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吃餃子的日記

吃餃子的日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一天即將完結,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吃餃子的日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吃餃子的日記

吃餃子的日記1

今天是星期六,媽媽把我從牀上拽起來,她說中午吃餃子,命令我跟她一起去趕集。雖然我不太想去,但一想到中午有美味的餃子可以吃,只好跟着去了。買了肉和芹菜,回到家我們就開始做餡、和麪、擀皮、包餃子。快到中午的時候,餃子終於全都包好了。我累得倒在沙發上,就等着熱騰騰的餃子飛進我的嘴裏。

午飯時間到了,媽媽先給我盛了一碗,我一下子從沙發裏竄了出來,奔到飯桌前,看着滿碗的小白胖子,我肚裏的饞蟲一下子被勾了起來。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餃子就往嘴裏送。餃子剛進嘴,我立刻就把餃子吐了出來,捂着嘴哇哇直叫,嘴裏像着了火一樣,我端起杯子“咕咚咕咚”灌進去幾口涼水,一下子感覺好多了。“火”滅了,我又夾起餃子,鼓着嘴輕輕吹了吹,小心地咬了一小口,嗯!不燙!好吃!我三下五除二就把整個餃子全部塞了進去。就這樣,一碗餃子順利地被我“消滅”了。

餃子太好吃了,這都是媽媽的功勞,沒有她,我怎麼可能吃到好的餃子。什麼時候我也能學會包餃子,讓媽媽嚐嚐我的手藝。

吃餃子的日記2

餃子,就像漆黑夜空中的一輪彎月,照着思鄉的人,幻想着家的溫暖,團圓的幸福。

餃子,是中國的傳統食物。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餃子又稱水餃,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麪皮包餡水煮而成。

這不,今天要吃餃子呢!

奶奶準備好材料,接着把餃子皮託在手心上,然後用小木勺盛了一些肉餡放在餃子皮中間,一對摺,再熟練地用指頭一捏,一個胖乎乎的餃子便呈現在眼前,真是可愛極了。

要下鍋了,它們便隨着盤子的傾斜,一個一個跳着滾着進了那裝滿滾燙熱水的大鍋裏。剛開始,它們都乖乖的藏在水底,不一會兒,便開始撲騰,還一邊吐出有大有小的泡泡,接着就使勁兒地把腦袋探出水面,一個一個地,就都飄了起來。

餃子靜靜地躺在盤子裏,宛如嬌羞的少女。她有着晶瑩剔透的身體,較好的面容。彷彿迫不及待想要人吃了一般。我輕輕嚐了一口,醇厚的濃汁頓時衝擊了我的味蕾。

抑或是對舌尖上的美味心靈上的愉悅銘記在心的欲罷不能?

吃餃子的日記3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是關於立冬的一句俗語。據說,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着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着。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紛紛被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於是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牀實踐,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爲“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麪餃”。

由此,這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一來是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名醫,再來,咱不是還有句老話,叫做“吃啥補啥”嗎,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來,冬天到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裏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吃餃子的日記4

今天是除夕,一大早我就起了牀,忙活着幫奶奶揀菜、洗肉,準備包香噴噴的餃子。我們家的女成員,全軍出發,都上了“戰場”——包餃子。

我的任務是負責運皮兒,你看,大家個個埋頭苦幹,有的在擀餃子皮,有的在包餃子,還有的掌鍋下餃子,總之,我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對了,先告訴你一個小祕密,今年,奶奶突發奇想,要在餃子裏包錢,如果誰幸運吃到錢,就說明來年誰財運滾滾、好運當頭。大家都非常贊同這個想法。這不,爺爺拿出幾枚五角錢的硬幣,先讓“錢寶寶”跳到沸水裏,給它們高溫消毒,望着這些可愛的硬幣,我的腦海裏想出個奇妙的辦法,幫奶奶完成這個心願。於是我自告奮勇去包餃子,我看見大家包的餃子是月牙形狀的,我就想出個鬼主意,包個小魚形狀的,並悄悄地想:等出鍋時,我一定先下手爲強。

我包的那個餃子下鍋了,過了十多分鐘,餃子熟了,我衝到鍋前把我包的那個“寶貝”神不知鬼不覺地撈到奶奶的碗裏,我的臉上露出了暖洋洋的.笑容。

吃餃子時,哥哥吃了五十個也沒吃到,奶奶吃到了兩個有錢的餃子,我和姐姐各吃了一個。真是大飽口福!大家都紛紛地爲我們祝福。吃完了餃子,我們在一起看春晚,講笑話,個個都異常地興奮。這個除夕夜,在我心裏一直有種比吃了蜜還甜的滋味,因爲我悄悄爲奶奶送上了一枚“福星高照”的硬幣。

