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2000字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2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爲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弘揚優良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即日起開展“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活動。小編整理了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歡迎參考。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2000字

  篇一: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什麼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素質和教養,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財富觀。它是一個家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好的家風,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爲準則,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我的家風是什麼?我開始追憶、思索。

“百善孝爲先”

孝敬父母是人類最樸素最基本的情感,孝敬父母是創建和睦家庭,進而創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和母親背奶奶上墳的情形總會不時浮現。那時我剛上小學,我們一家去給爺爺上墳,山有些陡,奶奶是小腳,加上她年近70,沒法再爬山下坡,父親和母親就輪換着背奶奶,媽媽常年在家幹農活,體力好,背奶奶的次數又多些。我上五年級時,奶奶還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等你媽媽老了走不動時,你可要揹你媽媽呀!”奶奶生育9個孩子,子女成家後,她獨自生活,幾個兒子共同贍養。在6個兒媳婦中,我母親最孝奶奶,她穿的繡花鞋和系的圍腰全是母親做的。縫年過節或平時家裏有好吃的菜,一定叫上奶奶一同吃。

如今父親和母親也年過70,我隔三差五回去看看,給他們洗洗衣被,收拾收拾屋子。如有病痛,我和丈夫就送他們去醫院。我常想,父母年輕時不但要撫養我們成長,而且還搞家庭建設,吃了不少苦,現在我們應該孝敬他們、讓他們安度好晚年。我的兒子現在安徽讀大學,每個星期都給外公、外婆打電話,放假回家,第一時間就是看望他們,樂得倆位老人心裏甜蜜蜜的,誇孩子懂事、省心。

“知恩圖報、善莫大焉”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感恩使我們在困難時得到慰藉、獲得溫暖,激發我們挑戰困難的勇氣,進而獲取前進的動力。我上小學在農村,那時家裏窮,父親的工資低,母親一人在生產隊“苦公分”,上有奶奶和外婆要贍養,下有我和弟弟在撫養,加之還蓋房子,真是苦夠吃不夠。蓋房那會兒要請人,村民們很樸實,也體諒我們不收工錢,母親過意不去,晚上幫人做針線活,比如繡花、做鞋、補衣服,有時幫人家寫信來給予回報。

我和弟弟參加工作後,家裏的日子有了好轉,母親時常提起困難時幫助、支持和關心過我們的那些人,她常唸叨:“蓋房時三叔和大哥幫擡石頭,李大爺、阿國叔幫砌石腳,二姑爹趕着騾子幫馱瓦並且還資助我家大米……”這些年來,父母住在縣城,雖然他們年紀大了,但仍然進行着能力範圍內的感恩,李大爺病了癱瘓在牀,回村裏看過幾次;二姑爹的大兒子生病住院,又找醫生又送飯;六哥的小兒子考上大學,回去祝賀……知道村裏有人來看病住院就主動去探望,村裏誰家進城辦事,需要幫忙,他們盡力而爲。

農曆正月十五的龍燈盛會“鬧花燈”,是我們密祉的傳統佳節,父母每年都回村裏支持這項公益活動,與當“燈頭”的家庭一起籌備十五要出的龍燈和表演的節目。母親參加各式彩燈的扎裱,父親創作花燈節目,老倆個從早忙到晚,不亦樂乎。母親說:“一村人就是一家人,雖然人家不望着我們感恩回報,但常懷一顆感恩之心,自己就活得輕鬆,愉快、踏實。”是啊,其實感恩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要感恩的不僅是父母、親朋好友、老師、同事,還有更多的曾經幫助過的那些人。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會更加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於我們的一切;常懷感恩之心,便會以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爲最大的快樂,便能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而不求回報。

“成由勤儉敗由奢”

勤儉節約是一種公認的好習慣,更是一種美德。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和弟弟,只有勤勞、節儉日子才能過得好,安逸享樂將一事無成。父親在單位上班,母親在農村,家裏的所有農活都得母親一人扛着。記得在生產隊勞動時,母親爲了多增加公分,包挖過一畝多豆田。因豆田很硬,難挖,所以大多由壯年男子或耕牛來犁公分就高,可由於公分高,母親一個女人家,天還沒亮就去挖,直到天黑纔回家。家裏第一次蓋房子時,部分石頭是母親利用生產隊勞動之餘的早晚到村後的石場背的,她能背的就背,背不了的請人擡。農村土地承包到戶後,母親特別高興,因自家的承包田,自己作主,不受制約,該種的種上,管理跟上,她種的莊稼年年豐收,從此家裏就有了吃不完的糧食。

“浪費無底洞,坐吃要山空”、“粗茶淡飯、細水長流”是母親時常講的一些諺語。父母穿的衣服基本是我和弟弟買,因多年來他們形成節儉習慣,認爲不破不漏就行,不必有多好,乾淨就行,有時我們不穿的還拿去穿,說是扔了可惜。用破了的牀單、被套,母親“改造”後繼續用。一天吃不完的飯菜,第二天接着吃……我對父母說:如今家裏生活條件好了,該是享受的時候,不要過多節約,該穿該吃的都不缺。但他們仍然很節儉。回想父母從30歲起到60歲,在農村老家蓋過兩次房子,縣城買了一套住房,不靠勤勞、節儉,拿什麼蓋?

