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家鄉的味道作文(集合15篇)

家鄉的味道作文(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味道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味道作文(集合15篇)

家鄉的味道作文1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各自的特色、各自的文化和味道。在我的家鄉濮陽也有別具一格的風味。

特色小吃是家鄉的味道。

在濮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賣涼皮的身影。走進店內,一股清爽的香味撲鼻而來,我的味蕾早被這股醇香打開。只見晶瑩剔透的麪皮,翠綠誘人的香菜。涼皮也可謂是五顏六色——白色的涼皮,點綴着黃澄澄的麪筋和綠油油的黃瓜絲兒,加上紅紅的辣椒油與咖色的芝麻醬,這等顏色交織在一起,揉合在一起,讓人垂涎三尺。吃起來更是深感美味十足,吃一口,那薄如蟬羽的涼皮,清涼舒服;含在嘴裏的黃瓜,清脆不硬;富有嚼頭的麪筋,香精可口;還有冰爽的湯汁,噴涌而出。一碗涼皮下肚後,那滋味會讓你回味無窮,把所有的煩惱都會拋至九霄雲外。

千年文化是家鄉的味道。

濮陽市雖然只是一個建市只有30餘年的新興城市,然而這片沃土卻積澱着豐厚的歷史文化。顓頊都帝丘、倉頡造書契、虞舜生姚墟、孔子居衛國、衛鄭新聲、城濮之戰、澶淵之盟,清豐事親至孝等等,不勝枚舉。

濮陽的中華第一龍可名不虛傳。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發掘出三組仰韶文化時期的蚌塑龍虎圖墓葬。龍文化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積澱着先民的思想、情感,信仰與期望。經歷數千年的演變和昇華,龍已經成爲尊貴、智慧,勇敢、吉祥、美好、興盛的象徵。體現出中華民族和合共生、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我喜歡龍都濮陽的`味道,它是全世界龍的傳人尋根探源的故鄉,落葉歸根的祖庭,祈福沐恩的聖殿!

雜技是家鄉的味道。

濮陽雜技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歷史悠久,起源於春秋,興盛於明清,發展於現代,以功力深厚、技藝精湛著稱於世。濮陽東北莊與河北吳橋並稱爲中國雜技“南北兩故里”,20xx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近年來,濮陽市先後投入巨資打造的大型雜劇劇目《神龍部落》和《水秀》等等,極大地提升了濮陽雜技在全國的地位,最終濮陽市被命爲中國雜技之鄉。

我喜歡家鄉的味道,我爲我是濮陽人感到無比自豪!

家鄉的味道作文2

對那故鄉最美好的回憶,便是那一鍋看似普通的雞。

——題記

去年寒假,我面臨兩難抉擇,要不要參加省裏的跆拳道集訓。去了,春節就沒法回老家過,不去,那便失去了一個提升自己的機會。

母親看出我心中的小九九,便說:“春節,爸爸也在這邊有事,離不開。”母親的話如同一顆定心丸,堅定了我的決心。去!

臨別前,母親對我說:“好好訓練,回來有驚喜!”

訓練的日子艱辛但又不乏趣味,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而每晚睡夢中,“驚喜”也會不時閃現。

回到家中,發現有兩三塊石頭突兀的擱在門前的空地上,還有一堆散亂的木條。一頭霧水的我走進屋中,當望見那和好的麪糰和一大隻收拾乾淨的柴雞後,心中漸漸明悟!

見了我,母親急忙說:“這是爲你準備的驚喜——地鍋雞!在老家春節的專屬!”

沒錯。地鍋雞是家鄉過春節時必備的一道硬菜,一直是我的最愛,也是我對家鄉唯一的記憶!

母親很快準備好配料,父親則在屋外生火。火苗一點一點的壯大,鍋中的油也慢慢開始翻滾,油至金黃時,將蔥、蒜倒入,炒至金黃後放入一整隻柴雞,加入料酒,待柴雞塊泛起金黃的光暈後,將其撈出,放入適量辣醬和溫開水,微煮兩至三分鐘後再撈起切塊,倒入大鍋,小火烹調。父親蹲在火堆旁,火光映射在他的臉上,在這冷得打顫的日子裏,他的額頭卻冒出了大顆大顆晶瑩的汗珠。他輕快地將柴火一塊塊地丟進鍋底。母親則目不轉睛地看着手中的表,因爲還有一樣重要的食材,需要在十五分鐘後加入。母親不時望向手中的表,漫長的等待讓她那微紅的臉頰漸漸泛紫,僅靠那火光保持一點溫暖,終於,母親那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她從屋中拿出揉好的麪糰,一塊一塊的撕下,貼在鍋邊上,將其反覆壓制餅狀,讓麪餅的一小部分浸在湯汁中,反覆七八次後,再將蓋子蓋上,即可。

等待總是漫長的',但鍋中飄出的,那熟悉的味道卻驅散了等待的不滿,心中只感到被貓爪似的癢癢的,但母親卻總會耐心地說道:“別急,耐心的等待之後,便是難以言語的快樂!”

火漸漸熄滅了,而那香氣也愈發濃郁了,一家四口圍坐在鍋旁,鍋中那翻滾的湯汁那雞塊如小舟盪漾其中,輕咬一口,嗯,是家鄉的味道!

春節,即使身在他鄉,卻仍能品味家鄉的味道——“地鍋雞!”

我有所食情,結在深深腸!

