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一畦春韭綠散文

一畦春韭綠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不恨刀與剪,忍看身軀斷。只要根還在,葉發一年年。”詩中所寫的發葉就割,割了又發的物件,正是韭菜。我們國家種植韭菜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詩經·七月》就有寫到韭菜:“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一畦春韭綠散文

對於經歷過上世紀困難時期的鄉親們來說,韭菜解了飢綏,渡了難關,親切暖人。韭菜不挑環境。塘畔地頭,房前屋後,甚至是一方陽臺,只需一畦泥土,韭菜就可以恣意生長。小時候,廉州平原上,家家戶戶的菜園裏一年四季都種着韭菜。

春寒料峭的早春時節,綿綿春雨中,韭菜長出翠綠柔軟的葉片,菜園裏開始瀰漫着春韭的香氣。俗話說:“一月蔥,二月韭”。這時候的韭菜品質最佳,香味濃郁,鮮嫩可口。拿鐮刀割上一把,再從雞窩裏摸幾個雞蛋,炒一盤韭菜雞蛋,翡翠般的韭綠,配上土雞蛋的金黃和雪白,明豔悅目又鮮香誘人,總饞得我們口水直流。

除了炒雞蛋,充滿智慧的奶奶還可以用韭菜做出許多花樣。村裏有人殺豬,奶奶央人給了一瓦鉢豬血,倒進燒滾水的鍋裏變出豬紅。一瓦鉢豬紅加一把韭菜,可以煮一大鍋的豬紅韭菜湯。豬紅跟豬肉畢竟還是有差距的,但多多少少滿足了我們那份對吃肉的嚮往與渴望。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能吃上葷的機會很少。一年裏除了過年過節,或者家裏有貴客上門,餐桌上纔會出現肉。就算是家裏來了貴客,餐桌上的肉也不一定是新買的鮮肉,大多是在鹽缸裏醃的鹹豬肉。廉州平原靠着大海,最不缺的就是海鹽,每家都備有鹽缸貯鹽。家裏難得有了點餘錢,買回一整塊五花腩尾肉,切成二指寬一條,醃在鹽缸裏。那肉在鹽缸裏醃上好幾個月都不會壞掉。窮家貧戶,有客上門,待客的體面還是要講的,至少得用肉菜宴客。奶奶拿出醃在鹽缸裏的`鹹豬肉,薄薄的切下幾片,切得像眼鏡片一樣薄,我們稱眼鏡肉。奶奶用眼鏡肉來炒韭菜。本來,豬肉炒香芹蒜,是本地的一道過年的名菜。這個季節,地裏的大蒜芹菜都已經老得嚼不動,上不了檯面。而韭菜正當春,奶奶就地取材,用上韭菜來炒鹹豬肉,卻也別有一番風味。

最讓我們回味無窮的卻是奶奶做的河蝦炒韭菜。難以忘懷的不是菜的味道,而是捕河蝦的樂趣。炒韭菜的河蝦得自己去捕。河蝦是南流江對枕江而居的人們的無私饋贈。河蝦在村莊周圍的池塘裏就可以捕到。

南流江每年都要發好幾次大水。大水退後,平原上那些低窪的地方就自發形成了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水塘。那些來不及隨江水撤離的魚蝦留在了水塘裏。捉水塘裏的蝦,最常用的是蝦罾。把破舊的蚊帳剪成1米見方的布塊,再用兩根呈十字交叉的一寸左右寬的竹片把蚊帳細塊對角綁紮起來,在十字交叉的地方綁上一根細長柔韌的竹竿,蝦罾便做好了。這樣的蝦罾我們家有十幾個。奶奶加了點香油,把米糠吵得香香的,帶上七八個蝦罾就隨着生產隊出工了。等到收工才能來到塘邊,將蝦罾兩兩相隔2-3米沿岸依次擺開,在每個罾內放入捏成團的米糠。再用竹杈將罾沉入水塘,竹竿插在塘埂上。用蝦罾捕蝦的方法,在北海鄉下稱"掂蝦"(諧音)。這種捕蝦方法現在很少見到了。等蝦罾一一放好,便可手持竹竿掂起最先沉入水中的蝦罾了。幾乎每個蝦罾都有收穫。就這樣,往復起罾、取蝦、加餌、沉水,一個小時左右就收穫了半桶蝦。

暮色四合,炊煙四起。奶奶割了半壟韭菜和剛撈上來的河蝦一起炒。紅通通的蝦子臥在油亮油亮的綠韭中,甚是誘人。如今回想起奶奶的河蝦炒韭菜,一如杜甫詩“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中,那份貼心貼胃的溫暖。

一畦春韭綠如故,奶奶卻已經離開我們好些年了。細雨霏霏,清明時節又將近。只想借一壺杏花酒,就一畦春韭,告慰遠在天堂的奶奶,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