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讀書及其他的散文

讀書及其他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一、

讀書及其他的散文

我愛書,愛讀書,幾十年來形成了習慣,每天都要讀一點,我讀書的類別雜,什麼書都看,我讀書的習慣也特別,一般都是晚上躺在牀上藉着淡黃色的檯燈光,靠在牀頭上看書。遇到我認爲的好書,或是我認爲有意思的書就會愛不釋手,哪怕是通宵達旦我也要一氣呵成地看完。有過這樣的時候:看書看的太興奮了,深夜在無人的大街上狂跑。好像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宣泄書中的故事給我帶來的激動。書或者說讀書在我的生活中太重要了,我家收藏着近萬冊的書,滿滿的擺滿放在書房,我常常一個人坐在書房,品味書的氣息與芳香,那種內心深處所獨有的愉快與滿足別人是無法理解的,藏書和讀書讓我的生活充實和踏實。

可是,最近我被讀書中出現的困惑攪擾的心情也不好,這困惑來自於我讀《你在高原》十卷本,洋洋幾千頁,還沒看呢就被這頁數弄的心理有些發悚。我看書一向緩慢,是那種一頁頁,逐字逐句的看法,這麼長的書何時能看完?心理有了負擔。於是,我就想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非得寫這麼長嗎?難道只有這麼長才能充分表達意思嗎?當然,我也曾經的讀過如此長的作品,比如,姚雪垠的十卷本的《李自成》,在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讀完了這部跌宕起伏的書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太累了。累的我都無法享受閱讀的快感了。知道《你在高原》獲得了矛盾文學獎,絕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書,但我還是被這樣的大部頭給嚇住了。近些年的一些大部頭,也都是因爲這樣的原因我不得不放棄閱讀。

讀書是愉悅的事,讀書需要時間,讀後的品味也需要時間,我倒希望作者能給讀者更多的品味時間,書不是讀出來的而是品出來的。我讀《麥琪的禮物》沒有用多少時間,但讓我品味的時間很長。托爾斯泰的`《復活》也不過是600多頁,可是,給我的感覺比6000多頁還厚重。文字的數量說明不了什麼,重要的是作品的內涵。

二、

我去書店,看書或是買書,看我希望看到的書,買我不能不買的書。書店的每個專題書櫃我都瀏覽,主要是瞭解,瞭解都有什麼樣的書上架,都有什麼樣的書被推薦,都有哪些書暢銷。

營業員向我推薦一本叫什麼百萬富翁的書,他說這是當前最暢銷的書,怕我不信還翻開書的一頁,讓我看並說:2011年2月出版的,7月份又第四次印刷,不暢銷是不能再次印刷的。我翻翻看看,明白了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誰都想成爲百萬富翁,這本書就是告訴你怎麼成爲百萬富翁,看了這本書就能成爲百萬富翁?作者是聰明的,他抓住了一些讀者的心裏。不過我不喜歡看這樣的書。營業員不理解:咦,不買暢銷書?我也不理解:書店的營業員不懂得買書人的心裏嗎?賣書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單純的買與賣,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做生意,用生意人的心裏去面對來買書的人是大錯而特錯的。買書是一種精神活動,買什麼樣的書也能看出一個人的品味。

三、

《遼瀋晚報》連續兩天刊登了作家刁斗的講座信息,講座的那天,一位女士還站在新華購書中心的四樓見人就發講座的入場券。我想該是人滿爲患了吧!可是,直到作家刁斗開始了他的“卡夫卡困境”講座,與會的人數也不足五十。爲什麼會這樣的少?

不能說作家刁斗沒有讀者,也不能說沒有人對他的“卡夫卡困境”不欣賞,但這樣少的聽衆終歸是一個讓人不能不思考的問題。

“重讀經典”是一個非常好的命題,請作家講名家經典也是一項非常好的活動。但是,有多少人重讀經典呢?有多少人知道卡夫卡呢?卡夫卡的困境又有多少人懂呢?我以爲:這首先就是一個選題上的失誤,矛盾和他的《子夜》不是經典嗎?《雷雨》不是經典嗎?人們可能更容易接受熟悉的經典。

經典只屬於那些渴望讀經典的人,經典講座也只有那些喜歡經典的人才有興趣參加。經典對於那些匆匆忙忙只爲房子,票子,車子的人來說毫無意義。好在還有三十多人蔘與了這次講座,也可以說明還是有人在重讀經典。

重讀經典是不是也有一個與現代生活緊緊相連的問題,薄加丘的《十日談》絕對是經典,荷馬史詩也絕對是經典,重讀經典,有多少人會讀這樣的經典?《紅樓夢》也是經典,巴金的小說也是經典,等等,也許會有許多的人想聽聽專家是如何解讀《紅樓夢》的。

重讀經典是一個非常好的命題,就不要讓這樣的命題走向困境,我能這樣的想,我想還會有許多的人也會這樣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