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環形面積》教學設計(通用10篇)

《環形面積》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環形面積》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環形面積》教學設計(通用10篇)

《環形面積》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環形,學會環形的製作方法,掌握環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和創造。

教學重點:

環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環形的形成過程,形成環形的空間觀念。

教學方法:

自輔嘗試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半徑爲6釐米和2釐米的兩套圓紙片,剪刀、直尺、圓規、光盤。

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半徑爲6釐米和10釐米的圓紙片,剪刀、直尺、圓規。

教學過程:

一、實踐操作,引入新知

1. 欣賞圖片:美妙的圓

2.思考:圓的面積怎樣計算?請同學們拿出半徑10釐米的圓片,誰能告訴大家,你會計算這個圓的面積嗎?(引導學生說出文字公式、字母公式、列出算式。)

3.畫一畫。你能在這個圓內畫一個小圓嗎?試試看?(學生畫圓形,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4.算一算。你能算出小圓形的面積嗎?說一說。

5.猜一猜,剪一剪。如果用剪刀剪去小圓,可能會得到什麼圖形?象圖幾呢?把剪出的圖形舉高,讓大家欣賞一下。揭題板書:環形

思考:圖1和圖3爲什麼不是環形?(環形有兩個同心圓)並粘貼圖片。

強調:從一個大圓裏去掉一個小同心圓就得到了環形。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上有環形?學生舉例,課件演示。

2.數一數:環形有什麼幾個圓?環的寬度叫什麼?

認識環形的特點:有兩個同心圓,環寬相同。

3.環形的組成:小圓、大圓、小圓半徑、大圓半徑。

(課件演示)

4.環形的面積。由圓的面積引出環形的面積。讓學生說一說,摸一摸手中環形的面積。討論:怎樣才能算出手中這個環形的面積呢?4人一組討論。(小黑板出示)

5.探究:環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先板演,再探究誰的計算方法最簡便。

師:演示從一個大圓面積裏去掉小同心圓的面積就是環形的面積。先求出外圓和內圓的面積,再求出環形的面積。還可以怎樣計算?引導學生推導出環形面積的簡便算法,並用字母公式表示。

思考:要計算環形的面積需要什麼條件?

6.實踐。判斷。

(1)在圓內剪去一個小圓就得到一個圓環。( )

(2)一個環形,外圓半徑是4釐米,內圓半徑是2釐米,計算這個環形的面積列式爲: 3.14×4 -3.14×2 ( )

7.一個鐵環。它的內圓半徑是10釐米,外圓半徑是20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你能算出陰影部分的面積嗎?

(半個環形:R=10釐米,r= 6釐米)

2、一個圓形環島的直徑是50米,中間是一個直徑爲10米的圓形花壇,其它是草坪。草坪的佔地面積是多少?

3.在一個直徑是4米的圓形花壇周圍,修一條寬1米的小路。小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動手操作:5人一組,團結協作,製作五環。

四、反思體驗,總結提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說一說。

五、作業佈置

練習十六 第4題。

板書設計:

環 形 的 面 積

大圓面積 — 小同心圓面積 = 環形面積

《環形面積》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環形,理解和掌握計算環形面積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邏輯思維及動手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3,思想目標:通過對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環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環形的解答方法,會計算有關環形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掌握環形的解答方法,會計算有關環形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動手操作,直觀演示。

1,引導學生畫環形,剪環形,認識環形的特徵,加深理解。

先畫一個大圓,在大圓內再畫一個同心圓,動手剪下小圓。

2,觀察:剩餘部分是什麼圖形?

3,通過剛纔的動手操作,你認爲這個圖形的面積應該和誰的面積有關?

4,我們把像這樣形狀的圖形叫環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圖形,“圓環”。

板書課題。

二, 學習新知。

1,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見過環形?

講述:看來,環形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你能結合剛纔的動手操作,說說你是怎麼剪的嗎?

介紹幾種剪環形簡便,快捷的方法。

2,進一步加強學生環形特徵的認識,深化概念。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讓學生來提問,並讓學生回答所問的問題。

提問:環形中的大圓和小圓是什麼關係?

講述: 剛纔同學們不但畫出了環形,而且剪出了環形,你們還想多瞭解一些有關環形的知識嗎?你們都想了解哪些知識?有同學想知道環形面積,有誰知道環形面積怎麼求嗎?

