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實用】高考語文作文合集六篇

【實用】高考語文作文合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高考語文作文合集六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山東萊蕪的九龍大峽谷,峽中谷壑交錯,層巒疊翠。九龍兩條大峽谷組成“二龍戲珠”的景觀外,氣勢恢宏,怪石嶙峋。而景觀內,溪水潺潺,連綿曲折,演繹一幅自然美妙的山水圖。三國時期管輅的《管氏地理指蒙》裏這樣說山和水:山隨水而行,山界水而止。山貴於磅礴,水貴於縈迂。

我生在長江裏下河地區的蘇北東臺,小時候沒見過山,倒是縱橫交錯的鄉下小河,使得水鄉老屋的前後自然以水爲伴。參加工作後,雖然走過、看過不少山,但始終與水有着別樣的感情。在後來捧讀的國學裏,更是領悟到“天下至親莫若水,天下至柔莫若水,天下至堅莫若水,天下至韌莫若水”的精髓。

山重在磅礴,而水貴在縈迂。這是大自然的美,是大自然的色彩,天文、地文是自然界的文彩。而一個人更多像水一樣的寬容、深邃、堅韌、柔和、純淨、百折不回,則是人文。人文乃人類社會賴以健康發展的文化精神特徵。人文是人社會活動中精神、文化、理念及其具有的價值內涵。“人文”的核心是道德、仁愛內涵.其道德、仁愛是對“人”的發現,對“人”本質的認識,對“人”主體性的揭示。

聖者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智者樂水,達於事理而有似於水,智者循水而行,望水而思。“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系水的品質,人的“知行並進,相資爲用”,則是人“不爭”,而重在“行”的可貴。

“靜靜的水”,其實就是一份樂,她在於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雙眼,在於擁有一顆善良感悟的慧心,在於擁有一份“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從容,以水爲融,與水爲樂。

而“流動的水”,給了我們“當你第二次走進同一條河的時候,見到的已不是第一段的河水”的感悟。天心水鏡,水鏡天心,知水品性,悟人生真諦。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類通過改造自然,推動了物質生活的改善,這也導致了我們對外界世界的過分關心。

“人定勝天,與天鬥,其樂無窮。”其哲學的釋義是唯物主義。而經濟學在發展的歷程中,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其合理的推理是因爲資源的稀缺性才導致算計與爭奪,導致需求的慾望無限膨脹。而這裏我們需要總結的一個重要原點是,需求應該如何界定,企圖用物質去滿足人的虛假慾望,本身就是緣木求魚,未知甚可。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一個人地位、財富和或可以變,而惟有向水學習,擁有水的心境不能變。君子養源,源清流清。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與外國留學生聚會演講詞

親愛的朋友:

歡迎你們來到中國!

作爲當代中國青年,我有責任與義務當好你們的嚮導。帶領你們品味古老中國的魅力,感受開放中國風采、氣度。

來中國之前,你們的記憶裏可能會閃現京劇的變臉,也可能早已在唐人街品嚐過豐富的中華美食,甚至在好萊塢影片中見識了中國功夫的厲害。那是我們古老中國的國粹,曾經代表中國,或許今天依然代表着中國的一個側面。從京劇與好萊塢功夫片中,你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力量。品嚐着中華美食,你肯定也意識到中國人民歷來就懂得享受生活的逸趣。這樣的中國或許出現在你們的典籍當中,也閃現在你們的生活裏。我們就是在這樣的中國里長大,我們的身上流淌着我們這樣的血脈。因爲,這一些是共同構成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種文明。但是隻有我們中華文明從來沒有中斷過。因爲我們的心底,一直有一個信念,就是用傳承、發展、開放、包容的眼光對待人類文明成果。毋庸諱言,我們古老的中國曾經因固步自封有過屈辱。但是,一代又一代的社會棟樑勇扛肩上的責任與使命,他們意識到任何一種文明從來都應該是開放包容的,都應該在傳承、交流中發展壯大。於是,20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勇於向世界敞開胸懷,主動吸收人類文明成果。短短几十年,中國就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一個貧窮落後的中國早已舊貌換新顏,一個發展繁榮的中國巍巍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你們的到來就是最好的註腳。高鐵日行一萬里不再是神話,高峽出平湖已早已成了美麗畫卷。就連你們也享受到了移動支付帶來的便捷,一部手機走遍中國。發展的中國日益惠及全體13億中國人民。今天的中國已成爲全球的焦點。前幾天的一路一帶高峯論壇已經畫好了美好藍圖,世界各國共襄盛舉,共享繁榮。這是一個開放的中國,這是一個新生的中國。

