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故鄉的香山散文

故鄉的香山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說是“狗尿苔長在金鑾殿上”所使然,似乎有點不雅,事實卻又正是那麼回事。反正北京的香山是中外馳名的,尤其是到香山看紅葉更爲世人所稱道。然而讓我來看,香山的紅葉可要比黑龍江大森林中秋日裏那七彩斑斕的各色葉子遜色得多了。雖然在保持的時間上可能較爲短暫,曇花一現或許只在瞬間,不是也很值得秉燭夜賞的嗎?北京的香山也的確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帝都之區兀然而立的一座山,達官貴人們爭相遨遊消遣,家國多的又是銀子,自然會倍加修繕和改造的。同樣是香山,江蘇張家港的香山瀕臨長江,周邊又是一望無際的平原,相形映襯之下其山勢應該更加嵯峨峻拔,令人嚮往,卻並不敢與北京的香山比肩。

故鄉的香山散文

我的故鄉也有一座香山,方圓十里二十里之內還約略有人知道有這麼一座山,超出了這個範圍,能夠知道有這麼一座山的人們可就微乎其微了。然而就是這麼一座無名之山,不僅兒時是我的樂園,即使是現在也令我每每思之而神往。她有不同於北京香山的獨到之處;也有不同於北京香山的四時美色;更有在北京香山無法享受得到的那種恬淡、閒適、靜謐和溫馨。倘若誰有所懷疑,那就去親身感受和體驗一次,一定會讓你幡然而大悟,思念和想象着再去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更多次。

故鄉的香山方圓之間大約有十幾裏的範圍,也有幾座主峯,我所能叫得出名字的就有玉皇頂和回頭山。這兩座山峯又都有着極其美麗的傳說。玉皇頂據說是當年玉皇大帝下凡視察人間時的駐足歇腳之處,在玉皇大帝眼裏,也許能夠和泰山的玉皇頂等量齊觀吧。回頭山則是離開香山羣峯聚簇約一里以外,單獨孤立矗起的一座山峯。據說當初這座山也在羣山環繞之間,不過已是修煉成仙。他仰慕三十里之外南海龍宮裏的小龍女,意欲前往南海找小龍女幽會。未料正好被下凡玉皇頂視察人間的玉皇大帝看到,玉皇大帝授命託塔李天王加以阻止,於是託塔李天王朝着那山晃一晃他手中的寶塔,那山便定住在那裏。這山本想轉回頭去乞求玉皇大帝饒他一次,至少讓他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去,可是玉皇大帝不肯開恩饒恕,另外又移來一座山峯補了他的缺。於是他只好孤零零的矗立在那裏,前不攏村,後不着店,因此也便得名曰“回頭山”。

玉皇頂我上去過多次,其峯頂有一片平坦之地,足可以建廟立寺,祭地拜天。卻因爲處於偏鄉僻壤,或未被發現,或未被利用。玉皇頂的前懷,還矗立着一塊高大的巨石,足有五六米高。這塊巨石還有一個更加神奇之處,它的底部並不着地,而是由幾塊小的石頭墊了起來,離開地面約有一二尺高。因此人們都稱之爲神仙摞,說那是過往的神仙爲玉皇大帝壘起來的瞭望臺。玉皇頂對面——南面的山峯,我們都稱作南大旒。大概是因爲此山有幾處自上而下全都是大大小小的石頭,寸草不生,酷似鏡泊湖八景之一的白石砬子,又像古代旗幟的長長飄帶而得名吧。

南大旒的山頂有個深不見底的山洞,人們稱之爲神仙洞,相傳曾經有老虎出沒,所以又被叫做老虎洞。據說有人想下去一探究竟,拿着手電筒下去之後,走了將近兩個時辰還沒到底,手電筒卻忽然熄滅不亮了,沒法子了只好上來。可是上來後打開手電筒一試,竟然還是亮的,而且電量充足。於是人們附會出來一個故事,道是洞裏的“神仙”不許凡人們入內,故意使了法術出來滅了手電,讓你不得不原路返回。因之人們對其更加充滿謎一樣的神奇想象。

