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打洛江風情散文隨筆

打洛江風情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打洛江與國界線時有重疊,漂流在江上,偶爾會看到緬甸士兵在南岸的山間小路上巡邏。

打洛江風情散文隨筆

艾錯是我們打洛江漂流的臨時導遊,一位黑黑瘦瘦的姑娘,自我介紹緬甸國籍,哈伲族愛伲支系人,跟叔叔住在阿卡寨,這姑娘開朗、坦率、大方。艾錯說她的爸爸是中國人,定居緬甸,媽媽認爲爸爸一夫一妻很沒面子,勸說爸爸又娶了兩位妻子,所以艾錯有一個爸爸三個媽媽和十二個姊妹。

竹筏順江而下,兩岸的翠綠長廊姍姍退去。綠色向遠方延伸,如果近岸一點,可以辨認得出香蕉樹、椰樹,更多的是看得見而認不出了,但那鋪滿山川大地的濃翠,已經讓人感受到南國的魅力。

“看,”順朋友們招呼的方向望去,一棵高高的樹上盤踞着小小的草房,是“鳥人”居住的地方,神奇部落的特異婚俗,是苦是樂不得而知,卻是真實的存在。

敲鑼的聲音越來越近,終於,在江的右岸,祭壇呈現在眼前的江邊,艾錯說:緬甸的長老每年洪水到來之前要用十天的時間祭祀河神,過去要犧牲一對童男童女,現在要宰殺一頭水牛,今年的祭祀是最後一天了。我們看到幾個白衣白帽的人在臺子上敲鑼,另一側有位長老手拿草把走來走去,似乎口中還唸唸有詞,他不遠的身後有一頭水牛依然悠然自得地吃草。

行進間,左側靠岸的竹筏上出現了兩對正在嬉戲的青年男女,艾錯說那是談戀愛的,男的是中國人,女的是緬甸人,他們要趕在“關門節”之前把親事定下來。這裏的江水只有齊腰深,對談情說愛的異國人說來打洛江不算什麼障礙,兩個小竹筏上散落着他們攜帶的物品。波動的流水,青青的屏風,小小的竹筏,身着民族服飾的青年人,一幅渾然天成的風情畫。我趕緊要過照相機,已經來不及了,連同鳥人居屋、長老祭壇,這些真實自然的畫面都沒來得及拍照,未免有些遺憾!“亡羊補牢”,我把相機抓在手裏,等待新的機會出現。

機會終於來臨,淺淺的江水裏,有四、五個傣族“邵多麗”正在沐浴,鮮豔的長裙,彎彎的腰身,垂至水下的秀髮,有的“邵多麗”起身走動,這是過去只在電視和畫報看到過的畫面,趕快按下快門,希望能夠留下精彩瞬間。江邊先後又有“邵多麗”在潑水致意和很專業的舞蹈,但顯然是旅遊公司的即定項目,雖然雅緻,卻似乎少了生活氣息。

艾錯真夠活潑,主動爲我們唱歌,先是一曲很優美動聽的小調,她說從懂事起就跟媽媽學唱,當然是很嫺熟了。接下來又要唱情歌,恰好有兩個竹筏靠近了,艾錯大聲唱道:“愛你愛你愛死你,找個畫家來畫你,把你畫到枕頭上,每天晚上抱着你。”對面筏上立刻有人對唱:“恨你恨你恨死你,找個畫家來畫你,把你畫到菜板上,千刀萬刀剁碎你。”這首歌我們在版納已經聽過,張揚了愛伲民族愛憎分明的個性。艾錯說:“我以爲他們不會唱,哼!”她接着用緬甸語言大唱一通,然後翻譯給我們聽,“小夥子,無論你長的多麼帥,我也不會愛上你,你少臭美!”

前面有“高升”沖天而起,那是迎接我們的。漂流就要結束了,再仔細地望望對岸青山上那神祕的青翠和蜿蜒的緬軍巡邏小路,我們跨上了自己的國土。

等到上岸,我們才知道,這裏曾經是上海知青下鄉的地方,艾錯說五分場、六分場就在不遠的江邊。電視劇《孽債》應該有這裏的生活內容了,想想在路上遇到的.十來歲的小和尚,聯想到《孽債》裏邊描述的幾個孩子,聽到身邊有人唱:“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一股難言的憂鬱驀然浮上心頭,生活、社會、人生、大千世界……

最後的景點是中緬第一寨———勐景來,這是一個傳統的傣族村寨,造紙、榨糖、織布、釀酒、打鐵、竹編,都有現場的演示,展示了傣族人民的文化和智慧。我更留意欣賞具有傣族特色的二層竹木樓房、民族宗教建築、秀氣的傣族小孩、還有那南國特有的植物———儘管我不知道都是些什麼品種,從千年古樹到庭院花卉,但的確很漂亮。串行其間,如在畫中,少了一些凡塵的沉悶,多了一些輕鬆和愜意。

打洛江,不過半日遊,那美麗風情已經永遠留在了我的腦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