當然,中國太大,僅是人口就比今天的歐洲還多。我們絲毫不會隱瞞,中國也會有不少還要發展的地方。比如,朋友們可能會問:北京的沙塵暴怎麼沒完沒了?合肥的天怎麼沒有柏林的藍?毋庸諱言,中國發展進程當中帶來的挑戰仍然不少。因此,朋友們看到大上海的繁華時,也要看到雲南的貧窮;坐着高鐵穿行大半個中國,享受便利的時候,也要關注鐵路沿線不少破敗的鄉村。這樣觀察中國,你纔會看到一個完整的中國。就像我行走在帶紐約,也會不小心看到街頭的流浪漢;就像我穿過非洲大陸,也會發現這片大地勃勃生機。

親愛的朋友,這樣看中國,你便會懂中國,你便會明白爲什麼經濟世界第二的中國今天仍然是發展中國家。這樣看中國,你便會看到古老中國發展的脈絡、亮點、現狀。因爲這纔是一個真實的中國。

我相信你們與我一樣都對自己的國家心懷使命與擔當。

再次歡迎你們來到中國。期待你們,用雙腳去丈量中國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我願意做你們的嚮導。

謝謝!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策略1:書寫工整。判卷老師不會給一份閱讀都很困難的作文打高分的。

策略2:開篇吸引眼球。判卷老師不可能仔細讀你的全文,如果開篇無新意,你的作文很容易被扔進40分的那一堆裏。

策略3:嚴禁囉嗦。縱觀歷年滿分作文,沒有一篇充斥口水話的,洗練是高考作文必須具備的。

策略4:多準備素材。這不是寫作的好方法,高考拿分卻很有效。溫儒敏也曾批評過現在的語文教師違心教學,稱他們鼓勵考生大量使用名人名言,並用猜題的方式給學生指導作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麼做很合多數閱卷老師的口味,至少現在如此。

策略5:不要寫得過於“八股”。高考作文閱卷的問題不是標準問題,而是中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 “求穩求保險”,造成學生作文不敢“出格”,文風普遍四平八穩,八股味濃厚。這就導致了高考作文要麼文藝腔十足,要麼憂國憂民,顯出一種和考生年齡不相符的文風,雖然這種文章前些年被大量當做示範文,但近年來明顯風頭已變。

策略6:用最樸實的語句搭文章框架。文章脈絡必須清晰,主架構不想要太多修飾。別指望判卷老師有心情仔細揣摩大段拗口的“文學作品”。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借書信,平中見奇。

(1)

尊敬的孔子老爺爺:

你好!我是你的一個普通子孫,相隔數千年後斗膽寫信打擾你,不僅爲了向你致上崇敬 的問候,而且懷着幾個難解的問題急待你的指教。(《給孔子的一封信》)

(2)

可惡的標準答案:

看到你,我實在是義憤填膺。所以,在憤怒火焰的驅使下,我寫了這封信來聲討你。答 案本是豐富多彩的,可是你卻偏偏要戴上“標準”這頂帽子。要知道,就因爲“標準”二字,發生了無數的悲劇。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狀:(《給“標準答案”的一封 信》)

(3)

屈公:

悠悠數千載,安然無恙乎?

