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2000字(精選22篇)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2000字(精選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徵文,肯定對各類徵文都很熟悉吧,藉助徵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徵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2000字(精選2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2000字(精選22篇)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1

什麼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素質和教養,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財富觀。它是一個家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好的家風,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爲準則,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我的家風是什麼?我開始追憶、思索。

“百善孝爲先”

孝敬父母是人類最樸素最基本的情感,孝敬父母是創建和睦家庭,進而創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和母親背奶奶上墳的情形總會不時浮現。那時我剛上小學,我們一家去給爺爺上墳,山有些陡,奶奶是小腳,加上她年近70,沒法再爬山下坡,父親和母親就輪換着背奶奶,媽媽常年在家幹農活,體力好,背奶奶的次數又多些。我上五年級時,奶奶還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等你媽媽老了走不動時,你可要揹你媽媽呀!”奶奶生育9個孩子,子女成家後,她獨自生活,幾個兒子共同贍養。在6個兒媳婦中,我母親最孝奶奶,她穿的繡花鞋和系的圍腰全是母親做的。縫年過節或平時家裏有好吃的菜,一定叫上奶奶一同吃。

如今父親和母親也年過70,我隔三差五回去看看,給他們洗洗衣被,收拾收拾屋子。如有病痛,我和丈夫就送他們去醫院。我常想,父母年輕時不但要撫養我們成長,而且還搞家庭建設,吃了不少苦,現在我們應該孝敬他們、讓他們安度好晚年。我的兒子現在安徽讀大學,每個星期都給外公、外婆打電話,放假回家,第一時間就是看望他們,樂得倆位老人心裏甜蜜蜜的,誇孩子懂事、省心。

“知恩圖報、善莫大焉”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感恩使我們在困難時得到慰藉、獲得溫暖,激發我們挑戰困難的勇氣,進而獲取前進的動力。我上小學在農村,那時家裏窮,父親的工資低,母親一人在生產隊“苦公分”,上有奶奶和外婆要贍養,下有我和弟弟在撫養,加之還蓋房子,真是苦夠吃不夠。蓋房那會兒要請人,村民們很樸實,也體諒我們不收工錢,母親過意不去,晚上幫人做針線活,比如繡花、做鞋、補衣服,有時幫人家寫信來給予回報。

我和弟弟參加工作後,家裏的日子有了好轉,母親時常提起困難時幫助、支持和關心過我們的那些人,她常唸叨:“蓋房時三叔和大哥幫擡石頭,李大爺、阿國叔幫砌石腳,二姑爹趕着騾子幫馱瓦並且還資助我家大米……”這些年來,父母住在縣城,雖然他們年紀大了,但仍然進行着能力範圍內的感恩,李大爺病了癱瘓在牀,回村裏看過幾次;二姑爹的大兒子生病住院,又找醫生又送飯;六哥的小兒子考上大學,回去祝賀……知道村裏有人來看病住院就主動去探望,村裏誰家進城辦事,需要幫忙,他們盡力而爲。

農曆正月十五的龍燈盛會“鬧花燈”,是我們密祉的傳統佳節,父母每年都回村裏支持這項公益活動,與當“燈頭”的家庭一起籌備十五要出的龍燈和表演的節目。母親參加各式彩燈的扎裱,父親創作花燈節目,老倆個從早忙到晚,不亦樂乎。母親說:“一村人就是一家人,雖然人家不望着我們感恩回報,但常懷一顆感恩之心,自己就活得輕鬆,愉快、踏實。”是啊,其實感恩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要感恩的不僅是父母、親朋好友、老師、同事,還有更多的曾經幫助過的那些人。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會更加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於我們的一切;常懷感恩之心,便會以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爲最大的快樂,便能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而不求回報。

“成由勤儉敗由奢”

勤儉節約是一種公認的好習慣,更是一種美德。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和弟弟,只有勤勞、節儉日子才能過得好,安逸享樂將一事無成。父親在單位上班,母親在農村,家裏的所有農活都得母親一人扛着。記得在生產隊勞動時,母親爲了多增加公分,包挖過一畝多豆田。因豆田很硬,難挖,所以大多由壯年男子或耕牛來犁公分就高,可由於公分高,母親一個女人家,天還沒亮就去挖,直到天黑纔回家。家裏第一次蓋房子時,部分石頭是母親利用生產隊勞動之餘的早晚到村後的石場背的,她能背的就背,背不了的請人擡。農村土地承包到戶後,母親特別高興,因自家的承包田,自己作主,不受制約,該種的種上,管理跟上,她種的莊稼年年豐收,從此家裏就有了吃不完的糧食。

“浪費無底洞,坐吃要山空”、“粗茶淡飯、細水長流”是母親時常講的一些諺語。父母穿的衣服基本是我和弟弟買,因多年來他們形成節儉習慣,認爲不破不漏就行,不必有多好,乾淨就行,有時我們不穿的還拿去穿,說是扔了可惜。用破了的牀單、被套,母親“改造”後繼續用。一天吃不完的飯菜,第二天接着吃……我對父母說:如今家裏生活條件好了,該是享受的時候,不要過多節約,該穿該吃的都不缺。但他們仍然很節儉。回想父母從30歲起到60歲,在農村老家蓋過兩次房子,縣城買了一套住房,不靠勤勞、節儉,拿什麼蓋?

父母勤儉的好習慣不僅影響我們姐弟,也讓我們的下一代受益。我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只用過兩個書包,高中三年學校統一定製的.校服就買過一套,畢業時我數數上衣的補丁共有三個,左右肩各一個,恰好是背書包的位置,袖子上一個,都是我用同色面料從裏面添補上的。每月生活費約400元,錢不亂花,他的理由是:自己是到學校求學的,不是去比吃穿,再說,那用的可是父母的錢。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謙虛就是不自滿,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態度,也是品行和修養的重要體現。父母常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話都說明了謙虛對於成長的重要性。因爲只有謙虛才能不斷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識而能不斷進步,驕傲自滿只能停步不前。父親是彌渡縣花燈團退而不休的老職工,好學、敬業、能吃苦,一輩子酷愛他的音樂事業。至今,只要團裏有大型節目參演,仍請他寫音樂、作指揮,大型花燈表演劇《正月十五鬧花燈》等劇目的音樂榮獲省州文藝匯演音樂創作獎。目前,71歲的父親,還忙於收集整理《彌渡縣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工作。母親由於家庭成分不好,只讀過兩年書。但她從小喜愛刺繡,且一直努力自學,她繡的裹背、枕頭、繡花鞋是我們家困難那個年頭的生活來源之一。後來家裏經濟條件好了,不需要她再做繡品幫補了,但她仍堅持刺繡,她繡的《老壽仙》、《八仙》、古式裹背等先後獲得了“大理州民間藝術大師”稱號、“雲南省民族民間美術藝人”。父母的言傳身教我們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也滲透在我和弟弟的生活和工作中。

“和爲貴、諧爲美”

父母用“遠親不如近鄰”來教育我們和鄰居要和睦相處,鄰居與我們擡頭不見低頭見,如果能做到相互關心,相互諒解,那就給自己和他人都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記得小時候到縣城找父親,那時他住的是一幢瓦樓房,父親住樓上,上下是木樓梯,如不小心走得重或者水弄在樓板上,父親一定要批評,因會影響鄰居。

成家多年來,我謹記父親的教導,如今我與鄒家、趙家做鄰居,幾年來,我們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只要有機會在一塊都有講不完的話,說不完的家事,十分開心。鄒家在房頂上種了蔬菜,不同季節有不同的菜,總是熱情的送上門或讓我去採摘。有時我從兩家之間約1米高的隔牆上爬過去,把需要的菜採過來,綠色環保的菜味道就是不一般,吃着放心,然而更多的是暖心。

在我們幾家的大門前是一條6米寬的通道,用於停放車輛,沒有清潔工來清掃,於是我們三家都“爭”着打掃,數趙家最勤快,經常一大早就掃完,我家成了落後分子。我深深體會到能結爲鄰居是種緣份,鄰里之間的友好關係是社會和諧環境中的一朵鮮花,這朵鮮花需要大家澆水呵護,才能枝繁葉茂,連成大片花圃,整個社會才能更加美麗和諧、溫馨。

點滴滴的回憶,讓我對父母充滿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恩,我愛我家。然而,沒有國哪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構成社會的細胞,千萬個家庭有好的家風,國家就和諧穩定、蓬勃向上、國富民強。讓我們重視家風、端正家風、涵養家風,共同創建社會文明新風。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2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着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我們稍加梳理,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度會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祕訣——家訓,又可稱爲家風,它貫穿於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達,離不開引領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立的家風和家教。家風與家教的形成都會經歷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積澱和努力,它總結了前世中無數家庭的得與失以及經驗,結晶成爲獨一無二、適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實際的法寶,引領家庭或家族走向輝煌。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回顧總結無數曾經輝煌一時的家庭,還有那傳承已久的國粹——國學,他們的家風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許多可稱爲經典的精華: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爲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爲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爲“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崇尚“儉”爲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爲“勤”爲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爲曾家之家風;……

優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爲直觀、最爲直接、最爲基本、最爲經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範,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爲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瀰漫於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於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着家庭的進步與發展。

傳統中國,人人都崇尚、嚮往底蘊厚重、有着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衆多人所追求嚮往的目標之一。對於有着敦厚家風的家庭和家族,衆多人都是頂禮膜拜,心儀嚮往的,甚至渴望進入那樣的家族,成爲其中的一員。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顯赫和長盛不衰、興旺發達的根本。

良好的家風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舉止,成爲人人嚮往的道德典範,一枝獨秀、鶴立於整個社會“圈子”,爲衆多人,衆多家庭所效仿。

有着良好家風的家庭或家族,他們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陰,趁早好好地讀書;懂得創業難守業更難,知難不難……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成長的人,懂得成功在於積澱,在於勤奮努力,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明白勤爲人生的.第一要義,勤於學習、勤于思考、勤於努力……

成長在擁有良好的家風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榮幸,能領先於他人及早地認知生活。這種家庭的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思想豐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每天過得都會很有意義,日子裏寫滿的是充實;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體之中時時處處散發出一種與衆不同的味道——溫文爾雅,一點也不顯低俗;舉止規範,處世豁達,通曉事理,光明磊落,總能順勢而爲,有着大家之風範,絕不小肚雞腸;生活杜以儉樸着稱,不貪求奢華;誠信爲人,表裏如一,講究耕耘,注重過程,順其自然,不急功近利;從善如流,厚德載物。

