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古代抒情散文鑑賞方法分析

古代抒情散文鑑賞方法分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散文鑑賞方法篇一:古代抒情散文的特點及其鑑賞方法

古代抒情散文鑑賞方法分析

一、古代抒情散文的特點

1、抒情託物言志

古代抒情散文是採用散文的形式,通過抒情的手法,來表達作者意志的一種文學樣式。因此,有人稱它爲“抒情言志散文”。它“以抒發感情、表現懷抱爲中心。首先,它往往是對國事家事,有感於中而發之爲文,故抒情言志是交互爲用的。”著名的《岳陽樓記》就是代表性作品。不過《岳陽樓記》是託景物以言志,在古代文體中屬於“臺閣名勝記”一類,略近於遊記,所以不是抒情散文的常品。常見的抒情散文則每每表現爲託物言志。它謳歌讚美或欣賞詠歎一種東西,這東西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無生命的。有生命的如一種動物,一種植物;無生命的如一條河流,一座建築。表面看來,作者所讚美或詠歎的是這種東西本身,實際上是藉以比況或寄託自己的意志。這樣的例子,在古今散文中是舉不勝舉的。龔自珍的名篇《病梅館記》寫的是被人扭曲的梅:“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表現的卻是作者對人性被扭曲的感慨。他要“窮餘生之光陰以療梅”,“療梅”固然也是他的一種願望,而其意決不止此,他沒有明說,但讀者能默會到,那就是“療人”,他要以解除人的束縛迫害爲終生奮鬥的目標。託療梅以言療人之志,就是這篇散文的本旨。

2、情景動人心絃

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代優秀的抒情散文,都是字字扣着情來描寫的。寫景是遊記的載體,抒情是文章的靈魂。在寫景中借景抒情才能體現作者的寫作主旨。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被稱爲他的壓卷之作,其中描寫自家庭院的明月之景,更是堪稱經典。“三五之夜,月明半牆,桂影班駁,風移影動,姍姍可愛”。這段文字看似筆墨疏淡卻情韻綿遠。十五之夜,圓月高懸,倍感思親,而作者的親人卻已亡故;桂影姍姍可愛,而賞景之人卻“斯人獨憔悴”;景緻依然,人事已全非,這樣的景物讀來,誰人不能體味到作者的悲涼?此外,作者以動態的景物來襯托內心的寂寥,將心底深深的無奈與對親人的無限追思,化作清冷的月光,搖曳的樹影,讀來使人不禁爲之心動,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也於須臾之間表現的淋漓盡致。融情與景,用景物來抒寫心緒,也算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另一番景緻吧。

3、景象栩栩如生

我國地大物博,名勝古蹟、山川景物數不勝數,這爲歷代文人提供了絕好的寫作對象。秀麗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華,爲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寶。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描寫了這樣的景色,在“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長江邊,作者心境如水,啜飲着美酒,吟誦着關於明月的詩文,“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簡短兩句,把寂靜無聲的月亮寫得宛如八九歲的小姑娘,活潑可愛。此時“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置身於朦朧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來,油然而起“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奇幻想法,此景此情,也難怪老蘇要“遺世獨立”“羽化登仙”了。寥寥數筆,作者便勾勒了一幅空靈秀美的月夜江水圖,時隔千年,當時的江月都已成空,但讀着這段文字,我們卻如身臨其境一般,扇動聯想和想象的翅膀,亦能看到波光粼粼的萬頃碧波,吹着習習而來的夾着草木之香的江風,舉頭望去皓月當空,在雲間穿梭,似乎和人間的兒女嬉戲追逐。要不是散文對當時明月傳神的描摹,又有誰能感受到文字背後的美好?

4、語言妙筆生花

在以上這些特點之外,古代抒情散文諸多的語言特色也是必須提及的。如果抒情散文是曼妙的女子,其敘寫的內容就是她國色天香的姣好面容,抒發的濃情就是她風姿綽約的美麗姿態,蘊涵的哲理就是她呵氣成蘭的優雅氣質,那麼優美的語言就是她恰如其分的表現伊人的得體服飾。

