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名字我的趣談散文

名字我的趣談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我叫孫雲梅,這名字本沒多大意義。之所以起這名,完全是爲了跟我哥的名字。

名字我的趣談散文

我出生的那個時代,一般給孩子起名字,都是跟着第一個一串往下起。比如三個字的,一般是前兩個字一樣,最後一個字變一下。

但我兄妹倆的名字有點特別,屬於變格。我曾讓一些朋友猜我哥的名字,他們多根據我的名字猜我哥叫孫雲什麼什麼的,結果基本沒人猜對過。不要往下看,你也可以猜一下。

在我們村孫家大族裏,我這一輩都是雲字輩的。衆多的堂兄弟姊妹,基本上把農村人能想到的常用字都用到了。什麼:孫雲龍、孫雲虎、孫雲海、亮、峯、平、林、亭、飛、紅、花、麗、秀……等。

等到我哥出生,我爸給我哥起名字時,大概想不出什麼好聽的字了。於是,乾脆別出心裁地給我哥起名叫“孫雲”。

我覺得我爸挺大膽的,也不怕家族人說他把兒子的名字凌駕於衆人之前或之上。通過我爸給我哥起的這名字,也可以看出,我爸也是個很獨特的人。用現在的話說,也可以算是奇葩了。

當然,我爸的名字就很奇葩。當年,我爺爺奶奶生了好幾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活不長久,什麼四六風、三七風的,有的生下剛幾天、有的剛幾個月,就夭折了。農村人相信名字越賤,人越好養活。所以生了我爸之後,我爺奶就給他起名叫“孫山東”。過去山東、河南天災人禍多,逃荒到山西的多。山西人一說山東、河南,就是指皮實耐活、能活下來的意思。所以,沒文化的爺奶就給我爸起了這名字。

我爸後來上了學,有了文化,大概覺得這名字不好聽,把中間的“山”改成了“三”,變成了“孫三東”。這一改,不再像地名,而有了點抽象的文藝味道。不知我爸後來是否喜歡它。說來,他的名字有着特定時代的印跡。

我爸給我哥起了“孫雲”這樣一個總括性的名字,到我出生後,大概他們又爲給我起名犯了難。據說生了我很久,他們都沒給我起出滿意的名字。在與人聊天、稱呼之間常用“孫雲的妹妹”稱代我。孫雲妹妹,孫雲妹,妹、梅諧音,叫的時間長了,父母便直接給我取了“孫雲梅”這個名字。所以,說起我的名字,我感覺,它最初就是個代詞。

總之,我兄妹倆的名字格式很獨特,一般人都猜不對。字數、格式不對稱。若用詩、詞形式作比喻,字數相同的名字像詩,有整齊之韻與美,是偶數美;字數不同、參差不齊的名字像詞,有錯落之韻與美,屬奇數美。我和我哥的名字就像詞,有一種叮咚錯落、前鋪後墊、高低起伏的韻律節奏。

小時候,因爲名字發生的最有趣的事,就是跟我哥爭搶小人書的所有權。那時,小人書差不多算是農村孩子唯一的課外書了。即便如此,也得稍有點經濟能力、並且有遠見卓識的家庭纔可能給孩子買。所幸我父親在中學當老師,這兩點他都基本具有。所以,時不常地給我和哥哥買小人書回來。

他買回來小人書當然是給我們兄妹共同看的,但他卻不知,我和哥哥暗地裏卻常常因爲這些書的所有權爭的激烈,時常翻臉,有時甚至打架。

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在書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好像這樣這書就歸名字所有人了。

我哥拿上書,先寫上他的名字:孫雲。

我拿過來,趕緊在他名字的`後面加個“梅”字,這樣,這書就變成我“孫雲梅”的了。

我哥搶過去,噌噌幾下把我的“梅”字劃掉,得意地向我炫耀:哈哈!這書又是我的了!