還有一個傳說也是出自南大旒的,據說曾經有位貨郎夜間路過香山,看到一男一女兩個孩童在山間平地嬉戲,於是感到極其好奇。荒郊野外不說,又是深更半夜之時,哪裏來的孩子竟敢在此玩耍,也不怕被野獸給禍害了?正好貨郎擔子裏多的是針線,他便取了一枚繡花針,紉上一根長長的紅線,意欲探究一下這兩個孩童是哪裏來的。紉好紅線以後,他偷偷地把繡花針別在女孩衣服的脖領處,好在兩個孩子都渾然不覺。他又站在那裏看了一會,兩個孩子倒也不懼生人,依舊旁若無人地嬉戲。貨郎急着回家,於是不動聲色地悄然離去。第二天天亮以後,貨郎惦記着昨天夜裏的事情,到香山去尋那兩個孩子。去到以後,他順着紅線一直找到南大旒的半山腰處,看到紅線纏在一棵碩大人蔘的莖脖處。貨郎大喜過望,立即動手把人蔘挖了出來。拿回家去上秤一稱將近九兩。聽人說人蔘七兩爲參,八兩爲寶,這棵人蔘肯定已經成仙得道,是爲寶物了。貨郎貪心,還惦記着另外一棵,又前往香山尋找多日,並沒有找到任何蹤跡。他心中很是懊悔,爲什麼那夜不同時用紅線也將那棵人蔘拴住呢?而人們卻都說貨郎只有一棵人蔘的福氣,冥冥之中是不會讓他得到另外那棵人蔘的。據後來夜間經過香山的人們傳說,南大旒上從那時以後,時常會傳來小孩子的哭聲,偶爾還會有酷似雷電的閃光出現在南大旒上,一跳一閃的,恐怕就是那棵人蔘在顯靈,爲失去的同伴而焦躁,而哭泣吧。也是從那時開始,無論到南大旒割草還是採山菜的人們,必定是分外細心,期待着能夠有發見那棵人蔘的意外收穫。

回頭山之高不但可以與玉皇頂比肩,或許還要遙遙領先許多。背坡又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和北邊的羣山相銜接,山勢也平緩,很容易攀登,時常有人前去登高望遠。尤其是晴空萬里之時,站在山頂上向遠處眺望,不但有“一覽衆山小”的感覺,向南望去,遠處一馬平川。遠近的村落,農田,道路,樹木盡收眼底。再往遠處望去,就是煙波浩渺的大海。海面上的舟船點點都看得一清二楚。當此之時,遙想海上漁人撒開了大網,唱着漁歌,喊着號子,正在捕撈着各種各樣的魚鱉蝦蟹。近看滿山的草青樹綠,一陣微風過去,樹搖草動,又是別一種波翻浪湧。更讓人感到天高地遠,雲淡風輕,神曠心怡。

故鄉香山的周邊也有五六個小型的水庫或者塘壩,雖然水面面積不是很大,最小的也有三五十畝。倘不是下雨天山洪涌入,一向都是蝦戲淺水,魚翔深淵,微風徐來,碧波盪漾。假如也給它們起上一個個好聽的名字,諸如“日月潭”、“鏡湖”、“天池”之類,更能夠平添諸多詩意,增加如許的想象美景和嚮往意欲。臆想再憑空有羣羣青蚨不期而至,或水邊或水中,撒錢修建諸多臨水亭臺閣榭等人文景觀,大約也不會比真正的日月潭、鏡湖、天池等遜色許多吧。

戰爭的年代,故鄉的香山也曾爲周邊的鄉民們躲避戰亂做出過貢獻。山上仿了萬里長城的模式修建了一圈“圍子牆”就是最好的佐證。這些圍子牆總長也有幾十裏之多,現在是大部分都坍塌損壞了。當年卻也有三數尺寬窄,丈把左右高下,曾經一定也蔚爲壯觀過。即使是現在,遺留下的那一堆堆石塊,也足夠讓人們憑弔遐思的了。據村中有些年紀的老人們說,當年修建圍子牆是爲了躲避和防守北國韃子和紅鬍子的。所謂北國韃子就是元朝的蒙古人,所謂紅鬍子則是洪秀全那一干人,鄉間的老輩又稱他們爲徐州賊,至於來歷和出處,卻不得而知。再後來的國共戰爭時期,人們也都到香山的圍子牆裏躲避過,經歷過的人們稱之爲“跑反”。前前後後的許多次戰亂,故鄉的香山也爲保護其周邊鄉民們的生命財產做出過巨大貢獻。單是從這一方面說,百姓們對故鄉香山的愛戀也有其極爲充足的理由。

