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喬家的惜字寶庫散文

喬家的惜字寶庫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椿茂萱榮堂上屢承仙露潤;天長春永階前鹹舞綵衣新——這是陰刻在喬家青磚門樓上的對聯,橫批:耕讀第。

喬家的惜字寶庫散文

多年前,這是村莊爲數不多的青磚廈房,這百年的院落在一片土窯洞裏鶴立雞羣。門口有石獅子,進門有一個青磚白牆的照壁,寓意主人一生做事清白。石獅子右首有一個一人高的青磚爐子,供人焚化字紙。

這青磚爐子做得精細,底部雕蓮花寶座,庫頂爲屋檐式,檐角高挑,風鐸叮噹,古色古香。上部窗櫺透雕,以散煙氣。下面是紙庫,爐裏紙灰厚厚。側面張貼用紅紙書寫的“惜字當從敬字 生,敬心不篤惜難成;可知因敬方成惜,豈是尋常愛惜情”之告示。

村裏的長老說小時看到過喬家的人把每一張有字的紙都要拾起來,聚在爐子裏焚燒,並教育他們說要“敬惜字紙”。村人起初也曾經取笑喬家迷信。但當自己長到了年紀,看到喬家的興旺蓬勃,似有所悟。

喬家百年來一直是人丁興旺,像一棵大樹,根深葉茂,發出許多枝椏,衍生出多少戶就有多少分支。喬家代代子孝孫賢,個個耿直硬正,享有威望。清朝時曾頻頻出過幾位舉人,村人皆說喬家風水好。

這小小的青磚爐子,讓村人百年來對文字和知識充滿敬畏 , 時時刻刻在告誡偏僻村莊裏的人,紙上寫了字,就成了一件能爲衆人帶來禍福的東西,不應輕視。

慢慢地, 出於對文字的敬畏,村裏也就有了許多的禁忌。手不乾淨不能觸摸褻瀆書本,寫過字、印過字的紙不可隨意丟棄地上,以免不小心遭到踐踏,更不能拿去“揩屁股”。有文字的廢紙總要先積存在紙簍裏,然後再慎重地拿到喬家門前的青磚爐子裏進行焚化。

現在尚居住在青磚院落的喬家老大說,五六歲時,他給祖父點水煙,單手遞過去,外祖父說:“錯了,晚輩給長輩遞東西,要用雙手。”吃飯時,他瞄準盤裏大肉塊下筷子,祖父說:錯了,吃菜不要挑三揀四,不要吃着自己的,盯着遠處的,夾菜不能把手伸到長輩面前,要從自己跟前往前吃。人生在世,無論轟轟烈烈還是平庸寂寞,其實都是在世間謀一口飯而已,由於祖父的啓迪暗示,喬家人處世穩健、低斂,不貪意外之財,冥冥中避開了無數的訴訟、爭鬥和人生兇險。

喬家老大還記得自己成人時祖父對自己的人生教誨,那天祖父的怪異舉動讓他琢磨了一生,也感悟了一生。

那是一個午後,八十歲祖父穩坐在院子的青石桌子前,手裏舉着一隻黑碗說這是啥。喬家老大知道祖父晚飯時都得喝一碗包穀酒,他就說是酒。祖父一口氣喝完,又倒入了水說這是啥。喬家老大疑惑地說是水嘛。祖父說,這明明是個碗嘛,你心裏裝着啥就是啥。他隨即把水潑在地上,水在地上吱吱地泛着泡被迅速地吸收,祖父接着說:一碗水,風可以將它吹乾、土可以把它吸乾、太陽可以把它曬乾,要想不幹,只有在井裏面在河裏面。獨木難林,一人難事啊。

說完,祖父摔袖就走,袖子拂落了黑碗,摔在地上成爲兩半,喬家老大驚呼,但是老人頭也不回地繼續往屋裏走,他喝了酒照例是要在土炕上迷糊一下的。喬家老大覺得很奇怪,便問:“爺,爺,你碗摔碎了你咋不看一下呢?”老人答到:“我再怎麼回頭看,碗還是碎的。”

祖父還不讓子女坐着的時候抖腿,說沒有福,有福也被抖掉了的。

喬家老大現已八十有七,育三子一女。

大兒子自幼好學,博聞強記,成了村上唯一的大學生。畢業時分到省城給大領導當祕書,臨走時喬家老大給兒子寫“做官不許發財”六字,讓老婆繡在枕頭上。遠在省城的兒子,每晚仕途歸來就躺在上邊三省其身,捫心自問。由於父親的告誡和威懾,這兒子不負衆望,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抵抗了不少誘惑與波瀾,化險爲夷,官至廳級,現已退休。

二兒子從小懂事,高考落榜後參軍,在部隊考入軍校,從普通士兵一直到團長,後來轉業回到地方,通過自己不懈努力,一步步走到領導崗位,已經有了一些權力,那時“朋友”之間難免“禮尚往來”,家父一句“物無妄受”,讓身居要職的他潔身自好,幾乎沒有犯過錯誤。如今,年近五十的他每週要坐轎車從縣城回來給父親恭恭敬敬請安。

小兒子從小心性高,凡事爭強好勝,喬家老大讓他放羊一年,琢磨羊的習性。在長期的牧羊過程中,小兒子體味到天地間許多關於人生的大道理,這影響了他一生的處世哲學和人生走向。在鄉村靜謐的氣氛中,在羊兒咩咩咩咩的天籟般的叫聲中,小兒子發現,羊喜歡待在山丘的半腰上,不喜歡山丘的頂端,這是因爲頂端風大地薄,草也不豐茂,而土丘半腰的陽坡上,那地方避風,溫暖,能蓄住水,土質肥沃,這樣草就繁茂。還有,羊都知道,到了丘頂,就意味着走下坡路,就意味着這一天要歸欄,就意味着被關起來而遠離了青草。

他最後當了兵上了軍校,也成了一名團級軍官。因爲羊,他明白了人生“知止”的.大道理,學會了有節制地索取和享受。

他是個聰明透頂的喜歡琢磨事情的人。他還觀察在田地裏耕作的牛和騾子,牛是慢性子,任主人的鞭子再敲打也保持着不急不慢的秉性,騾子卻是急性子,經常累得渾身汗水,勞瘁而命短。在這裏他體會到了人生凡事要慢的哲理,事緩則圓。

多年後,仕途穩健的他,回到家鄉在田野麥茬地裏轉悠時,他是否還記得作爲他人生導師的羊?

再說喬老大的女子秀英,平時話不多,卻是有心勁。嫁到陝北地界,幾年前和丈夫在延安城開了一家火鍋店,誰知丈夫招了一個花枝招展的女子,並任命爲“大堂經理”,這女子與丈夫眉來眼去全然不把秀英放在眼裏。丈夫藉口秀英不生育,也明目張膽。有心勁的秀英想起父親說過女人要像水,要有水德。她憋着心勁熬着吃小米粥,忍受着丈夫的背棄,在廚房裏剝蒜剝蔥忍氣吞聲。半年過去,小米粥養得秀英像換了個人一樣,接二連三給丈夫生了一男一女。丈夫回心轉意,辭退了大堂經理,和秀英過起了幸福的日子。

生意興隆、日子豐潤的秀英明白寒門生孝子的道理,對子女經常教誨:一飯一粥,當思之不易,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