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詩經兩首》教學設計(精選5篇)

《詩經兩首》教學設計(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詩經》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詩經兩首》教學設計(精選5篇)

《詩經》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理解《關雎》所表現的青年男子對美麗善良女子的熱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摯美好的愛情生活

2、瞭解作品所運用的反覆和賦、比、興手法

【教學重點】

詩歌的反覆吟唱所表現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比興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文學常識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產生的詩歌作品305篇,當時稱爲《詩》,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尊爲儒家經典,才定名爲《詩經》。《詩經》按體裁分爲“風、雅、頌”三類。而“風、雅、頌、賦、比、興”,《毛詩序》稱之爲“六義”。《詩經》由於其內容豐富,在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廣泛而深刻地描寫現實、反映現實的精神,對後代文學影響很大。

二、學習《關雎》

1、老師範讀課文,學生跟讀,解決字詞。

2、學生看註釋,藉助工具書,老師點撥,弄清課文的意思。

首章從對雎鳩的和鳴,觸動了男女愛慕的心情,聯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採荇起興,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夢寐以求的心情。重疊“遊哉”,用以表現思念之深;“輾轉反側”,形象地寫出了求而未得時的苦悶焦躁。

第三章用了類似第二章的復疊方式,意思卻有進一步發展。男子以音樂挑動女子,博取她的歡心,借美妙的音樂,達成美滿婚姻。

3、討論全詩用了“興”的表現手法。

4、主題歸納:

《關雎》是一篇民間情歌,描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的樸實願望,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們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抒發的感情熱誠真摯、純潔樸實,全無庸俗虛僞之態,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純真之美。

三、學習《蒹葭》

1、老師範讀,學生跟讀,然後自讀。

2、學生看註釋,老師點撥,弄懂課文的意思。

⑴通過“溯洄”“溯游”的連用,側面刻畫了詩人追求的一往情深與執著、內心的焦急與憂愁。再結合最後的“宛在”,由這種一往情深與執著得到的始終卻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就更突出了這種一往情深與執著帶來的無盡的惆悵。

⑵虛實相間,富於朦朧美。“伊人”的理解可以千千萬萬、彼此不同,是爲虛也;詩人的追求是實的,感情的惆悵悽切是實的。虛實相間給了本詩巨大的想象空間。

⑶通過“重章疊句”的運用、押韻、疊詞,一方面增加了句式的齊整、音律的優美,使之琅琅上口,收到一詠三嘆之效;另一方面,通過三次重複“溯洄”、“溯游”、“宛在”、“所謂伊人,在水……”,以及“爲霜”、“未晞”、“未已”的變換,都側面刻畫出了詩人等待時間之長、追求之堅持不懈,並通過這種復現增加了全詩惆悵悽迷的興味。

⑷《蒹葭》這首詩的每章開頭的前兩句都是寫景:蒹葭蒼蒼,白露爲霜”“蒹葭悽悽,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這些景物描寫給人展現了秋天的清晨,河邊的蒼蒼蘆葦沾滿了霜露的景象,給人以蕭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熱戀者感到分外的淒涼,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戀人,於是他去尋找“在水一方”的戀人。因此這每章開頭的前兩句是“興”,從而引起正文。

⑸描寫了河水的蒼茫浩淼、飄忽不定,更寫出了它把詩人與“伊人”隔絕造成的痛苦與無奈。

⑹善於營造意象。所謂意象,指客觀物象經創作主體獨特審美活動而創造出來的固化的一種藝術形象,是主體與客體、心與物、意與象的有機融合,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產物,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藉助客觀物象表示的主觀情意。

中國古典文學中亦不乏意象,如歲寒三友、四君子、杜鵑、蓮花、菊花、灞橋柳、月亮、香草美人、秋天、烏啼等等。

四、小結

五、佈置作業

《詩經》教學設計 篇2

課題:《詩經》兩首

學習目標:

1、積累《詩經》的有關知識及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2、反覆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把握詩的節奏與語感;