家鄉的味道作文3

小時候只知道呆在家鄉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她總能使不成樣的哭臉變成一副可愛的笑臉;她總能使一顆跳動不安的心漸漸地平靜下來。家鄉有一種神祕的色彩,而那時的我對她的瞭解彷彿披上了一層面紗——朦朧而清淡。

家鄉的味道對於一個追逐世俗的人來說,家鄉只是一塊不值錢的土地。她沒有城市的一小塊地那麼值錢,但對於我,家鄉則是一塊藏着金礦的沃土。她讓我懂得一個人的價值,生命的真正內涵。

最喜歡在春天時躺在翠綠的草地上,那裏充滿着草的芬芳。那是家鄉的體味,讓我留念與陶醉。在這時到處都是放牲口的孩子,看他們的表情,準是被這芬芳給樂壞了。這讓我想起許多草的珍貴。如薰衣草可用來裝飾,車前草可以做藥,這些草早已被藥農視爲掌上明珠。雖然家鄉的草沒有沁人心脾的香味也無他用之處,但那種淡淡的香使你覺得彷彿與自然溶爲一體了。所以每當春天時我都要在草的懷裏躺一會——那是一種享受。

蔚藍色是我最喜歡的顏色。它有水一樣的清澈卻不乏色彩之美,沒有紅那樣讓人眼花繚亂,它是一種飽覽滄桑的色彩。當你睜大眼睛注視着它時,你會感到一種偉大並幾分崇敬之情溶於你的血液。所以每當仰望家鄉的天空時,這種激情燃燒了我。在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幾件或許多件事讓其充滿激情。如未上學的你對書本的渴望,青春期的你對異性的渴求,青年的你對理想的追逐等這些曾讓你付出許多精力與時間,但當激情之後又是怎樣的`生活。就像老年人一樣,漸漸被時間磨去了壯志的棱角,沒有了太多的激情,只有回憶已去的往事。我正年輕,喜歡家鄉那種激情,我不想看到我將激情丟失時是怎樣地痛苦,所以我加倍地努力,去捕捉時間的饋贈。

時間可以使一棵小樹長成參天大樹。瞧,東邊的小樹已蔚然成林了。還不時有燕雀的叫聲。這給家鄉添了一些生氣。那翠綠的樹葉盡情地歡唱,引起我無盡的遐想。我想幾十年之後家鄉便籠罩在一片翠綠之中了。我們又能歌頌大自然的美,領略大自然的風光了。那時人們就真的會去珍惜這些,而不去做違背自然的醜事了。

微風喚醒了沉睡的種子。往日的喧譁也已經被寧靜所代替。每次進入樹林都是令人回味無窮的感覺。鳥語花香的日子趕快回來吧。

故鄉哺育了我,故鄉的變遷牽着我的心。願故鄉慢慢地沉睡在寂靜的夜空下,不要被時間所吞噬。

家鄉的味道作文4

我的家鄉羅田,地處吳頭楚尾的大別山腹地,秋冬季節,氣候清寒,自古以來就有圍坐火塘吃吊鍋的習俗。說起家鄉的味道,除了脆脆的板栗、甜甜的柿子、鮮嫩的野菜,最讓我念念難忘的就是羅田吊鍋了。

山鄉土菜招遠客,吊鍋美名天下傳。隆冬臘月,正值農閒,是鄉親們一年中最享受的時候,因爲可以開始吃吊鍋了。近幾年“羅田吊鍋”作爲特色美食亮相於黃州的街頭。城裏的吊鍋從土吊鍋推陳出新,吊鍋下面是由一個鐵架子,鐵架子中間的火盆裏燃燒的是無煙,無污染的人造碳。架子上面的鐵鍋掛在升降自如的鐵鉤上,鍋裏煮的食物五花八門,蒸騰的美味香氣撲鼻。

每每在黃州吃着家鄉的吊鍋,就想起老家三叔公家的土吊鍋了。三叔公家的吊鍋我覺得是最最正宗的“羅田吊鍋”。三叔公家在樓房旁另砌了一間廚房,廚房靠牆的一角,用土磚做了一個火塘,火塘上方的桁條上安一根能升能降得滑鉤,火鍋就吊在滑鉤上。土屋的另一角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樹蔸子,這些硬柴可是燒火鍋專備的。每逢回老家,親朋好友圍坐在火塘的四周,一碗自制的老米酒下肚,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接着,話匣子一打開,家長裏短,鄉間趣聞,無所不及。三叔公一邊拉着家常一邊往火塘裏添樹蔸子,火塘裏的火越燒越旺,吊鍋裏肥嫩的野幹筍、美味的薰臘肉、臘魚,地道的肉糕,金黃的炸豆腐,滑嫩的魚丸子,再添上一碗香濃的土雞湯,一起被鍋下的柴火燒的咕嘟咕嘟熱氣騰騰,香氣四溢。

屋外大雪紛飛,寒氣逼人。屋內爐火正旺,美酒飄香。我一邊心滿意足地享用着美味的火鍋,一邊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這句家鄉人盡皆知的歌謠,用在此時是多麼貼切!

家鄉的春夏秋冬都有各種各樣的'野味美食,春天的地菜、香椿芽、春筍、荊芥茶葉;夏天的蕨苗、苦菜、馬齒莧、樅樹菇;秋天的板栗、甜柿等;冬天的吊鍋、餈粑、各種乾菜和野味等,它們具有家鄉特別的味道,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裏,走到哪裏都不會忘記。

除了美食,我常常會想念家鄉的青山綠水:神奇險秀筆架山、醉人秋色九資河、避暑勝地天堂寨,無不令人魂牽夢縈。千里大別山,美景在羅田。歡迎朋友們來羅田賞美景,品美食,點讚我們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5

天朦朦亮,和着清脆的狗吠聲,好不愜意!

