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提分技巧

高考作文提分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提分技巧,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作文提分技巧

高考作文提分技巧1

一、瞭解網評,順應時勢

網上閱卷簡便快捷,但閱卷老師的工作量大,時間緊,任務重,那些“語言低幼化、構思平板化、立意謎語化、內容庸俗化、書寫隨意化”的“五化”作文,會大大敗壞老師的閱卷情緒,這類作文不會得到40分以上的成績。另外,與傳統閱卷相比,網上閱卷的回視率低,看一篇文章需要三四屏幕,在屏幕的右邊還要輸入至少4個分值,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觀點鮮明、扣題緊密、表達幹練曉暢、過渡緊湊、書寫工整清晰、鳳頭豬肚豹尾的作文倍受閱卷老師的青睞。所以知彼知己,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二、學會審題,準確立意

首先加強審題立意訓練。立意準是得到內容分的基本前提,“題好一半文,題跑一半分”。若審題失誤、角度失當、立意失明,即“跑題”,那你的文章最多得到基本分,即使你的語言再有文采,事例再豐富新穎等,也成了繡花枕頭了。而審題立意訓練的最好材料是最近兩三年的全國各地市高考作文題,仔細研究你會發現異同,在“同”的方面加以分析、歸納、總結,摸出普遍性的東西在“異”的方面深入分析,摸準特點與方向。

隨着更多的省市自行命題,別具特色的高考作文題呈現出多樣性、特色性。命題指向多體現出現實意識、作文的自由意識和引導意識。其總體走向就是:貼近生活,關注社會,發展個性,突出人本,鼓勵合理的創新。概括總結近幾年出現的作文類型,抓住“類”的特徵,解構材料或話題。有的話題看似很容易,但要把握住重點,弄清隱含的真正含義,必須費番腦筋,像20xx年山東的作文“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重點核心應是“記憶”,而記憶是虛的,它要以人、物、事、話等爲載體,且這些載體的背後都有價值和意義,值得去銘記。這個記憶可以是過去的,也可是現在相對於未來的。

時間是一個過程,它和記憶是雙向關係,它能使記憶淡化或強化,對記憶進行提煉與昇華。“不會風化”是明確地限定“記憶”不是瞬時的而是歷時的,歷時的結果必須是得到強化。這就隱含地告訴考生在表述中不能沒有對事物內涵、價值、意義的揭示,敘寫事件一定要明晰深刻,闡述觀點一定要追因究果,簡單地羅列現象材料。而事實證明20xx年的考生多數並沒有注意到這些。概括地說要做到析題三步驟:析題圍(對象、範圍),析題穴(題目深透的要害處,析題眉(題目蘊涵的觀點態度)。

對於給材料型作文,要特別給予重視,務必要加強審題立意訓練,對所給材料要認真分析,準確抓住材料的主旨,緊扣材料主旨和規定話題立意。如果材料只是對話題的提示和引出,幫助考生打開思路,便於考生類推,或只是引出一個話題,那麼可以不扣材料;如果材料是對話題的限定,那就非扣不可了,話題雖然廣闊無邊,但只能按材料限定的範圍來寫。高考這類作文試題結構目前大致定型爲四個部分——背景語、啓示語(漫畫中的註釋語)、限制語、強調語。審題立意要做到:

1.從背景語入手,審清思維模式——解決好“怎麼想”的問題。

2.從限制語入手,審清文章主旨——解決好“是什麼”的問題。

3.從啓發語入手,審清寫作重點——解決好“寫什麼”的問題。

4.從強調語入手,審清寫作要求——解決好“怎麼寫”的問題。

對於出現的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看圖作文等,也要作一些相應的訓練。力求在5到10分鐘內就能準確、全面地讀懂題目,吃透命題意圖,明確寫作範圍,總之,做到“一箇中心,三字法則”“一箇中心”是指虛(喻意、弦外音)入實(生活、社會)出;“三字法則”是指“精”“準”“深”。要並據此確定自己的作文的主旨和和主要材料,列寫作提綱,確立寫作體裁與思路,由此才能寫出“適銷對路”的高分之作來。

總之,審題立意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理解準確,表述明確,立意深刻。而立意時務必要跳出四個小圈子。一是跳出物質性的小圈子,進入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使思想有高度;二是跳出個人圈子,從他人、社會、國家乃至人類的視角上換位思考,分辯是非,權衡利弊,使觀點有高度;三是跳出眼前的小圈子,適當進入歷史的昨天與前天,以古諫今,使見解有深度:四是跳出生活現象的小圈子,進入文化層面透視社會文明,使思維走出簡單膚淺,進入哲思睿語。

當然,審題入題訓練還要注意良好習慣的養成。如,不少學生審題時用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鐘,一葉障目,顧此失彼,斷章取義:或讀材料時心猿意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一味想投機取巧,在關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樣與題意套聯,結果理解歪曲了材料和話題的本意;或者一邊讀材料一邊就急於構思自己的應試文章,心有旁騖,從而也造成了選不準角度,中心散亂不清。冷靜、客觀、全面理解材料的良好習慣的培養很重要,這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基本點。比如以“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爲話題作文,有些不認真仔細地審題,搭眼一看就認爲,寫小事,立意爲:“做小事很重要”“平凡與偉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細節決定成敗”等,結果都偏離題意了,根本沒有考慮“手上”何意,自己的而非別人的,爲什麼必須做好。

