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散步》教學設計(15篇)

《散步》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散步》教學設計(15篇)

《散步》教學設計1

教材解讀

本文是莫懷戚創作的一篇散文,寫的是一家人散步這一稀疏平常的小事,但卻體現了溫馨的親情。一家三代人散步時出現分歧,最終歸於和諧。這個故事塑造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也是對中華傳統美德中“孝敬”“慈愛”觀念的形象詮釋。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升入一個新的學段,情感豐富且面臨着一次新的情感轉型與定性,所以這篇文章中的濃濃的親情可以激起學生心中對於親情的強烈感悟。在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不給情感貼標籤,提倡自然流露真情。此外,散文語言淺易、平實、優美,七年級的學生可以自主品味語言魅力。同時,學生對於語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是有所欠缺的,教師應該適當引導學生抓住行文細節,讓學生自覺思考把握人物形象。學生對於本文語言、人物、情感的學習是一個一體三面的立體學習過程。

教學目標

1、瞭解文章主要內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親情。

2、能夠通過細節描寫,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學會賞析語言,體會語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老舍有一部著名話劇《四世同堂》,四代人一起生活。現在醫療不斷髮展,人的壽命也相對延長了,那同學們的家裏是幾代同堂呢?那大家族在一起會在飯後有什麼共同活動嗎?有散步,好的請幾個同學分享一下,你們再散步時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莫懷戚他們一家三代一起散步也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一起去文中看一看。

三言兩語知文意

活動一:提問式擴充文意

1、師:5分鐘快速摸讀課文,請學生簡單概括文章內容。

生:作者一家人在田野散步,出現分歧,最終和諧解決。

2、師:誰發生了分歧?(從原文中找)

生:奶奶和孫子(三代人)(兩對母子)

師:什麼樣的分歧?

生:走大路與走小路。(pra:6)

師:誰能解決了分歧?

生:父親(兒子)作者

師:爲什麼“我”能解決分歧?

生:“pra6母親老了聽兒子的,兒子還小聽爸爸的”

師:最終“我”如何解決?

生:因爲母親年紀大了,決定委屈兒子。

師:最終走了那條路呢?

生:小路

師:選擇走小路的原因?

生:母親改變了主意。

(給大家幾分鐘時間重新理一理文章思路:除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之外,主要講一講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活動二: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pra3

朗讀後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

1、母親老了,走不動了爲什麼還要她出來散步呢?

2、句子中母親“熬過了一個嚴冬”說明什麼?

3、“太遲了,太遲了”反映了什麼?

(再讀一讀,注意重要詞彙)

明確:初春景色很美,母親雖然年老但熬過一個嚴冬也期待着春天的到來,出去走走有利於喚醒她的活力,所以一家人出門散步。

七嘴八舌話家人

教師:剛纔大家說到文中有四個人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是怎麼樣呢?首先,看看“我”,同學們說說文中的“我”這個人怎麼樣?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

關於“我”:[5分鐘]

你認爲“我”是怎樣一個人?(孝順,善良的人)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我”孝順的段落或語句。(“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爲母親的身體着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裏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說:‘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這樣,我們在陽光下背起了兒子。”)(板書:“我”:孝順善良)

關於我的母親:[4分鐘]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樣一個人呢?(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奶奶善解人意,愛護小輩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爲他們的拖累,所以寧願一個人在家)(“但是,母親摸摸孫兒母親對我說”母親很爲小輩着想,不願意爲難自己的兒子,更不願意爲了自己而攪了一家人出遊的興致)(板書:母親:慈愛親切)

關於兒子和妻子:[5分鐘]

教師:文中對妻子、兒子着墨不多,但他們也在儘自己所能維護着家的溫馨和諧。那,請同學來說一說你對妻子、兒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決定後他欣然接受沒有一點蠻橫無理的態度。

教師:我們再進一步思索,從兒子身上有沒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後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教不如身教”,從小到大孩子就是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從文中看,妻子很賢良,是位慈愛的媽媽和孝順的兒媳。對丈夫溫順有理,對婆婆尊敬有加,對兒子關懷倍至。在她身上也滲透了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板書:妻子:溫柔賢惠)(板書:兒子:聰明乖巧)

教師總結:本文無論寫誰,作者在字裏行間都表達一種永恆的情感:親情。(板書:親情)

教師:通過對四個人物的描寫,這個“親情”又滲透了哪些情感?(“我”和母親之間、妻子和兒子之間——母子情)(“我”和妻子之間——夫妻情)(母親和兒子之間——祖孫情)教師:本文就圍繞着這三種親情表達了一個重大主題——(學生回答)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段落在文中是重要的線索段落起着過渡作用,使引文自然。在此處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思辨能力,並且以小組同學討論的形式展開彙報,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

十年一品溫此情(千言萬語、一心一意、一呼百應)

活動:

1、文中還有哪些寫親情的句子?

2、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我的責任感?