這其中包含準確到位的用詞、變化多樣的句式、不一而足的修辭手法、朗朗上口的音韻絕律。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其中幾乎是字字用典,字字對偶,其華麗的辭藻,豐富的內容,流暢和諧的音律,工整多變的句式,讀來給人以暢快淋漓之感,細品之下,又能感受到作者獨巨匠心所勾畫出的山水美景,連韓愈都情不自禁的讚歎:“江南多臨觀之作,而滕王閣獨爲第一”。這樣的成功正是因爲作者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排比、通感、疊詞、襯托、對比等修辭手法的緣故。像其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上下對偶的同時,在句中自成對偶,形成了“當句對”的特點。同時在色彩上,將碧水青天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上而下,相映成趣,遠近虛實整合到一句裏,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秋景圖,給人以無限美感,最終使得這一句成爲千古絕唱,成爲古代抒情散文中的絕品。

二、古代抒情散文的鑑賞方法

1、熟讀成誦把握作品的情感

古詩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誦讀對理解文言文的重要作用。在古代寫景抒情散文中有很多經典名句,比如范仲淹《岳陽樓記》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六一居士《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等,讀來朗朗上口,而這些語句也往往是文章主題思想的集中體現,所以,要想準確的把握作者情感,熟練的誦讀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在準確理解詞句意義的基礎上去誦讀,讓他們體會文言文的魅力。

2、聯繫作者的生活和思想具體分析

歷史唯物論要求認識客觀事物,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爲轉移。用之於認識一篇古代作品,那就應當是知人論文,具體分析。古代抒情散文既然是古代作家的作品,當然是依據他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而創作出來的。因此,分析一篇古代抒情散文,必須瞭解作家和他的時代的社會生活。即便是同一時代的作家,他們有不同的遭遇、思想歷程和藝術道路,因而他們的作品也就各有自己的思想、藝術特點。再進一步說,一個作家一生的創作是隨着他的思想、藝術的發展而變化着的,不可能一成不變,因而同一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也必然具有思想、藝術上的差異。因此,分析一篇古代抒情散文,應當而且必須具體瞭解這一作品是作家在什麼時期創作的,具體瞭解這一時代的社會生活情況,這一作家的一般作品的思想、藝術特點,這一作家在這一時期的生活遭遇、思想狀況及藝術進展,等等。這就是知人論文。如果分析作品僅限於就事論事,就作品分析作品,那是很難認識這一作品的特點,更難作出恰當的歷史評價的。

3、分享作家的喜怒哀樂

文以載道,文可示情,文章不著一“情”字而情已“自見”方爲佳作。在閱讀古代散文時唯有意會一“情”字,文章纔沒白學,作者才如在眼前。我們應在理解了文章寫作背景後沉浸在文章中去,熟讀成誦,再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日常的所見所聞來細細地揣摩古代作家在文中着力向世人所表達的喜怒哀樂。

比如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句句是血,字字是淚。其叔侄之親情、友情天地可鑑,日月可表。作者與十二郎名爲叔侄,實則情同手足。兩世一身,形單影隻,這在家族觀念濃厚的古代引起韓愈的切膚之痛是理所當然的。今十二郎先死,作者有心追隨而去,怎奈子女幼小,其悲痛之情是無法言表的。故作者只能借對日常生活中普通小事的追憶來綿寄自己的哀思,給後人留下祭文中的千年絕唱。又如蘇洵的《六古論》面對北宋統治者採取妥協退讓、屈辱求和的政策,作者痛心疾首,他借古諷今,縱橫恣肆,痛陳利弊,文章的字裏行間包含着作者的感情。不僅有“嗚呼”“悲夫”等感情強烈的嗟嘆,就是在夾敘夾議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對以地事秦的憎惡,對“義不賂秦”的讚賞,對“用武而不終”的惋惜,對爲國者“爲積威之所劫”痛惜、激憤,都溢於言表,有着強烈的感染力。

