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聽書與讀書散文

聽書與讀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以前,想聽什麼,都要在網上搜索,然後下載在手機裏,才能在開車的路上,在公交車上,邊行邊聽。但大多下載的都是些歌曲之類的,真正的書很少。

聽書與讀書散文

有一次,姑娘回家告訴我有個名叫“喜馬拉雅”的聽書APP,可以隨時隨地想聽什麼,幾乎都可以有。於是,我請姑娘幫我下載,並註冊登錄了“喜馬拉雅”。果真是個不錯的聽書APP,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早晨、晚上洗漱的時候,甚或在小區裏走路鍛鍊身體的時候,都可以聽自己喜歡的書了,於是路上不再孤獨,鍛鍊不再寂寞。

聽書固然很好,但是聽書與讀書也還是有區別的。聽別人讀書,裏面摻雜了讀書者的認知與情感,於是便干擾了你對書中內容的感悟,所以有些書聽是聽,但有時間還是要自己讀一讀。

說到讀書,便想到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一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對每個人都是有意義的,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童,還是求學的莘莘學子,還是已經工作的成年人,還是退休之後的老人……因爲,每個人都可在書中認識自己眼所可見(或眼所不可見)的大千世界,讓你的生活更充實,於是又想起有句古話“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可以說我們人生中最好的伴侶,就像我們的愛人,與你如影隨形。

以前,爲了讀書就要買書,所以家中便有了4mx2m的書櫃用來盛書,可還是被擠得滿滿的,常常不得已要定期清理一些不常看的書,放到地下的小房中(多數情況是不捨賣的)。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偶或看到有朋友分享的“微信讀書”,於是下載試驗,發現這也是個不錯的APP(我可不是要做廣告哦),因爲再出差的時候,路上不用像以前那樣帶着大厚的、沉沉的書了,隨身的手機或者IPAD都可方便的閱讀自己想看的書籍。

“微信讀書”的第二好處可能就是省錢了。因爲,“微信讀書”可以通過讀書賺取書幣,也可以通過“贈書”而得書,所以我使用了月餘的“微信讀書”,讀了十幾本書,還收藏了很多待讀的書目,但是自己一分錢也沒花。不花錢便可以讀書,這還不算是一件好事嗎?當然可算了,反正對於我這個2004年便評上高級職稱,但迄今爲止卻還拿着中級職稱工資的窮老師來說,這應該算是一件極大的好事了。

讀書有很多方式。我們多數人多數情況下是習慣默讀的,自己拿着書,坐在桌前,安心地讀書;或是,坐在茶桌前,邊喝茶邊讀;或者臨睡前,靠在牀頭,懶懶地讀上幾頁。

說到睡前牀頭讀書,想起來一個故事。話說一位教研員組織了一個高級研修班,一次,教研員去長春出差,回來的時候給研修班的'每位學員都揹回來一本書(想想,我們的這位教研員是真的很敬業的,所以現如今他成了某知名中學的校長),分給大家,回家去讀。過了一段時間,再次組織活動時,教研員問大家書讀的如何了?其中一位老師說“我能說真話嗎?”教研員:“當然可以,必須說真話”。這位老師說“我有失眠症,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自打您給了我這本書,我每天看上幾頁就睡着了”。她的話惹得全體學員哈哈哈哈大笑。她說的其實是真話!一些專業的書籍確實很是晦澀難讀,許多人都不願意讀,我也一樣,讀一本小說可能飛速地就能讀完,而且津津有味;而每每讀一本專業書籍,都要磨嘰很久才能讀完,而且常常書是讀完了,而腦子裏卻幾乎沒記着什麼。但是,即便如此,專業的書籍也還是一定要堅持讀的。

有一天,偶然發現“喜馬拉雅”中一個“開始錄音”的功能,我於是打開這個功能去嘗試,卻發現讀書其實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朗讀”。我試着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去朗讀,我發現“朗讀”與“默讀”還真是有很大的區別,默讀時都是快速讀,大致明白書中的意思就算讀過去了,有不認識的生字,只要不影響對文中內容的理解,也大可不用去理會它。可是,朗讀就不行了,別說生字,就是讀音拿不準,你也不敢讀出來!所以,每篇想要朗讀的文章,至少都要讀兩遍,第一遍是認字和確認拿不準的讀音,第二遍甚至是第三遍纔敢朗讀。

朗讀不一定就是要讓別人聽的,有些時候是讀給自己的,因爲朗讀時你才能把你對書中內容的感受讀出來。當然,如果有人聽自己朗讀也是一件極好的事情嗎!哈哈哈

我最喜歡的是朱自清的散文,其次還有魯迅的雜文,再有就該是餘秋雨、龍應臺、三毛的作品了。我喜歡朱自清散文的樸素和清新,你讀他的《匆匆》,你讀他的《綠》,你讀他的《荷塘月色》,你都能感同身受似的。他的散文沒有幾個華麗的辭藻,卻能引你讀,引你一直讀下去,引你常常愛不釋手的讀下去。我家老公說“人說熟讀詩書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散文亦是如此,你讀誰的東西多了,慢慢你就有了他的氣息”。我倒真希望果如先生所說,有一天我寫的東西也有些朱自清先生的氣息,就算這麼多年沒對先生的文章愛不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