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怎麼樣才能提高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怎麼樣才能提高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怎樣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怎麼樣才能提高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就個人知識的獲得來說,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通過思考上升爲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另一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爲個人的知識,這是中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正如恩格斯所說:“每一個體都必須親自去體驗,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個體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他的歷代祖先的經驗的結果來代替.”在繼承知識的各條途徑中,可以說閱讀是一條主要途徑.

實際上,在校學習時,僅僅依靠上課是無法理解全部知識的.可以說,學生時代的學習一天也離不開閱讀,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用書,離開書,離開閱讀,學習就會十分困難.要知道,老師上完課就走了,而書籍卻始終伴隨着我們.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珍惜這無憂無慮、精力充沛的寶貴時光.要充分利用這一階段多讀點書,多繼承點人類的寶貴知識財富,爲一生的事業打下雄厚的基礎.同時在閱讀活動中增長起來的閱讀能力,將爲一生中不斷地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要不斷改進閱讀的基本條件

閱讀需要哪些條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詞、句、段、篇的基本知識

閱讀就是要通過與字、詞、句、段、篇打交道,從中獲取知識,如果不掌握這些知識,那麼,閱讀就變成看“天書”了.

中學生如能掌握5000個字,閱讀一般文章就問題不大了.有的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差,就是因爲沒掌握足夠數量的字、詞(主要是實詞)和詞組的表達概念,而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句是用詞按一定的語法規律聯結而成的語言單位,一般用來表達判斷,表達相對完整的思想.對句的理解不單要求掌握詞義,還要求掌握語法.沒有語言,思維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見,閱讀的重重困難,往往是由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帶來的.因此認真學好語文,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家用他們的親身體會,明確地指出了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數學家說:“很難想象一個文理不通、錯字連篇的人,能把邏輯嚴謹的數學內涵表達出來.”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我從小打好的語文基礎,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還覺得學好語文對訓練一個人的思維很有幫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條理.這些,對我後來學好數學都有很大好處.”人們讚譽蘇步青爲“數學詩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

不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就會給閱讀帶來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難重重.有人說,到了21世紀,如果不懂生物化學,不懂生態學,可能連報紙都看不懂.現在報上經常出現“生態平衡”、“生態系統”、“遺傳工程”、“基因”等專用名詞,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爲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可見,要想在現代化社會裏提高閱讀能力,必須儘快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行.

(3)要會用工具書

在閱讀時難免有些字不認識,也有的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如果手頭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就可以及時地查一下,以掃除閱讀中的障礙.當然,根據閱讀的需要,準備一些相應的參考書籍,準備隨時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書齊備,查找熟練,閱讀起來就會順利得多.當然,通過查找工具書,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識進一步豐富起來.

(二)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

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無所適從.

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供閱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時間並不多,如果讀書再沒有目的和計劃,就會使寶貴的閱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

中學生的閱讀應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爲出發點:

有利於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於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彌補自己的弱點,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安排閱讀計劃時要注意:

圍繞課本閱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例如,讀一些與課內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內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學習的內容,使思維更加活躍.

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一些有關的課外讀物,一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閱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誌,一個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閱讀文學名著.

至於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把他們的好經驗學過來,實在是一種省時間的好辦法,選好一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穫.

書選好了,再把讀書的時間分配好,不僅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也不至於衝擊課內的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學習中的弱點就可以得到彌補,個人的特長就可以得到發展,既促進了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學生讀書缺乏目的和計劃,一昧地從興趣出發,常常看一些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爲看這些書而開夜車,不完成作業,結果嚴重干擾和影響了課內的學習,這是一種不好的讀書傾向.

(三)要處理好博覽和精讀的關係

博覽就是廣泛地看書,目的是針對書的內容作一般瞭解,以發現書內精華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識.廣泛閱讀可以博採衆長,正如魯迅所說:“如果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覽就是觀大略,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書籍,爲精讀創造條件.觀大略的方法是:看目錄,從目錄中發現有用的內容,再翻閱有關部分,到書店選書就是用這種辦法;看內容提示,看書的開頭幾段和結尾幾段,以掌握書的大概內容;也可以用快速閱讀法,就是用較快速度讀一遍,瞭解大致的內容.

在博覽的基礎上,在同類的書中選出一本最好的進行精讀.精讀之後再閱讀同類的其他書籍.精讀時,要“細嚼慢嚥”,要多動腦筋,要反反覆覆地讀,還要認真做讀書筆記.

數學家張廣厚在談起學習一本數學小冊子時說:“這篇論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覆覆地念了半年多,因爲老用手摸這幾頁,白白的書邊上,留下了一條明顯的黑線.這樣反覆學習,對我們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的愛人說:‘這哪叫唸書啊!簡直和吃書一樣.’”

精讀過的書,要做到:一懂,就是對書的基本內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二記,就是要記住所理解的內容;三會,就是會運用這些理解了的知識;四熟,就是能熟練地將從書本內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或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中學是基礎教育,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要把精讀的目標指向教科書和主要參考書.

(四)要勤于思考

愛因斯坦說:“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求的一切.”就是說,閱讀時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實現由淺入深的轉化.

英國詩人柯勒律曾把讀者分爲四類:第一類好比計時的沙漏漏沙,注進去,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第二類好像海綿,什麼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髒了些;第三類像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類像開掘寶石的苦工,把礦渣甩一邊,只要純淨的寶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華羅庚說:“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過去學過的小學算術、初中代數在腦子裏還有那麼多嗎?沒有那麼多了.因爲我們理解了,會運用了,這就是說書變薄了.”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實現由多而雜到少而精的轉化.

綜上所述,閱讀時,要竭盡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寶石”,“引向深處”和“把書讀薄”,爲此,就要勤于思考.

要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

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註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着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瞭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係,瞭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覆琢磨題幹,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裏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爲難.這裏,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爲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爲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云.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纔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佔着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閱讀的,套用這些,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