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三伏天養生六大要訣

三伏天養生六大要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導語: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多種疾病的高發期。如何纔能有效養生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三伏天養生六大要訣

別太貪涼。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裏,身體調節能力容易失調,出現多種不適。因此,最好少開空調,小孩、孕婦及患有關節炎、風溼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開,溫度以26℃爲宜,保證室內外溫差別超過7℃;讓空調風往上吹,避免直吹身體,還要護好頸、背、腹、腰、腿等部位。大汗淋漓後不要衝涼水澡,以免受到風寒溼邪侵襲。夏日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發胃腸炎。吃冷飲時最好等到食物的溫度接近體溫時再慢慢嚥下,以免刺激胃腸道,且吃的時間最好選擇陽氣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點之間。受寒後,可以喝薑茶發汗散寒。

飲食開胃。一進三伏天,很多人就會受到“苦夏”的困擾,口淡乏味,食慾不振。因此,“開胃”是夏季養生的重點。專家建議,夏天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熱祛暑、健脾開胃。不過苦瓜性寒,體質較差、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因此,益氣養陰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藥、大棗、蜂蜜、蓮藕、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雞鴨肉、瘦豬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也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的功效。

身體祛溼。悶熱潮溼的三伏天,人體容易被溼邪侵襲。對付暑溼,可以按足三裏穴,有助於運化水溼。睡前用40℃溫水泡腳,可祛溼,還能提高睡眠質量。還可以刻意出些汗,讓溼氣隨着汗水散發出去。多吃健脾化溼的食物也有幫助,紅豆、綠豆、荷葉煮粥,藿香、佩蘭、蒼朮泡茶,生薑切片煮水,都有祛溼之效。辣椒雖能開胃助消化,祛溼功效卻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綠豆湯千萬不能當水喝,綠豆性寒,體質虛弱者不能過多飲用。

“低調”運動。常說的“夏練三伏”,並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鍊。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鍛鍊方式必須量力而行,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鍊效果,又不至於出現不適。三種運動比較好:1.游泳: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能夠保持體溫恆定,不易中暑;2.釣魚:垂釣需要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熱;3.太極拳:打太極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進氣血在五臟六腑之間的流動,有助於振奮精神。夏天運動最好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間注意少量多次地補水;室外氣溫超過32℃,空氣溼度超過60%時,最好選擇在涼爽的室內運動。

晚睡早起午補覺。晚睡並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們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睡眠時間不要超過11點。中醫認爲“春生夏長”,到了夏天,人體陽氣處於旺盛狀態,如果經常睡懶覺,就違背了人體陽氣的季節變化規律,不僅得不到休息,反而覺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點起牀比較好。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鐘爲宜,超過1小時則適得其反,可能干擾晚上睡眠。

靜坐除煩。醫學研究表明,夏天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溼度高於80%的時候,人體情緒調節中樞就會受到明顯影響,人也容易心煩意亂,而老人的夏季心煩指數會比年輕人更高。緩解煩躁心情可以採用靜坐的方式,如果配合做一些小動作,不但能迅速達到心氣平和,還能夠活血通絡。端坐閉目吞津就是一個好方法。方法是:兩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雙目和口微閉,調勻呼吸;待口中津液較多時,將其吞嚥,可連續吞嚥3次;然後,上下牙叩動10~15次,可起到養心安神、固齒健脾的效果。

  三伏天的養生方法

中醫養生素有“夏補三伏”之說。但酷暑盛夏之時進補會不會有“火上加油”或“虛不受補”的副作用?答案是否定的。

“三伏”之際,人體氣血趨向體表,形成了陰氣盛於外而虛於內的生理狀態。汗出太多,機體就會喪失大量水分、無機鹽類和維生素,加之夏季胃液分泌相對減少,功能低下,影響消化吸收,致使營養補充相對減少。此外,酷暑夜短,蚊蟲干擾,

睡眠相對不足,從而易使人體出現虛證,根據“虛則補之”的原則,只有用“補法”才能調整機體功能。對於陰虛者,天越熱則陰越虛,陰越虛則虛火越旺,此時補陰,猶如久旱遇甘霖,不會“火上加油”。

對陰虛內寒者,暑熱越盛,陽氣越傷,體內越寒,此時進補,恰似雪中送炭,也絕不會“虛不受補”。問題的關鍵是如何進補?所謂“補法”,並非單純地進食美味佳餚或吃補藥,而是綜合調攝。補的方法多種多樣,但主要有神補、食補、藥補等。

1.順時調神 即“神補”。首先,在盛夏時節,宜順應自然,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黃帝內經》指出:“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其意是指暑天可適當晚睡,早些起牀,中午適當安排午休。

在清晨或傍晚時,可選擇公園、河邊、湖畔、庭院等空氣新鮮處,進行散步、太極拳、太極劍、導引保健功法、氣功鍛鍊,使心情舒暢,胸懷寬闊,神清氣和,精力充沛,心神得養。如果條件允許,還可參加外出旅遊、消夏避暑,既使人心曠神怡,又可鍛鍊身體。

2.因人施膳 即“食補”,是指用不同食物補養和調整機體的偏頗。體質偏於氣陰虛者,可適當選些甘寒益陰補腎之品,如龜、鱉、鴨、鵝肉做菜餚;偏於陽氣虛者,可適當選用溫性食品進補,如牛肉、雞肉、羊肉等,以溫中益氣,填補精髓,增強體質。

但由於夏季人體消化功能較弱,因此,除適當服食一些上述補品外,飲食宜清涼味淡,少食肥甘油膩厚味之品。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適當飲用一些保健消暑飲料是必要的,但切忌過度貪涼飲冷。大汗之後不可暴食冷飲,某些慢性病患者更應有所選擇。

