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家鄉的味道初二作文

家鄉的味道初二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味道初二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味道初二作文

家鄉的味道初二作文1

家鄉是美麗的,家鄉是親切的,家鄉是南京。南京,作爲六朝古都,有古樸的建築,還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有美味的夫子廟小吃;更有老南京人的熱情好客……最讓我難忘的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老城南古樸的建築。

家住城南,學校亦在城南,所以對於老城南的建築再熟悉不過了。無論是老門東還是夫子廟都瀰漫着古樸的味道。或許是被青磚瓦黛所吸引,雖然只是雙色的黑白建築,但卻總是那樣親切,也許是小時候住過的原因吧,雖然被風雨侵蝕的白牆上已有了淺黃的印記,黑色的瓦上長了些青綠色的苔蘚,更多的是自然、復古。太太家住城南的飲馬巷,小時候常去那玩,舅舅家也住那幾年了,因爲屋子大,我也常常去那住幾天。墨綠色的石磚地上長滿了毛茸茸的金錢花和青色的苔蘚。雨後,夾雜着新鮮泥土的香氣,院子裏香香的,自然的香,不濃郁、亦不刺鼻,只是淡淡的。我難忘這種味道,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夫子廟風味小吃。

“糖芋苗!糖芋苗!”叫賣的人又開始推着那輛沾滿繡色的三輪車,在小巷中緩緩行駛,聽到叫賣聲的人,更多的是孩子,從家中衝出來,嘰嘰喳喳地說:“爺爺,給我一碗!”我也不例外,總是非常興奮地從家中衝出去,就爲了一碗糖芋苗。有時,我們這一大家子都想吃,買個五六碗,圍着圓桌吃,邊吃邊聊,甚是愉快。最多的時候,一家四代人圍着圓桌吃,糖芋苗的味道也讓人回味:甜而不膩,稠稠的,讓人回味無窮。我難忘這種味道,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老南京人的熱情好客。

記得一次,我去太太家住了2天。住在太太家後面的一個奶奶包了許多蛋餃,巷前巷後的人都聞到它的香味。奶奶便盛了一大碗,先是送到太太家,太太剛說完謝謝,奶奶又拿着幾碗送到別人家,那天,嚐了蛋餃的味道飽了口福,更體會到老南京人的熱情好客。我難忘這種味道,家鄉的味道。

我愛家鄉,家鄉景美、物美、人美,我愛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初二作文2

記憶中的那個味道還是那麼深刻,它伴隨我長大,伴隨着我生活,那是家鄉獨有的味道,是我一生的味道……

不知你們是否聽說過康縣的麪皮,如果你來過康縣那你肯定吃過這裏的麪皮吧,如果你沒有吃過,那你肯定是白來了。

記得小時候,每到逢集家裏人都會去趕集,我首先就會向他們要一碗麪皮,然後回家的時候總會提一大碗給我吃,那時候在家等麪皮的心情和在家吃麪皮的心情是那樣的激動和幸福,直到現在都令我記憶猶新。

我喜歡麪皮涼涼的感覺,吃到口裏滑滑的,特別有嚼勁,它裏面有各種配菜,比如:土豆絲、豆芽、黃瓜絲絲、白菜等,每一種配菜我都十分喜歡,它的配料可謂是特別的足,酸辣感很強,吃完之後都會有淡淡的蒜泥香味兒呢。

慢慢長大上了離家不遠的中學後,離我心中的美味也越來越近了,學校就在我們村的那個鎮子上,每當逢集我都會跑到學校外面吃一碗麪皮。那時候沒有太大的心願,只希望天天都是逢集,天天都能吃到麪皮,學校的飯真的枯燥無味。而逢集的麪皮就是拯救我味蕾的最佳良藥。

後來上了高中後,離家也有好幾公里了,吃不到家鄉的麪皮了,不過麪皮作爲康縣有名的美味,在康縣的每一個地方當然都不會少的,這裏也少不了麪皮館,而且還有好多家呢,味道雖然和家鄉的有一點點差別,但還是很美味的,麪皮的靈魂依然在。每到這裏逢集的時候街上都會擺出大大小小的麪皮攤子,這一幕讓我感受到濃濃的家鄉味兒。

直到現在,一天三頓我至少有一頓是要吃麪皮的。

我還真不想長大,不想走出家鄉,不想走出康縣,那樣我就吃不到家鄉的美味麪皮了,離開家鄉的味道我該如何成長。

家鄉的味道——麪皮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初二作文3

我的家鄉在羣山環繞之間,進出家鄉就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馬路,這一條馬路從山腳下繞過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將隱祕的家鄉與外界連通,將家鄉的味道送到了更寬廣的世界,家鄉的味道是甜的。