3、採用比較閱讀鑑賞的方式,對兩首詩進行解讀。

4、正確的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重難點:

1、掌握《詩經》中的賦筆興的藝術手法;

2、運用比較朗讀的方式,對文本進行賞析;

3、品味詩的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美、節奏美。

教學課時:一課

教學工具: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我國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國,在這裏有數不盡的文人墨客,讀不完的詩詞曲賦。今天,我們將在璀璨如星的詩的長河中,擷去一顆最遙遠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詩經》,來一同欣賞她那雍榮典雅、古老質樸的獨特魅力。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可見《詩經》的重要影響力,下面請同學們談一談你所掌握的有關《詩經》方面的知識。

2、知識歸納與拓展

⑴、學生自主歸納有關知識

⑵、教師明確、總結。(多媒體顯示)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詩經》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

《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導入語:好詩如美酒,似香茶,在於品!品詩在於讀,在於聽!下面請同學們採用自己所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誦這兩首詩。

3、誦讀《詩經》兩首,初步認知文本。(多媒體顯示詩的內容)

⑴、學生自由閱讀詩歌,瞭解詩的內容。

⑵、老師範讀,指導學生把握詩的節奏與語調的舒緩。

⑶、問題導讀:請說一說編者把這兩首詩設計在一篇課文中的原因。

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自由回答:

老師明確:主題內容相同,藝術手法相似。

(多媒體顯示)

相同點:

①、主題內容相同——都是反映古代青年男女愛情的詩作;都是一方向另一方表達愛慕之情,但結果不盡如人意的內容。

②、詩的結構形式相似——都是採用了重章疊唱的手法。

③、藝術手法相同——都使用了“詩經六義”中比興手法。

⑷、齊讀文章,欣賞詩的意境美。

4、再讀詩歌,整體感受文本

⑴、聽讀詩歌,談一談,兩首詩給我們帶來的那些畫面?

(多媒體顯示)

<<關雎>>:(畫面)相遇→→相思→→相悅

<<蒹葭>>:(場景)蒹葭叢中覓伊人

⑵、齊讀詩歌,再度走進文本

請同學們結合文中的具體詩句,來講解畫面。

(多媒體顯示)

求 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關雎>>:君子→→→淑女 →→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從

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蒹葭>>:主人公→→→伊人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泗

上面我們大家一直在尋找兩首詩的共同點,我想由於我們的個性差別,同學們對這兩首詩一定都自己的情感傾向,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所喜愛的一首,仔細的朗誦一下,並談一談你喜愛它的理由。

5、個性閱讀,研知文本

⑴、學生合作討論,課堂交流。(老師給予一定引導和評價)

⑵、老師明確、總結。

(多媒體顯示)

<<關雎>>重在敘事,故事線索明確;畫面形象可見內容明朗清晰。

<<蒹葭>>意境含蓄,場景朦朧,情感韻味更加濃郁,較爲典型的重章疊唱的手法具有感染力與音樂美。

在藝術手法方面,<<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爲突出,

“蒹葭”、“水”、“伊人”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營構出一個韻味十足的藝術世界。

通過了本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真正瞭解到《詩經》所含有的獨特的魅力,那優美的意境,讓我們流連忘返,那真摯的情感,更讓我們神往不已。是呀,我們生長在情的海洋之中,沐浴在愛的陽光之下,讓我們怎能不爲之高聲讚歎呢!

6、情感的拓展與滲透

⑴、請同學們運用已學過的詩歌或相關的歌曲,來讚美我們所擁有的親情、友情,乃至我們以後所憧憬的愛情。

⑵、將學生分爲三組:一組談友情,一組:談親情,一組談愛情,分組交流與合作,歸納出相應的詩詞與歌曲,在課堂上進行全班交流。(老師給予合適的評價)

7、小結

一首首詩詞,陶冶了我們的情操;一曲曲樂章,昇華了我們的靈魂。是呀!詩讓我們博學多才,詩讓我們瀟灑多情,最後,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吟誦<<關雎>>和<<蒹葭>,再次領悟一下“思無邪”的藝術魅力。