3.辨證服藥 此爲“藥補”。陰虛體質者,可以適當服用一些滋陰清火、生津止渴之品,如西洋參、沙蔘、麥冬、五味子、石斛、玉竹等,以及生脈飲、西洋參蜂王漿等中成藥。

陽虛者,可選用巴戟天、蛤蚧、鹿茸等助陽之品,或選用金匱腎氣丸、龜齡集等中成藥。偏氣虛者,可選用人蔘、黃芪。

  三伏天應該如何防病

第一,儘量減少在溫度高的時候出門或是大量的運動,這樣身體水分的流失太快了,如果不能及時的補充水分很容易出現脫水中暑的情況的話,就是非常危險的了。上班族應注意隨時補充水分,好喝新鮮的白開水或淡鹽水,少飲冰鎮飲料。此外,還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瓜果蔬菜,尤其是西瓜、冬瓜等。

第二,防止感冒和消化道疾病。伏天是感冒高發期,尤其是長時間在空調房裏或吹電風扇,會出現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狀。建議不要長時間在低溫空調下滯留,晚上睡覺時應儘量開窗通風,老年人進冷氣房間前要把汗擦乾。

第三,伏天悶熱、潮溼、氣壓低,細菌黴菌滋生繁殖快,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夏天是腸胃疾病的多發季節,如果加上體質是虛寒的人,就更加的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襲了,這類人儘量的不要多是生冷的食物。因爲冰淇淋、雪糕等冷飲中均含有膽固醇、糖和澱粉等成分,吃冷飲影響正常的`食慾,又會使腹瀉加重。

  三伏天吃薑補陽氣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姜具有溫補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性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喝薑茶的最佳時機也來到了。生薑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喝薑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現在也似乎越來越流行。薑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適宜喝薑茶的季節。

夏季吃生薑可防治幾種病,下面提到的三類人可以適當用些生薑。

一、腹痛,吐瀉,如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系統疾病:適當吃些生薑或喝些薑湯,能起到防治作用,因爲生薑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

二、傷風感冒:經常處在空調環境中,由於室內外溫差大,很容易外感風寒,如能及時吃上幾片生薑或喝上一碗紅糖薑湯,助於驅寒解表。

  三伏天吃羊肉養陽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傳統,三伏天裏吃羊肉,有一定的養生依據。春夏吃羊肉養陽,等到冬天,手腳不易冰冷。有些人伏天時內有積熱,食用羊肉湯後,全身大汗淋漓,可驅走五臟積熱。不過,凡事都講究一個度,伏天吃羊肉並非多多易善,也並非人人都適合這樣的養生方法,尤其是一些熱性體質的人,切莫隨意嘗試。

據《本草從新》記載:“羊肉能補虛勞,益氣力,壯陽道,開胃健力。”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溼度最高的季節,此季節人體陽氣也最爲充足,加之自然界也是一派火熱,喝羊湯可以形成“內外夾擊”,使體內寒氣驅逐體外,能起到溫中散寒、溫補氣血的功效,因而夏季是‘冬病’最佳的治療時機。在夏天適當的吃點熱性食物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的。從中醫營養學的角度看,羊肉味甘性溫,可益氣補虛,補血助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歷來被視爲補陽佳品。

  多喝粥湯補充電解質

應供給足夠多的含水分食品,更重要的是補充出汗時損失的各種礦物質,尤其是鈉和鉀。

普通甜飲料中僅僅含有糖分和水分,卻不能提供鈉、鉀、鈣、鎂等電解質,也不含維生素。因此,不要單靠甜飲料來解渴,而應當儘量多吃水果蔬菜,還應當在家中準備營養豐富的粥湯和解暑飲料,其中尤以豆湯、豆粥最佳,它們對補充鉀、鎂等礦物質最有幫助。綠茶、花果茶、酸梅湯等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飲用湯水時要注意少量多次,因爲暴飲可能造成突然的大量排汗,還會導致食慾減退。剛從冰箱中拿出的飲料一定要在室溫下放一會兒才能飲用,以避免引起胃腸道血管的突然收縮,甚至發生痙攣。

  牛奶雞蛋和豆類不能少

在35℃以上的高溫中,人體排汗會損失大量蛋白質,同時體內蛋白質分解也會增加。特別是悶熱天氣中,人們往往食慾不振,又不愛下廚烹調,很容易發生蛋白質攝入不足的現象。靠零食、飲料和冷飲不能提供足夠的蛋白質。我建議:夏天時候每天要保證1杯酸奶或牛奶,1個雞蛋或鹹鴨蛋,再加上一份豆製品或一碗豆粥,還要經常吃些瘦肉和魚,以補充鐵質。

  三伏天四類特殊人的注意事項

三伏天老人和小孩應該隨時預防中暑。伏天高溫高溼,很容易使老人的基礎代謝增加,機體負擔過重,水鹽丟失,體內電解質紊亂,從而引起自身基礎病變的加重,導致疾病復發。老人白天不要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應午睡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小孩子應該注意及時補水。由於兒童的免疫功能發育還不完善,體溫中樞的調節能力要比成人差,對伏天的溼熱通常很難適應,以往羣發性的中暑現象往往都發生在學校。所以,要儘量減少學生的戶外體育活動,運動後應適當喝一些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

上班族預防空調病。在寫字樓裏吹着空調的上班族,從高溫的室外進入辦公室,會使開放的毛孔立刻閉塞,從而引起頭暈、噁心、流涕等類似感冒的症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空調病”。醫生建議,空調不宜開得太低,以28攝氏度左右爲宜。

在伏天高溫作業的工人,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可導致水鹽代謝障礙,極易中暑。醫生建議,高溫作業工人必須保證工作2至3小時後換人休息,同時還要加強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