三、研讀樣文,分清良莠

研讀、借鑑優秀範文是一個學生在衝刺階段應對高考作文的捷徑。尤其是對那些寫作水平一般作文成績在46分以下的學生來說,效果極爲明顯。“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選一些高考優秀作文進行評析、歸納,可以較爲便捷地從中理出一些新思路,運用一些增文采的技巧,從而寫出美文佳作來。故此,在熟知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的前提下,對照基礎等級與發展等級逐項學習,明白什麼樣的作文才是切合題意的、健康充實的、明確完整的、真摯豐滿的、深刻有力的、文采靈動的、構思新巧的、扣題嚴謹的、個性突出的。失誤的作文各有各的原因,優秀的作文卻都有共同的因素,即基礎等級與發展等級的完美結合。在老師的指導下,精心選取二十篇,反覆讀,模仿寫,定會受益匪淺。

當然研讀樣文要建立在有自知之明,正確分析自己的寫作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的。否則就成了邯鄲學步、東施效顰了。研讀時一定要選那些和自己常寫常練的熟悉的文體文章,效果纔會明顯,否則你在時間短、把握難的情況下可能會捨本逐末。精選範文,一定要目標明確,重點突破,別一味的求新求奇求異,實際上,沒有高超的手筆,閱卷老師是很難接受此類文章的。爲研讀好高考作文,選一種好的高考作文指導資料是至關重要的。

找準目標,反覆研讀,深入思考。另外研讀優秀範文就要明白它優在哪裏,和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對照,感悟到範文觀點之正確、立意之深刻、內容之充實、結構之完整、頭尾之虎豹,修辭之多樣、感情之真摯、細節之感人、手法之變化、句式之靈活、創意之新穎等。古語說:“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識器。”即爲此理。但從閱卷情況來看,學生缺少規範作文的意識,不少文章漫天撒網、不知所云,低幼的語言漫卷飄,無規範,無思想,無素養,無能力。這除了寫作的基本能力差以外,也與複習過程中忽視對優秀範文的學習與借鑑有很大關係。當然所謂範文借鑑,並不是機械地照抄照搬,而是模仿其謀篇佈局、表達技巧、入題扣題的方式方法、材料的選用與表述等方面的規範與獨到之處,使之與考試的命題與要求相符合。

比如能打動閱卷老師的記敘文開頭方式有:開門見山式、故事導引式、先聲奪人式、特寫鏡頭式、懸念式、烘托渲染式、對比式、欲仰先抑式、倒敘式等等,對照範文一一體味它們的妙處,然後選三兩種反覆模仿訓練,達到純熟,就再也不十白作文開頭難了。

四、揚長增亮,升格訓練

加強作文升格訓練是必經之途,可不少師生作文訓練盲目,身在文山中,雲深不知處,作文成績難提高,其根本原因在於學生不明瞭本人作文的缺陷,更看不到本人作文的長處,找不到揚長補短有效辦法。作文訓練要有序列性,不能太隨心所欲。比如先按文體,然後按文體的各項要求,一項一項訓練,像是起題目的藝術、開頭結尾的藝術、比喻排比的妙用、過渡銜接的方法、記敘文中的議論、議論文中的記敘、結構形式的藝術、細節描寫、烘托渲染懸念揚抑之法的使用、點題的方法技巧、巧用詩詞歌賦顯文采顯底蘊、文章的`煽情藝術、同一材料的多角度敘寫、鋪排藝術、小標題的藝術、以小見大平中見奇的藝術等,通過研究,能發現哪些技巧方法自己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哪些經常用但還沒用好,需要特別訓練,哪一種手法用於哪一種文體和哪一種情況等,都做到了心中有數,訓練有素,爛熟於心,在反覆的磨練中提高了技能,真到了考場上,才能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寫出合題切理、文采飛揚、亮點迭出的佳作來。

當然,對大多數考生來說,想以全篇滴水不漏、完美無缺取勝相當困難,但要做到局部流光溢彩、珠圓玉潤、錦上添花還是可以做到的。例如,“有一種光華,籠罩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有一種火苗,躍動在民族靈魂的奧林匹亞山上;有一種烈焰,溫暖了綿遠的文明情思——那就是誠信。”(《守衛精神火種》)“她靜靜地佇立在風中,風很大,裙腳翻飛,一如她飄搖的心旌。不知是因爲怕風,還是因爲怕冷,天空中只有幾顆隱隱閃爍的星星。遠處,萬家燈火連成密密淺淺的一片,朦朧卻很溫暖。”(《頂風的女孩》)

練熟幾種常用模式,以供選用,但並不主張寫作的機械的“模式化”和“八股腔”,而是說在高考作文的應試訓練中,設計若干套路,精選巧練,以備高考之需時靈活運用。如:深入思考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由個別到一般。

特別注意的是,“規矩文”的寫作訓練也不可忽視。由於許多考生“規矩觀念”淡薄,一下筆便是“哲理”,便是“抒情”:到正文便信馬由繮,不倫不類;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顧此失彼,顛三倒四;選材散漫,亂扯亂侃;羅哩羅嗦,空洞雜亂。閱卷老師及其討厭這類文章以及那些內容庸俗化、語言低幼化、書寫混亂不清的文章。要嚴格遵循各種文體(特別是記敘文和議論文)的序列(比如議論類中的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等)系統地逐一訓練,而不是以考代練,大部分考題作文跟上一年有所相同,更有所不同,因此,亦步亦趨地只練一種題型,用一種死板的模式去不知變通地練,會誤入歧途的。練寫考場作文,做到像模像樣、規規矩矩,尤其是對那些寫作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這更是“基本建設”,可以受用無窮。