《詩經》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賦、比、興的手法。

2、想象通過對詩歌意境的在加工,培養一定的能力。

3、通過詩歌的學習,培養對祖國文學的感情。

【重點】

想象通過對詩歌意境的在加工,培養一定的能力。

【難點】

瞭解賦、比、興的手法。

【新課】

一、導入

從唐詩宋詞在我國源遠流長的輝煌地位說起,導入對古體詩、近體詩及詞的介紹,介入教學。

二、整體把握

1、關雎:

詩中這位男子在河邊聽到鳥鳴,順着鳥聲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雙成對的鳩鳥,因而引起一種美好的聯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詩的第一章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聽着鳩鳥和鳴的時候,有一個姑娘在河邊採荇菜,她左右採摘荇菜的美好姿態給了他一個難忘的印象,愛慕之情油然而生,並使他醒時夢時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總括地寫出這種強烈激動的感情。但因爲追求這個姑娘沒有達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第二章的八句,寫這個男子日夜不安的苦悶和焦灼的心心情。最後一章,進一步表達了這個男子對採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願望。“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是寫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也就是他想像結婚時的熱鬧情景。

2、蒹葭:

《蒹葭》是“秦風”中的一首愛情詩。詩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寫景,後六句抒情。全詩熔寫景、抒情於一爐。金秋之季,拂曉之時,露濃霜重,蘆葦沾懣了晶瑩潔白霜花。“蒹葭蒼蒼,白露爲霜”,展現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給全詩籠罩了一層悽清落寞的情調。這時主人公來到河邊,翹首佇立,凝視着河的對岸──那是“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恍惚迷離,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沒有因此罷休,決心衝破天塹,追求伊人。一忽兒逆水而上,一忽兒順水而下,但都無法到達“蓬萊仙境”。咫尺天涯,令人無限惆悵!

三、問題研究

1、《關雎》與《蒹葭》的藝術特點有什麼不同?

提示:要從藝術表達着眼,卻又不能不兼顧內容,因爲手法的運用本就是表情達意的;其次,要抓住“興”這一表達手法展開比較,對《詩經》中詩的分析,往往不能忽視這一點。

甲生:從表現手法上來看:《關雎》一詩着重在“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樣一條線索小夥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幻想得到她。《蒹葭》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苦苦追尋,伊人卻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覆詠歎。

乙生: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

丙生:從藝術手法上看,《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全,用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課堂練習】

背誦這兩首詩,並寫一段賞析文字。

【總結】

1、《關雎》是詩經的第一首詩。全詩通過一個青年男子對一個姑娘一往情深地追求的描繪,特別是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的直言表白,表現了古代青年對美滿婚姻的美好期望。

2、《蒹葭》是“秦風”中的一首愛情詩。全詩以蒹葭起興,以白露爲襯,通過“伊人”生活環境的描繪,抒發了對意中人的傾慕、追求及悵惘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

表白愛情願望傾心所思:窈窕淑女

強烈心願:君子好逑反覆詠歎

關雎寤寐思念之苦追慕之心:寤寐求之深切思慕

相思之苦:輾轉反側美好願望

幻想願望實現相會情形:琴瑟友之

結婚場面:鐘鼓樂之

懷念:蒹葭蒼蒼

伊人在水一方

重章疊句

蒹葭相思:蒹葭萋萋

伊人在水中坻

反覆詠歎

幻覺:蒹葭采采伊人在水中追求愛情

《詩經》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瞭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瞭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認識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特點。

4.瞭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時間]一課時

預習檢查:

瞭解了哪些關於《詩經》的文學常識?

