一起,女生全坐一起,導致不好上課或上課紀律不好。所以我早想着要看看多媒體座位安排,然後幫學生安排好位置。但是在我幫王老師點完名後,我發現時間實在太忙,所以只能先去看看,發現多媒體教室是第一排坐7人,第二排坐8人,第三排坐9人,第四排坐10人,第五排坐11人。今後可以照此安排。但是終於沒時間安排,今後建議可以早一週完成此任務。那晚的主要時間都花在尋找那詳案上了,但一直沒有找到那詳案,所以以後看到好的資料要及時把它存起來。此外,感覺很遺憾,因爲那晚真的可以算是一事無成,教案沒寫,心中總是惶恐,連覺也不得安睡。我一直在想,這是一篇充滿思辯的課,我應該象周選傑一樣把他上得很有深度和啓發性。

直到第二天一早第一節課,我借了若微二班再次試課,雖然是力圖把課文給講透了,但是解決了那兩個問題也已到了下課時間。很多後續環節都不能做。聽課後,若微爲我很是着急,她爲我詳細地在書上劃下了本課中的關於人類智慧和大自然智慧的差距的作者闡述的幾個角度,然後又建議我對導入作修改,說可以找茅老師商量。

馬上就要到第四節課了。我一下狠心,既然這篇課文不能按照江國平的風格上出我的激情,因爲每一篇課文都有它本身的風格,我也沒有能力象周選傑那樣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去挖掘探究。因爲這篇課文是那麼難。那麼我乾脆拋棄其它,難課簡上好啦。所以我馬上按照若微對文章框架的梳理,結合我自己的理解,把上課的思路重新整理:

整體感知:爲什麼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爲什麼作者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合作探究:作者主要從哪些角度寫人類與自然智慧的差距?

深入思考:在敬畏之後,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然?平等對待、愛護自然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人類對自然又有哪些不敬之舉呢?能不能舉例說說。

人類如此對待自然,大自然又是如何懲罰我們的呢?請看視頻。

此情此景,你最想說的是什麼呢?……讓我們懷着深深的敬畏之心齊讀課文的第一段吧,讓我們懷着深深的愛護之心齊讀課文最後一段吧。

那麼愛護自然是否意味着以後我們所有的樹都不砍了,所有的水都不吃了?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當然不是,作者的意圖在於讓我們能冷靜地思考我們是如何改造自然。

……

思路理好,我馬上改課件。先馬上查資料《愚公移山》,我找到了FLASH,這是很幸運的事。不過以妨萬一,我也蒐集了文字資料把它做在課件裏。然後按上面的思路改課件。時間過得很快等我改完課件已經第三節課過了快一半了。所以我馬上做最後的一件事,那就是把教學思路抄在課文上,然後在旁邊把每個問題的時間把它分配好。怎麼分配呢?先是結尾安排大約10分鐘,開頭5分鐘,自讀課文一遍括整體感知安排10—15分鐘,合作探究安排10分鐘,最後還剩下5分鐘機動時間。接下來我我馬上把課文再好好回顧幾遍就去上課了。應該說今天的課在準備上,實在是太匆促了。

教學經驗:1、以後建議週一前定好上課內容,週二備課,週三試課第一節,週三完成教學詳案寫作,週四試課第二節,週四下午整理出來,週五直接上公開課。建議上午2—4節上課,因爲下午學生容易集中不了精神,會想着回家。

2、建議早一週安排好學生多媒體的座位安排表,免得紀律不好控制,課堂教學渙散。影響自己心情。

3、建議開課前四天心無旁騖,當然要注意合理休息。

4、建議開課前一定要安排好上課幾環節的大致時間,心中有數。

5、建議詳案一定要寫,可以避免語言細節上的許多小毛病,如字句不通,過渡不自然。

6、建議製作課件時一定要注意採用板書課堂生成型結構,具體參照江國平方案。

7、建議遵循課的風格,如適合朗誦的多多培養或發揮學生的朗誦能力,適合思辯的多多發揮學生的思辯能力。

8、建議公開課一定要能發揮學生的能力,導入別太難,以激趣爲主。

9、建議難課簡上,簡課難上爲策略。

10、建議多多聽從他人的經驗,多多向別人學習。

  《敬畏自然》課後反思二:

這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對於初二學生來說並不很好理解,好在課文思路清晰,教學中我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設計了以下一些相關的問題:

1、爲什麼說人類宣稱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想法?