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爲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家風雖是一家之風範,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廕庇之下。勤奮問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問鼎事業、友善、和睦、民主、敬業、書香……都可成爲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在泱泱數千年的華夏文明之中,隨時可現,處處可尋。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爲後世學習的典範。《國語》、《論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許多典籍和家教典範之中無不彰顯出家風、家教和家訓的精神……

家風對於以家庭的發展和延續是至關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設發展的結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細胞,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樑,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礎。衆多的家庭需要創建家風的魂魄去支撐,去走出家庭家族曇花一現的輝煌,走出“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作爲家庭的核心人物責無旁貸應該擔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力社會風尚進步發展;給力偉大的“中國夢我的夢”的實現;千萬個家庭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力量。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3

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教育,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你的教育已經給孩子的生命打下了最重要的烙印。教育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做了什麼。

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更健康的成長,而我從小就沐浴着好的家風。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爲一些磕磕絆絆,但他們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是他們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和父母出去吃大餐。記得很深刻,有次吃喜酒,菜還只上了2道,我看得眼饞,已經想吃了,拿起筷子準備夾菜,媽媽一把奪過我的筷子,並適時對我進行餐桌禮儀教育。雖然當時很生氣,但是現在我要感謝媽媽,是她讓我明白了餐桌禮儀的重要性。媽媽經常教導我:“自古,中國人便十分重視餐桌禮儀,中國人的餐桌禮儀體現在禮、孝、德、讓、教。講賓客長幼之禮,尊敬長者的孝道,飲食謙讓有度且不浪費糧食,像你這樣,菜沒上齊,客人沒上桌就想吃,就是不懂禮儀。”

現在我長大了,如果我吃飯只用一隻手拿筷子,另一隻手放在桌子下面, 媽媽依然就會批評我。她認爲這樣的儀態是不妥當的,他堅決表示有教導的必要。

其實,懂不懂禮儀、會不會禮儀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怎麼動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當、與宴會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談、雙手如何擺放, 這些禮儀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更是“爲他人着想”。試想,和你同一桌的家人或是朋友,

當看到你不懂禮儀,他們的感受如何?每個細微的肢體語言都是一種信息的傳達,或許身爲當事人的我們並不在意,但這樣的行爲一方面體現一個人的內涵,另一方面傳達出外在的素養。

我的`爸爸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貪圖名、利,也不去羨慕別人家多麼有錢,有權勢,只是默默地爲我們這個家付出着。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曾發生在一個晴朗的秋日,我和爸爸一起去參加他的同學聚會。待我精心“梳妝打扮”一番後,看到爸爸,他還是穿着一件普普通通的襯衫。“爸爸,你不換衣服嗎?”“不換了,穿那麼好看幹什麼。” “哎呀,我們不要和別人比,我們只要過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子就好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在聚會時,爸爸遇到了一個和他曾經很要好的同學——張叔叔。張叔叔的兒子小時候成績很差,長大了也不誤正業,遊手好閒。於是他們便聊起了家風、家教對兒女的影響。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不注重家教對孩子的影響了,只覺得孩子在學校學習就夠了,自己卻不管孩子,任由他們去,在這樣環境中的孩子怎麼能好得了呢?”我的爸爸先說道。

“說來也慚愧,我就是這樣的人,要不是我妻子一直在關心着、管教孩子,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孩子會怎麼樣。”張叔叔嘆了口氣說着。 “家庭中的家風、家教好,這個孩子纔會茁壯成長,如果家風、家教不好,這個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爸爸對張叔叔說着。

張叔叔也附和着:“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

然而由於不重視家教,最終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也從反面證實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難怪在同一間教室裏,在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會有優劣之分!夫妻關係融洽,家庭和睦的孩子性格會大相徑庭!”

現在我參加工作了,作爲班主任,研究班裏的學生髮現,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生活在問題家庭中,不是父母離異了,就是常年跟着爺爺奶奶生活的留守兒。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好的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諧、美滿、昌盛的法寶。 父母還經常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他們就是我們家裏的一面鏡子,從小就教育我要勤儉節約。他們說:“節約要從一滴水、一度電做起。”我們家的節電方法:牀頭燈、房廳吊燈都用的是白熾燈,並且加裝了調光節電裝置,父母經常說:“離開房間,隨手關燈”;我們家的空調的溫度設定都是恰當即可,在家用空調製冷時,爸爸說:“設定溫度高2攝氏度,就可節電20%”;我們家還把淘米水用來洗菜或洗碗,洗完菜的淘米水可用於澆花,擦傢俱;洗衣機漂洗衣服洗滌水用來拖地、衝坐便器;媽媽經常囑咐我說:“洗澡時掌握調節冷熱水比例,不要將噴頭始終地開着,更不應敞開用水,淋浴要抓緊時間,全身淋溼即關噴頭,用肥皂或浴液搓洗,一次沖洗乾淨”;爸爸經常說:“持身儉,則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儉,則家業興隆,永世不墮。”看似嘮叨的瑣碎事竟然促成了我一個好習慣。是呀!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爲人處世態度。

父母的教導,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再好也應以“儉”持家,因爲儉以養德呀! 作爲家庭一員的我,應當成爲一個良好家風的傳承者、發揚者,使良好家風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因爲家風是一種無聲的教誨、無言的囑託、無痕的傳承,是最基本、最經常、最具有影響力的正能量教育。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4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我們家的傳家寶。我們家兄弟姐妹4個,現在都有了自己的家庭,雖然條件好了,仍一直傳承着母親勤儉節約的優良家風,我們全家人都信守“勤儉節約”,從不鋪張浪費。

我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勤儉的家庭主婦。七十年代初,家裏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親的工資收入,爲了讓我們兄弟姐妹4人有衣穿、有飯吃,母親精打細算,節衣縮食。多少個夜晚,一覺醒來,我們還看到母親在燈下做針線活兒。當時我們穿的衣服可謂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老大穿完了給老二,老二穿完了給老三,衣服打着補丁,但收拾的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到了過年的時候,我們有時還能穿上新衣服,內面的衣服,母親憑自己手藝裁剪;外面穿的衣服,就請裁縫師傅到家來做。我現在對裁縫師傅還有印象,他是上海人,也是單位的職工,文質彬彬的,有着裁縫好手藝,趕到休息的日子,在家裏忙活一天,量身、裁剪、縫紉、熨燙,一件嶄新的衣服就做成了。當時生活比較拮据,爲了感謝師傅的辛勤勞動,母親把家裏省吃儉用的雞蛋拿了出來,款待師傅。現在回想起來,歷歷在目,感慨萬千,母親爲了這個家庭,付出了太多的辛勞。

那時候,家裏比較窮,但母親過日子會盤算,在母親的倡導下,我們也開始幫家裏做一些事。

那時不像現在,燃氣通到家裏,又幹淨又方便,升爐做飯是每一個家庭每天必備的事。我們家有兩個爐竈,一個是燒柴的,一個是燒煤的。我們住的附近,就是農民的村莊,有很多樹,放學的時候,我們順便去村莊撿一些樹枝,打成捆,帶回家裏儲存,作爲燃料。記得燒柴的竈主要用來蒸饅頭、貼餅的,都是用傳統的發麪方法制作的,是又軟又好吃。那個時候,我們很少在外面買現成的面製品,節省了很多開支。煤必須要到煤場去購買,但我們也是想辦法節省支出。我們一般不買成型的煤,價格高,我們買散煤,回家後自己做煤球;我們家附近有單位的公用澡堂,有兩臺小鍋爐,當時鍋爐的燃燒技術還不是很好,燃燒後的爐渣裏含有大量未燃燼的焦炭,渣場就是我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常常是帶去的籃子裝得滿滿的,又可以解決一週的燒煤問題。

小時候放暑假的時候,我們是很忙的,除了要完成暑假作業外,我們還要做一些補貼家裏的事情。那時候不像現在擔心禽流感,城鎮是允許養雞、鴨的,我們家裏也養了一些,這樣家裏的雞蛋、鴨蛋就不需要再買了,逢年過節還有肉吃,可以解解饞。我們的任務就是給雞、鴨準備一些食物。清晨我們帶着做好的工具去河裏撈浮萍,河裏的浮萍很多,很快就可以裝滿籃子。晚上在路燈下,我們又忙開了。那時夏天的夜晚是非常炎熱的,由於家裏沒有空調,大人孩子在離路燈不遠的地方乘涼聊天,看着滿天的.繁星。路燈下吸引了很多的蟲子,有一種蟲子我們那裏稱之謂螻螻狗的,又大又肥,是雞、鴨的好飼料,一晚上我們可以抓滿滿一瓶,第二天雞、鴨也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頓。

七十年代國內物資比較匱乏,糧油、豆製品、豬肉、布料等都是憑票據購買,除了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花錢外,我們家在其他方面的花費是很少的。母親掌握着全家的財政大權,但從不亂花錢,家裏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有時候週末還有肉吃。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定下了許多規矩,比如說,吃飯時要吃得乾乾淨淨,碗裏不剩一粒米。

1981年,我考上了大學,從家鄉來到武漢求學,由於從小在家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除了在學習用品和書籍上需要花錢外,其他花銷非常少,生活上一直非常節儉;再趕上國家的好政策,給我們提供助學金,大學四年我順利地完成了學業,走上了工作崗位。

現在日子好過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艱苦樸素,勤儉持家”之道我們仍然保持着。我們家勤儉持家的內涵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比如,衣服舊了,把它變成收拾家務的工作服,廢物再利用;有的衣服不時尚了,找裁縫改改,換個式樣,可以繼續穿;鞋子壞了,找修鞋師傅修修,換個底,打點蠟,照樣穿得出去。在家注意節水節電,購買馬桶我們會選擇節水型的;購買冰箱、洗衣機我們會選擇節能型的。早晨上班之前,一定會認真檢查,把無用的電源關掉。

不論時代怎麼變遷,不論今後多麼富有,“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優良品格一定會一代一代傳下去,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也一定會發揚光大。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5

“家教”是全世界所有民族都擁有的一種對子孫的教育;中國人安身立命之處不是天國,而是家國;記得小時候,家裏姐弟四人;賞;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時候不愛吃青菜,專挑肉,又不肯聽;歲月匆匆而過,一晃我已近四十歲了;父輩漸漸老去,孩子慢慢長大;質;我的孩子從六歲開始彈琴,一開始興