我的家鄉盛產柑橘,每到收穫的季節,家鄉周邊羣山上的樹都結上了橙黃的甜桔。在每一年豐收的季節裏,家鄉的羣山上是最熱鬧的。家家戶戶全都上了山頭,人們提着籃子,揹着筐子,還用胳膊夾着袋子。從山腳下一路蜿蜒去往各自的山地裏,這個時候山上的人和多,有的人戶因爲山頭大,還請了不少的工頭。人們的交談的聲音一直迴盪着山間,在大人們較嚴肅的聲音之下,讓人聽了心生歡喜的莫過於小孩子們嘈嘈雜雜的聲音。

小時候,半點大的我最喜歡的就是在山間,在自家的橘林裏奔跑着。清甜的橘子一直就是我對家鄉最歡快的回憶。尚小的我看到樹枝上垂下來的橘子時,會踮起腳尖,用盡全身的力氣將那一隻橙黃的,在我眼中最大的橘子費力的摘下。當我耗盡力氣終於將這隻橘子摘下來後,我會一手舉着它朝着山間裏的正在摘橘子的父母奔跑過去,我會大聲的囔囔着:“我摘到橘子了,我摘到橘子了!”

晚上的時候,人們紛紛將一天所得的橘子全都運回了家,這時就迎來了我一頓大餐。對於家鄉的橘子,我彷彿永遠都吃不膩一般,入口的甘甜是我最喜歡的口味。等到家鄉的橘子處理過後,從外面來的大卡車便一車車的將橘子運往了外界。我很歡喜,因爲家鄉的味道會讓更多人嚐到,家鄉的橘子是多麼的清甜可口,在我的心中家鄉的味道是甜的。

家鄉的味道初二作文4

如今的牛肉丸,很難再吃到正宗的了。

一般街邊的那些店裏,買的.牛肉丸裏都摻和着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並且牛肉都是機器攪出來的,口感不佳。想要嚐到正宗的牛肉丸,就必須得用傳統的方法——純手工製作。這樣子又費力有費錢,自然是很少人願意做。

小時候,我吃的牛肉丸都是母親親手做的,母親會在過春節的時候做一大鍋的牛肉丸給我們一家人吃。那時的牛肉比較貴貴,當時家境也一般,因此母親每次做牛肉丸都會像過節似的。

做牛肉丸的重頭戲在於做餡,家裏有兩把十分鋒利的刀,母親撩起袖子。刷!兩隻刀一起被拔了出來,母親順手將牛肉放在了砧板上雙手拿刀開始剁,用力均勻得道,仍是滿頭大汗。不一會兒,牛肉變成了肉泥。

接着母親拿出了一根圓柱形的鐵棒,不斷敲擊着牛肉,啪啪作響,母親解釋道:“這樣子就會讓牛肉更有勁道,到時候吃起來更加有口感。”母親總是對她的廚藝感到自豪。

做餡的重頭戲在於揉餡,母親一把抓起一小裹牛肉泥,在手裏揉捏,很快,牛肉成了一個球形,緊接着母親用雙手狠狠地把牛肉捏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結實。

最後一步就是下鍋,母親將水注入鍋中,蓋上鍋蓋,大火燒開,打開鍋蓋,熱氣直衝雲霄,整個廚房似乎被水蒸氣膨脹。母親又將一顆顆牛肉丸小心翼翼倒入鍋中,只見幾顆灰色的“胖子”跳入了沸水之中,不安分的水珠濺到母親手上,母親面不改色地放着牛肉丸。終於,一顆顆圓滾滾的牛肉丸浮出了水面,我激動的心情也漸漸浮了出來。

大家都圍在桌子旁,等待着牛肉丸上桌,想必各位的嘴裏一定都充滿了口水了吧。“上菜啦!”母親抱着一大鍋牛肉丸擺上了桌。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顆塞入嘴中,在舌尖與牛肉丸接觸的那一刻,味蕾綻放開來。兩排牙齒將充滿彈性的牛肉丸嚼碎了,牛肉丸中的湯汁瞬間覆蓋了嘴裏的每個角落,舌頭被麻木了,最終每一個細胞似乎都在享用着這頓大餐,越嚼越有勁道,根本停不下來。