4、把握作品的情節結構

古代抒情散文結構一般都有三個層次:一是文體結構,二是思想內容結構,三是藝術形式結構。所謂文體結構,就是看它屬於哪種文體,自從魏文帝曹丕《典論·論文》把文章分爲奏議、書論、銘誄、詩賦的四科八體之後,文體分類日益繁細。中唐以後,駢散分道,宋代應用文體已多達幾十種。而到了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則僅正統的文體就近八十種,可見文體在古代很受重視。古代抒情散文大多遵循傳統文體,所以我們分析作品便應看清題目,辨明文體。古代抒情散文的題目,有自擬的,也有後人代擬的,但都標明文體,例如元結《右溪記》、歐陽修《醉翁亭記》和曾鞏《墨池記》,都是“記”體。按照“記”體的格式,一般要求記敘何時何地何事,當事人,事情經過,作記原由等等,這三篇記對這些格式要求都是遵循並達到了的。它們都是先記地點,次寫景物或傳說,再寫事情,然後寫功用或影響,最後說明作記原由。可見文體格式是根據這一文體的應用需要而確定的,實質是一種抽象的一般的公式化的結構形式,對應寫的內容具有框架作用。文體既有格式要求和框架作用,就會在作品的結構形式上體現出來,因此分析古代抒情散文結構便應看請題目,辨明文體,瞭解它的文體結構。

優秀的古代抒情散文通常是作者按照自己確定的主題思想,即所謂“立意”,來寫某一件事或某一問題的一個方西,也就是所謂“謀篇”。因此,一篇散文的具體結構首先取決於它的主題思想的邏輯結構。爲了把握思想內容的邏輯結構,這就要在弄懂字句、疏通章節之後,再進行抽象的邏輯分析,以便把握全篇思想內容的內在聯繫。比較而言,敘事文、說理文的內容結構容易分析和把握,寫景文、抒情文則要困難一些。因爲前者直接表現爲邏輯結構,而後者則往往以具體形象或形象性手法來表達思想,並且常常具有古代抒情詩的特點,即形象的跳躍性和邏輯省略,如寓情於景、用典喻理、比興寄託等,這就必須分析具體形象的含意,把握它們的邏輯聯繫。試舉一例:

唐代王維《山中與秀才裴迪書》是抒情散文的名篇。王維寫此文是爲了約請好友裴迪在明年春大科試之後,來自己的山中別墅一遊。主題思想是勸誡裴迪不要熱衷功名、留戀仕途,希望裴迪在仕隱的抉擇上保持清醒的認識和超脫的態度。這一主題思想決定這封信的內容結構:第一段說明作者瞭解裴迪在這年冬天忙於溫經,準備投身明年春天科試,因而不便邀請裴迪今冬同去山中別墅,只能獨自歸山;第二段描述自己到達山中別墅時十分想念裴迪;第三段約請裴迪在明年春天務必來山中同遊。它的第二段和第三段,都是著名的寫景抒情文字: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憧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出水,白鷗矯翼;露溼青皋,麥隴朝*,斯之不遠,儻能從我遊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第二段分三個層次。“北涉”二句概括途中情景,突出明月,寓有興意,顯出清高獨往,“夜登華子岡”九句,即景抒情。登華子岡,便到達此行歸宿的目的地,也就是本來希望裴迪同來的山中別墅所在地。登岡夜望,一派冬天月夜的山村景象。寒冬天氣,山裏更冷,作者點出“寒山”“寒犬”,但主要卻不寫冷。“輞水”四句寫山水夜景,顯示出一種空曠寂靜的意境;“深巷”四句寫山村田園,渲染一種單純樸素的情調。作者對這愜意的環境和理想的歸宿,內心滿足,精神恰悅。“此時”五句寫沉思和回憶。點出“獨坐”,說明僮僕並不理解他此時心情;而曾經與他一起在此地同遊賦詩的好友裴迪,此時卻不能同來,要忙於溫經科試。在這缺少知己的孤獨惆悵之中,既有對好友的思念和關切,也有不同道的遺憾。

因此,第三段便以暫時的遺憾心情寫明春邀請的希望,所以說“當待春中”。“草木”六句是描寫山中中春天景象,生氣蓬勃,自由自在。然而這只是作者所喜愛的山中春色,對於裴迪則未必瞭解。所以反問一句:“到那時候,你果真能來山ZHONG共遊嗎?”這就是說,明春科試你榜上有名也罷,不幸名落孫山也罷,你還會有興致來欣賞山中春色嗎,其含意是希望裴迪擺脫仕途功名的束縛,無論考中不考中都一定來山裏共遊,所以說裴迪是“天機清妙”,能夠理解山中閒遊的“不急之務”的“深趣”。可見這一段的邀約,實質是希望裴迪隱逸超脫。總起來看,此信主題思想的邏輯結構是,因爲裴迪要溫經考試,與自己志趣發生分歧,使自己失去一位同道好友,感到孤獨,深爲思念,更覺抱憾,但希望裴迪終於能對仕途清醒超脫,重歸清高隱逸的道路。但由於作者以獨歸和邀約同遊山中爲主題,態度委婉,表現含蓄,不直接以邏輯語言表達,因此必須分析它的具體寫景抒情的形象,把握它的邏輯聯繫。由此也可看到,它的思想內容的結構決定它的藝術形式結構,而它的藝術形式結構是它的思想內容結構的具體大現。