我又氣又急,再把書搶過來,在他劃掉的“梅”字後面或上面,再寫下“梅”字。

他再搶過去劃掉……

如此循環往復幾輪,“孫雲”的後面、後面的上面下面,常常是一堆被他劃的亂七八糟的圈和叉。爭到最後,我倆氣得不再添寫了,轉而搶書、打架。

當時可真是氣死了,現在想來,倒成了兒時樂趣。

小學五年級時,我開始不喜歡自己的名字,覺得實在不好。雲梅,雲中梅花,虛無縹緲,既無意義,也無氣勢。我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孫振華”,表明要振興中華的志向。我在自己的課本上全寫下了“孫振華”這個名字,但作業本上卻不敢寫,因爲作業本經常要上交老師判作業。我還沒勇氣將我的新名字公之於衆。

新鮮、振奮了一陣子,上了初中後,慢慢淡棄了“孫振華”。那時我剛從農村去到縣城上學,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學校又是新建,除了主樓就是大片的野地,每天下課後就在學校廣闊的野地裏瘋玩。學業散漫,自覺以這樣的學業大概振興不了中華了,所以又落回了原來的名字。

如今,只有一個人還在以“孫振華”這個名字叫我,那就是我的女兒。我給她講了我改名字的趣事後,她覺得很有趣,就常叫我孫振華。現在,我在她微信裏的備註名就叫孫振華。她一般叫我媽媽,高興或生氣時就喊我孫振華或振振。她一叫這名字,我倆都挺開心,是我母女倆一樂。

說完我爸、我哥和我的名字,再說說我女兒的名字。

我女兒小名叫高高,是當年要強的我給她起的,希望她將來個子高、本領高、各方面都高人一籌。

後來我嘗夠了要強的苦與累,隨着年齡與心靈成長,覺得不能把自己要強的心性再傳遞給女兒了,只希望她一生開心、喜悅、幸福,於是,在她上大學期間給她起了個新小名叫“悅兒”。

說來很有意思,當我第一次叫女兒“悅兒”,並解說給她起這名字的寓意時,女兒笑道:媽媽,我爸也給我起了個新名字,叫靜靜。我問她,她爸爲何也給她改名字了?女兒認真可愛地說:我爸嫌我太鬧騰了,想讓我靜一靜。

我大笑。雖然我與她爸分開了,在給女兒起名字這件事上還挺有共時性。看我倆給女兒起的新名字,就可知道每人在乎的是什麼。名字是起名者對名字所有人的理想、期待與寄託,也反映了起名者的價值觀。

女兒說,媽媽,你們倆一個叫我“悅兒”,一個叫我“靜靜”,我都搞不清叫誰了。我乾脆整合了一下,叫女兒“悅兒靜靜”,或者“靜靜悅兒”。這麼多字,簡直像日本名字。好在是小名,就像人叫“寶寶”、“寶貝”、“狗狗”、“狗蛋”……一樣,只要是正向、積極、充滿愛的意味的,怎麼叫也可以。

對於我叫女兒的新名字,我媽卻始終表現出不屑與不顧。她自有她的道理,她說:名字一開始叫下啥,就應該一直叫啥,中間改了不習慣;再說,好好的名字爲啥要改呢。

當然,我也從沒要求她跟我一起也叫女兒“悅兒”,所以,在我甜膩肉麻的“悅兒”、“悅兒”聲中,我媽始終置若罔聞、淡定如常地,如往常那樣喚小孩兒的語氣叫着“高高”。她覺得這個名字就很好。

我女兒脾氣很好,我們給她起這些名字她也未置可否,叫她也高興地應。她只覺得大人有趣,看我和她爸都好玩。

多年前我看過一篇小說,裏面有祖孫三人,爺爺是個瞎子、爸爸是個聾子,孫子倒是完全正常。爺爺一輩子窮怕了,給孫子起名叫“有錢”,爸爸一心希望革命勝利,給兒子起名叫“勝利”,老父子倆每天各叫各的,無法溝通,經常因此生氣,還鬧了好多笑話。

其實不管在文學作品中,還是在現實生活裏,關於名字的趣事很多。

名字是人的代號和符號。每個人在給自己和別人起名字時,一定會按着自己的價值觀和喜好,起自認爲最好的名字。只要是正向、積極、美好的,具有正向暗示和意義的,自己和被叫者都喜歡,叫什麼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