我覺得每個有牛肉丸的春節都是最美好的春節。

家鄉的味道初二作文5

家鄉的味道是甜甜的,淡淡的,充滿詩意的,因爲家鄉有愛我的外公外婆,有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和我愛的柔軟的小弟弟。

我穿梭在林間小道上,在沒有邊際的田野裏奔跑,我喜歡這種感覺,肆無忌憚,我曾用深沉卻又滿副情感的眸子注視着家鄉的田野,這兒發生過很多很多事,承載着我童年的回憶。

五年級時回家鄉,待久了,忽得想吃小外公家種的白蘿蔔,但看着他憐惜它跟自己家親閨女的樣子,就祕密地決定與大姐和弟弟去小外公地理偷蘿蔔。我們小心翼翼地走在棧道上,仗着農作物的高度,一會兒趴下,一會兒鬼鬼祟祟地走到蘿蔔地,不一會兒,全身就沾滿了泥土,我們把住蘿蔔上的菜葉硬是拽了出來很,一個水靈靈略顯青色的蘿蔔出現在我們眼前,定睛一看,倒真挺像一個白-胖胖的小子。把它放到溪流裏衝一下,我們半半分,白羅卜的味道不錯,清爽,略帶苦澀,後來我們一人帶個小籃子,把一個個小胖子全拔出來,一頓通吃。嗯,這是白蘿蔔的味道,也是家鄉的味道。

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鄉里的鄰居,一位大哥哥,他總喜歡帶着我滿地跑,有一次,他騎自行車,我坐在後座上,旁邊也有幾位哥哥騎車,他們挑釁似的向哥哥笑了笑,騎得飛快,哥哥笑了下,問我:“追他們嗎”?‘嗯‘’!聽到肯定的回笑後,他也騎得飛快,路過油菜花田,此時正是花開燦漫時,陽光下,它們盛開的模樣,就好比行走在路上的,拋棄一切世俗煩惱只管灑下一路青春飛揚的我們。嗯,淡淡的清香,不聲張,不虛榮,外表平靜內心卻熾熱似火,這是家鄉的味道。

不管是深埋泥土裏,只露出青葉卻又甘甜的白羅卜,還是未曾散發濃郁香氣,卻又身着明麗黃色樂觀迎接春天的花朵,它們的不拘塵世,都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初二作文6

走進小鎮,一陣清香便撲鼻而來。細聞,這清香夾雜着些許甜蜜。循着香味走到盡頭,這是一家破舊的老店,店牌已經微微斑駁。

走進小店,一股熱氣撲面而來。香味更是越發濃郁,我看向老爺爺正忙活着製作甜點—梅花糕。我點了一個梅花糕,坐在店裏靜靜地等候。沒過多久,一塊熱騰騰的梅花糕便做好了。老爺爺手裏端着我的梅花糕,快步向我走來。這時,我才注意到老爺爺滿頭閃閃的銀絲與滿臉細細的皺紋。可偏偏是這樣一張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了一個純真、和藹的笑容,那笑容,是我見過最真實、最熱情的。“小朋友,你的梅花糕!”老爺爺用不太清楚的普通話一字一頓地說。我接過糕點,回給爺爺一個燦爛的笑容。爺爺嘴角一咧,回去工作了。我看向手中的梅花糕,軟軟的麪糰上撒着彩色的糖絲,底部是脆脆的蛋筒。我使勁地咬了一口,熱熱的梅花糕頓時把我燙得熱淚直流,我一口把梅花糕嚥了下去,伸出舌頭爲自己降溫。

我小口地咬着手中的梅花糕,軟軟的麪糰伴着糯糯的豆沙,久久回味在我嘴裏。那甜蜜,絲絲的,潤進了我的心裏。我舔了舔嘴脣,正準備狠狠地再咬一口,斜眼卻見媽媽站在門外,向我揮着手。我擡起手,手錶上的時針赫然指向了5,該回家了!我匆忙地把梅花糕塞入嘴裏,迅速地衝向門外。十幾年來,我總是一手牽着爸爸,一手牽着媽媽,嘴裏還塞着一口香香的梅花糕。

夕陽斜斜地掛在天邊,餘暉撒向大地。三個緊緊地身影,慢慢地走在小鎮上,走過了春天,走過了四季,一走就是十幾年!

小鎮的味道就像這梅花糕一樣甜蜜,像老爺爺那樣親切,像父母那樣溫暖。不知不覺,當身邊傳來陣陣吳儂軟語時,我已把它當作了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