一大早,父親就在樓下開始洗漱了,衣服還是那麼地單薄,臉頰還是那麼地消瘦,臂膀卻依舊是我心目中的偉岸。嗬!家鄉的溫度還是不會到零下那般冷冽,還是說,家裏就有那般地溫暖?

近年端了,家鄉的集市應該在凌晨就沸騰起來了吧!這不,父親雄厚溫和的嗓音在喚起我對家鄉集市的記憶:樸素、清新、自然!父親給我戴上頭盔,叮囑這我多穿幾件衣裳,繼而就是悅耳的摩托引擎聲蔓延開來……

撥開薄霧,迎着幾滴小雨點兒,集市的景象使我盡收眼底!最是第一景當之無愧的就是早餐店了吧!瞧!那熱氣騰騰的饅頭、豆漿、粉絲、白粥……小主兒熟練地扳起一個個蒸夾,大的小的饅頭就像他的孩子一樣乖巧地躺在暖窩裏。聽!“賣饅頭咯!紅糖饅頭、刀切饅頭,菜餡的肉餡的,鹹的甜的辣的……”“店家,來碗豆漿,白粥外加鹹鴨蛋一隻。”“好嘞!豆漿白粥鹹鴨蛋來咯——”“這邊來份……”一餐兩塊錢,包你吃的飽飽打小嗝。

挺着鼓鼓的肚皮,每個人都笑着涌入集市中。趕集的人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是疲倦吧!一些七老八十的老爺爺一股的'勁兒,他們擔着沉甸甸的籮筐擺在了路旁,蔬菜都沾着晶瑩的露珠,好是新鮮。老爺爺們總會實打實地售賣他們的勞動產品,天然無公害。家鄉的集市是沒有限定性的攤位的,自由來自由走。水果攤,蔬菜類的估計時不時就會變成一家子。

父親走在我的前頭,我就這樣乖乖地跟在他的後頭。他不會去講價錢,賣家們好像很熟悉父親這位顧客,多出來的零頭總會被省略去。其實我很想問問父親,爲什麼不去講講價,砍砍價,但我知道他會以沉默答覆我。我心裏也明白,一些東西不用言語,自在人心,這不是物質性的交情,而是無形的鄉間獨有的情誼。

近中午了,人反而更多了。有句俗話說得好“不挑頂尖物,自在響午時”。怎麼說呢?這是每個集市都有的特點吧!很多人會在趕集者收攤之際,揀揀“便宜貨”。畢竟家總會喚起人們歸依感,爲了早早回家吃頓飽飽的中飯,賣完貨物就很開心咯!鄉間的鄰人都是容易滿足的,各得其所地買賣,看似簡單現實難吶。但是,鄉間的集市永遠是純樸的!

我給父親戴上頭盔,自己提起一袋袋的收穫品,悅耳的摩托引擎聲再次蔓延開來……

家鄉集市,父親的味道,鄉人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6

年復一年,來來往往的黃風訴說着光陰的故事。記憶中,老家一片片建築,一條條街道,早已面目全非,但外婆的團圓子,清清香香的味道卻依舊清晰。

團圓子其實就是元宵。外婆從不把它叫做元宵,團圓這個有趣的名字我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起的,也許是表示“團團圓圓”之意吧!

還是扎着羊角辮的我,天天蹦得像只開心的小白兔。元宵節終於來臨了,頭天晚上我像只小毛毛蟲似的跟在外婆身後,期待團圓子,期待外婆做的團圓子。外婆拿出法寶來了:一瓶瓶芝麻糊,一罐罐桂花粉,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調味品,一一擺放在桌子上。開始了嘍!我高興地亂蹦亂跳。撒上一點桂花粉,拌上一點芝麻糊,再澆上濃郁的香甜蜜汁,團圓子餡兒就做好了。推開嘎吱作響的門,外婆把團圓子餡兒晾在桌子上,身後的我,口水一直流個不停,那不停的吞嚥聲,引得外婆直髮笑:“這個小饞貓,真是一刻也等不住了。”我仰着頭嘟着嘴問外婆:“我要吃嘛,爲什麼把它晾在這兒呢?”外婆摸着我的頭說:“這是團圓子的餡兒,要晾一晚纔有味呢!”我還是很好奇,但外婆已經給我下了“睡覺令”,我只得像只小羊羔一樣乖乖去睡覺了。

元宵節清晨的第一縷炊煙升起來了,屋頂上瀰漫的香甜水汽和迷濛的淡淡薄霧被小院裏忙碌的外婆吵醒了。外婆起了個大早,把浸滿月色、星光的團圓子餡兒給捏成小球,然後拿來一口大鍋,裏面鋪上了一層層厚厚的糯米粉,把餡兒球沿着邊上放進去,再搖晃着鍋。我也趕來幫忙,提着水壺加清水,等它有核桃那麼大時,團圓子便做好了。外婆煮着團圓子,我迫不及待地拿着筷子敲打着桌子邊,大聲喊:“團圓子,團圓子……”外婆笑嘻嘻地把團圓子端出來,我激動地趕快塞一個到嘴裏,軟軟的皮,甜甜的.汁,那香濃的氣息便像柔和的溫泉把我整個人包裹起來了,似夢幻,似童話,似春陽。外婆慈祥地看着我笑,摸着我的頭說:“慢點吃……”

漸漸地,我長大了,再也吃不到外婆的團圓子了。今天想來,那如詩一般的味道依然縈繞在嘴邊。我爲外婆超高的手藝讚歎不已的同時,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思念……

家鄉的味道作文7

潮州,我的家鄉,一座簡單而又樸素的城市。在這裏沒有大城市的快節奏,有的是一種獨特舒心的閒適生活。漫步於低樓矮厝,感受獨特的潮州風情,品嚐琳琅滿目的潮州美食,感受獨特的潮州味道,美哉!