勤儉 勤奮 堅持

——我的家教故事

“家教”是全世界所有民族都擁有的一種對子孫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國爲最有特色,因爲,在中國,“家教”尤爲重要和必要。中華民族歷幾千年而血脈不斷文明不墜,我們自有我們全社會共同尊崇的價值基礎。這個價值基礎是以儒家道德信仰爲核心的傳統文化。我們民族的信仰系統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對自身傳統道德的尊崇和修習,修習的最普遍方式,非儀式而是“教化”。

中國人安身立命之處不是天國,而是家國。家風乃吾國之民風。

記得小時候,家裏姐弟四人。每到一學期結束,發成績單的日子,家裏都要舉一個莊重的儀式。父母會把我們姐弟四人帶到田間地頭,看自己家裏莊稼的長勢。回來之後,每個孩子都要彙報自己一學期所取得的成績,還有就是要認真檢討自己這一學期的不足。姐弟們都說完了,父親會做一個總結,或表揚,或勉勵,或批評。總的來說,大概就是努力學習,做好自己分內之事。父母努力耕作,爲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孩子們要勤奮學習,老大尤其要努力,爲弟弟妹妹帶個好頭。姐弟之間要團結,大的要讓着小的。還要注意節約,不該買的東西不要亂買。父親總是以身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很少同我們嬉戲逗樂,也沒有見過他對我們的淘氣行爲表示過欣

賞。我們在父親面前,總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當父親出門的時候,纔敢大聲笑鬧,恣情玩樂。他規定我們怎麼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比如每天晚上吃飯,要等長輩先開始端碗,坐得是否端正,手肘是否妨礙了旁邊的人,是否發出很沒有禮貌的咀嚼聲。

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時候不愛吃青菜,專挑肉,又不肯聽父親的警告。父親罰我不許吃菜,只吃白飯。剛好外婆來了,一再緩和氣氛,可是誰也不敢往我的碗裏夾菜。每每父親教育子女的時候,母親總是毫無疑問的站在父親一邊。

歲月匆匆而過,一晃我已近四十歲了。父親早已到了古稀之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習慣了聽從我們的意見。可是我們姐弟還是像小時候一樣,很害怕他。我們姐弟常常在一起討論,可至今我們也不明白爲什麼會怕他。每當在人生面臨較大變動的時候,我們仍然會不由自主地想聽聽他的意見。

父輩漸漸老去,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成了承上啓下的一代。人自愛其子,這是一種自然規律。培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對社會應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時時給孩子以指導、鼓勵與鞭策,使她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阻力,踏上正當成長的道路。像父親那樣的嚴格教育,我總覺得有些“殘酷”。我常常想,我要給我的孩子什麼樣的教育?生命總是有侷限的.,我有什麼是需要通過親生的兒女,繼承和延續的呢?當然,勤儉節約是必不可少的。父親常常說過:興家如針挑土,敗家如水浪沙。還有勤奮努力更是必須具備的優秀品質。中華民族,泱泱大國,只有每個人都奮發向上,民族才能實現偉大復興,只有國家強大,才能談得上個人的幸福生活。

我的孩子從六歲開始彈琴,一開始興趣盎然。可是單靠興趣始終是堅持不了多久,不到三個月,新鮮勁兒過去,練琴成了一種煎熬。之後的幾年時間,我總是告訴自己要堅持,不要放棄。哪怕是三伏天酷暑難耐,三九天冰天雪地,我始終堅持接送,陪伴。現在,孩子經常會在學習之餘,高興的時候,鬱悶的時候,通過彈琴抒發自己的心情。她說:“媽媽,我現在發現,會彈琴真好!幸虧我當初堅持下來了。”我說:“會不會彈琴這不重要,關鍵是你現在非常感謝當初的堅持,那麼,好好努力!多年以後,你會感謝你現在的堅持!”

勤儉,勤奮,堅持。這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傳承的品質,也算是我們家的家教吧!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6

每一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風家訓,而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家風家訓的薰陶中成長,家風家訓如同雨露般滋潤我們成長。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我健康茁壯地成長着。我的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風的印跡:孝敬長輩、勤勞節儉、甘於奉獻。

首先來說說我的爸爸,聽別人說我的爺爺在年輕的時候,在戰場上犧牲了,當時我爸爸才十幾歲,往後的日子我爸爸就和我後來的爺爺共同生活,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在他們相處的近四十年的時間裏,我爸爸對他就像是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從來沒有跟他頂過嘴,甚至連一點小小的爭吵都沒有,在後期爺爺生病,臥牀不能自由行動的時候,是爸爸一直守護在他的身邊,照顧爺爺的飲食起居,他們兩個人的和睦相處也成爲我們村裏的一段的佳話。由於受到爸爸的身體力行的影響,在我長大成人後,同樣懂得了孝敬長輩是多麼光榮和驕傲的一件事,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主動考慮父母的感受,多爲他們分憂解難,不讓他們太爲自己操心,在後期爸爸生病的時候,我也是盡心盡力的去照顧他,只是最終也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

再來說說我的奶奶及全家,奶奶是出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人,她經歷了我們這代人想都無法想象的生活,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打我記事起,她就經常給我講述當時生活的苦,能吃上一口吃的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因此她在生活中是最爲勤勞節約的一個人,家裏面所有想要扔的東西她都要看看,是不是還能有什麼別的作用,經常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我當時覺得是不是有點太嚴重了,當我開始上高中、大學的時候,隨着學費的增長,物價的上漲,我深深意識到節儉的重要性,雖然從小受家裏的影響,自己也知道節儉,但是在上大學的日子裏,爸爸爲了讓我能夠在大學吃的好一點,放棄了原來比較舒適的工作環境,來到一線高溫的環境,僅僅是爲了一個月多掙200元錢,爲了能夠讓我在大學的生活更加寬裕一些,爸爸不辭辛苦,每天下班後回家幫媽媽幹農活,而在這樣的高強度勞動下,全家人甚至一年到頭只有在春節的時候纔會買上一兩斤肉,平時基本都是靠着自家地裏面的糧食和蔬菜過日子,到了冬天和春天沒有菜的時候,就靠着提前曬乾的豆角、白菜、蘿蔔等來應付,並且家裏的`飯菜從來都是,這頓吃不完,下頓再吃,從來沒有一個人捨得把它們倒掉,受到全家人這種勤勞節儉的生活品質的影響,我在大學也是刻苦學習,每天在保證吃好的前提下,節約每一分錢,在我們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我們的大學生活過的非常的順利,最終也順利畢業,找到工作單位。

最後來說說我的姐姐,在我姐姐16歲初中畢業時,當時由於中考沒有考好,但也能上箇中專,那時候的中專畢業是包分配的,也是很不錯的選擇,但當時我11歲,馬上就要上初中,爺爺又重病在身,全家的收入只是爸爸每月的幾百元錢,還有種地賣糧食的錢,要是姐姐繼續上學的話,當姐姐上大專的時候我上高中,經濟壓力相當的大,就在此時,姐姐提出自己選擇不念了,說弟弟學習比較好,將來會有前途,希望出去打工,爲爸爸分擔家裏的負擔,雖然當即遭到了爸爸的拒絕,但是姐姐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找家裏人商量,最終家裏仍然不同意,但她還是選擇了放棄學業,在城裏的餐館裏打工,和爸爸一起供我上學,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很可惜,也覺得自己虧欠姐姐和家人的太多了,我現在只有好好工作,纔對得起姐姐及家人對我的付出。

這就是我家裏的幾個故事,我從爸爸身上學到了孝敬長輩,百善孝爲先;從奶奶和全家人的身上學到了勤勞節約,靠自己的雙手勞動創造財富,節約生活的一粒米、一滴水,匯聚出更大的力量;從姐姐身上學到了甘於奉獻的精神,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甘於奉獻自己的力量,奉獻自己的才華,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些良好的家風家訓伴隨着我健康成長。

目前我也是身爲爸爸的人了,我一定以身作則,將家裏的優良的家風家訓展現在孩子面前,讓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明白孝敬長輩、勤勞節儉、甘於奉獻是多麼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情。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7

爺爺命苦,上歲數的人都這樣說。

爺爺兄弟三人。排行老大的爺爺在兵荒馬亂的年月裏用架子車拉着曾祖母和兩個年幼的弟弟去汝南逃荒。爺爺把一家老小安置在一個尚可遮風避雨的破窯洞裏,便去了要經過一大片樹林的集鎮上拉車做苦力,拉了一天的錢也不足以養家餬口。

有一次,累了一天的爺爺捧着幾個熱騰騰的包子急衝衝的往家趕,半路上,樹林裏竄出幾個人(那年月,土匪特別猖獗),他們在爺爺身上只搜到了幾個銅板,惱羞成怒,便把爺爺五花大綁在一棵柳樹上,準備挖出他的心做下酒菜。即將被挖心的爺爺面無懼色,說:“有勞各位大哥,酒足飯飽後將這包子送到南山坡下土窯裏,可憐我娘她老人家已經兩天沒有吃東西了。”

也許是爺爺的孝心感動了土匪,土匪放了他。

後來,解放了,爺爺用架子車拉着一家人回到了老家尹坡。土改時,爺爺分到了幾畝地,便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過上太平日子的爺爺很是知足,逢人便說:“這都是共產黨的恩情啊!”也就是在那一年,爺爺入了黨。

入了黨的爺爺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爲黨奉獻着他的一切。除了種地以外,爺爺悉心飼養着隊裏的幾頭牲口,爺爺把乾草和麥杆兒鍘得碎碎的,然後在水裏淘上幾遍,麥杆上總有些殘留的麥粒兒沉入缸底,雖然不多,可細心的爺爺還是發現了這一點。於是,每次餵過牲口,爺爺就撈起缸底的麥粒兒晾曬,攢起來上交生產隊。

1969年,爺爺光榮地被評爲河南省第一屆勞動模範。再以後,黃泛區農場歷屆勞動模範的名單上,始終都有爺爺的名字。

爺爺終生未娶,他的兩個弟弟先他而去,留下我父親和二爺的.兩個孩子。爺爺含辛茹苦,供養三個孩子上學。三個孩子長大了,工作了,成家了,爺爺挺拔的背也漸漸彎了。

後來,有了我。我的童年和我父親一樣,也是在爺爺的架子車上度過的。爺爺無論是在田間地頭割草,還是趕集逛廟會,他的架子車上總少不了我。車上的我有說不出的愜意。

我長大了,爺爺也就真的老了。

到了九五年的冬天,肺心病的折磨終於使爺爺躺在了病榻上。癱瘓在牀的爺爺不能再忙碌了,便特別的寂寞,喜歡讓我坐在跟前聽他講些往事,而我總是那麼不耐煩,找藉口溜走。再後來,我到外地上學,臨走時,我站在爺爺病牀前,躊躇滿志地說:“我一定要讓您重新站起來!”爺爺欣慰地笑了。

學校離家很遠,我兩週才能回家一次。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直奔爺爺的病牀。此時,爺爺早已在牀頭擺滿了一堆好吃的,等着我。“小乖(爺爺總是這樣親暱地叫我),就知道你該回來了。我每天在牀頭畫一個道,畫夠十二根,我就知道我的小乖要回來了.......”這時,慈祥的笑和幸福的光彩便在爺爺臉上盪漾開來。

我終究沒能讓爺爺再站起來。第二年的春天,依舊風和日麗,依舊奼紫嫣紅,依舊生機勃勃,依舊充滿希望......可是,它卻帶走了我的爺爺。

那一天,牀頭的豎道畫到了第七根,我趕到家時,爺爺已奄奄一息了。他艱難地看了我一眼,氣若游絲:“小乖,還沒畫到十二,你怎麼回來了......”

