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點茶法是哪個朝代

點茶法是哪個朝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點茶是唐、宋代的一種煮茶方法。點茶是分茶的基礎,所以點茶法的起始不會晚於五代。點茶是古代沏茶方法之一。下面是關於點茶法是哪個朝代的內容,歡迎閱讀!

點茶法是哪個朝代

點茶法是哪個朝代

點茶法是宋代鬥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飲用亦用此法。這時不再直接將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碗中的茶。爲了使茶末與水交融成一體,於是就發明了一種用細竹製作的工具,稱爲“茶筅”。

點茶法要怎麼做

點茶法的具體方法是將採摘回來的茶葉碾成細末,置於茶盞中,用沸水進行點衝。所謂點衝,就是先在茶盞中注入少量的沸水調膏,接下來根據茶盞中的茶末量來決定注入的水量,一邊注水一邊用茶籠在茶盞中擊拂。茶道大師陶谷在其著作《荈茗錄》的“生成盞”條中有“沙門福全生於金鄉,長於茶海,能注湯幻茶,成一句詩。並點四甌,共一絕句,泛乎湯表”的記載,其“茶百戲”條中也有“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的記載。陶谷將點茶注湯的過程中茶末的變幻比喻成一幅水墨丹青畫,稱之爲茶白戲、水丹青,宋人又稱之爲“分茶”。《荈茗錄》是陶谷《清異錄》中“荈茗部”的一部分,當中所記載的大都是五代十國以及宋朝初年的茶事。分茶是在點茶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可以推斷點茶法的起始時間當應不會晚於五代。

點茶法盛行於宋元時期,並北傳遼、金。元明因襲,約亡於明朝後期。從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等書可以瞭解到,點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備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擇水、取火、候湯、爝盞、點茶(包括詞膏和擊拂)。 點茶法在宋朝時十分流行,宋代的文人墨客在其詩詞中有很多關於點茶法的描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和章岷從事鬥茶歌》一詩中:“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北宋大文學家蘇軾的《試院煎茶》詩中也有“蟹跟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的吟詠;蘇軾的弟弟蘇轍在其《宋城宰韓文惠日鑄茶》一詩中有“磨轉春雷飛白雪,甌傾錫水散凝酥”的描寫;南宋詩人楊萬里《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詩中雲:“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字勢嫖姚”。北宋釋惠洪《無學點茶乞茶》詩有“銀瓶瑟瑟過風雨,漸覺羊腸挽聲變。盞深扣之餚浮乳,點茶三昧須饒汝”之句。北宋黃庭堅的詞作《滿庭芳》有“碾深羅細,瓊蕊冷生煙”,“銀瓶蟹眼,驚鷺濤翻”之語。衆多的文人都對點茶法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可以看出點茶法在宋朝時的`廣泛影響。

點茶法雖然自宋以後逐漸衰退,但一直到明朝前中期時,仍然存在。寧王朱權在其所著《茶譜》的序中有云:“命一童子設香案攜茶爐於前,一童子出茶具,以飄汲清泉注於瓶而飲之。然後碾茶爲末,置於磨令細,以羅羅之。候湯將如蟹眼,量客衆寡,投數匕人於巨甌。候湯出相宜,以茶筅捧令沫不浮,乃成雲頭雨腳,分於碾甌”。由此可見,朱權“崇新改易,自成一家”的烹茶方法仍然沿用的是宋人的點茶法。

點花茶法

明代朱權等人創造出了點花茶法,人們把數枚梅花、桂花和茉莉花等花的蓓蕾直接和末茶一起放在碗中,熱茶中的水氣能讓茶湯催花綻放,既能觀賞花開的美景,又能嗅到花香和榮香。

點花茶的方法是首先要準備簡約的茶器。然後是煎水,最好選用山泉水來煎一煎水以”三沸水‘最爲適用。接着是備茶,準備上好的茉莉花茶和“本茶”各~聽,並準備納茶紙和茶匙。接着是投茶,分別把本茶和花茶投入茶甌、點香杯中。接下來要洗茶,因爲“點花荼”法所用的本茶都是較陳的茶葉,所以要先進行洗茶。也要洗一遍花茶,但過湯要快。緊接着是點花茶,用沸水直接衝入點香杯後,約10秒就可以出湯,茶湯經過過濾後倒人公道杯中,待用。隨後就是烹茶,把公道杯中的茶湯直接衝八茶甌中就行,約半分鐘之後就可以開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