文學常識介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爲《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所錄,均爲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爲風、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魏、唐、秦、陳、檜、曹、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爲《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的。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於賦、比、興,宋代朱熹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於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詩經·氓》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瞭解衛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

2、瞭解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3、透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徵。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入話題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愛情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生的那件事,讓我們走近他們,去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傳唱了千年的愛情故事。

2、範文朗讀,熟悉生字詞義。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將子無怒乘彼垝垣

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于嗟鳩兮

無食桑葚隰則有泮猶可說也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言既遂矣躬自悼矣無與士耽

實詞

布:一種貨幣,並非註釋裏說的,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

匪:讀上聲,並非通假。

將:讀qiāng,願、請,如,《將進酒》。

乘:登上。賄:財物。

說:通“脫”。

漸:讀jiān,濺溼、浸溼。

爽:差錯。

極:標準。

德:心意、情意。

罔:無。

虛詞

以: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前“以”,用;後“以”,拿)

乘彼垣,以望復關(表承接,無義)秋以爲期(把)

其:其黃而隕(代落葉)其葉沃若(代桑樹)士貳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語助詞,無義)不思其反(你)之:主謂之間,舒緩語氣,無實義(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女之耽兮總角之宴)靜言思之(這件事)

活用

爾卜爾筮(卜、筮均爲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爲用龜板、蓍草占卦)士貳其行(數詞活用爲動詞,對…不專一)

成語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興夜寐。

3、學生自行朗讀,體會詩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討論。理清全詩層次

提問:這首敘事詩寫了這對男女婚姻過程的哪幾個階段?

明確:戀愛——婚變——決絕。

追問:結婚前後,詩中男女發生了什麼變化?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複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後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着“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

[板書]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詩句)秋以爲期無與士耽亦已焉戰

載笑載言士貳其行

至於暴矣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男子女子

婚前虛僞熱情、善良、多情

婚後兇暴、蠻橫勤勞、剛強、清醒

感情不專、薄情寡義

總結:男女的不平等,不僅體現在政治上、經濟上,有時候還體現在性格上,但詩中女子的最後決絕,又使我們看到中國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4.這首詩運用了些什麼藝術手法,結合感興趣的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要點:

①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後形成對比。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後也形成了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她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②《詩經》開創比、興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爲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爲“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爲,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6、佈置作業:

1、再讀一遍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另一樣的生活。

3、預習下節課。

《詩經》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準確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富有韻味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把握《詩經》的藝術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3、品味和欣賞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創造美的熱情。

重點

1、仔細品味這兩首詩,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2。、在品味詩歌的基礎上,提高詩歌鑑賞能力,領悟詩歌的語言特色。

難點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學過程

1、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因其共收錄了305首民歌,又被稱爲《詩三百》。其內容豐富多彩,是同代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因而又被譽爲“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

聽,想。用樂府詩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讀感知1、聽朗讀,把握詩歌的朗讀節奏。

聽出來了嗎?這兩首詩的朗讀節奏很好把握,基本上都是兩兩停頓,只有《蒹葭》每節詩的後一句爲兩三停頓。

2、積累生字。

雎(jū)鳩窈窕(yǎotiǎo)參差(cēncī)

寤寐(wùmèi)蒹葭(jiānjiā)溯洄(sùhuí)

沚(zhǐ)晞(xī)湄(méi)

躋(jī)涘(sì)芼(mào)

坻(chí)

3、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你對這兩首詩內容的理解。

點撥:《關雎》一詩寫了一位男子對美少女的渴慕嚮往之情。

《蒹葭》寫的是一位男子極力追求一位女子,但卻無法得到她而產生的苦悶和傷感之情。

作品介紹《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傳說是由孔子編定的。先秦稱爲《詩》,西漢時因“罷除百家,獨尊儒術”而被尊爲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被譽爲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

《詩經》六藝:

風、雅、頌、賦、比、興。

其中風、雅、頌三個部分爲其內容的分類;賦、比、興三部分爲其表現形式。“風”指"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40篇。

“賦”就是直接鋪陳敘述,相當於後來的敘事詩。

“比”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興”是藉助其他事物爲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瞭解作者生平,積累文學常識。

關於作者《詩經》的作者的成分很複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於民間的歌謠。也有傳說這些詩歌傳說多爲尹吉甫採集、然後由孔子編訂的。