5、分析作品的藝術形象

古代抒情散文的藝術形象,實質是作者按照自己的認識,用形象化手法技巧表現的客觀事物。因此,一篇散文的藝術形象是由作品所寫客觀事物形象和作者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自我形象交融而成的。凡優秀的散文作品,不但客觀形象生動,而且作者自我形象鮮明,躍然欲出。而正由於不同作者的.思想認識和藝術素養不同,同一作者在不同埋藏的思想、藝術有變化,囚而每篇優秀散文各有獨特的藝術形象,既表現於客觀事物,也表現於自我形象。一般地說,客觀形象通常是由作品具體題村綜合而成的主題的形象性,自我形象則是作者對主題的認識、感情、態度、傾向的特徵表現或流露的總和。因而具體分析一篇散文的藝術形象,其實就是要求回答:是什麼樣的形象?有什麼特點?用什麼手法技巧表現的?表現或流露着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和傾向?把全篇的具體題材一一分析,然後加以綜合歸納,便較確切地瞭解、把握全篇主題的形象性和作者自我形象的表現,從而認識這一作品的藝術特點。

分析抒情文的形象性,就是分析藉以抒情的具體事物的特點和表現。例如上文引到的王維那封信中“夜登華子岡”一節,全是優美生動的寫景。那就必須先抓住這些景象的特點,指出它是空曠寂靜、單純樸素的山中村落的冬夜景象,然後分析它運用光照、音響比襯的表現技巧,動中見靜、象外有神的表現手法,以及由遠而近的層次結構,出色地完成融情於景的藝術形象表現。一篇散文中的作者自我形象,通常並不是通過自我描寫刻畫而表現出來的。在第一人稱散文中,是通過所述主題形象而顯示出來,在第三人稱散文中,是通過被寫人事而流露出來。讀者感覺和了解作者自我形象,其實是以讀者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加以充實而想象完成的。因此,分析散文作品的自我形象,實際上是在分析題材形象性的同時取得的。應當指出,一篇散文中的自我形象是作者在所寫的主題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和傾向,井非作者全人的整體形象,因而實質上與主題形象一樣,只是形象性的表現。正因如此,所以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所表現的自我形象可能頗不相似。例如歐陽修的《與高司諫書》和《醉翁亭記》兩文所表現的作者自我形象幾乎是兩個人。《書》中的自我形象顯得尖銳激烈,斬釘截鐵。而《記》中的自我形象則是那樣忠厚坦蕩,自樂樂人。《書》是抨擊不正直的醜惡的東西,所以是非分明,針鋒相對;《記》是讚美與民同樂的善舉,所以情暢意悅,徐徐說來。這是由不同的主題和主題思想而來的作者不同的形象表現。可見分析散文作品的自我形象,實際上是分析作者對所寫主題的是非、愛憎、好惡的思想感情和傾向,綜合歸納起來,便形成讀者頭腦中的作者形象。

6、品味作品優美的語言藝術

作爲一種文藝樣式,散文的物質手段只有一個,就是語言。它既不如詩歌有聲韻格律,更比不上戲曲有音樂、舞臺和演員。因此,散文可謂最單純的語言藝術。作家用語言進行藝術創作,讀者從弄懂字句開始接觸作品,而最後要歸結到欣賞它的語言藝術。由於古代抒情散文大多屬於文學性強的應用散文,因而語言的技術和技巧就顯得更爲重要而突出。韓愈倡導古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樊紹述墓誌銘》),認爲寫作古文必須以此爲起點。也就是說,首先要求準確掌握詞彙意義,正確運用語法規律,恰當利用修辭技巧。因而分析古代抒情散文語言也就必須熟悉古代漢語的基本知識。其次,古代抒情散文作品語言的一個優良傳統是“唯陳言之務去”(韓愈《答李翊書》),不斷從生活中汲取新鮮口語,提煉成爲生動的書面語言。因此,分析古代抒情散文語言應當注意到語言的時代特點,從而瞭解和掌握作品語言的時代風格。第三,每一位優秀作家的散文作品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語言風格,這也是分析語言藝術時應當注意到的。總起來說,古代抒情散文作品的語言分析,實質上是古代漢語語法修辭的技術技巧的分析,是文學表現手法技巧賴以實行的工具手段的分析,並非文學性的分析。