學生:動腦思考後回答自己想了解環形的其他有關知識。

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回答:大圓面積-小圓面積

講述:

(1)這種方法行嗎?能求出環形面積嗎?

(2)現在就利用這種方法,算一算你們剛纔自己剪出的環形的面積。

(3)想一想,你們都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師:我也剪了一個圓環,你們願意幫助我計算出這個圓環的面積嗎?

出示例題,規範解題過程。

圖:

提問:你們有多少人用的是這種方法?還有其他方法嗎?誰願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

方法2:

提問:誰知道他是根據什麼做的?

教師:看來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求出環形的面積,你願意選擇哪種方法?與同伴相互交流。

3,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實際練習。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體,進行實際測量計算,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你們有辦法知道做出這麼一個游泳圈需要多少材料嗎?

光盤呢?

小墊圈,別看它小,它的用處可多了。哪個組願意計算它的面積?

學生:以組爲單位,進行測量計算出面積。讓學生自己選擇測量工具(米尺,捲尺)。

彙報內容:

(1) 你選用的測量工具?

(2) 說說測量的方法及得到的數據。

(3) 列式計算。

表揚:剛纔每個小組合作的都很好,有的量,有的記錄數據,有的算,配合的相當默契。

4,指導學生看書。

三, 置疑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敢於提出問題的習慣。

今天這節課一起學習了什麼知識,還有什麼問題嗎?

四,板書設計:

《環形面積》教學設計 篇3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圓的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教學圓環的面積及應用。在教學設計上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情境的引入,突出主題。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它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於學生感性認識的形成,並促進理性認識的發展。認識圓環是圓的面積知識的綜合運用,在上課伊始,引導學生欣賞生活中常見的圓環狀的物體圖片,使學生對圓環有感性的認識,從直觀上感知圓環的特徵,爲後面學習圓環的面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重視操作感受。

小學生學習數學是與具體實踐活動分不開的,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數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因此,本設計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剪出圓環,使學生不但對圓環有鮮明的認識,而且能深刻地理解圓環面積與內、外圓面積之間的關係,進而使學生順利推導出圓環的面積公式。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圓規、光盤

學生準備剪刀、直尺、圓規、每人一張硬紙板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認識圓環

1、師:我們來欣賞一組美麗的圖片。

課件出示圓形花壇、圓形水池外的環形甬路,奧運五環標誌,光盤……

2、同學們,你們從圖中發現了什麼?(它們都是環形的)

3、教師拿出環形光盤說明:像這樣的圖形,我們稱它爲圓環或環形。

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環形的物體?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樂趣?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已經知道的環形物體以及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樂趣)

4、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圓環的知識。(板書課題:圓環的面積)

設計意圖:從學生掌握的常識和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其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學生從直觀上也感受到了環形的特點,爲後面學習圓環的面積奠定基礎。

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畫一畫,剪一剪,發現環形的特點。

讓學生在硬紙板上用同一個圓心分別畫一個半徑爲10釐米和5釐米的圓。

(學生按照要求畫圓)

《環形面積》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和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德育目標: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極限思想。

教學重難點:

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關鍵:

弄清圓與轉化後的近似圖形之間的關係。

教具:

多媒體計算機。

學具:

每小組(4人一組)8等份、16等份和32等份的(硬紙)圓形、剪刀、刻度尺、一張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設疑導入

同學們,有一首歌中唱到: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新知識就好比我們的新朋友,舊知識就象我們的老朋友,在我們學習新知識之前,先去看看我們的老朋友吧!

微機顯示一個圓,再把圓塗成紅色。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如果圓的半徑用r表示,周長怎麼表示?(2πr)周長的一半怎麼表示?(πr)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什麼?(圓的面積)出示課題。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呢?引入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通過度量,猜想圓面積的大小。

用邊長等於半徑的小正方形,直接度量圓面積(如圖),觀察後得出圓面積比4個小正方形面積(4r2)小,好象又比面積(3r2)大一些。

初步猜想:圓的面積相當於r2的3倍多一些。

3個小正方形由此看出,要求圓的精確面積通過度量是無法得出的。

2、啓發學生回想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微機演示。問:你有什麼啓示嗎?(先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如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再推導)我們在學習推導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時,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分割、拼合等辦法,將它們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今天我們能不能也用這樣的方法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3、學生小組合作。