五、積累素材,關注生活

仔細研究一下20xx年各地的高考,不難發現,主題內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個人心靈、素質、思想、學習、生命、責任方面的,有社會、國家、民族的歷史、現實、未來發展與文化方面的,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是決然寫不出內容充實、主題深刻的佳作來的。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分類整理識記一些能體現“時代性、人文性、理性”的材料,儘量做到新穎獨特。具體來說,可以按照社會人生(熱點聚焦、人生哲言、戰勝挫折等)、美德素養(尊賢尚能、關愛互助、知能修養等)、文化教育(民族傳統、創新精神、人文情懷等)、情感思維(親情友情、民風民情、辯證求異、價值取向等)、理想實踐(立志成才、愛國爲民、知行統一等)、山川文物(美景佳境、民間藝術、傳統習俗等)、科技發展等等方面,系統地梳理教材(不僅是語文課本)中的古今文化知識、人物事蹟、哲理名言。同時有意識地蒐集相關出版物(影視報刊、經典著作、名人傳記、鮮活時文、睿智心語、文化散文)中的時政要聞、科技動態、熱點話題等,並在作文訓練中應用。

此外還要注意具備政治課本中訓練過的10個方面的認知能力:①實踐論;②矛盾論;③方法論;④聯繫的觀點;⑤發展的觀點;⑥一分爲二的觀點⑦存在與意識的關係⑧外因與內因的關係;⑨量變與質變的關係:⑩主流與支流的關係。另外,對周圍的人、事、物,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與同學、親友交往等還要注意觀察,畢竟這是活生生的、最容易激發人的靈感的材料。近一兩年作文命題取材視域廣闊,拓寬了材料的來源。

作文取材十分廣泛,以20xx年、20xx年爲例,有的是名言警旬,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現實鏡頭,有的是網絡調查,考生寫作的自主性更強了,對於善於思考的學生來說,寬廣的平臺使之有一顯身手的餘地,思考角度與現實距離更近、更和諧。所有的情景材料都非常注重激活學生生活情趣和寫作能力的積澱,這既有利於考生的才情展現,並將作文生命植於生活的源頭,賦予新鮮氣息,又有利於增強人文底蘊,扣緊時代脈搏而抒發真情實感。各地作文命題又特別關注考生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直麪人生,感悟人生。人情味更濃,生活性更強,涵蓋理性,看重思辨,呼喚“理性”,關注培養觀察和思考的習慣,追求文化品位和文化內涵,關注心靈的自我修養。以感悟爲手段,以理性思辨爲目的,發掘考生的情感體驗、創新意識、思辨能力,同時,迴避熱點又暗合時代主題。

當然,真要備好生活素材。還得把上述活動的內容寫進日記或練筆中。特別是那些有閃光點、有衝擊力、有啓發性的人與事,要及時地記下來:到臨考前,翻出來整理一番,記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細節,強化素材積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應考時再有積極的心態,規範的考試技巧,程序化的考試規律,過硬的考試策略,就一定會考出個好成績。

高考作文提分技巧2

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美味佳餚須用材料來烹飪,錦衣繡服須用材料來製作,亭臺樓閣須用材料來建造,同樣,佳作華章須用材料來構建。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質量與作文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必須選材,即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從平時積累的寫作材料中,挑選出作文所需的材料。選定的材料,有的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樣,如引用古代詩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則須加工改造,即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進行巧妙“剪裁”。

選材的原則有四:

1.有“信度”。要選剪真實確鑿的,真實的、確鑿的材料是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的保證。

2.有“效度”。選剪要精,要爲表現主旨服務。要克服寫文章時“材料先行”的錯誤做法,要將材料選剪得能爲中心所用,不能爲誘人的材料所累。

3.有“力度”。要選剪典型的,即選取某一類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選剪的材料無古今中外大小等等之分別,只要是既有鮮明的個性,又能體現同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和普遍意義的,就是好的。

4.有“新度”。要選剪新穎生動的,即選取那些具有新鮮感和感染力的材料。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別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輕易選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別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後纔想到的材料,往往纔是獨特的。

【熱點技巧】

技巧一 素材運用比較化

第一招:同類擴展,連點成線,以求規律顯。

對待友誼,我們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當朋友高興時,我們和他一起分享快樂的喜悅;當朋友傷心難過時,我們幫他分擔憂愁痛苦;當朋友茫然失措時,我們鼓勵他迷途知返。友情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

(高考優秀作文《感受愛感恩愛》片段

孤證孤例通常缺少說服力。本段在闡述“對待友誼,我們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時,以同類擴展,連點成線的方式,引出“當朋友高興時”“當朋友傷心難過時”“當朋友茫然失措時”三種情況下的正確做法,巧妙地展現了全天候培植友情的技巧。就順勢用連點成線的方法,爲讀者細細呈現了此類做法對友誼的巨大作用。同類擴展,連點成線,文段要闡述的道理就愈加明顯有說服力,文章主題也就愈發鮮明。

第二招:先求異,再求同,對比之後見本質。

君不見,社會上的一些人,眼裏只有利益沒有責任,只有索取沒有貢獻。這樣的人,常把自己與他人分得一清二白,把自己與社會分得清清楚楚。他們在自己的分內工作中,推推動動,支支轉轉,對分外的工作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副“不管天搖地轉,我自巋然不動”的樣子。更有甚者,把一些事故隱患看在眼裏,卻如同無視,反懷着看人笑話、幸災樂禍的心態處之,真是令人不齒。人與人之間,因此而冷漠,社會也因此失去熱情和活力。