因此,在學習中,除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還應仔細品味課文的語言運用之妙,體會不同文章或質樸自然、或典雅華麗的語言風格,並積累一些名言警句。

散文鑑賞方法篇二:如何賞析散文

賞析文章,重在?賞?、?析??評?,即鑑賞、分析、評價原作。而賞析的關鍵就在於讀懂原文,審清題意,把握寫法細節。具體說來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掌握閱讀賞析的步驟與方法:

1、用相應的符號圈點標記關鍵詞句,並在旁用紅筆作批註。①標題(限定話題、明確內容、寄寓思想、暗示主題、交代背景)

②核心詞語(概括特點的詞語、反覆出現的詞語、表達情緒的詞語)

③重點句(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解說句、反覆出現的句子)

2、逐段概括內容大意(把握文章行文思路和結構框架)分析全文結構,如總—分—總、總—分、分—總、分—分;主體部分採用哪種結構: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交錯式結構等;

3、重點賞析:A、內容、主題;B、語言特色;C、表現手法和修辭方法。

二、掌握一些賞析文章的專業術語,提高賞析的準確性。

(一)內容、主題的賞析:

答題格式:(打省略號的地方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添加,不一定都有。)

1、本文通過記敘(描寫)……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第……句、段揭示了……的主題,或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常用術語有:主旨深遠,意韻豐富;耐人尋味;深刻獨到,精闢入裏;反彈琵琶、逆向思維、突破定勢,標新立異;人無我有,人有我奇等;

例:反對隔絕與仇視,呼籲博愛與親和,是《柏林牆的碎片》的主題思想.

(二)選材組材或構思的賞析

答題格式:(打省略號的地方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添加,不一定都有。)

1、……是《……》構思上最突出的特點。

2、《……》構思上最大的特點是……

常用術語有:以小見大、由此及彼、層層深入;由實到虛、多角度描寫,層層鋪墊、層層剝筍;巧設線索、首尾照應、伏筆鋪墊、詳略得當;欲揚先抑、跌宕起伏等

(三)語言特色的賞析

答題格式:(打省略號的地方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添加,不一定都有。)

1、本文(段)語言生動、優美而又親切自然,充滿文雅的書卷氣,特別是多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給我們展現出一幅……的畫面,令人讀後久久沉浸於這種美的享受之中。

2、本文(段)句式靈活多變,長句、短句、排比句、對偶句、反問句等等,生動活潑,搖曳多姿,盡顯華彩,富有很強的節奏感和表現力,令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3、本文(段)中的……,抓住了……的特點,運用……幾個極富表現力的動詞,把……寫得惟妙惟肖,給我們展現出一幅……的圖畫,令人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所見之景如在目前。

4、本文(段)所表達的……感情,深沉雋永,感人至深,讀者無不爲那份真摯而濃烈的感情而動容。

5、本文(段)語言極富……的味道,特別是……幾句,把……的形態刻畫得入木三分,令人捧腹大笑之後又進入對……的深深思考,令人受益匪淺。

6、本文(段)語言極富哲理,特別是……幾句,告訴我們……,使我們讀後懂得了……的道理,並能啓發我們對……進行更深層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淺。

7、本文(句)語言含蓄,令人回味。如?-------?,作者字面上是說-----而實際上又是說-----讓人聯想不斷,回味無窮。

局部賞析:

1、人生如同一袋核桃,當你發現一個壞了時,你不該惱怒和氣餒,而是應該耐心地看下一個,因爲在這袋子中,本來就有好有壞,人生中既有痛苦、煩惱又有快樂、希望,我不能因一時的痛苦而放棄得到快樂的機會,這個機會是靠我們去爭取,去發現,去追尋的。(開頭)

〔點評〕:小作者將人生比做一袋核桃,多麼巧妙多麼新奇,由此自然引出人生既有痛苦又有歡樂的道理。

2、學會追尋,我們就是那運籌帷幄的將軍;學會追尋,我們就是那指點江山,豪情沖天的領袖;學會追尋,我們就是那生命之舟的掌舵人;學會追尋,善於追尋,做愜意而成功的現代人。(結尾)