每每拜讀大作,或佇立案頭,或觀龍舟競渡,糉投魚腹,不勝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 禁爲您的結局或曰“下場”抱憾。以您的文韜武略,後世百代能有幾人與您匹敵,何苦爲了區區一個楚王,輕擲千鈞之身呢?(《諫屈原書》)

(4)

臣徵言:

臣昨日讀《韓非》見一事:宋有富人,雨大而壞屋舍,其子與鄰翁俱言曰:“室壞而不 修則賊至也。”果之如此,富人嘉其子之惠而疑鄰翁者,何也?子與之親而鄰與之遠也。(《陳情表》)

引名句,起點高遠。

引用名言警句、古詩詞、歌詞等作爲文章的開頭,可以營造一種文化氛圍,喚起讀者的 閱讀情趣,同時也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蘊,使文章熠熠生輝。如:

(1)“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壽”。馮友蘭先生曾經說過,屬於海洋性 文明的希臘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靈動的水,如同靈動的智者,追求變革,而屬於大陸性文明的中國文明,卻是一位長壽的“仁者”,是一座沉穩的大山,尊重 傳統,對“變”有天生的審慎。(江蘇考生《永遠的蔥鬱永遠的中國》)

(2)“從諫如流”常被用來形容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古語云:“古之賢君,其從 諫也,猶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由此可見,古人對此是非常推崇的。波蘭的諺語也說:“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至此,我們是否可以下個結論:從諫如 流,多多益善,聽從一切的諫議?(山東考生《給“從諫如流”上把鎖》)

例1引孔子及馮友蘭的話導入,例2由古語及諺語入筆,切合題旨,意蘊豐富,既顯示 出考生深厚的文化積澱功底,又展現其靈活駕馭的才思。可見,把自己平時集錦的妙言佳句巧妙地安置在文章的顯眼處,無疑會使開篇文采飛揚,魅力十足。

(3)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的確好問,也很會問。他這一問可謂 一問問千古。多少年來,有多少人在這個問題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價後作出了人生最終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卻如每個人的臉一樣,各不相同。 (《問世間情爲何物》)

(4)美學大師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發現。”今天,受這位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者啓發,我想說:“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對於我們的腦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許多時候,我們都迷惑 於問題的不解或徘徊於多解的選擇路口,怎樣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團,往往舉棋不定,左右亂傾,這時,就有換個角度考慮的必要,這樣會給你帶來更多成功的機 會。(《旋轉這隻萬花筒》)

(5)古人云:“仁者樂山,知者樂水。”樂山之挺拔峻秀,樂水之輕盈靈動。無怪乎 一條青溪會引來諸如李白杜甫的駐足凝視,會令衆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騷客甘願在此了卻一生,不原再“誤入塵網中”。(《水的`聯想。》)

(6)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非善,毋寧 不爲;若所行似惡而非惡,毋寧爲之。”匆匆的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腳步,匆匆的心靈選擇。在這來去匆匆之間,又應點燃一盞怎樣的心燈?(《心星點燈》)

作排比,造勢磅礴

清代沈德潛說:“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黃河落天走東海’之勢。”因此,作者 如果在文章的開頭用整齊劃一的句式或一連串的比喻、反問、擬人句,就會形成浩浩聲勢,增強感染力。如:

(1)我看見西子浣沙的漣漪,望見貂嬋戲水的波瀾,聽到紅拂袖水的誓言,聞到虞姬 臨江的哀嘆。水邊的女人,永遠帶着那一份無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靈動。(江蘇考生《水邊的女人》)

(2)曾幾何時,在衆說紛紜中彷徨,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曾幾何時,在他人的只語片 言中迷茫,缺一雙飛離困惑的翅膀;曾幾何時,沒有選擇堅守抑或聽取的膽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陽光——朋友,別把心灰,別把氣喪,請聽取心靈對真善美的 呼喚,讓心靈之燈爲你導航!(江西考生《聽取心靈的召喚》)