我從沒把死亡和爺爺有過任何的聯繫,從沒想過有一天爺爺會離開我,可是,說完這句話,爺爺便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爺爺一生沒有什麼豐功偉績,但河南省黃泛區農場勞模史冊上,爺爺的名字排在了首位,他叫金魁。

爺爺沒有任何豪言壯語,但是,我從他身上學會了勤勞,學會堅忍,學會了愛.......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8

“孝悌、誠信、禮讓、勤儉、崇學、敬業、友善、上進……”我校三至六年級學生家庭“家訓家風”調查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上述詞語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也完全吻合“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爲內涵的當代浙江共同價值觀。

303班李添煜同學說:“正直做人,認真做事,勇於擔責,勤奮上進,是我家的家訓。爸爸媽媽希望我的意志像磐石一樣堅定,胸懷像大海一樣寬廣,做一個快樂、陽光、自信的男子漢!”他的同學蔡祉瑤則說:“我家的家風是:孝爲先,和爲貴,勤爲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兢兢業業工作,勤勤懇懇治家。”401班周亦含同學家的家訓是“誠信做人”;409班李嘉樂同學家的家訓是“孝順、平靜、誠實、豁達。”

501班陳嘉毅同學家的家訓是“孝順爲先,尊老愛幼;誠實守信,言行一致;有禮有節,無私奉獻;勤學好問,強健體魄。”家長陳慧良認爲:家風要真正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當中,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如此我們一定能受益終生,擁有一個幸福、安康、和諧、美滿的家庭。504班瀋陽同學和大家交流了“沈氏家訓”:“沈氏子孫,謹記家訓:誠實做人,勤奮好學;樂觀向上、積極向善;勤儉樸實,忠孝仁義;鄰里和睦,兄弟團結;人均有錯,知錯就改;富不忘本,窮不言棄;一生謹記,家和事興。”“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家每戶都該有家訓家規,不僅要讓孩子去遵守執行,作爲家長更應做好榜樣。”家長包月紅如是說。

601班柳一t同學家的'家訓是“尊老愛幼、團結互助、誠實守信、精益求精、勤儉節約。”602班華耘昊同學家的家訓是“學問浩如滄海,人生渺如沙粟,求知明理冶性情,貴在持之以恆。”孔楊鑫家的家訓是“仁愛、誠信、擔當”;家長認爲:百善孝爲先,老實做人,言而有信,敢於承擔責任,這些都是做人之根本。

在這次家訓家風調查活動中,祖輩們也不甘落後,紛紛參與討論。303班沈燦雨的外婆說:“做人一要誠實,二要善良和勤勞。先成人後成才。做人最重要的莫過於養成‘勤儉、誠信和積極向上’的品質,這是我家的家訓。正確的家訓能形成良好的家風,有助於培養和教育好子女。”蔡祉瑤的爺爺則認爲:“家長的責任不在於給孩子鋪路,而在於爲其指明方向。家訓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刻苦學習,健康、快樂、幸福地生活。”

校長許百明認爲:家庭教育其實是一種家風薰陶,只有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風,才能給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而家訓正是家庭成員修身持家、自省自勵的重要載體;培育好家風、好家訓是弘揚優秀傳統美德、凝聚正能量、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因爲家訓家風,不僅僅是道德教化的口號,還是家族精神的體現,通過代代家族成員具體的行爲而踐行和傳承。學校倡導家風家訓,努力使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轉化爲每個家庭的內在需求,充分發揮廣大學生家庭實踐“中國夢”的作用和力量。

據悉,學校還向家長推薦閱讀《朱子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經典家訓著作,學習這些家族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國的思想、行爲的規範和教誨;同時也提醒廣大家長家訓家風不能搞模式化、程式化,要與時俱進,要善用家訓警誡自己和子女的言行,如與人有了矛盾,可告誡自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學習懈怠時,警示自己“業精於勤荒於嬉”;鋪張浪費時,提醒自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忠厚傳家遠,詩書濟世長。”浩然家風,伴我成長。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9

家,給人以溫暖。它是人們的唯一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媽媽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一倒,大山塌了,我們後悔了,懊惱了,可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臨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風,我認爲是家裏人的一種行爲,是好是壞。我認爲我家的家風是熱情,爽快和執着,因爲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十分熱情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說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爲是家人的素質,是深是淺。家人如果不學習,將得不到知識,學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導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爲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鬆。如果每個人都官官相護,隱藏事切,我認爲就要使用殺手鐗了。如果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公無私,我認爲規則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該時千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一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爲家訓,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纔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10

小時候,我經常被忙碌上班的父母鎖在家裏,通過見方的窗戶只能看到窄小的藍天和細小的風景,我時常問媽媽:“爲什麼我們家裏沒有親戚?”媽媽爸爸告訴我,“我們家的親戚都在山東,爸爸媽媽都從老家過來,沒有親戚,工作很忙,怕你們出去受欺負,養你們四個很不容易,你們要記住生活要靠自己!凡是不要依賴別人!”我記住了這句話,永遠的記住了。

在學校裏,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我都會自己解決,我所做的工作全部超出了小小的年紀應該乾的,很多老師喜歡我,他們喜歡我的獨立自主!

小學的學校生活因爲地域原因由天津小學全班移到了明澤,很多同學都在哭泣,他們喜歡那所曾經相處多年的富裕校舍,高大的樓房,寬敞的教室和衆多的校友,而我卻很淡定,安慰着眼前不可以改變現實的同學們,讓他們和我一起接受這所貧窮的學校,明澤小學成了我的母校。

這所艱苦的學校,沒有操場,廁所是露天的,每到冬天,我們的生活就變得異常艱苦,冒着寒冬在露天的四合院裏學習,樓內的雪花和寒風可勁的下着,掛着,溫暖已經離我們很遙遠,因爲在家裏過慣了這樣的生活,從小學會了獨立自主,學會了自己解決困難,因此我的進入狀態要比其他同班同學要快一些。媽媽說,“每一所學校的老師都是優秀的.,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我也相信這句話,喜歡了我們的新班主任,也喜歡了這種簡單而又豐富的學習生活。冬天每天我早早的來到學校,承擔了班級的生爐子工作,我從家裏抱來撿拾的木頭,用斧頭把他們劈成小塊,把同學使用過的廢本做引子,點上火柴,然後迅速的從爐子下面引火,把細長的木屑放在上面,很快爐子的火就升起來了,當火穩定了,我就把一些散塊的煤放到爐子裏,然後讓爐子保持一定的溫度,迎接同學們和老師的到來。班級最苦最累的工作我擔當着,我從來不覺得做這些事有什麼委屈,相反我覺得我很樂意做這樣出力的工作。媽媽知道我做這些,鼓勵我說,“一定要幫助老師搞好班級,讓老師好好的工作,多教你們知識,你們也會多學知識!”母親善良的支持和善意的叮嚀,讓我乾得很起勁,使老師和同學很喜歡我,同時學校也把上夜課的生爐子任務交給了我,夜幕即將降臨,我抵擋得住寒冷,獨自一人來到學校,自己在空無一人的教室裏,爲上夜課的成人們生火,在成人們上夜課之前,我已經爲他們創造了最溫暖的教室,一個冬天過後,我得到了學校的第一筆薪水2。45元,用這筆錢我買了最喜歡的書,媽媽知道了,高興地說,“真了不起,孩子能掙錢了!路要靠自己走,錢就是這樣辛苦掙來的!自己花着才舒服。”這筆來的比任何人都早的收入從那以後成爲了人生可以炫耀的資本,也帶我走入更獨立的人生。

很快在這所學校,雖然僅僅兩個班級,雖然我們是外來的,因爲不卑不亢,因爲敢愛敢恨,因爲敢說敢做,不怕苦怕不怕累,能幹敢幹會幹,乾的放心,幹得圓滿,不但保護了我們的班級,愛護了我們的老師和同學,同時也在這所學校裏得到更多的老師的認識和認可。因爲獨立我順利完成了學業。

在學習生活中,在媽媽的教育下,自理,自立成爲我與衆不同的人格魅力,同時也在與同學老師交往中學會了寬容和豁達,結交了許多好朋友,至今成爲了我生活的閨蜜和永久的朋友。

人的一生不需要富足的家庭生活,也不需要權貴的父母,只要有良好的家風家訓,你就是很好的材料,必定會爲生活創造更美更高的價值!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11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因此,國有國法,校有校紀,家有家風。家風家教,是一種素養,是一份幸福,是一種道德,是一份品質!一個好的家風,會使我們受益終生。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媽媽是教師,爸爸是會計。雖不富足奢侈,卻也其樂融融。父母出身鄉下,自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慣了,成年了,富裕了,也不忘勤勤懇懇,忙中之餘還不忘找些事幹。

爸爸曾說:“若不是當初發奮圖強,參加工作後以誠待人,兢兢業業,我可能還在鄉村裏生活。妞妞,你一定要記住,誠信就是一面鏡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會出現裂痕。”

興許是年幼無知,我對這句話一知半解,懵懂的點點頭。

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迷茫,微微一笑:“這些道理對你來說有些深奧,你還小,你只要記住,我們家的家教是:誠信待人,以理服人,尊老愛幼,鄰里團結。還要熱愛祖國,有國纔有家。你一定要記住,不然爸爸絕不輕饒!”“好。”

我真的記住了,記得牢牢的,也不知是爸爸的威嚇起到作用,還是我記憶好。

記住歸記住,沒有親身經歷過,就無法體會到真切的感受,那個晴朗的星期六讓我終於明白“誠信”的重要:

圖書館內,寂靜無比,只聽見翻動書頁的聲音。“呼。”我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找到我想看的書啦!我拿起借閱卡,就準備去登記。

圖書室內卻響起了與整個圖書館格格不入的吼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過去湊了熱鬧。

“真的不是我拿的,你相信我!”