從早晨開始,潮州人開啓美好一天的方式便是走進一家街頭小巷邊的一間不大不小的早餐店。點上一盤腸粉,或一碗賣相不錯的牛雜粿條,或伴着炸蘿蔔絲的粿汁,還可以是一碗簡單的白粥配上簡單的'雜菜。坐下來慢慢地品味,對潮州人來說吃飯永遠是細嚼慢吞,從容不迫。也或許就是這座城市與別人不一樣的地吧!

在潮州,重頭戲是那悠閒,簡單,卻又美味的下午茶。潮州的小吃多如繁星,有鹹,有甜,還有甘。鹹的"豬腳圈"有因形狀像從豬蹄上切下來的,就有了這個有趣的名字"豬腳圈"。街頭上總有人架着一口油鍋,將包有多種餡料的豬腳圈放到沸騰的熱油中炸到金黃。咬一口,那餡料混雜在一起的香味會瀰漫在你的整個口腔。甜的"鴨母捻"如果你要吃到這最正宗的"鴨母捻"西馬路的胡榮泉會是你的最好的選擇。用糖水煮開放入潮州的鴨母捻,待到鴨母捻浮起來時便是熟了。每碗3顆像是三個白白胖胖的娃娃躺在碗中洗澡。可愛極了!輕輕地咬一口那裏邊的陷便流了出來,甜甜的,甜在心裏。吃完了鹹甜接下來就是甘了。炎熱的夏天在街上可以看見推着小三輪在賣草粿的小販。右手持瓷碗,左手拿着盛草粿的鐵勺輕輕敲擊着發出清脆的"叮叮咚咚"的聲音。買一碗草粿坐在大榕樹下聽風的聲音,感受草粿伴着白砂糖的那種清涼甘甜的味道在舌尖縈繞的味蕾體驗。相信你會愛上這種味道。如若你要品嚐到這些美味或更多屬於潮州的味道請移步潮州的老城區在那裏即可品嚐到潮州的味道也可觀賞到具有潮州特色的低樓矮厝。

夜幕降臨,在潮州也有很多特色晚餐供你選擇。潮式牛肉火鍋可以看得出潮州人的愛吃與會吃簡單的湯底,簡單的蘸醬,複雜的火鍋食材,組成了牛肉火鍋令人垂涎三尺。除此之外潮州的特色滷鵝,絲絲入味,鵝皮軟糯彈牙,蘸上最簡單的蒜泥醋這便是潮州最地道的吃法。飯後可以嚐嚐潮州的甘草水果,都是那當季的水果,用南薑絲,糖等配料製成的酸甜可口又可解膩的飯後甜點。

這就是我的家鄉-潮州,這就是潮州人舌尖上的美食,無論你走到哪裏都不會忘記這份獨特的潮州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8

那一根根的蕨菜,串起了溫暖的兒時記憶。

“堆盤炊熟紫瑪瑙,入口嚼碎明琉璃”。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各種野菜在春風的撫摸下,競相吐翠。在這個季節裏,冒出了一根根的蕨菜,翠嫩欲滴。那一根根的蕨菜,成了人們的盤中美味。

每年春天,蕨菜最鮮嫩,也是姥姥忙着採摘蕨菜的時日。因爲適合採摘蕨菜的時間只有30天。我在姥姥的注視下,手挎一個小竹匾,猴兒般爬上山,迫不及待地蹲下身,在草叢中仔細尋找。聽姥姥說,在6500萬年前,蕨菜曾是恐龍的主食呢!我沐着朝陽迎着微風,找了個蕨菜最多最茂盛的地方,把竹匾捧在腰間,然後或坐或蹲,在山坡之中穿梭。待到竹匾裏滿的再也裝不下了,我纔會戀戀不捨得從山上一步步得挪下來。姥姥坐在溫暖的屋檐下,安詳地、精心的挑揀我的收穫。

而後,姥姥會拿出一個大盆,用清水將蕨菜洗上幾遍,把上面的絨毛洗淨,撈出來放到蓋簾上,讓殘餘的水慢慢地流乾。姥姥準備好了食材:臘肉、蕨菜、青椒、紅椒、蒜苗。這當口,竈膛裏的柴草已點燃,大鐵鍋裏燒上了水。然後,姥姥取出蕨菜,放入鍋中用開水焯一下,3分鐘左右,焯好的蕨菜過涼水,然後用手掐去頭尾,分成10釐米左右的小段,每一段再一分爲四。爾後,姥姥用她那“瀟灑”的動作,將洗乾淨的臘肉放入鍋中,把鍋蓋得嚴嚴實實的,煮十分鐘,稍放涼後切成薄片,幹辣椒切小段、蒜切碎。接着,鍋中倒適量植物油,放入臘肉煸炒出油,再放入蕨菜一同翻炒。最後,撒入幹辣椒和蒜碎,放少許鹽和醬油調味,均勻翻炒。竈膛裏的火越燒越旺,一股股熱氣順着鍋沿的'縫隙鑽出來,夾雜着誘人的香味,惹得我使勁地吸着鼻子,口水早就順着不爭氣的嘴角流下來了。不久,一鍋蕨菜炒臘肉便出竈了。姥姥打開鍋蓋的瞬間,一屋子的香氣便瀰漫開來。這時候,我的手裏,早就準備好了一雙筷子,還沒等姥姥放下鍋鏟,便搶過來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

整個房間,甚至整個院子裏,都飄着誘人的香氣!那是人間最真實、最原始、最幸福的味道!