君不見,還有一些人,眼裏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別人怎麼對他好都好似應該的,對他人的付出沒有一點感謝。這樣的人,平時爲人處世,總覺得自己虧,總覺得別人欠他似的。別人怎麼對他好,都處之泰然,欣然接受,對得到的恩惠,卻視若無睹。更有甚者,不但不感恩,還倒打一耙,把人家的恩惠當不是,甚至對簿公堂。報載某地街頭,某人倒地,別人來扶,他卻把對方誣爲撞人者,這樣的事情,真是令人唾棄。

(高考滿分作文《誠心補漏手有餘香》片段)

本片段以“先求異,再求同,對比之後見本質”的方式,將“社會上的一些人,眼裏只有利益沒有責任,只有索取沒有貢獻”與“還有一些人,眼裏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別人怎麼對他好都好似應該的,對他人的付出沒有一點感謝”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通剖析出來,在類比和對比中,讓讀者感受到這些人的自私自利,進而對社會美德的缺失產生深深的憂慮。

第三招:正也擴展,反也擴展,對比之間巧映襯。

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爲解放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且立下了不朽功勳,他們中有的日後成了戰功卓著的元帥,有的披上了將軍的大袍。而更多的依然是無職無銜。這些馳騁沙場的士兵誰曾誇下“我將來一定是元帥”的海口?

與此相反,袁世凱夢寐以求想當元帥。結果也真得償所願還做了大總統,甚至炮製了稱帝的鬧劇,一時間真可謂登峯造極。是他賣國求榮,更兼與外國侵略者狼狽爲奸,還一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將國家陷於萬劫不復和水深火熱之中。但是歷史的塵埃無法永久矇蔽人民的眼睛,最終這位洪憲皇帝成了衆矢之的,不久就在萬衆唾罵聲中一命嗚呼,像他這種民族敗類是軍中之恥,更不可能永垂不朽。法西斯的頭號罪犯希特勒抱負很大,最初是一名下士,不久即脫穎而出,搖身成了恐怖煙雲中十惡不赦的二戰魔頭。這個不可一世的戰爭狂人大搞獨裁,他瘋狂迫害、殘殺猶太人,且公然藐視和平,在他慘無人道的血腥屠殺下,多少無辜流離失所,這個雙手沾滿血腥的劊子手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髮指。

(高考優秀作文《普通小兵也能放光芒》片段)

拿破崙有句名言“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誠然,胸無大志的士兵很難獲得世人的好評,但古今中外更多的普通士兵壓根兒沒想去當什麼元帥,卻也一樣贏得了殊榮。本段先是正面使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素材,繼而從反面選用袁世凱、希特勒兩個反面的素材連點成線,深刻地表現“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高低不在於他的理想是否遠大,而在於他爲之奮鬥的人生有沒有最淋漓盡致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觀點。

【提分祕籍】

文章主題是個比較級,要有東西墊底才清晰。素材運用比較化,就是把性質相似或者相反的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推導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或差異點,使結論噴薄欲出。“我愛散文,也愛小說,但我的最愛,還是詩歌。”進行這樣類似的、遞進的聯想,就是素材同類映襯運用的思維關鍵。“喜歡豪放派,討厭婉約詞;喜歡樂觀看未來,討厭悲觀想問題。”進行黑白突出、褒貶鮮明的聯想,就是正反對比素材運用的思維關鍵。

技巧二 素材運用顛覆化

第一招:故意曲解,巧妙引申。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原本用來形容做事沒有恆心。但聰明的寫作高手卻巧借字詞的表面意義,故意曲解爲“每兩次捕魚期之間,安排一定的時間爲休漁期,嚴禁捕撈”,以保護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這樣的顛覆,讓讀者一不小心就上當了,且上當之後不僅不惱,反而佩服作者忽悠的技巧。

對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於是,美容院、化妝品、保健藥、健身房如雨後春筍一般大量涌現,惹得衆多的男女老少趨之若鶩。但古往今來的衆多事實告訴我們:這些東西的養顏功能都是有限的;即使傾家蕩產,也很難阻止衰老的腳步;縱然泡在化妝品裏,也很難抹去歲月的痕跡;尤其令人沮喪的是,用這些東西來駐顏的人,最擺脫不了的一種東西,就是“俗氣”。這種俗氣實在是美麗與青春的最大敵人。那麼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可以保持美好形象,可以讓人神采飛揚呢?有的,這就是讀書。讀書不僅可以美容,而且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容術:不僅可以美化言行神態,而且可以美化氣質風韻,更難得的是,讀書還可以修身養性,美化人的思想和靈魂。

(高考優秀作文《書中自有顏如玉》片段)

這裏的素材其實很簡單,就是老祖宗的那句話“書中自有顏如玉”。但這位作者很會忽悠。開始肯定人們對美的追求符合天性。肯定美容院、化妝品、保健藥、健身房的大量涌現。接着話鋒一轉,引導讀者仔細剖析這些東西的功效有限甚至有害。而正當讀者感到對美的消逝莫可奈何之際,作者順勢亮出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讀書是最好的美容術,書中自有顏如玉。