“不是你拿的,還有別人啊?你就坐在我旁邊,除了你,誰會有機會?”

“你愛信不信,我已經解釋過了!”

“拿了我的東西,你憑什麼還這麼倔?”

仔細瞭解一番後,我才明白事情的原委,那個衣着高貴的姑娘的東西丟了,懷疑是旁邊的衣衫襤褸窮女孩兒偷的。或許是我家的家教在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於是我一看不樂意了,爸爸說要“以理服人”,她沒有證據,憑什麼懷疑別人?我挺身而出,把窮女孩拉在身後,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她,擡頭反擊道:“你沒有證據,就沒有指責別人的權利!”話一出口,我就後悔了。只見那個女孩眨巴眨巴眼睛,哇的一下就哭了,唉,果然是嬌生慣養的孩子!

館主急了,就要調監控,我點點頭表示同意,只要監控一出來窮女孩就可以擺脫嫌疑了!

可偏偏事與人違,窮女孩拉着我的手,不肯讓我過去,好半天。還嘟囔着說:“對…對不起。”說罷,從口袋裏掏出一隻精美的派克鋼筆,遞給那個女孩。

“我就說除了你,誰會拿?”衣着高貴的女孩子大吼道。

“真是個沒教養的孩子,一點誠信都沒有,還死不承認。”

“就是,當爸媽的怎麼教育的!”圍觀的人們開始竊竊私語來。

窮女孩哭的.梨花帶雨:“真的對不起,我的媽媽患了癌症,我拿你的鋼筆是想把它賣了,換點錢給媽媽治病,我沒有想到那是你最寶貴的東西!”她向富女孩鞠躬。

“你有困難早說呀!我可以幫助你,何必抵賴呢?只要你答應我,以後做個誠實的人,我就讓我爸爸爲你媽媽捐款。”女孩從容不迫的說着。

“對呀,我也可以幫助你!”我從驚愕中反應過來,淡淡的說。

“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窮女孩泣不成聲。

“姐姐,我也可以幫助你!”

“我也是!”

“小姑娘,算我一個。”人們也紛紛做出反應

這件軒然大波終於過去了,窮女孩做的確實不對,如果她早早的挑明原因,也沒有這一樁子事了。

誠信,果然很重要,誠信,果然是人之本!

家風是一個孩子優秀的原因之一,因“孟母三遷”,纔有了孟子的成就,因有“岳母刺字”,纔有岳飛的威名!

如果沒有家風家教,這個社會又是怎麼樣的呢?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樹苗,那麼讓樹苗茁壯成長的就是水,就是肥,家風似水,家教似肥。

家風是一種素質,家教是一種教養。一個家庭,因有家風家教這棵參天大樹而幸福。一個家庭,因有家風家教這座巍峨高山而美好。

一個家裏,每個人都要坦誠相待,大公無私。良好的家風,讓人成長,優秀的家教,讓人長大。

樹立良好的家教家風,讓祖國的下一代在文明中成長,只有這樣,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才得以傳承!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12

最近讀了幾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爲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爲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爲“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崇尚“儉”爲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爲“勤”爲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爲曾家之家風;……

優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爲直觀、最爲直接、最爲基本、最爲經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範,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爲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瀰漫於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於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着家庭的進步與發展。傳統中國,人人都崇尚、嚮往底蘊厚重、有着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衆多人所追求嚮往的目標之一。

對於有着敦厚家風的家庭和家族,衆多人都是頂禮膜拜,心儀嚮往的,甚至渴望進入那樣的家族,成爲其中的一員。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顯赫和長盛不衰、興旺發達的根本。良好的家風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舉止,成爲人人嚮往的道德典範,一枝獨秀、鶴立於整個社會“圈子”,爲衆多人,衆多家庭所效仿。有着良好家風的家庭或家族,他們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陰,趁早好好地讀書;懂得創業難守業更難,知難不難……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成長的人,懂得成功在於積澱,在於勤奮努力,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明白勤爲人生的第一要義,勤於學習、勤于思考、勤於努力……成長在擁有良好的家風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榮幸,能領先於他人及早地認知生活。這種家庭的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思想豐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每天過得都會很有意義,日子裏寫滿的'是充實;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體之中時時處處散發出一種與衆不同的味道——溫文爾雅,一點也不顯低俗;舉止規範,處世豁達,通曉事理,光明磊落,總能順勢而爲,有着大家之風範,絕不小肚雞腸;生活杜以儉樸着稱,不貪求奢華;誠信爲人,表裏如一,講究耕耘,注重過程,順其自然,不急功近利;從善如流,厚德載物。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爲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家風雖是一家之風範,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

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廕庇之下。勤奮問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問鼎事業、友善、和睦、民主、敬業、書香……都可成爲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在泱泱數千年的華夏文明之中,隨時可現,處處可尋。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爲後世學習的典範。《國語》、《論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許多典籍和家教典範之中無不彰顯出家風、家教和家訓的精神……

家風對於以家庭的發展和延續是至關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設發展的結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細胞,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樑,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礎。衆多的家庭需要創建家風的魂魄去支撐,去走出家庭家族曇花一現的輝煌,走出“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作爲家庭的核心人物責無旁貸應該擔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力社會風尚進步發展;給力偉大的“中國夢我的夢”的實現;千萬個家庭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力量。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13

我認爲一個家庭良好的行爲標準就是家訓,一個家庭所獨有的風尚就是家風。良好的家風能夠體現家庭成員家教和素養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遵守,好的家風才能薰陶出的有教養的家庭成員,家長的言行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極其重要,這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小學生家訓家風家教

生活在21世紀,我家不像古代書香門第有成文的家訓。在我短短的12年人生歷程中,除了學校老師,家長就是我最好的老師,在我的成長中媽媽對我的影響最大。小學生家訓家風家教

媽媽三十歲纔有了我,就像媽媽說的:老來得子,這是無價之寶哦!”我從小超高超重,爸爸長期在外,瘦小的媽媽力氣隨着我的體重一起長,超負荷的辛苦和操心使她落下了腰疼和神經衰弱的毛病。

在她的呵護下我慢慢長大,記憶中全是幸福和歡樂,她對我始終那麼有耐心:我個高幼兒園牀小我不睡午覺,媽媽爲了不影響小朋友休息,每天趕在小朋友午睡前來接我回家,上班前再送我回園;大班時,寫作業手軟沒勁怕挨批評就哭鼻子,媽媽在旁邊安慰我,寶貝,每個小朋友都和你一樣,他們也是慢慢的越練越有勁的......

由於媽媽審計工作性質要經常出差,把我送進了全日制私立小學-西小,飲食和課外輔導均配有專職老師。但媽媽說這麼小的孩子離開媽媽時間太長沒有安全感,會變得孤僻,堅持讓我每天回家,她親自照顧和輔導。爲了讓新老師瞭解我,她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班主任全面的介紹了我,感動的老師也給她回了一封長長的信,並說,你真幸福,有這麼好的媽媽。小學生家訓家風家教

後來,爲了儘量少出差,以便更好的照顧我,她放棄了專業,調換了工作,把我轉到了她認爲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更好的這個學校。

從小到大,只要我感興趣的事她都支持我去研究和學習,從不吝嗇,學書法、薩克斯、攝影......遺憾的是,花了那麼多的錢,我都沒有堅持下來,即便這樣,媽媽也很少指責我,只是說停掉了便不會再給你重來的機會,再想學就自己練吧。

這樣的媽媽你一定不信她會很嚴厲的打我。

記得第一次捱打,大概是四歲左右,那次我病得很厲害,吊了好幾天的針不見好轉,姥姥和媽媽他們徹夜守護我,由於我胖血管細,扎針一直是個難題,技術不好的護士有時要紮好幾次才能成功,連續的扎針讓我痛恨穿白衣服的人,一見他們過來我就罵他們壞蛋,剛開始媽媽溫柔的制止我,而那時我完全聽不進去,等到給我看病的善奶奶來查看病情時,我失控的大叫她壞蛋,媽

媽終於失去了耐心,但她的武力警告並沒有使我停下來,我堅持大喊大叫,只要我手指別人,她就打我的手,那一次由於我的倔強和聲嘶力竭,我的手背被打腫了......

後來,媽媽告訴我,捱打後好幾個晚上,已經睡着的我條件反射不讓別人碰我的手。媽媽在我睡着後,捧着我的小臉哭了很久,雖然她很心疼,但不能縱容我的'無禮,她要我做一個知禮的人。

再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具體捱了幾次打我已經記不清了。 媽媽不會輕易打我,她不會因爲調皮搗蛋暴怒,也不會因爲考試成績不好打我,更不會因爲我無意損壞了貴重東西打我。但是,她會因爲我推脫責任打我,她說,成績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品質。做錯了事不要緊,要敢於承認,做人要坦蕩。

她因爲我多次犯同樣的錯誤打我,她說,一次跌倒不怕,多次在一個地方跌倒,不是智商就是自尊和責任心的問題,既然我不是笨孩子,就有能力改正,永遠包容就是縱容。

她說,每個孩子都會有個體差異,我雖然不是最聰明的,成績也不是最好的,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會成爲最優秀的。 在學習上,媽媽從不施加壓力,像別的家長那樣強迫孩子大量做題,她喜歡給我買課外書。她說,學習語文僅僅學校的那幾

本書是不夠的,日常的閱讀和積累很重要,書讀多了,認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因爲她的原因,我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有豐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識。小學生家訓家風家教

但是寬容並不是放縱,最近因爲我癡迷於拍照、攝影,常常敷衍了事的寫作業,數學成績直線下降。一向寬鬆的媽媽終於生氣了,她反省了自己教育的失誤,指出了我懶惰、責任心和自理能力差等種種缺點,沒收了我的攝像機,並給我約法三章。 媽媽說,做人要學會感恩和寬容,要求我要有男子漢的胸懷。因爲種種原因,我由姥姥和姥爺一手帶大,爺爺奶奶從未看過我,感情上我無法接納他們。今年春節,爸爸說,爺爺病了要大手術,估計有風險,希望手術前能看看孫子。我覺得很彆扭不想去,媽媽看到了對我說:“爸爸媽媽不強迫你,你想想,爺爺是你爸爸的父親,做的再不好,他們給了你爸爸生命並撫養他長大,爺爺有遺憾,爸爸肯定難過,看在爸爸的份上,媽媽希望你去看看他,你自己決定,好嗎?”在爺爺見到時我滿足的笑容裏,我理解了媽媽的偉大。