父母勤儉的好習慣不僅影響我們姐弟,也讓我們的下一代受益。我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只用過兩個書包,高中三年學校統一定製的校服就買過一套,畢業時我數數上衣的補丁共有三個,左右肩各一個,恰好是背書包的位置,袖子上一個,都是我用同色面料從裏面添補上的。每月生活費約400元,錢不亂花,他的理由是:自己是到學校求學的,不是去比吃穿,再說,那用的可是父母的錢。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謙虛就是不自滿,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態度,也是品行和修養的重要體現。父母常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話都說明了謙虛對於成長的重要性。因爲只有謙虛才能不斷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識而能不斷進步,驕傲自滿只能停步不前。父親是彌渡縣花燈團退而不休的老職工,好學、敬業、能吃苦,一輩子酷愛他的音樂事業。至今,只要團裏有大型節目參演,仍請他寫音樂、作指揮,大型花燈表演劇《正月十五鬧花燈》等劇目的音樂榮獲省州文藝匯演音樂創作獎。目前,71歲的父親,還忙於收集整理《彌渡縣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工作。母親由於家庭成分不好,只讀過兩年書。但她從小喜愛刺繡,且一直努力自學,她繡的裹背、枕頭、繡花鞋是我們家困難那個年頭的生活來源之一。後來家裏經濟條件好了,不需要她再做繡品幫補了,但她仍堅持刺繡,她繡的《老壽仙》、《八仙》、古式裹背等先後獲得了“大理州民間藝術大師”稱號、“雲南省民族民間美術藝人”。父母的言傳身教我們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也滲透在我和弟弟的生活和工作中。

“和爲貴、諧爲美”

父母用“遠親不如近鄰”來教育我們和鄰居要和睦相處,鄰居與我們擡頭不見低頭見,如果能做到相互關心,相互諒解,那就給自己和他人都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記得小時候到縣城找父親,那時他住的是一幢瓦樓房,父親住樓上,上下是木樓梯,如不小心走得重或者水弄在樓板上,父親一定要批評,因會影響鄰居。

成家多年來,我謹記父親的教導,如今我與鄒家、趙家做鄰居,幾年來,我們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只要有機會在一塊都有講不完的話,說不完的家事,十分開心。鄒家在房頂上種了蔬菜,不同季節有不同的菜,總是熱情的送上門或讓我去採摘。有時我從兩家之間約1米高的隔牆上爬過去,把需要的菜採過來,綠色環保的菜味道就是不一般,吃着放心,然而更多的是暖心。

在我們幾家的大門前是一條6米寬的通道,用於停放車輛,沒有清潔工來清掃,於是我們三家都“爭”着打掃,數趙家最勤快,經常一大早就掃完,我家成了落後分子。我深深體會到能結爲鄰居是種緣份,鄰里之間的友好關係是社會和諧環境中的一朵鮮花,這朵鮮花需要大家澆水呵護,才能枝繁葉茂,連成大片花圃,整個社會才能更加美麗和諧、溫馨。

點滴滴的回憶,讓我對父母充滿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恩,我愛我家。然而,沒有國哪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構成社會的細胞,千萬個家庭有好的家風,國家就和諧穩定、蓬勃向上、國富民強。讓我們重視家風、端正家風、涵養家風,共同創建社會文明新風。

  篇二: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優秀徵文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着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我們稍加梳理,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度會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祕訣——家訓,又可稱爲家風,它貫穿於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達,離不開引領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立的家風和家教。家風與家教的形成都會經歷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積澱和努力,它總結了前世中無數家庭的得與失以及經驗,結晶成爲獨一無二、適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實際的法寶,引領家庭或家族走向輝煌。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回顧總結無數曾經輝煌一時的家庭,還有那傳承已久的國粹——國學,他們的家風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許多可稱爲經典的精華: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爲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爲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爲“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崇尚“儉”爲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爲“勤”爲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爲曾家之家風;……

優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爲直觀、最爲直接、最爲基本、最爲經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範,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爲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瀰漫於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於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着家庭的進步與發展。

傳統中國,人人都崇尚、嚮往底蘊厚重、有着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衆多人所追求嚮往的目標之一。對於有着敦厚家風的家庭和家族,衆多人都是頂禮膜拜,心儀嚮往的,甚至渴望進入那樣的家族,成爲其中的一員。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顯赫和長盛不衰、興旺發達的根本。

良好的家風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舉止,成爲人人嚮往的道德典範,一枝獨秀、鶴立於整個社會“圈子”,爲衆多人,衆多家庭所效仿。

有着良好家風的家庭或家族,他們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陰,趁早好好地讀書;懂得創業難守業更難,知難不難……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成長的人,懂得成功在於積澱,在於勤奮努力,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明白勤爲人生的第一要義,勤於學習、勤于思考、勤於努力……

成長在擁有良好的家風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榮幸,能領先於他人及早地認知生活。這種家庭的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思想豐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每天過得都會很有意義,日子裏寫滿的是充實;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體之中時時處處散發出一種與衆不同的味道——溫文爾雅,一點也不顯低俗;舉止規範,處世豁達,通曉事理,光明磊落,總能順勢而爲,有着大家之風範,絕不小肚雞腸;生活杜以儉樸着稱,不貪求奢華;誠信爲人,表裏如一,講究耕耘,注重過程,順其自然,不急功近利;從善如流,厚德載物。

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爲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家風雖是一家之風範,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廕庇之下。勤奮問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問鼎事業、友善、和睦、民主、敬業、書香……都可成爲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在泱泱數千年的華夏文明之中,隨時可現,處處可尋。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爲後世學習的典範。《國語》、《論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許多典籍和家教典範之中無不彰顯出家風、家教和家訓的精神……

家風對於以家庭的發展和延續是至關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設發展的結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細胞,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樑,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礎。衆多的家庭需要創建家風的魂魄去支撐,去走出家庭家族曇花一現的輝煌,走出“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作爲家庭的核心人物責無旁貸應該擔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力社會風尚進步發展;給力偉大的“中國夢我的夢”的實現;千萬個家庭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