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杜預沉碑的典故

杜預沉碑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典源出處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注》:“沔 (mian) 水又東徑 (經) 方山北……山下潭中,有杜元凱碑,元凱好尚後名,作兩碑,並述已功,一碑沉之峴山水中,一碑下之於此潭,曰:‘百年之後,何知不深谷爲陵也。’”《晉書·杜預傳》:“預好爲後世名,常言‘高岸爲谷,深谷爲陵’,刻石爲二碑,紀其勳績,一沉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曰: ‘焉知此後不爲陵谷乎?’”

杜預沉碑的典故

釋義用法晉杜預 (字元凱) 欲在後世留名,將自己功績刻在兩塊碑上,沉於水底 (或曰其一立於山上),讓後代人知道他的事蹟。沔水,古代稱整個漢水。後以此典表現緬懷前人事蹟。

用典形式

【沉碑】 唐 ·杜牧:“遙仰沉碑會,鴛鴦玉佩敲。”宋 ·范成大:“汗簡書青已兒戲,峴山辛苦更沉碑。”

【漢水沉碑】 宋·陸游:“漢水沉碑安在哉? 千年峴首獨崔嵬。”

【峴山漢水】 宋·曾鞏:“峴山漢水成虛擲,大廈深檐且祕藏。”

【峴首沉碑】 唐·李商隱:“延陵留表墓,峴首送沉碑。”

【碑沉漢水】 唐·溫庭筠:“銘勒燕山暮,碑沉漢水春。”

【碑想漢川沉】 唐 ·張九齡:“賦懷湘浦吊,碑想漢川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