我的兒時,故鄉的香山圍子牆以外還分屬於各個農戶私有,圍子牆以內纔是各個村的公產。那時候已經是新中國的太平歲月,香山的功用就是供給人們日常做飯燒炕的柴草,以及苫房子用的苫草。我雖然才只有五六歲,也去過幾次。不過是跟着父親去割草或者褪鬆柴,或者牽着家裏的大黑驢去馱鬆柴和苫草。年齡也還太小,不知道領略香山的美景和風致。

等到我十歲以後,人民公社成立了,香山也全部歸公了。又趕上三年的饑荒,我去香山的次數頻繁起來,那任務便是挖野菜充飢。這時在香山上到處可見一羣一羣十歲上下的孩子,他們挖苦菜子,採杏葉菜和其它任何可以入口的草本植物。也薅丹蔘的嫩莖葉——當地的人們是稱其爲咋咋花的,至於咋咋花名字的出處我卻不得而知,只要能吃就行。畢竟是大了些年歲,春天時看着滿山滿野火紅色的野百合花,懂得了它的鮮豔和美麗,知道採一把回家插在裝滿水的酒瓶子或者罐頭瓶子裏供家人和客人們欣賞。也有黃色的蓁花——也就是俗稱作黃花菜的,紅黃相間,更其漂亮養眼。

夏天的採菜之餘,常常坐在清清的溪水之邊,掬幾捧甘甜的溪水來潤澤口乾舌燥和五臟六腑。再洗上幾把臉,坐在山陰的背影裏看小魚、小蝦在水中嬉戲,聽樹上的聲聲蟬鳴和小鳥的'婉轉歌唱,那份沁人心肺的愜意真會令人物我兩忘。到了秋天,香山上又是遍山遍野的野菊花黃成一片,其間還有別的野花點綴,倘和油菜花相比較,則又是另一番耐人尋味的別樣景緻。霜降以後,杜梨等樹的葉子紅了,洋槐樹的葉子卻黃了,樟子鬆的針葉則愈加綠得蒼翠,遍山五彩斑斕的顏色就是一幅大自然賜就的美麗彩畫。香山的冬天也並不是全然索然無味,一場大雪過後,皚皚白雪覆蓋了整個山野,挺立在雪野之中的蒼松勁槐,是那樣的無畏俊拔。蜿蜒曲折于山腰的羊腸小道的色澤,與小道兩邊雪坡的潔白比較,略顯得暗了一些,顯現着明顯的區別,似乎在證明着數九隆冬的香山也並不是人跡罕至。至於行人都是誰們,又是因了什麼事情路經此處,卻是像謎一樣給人們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

二十世紀的八十年代以後,人們做飯燒炕所需的柴草不再需要到香山上去攫取,單是莊稼的秸稈也富富有餘,於是香山開始封山育林了。不多的幾年以後,刺槐樹憑藉着根鬚的強盛繁殖力,幾乎覆蓋了整個香山,原來主打樹種的樟子鬆只好乖乖地退居到次要位置。春天刺槐花開的時節,滿山一片晶瑩剔透的雪白。刺槐花不但好看,而且還好吃。刺槐花蜜更是一流的好蜜,引得各地的蜂農運來一箱箱蜜蜂競相爭採。嚶嚶嗡嗡成羣結隊的蜜蜂也給香山平添了許多樂趣。假如此時也學了外地的經驗,召開一個什麼槐花節,肯定會有不少的客商和遊人爭相參加。鋪天蓋地的刺槐樹又使得香山也有了山林的感覺。設若你有那份閒情逸緻,無論是春夏秋冬任何時節,到香山裏走一走,看一看,聽小鳥的叫聲;嗅野花的芳香;品桑葚和酸棗的甜酸滋味;看巖間的苔蘚;踩腳下的落葉;忽然又從腳邊“嗖”地竄出一隻山兔,或者撲棱棱飛起一羣野雞,驚悸之餘,都會有一種“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感覺。當你又忽吐胸中之濁氣,大喊一聲之時,接踵而來的不但有連續不斷的山音迴響,更會給局外人一種“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和“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神奇感覺。

至於遊山歸來之時的留戀與嚮往,那是留在記憶裏經久不息的念想,讓你在閒暇之餘,時不時地都想翻出來咀嚼和回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