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碑碣詩詞典故

碑碣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原來碑與碣是有區別的,宮廟門前拴牲口的大石,即碑的前身;古代引棺入墓穴之木稱“楬(jié)”,後改爲石字旁,與“碣”通用。

碑碣詩詞典故

從漢代起,“碑”“碣”並稱,碑上方穿孔,用以穿繩引棺入穴之用,西漢晚期又將其豎於墓道之口,稱“神道碑”。那時,方的稱碑,圓的稱碣。唐代以後,五品以上用碑,以下用碣。至後世,碑、碣往往通用。

關於碑,有這樣兩段有趣的記載:

在西安碑林中,有一塊《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每一個字確係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筆,而碑文內容卻是唐太宗李世民爲玄奘和尚撰寫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生前都十分喜愛王羲之的字,曾下詔全國,多方蒐集王的墨寶,珍藏於內府。有個名叫懷仁的.和尚,既以帝王能爲僧人撰文而備感殊榮,又對前朝書聖的書法藝術仰慕不已,他決心集書聖藝術和帝王文章於一碑。於是,他帶領弟子花費了20年辛苦搜求,終於按《聖教序》的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個一個蒐集起來,鐫成了這塊千古奇碑。

在四川省仁壽縣唐宋文化遺址,新發現兩塊國內罕見的隱形碑。在四面臨水的礦岩石壁底處,有一長十餘米的無頭石龍,石壁上有唐代雕刻龍王座像和唐、宋、明代以來鐫刻的大小碑文。唯有龍王座像石龕左右兩側嵌壁碑,石面光滑無跡,呈灰白色,既無雕痕,也無墨跡。但用水潑灑後,右側碑上頓現黑墨行楷大字,清晰可鑑;左側碑上一枝勁葉墨竹圖,隨水跡乾燥而復隱。據《仁壽縣誌》記載,該隱形碑字畫均出自蘇東坡的表兄,宋代著名書法家、畫家、散文家文與可之手。這種密寫碑文的方法至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