藝術成就《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於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詩經》的影響還越出中國的國界而走向全世界。

詩體介紹民歌是在民間世代廣泛流傳的歌曲,是最大衆化的音樂形式,是大衆口頭創作的、並在流傳中不斷豐富着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很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我國曆史悠久,地域遼闊,人口和民族衆多,所以民歌源遠流長,浩如煙海。民歌的音樂語言簡明洗練,音樂形象鮮明生動,表現手法豐富多彩,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各民族各地區的民歌浩如煙海,各具特色,據統計,各地已採集到的民歌,數量總計超過三十萬首。

筆記。瞭解民歌的創作過程。

寫作背景相傳中國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着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爲施政的參考。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的不朽之作《詩經》。

通過寫作背景的瞭解,爲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作鋪墊。

疏通文意(1)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關:擬聲詞,鳥叫聲。

洲:水中的陸地。

窈窕:恬靜而美好的樣子。

逑:配偶。

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

流:打撈,採摘。

寤寐:寤,指醒着;寐,指睡着。這裏指白天和夜晚。

思服:思念。

優哉遊哉:這裏指情意綿綿的樣子。

輾轉反側:翻來覆去睡不着。輾轉:翻來覆去,不能安定。

友:名詞活用作動詞,做朋友,相親相愛,親近。

芼:挑選。

樂: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使動用法,使……快樂。

譯文:

雎鳩鳥關關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麗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長短不齊,左邊找右邊找。姑娘美麗又善良,從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從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綿綿不斷,翻來覆去,不能安睡。

荇菜長短不齊,左邊採右邊採。姑娘美麗又可愛,彈奏琴瑟來親近她。

荇菜長短不齊,左邊挑右邊揀。姑娘美麗又可愛,敲鐘擊鼓讓她快樂。

(2)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蘆葦。

蒼蒼、萋萋、采采:指草木茂盛的樣子。

在水一方:在河流的對岸。

溯洄:逆流而上。

阻:艱險。

溯游:順流而下。

宛:好像。

晞:曬乾。

湄:岸邊,水草交接的地方。

躋:攀爬。這裏指路途高而且險峻。

坻:水中的高地。

已:消失,這裏指曬乾。

涘:水邊。

右:道路彎曲。

沚:水中的小塊陸地。

譯文:

蘆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結成霜。心上的人兒,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彎曲道路長。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彷彿在河的中央。

河中蘆葦一片片,露水珠兒沒有幹。心上的人兒,在河岸邊。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難走地勢高。順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邊。

河中蘆葦真茂盛,蘆葦上露水沒有幹。心上的人兒,就在河岸邊。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難走又彎曲。順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陸地上。

積累字詞

詞類活用左右流之:左右,名詞活用作狀語,在左右。

琴瑟友之:友,名詞活用作動詞,做朋友。

鐘鼓樂之:樂,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使……快樂。

道阻且右:右,名詞活用作形容詞,彎曲。

古今異義左右流之:流,古義:撈取,今:流動。

道阻且右:右,古義:彎曲,今:右邊。

一詞多義之:

琴瑟友之(之:代詞,代指“她”)

在水之湄(結構助詞,“的”)

課文精讀

一、關雎

1、這首詩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

點撥:首章四句寫一個年輕小夥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鳴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愛的人呢!他嚮往着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爲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章和第三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採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章和第五章八句突然出現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變。幻由情生,無疑正是這位飽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苦思想要實現的願望。

2、對於這場浪漫的愛情追逐,作者用了哪些浪漫的場景作鋪墊?請在文中找出這些場景描寫的句子,並用自己的語言發揮想象力描繪出來。

明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示例:伴輕柔音樂,深情描繪:“清清的河水,水波盪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綠洲,綠洲之上一對魚鷹正在伸長脖頸一唱一和地關關鳴叫。河的兩岸長滿了蔥綠的荇菜,隨着微風參差搖擺。要採摘它們需要時左時右地努力。美麗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愛情,不也跟採摘荇菜一樣,要想盡辦法去接近!”

