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謝眺人物介紹

謝眺人物介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導語:謝眺是南北朝時期非常著名的詩人文學家。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謝眺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謝眺人物介紹

謝朓(tiǎo)(464-499),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19歲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永明五年(487),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之遊,初任其功曹、文學,爲“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隨隨王蕭子隆至荊州,十一年還京,爲驃騎諮議、領記室。建武二年(495),出爲宣城太守。兩年後,復返京爲中書郎。之後,又出爲南東海太守,尋遷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死獄中,時年36歲。

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啓唐代律絕之先河。

謝脁(464——499年),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蕭齊文學家。

少有文才,《南齊書》本傳稱他“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先後做過豫章王蕭嶷太尉行參軍、隨王蕭子隆的文學,又是竟陵王蕭子良的八友之一。

明帝時曾掌中書詔誥。建武二年(495)任宣城太守,世稱“謝宣城”。

後任尚書吏部郎。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蕭遙光謀取帝位,謝脁遭誣陷,下獄死。

謝朓出身名門貴族,與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同爲陳郡謝氏一族,祖母是《後漢書》作者范曄的姊妹,祖父謝述,爲宋初宰相劉義康的親信重臣;父親謝緯,官至散騎侍郎,謝朓的母親則是劉宋的長城公主。謝朓世代高門甲族,故以甲族資格的太尉行參軍爲起家官。

謝朓大約在永明元年(483),他二十歲時,便“解褐入仕”。永明前、中期,他擔任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官,過着輕裘肥馬,廣結詩友的貴族生活。

永明九年(491)春,謝朓作爲隨郡王蕭子隆的`文學(官名),隨同蕭子隆赴荊州,留下了不少詩篇。

建武二年(495)夏日,謝朓出任宣城(今安徽宣城)太守,實現了他“凌風翰”“恣山泉”的願望。他既捨不得放棄袞袞公服,又想遠離血的現實,只得追求一種“仕隱”的境界。《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一詩中,“既歡懷祿情,復協滄州趣。囂塵自茲隔,賞心於此過。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就是這種矛盾心理的顯現。在宣城任上,謝朓將他的詩歌創作推向了數量和藝術的高峯。流傳至今的詩歌,大多是宣城時期流傳下來的。所以謝朓又被後人稱爲“謝宣城”。 建武四年(497),謝朓被任命爲齊明帝蕭鸞天生殘廢的長子蕭寶義的鎮北諮議、兼南東海太守。這時蕭鸞已身染沉痾,而北魏軍隊常渡江騷擾,南北兵刃數次相接。

當時,謝朓岳父王敬則任會稽太守。因爲他是齊武帝的心腹猛將,所以蕭鸞對他很不放心,加重兵以監視。王敬則怖懼萬狀,深感大禍臨頭。他的第五個兒子王幼隆派人到南東海治所與謝朓密談。謝朓深怕自己被捲入,扣住來人,徑自告發。王敬則被族滅後,謝朓因功升任尚書吏部郎。

蕭子隆素來對謝朓的才能十分愛賞,因而,謝朓也得到了最優厚的禮遇,往往“留連晤對,不捨日夕”。不意竟遭到操有實權的長史王秀之的忌恨,於是密奏武帝。此時齊武帝蕭賾正病重,他降敕將謝朓召還京師。這對謝朓來說,真是晴天霹靂!

宋、齊之世的政壇是極其黑暗的,一個鐘鳴鼎食的顯宦之家,昨天門前還車馬塞道,今天就可以被舉家族滅。早在劉宋之世,謝朓的生母雖是帝家之女,然而他的伯父謝綜、謝約卻因捲進政治案件,與謝朓舅公范曄一起被處死,而謝朓父母因受牽連,一度也被迫遷離京邑。這些對聰穎異常的謝朓來說,當然印象極深。加上憤恨和不平,在新林道上,面對大江,他吟下了《贈西府同僚》,結尾四句:“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就是這種恐懼心理的真實流露。

不久,齊武帝蕭賾病逝。因爲太子早亡,所以蕭小在遺詔中,將政權託付給堂弟蕭鸞及次子竟陵王蕭子良。然而老謀深算的蕭鸞爲了篡奪皇帝的寶座,正醞釀着政變的陰謀。他一方面掃清篡帝的障礙,另一方面啓用文名卓著的謝朓,借用謝氏家族的聲威,加強自己的勢力。

永明十一年(493)冬,蕭賾的長孫蕭昭業即位。由於介入了蕭子良和蕭昭業叔侄之間的矛盾,“竟陵八友”之一的王融被誅,不久蕭子良也憂懼而死。這無疑爲蕭鸞篡位提供了機會。

次年秋季,蕭鸞廢去蕭昭業的帝位,改立他的胞弟蕭昭文爲帝,進一步獨攬了軍政大權。接着蕭鸞又假手蕭昭文,誅殺盡武帝的諸王子,最後又廢殺了蕭昭文自己,從血泊中爬上了皇帝的寶座。謝朓是親眼目擊了一系列的事態變化的,並被升遷爲蕭鸞的諮議官、領記室、掌霸府文筆、中書詔誥的顯要職位。

謝朓被這同室相殘,刀光血影的殺戮場面驚呆了。素日嚮往的高位顯仕、出人頭地,難道是這樣的嗎?他陷入更深的矛盾痛苦之中,他唱道:“因此得蕭散,垂竿深澗底”(《始出尚書省》),“安得凌風翰,聊恣山泉賞”(《值中書省》)。他害怕黑暗混亂的現實,他希望能在山水中求得心靈的超脫。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向被人們論爲獨步之作: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這時候謝朓的詩歌除了“語皆自然流出”(劉熙載《藝概》),依然清新自然外,還將佛、道的哲理自然地織入詩篇,使人讀來“覺筆墨之中,筆墨之外,別有一段深情妙理”(沈德潛《古詩源》),因此每有篇什,皆臻絕唱。鍾嶸在《詩品》中說,謝朓的詩歌“至爲後進士子所嗟慕”,想見其在當時曾風靡詩壇,對文風有推動的作用。

齊明帝死了以後,東昏候即位,這位新皇帝奢侈無道,把國家弄得一團糟,官吏們十分腐敗。江祐等人想廢東昏候,立始安王遙光爲帝,使國家安定下來。始安王就派遣心腹劉氵風,去見謝跳,拉他一齊參與這件事。但謝脁認爲自己受恩於明帝,東昏候雖然無道,但畢竟是明帝之子,所以不肯答應,並且將江祐等人的私謀,告訴了別人。江佑等人對他自然恨之入骨。再加上以前謝脁因爲人高傲,曾經諷刺過江祐、劉諷等,因此他們便尋找機會加害於他。恰巧趕上這件事,江祐等人便聯合始安王惡人先告狀,誣告他欲謀反。東昏候是個糊塗皇帝,便將他再次打入大獄。

不久他就死在獄中,時年僅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