今年清明節,我回到老家,又專程跑到山坡上找那些蕨菜,早春新生葉拳卷,柄葉鮮嫩,它們還是那樣的富有生機。伸出手觸碰着它們那弱小的身軀,小心翼翼地託在手心,貪婪地吮吸那股清新的香氣,牢牢地紮下了我與家鄉生脈相連的根……

家鄉的味道作文9

在不經意之間看到一篇關於雪的文章,將我帶入無限的遐想。還記得三個月前離開家鄉的時候都還是豔陽高照的,可能現在已經在下雪了吧!不過說起我的家鄉就不得不說他的味道。雖然我的家鄉還算不上是旅遊勝地,但還是山清水秀,花香鳥語,每年來此的散心的人數不勝數。絕色的美景伴着絕色的美食,濃濃的家鄉味參雜其中,讓人回味無窮。

就拿臘肉來講吧!其他地方雖然也有,但在我的家鄉對它的加工卻有另外一種工藝。將新鮮豬肉抹了鹽,然後薰上幾天,再洗淨後放入油鍋裏炸成八分熟,再放入一個罐子裏用油浸沒,想吃的時候就從裏面拿出來放入水裏煮熟切片,這樣的臘肉吃起來黏黏的,肥而不膩,還帶有一股淡淡的煙燻味,這就是我家鄉特有的味道。

雖然離開家的時間不是很長,但家鄉獨到的美食卻在我的腦中不停盤旋。還記得在一家餐館裏吃過一次酸菜魚,但味道遠不如在家裏母親給我做的,雖然做法相似,但選料上差距就有些大了。在餐館裏吃的魚肉質沒有在家裏吃的那麼嫩,也許因爲家鄉的魚是從湖中打撈出的野生的。野生的魚沒有了池塘的束縛,暢遊於溝河之間,那淡淡的腥味勾起我朝思暮想的家鄉的味道。

自從離開家來到學校之後,我都會時不時想念家鄉的那野生蕨菜的味道了,雖然學校也有賣的但吃起來卻沒有那麼勁道,因爲我家鄉的蕨菜是風乾過的`,自然勁道很多。

一年最熱鬧時,自是過年團圓之時,一大桌好吃的其中就有我最愛的竹筍燉海帶。將乾的竹筍(家鄉特產)放在水裏泡上一晚,然後切成小截,把洗好的豬頭肉和海帶放在一起,加水燉上幾個小時,讓豬頭肉的煙燻味兒和海帶竹筍的清脆味兒交融在一起,這就是地道的家鄉風味。竹筍用來涼拌也很好吃,在冬天的時候收集一瓶雪讓其自然融化,將竹筍和鹽浸沒於冰晶之水中,這樣做出來的竹筍就着火鍋別有一番風味,這就是家鄉地方特色的味道。

在離開家鄉的這三個月中,我憑着對家鄉的記憶四處找尋這些熟悉的味道,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所以就讓我加劇了對回家的慾望,因爲我的味蕾告訴我,它對家鄉的味道有多麼的想念民。現在我希望可以早點回家,因爲這些熟悉的味道只有在家才能吃到,這些都是我家鄉的味道。

每一次的失敗都會讓我的味蕾隨之跳動,跳動的味蕾猶如我面對久別的東西時那顆激動的心。那顆激動的心,也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我明白原來這些味道還是隻有在那一個地方纔能吃到,而那個地方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家鄉。

家鄉的味道作文10

我不知道家鄉的味道是什麼,但知道山間生氣的那一縷縷炊煙的氣息便是;我不知道家鄉的味道是什麼,但知道老屋裏沉澱的泥土香味便是;我不知道家鄉的味道是什麼,但知道竹筒裏不散的竹葉味便是。重慶很大,家鄉的味道,太多太多,可惟有平凡日子裏的點點滴滴,才能勾起我對家鄉的回憶。

家鄉的味道,是竹林裏淡淡的竹葉味兒。重慶多山,漫山遍野的竹林終年翠綠,那清涼的晚風拂過竹葉捎來的淡淡竹香,令人心情格外舒暢。不是江南那種秀氣的竹,不是,這裏山上的竹直入雲霄,總有一種健美的身姿;不是放在玻璃櫃裏精緻的竹雕,不是,這裏的竹只是用來做揹簍的,總有一種樸實的氣息。還記得,奶奶一刀一刀爲我削的竹筆筒,終年散發這難忘的`竹香。

家鄉的味道,是每年清明時節冒出的柑子的清香。這時,我和表哥就會拿了竹竿來,比賽打柑子,常常爲了消滅“戰利品”而撐得肚兒圓。

家鄉的味道,更是老屋裏沉澱的泥土氣息,炊煙裏飄來的飯香。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笑着和每個人打招呼,饞嘴的看家狗“胖胖”搖着毛絨絨的尾巴跑過來,這就開飯了。奶奶端來熱氣騰騰的“湯圓”,安詳的笑容刻在佈滿皺紋的臉上。桌子那邊,爸爸在大聲招呼着大家夾菜,爽朗的笑聲灑滿小屋。我和表哥無心吃飯,夾起一塊肉來逗“胖胖”。胖胖先是拼命搖着尾巴,等了好一會兒,終於不耐煩了,“汪”地一聲大叫,嚇得我和表哥手一鬆,肉掉在地上。我夾起一塊煎得金黃的不知名的糕點,差點把牙粘掉。爸爸哈哈大笑,幸福的味道正在陽光裏瀰漫,想起我的窘態,我也不禁笑了??