3、“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體現了小夥子什麼樣的心理活動?

點撥:這兩句詩非常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男子對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難眠的樣子。

4、愛慕之深,以致夜不成寐,可見相思之苦。那麼男子採取了哪些措施呢?找出文中原句,然後加以解釋。

點撥:(書中原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解釋:如此煞費苦心先“友之”:親近她,再“樂之”:取悅她。結果大概可以猜到了,很楞能會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5、《關雎》一詩表達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點撥:《關雎》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

6、《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運用這種手法有什麼作用?

《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興”的藝術手法。如本詩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生關聯。本詩的起興之妙正在於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即一直爲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7、讀完全詩,你認爲小夥子追到自己喜愛的姑娘了嗎?爲什麼?

點撥:這個問題有爭議。有人認爲這只是小夥子的一種美好的幻想。“鐘鼓樂之”並不代表把姑娘娶回了家;也有人認爲這是追求的結果,也就是“鐘鼓樂之”表明他們結婚了,而且用最喜慶的方式把姑娘娶回來的。理由是:鐘鼓是我國古代的大型樂器,不象現在的年輕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陣。撞鐘擊鼓不是隨隨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場的,只有貴族在迎娶新娘時纔有如此隆重的場面。用琴瑟來比喻婚後幸福的生活。現在,也還用琴瑟之和來表現夫妻和諧。當然同學們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8、《關雎》一詩各節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近相同,中介變動了少數的幾個字,這種寫法我們叫“重章疊詠”試品味本詩中運用這咱寫法對錶達情感有什麼作用?

“重章疊句”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迴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二、蒹葭

1、《蒹葭》這首詩歌中主要的描寫方法是什麼?這樣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點撥:主要的描寫方法是景物描寫。詩開篇便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悽清的畫面:一個晚秋的早晨,天色朦朧,籠罩在晨霧中的是一望無際的沾帶露珠的蘆葦。一條河流,蜿蜒而去。望遠處,是一塊小小的沙洲。這是一幅蕭瑟的晚秋晨光圖,烘托主人公悽惻的情感。

詩的第二、三章採用重章回復的方式,反覆詠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爲霜”,露凝爲霜,是拂曉時;二章“白露未唏”,太陽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陽光照射,露水快乾。三幅不同時間的晚秋晨光圖,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佇立遠望而始終不能見面的惆悵心情,而主人公這種心情隨着晨光畫面的重疊,顯得越來越急切,越來越悽婉。這篇詩在藝術上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2、作者從蒹葭的顏色與情狀的變化,說明了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點撥:詩的三章分別用了“蒼蒼”“悽悽”“采采”三個詞表現三種色彩:由蒼青到悽青再到泛白的色彩變化過程,把秋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厚,烘托出當時作者的冷清環境,以及十分寂寞的心情;接下來,作者再用“爲霜”“末晞”“末已”這三個情狀的變化,來描繪出朝露成霜再溶爲秋水的過程,現象地刻畫出了時間的發展軌跡,說明作者從天剛亮就來到河邊,直到太陽升起,一直都守候在河邊,就爲等待心中的女神的出現。

3、任選《蒹葭》中的一節,用優美的語言重現詩歌的意境。

示例:又是一個霜凝霧罩的清晨,我又來到水邊,那蒼蒼的蒹葭在微微曉風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怠露迷失在白霧之中。我心中的戀人啊!你究竟在哪裏啊?我願付出一生的時光,跋山涉水,來到你的身旁。

4、作者是如此執着於追求自己喜歡的女子,爲什麼不追上去向她求愛呢?從文中找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的句子。

點撥:是因爲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

5、對“長”“躋”“右”這三個字只能理解爲道路遙遠、艱險而又彎曲嗎?說說你的理解。

點撥:可以這樣理解.因爲自己追求的美麗女子在河的對岸,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要想到河的對岸去,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不可以這樣理解.這三個字是虛寫,寫出了古代追求美好愛情生活的不易.這裏的“長”、“躋”、“右三字完全可能是指來自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阻力。

(答案不求一致,關鍵是言之成理)

6、作者反覆吟唱“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這說明了什麼?表達了他什麼樣的心情。

點撥:表現了追求心目中的美好姑娘要歷盡艱險,同時也表現了求而不得的苦悶之情。

7、能說說你對詩中“蒹葭”“伊人”這兩個意象的理解嗎?

