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關於冬至吃餃子的日記

關於冬至吃餃子的日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日記一:

關於冬至吃餃子的日記

我們都喜歡冬至,因爲,冬至那天我們可以吃餃子。可是,你們知道爲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嗎?讓我來給您講講吧。相傳,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名醫。他的醫術很高明,不管什麼病,都手到病除、妙手回春。人們稱他是“醫聖”。有一年冬天,寒風刺骨,雪花飄飄,張仲景從外面行醫回家,一路上看見一些窮人身上穿的破破爛爛、非常單薄,甚至身上、臉上都生了凍瘡,還有不少人連耳朵都凍爛了。這讓張仲景心裏很不是滋味。他回到家後,帶領弟子在着落的一塊空地上搭起一個大棚,支起一口大鍋,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等熬好後,又把它們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一隻只像耳朵樣的東西,再放進鍋裏煮,煮好就可以吃了。張仲景把它取名爲“袪寒嬌耳湯”。人們吃了以後,耳朵不過幾天就長好了。後來,每到冬至,人們就仿着嬌耳做出了餃子。從此,便有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日記二:

前年冬至下午,奶奶開始拌餃子餡了:先把肉剁成肉餡,拿作料醃好;接着又把白菜、蘿蔔剁碎,擠水後放入肉餡中,再加入一些調味品,餃子餡就拌好了。聞一聞,啊,真是色香味俱全呀!

落日的餘暉慢慢褪去了,夜色如一塊黑幕籠罩大地。電視打開了,裏面傳出了歡歌笑語。奶奶把已經和好的面拿出來,在案板上揉勻,然後揉成細細的長條,切出了一個個的小劑子。這時,爸爸媽媽和我“上場”了。我把一個個的小劑子用手掌壓成扁扁的圓片,太簡單了,一會兒,我就完成了任務。

接下來我該幹什麼呢?我四處看看,該做下一道工序了——— 擀餃子皮,我從爸爸的手裏奪過擀麪杖,開始“教訓”一個個小圓片,受過我“教訓”的餃子皮不是這兒“缺了一塊肉”,就是那兒 “鼓起了一個大包”,簡直就是“四不像”。大家看着我的“傑作”都捧腹大笑,我“敗下陣”來,灰溜溜地去嘗試下一道工序———包餃子。我先把一個餃子皮放在手心,舀了一小勺餡小心翼翼地放在餃子皮的正中央,然後將餃子皮對摺後,很細心地把邊捏好,最後學着大人的樣子用兩手的虎口一擠,一個餃子包好了。正當我興高采烈之時,這個剛誕生的“小生命”似乎很不聽話,裏面的餡兒漏了出來,我又趕忙拿了一個餃子皮“補洞”。這時,再看我包的餃子:又白又胖、油光滿面,身上還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衣,結果又引來全家人的笑聲一片。

如今的我可大不一樣了,擀得餃子皮又圓又薄又均勻。今年冬至吃餃子,我家擀皮的活兒,非我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