第二招:多個角度,透視因果。

萬事萬物都有聯繫。比如,最近班上某同學數學成績提高了,其原因就可能有好多種。也許是他自己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也許是他自己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許是他參加了校外數學輔導班,也許是班主任找他談心讓他端正了學習態度,也許是家長設立了某種獎勵機制,也許是榜樣的力量在鼓舞他,也許是數學老師講課水平提高了,甚至還可能是他愛上了某位數學成績拔尖的姑娘……

多年前巴西曾有位女性起訴一家著名的足球生產廠家,理由是足球奪走了她的丈夫,使她淪爲“足球寡婦”。不可思議的是,那個無辜的廠家竟然心甘情願地支付了價格不菲的經濟賠償。

(高考優秀作文《有創意,好成功》片段)

無功不受祿,無錯不受罰。但在眼球經濟時代,廠商的無辜受罰,卻成了絕妙的廣告。創意對於成功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

第三招:反彈琵琶。

一加一等於二,本是天經地義,但寫作高手就能創新出一加一等於三或者別的答案來。等人家急了,才慢條斯理地加以解釋:一男一女兩個結了婚,生個孩子,就是一加一等於三;一羣羊匯入另一羣羊,現在有幾羣羊?

大家都是平凡人,誰曾練過大力金剛指?誰能擁有金鐘罩、鐵布衫?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自信是可以的,但千萬別高估自己,千萬別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累死人不償命的固執中去。寫到這裏,我眼前似乎浮現出許多前輩的面容。魯賓孫對我說,要是沒有“星期五”,他的孤島生活到死也不會結束;劉備告訴

我,要是沒三顧茅廬,別說那廢物兒子阿斗,就連他自己也登不上皇位;牛頓告訴我,他之所以能取得現在的成績,是因爲他善於站在別人的肩膀上。

(高考優秀作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片段)

本文顛覆經典,另闢蹊徑,主張“學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將閱卷教師眼球吸引過來之後,同樣引經據典自圓其說,讓人信服。

【提分祕籍】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民間有許多顛倒歌,如“咬牛奶,喝麪包,夾着火車上皮包;東西街,南北走,出門看見人咬狗;拿起狗來砸磚頭,又怕磚頭咬我手。”故意把事物顛倒了往反了說,幽默風趣。普通的素材,如果能這樣多角度、多層面、多維度顛倒處理,也能夠煥發別樣光彩。

技巧三 素材運用排比化。

如今是一個快速消費的時代,我們沒有了對信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珍重,缺少了“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欣喜,也減淡了“書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頭”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的叮嚀,遺忘了“去憑遊客寄,來爲附家書。今日知消息,他鄉且舊居”的囑咐。許多美好的情愫,早已是煙消雲散。

(高考優秀作文《煙消雲散的美好情愫》片段)

在這個快速消費的時代,沒有了珍重,缺少了欣喜,減淡了思念,褪去了叮嚀,遺忘了囑咐,排比放一塊,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許多美好的情愫,早已是煙消雲散。

【提分祕籍】

排比用在議論文中,可以條分縷析,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排比用在抒情文中,可以層層蓄勢,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排比用於描寫,可以移步換景,把對象特徵描繪得生動細緻。進而讓文章顯得思路開闊、條理清晰、內容集中、氣貫長虹;進而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爲文章增彩加分。

技巧四 素材運用因果化

第一招:先素材後點睛。

記得那是上初中的時候,那次因爲一點小事跟母親拌了嘴,於是賭氣,晚飯也不吃就去上學了。下了晚自習飢腸轆轆,後悔當初沒把肚子填飽再出門。在出校門的那一刻我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向我走來,是我的母親,她手裏拿着一個大大的冒着熱氣的雞腿,說:“孩子,餓了吧,趕緊把它吃了。”當時我的眼淚就奪眶而出,我一邊流淚一邊啃着雞腿,反思着這樣的愛。是呀,他們用無聲的愛呵護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而我們卻把這種愛看做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我們甚至厭煩母親的喋喋不休,憎恨父親的嚴厲批評,殊不知這樣的親情是需要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銘記,去報答的。學會感受父母那崇高無私的愛,學會感謝他們對我們無怨無悔的付出。

(高考優秀作文《學會感恩》片段)

本段先是以生動的描寫給讀者呈現“我跟媽媽鬧彆扭、媽媽給我送吃的”素材,接着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畫龍點睛的反思和分析,一針見血地揭示了“習慣於得到,便失去感恩”的麻木,讓文章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

第二招:夾敘夾議。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哪一塊屬於你。”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向我們闡明瞭: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就正是聽着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了屬於自己生活的奇蹟。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蕩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

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着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球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生命就像空中那片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然而這就是生命的路程。誰能說阿甘的一生不是豐富多彩的?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做了我們這輩子或許都不會做的事情,至於人生比賽的輸贏對阿甘或許都不重要了吧。有些事情這輩子不做,就不會去做了。

(高考優秀作文《人生中的賽跑》片段)

閱讀夾敘夾議的文章,就像是跟着優秀的導遊去遊覽,既看到了眼前的花花草草、奇山異水,更明白風景後面的來龍去脈、科學真諦。本段一開始,引用阿甘母親的名言,怕讀者發現不了其妙處。趕緊對其解說: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接着以阿甘爲例,夾敘夾議,爲讀者指點迷津,給人醍醐灌頂的感覺。

第三招:演繹觀點。

特蕾莎修女在獲諾貝爾和平獎時曾說:“我在做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給貧窮、困苦的人一雙溫暖的手。”她有一次從下水道中撿起一個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斷咒罵着命運給予他的苦難與不公。特蕾莎修女將他帶回修道院,親自給他擦身、喂粥,爲他換上乾淨衣服,然後守在他身邊,緊緊握着他的手。幾小時之後,流浪者死去了,可他的最後一句話不再是咒罵,而是一句微笑的“謝謝”。這是何等的力量!一雙暖暖的手也許不能治癒身體上的疾病,卻可以帶來心靈上的慰藉,融化心靈的堅冰!