家鄉的味道也是有些神祕的。家鄉的味道是菜畦間的“苦草”,總是有着類似艾葉的濃烈的藥草味兒。我認識它,葉子像寶塔一樣排列,爸爸告訴我,它是可以止鼻血的。我總想試一試。

家鄉的味道也是有些離奇的。家鄉的味道是奶奶夜色中揹簍裏胖乎乎的大白薯。爸爸說,晚上山間是有一種叫做“魑魅”的怪物,瞪着綠瑩瑩的眼睛。我問晚上去背白薯的奶奶,它真的存在嗎?奶奶點了點頭,嘴角抿得很緊。從此,白薯在五歲的我眼中,變得很神祕。現在想來,這又何嘗不是爸爸和奶奶對我的一種呵護?揹簍裏,愛的味道正在升起。

家鄉的味道,是“霧鎖山頭山鎖霧”的霧氣,是不見邊際的大山的神祕,是水潭邊橫行的大河蟹,是與表哥分享的一半兒柑子,是“水煮魚”,是辣豆花,是奶奶過年時親手寄來的幹辣椒和臘腸,是手捧竹筒時一幕又一幕的回憶??

我愛你,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1

生長在北京的我總聽爺爺說我的家鄉是湖南,而祠堂在湖北公安縣。家鄉在我腦海裏總是那麼遙不可及。

一次去看爺爺奶奶,晚飯時,奶奶從廚房中端出一鍋燉菜。她說:“這是老家寄來的臘雞,快來嚐嚐。”出於好奇,我第一個拿起筷子夾了一塊雞肉,一口咬下,一股說不出的鮮味,與臘肉獨有的鹹味融合在了一起,從此以後這個味道我再也沒有忘記,這就是我腦海裏的家鄉的味道,“回老家看看”這個願景一直纏繞着我的腦海。

一次旅行我來到了湖北宜昌,旅行結束準備回北京時,下起了大雨飛機只能改簽到了後天。外邊的大雨下着,我待在酒店裏無聊地看着掛在大堂裏的地圖。咦,這不是公安縣嗎?離這裏這麼近!去祠堂也和回老家一樣吧?反正也是待着不如去看看,我把想法和老爸一說,沒想到居然一拍即合。於是,第二天一早就去租了車,老爸打開手機導航開向了公安縣的祠堂。

剛開始,車窗外都是一片片的樓房向後閃過,從北京來的我看着高樓大廈總是有點麻木,甚至覺得有點厭煩,我總覺得車很慢,不時地催促着。不知過了多久,走了一小段高速,從高速下來,我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一片片的田地和遠處的天連接在了一起,不知種的是什麼,一大片綠油油的。田地間時不時有幾片水塘,水塘裏的水像鏡子一樣,倒映着周邊的綠色,不時有水波打破了明鏡,應該是覓食嬉戲的魚兒吧。從小生長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裏的我呆呆地看着,只覺得車開得好快,我還想再看的更仔細些,可是不一會兒就到了導航指定的`位置。

爸爸帶我下了車,咦?哪有什麼祠堂只有一個農家的小院。我有點着急,一遍遍地詢問着。爸爸也很茫然,只見有一個瘦瘦的老伯坐在院子裏的樹下,慢條斯理地摘着棉花。他也在看着我們,“請問這裏有個文家祠堂嗎?”爸爸問到,那個老伯笑了笑:“原來是有一個祠堂,但是早就拆了。”說着他起身招呼我們過去:“進屋吧,我們細說。”聽他說話的口音倒是和爺爺奶奶一摸一樣。他帶我們進了屋,和爸爸聊了起來,好像都是人名什麼的,我完全被屋裏滿地溜達的小雞吸引了,真想抓一隻玩玩。爸爸可能看出來我在想什麼,拉起了我的手,跟那位老伯說到:“不用了,我們還要回北京只是抽空來看看,謝謝您。”原來那位老伯一直在留我們吃飯。

雖然沒有見到祠堂,但也算是回了次家鄉,聽爺爺奶奶說那裏和我們老家很近了,就隔了一條河。想想那裏的景色,那位農民伯伯,又想起了腦海裏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2

每年的年末,家裏的女人們都忙着在陽臺上做一件事——醃鹹肉。鹹肉是揚州獨有的美味,哪怕是很近的泰州等地都是沒有的。這味,獨一份!

這也倒不是因爲鹹肉有多難醃,因爲這味一直在揚州人的口中,其他地方的人都吃不慣,這味就對揚州人,揚州人也就對這口味!