我知道,從立志想當園林設計師,隨着年齡的增長也許我的理想會越來越小,但是,做一個知禮、誠信、坦蕩的人是父母對我永遠的要求,也許這就是我的家訓,這就是家風。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14

談起我家的家風,我想起了幾個故事,其中有些是我記得真切的,有些是聽父親母親後來說的。這些事看似稀鬆平常,卻影響我至深,浸潤我一言一行。

百善孝爲先

《三字經》裏黃香溫席的故事,父母不知給我講了多少遍,百善孝爲先是小時候父母經常給我上的課,也是我家的傳承。

講起孝道,父親經常拿奶奶給我做教材。我的祖奶奶不到70歲就中風癱瘓了,那時候家裏負擔重,又缺少勞動力,大家都要下地幹活掙工分。奶奶當然也不例外,白天她跟着大家一起下地幹活,休息的時候就跑回家照顧祖奶奶,給她餵飯。晚上還要去祖奶奶房裏看她好幾遍,渴了給她喂水,不舒時給她撓一撓、按一按。祖奶奶大小便失禁,也是奶奶一直給她擦洗身子,更換衣物。“都說久病牀前無孝子,但你奶奶盡心伺候你祖奶奶好幾年,直到她去世。那幾年裏我從沒聽過她一句抱怨。”奶奶讀書不多,身上體現出來的卻是大德

耳濡目染,父親也傳承了奶奶的美德。我的印象裏,父親很少對爺爺奶奶大聲說話,老人生病的時候,父親總會親自去老家接老人看病。近幾年爺爺身體不太好,老有頭腦眩暈的症狀,父親帶他看遍了附近的醫院,一聽說有什麼新藥就會第一時間請教醫生,確有其效便會託人在外面尋。保健枕、按摩儀,只要聽說有用就會往家裏買。爺爺的記憶不太好,有時不記得是否吃過藥,父親便每晚叮囑,若是沒親眼看見爺爺服藥,還會把藥瓶裏的藥數一遍,確保爺爺已經吃過才放心。

待人以寬

“饒人不癡漢,癡漢不饒人”是曾祖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後來又成了父親的口頭禪。小時候我不太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父親對我說記住“得饒人處且饒人”就對了。直到一件事情的發生,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最初的理解。

那是1998年夏天,母親帶着不滿兩歲的弟弟上街買菜,弟弟被背在背後,手裏拿着母親的錢包把玩。菜市場人多路擠是小偷經常出沒的場所,弟弟手裏的錢包因爲並不在母親視線範圍之類自然成了小偷的目標。趁着母親挑菜的間隙,小偷一把搶過弟弟手裏的錢包轉身就跑,弟弟哇哇大哭起來,母親趕緊回身,發現了原因,兩步搶上去攥住了小偷的胳膊。小鎮上的人們大多互相認識,於是周圍的`人都圍過來堵住了意欲逃走的小偷。母親當街質問起小偷,讓他把錢包還回來,一開始小偷死不認賬,周圍有人便出來作證說自己看見了。僵持之際,圍觀羣衆中認識父親的人趕緊打了電話給他。

一會兒,父親到了,他先謝過周圍的熱心羣衆,然後讓大家都散了。之後父親出人意料地請小偷到家裏吃頓飯,小偷一開始不敢去,以爲父親是要關門打賊,後來在周圍人的勸解下還是去了我家。中午,母親燒了一大桌子菜,父親讓他別客氣,還不時給他夾菜。“兄弟,誰都有困難的時候,但路子千萬不能走錯了。”父親斟了一杯酒遞給他。小偷接過父親的酒,望着滿碗的菜,兩行淚滾了下來。

原來小偷是鎮子周圍的人,當時圍觀羣衆中有人認出了他,把情況告訴了父親,這人原也不是什麼壞人,就是最近幾年家裏有老人一直生病,光景很不好,估計也是沒有辦法才走上了歪路。這件事情之後,再沒聽過他偷雞摸狗的消息。

清白做人

我家溫飽有餘,算不上富裕,但從小父親就教育我們,對於利益不要錙銖必較,不義之財不可得,做人清白方是好。

上世紀90年代,不到30歲的父親當上了鎮上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任,不算什麼官,但在旁人眼裏卻有不少實惠。那時候金融市場不像現在這麼活躍,貸款管得緊,鎮上和村裏想貸款的人卻不少。僧多粥少,於是大家就想起了“辦法”,記憶中經常有人拎着土雞蛋、老母雞、菸酒之類的東西來我家拜訪,父親總是一一謝絕。

有一次,一位農民老伯提着幾個袋子來到我家,莊稼人實誠,一來就說明了意圖。父親聽後笑着對老伯說:“老人家,您看這樣要得不,您先把東西帶回去,再來找我談業務,您這東西擱這兒我就沒法跟您往下談了。”老伯拗不過父親,只得提了東西回去。事後,父親帶上其他同事去老伯家走訪,瞭解他家情況以及貸款原因。老伯家條件符合業務規定,父親便及時爲他辦理了貸款。

還有一次,鎮上一位開飯館的付叔叔來到我家找父親下棋,將近傍晚,父親便留了他吃晚飯。席間付叔叔聊起了他的生意,表示想擴大餐廳規模,需要資金,請父親幫他想想辦法,晚飯之後他便告辭了。晚上,母親打掃衛生的時候在付叔叔白天坐過的沙發靠墊後面發現了一個信封,打開一看裏面裝的竟然是錢。父母相視,明白了付叔叔的目的。第二天,父親帶着信封去付叔叔的飯館,準備把錢還給他。父親到的時候,飯館裏有人正在吃飯,他便把信封塞進付叔叔手裏,說道:“老付啊,上次我在你這裏借的錢我現在週轉開了,今天來還你,謝謝啦!”當時付叔叔先是一臉錯愕的樣子,隨後便臉紅了。付叔叔的貸款申請在政策支持範圍內,父親也按規定給他辦理了。付叔叔踏實勤勞,又經營有方,飯館生意越做越好,很快便還清了貸款。

沒有太多大道理,我的父母是怎麼說的就是怎麼做的,雖都是些日常瑣碎事,體現的卻是我家的風尚,我深信之。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15

告訴你,我們家可是少有名氣的惜時之家,所謂的惜時就是指珍惜時間,我家家風就兩字:惜時。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裏左洗右刷,從沒閒着。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我起牀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爲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爲髒的,要重複着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爲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珍惜時間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爲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爲“優秀職員”。媽媽下班後,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爲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誇張,只是爲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後,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着家裏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幹,晚上媽媽搶着幹,讓奶奶休息。

一天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裏閃着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着,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裏的燈依舊亮着。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珍惜時間的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珍惜時間。在學校我可是衛生部長,不僅勞動響噹噹,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數學老師佈置作業,很多,並且要求我們認真完成。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完成的很認真,堅持不懈,沒有浪費一分一秒。別的同學都沒有完成作業,都覺得時間不夠。那次作業,我被當衆表揚,那是珍惜時間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惜時之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惜時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說到家風,我腦海裏不禁涌現出爸爸媽媽用行動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還記得我剛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晚上回到家要開始寫作業的時候,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着電視的爸爸,一看到我到家了,馬上就把電視給關起來了,便拿起報紙看了起來。我有些不明白,便問爸爸:“爸爸,你爲什麼要把電視給關起來啊?”爸爸笑着對我說:“因爲你要寫作業啊。”這短短的一句話還是掩蓋不住我的好奇心,爸爸看着那好奇的我,突然“噗嗤”一笑,然後對我說:“因爲做一件事要專心致志,可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我在你寫作業的時候看電視,就會影響到你的做事效率還會讓你分心,不能讓你好好地把一件事認真地去完成。寶貝女兒,現在知道了嗎?”我重重地點了點頭,然後就去房間裏認真地寫作業了。從那時候起,爸爸都在我寫作業的.時候看書,看報紙。就因爲爸爸的這種習慣也讓我學會了愛讀書,愛看報,書把我帶到了知識的海洋,讓我知道了書能使我陶冶情操,能帶我環遊世界。

做人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用言語來告訴我這個道理,可是她卻用實際行動來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了出行時間,媽媽總會提前幾分鐘到,她對我說,這樣纔不會讓別人等我們。媽媽說:“寧叫我等天下人,休叫天下人等我。”於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良好習慣。

“國有國法,家有家風。”這句話想必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吧!可是,一當有人問起來“家風是什麼?”,很多人都會傻眼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良好的家風,必然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這是民族興旺發達的必要條件,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必要條件。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從未離開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家風一直都在。家風不是一陣風,是精神寶庫,是家族的面貌,是家族的風氣......

家風是一盞燈,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家風是一艘船,把我們帶到安全的彼岸;家風是一個良好的家風纔會使社會安定,國家繁榮富強!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16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着“家風”一詞火了起來,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 當然,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纔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了起碼有幾十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好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這短短的一句話,該包含有多少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啊!同時,也反映出如雨的家風,曾那麼深刻地影響着這位文壇巨匠的一生。是的,你完全不必一定要出生於“書香門第”。哪怕只長在“貧民之家”,能有慈母如此,家風如此,也將受益終身。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長的舉止對他們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爲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空間,是爲人父母者責無旁貸的義務。家庭是祖國社會的細胞,只有家風如雨,幼苗才能茁壯成長。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良好的家風,必然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這是民族興旺發達,國家繁榮昌盛的必要條件。

當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 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因此,古往今來,中國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聯”,令晚輩耳濡目染,成爲“言傳”和“身教”的典範。 明朝書畫家徐渭,晚年曾撰寫一副令人費解的家教聯:“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此聯妙在一個“好”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少年時期正是讀書好時光,可惜不知讀書的重要不喜歡讀書;年紀老了,懂得讀書的重要,想好好讀點書,可是老眼昏花,力不從心已經不能好好讀書了。告誡子孫珍惜時光,趁早好好讀書。

皇室家庭也不例外。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時貪玩,無心讀書。他父親興王心中擔憂,將他關在書房裏,罰抄一副家教對聯:“讀書好練武好學好更好;創業難當權難知難不

難。”規定每天抄100遍,否則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頓悟父親的苦心,痛哭下跪於父親面前請罪。從此,把這副對聯掛在書房裏,用功讀書。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以竹入聯寫就:“咬完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教育兒孫做人要像竹子一樣虛心有節、剛直不阿。