(1)學生分別把8等份、16等份和32等份的圓形剪開,拼成兩個近似的長方形。(微機顯示)提問:

①拼成的圖形是長方形嗎?(是近似的長方形,因爲它的上下兩條邊不是線段。)

②圓和近似的長方形有什麼關係?(形狀變了,但面積相等)

③拼成的這三個圖形有什麼區別?(32等份拼成的圖形更接近於長方形)如果把一個圓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長方形會怎樣呢?(會更接近長方形)也就是說: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於長方形。

④近似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的哪一部分?怎樣用字母表示?(圓周長的一半,C/2=πr),它的寬是圓的哪一部分?(半徑r)

⑤你能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嗎?

(2)把圓16等份分割後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相當於圓周長的多少?(1/4),高相當於圓半徑的多少(4r),所以S=1/2·2πr/4r=πr2(見圖二)。

(3)把圓16等份分割後,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就是圓周長的多少?(πr),高等於圓半徑的多少?(2r),所以S=1/2·πr·2r=πr2(見圖三)。

4、小結:無論我們把圓拼成什麼樣的近似圖形,都能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S=πr2,驗證了原來猜想的正確。說明在求圓的面積時,都要知道半徑。

三、看書質疑、自學例3,注意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一個圓的半徑是5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看圖計算圓的面積。

3、街心花壇中花壇的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要求一張圓形紙片的面積,需測量哪些有關數據?比比看誰先做完,誰想的辦法多?

(1)可測圓的半徑,根據S=πr2求出面積。

(2)可測圓的直徑,根據S=π(d/2)2求出面積。

(3)可測圓的周長,根據S=π·(c/2π)2求出面積。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自己運用了什麼方法,學到了哪些知識?

六、佈置作業

七、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S=πr×r;S=πr2

《環形面積》教學設計 篇5

【學情與教材分析】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多邊形面積計算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梯形的特徵,並且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學習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的過程中已經歷了公式的推導過程,充分體驗轉化這一數學思想在學習的應用。梯形的面積計算的推導方法是對前面所學的幾種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方法的拓展和延伸。教材直接給出一個梯形,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思考,進行實際操作,依照求之前的經驗把梯形轉化爲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在操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公式,並應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本課時的學習,能加深學生對圖形特徵以及各種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的認識,領會轉化的數學思想,爲今後學好幾何圖形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梯形面積公式,能正確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將轉化策略的教學融入到學生的“拼、剪、畫、說“活動中,使學生領悟轉化思想,感受事物之間是密切聯繫的,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探索知識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演示和操作,讓學生在拼剪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美,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並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運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問題。

教學關鍵:

怎樣把梯形轉化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找到轉化後圖形與原來梯形之間的關係。

教具:

課件、梯形卡紙。

學具:

剪刀、各種不同形狀的梯形卡紙。

教學過程:

一、課前複習

同學們,之前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三角形的呢?(這樣是爲學習梯形的面積計算做好了鋪墊。因爲三角形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與梯形有許多相似之處,有了前幾節課的基礎,學生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就並不困難。)

請同學們看這幅圖片,汽車玻璃是什麼形狀的?你會計算這塊玻璃形的面積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梯形的面積,相信學習完這節課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在實際情景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這樣導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恰到好處地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使學生產生一種探求知識的動力。)

二、探索轉化:

1、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方向:

我們在學習的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時,採用了割補的方法、拼擺的方法,把要研究的新圖形轉化爲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再利用已學過的圖形推導出新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現在我們又要計算梯形面積,怎麼辦呢?(轉化)你準備用什麼方法把梯形轉化爲我們學過的圖形?(運用遷移規律,注意從舊到新、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體現“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2、動手轉化:

(老師爲每組同學都準備好一些梯形,其中有一組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

小組活動:

(1)梯形可以合理轉化爲什麼圖形?怎樣轉化?

(2)轉化後的圖形與梯形有什麼聯繫?

