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村婚散文隨筆

村婚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鄉村人爲兒女辦婚事都注重擇日看“好”。這個“好”就是農曆每月逢三逢六逢九,所謂三六九朝上走,頗有些講究。也有按男女的生辰八字請卦仙兒推算合的“好”,如逢八、逢十、逢十一的,以求如意吉祥。

村婚散文隨筆

大喜之日,迎親的大小車輛披紅掛綵,每個車頭貼着大紅雙喜字,喜氣盈盈。

在迎親車輛臨行之前,一般由作爲接新媳婦的伴娘,也就是新郎的親近嫂子或嬸子拿個小笤帚和箕斗在每輛車上象徵性地打掃一番,以示彩車一塵不染迎娶新媳婦。前去迎親的還得由新郎的兄長或叔或伯做“壓禮人”。“壓禮人”提着一個大皮包,包裏裝有接新媳婦的“拜禮”錢。這個“拜禮”錢事先由兩親家和媒人商議好定的數。有的六千六百元,寓意六六大順,有的`八千八百元,寓意好日子發發發,有的一萬一千元,寓意新媳婦乃萬花叢中一鮮豔、萬里挑一。包裏還裝有大肉一方,米麪各一小袋,粉條一小捆,並生連體的大蔥一對,以酬謝新媳婦的父母,使其順利促成一對相愛的米麪夫妻。此外,“壓禮人”還肩挎着一個包,裏面裝着香菸及花生、核桃、紅棗之類的吃食,以便在新媳婦上車走時向周圍的鄉親們散發。

我們這兒的習俗是,遇到結婚喜樂事,小字輩耍新郎新娘,老字輩耍新郎的父母。一些做兄弟的便找來兩條花被面扎製成兩套“綵衣”,用瓶裝酒盒改制成兩頂“禮帽”。於是,幾個兄弟輩的便找出新郎父母,先用彩筆爲其臉上化妝,妝上再畫副眼鏡,並將“綵衣”和“禮帽”分別爲其穿戴上,很像一對化了妝的蒙古族人,極其滑稽。結婚現場的人都被吸引了過來。這時,新郎的娘總顯得彆彆扭扭,想着咋瞅機會溜走。而幾個做兄弟的則笑着說:“今兒個你別想溜,少了你就沒戲了。人生能有幾回這樣的喜慶,過了這會兒想讓人來耍怕也沒人耍了。”新郎的父親則顯得大大方方,說:“就讓他們耍,今兒個咱娃子結婚人都高興,他們想咋耍就咋耍。”有人特意牽過來兩頭牛,幾個做兄弟的將新郎父母扶上牛背,一個人在前頭牽牛,一個能說會道的在後頭邊吆趕着牛邊自編自唱:“娃子蛋結婚喜門庭,全村人來把新媳婦迎,進門來爹孃叫一聲,你說高興不高興……”騎在牛背上的新郎父母則隨聲附和道:“高興,高興,真的好高興。”現場的人們被逗得前俯後仰……

喜慶的鑼鼓敲起來,新郎新娘被送入洞房。兩親家相握,情意綿綿,一杯薄酒敬起,一樁美滿的婚姻便在一派融融的氣氛中延伸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