這鹹肉,只需肉與鹽,再加些八角。別看原材料簡單,做起來真要些精力。首先這肉不能太肥,一咬全是油;也不能太瘦,容易塞牙縫,就得那豬上最精華的部分,一層肥一層瘦那種。買回肉後,洗洗乾淨,先用鹽在肉表面敷一層鹽“面膜”,再用小刀在肉上隔8釐米拉一刀,再在刀口處撒多些鹽,每逢晴天就出去曬曬,三四天取下來再來一層“複鹽”,等十多天後那豬肉皮呈“紅棕色”,脂肪呈“鴨黃”色後,方可食用。

在那曬的十幾天中,那鹹肉味一直飄蕩在我鼻尖,對我這種等級的吃貨是一種折磨啊!

好容易才曬好了,我就催着媽媽做“菜薹子燒肉”。這味道,才叫人不敢相信,鹹肉燒製後,皮與肥肉都是那種鴨黃,如宣紙一般,最下面那一層肉比上面略顯棕色,放在嘴中,咬一口,這味道既有肉的質地,又比鮮肉多了一層鹹味與鮮味。肥肉與瘦肉錯層口感,使人感覺不膩又不塞牙,就這樣爽滑入口,還口齒中留有餘香,溫暖香郁,與室外的冰天凍地形成反差,更讓人感到家的美好。

鹹肉的味道不僅與其它食材搭着好吃,哪怕它一個“挑大樑”,也是極好的,一鍋飯快做好的'前十分鐘,切兩片鹹肉放在鍋裏與飯一起蒸,飯好了,肉也熟了,肉又把自身的味道傳給了飯,也是真真兒的絕頂美味。

有一次,在香港打拼多年的大舅回鄉來我家,他剛坐下,就偷偷地問爸爸“家裏有鹹肉嗎?”爸爸大笑,說:“有的,有的。”大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香港那邊只有一家鹹肉店,離公司又好遠,唉,把我喂大的揚州鹹肉,忘不掉哦!”

黃昏把大舅頭上的白髮染成回憶,小時那情景在時光中定格。

在外打拼的揚州人哦,別忘了家鄉,別忘了家鄉那鹹肉的味道,別忘了你的根。

年末了,哦,那鹹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3

“月亮哥,跟我走,走到外婆家背笆簍”,這句在我懵懂童年裏時常出現的童謠,牽着我的思緒,又叫我想起了家鄉的味道。

春回大地,隨着一陣響徹雲霄的雷聲,昨夜還在冰雪中沉睡的樹木抽出了嫩綠的新葉,小草從地裏探出頭來,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中,呼朋引伴地賣弄着清脆的歌喉,與輕風流水應和着,怎麼都掩蓋不住春天來臨的喜悅。坐在池塘邊,清風拂過,留下漣漪,水光瀲灩,抑是池水的歡呼雀躍。人們滿面紅光,各司其職,和睦相處。家鄉就有一種生機盎然的味道。

炎炎夏日,也只有夜晚稍稍寧靜祥和些,夏天這個調皮活潑的孩子收斂了本性,爲人們送來涼爽的微風。躺在院子裏乘涼,望着月亮灑下旖旎的光,奶奶閉着眼睛呢喃細語,我就在旁邊認真地聽着各種順口押韻的童謠,常常在奶奶的輕聲細語和月籠輕紗的美景中進入夢鄉。家鄉就有一種寧靜安詳的味道。

秋意甚濃,曾經撫摸過的春天的嫩葉,如今變得乾枯發黃,在瑟瑟秋風中悄無聲息地落下,葉裏清晰的紋路,彷彿訴說着春天的美好,感嘆歲月的.流逝。低平的山裏錯落着稀稀散散遮遮掩掩的人家,屋裏的人都守在各自的田裏,種蔬菜的趁着最後的時間除除草;種稻米的趕緊在水田裏看看;種水果的去園子裏走走,農民們都盼着這種出來的糧食不辜負他們長時間來的辛勤勞作。當炊煙越飄越遠時,農民們知道那是家人呼喚自己的信號,便隨着牛鈴兒叮兒當的聲音回家去。家鄉就有一種質樸淳厚的味道。

白雪皚皚,在街道邊,小路旁,屋頂上,厚厚地堆着白雪。雪上雖只是淡淡的日光,但乍一看竟耀得人睜不開眼。走到野外,眺望遠方,一層層的峯巒起伏着,有的戴着雪,有的不戴;越遠越淡。耐不住寂寞的雪花,紛紛揚揚地從天空中飄下來擁抱大地,那蹁躚雪的姿態看着直叫人喜愛。傲人的梅花挺在風霜裏,暗香疏影,叫人敬佩。親人相聚在一起,圍在爐火旁說家常;小孩子窩在被子裏向父母耍賴不想起牀;同學們約在一起學習玩耍;朋友也都聚在一起促膝長談。家鄉就有一種和諧融洽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什麼?是春華般的生意盎然,是夏夜般的寧靜安詳,是秋實般的質樸淳厚,是冬日般的和諧融洽?我覺得都不是,孩子對媽媽就有依賴,在媽媽的懷抱中都有踏實安心的感覺,有一種溫暖的味道。而我,對家鄉就有這種依賴。當你彷徨時在家鄉走走,看着那並不雄偉的山,望望那並不洶涌的河,你就會有一種豁達開闊的感覺。

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4

家鄉,是溫暖的搖籃;家鄉,是冬天的火炭;家鄉,是記憶中的溫暖……

家鄉,帶給了我很多回憶,比如:家鄉的人、家鄉的天、家鄉的山、家鄉的水……當然,更少不了家鄉的美食。

我的家鄉在著名的黃山腳下,那裏曾是“桃花源”,自太平猴魁銷出市場以後,這裏被稱爲“太平猴魁的原產地”,景色優美,家家戶戶熱情好客,如果你到我的家鄉去玩,就會品嚐到各種美食。