小組合作交流,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學習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小組合作,鼓勵做法多樣。)

3、公式推導:

根據轉化方法來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歸納總結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梯形面積=(上底+下底)x高÷2

(在操作探究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自己來總結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這樣的設計,體現了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滿足了“學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進一步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他想到的推導方法展示出來,既達到突出“重點”,又化解“難點”的目的。)

4、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公式

三、應用公式解決問題

我們已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那麼我們就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吧!課件出示例3主題圖

同學們知道這是哪兒嗎?(三峽水電站)三峽水電站是我國最大的水電站,同學們請看圖,你能求出這個梯形的面積嗎?學生試做,二生板書。

(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學生獲得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出示了課本的例題,求梯形大壩的橫截面面積。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將學生探究發現的數學知識轉化爲自身的能力,“學以致用”,來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

四、鞏固練習

1、選擇(進一步明白求梯形面積公式的條件)。

2、是非判斷題。(判斷出對錯並且說出原因,提高學生對新課的理解。)

3、我最聰明。(拓展提高)

五、反思總結,拓展延伸

1、學生談收穫,談學習方法。

2、組內互評:這節課你最想表揚誰,爲什麼?

3、完成課內作業。

現在請同學們再來看這幅汽車圖片,現在你能計算這汽車的玻璃面積了嗎?課件出示玻璃的數據,學生作業。

(解決了前面導課提出的的問題,迴應引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反思】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材的教育價值和智力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關鍵在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爲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猜想”、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爲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

一、動手操作,培養探索能力

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安排學生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並讓學生通過找圖形之間的聯繫,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首先讓學生猜想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什麼圖形?再通過“拼、剪、割”的動手操作活動,看一看能轉化成什麼圖形,然後學生思考討論:想想轉化的圖形與原梯形有什麼關係?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

二、發散驗證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說促思,開啓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說一說,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剪、說”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散,在活動中發展,學得主動、紮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老師應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

《環形面積》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探索並掌握梯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能利用公式求梯形的面積。

2.掌握轉化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明白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可以轉化的。

教學重點

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利用

教學難點

運用轉化的方法探究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具準備

剪刀,一個梯形,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欣賞、引入新課。

1.展示生活中的梯形,溫故引新

師: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梯形。你能說出它各部分的名稱嗎?請你邊說邊用你的小手指一指.你還想知道什麼?(出示課件)

生:面積

師:大家回憶一下,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麼?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ppt演示)

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沿三角形兩邊的中點剪開後拼成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積是底乘高除以2。師:通過剪拼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找到他們之間的聯繫在推導。

2.出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繼續用轉化的方法學習梯形的面積。(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師:誰知道梯形的面積公式?

生: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如果用a、b、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與高,用s表示梯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還可以怎麼表示?

生:S梯形=(a+b)×h÷2

【設計意圖】本環就展開想象,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中打開了思維,培養了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數學,逐步建構自己知識體系的能力,初步感知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二、提供材料、動手操作、公式推導。

1.猜想梯形面積公式可能的推導過程

師:誰願意猜一猜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能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生1: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

生2:把個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

生3:把一個梯形轉化成三角形來推導

生4:把一個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來推導

師:同學們對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作了大膽的猜想,但光有猜想是不夠的,我們還要進行探索研究,通過事實來說明。

2.提供材料,探索研究

師:剛纔同學們提到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推導,但老師今天只准備一個梯形怎麼辦?(課件出示圖一)

生:畫一個同樣的梯形進行推導

師:請先想象一下,然後拿出材料畫一畫,再推導面積公式(學生研究,然後彙報並白板操作)生: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是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平行四邊形的高是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師:“(上底+下底)×高”表示什麼?求梯形的面積爲什麼還要除以2?

生:(上底+下底)×高求的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除以2求的是梯形的面積。

師:通過剛纔的學習,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確定能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是也有同學猜想用一個梯形也能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長方形來推導,你們覺得可以嗎?

(2)用一個梯形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再次研究,然後彙報並白板操作)

師:想辦法把一個梯形剪或拼成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再推導出面積公式。

生1:我們沿着梯形兩腰中點的連線將梯形剪開(白板操作)轉化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平行四邊形的高只有梯形高的一半,(上底+下底)×高÷2,求出的是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就是梯形的面積。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上底與下底的和表示什麼?高÷2又表示什麼?

生:上底與下底的和表示平形四邊形的底,高÷2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

師:那位同學是轉化成三角形來推導的?

生2:我們沿着梯形一個頂點和一條腰的中點分割下來,把它轉化成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等於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梯形的高等於三角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學生白板操作)師:你們是沿着腰上的任意一點進行分割的?

