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拔本塞源詩詞典故

拔本塞源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本: 樹根。源: 水源。拔出樹根,堵塞水源。原指背棄禮法,冒犯天子。語出《左傳·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同“源”),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

拔本塞源詩詞典故

周朝進入春秋時期,王室勢力漸漸衰弱,許多諸侯不聽從周天子的指揮,各行其是,甚至侵犯王室利益。

公元前533年,周朝的大夫甘襄與晉國的大夫閻嘉爭奪閻地的土地。晉國的樑丙等率領陰戎(少數民族)進攻周朝的潁地。周景王派大夫詹桓伯前往晉國,代表周天子歷數自晉惠公從秦國歸國以來,秦、晉等侵擾姬姓(周天子姓姬)國家,甚至造成戎人佔據中原的.過錯,認爲這都是晉國的責任。詹桓伯義正詞嚴地說:“晉國有周王室,猶如樹木有本,水有源,衣服有冠冕。如果晉國‘裂冠毀冕,拔本塞原(通“源”)’,後果將不堪設想。”晉國的叔向和趙宣子也回顧了從晉文公以後晉國的所作所爲,認識到晉國確實做了些不該做的事。於是決定以後禮遇周天子,同時將閻地土地送給周朝,放回在潁地抓獲的俘虜。後來周天子也派人逮捕了甘襄送給晉國處理。

“拔本塞源”遂用來比喻丟棄和毀滅根本,忘本叛逆。亦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從根源處杜絕,使不再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