例3用一組語言詩化的排比句勾勒出一幅幅水邊女人的畫面。句式整齊,文勢流暢,畫 面清新,意境優美;例4連用三個“曾幾何時”的句式構成排比,從反面極力渲染“迷途”的可怕,突出需要“心靈之燈”導航的重要性。這樣鋪排,形成氣勢,撥 人心絃。

(3)。種子衝破岩層的禁錮,迎向光明;雄鷹穿過風暴的阻遏,飛向雲霄;駿馬突破 級繩的束縛,奔馳原野;海燕則衝向更猛烈的暴風雨。(《擺脫束縛》)

(4)、蜜蜂羨慕雄鷹能夠搏擊藍天自由翱翔,卻沒有意識到自己能傳播花粉使大自然 五彩繽紛,果實累累;沙礫羨慕碧玉青翠欲滴價值可觀,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終能成就平坦大道和萬丈高樓;醜小鴨羨慕白天鵝潔白無暇萬般美麗,卻不知道自己正煥 發出獨特的風采。(《是金子,總會閃光》)

(5)、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餘輝,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 片最熱的;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茫茫人海,我要選擇哪一種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心靈歸屬何方》)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1.然而,喚起消費者的需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有創新能贏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郭光華《商品開發技巧》

2.市場經濟全靠自己闖蕩,在求異的同時就要創新。具體的感覺是,要把繁華世界看作蠻荒一片,把已經光彩奪目的物質文明看作還未開墾的處女地,大膽地按照自己的意願開拓、塑造自己心目中的文明世界。——顏建中《第四產業大崛起》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科學上的實驗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以及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愛因斯坦

4.如果你從肯定開始,必將以問題告終,如果從問題開始,則將以肯定結束。——培根

5.最漂亮的聘禮就是才幹。——巴爾扎克《賽查·皮羅多盛衰記》

6.真正忙碌的人沒有時間去胡思亂想。——塞涅卡(古羅馬)

7.日日創新。——日本索尼公司

8.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普西曾經深刻地指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間的分水嶺。”——朗加明《創新的奧祕》

9.全人類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個的頭顱裏,全世界要是都萃集於一個人的腦子裏,那種狀況,如果延續下去,就會是文明的末日。——雨果《悲慘世界》

10.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卑劣地過這短的一生,就太長了。——《莎士比亞戲劇集》

11.商品開發離不開創新構想,創新構想是人類智慧中最美麗的花朵。——郭光華《商品開發技巧》

12.對於創新來說,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思路。——郎加明《創新的奧祕》

13.基於聰明的設想出現的創新數量極大,哪怕成功的百分比比較小,仍然成爲開闢新行業、提供新職業、給經濟增添新的活動面的相當巨大的源泉。——彼得·德魯克

14.以空前未有的熱情,煥發青春的創新功能,激發人人獨特的創新精神,使民族的、國家的創新智慧來一個總髮動!使個體的、羣體的創新潛能來一個大爆發!——金馬

15.事業是欄杆,我們扶着它在深淵的邊沿上走路。——高爾基《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引名句,起點高遠。

引用名言警句、古詩詞、歌詞等作爲文章的開頭,可以營造一種文化氛圍,喚起讀者的 閱讀情趣,同時也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蘊,使文章熠熠生輝。如:

(1)“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壽”。馮友蘭先生曾經說過,屬於海洋性 文明的希臘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靈動的水,如同靈動的智者,追求變革,而屬於大陸性文明的中國文明,卻是一位長壽的“仁者”,是一座沉穩的大山,尊重 傳統,對“變”有天生的審慎。(江蘇考生《永遠的蔥鬱永遠的中國》)

(2)“從諫如流”常被用來形容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古語云:“古之賢君,其從 諫也,猶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由此可見,古人對此是非常推崇的。波蘭的諺語也說:“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至此,我們是否可以下個結論:從諫如 流,多多益善,聽從一切的諫議?(山東考生《給“從諫如流”上把鎖》)

