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水墨畫廊散文隨筆

水墨畫廊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再次說到雨,主要是雨中的古村落,有着不可比喻之美。雨絲輕輕地飄落,生起一層煙,嫋嫋地勾勒着四面層層疊疊的山巒。山巒若隱若現,墨綠中,一片灰白的屋宇清清雅雅地裸露出一角來。

水墨畫廊散文隨筆

便認定,宏村到了,西遞到了。一片明朗之色,自眼中升騰。

但是,我卻怕將這份美一下子看完,就不會再有,於是又閉目,靜立,故意引開思路回想來路。

還在車上,導遊就教我們讀黑加一個多字讀黟。導遊的臉是扁平形的,嘴角拉開讀“yi”的時候,一排牙齒就露了出來,是有點拙笨的。好在他不抽菸,牙齒還算白。但又不是特別白,就像古村落的牆壁,遠看是白的,近看,卻是花的。

斑駁的牆壁是水印子,是潮溼的胎記,是歲月的里程碑。

於是,就這麼胡亂開心着,跟着車子在雨中順着兩岸的青山蜿蜒了很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達宏村,西遞。好在這個時間並不是特別漫長,路上的風景也還可以欣賞:山巒、民居、田園、溪流、溝壑,院門前的樹木,因爲新年,葉子雖然落盡,卻有一盞盞紅燈籠裝扮,硬是喬裝出了一樹大朵大朵的紅花開滿了枝頭。這種古樸之意,平日裏是見不到的。見不到的風景都是好的。便也欣欣然地瞅着車窗玻璃死命看。

最終迫不及待起來,還是導遊說黟縣原來是被稱作桃花源裏的。原因是,桃花源裏,舊時有洞,洞裏有溪,沿溪而上,別有天地,風物頗似《桃花源記》。於是,便想起了陶淵明,他的桃花源是否就在這裏?

桃花源,總是能夠喚起人們衆多的猜疑,忽然就有了“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景象出現在眼前。我是想見到桃花源的,不是因爲年輕的時候一位男同學寫過一首桃花源詩給我,而是迫於各種壓力,會想到到這個地方去透透氣。透透氣,就這麼簡單。去年年底創作的小說《逍遙遊》裏,其實就涉及到了這點,硬是寫到兩個女子去尋覓桃花源的情感經歷。

桃花源是每一個人心中的理想之所。夢中之夢。在深海里,在雲端處,遙不可及。

我肯定,這次,這裏,一定是了,你看這裏的女子多麼嫺靜,男人多麼勤勞,民居多麼淳樸,就連這雨,到了這裏,怎就別有韻味了?於是,遠遠地看到西遞,清冽的空氣中,在遠處那一抹黛綠(山巒)襯托出的粉牆黛瓦,就像畫面鋪陳開來——水墨畫廊四個字就跳了出來。

西遞的街道上鋪滿了黑色的青石板,街道上沒有一輛車在行走,這就跟南潯、烏鎮不一樣,那賣菜的阿婆居然也是騎着三輪車的,將今生前世全部打亂。而這裏,就是做大生意的徽商,也喜歡反揹着手緩緩悠悠地步行着。每家的大廳要麼是供遊客參觀的,要麼就作爲商店,擺放着漆刻、木雕、楹聯之類的物件。每一間老宅都有特別之處,如:到凌雲閣,看迴廊;到曠古齋,看官宅;到西園,看石雕;在桃李園,看對聯;到履福堂,看門罩;到敬愛堂,就去看祠堂……

然而,西遞跟宏村又是不一樣的,宏村因爲有南湖,特別賞心悅目,一眼就可窺出深淺,那可是不一般的地方,功成名就,榮歸故里,數千華屋,拔地而起;榮華富貴,人情練達,世事洞明,牡丹亭,柳花巷,躍然水中。而西遞,除卻威嚴、尊貴的牌坊,並沒有氣勢磅礴之感,憑空寒磣了幾許,只有你走進去,拜訪完一間間古宅,聽完一個個故事,讀完一副副楹聯,才能感覺到別有洞天之玄學。這裏,是建築文化長廊,楹聯文化長廊,木雕文化長廊。人文景觀,千古絕唱,自然景觀,令人神往。內秀、內省。另外則是,住在西遞的姓氏爲胡,古村落的樣貌爲船形,像一艘揚帆起航的船。一艘曾經的胡氏商船。