2、從哪幾方面理解人類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並不值得驕傲?

3、怎樣理解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

4、 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的關係是怎樣的?

5、課文最後得出了什麼結論?爲什麼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6、找出文中的反問句,舉一例說說它的作用。

正是基於以上的一些問題,使學生在讀課文時有了方向,在朗讀一遍之後,又讓學生迅速瀏覽進行勾劃,學生的閱讀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當然在學生讀課文之前有必要先把問題作以簡單的說明。

前面的博文曾論及學習文章時要讓學生入境,而要讓學生入境首先老師自己要入境,本文說理性很強,那麼教師首先要讓自己信服,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並且要想法設法找一些佐證,要能真正地爲作者的觀點叫好,但帶着學生學完之後又能走出課文。而要讓學生入境,本文則要側重於聯繫一些材料證明課文中的一些觀點。而要讓學生入境,好的導語設計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從一開始就能讓學生走進課文,在此過程中還要不斷的強化這一條主線,讓學生慢慢地得到一些問題的答案,或者是獲得一些知識。當然學習過程中不時的穿插一些有趣的話題或引人深思的問題也是一種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辦法,比如本文得到大自然創造了巧妙絕倫的藝術品,但蒼蠅蚊子是這樣的藝術品嗎?學生對這一問題還是頗感興趣的。

總之,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特點,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把握教材,瞭解學生的學情(要了解學生的學情就要讓學生養成預習提問題的習慣,事先收集歸納,以此設計好教學,可課下預習,問題由課代表收集,提前交回),這樣才能設計好教學,實施好教學。

  《敬畏自然》課後反思三:

上午進行了《敬畏自然》第一課時的教學,按計劃應該完成整體感知部分和前面幾個自然段落的分析,由於對於同學們的學習積累的把握,感覺到大家還存在一些歷史欠帳,於是在開展整體感知時,臨時進行了短語的教學,因爲在另外一個班進行歷史教學時,發現大家對於短語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而這部分內容是在七年級時就應該知道的。

臨時改變教學計劃後,要求大家對短語給出一個定義,全班同學都沒有一個知道的,爲了讓同學們能更好地認識短語,教學中從字、詞、短語、句子合在一起給大家一個感性的認識,使同學們基本理解短語,然後爲了理解之,給大家講了短語類型,要求同學們須各舉出一例,實際上要求大家從實踐中把握短語類型,通過同學們的參與,同學們基本理解了短語類型,在看課文的標題時,要求大家分析“敬畏自然”的短語類型,同學們均能正確回答此類問題,然後從對標題的分析中,我們又引入到了課題的主要內容,課文內容是敬畏自然,如果刪掉“敬畏”換成其它的詞語,再組成動賓短語,還有什麼?同學們就自然會有: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等,那我們就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談自己的想法,將課內知識遷移到課外,讓同學們就自己所知道的有關認識自然等問題進行交流,這可以幫助同學們增加有關自然的相關的知識與內容,拓展同學們的知識面。對於本文的學習幫助極大。

在教學中,也存在着敗筆,那就是對時間的把握不好,造成課時的浪費有點大,因爲在同學們對於短語的理解不到位時,我給了同學們一定的思考時間,那個時間其實是白白浪費掉的。

同學們在學習中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能將目前世界各地的有關自然災害方面的東西納入到課堂上來,大家都有一個認識,那就是美國的龍捲風自然災害、日本的地震災害等都是人類不能征服自然的表現,如果人類能征服自然,那自然災害對於人類的影響就不會那麼大了!影響同學們學習的因素主要是同學們在知識面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更進一步地引導同學們多關注生活,多關注社會、多讀課外圖書,使自己的知識面拓寬,這樣有利於同學們將各方面的知識融合在起。

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吸取今天的教訓,最大限度地把握課堂的時間,不能將有限的時間浪費掉,影響同學們的學習效果,在引導同學們思考時,多引導大家看課外圖書,引導的方法更要重在暗示方面,用暗示教學法開展教學,使大家都朝一個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