例1引孔子及馮友蘭的話導入,例2由古語及諺語入筆,切合題旨,意蘊豐富,既顯示 出考生深厚的文化積澱功底,又展現其靈活駕馭的才思。可見,把自己平時集錦的妙言佳句巧妙地安置在文章的顯眼處,無疑會使開篇文采飛揚,魅力十足。

(3)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的確好問,也很會問。他這一問可謂 一問問千古。多少年來,有多少人在這個問題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價後作出了人生最終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卻如每個人的臉一樣,各不相同。 (《問世間情爲何物》)

(4)美學大師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發現。”今天,受這位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者啓發,我想說:“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對於我們的腦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許多時候,我們都迷惑 於問題的不解或徘徊於多解的選擇路口,怎樣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團,往往舉棋不定,左右亂傾,這時,就有換個角度考慮的必要,這樣會給你帶來更多成功的機 會。(《旋轉這隻萬花筒》)

(5)古人云:“仁者樂山,知者樂水。”樂山之挺拔峻秀,樂水之輕盈靈動。無怪乎 一條青溪會引來諸如李白杜甫的駐足凝視,會令衆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騷客甘願在此了卻一生,不原再“誤入塵網中”。(《水的聯想。》)

(6)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非善,毋寧 不爲;若所行似惡而非惡,毋寧爲之。”匆匆的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腳步,匆匆的心靈選擇。在這來去匆匆之間,又應點燃一盞怎樣的心燈?(《心星點燈》)

據瞭解,北京和採用全國卷地區的許多學校的高二學生在今年四月份就進入了高考一輪複習,並且在高二下學期結束時許多學校已經結束了中國古代史部分的複習。在暑假期間的教學中,小編接觸到了許多準高三的學生,他們既同之前教過的學生一樣遇到了許多共性的問題,又在複習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下面就結合這些學生的問題分析一下高考一輪複習中的痛點和難點,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一、知識點記憶困難

學生在一輪複習中的最大痛點就是記不住,歷史也是一門需要積累的學科,記不住知識基本上就等於沒學,當然學生記憶困難的問題並不全怪學生,這跟以下諸多因素有關係:

1.教材是按照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改革、人物這樣的專門史體例編寫的,但是一輪複習需要兼顧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總特徵,所以需要打破教材編排順序,按照通史順序進行復習,這與許多學生之前的學習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許多學生接觸起來感覺通史複習有碎片化的感覺,知識點過於零碎而導致記憶困難。

2.通史並非是以前專門史中政治、經濟、思想部分的簡單相加,而是更側重於這個時代衆多因素的相互關係,並且考試也是這樣去考查的。以宋朝爲例,宋朝經濟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促進了市民階層的興起和發展壯大,市民階層的需要推動了市民文化的興起,所以風俗畫和宋詞以及散曲等適應市民階層需要的市民文化興起,另一方面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奢侈享樂等行爲的產生,所以面對社會生活對傳統儒家倫理秩序的衝擊,儒學家把封建倫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等思想,以“理”來給人們的行爲,進而規範社會秩序。但是大部分學生很難分析出特點時代各個因素之間的互相關係,導致對特定時代的時代特徵認識不充分,進而無法從宏觀上把握知識,所以記不住知識點,這是歷史學習中最大的痛點,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沒有知識的積累是無法取得高分的。

3.許多學生仍然把歷史當作所謂的“副科”來看待,不想在這上面下太多功夫,所以就很難做到對歷史要素之間的關係進行宏觀把握,以至於做題漏要點和張冠李戴。

你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知識的綜合梳理和分析,然而又想走捷徑,那麼這條捷徑我帶着你去走,通過每週兩次的私播課,我們完全可以把歷史要素之間的相關關係理清楚,你要做的只是按照我教給你的去背誦而已。