本段開門見山亮出特蕾莎修女的名言,緊接着用“特蕾莎修女救助流浪漢”的素材,對該名言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演繹,最後以畫龍點睛的語言揭示主題:“這是何等的力量!一雙暖暖的手也許不能治癒身體上的疾病,卻可以帶來心靈上的慰藉,融化心靈的堅冰!”讓讀者印象深刻。

【提分祕籍】

素材運用因果化,也就是在具體行文中,將以描寫、記敘、引用等方式呈現的素材,採用點評、分析、判斷等手段,以打通素材與主旨之間的因果關聯,讓素材和主旨高度吻合,以增進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讓文章具有震撼和征服讀者的力量。

技巧五 素材運用新鮮化

第一招:變換說法。

我,雖然可以毫無顧忌地和他一起吃飯、打水甚至洗澡,但永遠覺得身旁有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隔開了我們,隔開了我的愛。我覺得我被圈禁,憂傷正在無休止地生長,正如脣上漸漸濃密的鬍鬚,與心裏漸漸失控的小情緒……其實我的愛與憂,都留在故鄉。北風撲面而來,這一刻,我像風中的一粒種子,身邊沒有了熟悉的土壤,沒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沒有了心靈的撫慰,我差一點潸然淚下。風從北方吹來,淒厲的風聲又從家鄉的樓角掠過了吧?麻雀又在風中踉蹌地飛着,蒼勁乾瘦的枝條又在寒風中抖動。陰霾又來了嗎?孩子的小手沒有吹裂口子吧?

(高考作文《憂與愛》片段)

“我覺得我被圈禁,憂傷正在無休止地生長,正如脣上漸漸濃密的鬍鬚,與心裏漸漸失控的小情緒。”這個“憂傷”的比喻就非常鮮活,令人無限喜歡。尤爲奇妙的是,“我像風中的一粒種子”這個比喻,引領後面一連串生動有趣的畫面,將少年的心思表現得栩栩如生。

第二招:添枝加葉。

獨處斗室,掩卷遐思,倏爾一陣梔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臨窗而望,夕陽的餘暉含笑籠在一片梔子花叢上。籠得清風微醺似醉,不自覺,已庭院深深了。一隻逗號般大小的蟲子帶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發黃扉頁上。生命如它,那樣渺小而又脆弱,讓人在擔憂之際多了一絲玩弄的念頭。被工作惱得焦頭爛額的我,頗有興致地撥弄筆尖,一次次擋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隨我轉變着方向,反覆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東西,靜靜地待在書上。

(高考優秀作文《憂與愛》片段)

本段將素材打造成一幅圖畫可謂功力獨到。借用發散思維,先是從嗅覺展示梔子花的幽香,繼而引出視覺中的梔子花模樣;在通感中,又冒出“逗號般”的蟲子,牽扯着我捉弄它的情趣,並引出對生命的喟嘆。絲絲入扣,又別開生面。

【提分祕籍】

素材運用新鮮化,就是力戒老一套。別人熱衷音樂,你不妨做一個美術發燒友;別人都積累“感動中國”事蹟材料,你不妨關注道德模範;別人都在廣泛涉獵,你不妨深入挖掘。熟練運用擬人、比喻、通感、比興等手法,巧妙運用歇後語、俗話、謎語等形式,對素材“改頭換面”,從而達到陌生化的效果。

技巧六 素材運用故事化

有人問一位智者:“請問,怎樣才能做到所向披靡呢?”智者笑笑,遞給他一顆花生:“用力捏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殼碎了,只留下花生仁。“再搓搓它。”智者說。那人又照着做了,紅色的種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實。“再用手捏它。”智者說。那人用力捏着,卻怎麼也沒法把它毀壞。“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說。當然,什麼也搓不下來了。

(高考優秀作文《成功的祕密》片段)

爲了表現“屢遭挫折,才能造就一顆堅強心”這一道理,作者精心講述了一個“捏花生”的故事,輕而易舉就達到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目的,令人印象深刻。

在一處古村落遊覽,一幫遊客正在興致盎然地參觀清代江南某五品官員遺下的豪宅。古宅形體龐大、精巧別緻,給人極大的新鮮感。站在古宅前,遊客們心裏都納悶:這宅子的尾柵也真怪,怎麼做成一個小巧的屋子?導遊小姐站在屋檐下,給遊客們賣了一個關子。她指着屋檐下那間小巧的屋子學着某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語氣問道:“大家知道這間小屋子是幹什麼用的嗎?”經這麼一吊胃口,大夥的興趣就來了,紛紛搶答。

有人說:“放鞋子用的。人進屋後,把鞋子脫了擱在這裏。”

有人說:“訓小孩用的。家裏小孩犯錯了就把他關在這裏,閉門思過。”

有人說:“雨天進門,把傘放在這裏。”

有人說:“關雞的。”

導遊小姐抿嘴一笑,無奈地搖搖頭,告訴大家:“都沒猜對。這是供路過此地的流浪漢遮風擋雨、歇腳過夜的。”遊客們啞然。

(高考優秀作文《善良也是一種習慣》片段)