生:必須要沿着梯形一腰的中點與頂點的連線進行分割,剪下來才能拼成一個三角形。

師:上底與下底的和表示什麼?

生:上底與下底的和表示三角形的底

生3:我們把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方格紙中讀出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兩個三角形面積和就是梯形的面積,再在方格紙中讀出梯形上底,下底,高,從而推出梯形面積公式。

生4>我們把一個梯形分割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進行推導,也能推出梯形面積公式。

師:剛纔同學們用了不同的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這說明同學們很會思考,其實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還有其他方法,我們還可以在課後繼續研究。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驗中不斷髮現問題,在同伴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維,哦不滿足於一種方法的公式推導。展示多種方法,開拓學生的思維,溝通多種方法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三、聯繫實際、鞏固運用

1.師:有了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我們能不能計算這個梯形的面積?想辦法計算出這個梯形的面積?

(學生白板工具欄中數學選直尺量出梯形的上底4、7釐米、下底13、5釐米、高8、5釐米,代入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計算出梯形的面積。)

2.師:梯形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廣泛,這是我國最大的三峽水電站,

我國三峽水電站大壩的橫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如下圖),求它的面積。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爲了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次推向高潮,通過運用梯形面積公式計算其他圖形,讓學生體會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繫,從中培養了學生構建知識系統的能力和知識遷移及綜合整理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暢談收穫。

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從知識和方法兩方面進行總結)【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是再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回憶過程中更清晰地認識到這節課到底學了什麼,通過談感想,談收穫,學生間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板書設計:

梯形的面積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教學反思:

<<梯形的面積>>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多數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之後,會通過各種不同的渠道獲取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但很少有學生會思考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學生經歷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學習後,已經掌握了要把梯形轉化爲已知學過的圖形進行推導。那麼.用什麼材料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呢?

一、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

新課表的核心理念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但我們有多少時間是真正站在學生髮展的角度去落實課堂教學呢?在我們的思維習慣中,往往會從整個數學知識體系去考慮教學,卻很少從孩子發展的角度思考。學生已經具備了要把梯形轉化爲學過的圖形進行推導的經驗,是否就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學習新知識,從而學會學習呢?真正落實到課堂上,卻並非易事。所以我把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分爲兩個層次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先引導學生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進行推導,讓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掌握這種推導方法,再引導學生用一個梯形通過割補、分割等方法,把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進行推導,根據推導方法的難易程度,在學習組織上安排了二人合作的形式進行這樣的組織教學,層次清楚,每個環節目標明確,讓每個學生更深刻地體驗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二、畫一畫中經歷面積的推導過程

在平時的動手操作課中,多數教師都覺得很麻煩,主要原因是製作學習材料繁瑣,課堂教學調

控比較困難,很容易造成操作的低效現象,爲追求學習材料的簡潔,我沒有製作一些梯形的紙片讓學生學習研究,而且把紙片拼擺改成讓學生自己畫一畫,同時考慮到學生畫圖是用尺子量,誤差太大,速度很慢等缺點。採用方格圖幫助學生理解,排出一些不必要的干擾因素,這樣的學具準備一方面很方便,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把研究的想法畫出來,逼迫學生先進行想象,比直接讓學生拼擺更具有挑戰性,更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在推導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

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主要不是讓學生簡單地拼一拼、擺一擺或剪一剪,而是讓學生通過這樣的動手操作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本課教學讓學生先想象,然後把拼擺過程畫下來,畫的過程就是學生想象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尤其把一個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要求更高,這些轉化過程必須經歷學生的空間想象,白板的應用,讓學生觀察梯形的變化,即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又能很好地將梯形的面積公式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溝通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化抽象爲具體,讓學生理解的更深刻。

《環形面積》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討論,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2、能夠利用公式進行簡單的面積計算。

3、滲透轉化思想,初步瞭解極限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源面積計算公式的退到。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討論,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師:看一看圖中這幅畫,工人叔叔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所有的草坪鋪滿將是一個什麼形狀?

那麼求這個圓形草坪的佔地面積就是求什麼了?

引導學生說出求這個圓形草坪的佔地面積就是求圓的面積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的面積。

板書:圓的面積

師:看着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你有什麼想法?想從這節課中學到什麼?

二、導入新課

1、師生總結板書?圓的面積與什麼有關?

?圓的面積怎麼求?

?圓的面積有沒有計算公式?