  二、解題能力差,得分率低

記住知識點是歷史學習的基本要求,所以記不住知識是學生學習的最大痛點,但是記住知識點之後不會做題又是另外一大痛點,甚至比第一個更痛,因爲這個直接性的關係到我們的成績。我們得不了太多分的原因是什麼呢?北京新東方優能一對一部高中歷史組老師與同學們分享原因,並結合新東方私播課給予同學們學習指導建議:

1.當今考查方式越發多元化,歷史在具體考查時會以文言史料、地圖、表格、圖片等方式去命題考查,但是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很少對於這些東西去做過梳理和總結,或者說沒有能力去梳理這些東西,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兼顧授課進度,不會在45分鐘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拿出專門的時間去梳理這些知識。其實梳理這些題目的答題規律和方法並不需要太多的時間,一到兩個小時足矣,我們完全可以用自己相對比較碎片化的時間去聽一下私播課,並且還有專門的講義,也省去了自己苦苦整理筆記的時間,時間成本比較低。

2.學生不會做題的另外一大原因在於平時練習較少,一輪複習側重基礎知識,練習並不是太多,所以許多學生在接觸到題目時缺乏解題思路,等到二輪複習老師專門去講解模擬考試題時其實已經晚了,所以我們從平時起就需要用大量的練習來培養答題思維和能力。但是我們並不能僅僅靠一本“五三”來解決這個問題,題目選擇需要有針對性,題目難度設計需要循序漸進,練習後需要有針對性的講解才能真正解決我們的問題,而這些都是我們在一輪複習中欠缺的,也是“五三”解決不了的。但是私播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預先會把相關練習發送給你,你完成之後教師會根據你的錯題和出現的問題做講解,既有知識補充,又有技巧和方法的講解,可以作爲傳統課堂的有效補充。

3.無論是對於知識點理解不到位還是對於具體的解題方法掌握不熟練,都會導致我們的失分,所以查缺補漏是很重要的,亡羊補牢,爲時未晚。沒學完一部分我們還遺漏下什麼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沒有,往往是直接性的關係到我們成績的,如果問題越積越多,那麼留到最後我們可能就真的解決不了了。每隔一段時間無論是通過題目也好,還是通過其它方式也好,查缺補漏是很重要的,在課下老師會給你一個階段知識的查缺補漏方案,你完成後老師通過私播課針對你暴露出的問題做專門講解,避免知識盲點,讓我們真正的學的都會,做的都對。

高三一輪複習是打基礎的階段,這一階段如果留下問題和遺憾,之後很難彌補,所以這個階段彌足重要,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祝賀各位早日圓夢!

借書信,平中見奇。

(1)

尊敬的孔子老爺爺:

你好!我是你的一個普通子孫,相隔數千年後斗膽寫信打擾你,不僅爲了向你致上崇敬 的問候,而且懷着幾個難解的問題急待你的指教。(《給孔子的一封信》)

(2)

可惡的標準答案:

看到你,我實在是義憤填膺。所以,在憤怒火焰的驅使下,我寫了這封信來聲討你。答 案本是豐富多彩的,可是你卻偏偏要戴上“標準”這頂帽子。要知道,就因爲“標準”二字,發生了無數的悲劇。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狀:(《給“標準答案”的一封 信》)

(3)

屈公:

悠悠數千載,安然無恙乎?

每每拜讀大作,或佇立案頭,或觀龍舟競渡,糉投魚腹,不勝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 禁爲您的結局或曰“下場”抱憾。以您的文韜武略,後世百代能有幾人與您匹敵,何苦爲了區區一個楚王,輕擲千鈞之身呢?(《諫屈原書》)

(4)

臣徵言:

臣昨日讀《韓非》見一事:宋有富人,雨大而壞屋舍,其子與鄰翁俱言曰:“室壞而不 修則賊至也。”果之如此,富人嘉其子之惠而疑鄰翁者,何也?子與之親而鄰與之遠也。(《陳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