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備的洋務人才,曾任廣東按察使的王之春,他的家教聯則是:“少讀書,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塗。”意思是:人沒有天生的低天分,一個人天分的高低全在於後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爲自己少讀書的緣故。

林則徐也十分重視家教,其家教聯寫道:“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其晚年因病辭官回鄉,儉樸生活,對子孫要求甚嚴,處處言傳身教,時時督促教導,鄉親們無不稱讚他是做人的楷模。

郭沫若曾於1940年,爲其侄媳魏蓉芳題寫一聯:“莫學芙蓉空有面,應效芬芳發自心。” 此聯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婦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導她要誠實做人,表裏如一。

老舍在女兒出嫁後,十分關心女兒女婿的生活,給他們寫了一副對聯:“勞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鹽休浪費,勤儉持家。”爲女兒的生活作了長遠規劃,願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體現了慈父對女兒的愛護和關心。

千年家風,“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這些家教對聯,底蘊厚重,韻味深長。於家,這是風範;於國,那是脊樑。

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17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澱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爲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着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薰陶與積澱,應該加強教育,反覆訓練,注重養成,成爲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爲。

一則要有意識的去培育養成。要明白代代相傳的不僅是家財和地位,更應該有內涵和精神。把老一輩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風接續下來、傳遞下去,是造福當代、惠及後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責任,讓良好家風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二則要在家庭中營造崇尚學習的氣氛。古人講,“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學習就能昇華。要讓家裏多一分書香氣,茶餘飯後,看看書,讀讀報,談天論事,讓家人從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啓迪。當然,家庭的學習不同於組織,不需要有計劃的開展什麼活動,但培養家人的讀書情趣,在悠靜的家庭環境裏暢遊書海,總能給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三則長者要做好傳與帶。家長是塑造孩子的無形力量,耳濡目染影響着孩子世界觀的形成,你的穿戴、舉止、觀點、接人待物等,無不對孩子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德應當人人都明白。

四則要創造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居家裏外,乾淨、明亮、整潔、有序。去朋友家串門,有的家庭還很注意家風家教文化,懸掛着激勵感人的家訓格言,如“積金積玉不如積書教子,寬天寬地莫若寬以待人”、“敦行致遠,吃虧是福”、“家和萬事興”等等,讓人置身其中,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一種清新雅緻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裏,諄諄誘導,親切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無不影響着家庭的每個成員,並且影響到鄰里和社會。讓大家都來關注家庭文明建設,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一片溫馨。

四:我家的家風家訓-——孝、儉、勤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裏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爲“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裏,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麼,身體怎麼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鍊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着聊天、散步、購物。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着我,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他們的開心果。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影響着我的言行:我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爲止;書包也是從一年級一直用到現在;至於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過的;過年的壓歲錢我從不亂花。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於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在我家勤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工作很努力,媽媽很少看電視,忙完家務,大多時候她總是看些有關教育類的.書籍,她總說要與時俱進,不斷給自己充電。爸爸愛鼓搗他的電腦,媽媽不會操作時,爸爸輕點鼠標,就把問題解決了;很多時候,爸爸的同事在下班後還會向爸爸請教電腦問題。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養成了好習慣。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五:家風家訓

那是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幽徑,路兩邊是花叢、草叢和茂密的樹林。這條小路通向一處房子,一處好久沒人來的房子,看上去很老。爺爺在前面領頭走着,我們都在後面規規矩矩的跟着,整個隊伍默默地走,嚴肅的氣氛在我們之中徘徊。連最喜動的幾個"小猴子''也抓着大人的衣角,低着頭前行。

約莫五六分鐘後,我們來到這座舊房子前。衆人停了下來只見爺爺將手放在木門上閉上眼嘆了一口氣說:”唉--(此處應爲感嘆號)我這輩子只來三次,第一次是由我的爺爺領我來的;第二次是送我爺爺靈位的;第三次啊,是今日我領着你們來這裏。這或許是我生前最後一次來了吧。”說完後,他推開了門。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18

結識馬家,緣於30年前。那時我和三哥譽煒同在一個團隊,譽煒是我的老領導。瞭解馬家的歷史,多是從他發表的散見文章裏,如《家信》《母親的手》《四弟》《參軍前夜》等。每從《戰友報》看到他的文章時,都認真地閱讀,感到特別親切,彷彿聽到了鄉音,回到了家鄉,回想起了童年。我把所見到的他發表的文章都剪貼下來,仔細揣摩他的文章。我沒有參加過專業的培訓,後來陸續發表了一些文章,也受他的影響。他出版《真情》《磨合人生》等一批書籍後,都送我一本,從他的多篇文章中可以瞭解他的家世,但那些是零碎的。

我從部隊轉業後安排在保定一家文化單位工作,因爲經常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有幸結識了市領導譽峯兄,也近十年了。有機會讀到《馬家大院》,從此便有了文緣,讀到了伯父的回憶錄,讀到了譽峯兄弟姊妹及侄輩後生的文章、書法、攝影等作品。倍感馬家幾代人文化積澱深厚,個個成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今又讀《憶歷三書》,更加印證了這一點。感觸很多,一時難以描述,擇其一二略述之。

從家風家教家訓說起

一是勤奮學習。伯父自幼好學,常到學校窗外聽課。在家境困難的情況下,其父令他退學,但其母親全力支持,這是多麼偉大的母親啊。在舊中國,有多少女性會認識到文化的重要?其母可謂高瞻遠矚。這爲伯父走向工作崗位,從事文化教員,走向領導崗位,奠定了堅實的一步。伯父在對待子女教育上也是如此。他在家庭會上說,不論家庭有什麼困難,凡在校學生,只要自己力所能及辦得到,一律供給到高中畢業,能夠升學的繼續深造…,天下有多少家長才能做到呢?從家庭會、書信往來的內容看,無不談到學習。正是持續不斷的學習,良好的學風,鑄就了全家人人成才的.基礎。

二是敬業奉獻。用伯父的話講,“五子登科,一女成才”,他們個個在行業上有所建樹。我接觸較多的是三哥和四哥。三哥軍旅一生,參過戰,搶過險,兩次榮立二等功,榮獲“愛兵政委”稱號。在邊防部隊工作近十年,遠離家人,沒有鴻鵠之志的人是不可能取得這樣成就的。四哥在市長這個崗位上,更是日理萬機。搞調研,下基層,天天有活動,沒有節假日,夜以繼日地工作。市長公務繁忙,不忘學習,勤勉工作,對保定的貢獻尤其是對保定文化的重視前所未有,業內無不感慨。

三是公道正派。在鄉友的交談中,乃至我的親歷中,他們兄弟公道正派,樂於助人。甘願作人梯,培養部屬成才。三哥所帶的部屬中,成才者衆多,他們無不感激部隊,感激遇到了好領導。他們一家正派做人,公道處事。辦事堅持原則,潔身自好。這與父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伯父說“給子女留下萬貫家財,遠不如留下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因爲精神的遺產是無價的傳家寶。”他在家庭會上指出:“即使是在全家每人工作於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遇到碰壁或挫折,而決不可失誤,只能是兢兢業業,從積極出發,遵紀守法,聽從指揮,用自己的真才實學換取報酬和榮譽,腳踏實地地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他們也都是這樣踐行的。

四是忠厚孝道。伯父在23歲那年,得知其祖母病危,在他父親不同意的情況下,毅然決定返鄉盡孝。從此,成爲他人生命運轉折的前奏。伯父老年遷居省城後,子女競相孝道,也紛紛遷往省城。伯父的話講,四哥做的最好。三哥在邊關戍邊,利用開會、出差或專程看望父母更令人感動,深深地教育着晚輩。他寫了多篇祭奠、回憶父母的弘文,寄託着無限的哀思,讀後很受教益。

願馬家的家風、家教和家訓代代相傳,願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家庭去學習和借鑑,願中華大家庭的良好家風傳播更廣泛、更久遠!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19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我爲老人洗洗筷子刷刷碗......”。 我的媽媽最愛哼唱這首《常回家看看》,不管歌詞對不對,也不管跑調不跑調,反正只聽她反覆哼唱。

從我記事起,我的生活全由媽媽安排,上小學時早上梳頭洗臉、接送事宜全由她包,我覺得用一首詩來形容她再恰當不過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她事無鉅細的體貼、關心我,幾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我身上。記得從小,媽媽總是給我做好吃的。媽媽經常說:“媽媽就是你肚子裏的蛔蟲,你想吃什麼,媽媽準知道。”這句話一點兒也不假。我穿的衣服,媽媽不用帶我去商場試,我穿上都非常合身。在我的學習上,媽媽更是費盡了心思。從小媽媽就教我識字,讀拼音,陪着我去上興趣班。我每天的作業,媽媽總是細心的幫我檢查,發現問題就耐心地給我講解。在我遇到困難時,媽媽總是鼓勵我,考試成績不好時,她就安慰我,總想辦法讓我在愉快的心境下學到知識。我漸漸長大,她的事也越來越多,在照顧家庭成員生活的同時,還要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現在想來,她不停地哼唱“常回家看看..”,肯定是在提醒自己在傾身照顧子女的同時,也要照顧把自己養大的老人。我的父親做什麼事都非常嚴肅、認真。父親對我的學習要求非常嚴格。每次我做作業時,他總是在旁邊反覆叮囑:“要寫好字”、“做完作業要認真檢查”

之類的話,有時我寫完作業,媽媽檢查過認爲可以了,他還是能挑出一些錯誤,例如“哪個字沒寫好”、“排列不美觀”之類的毛病來。記得有一次,我在默寫語文書上的“日積月累”,媽媽答應我,只要我默寫完就給我玩電腦,我快快的把它默寫完了,沒想到,在父親檢查時,發現我寫的字太醜了,就讓我重默了一遍。電腦也玩不成了!父親是個急性子,做事幹淨利落,從不拖泥帶水。每當我在生活上有惰性心理或做事行動遲緩時,父親就會拿出他最湊效的一招,那就是大聲數“一、二、三!”因爲如果父親數完“三”,我還沒有行動,他也許就會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那我的下場可能就會很“慘”!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我也慢慢養成了嚴謹、認真的習慣,偶爾有些偷懶或動作遲慢,只要聽到父親開始數“一、二?”還沒數到“三”,我就會馬上行動,不敢怠慢。父親還經常用《三字經》中的句段教育我,讓我要學會謙讓、尊老愛幼、關心人、勤儉節約。我參加工作後,他讓我牢記《弟子規》中的“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並說這幾句話可讓我終生受益。我的性格在很大程度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別看父親很嚴厲,但在日常生活中,他既是我的父親,更是我的朋友,我們經常說說笑笑、打打鬧鬧。有時我瘋玩,媽媽會說父親“子不教,父之過”,父親則說“女不教,母之錯”,並常說,孩子的天性貪玩,不會玩的孩子長大後不會有多大成就。就是這樣的父親,使我家日日歡聲笑語。寬嚴相濟的父親撫養我長大,更使我學會了做人,在任

何環境下,我都能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在工作中我也遊刃有餘,皆歸功於父親的教誨。我感謝我的父親。在此,我只想說:媽媽

我愛你,父親,我愛你。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20

最近一段日子,央視總在問羣衆一個問題:“你們的家風家教是什麼?”

