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情感散文:故鄉情

情感散文:故鄉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題記:長相思·故鄉情

情感散文:故鄉情

粵山青,橫山青,此際鄉間客滿庭。主人忙不停。

千叮嚀,萬叮嚀,母盼闔家齊賀慶。享分年例興。

今天在微信貼了一首昨天填的詞,是有關老家年例的,好友小喬看見了,她說茂名現在在搞第一屆“茂名年例徵文賽”,入選文章將被收藏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附件,問我可否有意參加?

我在微信回覆小喬是不是要寫散文,寫散文好像沒有那麼多時間。其實,徵文對於我來說也就算了,尤其是事關年例專業性的,那應該要專業的人員來寫得獎機會才大。不過,寫寫年例舊事,還是可以的。

昨晚給母親打電話,發現家裏沒有人,纔想起是老妹家的年例,母親與家人到老妹家吃年例酒去了。而今天是二姐家的年例,親人又要到二姐家吃年例酒,再過兩天,又是母親家的年例,大家又得吃酒去。我已很久很久沒有吃過家鄉的年例酒了,母親多想我們也回去啊,可是,我們上學的已經上學,上班的也已經上班了。吃年例酒不用賀禮,不用手信,只管人去就好,而且人越多越好。

年例,是粵西茂名地區漢族特有比春節還隆重的民俗節日,是民間各村莊敬神、遊神、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的活動。實際上,“年例”是擴大的春節、元宵節、廟會,也包括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在內的綜合節日。城鄉各居民以社爲單位,按各自原定的襯日集資舉行祭社盛典,以祈風調雨順,年豐人壽,俗稱“做年例”或叫“祭社”,時間一般頭尾三天。據說已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生長在茂名高州一個叫做橫山的小村莊,上高中之前,最遠去過的地方就是到縣城附近的外婆家睇年例。記得上初中時,班上的女生總喜歡爭論誰是平陽地區,誰是山區,那時候,平陽地區的孩子總要比別人多一分優越感。因爲,平陽地區不是圩鎮,就是縣城,又或者是權力中心集中地。我家就叫橫山,我自然是山區的孩子,所以,我從來不跟她們爭論。

外婆家的年例是大年初八,我們通常提前一兩天就要去了。去外婆家睇年例,我們一般會帶上我們自己包的糯米糉子,糯米是自己種的,我們包糉子用大糯米,鹼水也是自己調的,一般來說我們在大年初三赤口日就要包糉子。由於我有五個阿姨,還有舅舅等,加上我父親非常愛吃糯米糉子,包糉子那是一項十分重大的工程,我們起碼要包三四十斤的`糯米,從淘米,調餡,洗糉子葉,理糉子繩子等,再到煮糉子,必須得全家出動,包括我的祖母,還有我這個勤奮的小孩。通常到糉子全部煮熟透,已經到了第二天的凌晨兩三點鐘了,煮糉子這個任務,幾乎一直是父親在做着。外婆家屬於平陽地區,他們不包糯米糉子,也不種植大糯米,但是他們非常喜歡我家的糯米糉子,外婆他們只做各色各樣的餈粑糕點,恰恰這餈粑糕點又是我最愛吃的。

我們家到外婆家有四十多公里的路,從家裏到鎮上,我們又得走五六公里的土路,到了縣城汽車站,離外婆家又有三四公里的公路,出趟遠門實在不容易。況且,我們每次去睇年例,父親與母親還得挑上兩大擔的糯米糉子,還拖兒帶女的,現在想來,父母親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記得有一次,父親和母親有事,他們不能提前趕到外婆家,就讓兩個姐姐與我先去外婆家,他們要晚一兩天才趕到。於是,兩個姐姐與我挑了一些糉子就出發了。糯米糉子實在是太重了,路上我們必須得輪流挑擔,行動自然十分緩慢,等到我們趕到鎮上,早已過了頭班車,後來的班車我們等候了很久,還好,我們總算坐上了車。

到了縣城,日頭早已過午,我們還必須要再走幾公里的公路。我們又渴又餓,那天的天氣也十分暖和,太陽也很猛烈,我們幾姐妹挑着糉子就那樣在公路上走着,那路似乎永遠見不到頭。後來,在一段路旁我發現丟棄了許多的西紅柿,雖然熟透了,但有些完好無損,於是我撿了一些分與姐姐們吃,那是菜農賣不掉又熟透而丟棄的吧。好在姐姐們都認得路,我們沒有走冤枉路,下午時刻我們終於到了外婆家。

其實,到外婆家睇年例,有好吃好玩還是其次的,最主要的是可以見到所有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們,因爲我們的阿姨們也都會拖家帶口上外婆家的。一年辛苦下來,也只有這樣的一個機會親人們可以團聚在一起,大人們談天說地,家長裏短的全部圍繞在外公外婆身邊,而我們小孩子玩遊戲,放煙花,祝迷藏,晚上看大戲,看燒爆竹,睡大通鋪,快樂無限。因此,無論多麼辛苦,父母親幾乎每年都帶我們上外婆家睇年例,我想母親他們也是在盡着他們的孝心吧。

上了高中後,後來又到學校附近的同學家睇年例,去得最多的還是俞畫家,去得最遠的是建英家。我們的感情,就是在這樣的交往中日漸深厚。

前些天,我問母親去四姨家睇年例了沒有,四姨是外婆那個村子的,母親說她去了。外婆走後,母親幾乎還是每年都去四姨家睇年例,有時是姐妹們和母親一起,有時母親就一個人,因爲,她又可以見到她的姐妹們。每次去四姨家,表姐表妹們也總提起我,我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見面了。母親說,表姐表妹們還是每年都會來四姨家睇年例,希望我們有天也回去睇年例,大家見見面聚一聚。

如今,年例越來越有品味了,不僅吃得更好,相應的文藝活動也越來越豐富,祭奠活動也越來越多樣,因爲,現在的人們富裕了,氣氛也越來越濃烈了。據說我們粵西年例從清朝時期就開始了,我想,我們的先祖創造了這麼一個隆重的節日,這是在把親戚朋友融合得更加人性和溫暖吧。對於親人們來說,我們每年就值此機會大夥們團聚在一起,讓大家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團結與祥和;對於朋友們來說,睇年例不用請,只要我們想來就行 。縱觀全國,似乎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有此機會白吃,白喝,白玩樂的吧。我愛你,我溫暖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