家鄉最好吃的`家家戶戶都會做的食物——麪粉粑粑,聽上去並不怎麼“高大上”,但是對於我,聽一聲“麪粉粑粑”,就已經要流出口水了。

麪粉粑粑的製作過程很簡單,就是先把一大團麪粉和成大面團,然後從中揪一小部分下來,先搓成小球,然後從中用筷子搗個洞,再向外撥開形成一個凹球狀。

在我的記憶裏,媽媽做的麪粉粑粑是全村最好吃的。因爲母親最喜往裏面裝“肉心”“芝麻心”。每到做麪粉粑粑的時候,我的母親總是起個大早,天矇矇亮麪粉就和好了。和好的麪粉,要放在一邊醒一會,這樣口感纔好。而母親也總是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趁着醒面的時候,挑揀準備下鍋的芝麻,挑揀好放進鍋裏翻炒,炒着炒着,芝麻便變得愈發飽滿渾圓了,個個挺着肚子,散發着誘人的香味。我們姐弟常常被這香味叫醒。現在想來,那滿屋子熱乎乎的香味竟是我最不能忘記的味道。我們幾個孩子一聞到芝麻的香味,就會爭着搶着跳下牀,打着赤腳涌向廚房,守候在鍋邊。做好的粑粑,需放在鍋上煎,煎到金黃就可以直接吃。輕輕一咬,香氣四溢,芝麻和肉渣從中流淌出來,鮮香誘人。天矇矇亮,月光還未散盡。鍋邊捧着粑粑的我們吃着,看着母親讚不絕口。母親看我們吃得香,笑,笑得像一位月光女神。

小時候的我每次都要吃許多個麪粉粑粑,所以,至今難忘,回味無窮。

每到太平猴魁採茶季,茶葉和麪粉粑粑一起給這個風景優美的小山村增添了幾分新鮮與神祕。採摘茶葉的工人們趕清早起牀,爲了不浪費時間並且防止中途餓了,每人的茶簍裏面幾乎都有三四個麪粉粑粑。

麪粉粑粑,團團圓圓、精神飽滿,純潔的表皮內卻包含着美味誘人的餡,讓人精神煥發!

每次想到麪粉粑粑,就會想起家鄉,家鄉的藍天白雲和土地,想到家鄉的鄉親,勤勞、善良淳樸、熱情好客的親人們。

如今,我背井離鄉來到合肥上學和生活。爲了我,我的父母付出了太多。清風一縷,請帶走我對家鄉的懷念,懷念飄着茶香和麪粑粑的香味的童年;清風一縷,請帶去我對鄉親們的祝願,祝願家鄉的人兒過得好一點。

家鄉的味道作文15

記得小時候,奶奶從菜場上買菜回來總會給我帶來一塊蓬鬆,潔白如雪的米發糕,那味道,甜中帶酸,一口咬下去,黏黏軟軟的,像棉花糖,像一朵潔白的雲,還像冬天裏晶瑩的雪花,那酸甜的滋味,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裏。

沒想到我的媽媽會從網上給我買diy自制米發糕,準備大顯身手,我在一旁仔細的看着,生怕漏了哪一個環節。

第一步——取300g的米發糕預拌粉,加入320ml的水,把它們攪拌均勻。攪拌均勻後倒入有蓋子的容器中,放在30°——40°的溫度下,發酵12——15個小時,因爲現在的天氣比較冷,媽媽便用羊毛圍巾把預拌粉包起來,放進了微波爐裏面進行保溫,第二天的時候,媽媽覺得溫度不夠,又把它挪到了鍋邊。

第二步——漫長的15個小時終於過去了,我迫不及待的想親手去體驗一下,我們拿出已經發酵好的預拌粉,我驚奇地發現,這個預拌粉不像昨天攪拌的時候那麼光滑了,從上面看有很多的小泡泡,從側面看,有很多很多的小洞洞。只見媽媽又拿出了包裝裏已經配好的調料粉,再加了大概200g的綿白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攪拌大作戰”。我攪啊攪啊攪啊,直到沒有再聽到白糖的“沙沙”聲,表明了白糖已經完全融入到了粉裏面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準備進行下一步的工作了。

第三步——我們在鍋裏倒入水,鋪上蒸盤,將蛋撻的磨具一個個擺在蒸盤上,再將攪拌均勻之後的粉液倒入蛋撻磨具內,媽媽因爲喜歡吃枸杞,在上面撒了些枸杞,我因爲喜歡黑芝麻的香味,便在上面撒了一些黑芝麻,蓋上蓋子,開始了15分鐘的旺火“蒸”制,就這樣,米發糕的全部過程已經結束了。

我看着鍋裏的嫋嫋白煙升起,小小的房間裏充滿了暖暖的香甜味道,透過鍋蓋往下去,米發糕一點點的膨起,漸漸地咧開了小口,接着我彷彿能聽見他們開懷大笑的`聲音,那米發糕像一朵朵潔白的棉花,點綴在上面的枸杞子就像幼兒園那時頭上的那朵小紅花一樣。

我急不可耐的打開鍋蓋,抓起一個,就往嘴裏塞,啊!真膨!真鬆!真美味啊!雖然我用了十幾個小時等待這美味的米發糕,但結果還是讓我驚喜不已,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奶奶牽着我的手,一口一口的餵我吃,是多麼的溫馨啊!

我明白了——這就是讓我念念不忘的家鄉的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