吃餃子的日記5

這個星期三恰逢我喜愛的節日—冬至,一提到能吃上色香味俱全的湯圓,我就興奮地飄飄然。冬至,是中國農曆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冬至前夜,奶奶把糯米粉和成一團,一家人圍在一起興致勃勃地搓湯圓,媽媽搓的湯圓圓溜溜的,好像“大珠小珠落玉盤”;我捏得奇形怪狀,亂鼓搗了一通,沒想到捏出了一頭小豬;爸爸倒頗有創意,捏出了兩個完美的“湯圓字”:冬至。看着捏好的湯圓,我垂涎三尺,爺爺樂呵呵地說:“古人云:‘愛吃湯圓天不亮’,因爲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漫長的一天。”

第二天一大早,吃過美味的湯圓,我們便匆匆趕往陵園,爲去世的曾曾祖父母掃墓。路上,我竟然邂逅了姚老師,姚老師開心地朝我揮了揮手,真巧啊!到了目的地,我自告奮勇給墓碑上的刻字描紅。我用毛筆沾了點紅顏料,跪在墓碑前一筆一畫地塗起來。奶奶把白切肉、炸豆腐、紅團等貢品擺好,就開始上香。我第一個上前跪拜,雙手合十,口中唸唸有詞:“尊敬的曾曾祖父母,願您們的在天之靈安息,保佑我們全家平安!”然後虔誠地磕了三個響頭。全家人輪流上前祭拜,表達我們對祖輩們的敬意。

冬至這天真是豐富多彩!

吃餃子的日記6

這不,離除夕還有好幾天,勤勞媽媽便忙開:先是出門“徵集”包餃子必備原料,再是切餡、和麪。望着媽媽忙碌身影,我突然感覺着一切是多麼祥和。媽媽熟練包着餃子,我在一旁按捺不住,也洗洗手,摩拳擦掌,有樣學樣包起來,一勺餃餡放在皮中間,把餃皮對摺。咦!同樣大餃皮,同樣多餡兒,在媽媽手裏成可愛小胖子,在我手裏卻是個乾癟小瘦子,我暗自納悶:怎麼回事,媽媽也就放一勺餡兒啊?仔細觀察,哦,原來媽媽包餃子時,總是把餃子邊折幾下,這應該就是原因吧?果然,我再試一次,雖然還沒有媽媽包好,但也有些相似,信心大增,於是我包一個又一個,越包越好看,耶!我會包餃子。

晚上,在路邊散步,大客車一輛輛飛馳而過,我雖然不明白爲什麼那些人爲過個年,都從四面八方來湊春運熱鬧。但還是祝願他們一路平安,快快到家,吃到家人包美味餃子。

“啪啪啪……”鞭炮聲將除夕夜拉開序幕,大家圍成一桌,年夜大餐就這樣開始。飯桌上觥籌交錯,其樂融融。我望着爺爺奶奶臉上慈祥笑容,突然發現,爺爺奶奶原來那滿口整齊牙齒,居然都少幾顆,我心一震:他們老。是啊,爸爸媽媽忙着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他們,我也忙着上學,幾個月都沒有回來看望他們。“喔”好香味道,一股濃濃餃香味兒把我思緒拉回現實,我趕緊站起來,盛上滿滿兩碗餃子,恭恭敬敬送到爺爺奶奶面前,大家都誇我長大,有孝心。可是我卻想:這兩碗餃子根本表達不我此時心情。

吃餃子的日記7

今天是我生日。我早早地回到家,放下書包,推開廚房門,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只見媽媽拴着青花圍裙,正包着餃子。“媽媽,今天吃餃子啊?”我問媽媽。“對啊!我知道你喜歡吃這個。”媽媽笑眯眯地說。“啊!吃水餃,太好了!”我樂得跳了起來。

媽媽有一雙巧手,包的餃子皮薄肚圓,個個像元寶。過了二十多分鐘,爸爸正好下班回家,媽媽便端上一盤熱騰騰的水餃。還沒有開吃,香味兒鑽進了我鼻子,我感覺口水往上涌,狠狠吞了下去。迫不及待地舉起筷子向餃子進攻。爸爸媽媽坐在我的左右,望着我的饞樣兒,都笑了。

“咔嘣”,我的牙一閃,好像咬到什麼硬東西了。我捧着腮幫,不敢動一下。爸爸盯着我的狼狽樣兒,哭笑不得。媽媽抿着嘴微笑着,顯得若無其事。我一下子明白了這是媽媽的“詭計”,便慢慢地取出口中的“導彈”,盯睛一看,“啊,原來是一枚一元的硬幣!”,媽媽說:“名芝,這是送給你的生日禮物!”

我把這枚銀幣小心地放進我的百寶盒,這是我八歲生日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