我們是現代家庭,沒有文字標明什麼是家風什麼是家教。但我一直對孩子的要求是“誠實\善良\勇敢\堅持。”

大女兒頭腦簡單,一直在身邊,這四點基本上是做到了。所以今天的星兒成長爲陽光、自信、助人爲樂的好孩子。

小女兒從中學開始就住校,隨後一人考上外地大學,她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自己做主。我也及少對她諄諄教導,總怕女兒說我嗦。但是,通過觀察,幾件小事證明她是誠實善良的。

夏日裏,電梯壞了,修電梯的工人一身油一身汗地忙碌。我發現小女兒不聲不響地把家裏的電風扇搬過去讓他們吹涼,還拿去了幾瓶礦泉水。

2014年春節開車去孃家,預計晚上九點左右到貴陽,可是因爲堵車,晚上十點了,還沒有到貴陽,我怕在成都的爺爺奶奶着急,就讓小女兒給爺爺奶奶打電話,說我們到貴陽了,讓他們放心地休息。可是小女兒說:“說謊不好吧。”這讓我很欣慰,這麼簡單善意的謊言她都不肯說,說明她是一位多麼誠實的.孩子。真正是我們家的好孩子!決對不說謊話。

這讓我想起我從小所受的家教。我小的時候,家教是誠實,不說謊話,不是自己的東西絕不能拿。再就是艱苦樸素勤撿節約。

記得剛上小學一年級時,班裏的一位小男生送給我一把小剪刀,我十分喜愛,回家後就用小剪刀剪紙花玩。父親看到了問:“是誰的小剪刀?”“是同學的。”“怎麼拿同學的東西?”“是同學送給我的。”“明天還給同學。”那把小剪刀我實在是喜歡,以至於還給同學後還一直想念,直到今天還記得不是自己的東西再喜歡也不能要。

父母親的艱苦樸素勤撿節約是一貫的。“光盤行動”在我們家是長期實行的:“來來,一人分一點就吃完了。”父母親常這樣對我們說。到後來,我說:“不想吃就不吃吧,多吃一口再減肥,還不如現在浪費一點好。”父母親說不過我,不要求我吃多餘的飯菜,但他們是絕對不會倒掉剩飯剩菜的,以至於我們家有了“寶菜”之說。就是那種做得不好吃,一次又一次出現在桌子上的菜,被我們戲稱爲“寶菜”。

媽媽常說要節約,我常常勸她說要花錢,“錢是紙,用紙去換回你喜歡的東西多好啊”。母親說:“不節約哪裏有啊?”我說:“不掙纔沒有啊,你再節約,能有多少?”母親說不過我,但她一如繼往地節約,沒有用的紙盒、塑料袋、舊布都會被她整齊地收藏……買東西依然是買最便宜的。這是她要傳給我的家風,但我並不想好好傳承下去。我教給女兒的是要學會生存,靠自己的努力過上好的生活,要會掙錢,也要會花錢,但不要虛榮地攀比,要買物有所值的好東西。不必節約,但絕對不能浪費!

家風家教更重要的是父母親用自己的行動給孩子樹立榜樣。有什麼樣的父母親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隨着社會的進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給孩子留下的家風家教,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好的傳統觀念他們也會一代代傳承下去的。雖然像我,對父母親傳承給我的“艱苦樸素勤撿節約”做了一些修改,難道不是更好嗎?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但變一定要變得更好,不能忘了根本。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21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才能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每個家庭都有着各自的家風,只要能從中體悟到積極、健康的正能量,就是好家風,好家風是無聲的教誨,銘記在心、代代受益。

《朱子治家格言》有: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紀曉嵐四戒四宜有:戒晚起、戒懶惰、戒奢華、戒驕傲;宜勤讀、宜敬師、宜愛衆、宜慎食。曾國藩十六字箴言家風有: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我們祖上並沒有傳下如此這般的正式格言家訓,但在父母親的生活、行動、言語等諸多細節中,或許能捕捉我們家家風的蹤影。

據母親所說,父親年輕時家境還算可以,但後來奶奶患了重病,爺爺身體也日漸衰弱,家裏的積蓄很快就花光了。家裏重擔全部落在剛二十出頭的父親身上,哥哥的出生無疑又加重了他身上的擔子。父親和叔叔去隔壁村莊做幫工,老爸做瓦匠,叔叔做木匠,髒活、苦活、累活,沒有半句怨言,收入不多,加上從親戚鄰居家借的,勉強支撐奶奶的醫藥費和一家幾口的口糧。奶奶終究還是沒有逃過病魔的魔掌,幾年後離開了人世,家裏欠下了不小的一筆債。爸爸和叔叔依舊是咬緊牙關,或髒或苦,或大或小,只要能賺來錢,都勤快的去幹,後來活兒越來越多,都有了夥計跟着他們幹,再後來,附近的活兒少了,爸爸就去縣裏攬一些小工程,一點一滴,終於還清了之前的債務。

在我小的時候,家裏條件並沒有改善多少,懵懂的我很是奇怪爲什麼老爸帶着一羣人幹活,家裏條件並不比別人家好呢。每臨近春節,家裏都是人來人往,有時老爸連續幾天都是早出晚歸,我疑惑不解。不知道哪個時點,我突然意識到這究竟是什麼情況,原來工程款一直拖欠導致工人工資發不出來,每到年關,工友們都來向父親要工資,父親是個厚道的人,平日裏已墊付不少,此時只能將家裏不多的積蓄給工人們發工資;另一方面,他也不停地向各個經理要工程款,據說那些經理到年底就躲起來生怕別人向他討錢,這也就不難理解父親地早出晚歸了。

到了上學的年紀,我和哥哥的學費、借讀費、住宿費加在一起也是不小的一筆開銷,村裏也有幾戶人家的孩子輟學了,而無論家裏多困難,父母從沒動過不讓我們上學的念頭,因爲他們知道讀書對我們是何等重要!

父親長期在外工作,我平日裏和母親一起的時間多。母親勤勞,小時候我穿的都是她納的“千層底兒”、用自家種的彈得棉花做的笨重棉褲、縫縫補補的衣服和襪子;母親儉樸,吃飯碗裏不剩半顆米粒,將有些發黃的饅頭皮兒剝下來吃,給我們吃饅頭芯兒,還總謊稱皮兒有勁道;母親嘮叨,但嘮叨中無不透露着對我們的愛。如今家裏條件改善不少,母親的.這些習慣卻依舊保留,我們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她影響。

家風如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是一種浸漬、渲染,融化在每個家庭成員的血液之中。父親的負責擔當、吃苦耐勞、善良厚道,母親的勤勞、儉樸、愛家顧家,都潛移默化而又深刻持久地影響着哥哥和我。

美好的品質都值得借鑑和傳承。家庭的教育鋪就了人生底色,終將爲人父、爲人母的我們,應該承接父輩的正能量,借鑑古人留下的人生智慧,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將自家和他家的好家風傳承給下一代。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篇22

說起我的家風,家教,家訓,我只能用“嚴格,誠信,勤勞……”來代替。也正是這種家風,家教,家訓,讓我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讓我終生受益。

我家的嚴格之風之教之訓:我讀二年級的時候,一次洗手時,由於着急,沒有把水龍頭關好,水一直流到下午。被爸爸發現了,爸爸就把我推到牀上就一陣亂打,接着就是大聲教訓我。我說:“就那幾滴水,用得着這樣打我嗎?”爸爸說:“你不要‘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你不要以爲那幾滴水不算什麼。你知道北方現在多麼缺水嗎?你卻在這裏隨意浪費水,你對得起他們嗎?”我回答道:“爸爸,我知道錯了,我不應該頂撞您,我以後一定會珍惜每一滴水的。”“兒子,你一定要記住我剛纔說的‘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因爲這句話是我們家其中一句家訓。”“我一定會記住它的`。”“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成爲了我“嚴格”的座右銘。

我家的誠信之風之教之訓:一次,爸爸答應了他的一位朋友——第二天,一起去“皆大歡喜回味館”吃中午飯,順便拉拉家常。第二天,天空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我對爸爸說:“爸爸,下這麼大雨,您看還是別去了吧!”爸爸什麼也沒有說。便撐着雨傘,冒着雨出去了。爸爸回來了,我發現爸爸的衣服都溼透了。我問爸爸:“爸爸,這麼大雨,您爲什麼還要去呢?”爸爸說:“因爲這是答應別人的事,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做到啊!法國的巴爾扎克說過‘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你知道嗎?”“我知道,我讀四、五年級的時候學過。”“‘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也是我們的家訓。你一定是要記住它。”“我一定是會記住它的。”“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成爲了我“誠信”的座右銘。

我家的勤勞之風之教之訓:去年,我們老家做新村,我們在老家建了一層樓,作爲祖屋。寒假時就建好了,但是,還剩下一堆沙沒有用完。年二十四晚上,爸爸說:“我們明天的六點跑步回老家,回到老家把那些建房子時用剩的沙子,用那些用來裝水泥的桶,一桶一桶地拎到房子後面去,然後七點半才跑步回家。每天都是如此,一直到都把那些沙子全都搬到房子後面爲止。”我說:“爲什麼不叫那些造房子的人來搬呢?”“你以爲不用錢,那些造房子的人一天就要兩、三百塊,很容易嗎?既然這些事自己能夠解決掉,又何必花費重金去請人呢?”媽媽說:“因爲‘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所以人呢還是勤一點好。”我們每天回老家去搬沙子。從年二十五到年二十八,才搬完。爸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也是我們家的家訓之一。”“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便成爲了我“勤勞”的座右銘。

我的家風,家教,就是“嚴格,誠信,勤勞……”。我的家訓有“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百善孝爲先。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頭。……”瞧,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家教,家訓。它們讓我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讓我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