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老家的磨坊散文

老家的磨坊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不覺三十多年沒有見到老家的磨坊了,現在也不知道變成了什麼模樣?有時會莫名其妙地突然想起它,而一旦想起它就再難忘,思緒就會在腦海裏打轉,引起我無限的遐想,因母親早些年在磨坊裏當會計的緣故,我就與磨坊結下了不解之緣,兒時吃過油坊裏剛擠出的香噴噴的花生餅渣,冬天烤過鐵匠鋪裏暖煦煦的烘爐,幫過磨坊裏的師傅們磨過麪粉、玉米麪,嚷嚷着木匠鋪裏的師傅們做過木頭槍、紅纓槍……老家的磨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遙想這個寄託着我童年歡樂、少年夢想的地方,思想感情的潮水洶涌澎湃,對老家磨坊的記憶就像放電影一樣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老家的磨坊散文

老家的磨坊始建於解放初期,坐北朝南,坐落在村子偏南的一條青石板鋪的大街北側,暗紅色的油漆大門十分引人注目,大門兩側是一排整齊的平房,顯現出鄉村副業興旺的氣象。家鄉人習慣稱的磨坊,其實不只是磨坊,這是一個擁有幾千平方米的村副業大院,不過,都稱爲磨坊。這就使我的思維把磨坊的範圍如實地拉大,還原兒時一個真實的磨坊。磨坊大院裏合理地分佈着各類加工店鋪,院大門的西側平房全是磨坊,東側有木匠鋪、繡花廠,大院中間的平房裏還分佈着鐵匠鋪和油坊,院後面的平房裏還有機械維修什麼的,大院的右前方有“一機一井”,當時就很先進的柴油機發出隆隆聲響,井裏的水常年不幹,冷熱循環水不停地嘩嘩流淌,下了班的青年男女總愛到這裏洗洗手、洗把臉,夜裏還願到機房裏用溫水洗洗澡,洗卻了工作的勞累,洋溢着清爽和青春的歡樂。那時的機井、機房派上了大用場,成了路邊一道靚麗的風景。

磨坊的不遠處有一棵500多年樹齡的大槐樹,不熟悉的人只要看到了大槐樹,也就能找到磨坊。因而使磨坊在十里八鄉都很聞名,一說“喬家村的磨坊就在大槐樹下”,便都就知道了。這樣一來,村裏村外前來磨坊磨面的總是絡繹不絕,有時熙熙攘攘,我這樣回憶着,那不羈的思維就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磨坊大院裏,各個加工房裏呈現出一番番熱火朝天的景象,磨坊裏不時傳來隆隆的機聲和男女的歡笑聲;鐵匠鋪裏燃起熊熊爐火,不時傳出大錘小錘的“吧嗒”聲;油坊裏傳出鏗鏗鏘鏘的'鐵扛碰擊油榨聲,還有“嗨喲、嗨喲”的號子聲;木匠鋪裏傳出有節奏的鋸木聲和無節奏的刨木聲;繡花廠裏“三個女人一臺戲”,十幾個女人不知演奏出多少臺戲,總是歡笑聲不斷,奏響了和諧進行曲,好不熱鬧。假若行走在老家的磨坊大院裏,那是另一番繁忙景象,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那時的磨坊,真成了全村的經營交易中心,也成爲周遭村老百姓糧油加工基地。離得遠的不敢說,相隔三裏、五里的老百姓,大多經常光顧這裏,有的騎着自行車帶上一袋子花生米和空油桶打油,自行車後面飄來濃濃的花生油香,有的用小鐵車推着小麥、玉米來了,返回時,滿載着白白的麪粉和黃橙橙的玉米麪,還有來加工鋤鐮杴鐝的,有來做傢俱的,磨坊的生意越做越紅火,給本村的老百姓帶來了方便,給十里八鄉的老百姓帶來了實惠,給全村副業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因母親在磨坊上班,兒時的我也就與磨坊有緣,那裏自然就成了我經常玩耍的地方。放了學,別的同學往家跑,我卻喜歡往磨坊跑,這裏人多,我喜歡湊熱鬧,天長日久,這裏就成了我的樂園,給我童年、少年增添了不少樂趣,也增長了不少見識。在忙忙碌碌的磨坊裏,我一會兒幫着提提麪粉袋,一會兒添加着糧食。在熱氣騰騰的油坊裏,我瞭解了整個榨油過程,親眼目睹了大人們汗流浹背的忙碌身影,親耳聽到了他們喊着號子榨油的震撼聲。在紅紅火火的鐵匠鋪裏,我看到熊熊的爐火映紅了打鐵師傅的臉膛,拉風有急有緩的一拉一拉,爐火光時大時小的一閃一閃,大鐵錘一大一小,弧度一高一低,慢慢地我也悟出了打鐵的些許道理。起初,我看到掄大錘的多威風,彪悍有力,一定就是師傅了。後來,我觀察出點門道來,才知拿小錘的是師傅,小錘輕輕指到哪裏,大錘就要重重落到哪裏,掄大錘的是徒弟。在木屑四起的木匠鋪裏,我看到了剛學會木工的表哥和另一個年輕木工有節奏地拉大鋸,其他的匠人則眯縫起眼,瞅量瞅量這個,敲打敲打那個,做着各式各樣的桌椅條凳,空閒的當兒,一位技藝高超的木匠爲我做了一支十分精美的木頭槍和學校裏要求做的紅纓槍,使我威武好一陣子,紅纓槍在那個年代的學校裏也派上了大用場。

在老家的磨坊裏培養出了第一個拖拉機手,這個機靈的拖拉機手,又迅速帶出了三名女徒弟,村裏又買了兩臺12馬力、一臺40馬力的拖拉機,大集體的年代,一名男師傅、三名女徒弟駕駛着拖拉機馳騁在鄉村遼闊的田野上,着實風光,村裏的小夥子瞪圓了發亮的眼睛,姑娘們投來豔羨的目光,就連鄰村的老百姓也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喬家村裏女的開起拖拉機來更威風!”

老家的磨坊,這是一個不平凡的地方,這是我記憶深處留戀的地方,給我童年、少年時光帶來了歡樂,給我後來的歲月帶來了美好的回憶。更讓我難以忘懷的是,這裏走出了一名“全國三八紅旗手”、山東省人大代表,走出了幾名共和國軍人,走出了平度市第一代女民兵報務員,也走出了村裏第一批女拖拉機手,老家的磨坊,不僅是村裏農副產品加工的地方,那更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