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小升初作文 > 有關小升初有感作文三篇

有關小升初有感作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升初有感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小升初有感作文三篇

小升初有感作文 篇1

讀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讓我深受感悟,思緒萬千。《匆匆》使我真正明白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的確是的,露珠兒幹了,有再晶瑩奪目的時候;太陽落山了,有再從東方升起的時候;天空被烏雲遮蔽

了,有重現光明的時候......可我們手中的日子呢,卻如江河入海,一去不復返!

“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回想一下,我又何曾不是這

樣每天都快速地把作業在學校寫好,放學把書包一扔,不是看電視,就是玩耍。父母看見了多次批評,可我卻說寫好了,書上的內容也記得。可當試卷發下來,卻是處處掛“紅燈”。我也就

像朱自清先生寫的那樣“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珍惜時間的人,哪怕給他幾分幾秒,他也會過得充實;;浪費時間的人,哪怕給他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光陰,他也會一無所獲,過得空虛。上天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給每個人都是一天24個小時,主要看你怎樣掌握,怎樣分配。魯迅先生說得好:“時間就像海洋裏的水,只要你能擠,總能擠出。”

時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玩耍的人們啊!快睜開你的雙眼,不然,時間將在你身邊消逝。

點評:

1.文章開門見山,直接抒發了自己讀《匆匆》這篇散文後的感受,通過這篇散文明白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個道理。文章引用原文,加以自己的理解並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展開深刻論述,中心明確,結構完整,層次分明。

2.小作者對時間的“珍惜”和“浪費”進行了一番徹悟,並借用魯迅先生的名言表明了自己的觀點。結尾發出真摯的呼喚,感情充沛飽滿。

小升初有感作文 篇2

這是一部關於學習,友情,親情勵志的小說,是寫小學生升初中那段時間發生的事。作者是一位名叫陳盈穎的00後女生,這個女生寫出了我們00後的心聲。

媽媽是在我小升初的時候給我買的這本書,當時的我正處於小升初恐慌症的狀態,看完了這本書後,我立馬振作起來,面對小升初,因爲書中的主人公——漣漪,可比我辛苦多了。

當時的小升初還處於未改革狀態,都是筆試的,而且在考試前幾周,漣漪還有數不甚數的比賽,看到漣漪在爲比賽而煩惱時,我也忍不住了,爲什麼?不能讓我們開開心心的享受小學的最後一個學期呢?爲什麼要有煩人的小升初呢?爲什麼要有可怕的比賽呢?

其實,我在小升初考試時真正的領悟到了,那天,我來考碧桂園學校,出的'那些考題真不簡單,如果不是因爲我四年級就開始犧牲我的週末,在校內外報了補習班,還不得全軍覆沒嗎,所以,我開始不討厭補習了,反倒還挺感謝它的。如果我不來上碧桂園,我還有一間學校可上,多虧了這兩年的惡補啊。

俗話說:先苦後甜,這不,漣漪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各項比賽中都獲獎了。我以前的數學老師對我們說過:你付出了多少,收穫就會有多少,你只付出了百分之八十,就不要想這收穫是百分之一百。

大概五年級的時候,期末考試時,我得了語文年級第一,因爲那次考試複習期間,我付出了百分之一百的努力,老師叫背的古詩,課文,諺語,歇後語一句不落的背了個滾瓜爛熟,默了大概一二十遍。作文,爭取每週寫個兩三篇,每篇500字左右。所以,老師考的題我基本都做過。

因爲是考試那幾天看的,所以這本書給我的鼓勵很大,書中的漣漪被八九所中學錄取了,而且有六所是上海排名前十的學校,我覺得漣漪很厲害。我更佩服她的,是她的精神。面對撲面而來的考試,她不畏懼;面對無比困難的比賽,她不退縮;面對落選,她不氣餒;面對“朋友”的嘲笑,她也不灰心。漣漪真的很勇敢。

讀完這本書,我收穫多多,兩個學校的錄取通知,加上一次完美的心靈旅程。誰說考試是恐怖的?只要你以一種認真,必勝的態度去面對它,會比學1+1還簡單。這是這本書教給我的。

小升初有感作文 篇3

以前,成績是學生的招牌,只要招牌足夠響亮,就會招來紛紛顧客競相拍賣;現在,地段就是一個學生買賣的鐵證,儘管買家與賣家情投意合,卻只能是隔河相望,苦於中間那道無形的屏障,只得將近鄰的商品收於麾下或被所謂“門當戶對”的買主納入囊中。

教育,像父母一樣,總要給得合適:既不能委屈,不給孩子足夠的飯吃;又不能牽強,強加一份吃不完的不符孩子消化系統的盛宴;還不能任孩子的性,任由他把飯撒了。每個人胃口不一樣,自然打的飯,量就不一樣:撐着了浪費糧食,又不能讓消化好的人給餓着。

在這裏,不是說成績平平就不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益處,而是說一塊和田籽玉要是到了技藝拙劣的石雕師傅手中,豈不是荒廢了人才,失去了給一個國家棟梁正確引導的機會嗎。所以,不能窮了好材料的打磨、加工、拋光以及展臺、欣賞人羣。

中國之所以弱,是因爲我們沒有重視人才的發掘與任用。

浪費資源是可恥的,浪費教育資源更是對中華未來前程的一種揮霍。對於今天,重慶的教育水平不夠平均,如果不宜改變每個學校的水平差距,那麼就應該合理地分配學生以適合的中學,這纔是對任何一個未來有可能成爲棟樑的學生負責,給好材料予以高品質的教育,予以發掘後的“雕琢”。

一直很贊同國外的教育方式:根據各階段的測試,由老師認真判斷學生的各項學習能力適合哪個年級,根據水平的高低來給學生分配合理的教育環境。這是一種軟性的制度。有些學生也許真的技高一籌,適合就好,不管是超前還是落後,不行不強求,像穿鞋,合腳便好,現在不是古代,不流行裹足。順應的態勢,更輕鬆。

因材施教,這道理,我們都應該懂吧?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不是刻意貶低一部分人,而是說每個人都不同,都有適合自己的方式,和同類一起,纔不足造成差距感。小學老師很喜歡把成績懸殊很大的學生安排在一塊兒,意在成績好的學的學生帶動另一個同學學習,可是,六年來,實際來看倒無太大變化,但影響卻是雙方的。現在的制度,是就近入學,搞不好,互相影響下,反倒失了純正的“品質”。

如此,沒有好的“園丁”,沒有周圍同等同類的“花卉”,怎能使一朵“名貴之花”開得純正,開得優雅,開得徹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