【提分祕籍】

素材運用故事化,是指通過選用形象生動的類似故事般的素材,用以演繹、詮釋、展示作文主題,以達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目的。

技巧七 素材運用清晰化

讓文章思路清晰的常用方法有:

第一招:巧用設問佈局謀篇。

這種模式的操作要點是:第一段,形象展示材料(現象、故事、細節、實驗、哲理小詩等)。第二段,找準發問點並提出疑問,爲什麼會這樣呢?第三至五段,從多個角度或者多個層次回答問題。第六段,歸納答案,以呼籲、號召的形式亮出文章主旨或抒發感情。

第二招:巧用排比佈局謀篇。

巧用排比佈局謀篇,就是以排比句開頭,排比句子結尾,中間主體部分三個段首中心句也形成排比。這樣的結構,可以使文章內容集中,氣貫長虹;思路開闊,條理清晰;句式整齊,朗朗上口,從而吸引閱卷老師眼球,爲文章增色加分。

第三招:巧用對比佈局謀篇。

選取有顯著差異的兩組內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對的兩個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進行反襯式組合。行文時一定要寫出對比點,爲議論、抒情做準備。至於先寫正面材料還是先寫反面材料則視作者的構思和材料特點而定。

第四招:巧用鏡頭佈局謀篇。

巧用鏡頭佈局謀篇,就是藉助電影蒙太奇的表現手法,抓拍若干個生活氣息濃郁的典型鏡頭,選用新奇靈動的組合形式,將最曲折動人的情節一目瞭然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恰似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面自然流動,使人彷彿身臨其境,產生“如在畫中游”的奇妙美感。

第五招:巧用感悟佈局謀篇。

巧用感悟佈局謀篇,實際是將一連串連環發生的事情或將事情發生在不同階段的精彩與感悟合二爲一,持續呈現。既可以迅速勾起我們對精彩生活畫面的回憶,又可以避免內容空洞、結構混亂的現象出現。如學生優秀作文《自主招生應試日記》,就擷取了“我”在參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試期間的四天日記,在“晴”“陰”“雨”“晴”的天氣暗示中,“我”經歷了躊躇滿志、志在必得、面試露怯、直面敗北的經歷和體驗,寫得一波三折,饒有情趣。

第六招:巧用名篇名作佈局謀篇。

王國維總結成就大事業的人,必須經過三種境界。第一個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個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個境界是“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少同學便借用“三境界”來佈局謀篇。

章回體是我國傳統小說的表現形式之一,聰明的考生也能拿來爲我所用。如優秀作文《新三國演義——爸、媽和我的趣味故事》,家中三人比喻爲魏、蜀、吳,文章分三個章節,生動地表現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然而又充滿智趣的生活。

【提分祕籍】

清晰的行文思路,是讓閱卷老師在最短時間內、最快捷、最全面地掌握作文內容的關鍵。所謂思路清晰,就是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脈絡分明、區分明顯,讓人一目瞭然。如“現在—過去—現在”的時間順序,如“從裏到外、從遠到近”的空間順序。如“總—分—總”的邏輯順序,等等。

技巧八 素材運用虛實化

第一招:點面結合。

如“曇花爲了自己多年一現的夢想,甘願承受長久的寂寞;雄鷹爲了自己翱翔藍天的夢想,毅然接受嚴峻的考驗;彩虹爲了自己絢麗多姿的夢想,敢於經受風雨的洗禮;流星爲了自己瞬間美好的夢想,寧可付出沉重的代價。夢想一旦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無比精彩”,前面的排比是點,最後一句是面,點面結合,虛實相生。

第二招:設譬取喻。

如“看吧,我們的希望就要出現了: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旭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個嬰兒”。這樣妙趣橫生的比喻作爲文章結尾,既富有畫面,又飽含思想,令人嘖嘖稱歎。

第三招:巧用象徵。

如楊朔的名篇《荔枝蜜》結尾,作者寫道:“我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爲自己,而是爲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麼高尚啊!透過荔枝樹林,我望着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民立在水田裏,辛勤地分秧插秧。他們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爲自己,爲別人,也爲後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這天夜裏,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對蜜蜂的抒情議論爲實,後面的做夢爲虛,虛實結合,讓文章主題妙趣橫生。

【提分祕籍】

作文實踐中,一般來說,具體爲實,概括爲虛;明寫爲實,暗寫爲虛;正面爲實,側面爲虛;託物爲實,言志爲虛;指桑爲實,罵槐爲虛;眼見爲實,設想爲虛;此地爲實,彼地爲虛;此刻爲實,過去和現在爲虛;平實描寫爲實,比擬誇張爲虛。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虛實兼顧,才能言近旨遠,耐人尋味。

【高考押題】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位叫馬麗的外地打工者在微博中寫道:“離家的腳步越來越近,心裏不由得一陣悵然。父母的衰老和孤獨,讓遠行的腳步無法義無反顧。”20xx年2月13日,春節長假結束,馬麗收拾行囊又要出門時,媽媽遠遠地跑過來擁抱,還沒說話就泣不成聲。

當今中國,父輩對鄉土的堅守和子女們匆匆的腳步,早已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父母對子女的牽掛和期盼讓我們心中痠痛,我們能停下匆匆的腳步嗎?