2、師:看着老師手中兩個不同大小的圓,是什麼決定着他們的大小,那麼可想而知,圓的面積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引導學生猜想說出圓的面積與半徑有關

板書:圓的面積與半徑r有關

師: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了,接下來我們就來進行深入的探究。探究之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我們是怎樣推導出他的面積公式的?對於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也是運用同樣的方法推導出他們的公式的

師:總的來說,先把他們剪切,再拼接,最後轉化成熟悉的圖形。

板書:拼切——轉化——化未知爲已知

師:那麼你們可以把這種轉化的思想運用於求圓的面積上嗎?

生:可以(不可以)

師:那你想怎麼切,怎麼拼,把圓轉化成什麼圖形,自己動手做一做。有想法的請舉手告訴老師。

師:由於操作的侷限性,我把大家拼接的效果用電腦展示出來。

首先,首先先把圓等分成8份,再拼接在一起,它大致像一個什麼圖形。

(平行四邊形)

第二次把它等分成16份,在拼接在一起,它更想什麼了?接着把她等分成32份,拼接起來,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師:總結如果分的份數越多,每一小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長方形。

板書:近似

三、推導圓的公式

師:我們已經成功地花園爲方,看看數學方式就是這麼神奇,但是圓的面積公式還是不知道。請同學們看着你們手中拼接好的圓以同桌爲組思考這幾個問題:?圓的面積和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周長、半徑有什麼關係?

你能以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公式嗎,嘗試用“因爲……根據……所以……”類似這樣的關聯詞,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發展出來。板書:因爲圓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1/2周長×半徑

所以圓的面積=R×RS=R

這就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圓的面積公式,從公示中得出,圓的面積大小和什麼關係密切,驗證了剛纔的猜想是正確的,所以在學知識的時候,不僅要大膽的猜測,還要用實踐去驗證猜測。

練習題

1、求出下列圓的面積:

2、圓形草坪的直徑是20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練習十

六、3小剛量得一棵樹幹的周長是125.6cm。這棵樹幹的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

四、總結

通過剛剛的練習題,我們知道了哪些條件就可以求出圓的面積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咱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環形面積》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及邏輯推理能力。

2、利用已有知識,運用數學思想,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滲透轉化,極限、以直代曲等數學思想。

3、培養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良好品質,鍛鍊自己面對困難,勇於克服,鍥而不捨的精神。

【教學重點】

圓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把圓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紙板若干個;

3、剪刀若干把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想一想,我們學習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的時候,是利用什麼方法推導出了它們的面積公式呢?

預設引導學生明確:我們是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了面積計算公式。

師:對了,在研究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時,我們利用了轉化,對應的數學方法解決了問題,那麼我們能不能利用這些數學思想求圓的面積呢?

(板書: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已學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勾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爲新知打下基礎。

二、嘗試轉化,彙報發現

1、師:那麼,怎樣才能把圓形轉化爲我們已學過的其它圖形呢?

(1)學生通過預習,小組內討論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組派代表發言

(發現:通過轉化,可以成爲其他圖形.並說說你們是怎麼做的?)

(學生通過分的份數不同,發現分的份數越多,拼出來的越接近長方形。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也爲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2、小組合作,嘗試推導公式

現在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你們把一個圓形轉化成了現在的圖形之後,它們的面積有沒有改變?

(1)請小組內討論。

學生髮現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面積=圓的面積。

師:雖然我們現在拼成的是一個近似的長方形,但是如果把圓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這樣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圖形就變爲真正的長方形

(2)嘗試推導公式。

師:現在我們就來看這個長方形。同學們,如果圓的半徑爲r,你們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嗎?現在請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討論。

師:好,同學們,誰能首先告訴老師,這個長方形的寬是多少?

預設: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演示課件,同時閃爍圓的半徑和長方形的寬,並標示字母r

師:那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呢?(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說明)這個長方形是由兩個半圓展開後拼成的,請大家看屏幕,這個紅色的半圓展開後,其中這條黃色的線段就是長方形的長。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課件繼續演示如圖,半圓展開後再還原,再展開,),這個長方形的長究竟與圓的什麼有關?究竟是多少呢?

預設:教師引導學生明白: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有關,並且是圓的周長的一半(如果學生有困難的話,教師利用課件演示)。並且讓學生通過計算得出長方形的長就是。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那圓的面積呢?

