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國學經典:《荀子》名句賞析

國學經典:《荀子》名句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荀子》簡介

  《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學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後期趙國人,時人尊稱爲荀卿,漢時稱爲孫卿。年五十,始遊學於齊國,曾在齊國首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的稷下學宮任祭酒。因遭讒而適楚國,任蘭陵(今山東蒼山縣)令。以後失官家居,著書立說,死後葬於蘭陵。著名學者韓非、李斯均是他的學生。

  《荀子》名句賞析

國學經典:《荀子》名句賞析

天不爲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爲人之惡遠也,輟廣;君子不爲小人之匈匈也,輟行。

  [譯文]

老天不會因爲人仍討厭寒冷而將冬天終止;大地也不會因爲人們討厭它太遠而將廢棄了它的廣大無邊;君子不因爲一些卑劣之人的無理喧嚷和無謂的干擾就停止自己的行動,放棄個人的偉大志向。

良農不爲水旱不耕,良賈不爲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爲貧窮怠乎道。

 [譯文]

一個好的農民,並不因爲遇到水、旱等自然災害,就不去耕種土地;一個好的商人,並不因爲一時的.虧損,就不再搞經營;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並不因爲貧窮,就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鬆懈自己的鬥志,放棄自己的理想追求。

身勞而心安,爲之;利少而義多,爲之。

 [譯文]

即使有些事情幹起來很辛勞、很勞累,但只要符合自己的理想,只要是發自於內心,也要堅持去幹;即使有些事情沒有什麼利益可圖,但只要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也要千方百計把它幹好。

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省而外物輕矣。

 [譯文]

意志堅定,志向遠大,就會傲視富貴,對名利不屑一顧,遵循爲人的準則,以道義爲重,就會藐視那些王公貴人,對權勢看得很輕。注重思想修養,經常不斷地省察自己的內心,就能支配外界的事物而不爲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厚者,禮之積也;大者,禮之廣也;高者,禮之隆也;明者,禮之盡也。

 [譯文]

一個人能具備敦厚的品德,在於他日積月累,堅持不斷地按照禮的原則行事;一個人能具備豁達大度的品德,在於他普遍地推行禮的原則,處處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一個人能具備高尚的品德,在於他真正把禮的原則發揚光大;一個人能具備明察秋毫的品德,在於他切實把禮的原則融化在自己心中了。

君子能爲可貴,不能使人必貴己;能爲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爲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譯文]

品德高尚的人自珍自重,但不要求別人一定要尊重自己,把自己推舉得很高;自己能做到誠實篤信,但不要求別人一定要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非得一味向別人表白;自己能夠成爲有用之材,但不要求別人一定要任用自己,以致去投機鑽營。

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是以不誘於譽,不恐於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爲物傾側,夫是之謂誠君子。 (《非十二子》)

 [譯文]

士君子以自己的修養不好爲恥,不以被別人誣衊爲恥;以自己不守信用爲恥,不以被別人不信任爲恥;以自己缺德少才爲恥,不以不被人重用爲恥。品德高尚的人不被虛榮所引誘,不被誹謗所嚇倒,不被外物所動搖,而是遵循正道,嚴於律己,這才叫名副其實的君子。

能小而事大,闢之是猶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無適也。身不肖而誣賢,是猶傴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頂者愈衆。

[譯文]

能力本來就達不到卻非要幹驚天動地的大事,就好象力氣小非要挑重擔一樣,除了傷筋斷骨,又能有什麼結果呢?對自己的品行和爲人也要實事求是,正確對待。本來自己的品德惡劣卻一味吹噓自己是賢人,就好象是個駝背的人硬充高個子,別人看到後,只能指着他的腦袋譏笑他。

求之而後得,爲之而後成,積之而後高,盡之而後聖。(《儒效》)

 [譯文]

人要不斷地求索纔能有所收穫,不斷地實踐纔能有所成就,不斷地積累纔能有所提高,能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纔會成爲聖人。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

 [譯文]

路程雖近,不走是到不了的;事情雖小,不做是不能完成的。高尚的道德必須去追求,道德境界是在不斷修養中才能走向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