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香積寺散文故事

香積寺散文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香積寺,很熟悉的名字。唐代詩人王維有一首詩《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峯。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膾炙人口,流傳甚廣。我曾多次讀過這首詩,那幽深靜寂悠遠神祕的山中古寺也很令我好奇,但是,我又疑心這樣一座寺院還有沒有?因爲王維畢竟是一千多年前的人了!

香積寺散文故事

然而,我不曾料到,自己竟然兩次與香積寺相遇,想來也是一種機緣吧?

先是一個久不見面的同學來電相約,我很是詫異,老同學見面在寺廟裏?又一想,這既全了朋友之誼,又滿足了我的夙願,何樂而不爲?於是欣然前往。

香積寺在西安城南約17公里的長安區郭杜鄉香積寺村,開車上子午大道南行過大學城不遠即到。這裏交通便利,車輛往來轟鳴,白塵彌天,早已不是王維時“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峯”的遠離人煙之地。

進山門向北,過天王殿,再向北,庭院空闊,甬道兩旁植鬆、柏、棕櫚,草坪內花木扶疏,綠意蔥蘢,幾株牡丹開得正豔,一羣蜂兒繚繞在花間,嗡嗡之聲,似有若無。悠長的甬道盡頭是大雄寶殿,前置香案,煙霧氤氳,有香客正雙手合十上香參拜。左右各一巨大香爐,去右邊香爐幾米,有數人坐於一書桌後,桌前懸一橫幅:香積寺義工報名處。

“你來了!”正四處觀望的我聞聲看見z笑吟吟地向我走來。認識z已二十多年了,我們曾同班同宿舍三年,那時,她是個“紅樓迷”,白天上課把小說藏在課本下偷看,晚上在宿舍裏給我們講“寶玉捱打”,元旦晚會上她手把花鋤衣袂飄飄的黛玉葬花令我至今難忘。此刻她身穿寬大的、寫着“香積寺義工”的黃色坎肩,手裏還拿着一塊毛巾。“今天是香積寺義工活動日,你看”,順着她的手指,我看見很多穿同樣衣服的人在忙碌着,有的在草坪裏拔草,有的在擦拭門窗……“那你先忙,我到別處轉轉。”

走過東西兩側的長廊,辨識着參差的碑文,瞻仰了雕樑畫棟恢宏亮麗的大雄寶殿,轉過圓形的西門,我來到塔院,看見那座仿木結構,青磚砌成的久經風雨侵蝕卻仍巍然而立的舍利塔—善導大師供養塔。塔基四面有精美的'雕刻和秀雅的楷書,正在看着,z走過來站在我身旁。她告訴我,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的實際創始人,他30年遠避名利,固守素樸,以精進之心致力於淨土信仰的弘揚,他去世後,其弟子爲了紀念和緬懷他的功德,供奉其遺骨,建造了這座規模宏大的寺院—香積寺,是淨土宗的祖庭。有三三兩兩的人圍着舍利塔轉圈,我不解,z說他們在繞塔,右繞佛塔能消除業障和疾病,平息貪嗔癡等諸多煩惱,具有很大功德。於是,我倆也開始繞塔。

我不拜佛,可是尊重佛文化,尤其對禪宗感興趣,禪宗講究頓悟,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那些禪宗公案,高僧大德們的對話、偈語着實有趣,但不免讓人云裏霧裏,摸不着頭腦。修行的人要有極深的根基,不是任何人都能修的。而淨土宗則不需任何解釋,什麼人都能修,不需多深的根基,關鍵在於“信”,仰仗佛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此往生“西方淨土”的極樂世界。傳說善導大師唸佛一聲,口中就有一道光亮出現,這光亮無論照射多遠,都一樣的光明。有人問他念佛真的能往生淨土嗎,他總說只要你念佛,願望一定能達到。遙想當年,善導大師在長安廣招信徒,普結善緣,廣泛宣傳淨土思想,隨着一聲“阿彌陀佛”的唸誦,淨土信仰深入人心,其“粉絲”衆多,上至皇帝王公,下至普通百姓,而香積寺作爲淨土信仰的凝聚地,更是香火鼎盛,往來禮佛參拜的人熙熙攘攘,盛況空前。然而,在今天這樣一個失去信心,慣於否定的時代,那樣的輝煌還會再現嗎?急功近利的現代人還會相信那縹緲的淨土世界嗎?

z送我一張廬山東林寺大安法師講佛法的門票,我再次來到香積寺。佛法我興趣不大,但對法會的儀式和場面卻很好奇。那是怎樣一種壯觀啊!幾千人,以同一個聲音來呼喊同一個名字,在細雨霏霏中,一聲阿彌陀佛響徹寺院,震徹山谷,傳遍四方,餘音嫋嫋,縈繞不絕,置身在這樣的會場,誰不會受到感染和心靈震顫呢?我穆然靜坐,不敢喧譁,覺得臉上溼溼的,也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彙集了千百人聲音的佛號是如此單純,如此誠懇,如此親切,它讓我流淚,讓我回味,也讓我思索,讓我不安……

許多天過去了,我還時時想起那煙雨中的香積寺。前幾天遇見z,她說自己已皈依受戒,如今叫xx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