〔點評〕:這些整句,讀來琅琅上口,抒情酣暢,可使語勢增強,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是文章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3、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後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

“點評”:作者通過動作描寫,很好的表現了農村孩子的優秀的特點。?跳?寫出了他們的輕快活潑;?拔??聚??點??磕??退後?等動詞,寫出了他們分工的明確,配合的默契,都是划船的行家裏手了;?陪?寫出了他們的友好、懂事。

(四)寫作手法的賞析

1、小中見大:本文從我們所熟知的……入題,抓住……

的……特點,讓我們從平常小事中領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從平常小事中體現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從平常小事中表現出美好的精神品質。)

2、對比:本文巧用對比,把……和……巧妙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讓讀者很自然地從對比中感覺到……的變化(或說優劣好壞),從而鮮明地表現出……。

3、象徵:本文運用象徵的寫作手法,抓住了……與……相似的特點,通過對……準確的描寫刻畫,更好地達到了表現……的目的。

4、巧合:本文巧妙地運用了巧合,……,既在讀者的意料之外,卻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現了主題,令人讀後不免頷首稱許。

5、抑揚:本文運用了抑揚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讀者更全面深刻地認識……,使所表現的對象更豐滿,更鮮明。

6、襯托:本文運用了襯托之法,用……的……襯托……的……,使作者對自己的表現對象的表達意圖更明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7、烘托:本文大量運用環境烘托,把表現對象的……心理,放在一個……的環境裏,更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8、託物言志:本文巧妙地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作者緊緊抓住……的……的特點,精心刻畫,從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觀或生活態度或精神品質)。

9、懸念:本文巧妙地運用了懸念的寫作手法,先把……拋給讀者而又並不說明原因,層層設疑,緊緊地抓住讀者的閱讀興趣,更好地達到了表達自己主題的目的。附:各類體裁的相關表現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徵等手法;

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

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

古詩詞:賦比興、用典、襯托、對比、渲染、託物言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

賞析文章示例:

例㈠一曲由衷的讚歌——談《那些遙遠的讀書人》的主題思想及表現

這是一篇文化色彩濃郁的散文,對嶽麓書院讀書人的由衷敬佩和對嶽麓書院的頌是本文的主題思想。

首先,作者是通過直接描寫來表達對先賢的敬佩之情的,如文章第五段?他們胸懷大志,充滿自信,對待自己和對待社會十分清醒,一開始就抱準了‘學以致用’的信條?等句子,字裏行間流露的對先賢的敬佩顯得情真意切;而第八段中?‘惟楚有才,於斯爲盛’,荊楚之地之所以英才薈萃,湖湘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不能不說有嶽麓書院的功勞?則直接讚揚了嶽麓書院的貢獻。

其次,作者還通過引用典故來表達對先賢的敬佩,如第一段中引用?飲馬池?的典故,第十段中引用?朱張會講?典故,既讚揚了朱熹、張栻等先賢具有淵博的知識和人格魅力,也流露出對那些千里求學的學子的無比敬意。

洪燭的《那些遙遠的讀書人》爲嶽麓書院以及來此求學的讀書人由衷地譜寫了一曲讚歌!

例㈡縱橫馳騁萬流歸宗——談《那些遙遠的讀書人》的構思技巧

《那些遙遠的讀書人》一文在構思上獨具匠心:,既聯想豐富、思接千載,又收放自如、形散神聚,體現出縱橫馳騁而萬流歸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一是聯想豐富。作者一走近嶽麓書院,就聯想到了那些先行者,接着又想到王夫之、魏源、曾國藩等從書院走出的人,想到《聊齋志異》裏的落魄書生,想到他們讀書的目的……堪稱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大大地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二是形散神聚。文章雖然涉及的歷史人物很多,寫到的內容也不少,有遠足求學的,有真心交流的,有拒做高官的……但這一切都是以嶽麓書院爲聚焦點,以作者對嶽麓書院的讀書人由衷的敬佩和對嶽麓書院的頌揚爲主線組織在一起的。文章無論是記敘、議論還是抒情,也都是圍繞這條主線展開。沒有精心的構思,再好的材料也建不成漂亮的房子。

總之,本文之所以如此精美,正得益於作者以上的巧妙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