(1)“蒹葭”是指蘆葦,作者用它來描繪出一幅淒涼哀惋的環境,烘托一種氣氛;“伊人”指代作者心中的美麗女神。

(2)“蒹葭”不一定指環境,可以是指一切不好的東西,阻止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東西;而“伊人”也不一定指作者心目中的美麗女神,可能是指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生活一類的東西。

8、《蒹葭》一詩表達了什麼樣的主題思想?

點撥:根據“蒹葭”和“伊人”這兩上意象的理解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不同。

(1)對愛情的執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苦悶心情。

(2)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以及追求不到時內心的苦悶和無奈。

9、比較《關雎》與《蒹葭》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有何相同之處?

點撥:

(1)都用了“興”的手法:“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蒹葭蒼蒼,白露爲霜”。

(2)都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窈窕淑女”、“參差荇菜”;“所謂伊人”、“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語言品析

《詩經》語言體現出一種優美的旋律,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章疊唱

第二章中“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與下文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這就叫重章疊唱。這種寫法,可以使的詩篇迴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嘆的效果,突出了詩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長的效果,增強了感染力。

2、偶句入韻

在音韻上,除了重章疊唱以外,還使用了押韻,一般都是偶句押韻。如《關雎》中,首句鳩”“洲”“逑”韻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爲韻,全篇三次換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這種偶韻式支配着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

3、雙聲疊韻

詩歌在用詞上也非常講究,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兩個韻母相同的)“參差”是雙聲;(兩個聲母相同的)“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兒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拓展延伸請閱讀下面幾首詩歌,分析它的表現手法。

(1)(《孔雀東南飛》漢樂府)。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興)

(2)(《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比興)

(3)(《雨霖鈴》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賦)

(4)(《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興)。

(5)(《行路難》李白)。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比)

思考討論。

加深對賦比興這幾種表現手法的認識。

鞏固提高

1、填空題。

(1)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共有xx篇,包括xx、xx、xx三部分。

(2)《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爲主。根據不同內容的表達需要,分別採用、、的藝術手法。

(3)統領《關雎》全篇的詩句是“,”。

((1)《詩經》305風雅頌。

(2)賦比興。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下面加點詞語注意完全正確的一項是(C)

A.雎(jū)鳩參差(cēnchā)躋(jī)

B.窈窕(yǎotiǎo)坻(dí)湄(méi)

C.溯洄(sùhuí)涘(sì)芼(mào)

D.寤寐(wùwèi)沚(zhǐ)晞(xī)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說不當的一項是(C)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親愛”的意思,這裏用作動詞,且表使動。

D.“鐘鼓樂之”的“樂”是“快樂”的意思,這裏用作動詞,且表使動。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B)

A.《關雌》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採用的是“興”的手法。

B.《蒹葭》“所謂伊人”的“伊人”,與《關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樣的人。

C.《蒹葭》全詩不着一個思字、愁字,讀者卻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

D.《關雌》是(詩經)的第一首,選自《詩經周南》。

完成練習

鞏固課文所學知識。

課堂小結《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淨。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嫋嫋娜娜、款款盈盈遊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癡情的少年千迴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于于淨淨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聽。通過小結,讓學生進上步理解詩歌主題。

板書設計關雎

聽聽:關關雎鳩。

看看:在河之洲。

想想:窈窕淑女。

願望:君子好逑。

鐘鼓樂之。

琴瑟友之。

蒹葭蒼蒼。

蒹葭萋萋。

采采。

起興。

宛在水中央。

伊人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