小組內討論發現: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課上分組討論與交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互助合作的精神,使他們在交流合作中獲得經驗。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教學例

1.師:同學們,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什麼?(出示例1)如果我們知道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我們該怎樣求它的面積呢?請大家動筆算一算這個圓形花壇的面積吧!

(1)找兩個學生到前面版演

教師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並提醒學生注意公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

2、加強練習教師出示課件題目,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3、數學小診所師:課件出示題目,學生搶答

【設計意圖】:以做練習的形式,檢驗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效果,有利於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四、對本課內容進行回顧,今天你都學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回顧今天所學知識點。

《環形面積》教學設計 篇9

學情分析:

《圓的面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內容,而蘇教版則安排爲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對於高學段的學生來說,在學習本課時之前,已經積累了大量關於圓的表象認識。在學習圓的面積之前,學生已經掌握其他平面圖形的計算方法。這節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和圓的面積的`關係,總結出圓面積計算方法。此時這個階段的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複雜的。競爭意識增強,敬佩優秀同學;接觸自然、瞭解社會;加強預習,學會總結。認知也有所發展,在注意力方面,學生的有意注意逐步發展並占主導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穩定性、注意的廣度、注意的分配、轉移等方面都較低年級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在記憶方面,有意記憶逐步發展並占主導地位,抽象記憶有所發展,但具體形象記憶的作用仍非常明顯。在思維方面,學生逐步學會分出概念中本質與非本質,主要與次要的內容,學會掌握初步的科學定義,學會獨立進行邏輯論證,但他們的思維活動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學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長並逐漸符合客觀現實,同時創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初入六年級的小學生是小學學習的最高、最後階段。隨着對小學教育的不斷適應,這一時期的學生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學時的兒童穩定,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髮展。剛入六年級的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習目標歸納起來爲:增強學習技能訓練,培養良好的智力品質;引導學生樹立學習苦樂觀,激發學習的興趣、求知慾望和勤奮學習的精神;培養正確的競爭意識;鼓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做事情的堅持性;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

教學目標:

1.瞭解圓的面積的含義,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轉換思想】,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理解圓的面積的意義,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溝通圓與其他圖形之間的聯繫,培養觀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鍛鍊自己面對困難勇於克服,鍥而不捨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能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並能運用圓面積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的問題

2,圓面積的計算以及公式的推導

案例描述:

一、帶入情境,引出問題

1、出示課本中的草坪噴水插圖,並提出問題,你能從中發現什麼數學知識

2、並進一步提出這個圓的面積是指這個圖形的哪個部分

3、最後開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圓的面積}

二、引入數學歷史,增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圓形,是一個看來簡單,實際上是十分奇妙的形狀。古代人最早是從太陽、陰曆十五的月亮得到圓的概念的。在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曾經在獸牙、礫石和石珠上鑽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像圓。到了陶器時代,許多陶器都是圓的。圓的陶器是將泥土放在一個轉盤上製成的。當人們開始紡線,又製出了圓形的石紡錘或陶紡錘。古代人還發現搬運圓的木頭時滾着走比較省勁。後來他們在搬運重物的時候,就把幾段圓木墊在大樹、大石頭下面滾着走,這樣當然比扛着走省勁得多。

約在6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輪子——圓型的木盤。大約在4000多年前,人們將圓的木盤固定在木架下,這就成了最初的車子。

三、引入舊課,導入新課

【引入】小學生們,前面我們學習過了正方形,長方形,甚至梯形面積等平面圖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動手把圓先切割再拼接成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那麼圓的面積不就是我們之前學過的圖形的面積嘛。那我們準備工具看一下怎麼樣才能將圓拼接成一個我們所瞭解的圖形。

1,課件展示:請看大屏幕,分成16份的圓,把它們可以拼接近似成平行四邊形,分成32等份,也可以拼成近似爲平行四邊形,而64等份呢,竟然可以近似爲長方形,那你可以發現什麼?【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細,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於長方形】

2,思考提問並總結圓面積計算公式的語言描述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周長的一半,而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圓的半徑

3,提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問題,提問總結s=πr2

4,利用公式,導入數學歷史的有關文化,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

會作圓,但不一定就懂得圓的性質。古代埃及人就認爲:圓,是神賜給人的神聖圖形。一直到兩千多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纔給圓下了一個定義:圓,一中同長也。意思是說:圓有一個圓心,圓心到圓周的長都相等。這個定義比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約公元前330-前275年)給圓下定義要早100年。