而西遞,原名則叫西川。其實是可以這麼稱呼的,山川之中的人家啊。叫西遞,說法是古代此處爲交通要道,設有驛站,供傳遞公文和來訪官員歇息,有“遞鋪”之說。這何嘗不是古往今來的驛站?我們打着小傘,走在溼漉漉的青石板街道上,忽然就有了一種歸來之感。剛從商船上下來,風塵撲撲地朝家裏趕着。可是,這大過節的,街上行人並不多,爲何“門庭冷落”呢——家人難道都在後院悄悄做着晚飯,且已梳洗完畢,等着給我們驚喜?

我就這樣一路猜想着,一路感受着,從一間間的屋子裏走出來,再次走在溼漉漉的街道上,恍若隔世。

之後,我就想起了酒。我跟先生說,今晚我們去喝幾杯吧,找一個有特色的徽菜館。徽菜是很好吃的,梅乾菜、黴豆腐,臭鱖魚魚頭,黃山蕨菜,米糕,等等。我們就着一杯黃酒,吃得有滋有味。披雲飯店大廳裏騰飛着一條金龍,龍身上書:龍騰盛世。樓梯欄杆居然是用一枝枝桃花枝編制而成的,坡層後面的牆壁上則掛滿了一串串紅燈籠,地上鋪着福祿壽喜字樣,飯桌上用的是印有云紋的碗筷,在一種喜慶裏徽菜隆重登場,第一道菜便是豬頭肉,菜名爲:有頭有臉。

桃花花枝樓梯,紅燈籠牆壁,腳踩福祿壽喜,吃的是大塊大塊的豬頭肉,這日子過得何其逍遙啊——一杯黃酒下肚,便眯着眼睛問先生:這裏是不是就是桃花源啊?隔壁在舉辦婚宴。蛋糕不大,也不精緻,新娘的婚紗也不夠華美,我們跟着乘勢熱鬧了一番。只覺眼前的'這位徽州新娘氣質大方,她在準備接受新郎親吻時一點也沒有忸怩作態。專門供喜宴用的紅色大碟裏,喜蛋滾滾;新娘臉上的紅暈宛若霞光照人。

——但我想起的,還是下午在牌坊下面回頭看西遞,從馬頭牆縫隙裏窺見的一隻紅燈籠飄搖在煙霧中的景象,那是西遞給我最後的溫暖和送別的手勢啊。於是,端着黃酒,想着明日要離開,不免感傷起來。

西遞,你不知啊,我分明已經走近了你。記得人家門口每一副楹聯。從古楹聯走到今天,這之間承載了多少的文化傳承和薰染呢?好比子蘅買來的那副: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小時候看戲,學做人的道理,在西遞,恐怕只要一看門口的楹聯,做一個怎樣的人就熟記於心了。回去,我就要將背下來的“世間清品至蘭極,賢者虛懷與竹同。”楹聯作爲電腦桌面送給自己。我還要將在敬愛堂門口拍到的一副楹聯,送給父親。父親是一位忠實憨厚的農民,他在每年都要親手寫一副楹聯貼在大門口。我相信,這副楹聯,父親是喜歡的:進宅平安福星照 出門大吉好運來 橫批:吉祥如意。

這一首如意令,隱藏着多麼淺顯易懂卻又深含不露的寓意,這就是楹聯之美。平易近人,又高瞻遠矚,深情飽滿。

——這不就是西遞給人的印象麼?需要就着一盞菊花香茗,用心去體味,方纔恍然大悟。

水墨畫廊,源上人家。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