請根據上述材料,結合自己的思考,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詩歌除外。

【佳作賞讀】

父母在,亦遠遊

正如材料所言,當今中國,父輩對鄉土的堅守和子女們匆匆的腳步,早已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父母對子女的牽掛和期盼讓我們心中痠痛。那麼,面對此情此景,我們應當怎麼辦?停下匆匆的腳步,陪父母廝守炕頭,安享晚年,還是忍着痠痛,毅然踏上離家的路,繼續自己的行程?

誠然,孔子有“父母在,不遠遊”的教誨,長年守候在父母身邊,噓寒問暖,盡其孝道,讓年邁的雙親在晚年含飴弄孫,其樂融融,這是美好的。但是要知道,那是孔子在農耕時代對人們所提出的要求,在現代化的工業時代,在爲實現中國夢而奮力拼搏的今天,要求人們居家廝守顯然是與時代背道而馳的。你是青年學子,你不能守着父母不外出求學;你是普通農民,你不能守着父母不外出打工;你是生意人,你不能守着父母不走南闖北行天下。

其實,孔子在談到“父母在,不遠遊”的時候,後面還有一句話:遊必有方。意思是說,父母健在,不出遠門,如果出遠門,必須告訴父母一定的去處,免得讓他們擔憂。顯而易見,即使在那樣的時代,孔子也並沒有一味反對出遠門。

中國曆來有忠孝難兩全的說法,古今許多事業有成的人士大都留有忠孝未能兩全的遺憾。據說,許世友將軍戎馬一生,跟隨黨出生入死,逝世前卻有一個要求:死後不進八寶山,回故鄉陪伴父母。將軍孝心可見,將軍心中的遺憾亦可見,那就是爲了革命事業,生前出門在外,未能很好地在父母身前盡孝。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在12歲那年被父母送出村讀書,這一走,成了他與父母的永別。後來他成了世界名人。電視節目主持人楊瀾採訪他,談起這一段歷史,崔教授痛哭流涕,他說:“如果我不出來,我的父母就不會死。”其實,他的話裏還隱藏着另一個如果:如果不外出讀書,他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也許現在還在河南農村的土地上摸爬滾打。

父母的衰老和孤獨,讓遠行的腳步無法義無反顧,結果又不得不義無反顧,這似乎有點殘忍,然而這也是無奈的選擇。這種選擇不僅出於子女的理智,同時也出於父母的願望。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天際間翱翔?他們寧可忍受衰老和孤獨,也決不拖兒女的後腿。

想起一句歌詞:“軍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當四化大業建成之日,或許我們的父母已經仙逝,那時候我們會在父母的墳頭上高香一炷,感謝他們爲我們、爲實現中國夢而做出的犧牲和貢獻。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測量光速差值的實驗)是相對論最有力的證據之一。有一次,愛因斯坦訪問美國,在跟邁克爾遜聊天時問道:“對測光速這個實驗爲什麼那麼感興趣,做了那麼多工作?”

邁克爾遜回答道:“因爲我覺得它很好玩兒。”

無獨有偶。被譽爲“中國語言學之父”的趙元任先生告訴女兒,自己研究語言學也是爲了“好玩兒”。

世界上很多大學者研究某種現象或理論時,常常是爲了“好玩兒”。在今天看來,淡淡的一句“好玩兒”背後藏着頗多深意。

請圍繞上述材料的內容與含意,結合自己的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1)寫議論文;(2)題目自擬;(3)不少於800字;(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佳作賞讀】

讓教育裏多些興趣

小孩子堆積木,堆了又塌,塌了再堆,往往堆上千百回,耗上大半天的時間,也不覺得疲倦。在成人看來,這毫無意義的事情,他們卻心神專注,玩得興致勃勃,其中沒有別的理由,只是興趣使他們入神而已。

關於興趣,古今中外有過許多精妙的論述。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說:“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癖者,因長期的習慣而形成的對某種事物的偏好是也。愛因斯坦和歌德說得更明白,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歌德則說,“愛好即獲得知識的第一步”。

爲什麼古聖先賢如此推崇興趣?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一個人從事某種活動的動力源泉,自然也是荻取成功的先決條件。若要成就一件事情,固然需要智慧和才能,但是如果沒有興趣,毅力和信心得不到熱情的支持,一旦遇到困難,就會輕易地放棄;相反,如果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極大的熱情,熱情支持信心,信心產生勇氣和毅力,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會堅持,會克服。司馬遷忍受宮刑之辱,成就史家之絕唱,不也是源於對歷史的愛好嗎?

有人說,我也曾經有過許多興趣啊,可是如今依然一事無成。有道是江山易得守之難,興趣需要培養,也需要維護和堅持。晉時王獻之練習書法,竟然用盡了十幾缸的水,其堅韌精神可想而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輕易地形成一種興趣,很快又消退了,淡化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如此興趣焉能收穫成功?

遺憾的是,今天我們的教育陷入了急功近利的誤區,應試教育的大棒高懸,一切爲了分數,分數就是一切。哪裏還管什麼興趣,哪裏還去培養學生的興趣!家長們似乎很關心孩子的“興趣”,將孩子送進這個興趣班,那個興趣班,其實孩子哪裏有興趣!興趣,本應是遠離功利的,卻被他們塗上了功利的色彩。

趙元任告訴女兒,自己研究語言學是爲了“好玩兒”。好玩者,興趣也,非功利主義,非沽名釣譽,更不是譁衆取寵或是想要一本萬利。

正在實現中國夢的國人啊,讓我們的教育裏少點功利,多些興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