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小村散文隨筆

小村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那是牧童吹過的方向,撐一葉靑荷在牛背,綻一片綠,鞝若肥沃的黑土地,築起的那村莊。一種負滿辛酸後的溫暖,一種歷經滄桑逐流的淡泊。

小村散文隨筆

幾棵老榕修成的橋,聽說地下有一條橋,在橋的那頭有個老人在等待,人生是過客,走過去的,便是喝了一碗熬了一生一世的孟婆湯。過客在他鄉,不由而生的疲倦早已如窗外的秋葉,累了一季離騷。小村的那橋,因夜襲霜濃,總瀰漫着霧氣。過客經年行路,勞累的腳步微微晃動,使橋那"咯吱咯吱”的聲音隨着那黯古的橋木讓水波動,慢慢散去,霧氣沾滿過客行衣,以一種從未有過的清新而親切感,讓霧氣帶走行衣風塵的沉澱,且有息心看那水面蘆花。那蘆花似羞姑有意迴避,或被霧氣所蒙,或隨漁舟相伴遠去,引過客不忍瞻望,那時不只蘆花開放,小村便也由浣女的洗衣聲開始。過了橋,一陣莫名的感動。

順着一條田徑,過客尋尋覓覓間還記得當初在半簾西風看到的倩影,小村的人們也因爲這條田徑懂得出去外面看藍天。挑一桶魚米粥,擔一扁炊餅,買一碗過橋米線,從空氣中傳來的香味,從而傳來的那幾句吆喝聲,萌生的溫馨,讓心似靠了岸的舟,閒心適意。大人在田園鋤作的汗,姑婦爲"汗”舀一漂甘甜水,種下的稻種,在風中搖曳,在紅丹蔓延中,看了一田撫慰。幻想那半簾倩影,只當一幅畫罷了。再沿炊煙未熄的方向,便是一條老街。老街不長,兩旁的種植是盤根錯節的老幹札枝,起碼有兩三百年的樹齡,卻也長的枝繁葉茂,樹冠蓋住了街的半邊天,蔥蔭之下,點綴着幾幢雕刻模糊的石柱石碑,而一些精心培植的花草,也在看來失色。一戶戶靑磚黑瓦的落院,一溜陳舊的圍牆將落院與樸喧的世界隔離開來。開店的人陸陸續續推開了靑竹門,紛紛把商品擺置好,然後便坐在搖椅上等着顧客投向專注的目光。不然就會與鄰家朋友以一個話題,便聊到天昏地暗。老街幾乎什麼都賣,但那些稀奇古怪的,都是外地到這來賣的,什麼日產電飯鍋、計算機筆、電動小玩偶,他們整天掛着嬉皮笑臉,口才十分伶俐,時而間還會夾着幾句外語,在街上的老住戶聽了還以爲自己能跟上時代,掏出那布袋小包,滿意的點頭抽了錢買了下來。偶爾也有幾家大戶的,那兩扇漿紅色油漆的門平時難得打開。很少人知道誰住在裏面,也無從打聽是誰家的府祀,大門前的空地,讓老人們拉二胡、下下棋、品品茶、紫砂壺裏會消逝人們的昔日瑣事。這裏的人幾乎沒發生過什麼大事,街上的公告欄總貼着紅紙,寫着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今年誰家的收入最好、誰家要出錢蓋祠堂。聽說今晚街尾的菩提廟前要上演一場《西廂記》,大夥們早已焦急的等着黑夜。過客便也在旅館上,等待金夕與夜幕,讓鴿趁着餘光歸家,捎一封家信報平安。

晚霞恰似一條紅色的綵帶隨晚風而過。青苔斑駁的石板被門前的紙紅燈擱下悠悠黯影。石板路上響起"咕咕”的腳步聲,大夥搬凳,卷草蓆,趕着上戲場找一個好地方看戲。往日略顯無味的老街卻在街尾一處顯出熱鬧喧譁的氣氛。

放煙花,一瞬間五光十色的美卻讓過客銘記在心閃着淚珠,小孩們拿着風車在人潮濟濟還會引一陣風的'追逐,時而還會拿出從家帶來的白糖糕分給大家。戲場外的人們也會藉此機會投個商機,有擺水果攤的,堆泥玩的,考海鮮的。只有那位花甲的老伯推一車熱騰騰的豆漿油條,在樹蔭下那個不顯眼的角落裏,遠遠看着《西廂記》的愛恨情愁。在人海闌珊深處,只有幾位老人看西廂記時閃着淚珠,舊夢重溫當年歲月裏的他和她。在燈火迷茫處,還有兩小生手牽手那長長的身影,過客買了一份豆漿油條,甜甜中回味人生滋味。還是選擇夜半清燈,傾聽月色灑落萬物的共鳴,準備好明天的行囊,去遠方再看蘆花羞姑。

晨露的最後一滴滴落下時,小村已被霧氣收留,還是遊人歸不了的地方,還是詩人找不到的地方,一任舊夢再多一次卻眺望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