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π=3.1415926535……但在實際運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C=πd或C=2πr.《周髀算經》上說"周三徑一",把圓周率看成3,但是這只是一個近似值。美索不達來亞人在作第一個輪子的時候,也只知道圓周率是3。魏晉時期的劉徽於公元263年給《九章算術》作注時,發現"周三徑一"只是圓內接正六邊形周長和直徑的比值。他創立了割圓術,認爲圓內接正多連形邊數無限增加時,周長就越逼近圓周長。他算到圓內接正3072邊形的圓周率,π= 3927/1250。劉徽把極限的概念運用於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之中,這在世界數學史上也是一項重大的成就。祖沖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計算基礎上繼續推算,求出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數精確值,他還用兩個分數值來表示圓周率:22/7稱爲約率,355/113稱爲密率。在歐洲,直到1000年後的十六世紀,德國人鄂圖(公元1573年)和安託尼茲纔得到這個數值。如今有了電子計算機,圓周率已經算到了小數點後五萬億位小數了。

四,熟記公式,並投入實踐應用之中

1,口答,根據半徑計算出圓的面積

R=1,R=2,R=3

2,練一練

r=8,s=;c=31,4,s=

r=4,s=;d=16,s=

3,那現在請大家回到本節課開始的時候,用圓面積公式計算噴水頭轉動一週可以澆灌多大面積的農田

4,第18頁第2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修正的時候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計算過程和依據

5,第18頁第2題

讓學生理解題意之後,鼓勵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猜一猜結果,然後在地上畫一個半徑是一米的圓,讓學生看看,並試着站一站

6,課下思考

用一根長3米的繩子,把一隻羊拴在樹杆上,羊的活動範圍是多少?

五,學生自我評價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感悟?

本節課,讓我們通過計算,分析結果,總結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同學們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團結協作共同取得了進步。

六,【作業】

隨堂練習課後作業

《環形面積》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認識圓的面積,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探索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 過程與方法:在探究圓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通過大膽猜想、動手操作等活動,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和概括能力,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應用,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極限思想。

教學重點:

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運用圓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圓形白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情景圖:

①從圖中你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②提問:“這個圓形草坪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佔地面積”指什麼?

2、說一說:什麼叫圓的面積?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出示情境圖,把教學內容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從具體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回顧舊知:

回顧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指出:轉化的方法是我們學習數學新知識的一種很好而且很有用的思想和方法。轉化的目的是爲了——將沒學過的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回顧,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慾,強化數學學習的生活化。

2、思考:那麼能不能把圓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呢?

3、合作探究:

(1)猜想

(2)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3)彙報交流,展示成果(分層展示學生研究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調動學生動手、動腦等多種感知覺參與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自覺性,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應用知識間的轉化和聯繫,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藉助網絡畫板製作的動態課件展示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展示不同的等份數拼成不同的平行四邊形,感受極限的思想。

【設計意圖】:通過對圓切拼的動畫演示,觀察不同等份數拼成的不同圖形,發現規律,讓學生感受極限思想。

5、推導圓面積公式。

①比較轉化後的圖形與圓,你發現了什麼?

②全班交流,根據學生敘述板書:

長方形面積= 長 × 寬

圓的面積 =圓周長的一半 × 半徑

=Лr × r

=Лr

6、小結: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S =Лr

【設計意圖】:通過轉化和對比,讓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在開放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觀察、討論的學習交流,從而把發現知識的過程交給學生,動靜結合的呈現方式有利於學生的理解,有利於突破教學難點,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業,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7、知識應用、內化提高

(1)、 求下列圓的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r=3cm

(2)、出示例1:例1: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 認真讀題,理解題意。

(2) 你認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3)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4) 彙報解答過程及結果,集體評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1、公園草地上一個自動旋轉噴灌裝置的射程是10米,它能澆灌的面積是多少?

2、把一個周長爲18.84cm的長方形改圍成一個圓,圍成圓的面積是多少?

3、求下列圓的周長和麪積。

r=2cm

4、求半圓的面積。

r=4cm

【設計意圖】:拓展延伸,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真正體會數學的實用性。

5、回顧整理,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培養反思習慣,重視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