作業佈置:

寫寫自己和家人相處的一個小片段200字左右,要求情感真摯。

《散步》教學設計2

一、導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理解課文真實優美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在朗讀中品味文章內容的方法。

2、在合作探討中提高賞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中的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有人說,幸福的家猶如港灣,讓我們的心疲憊時靠岸,有人說,濃濃的親情猶如甘泉,滋潤我們枯涸的心田。家因爲有了真愛而溫馨,因爲有了親情而美好,那麼,家究竟是什麼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張舊照片,還是一種揮之不去的記憶?今天我們來學習《散步》,讓我們跟隨作者去進行一次別樣的心靈之旅

設計目的:(以優美的排比句式導入,營造美的氛圍。讓學生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

(二)新授:

1、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題目,哪些人散步,在哪散步?讀課文時要注意這些問題。

2、先看大屏幕,掌握目標

3、然後欣賞一組關於親情的圖片,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什麼?

4、配樂朗讀,想象本文的意境。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彷彿沉浸在親情的.世界裏,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我們來探究兩個問題)

設計目的:

(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通過閱讀,熟悉課文內容。教師作適當點評,鼓勵表揚。)

5、整體感知:

(1)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2)文中的幾個人物誰的權力最大?究竟聽誰的,是由人決定的嗎?(讓愛作主)(教師提醒邊看書邊劃書,並做旁批,教師板書)

老師: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現出尊老愛幼,互相關愛的濃濃親情,推而廣之,人類的延續,社會的推進何嘗不是這種愛的傳遞呢,母親愛兒子,兒子孝順母親,那文中的母親,兒子各有什麼特點呢?

6、研讀探究:

(1)用兩個字概括文中人物的特點,你最欣賞哪個人物,爲什麼?設計目的:(教師發揮引導的角色,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的理解。)

(2)找出文中關鍵語句,體會其深刻含義。(引導學生找出中心句))

(3)朗讀最後一段,感悟最後一句的含義。

(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文中的分歧。(暢所欲言)

(5)這個家庭有什麼特點,爲什麼如此和睦溫馨?(愛與責任)

7、學生質疑:分組研討

8、賞析優美語句,從你喜歡的片段中?感悟到了什麼樣的意境和哲理?

9、體驗拓展:

(1)親情是無處不在的,它不僅停留在作者家中,還瀰漫在每一個人的生活裏,需要我們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那你瞭解哪些親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別人的,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2)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仿寫:“爸爸媽媽是_______;我是_______。”(“和美”的家需要我們用愛去經營,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

老師: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爲我們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愛我們無以回報,怎樣才能表達對他們的感激,怎樣才能承擔起家的責任,讓父母快樂輕鬆一些,是我們做兒女值得深思的問題。

(3)談收穫,談感悟。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欣賞了一篇秀美雋永的散文,就好象沿着心靈的軌跡完成了一次愉悅的旅行,在旅行中,我們體會到,親情不僅是聲情並茂的述說,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親情不單是今天課堂上的片刻領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悟,去實踐。就讓我們的小家永遠親情洋溢,讓我們的“大家”永遠愛意無限,讓我們的心靈之舟在“家”這片海域裏有所歸依,沒有終極-----

(四)作業:寫作文〈〈親情樹〉〉

放一首關於家的歌《讓愛住我家》,在歌聲中結束本課。

五、教學反思: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小組討論、揣摩鑑賞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瞭解,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在教學方法上,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爲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覆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

《散步》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 學習運用精巧的細節描寫表現主題的方法,體會人物形象美。

2.品味揣摩語句,感悟語言對稱之美。

3.把握文章主旨,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學習重點、難點】

1.品味揣摩語句,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 體現着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 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爲我們講述 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散步》,那裏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陽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魚塘,還有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情感漣漪……

一、尊老愛幼形象美

1.自由朗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⑴散步的地點是:田野。

⑵散步的季節是:初春。

⑶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⑷散步的過程發生了:分歧。(用原文的一個詞來回答。)

⑸結果如何?我”背母親,妻背兒子,一起走小路。

⑹根據以上信息,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本文通過記敘祖孫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了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思考下面問題:

⑴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樣的分歧?決定權在誰?分歧是如何解決的?

明確: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本不願出來。(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爲下文埋下伏筆。注意“熬”字。)兒子要走小路,因爲小路有意思。決定權在我。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爲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她走不過去的地方,讓我揹着她。

3.跳讀課文,說說你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爲什麼?用“我喜歡 ,因爲他(她)是一個_____的人,如:________。”的句式說話。

總結歸納:我:孝順、誠懇。

我的母親:慈愛順從,愛護小輩。

我的妻子:溫柔賢惠。

我的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

二、詩情畫意情境美

1. 散步是多麼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卻抓住了瞬間的美麗,感受到特有的溫馨和 美好。你有發現美的眼睛嗎?找出文中你最欣賞、感觸最深、含義深刻的詞語、句子、段落。用“________一句很美,美在________”說話,先小組內互相說,再全班交流。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一句。 美在:⑴突出身體不好的.母親度過這個冬天的艱難。⑵寫出了“我”爲母親安然度過這個嚴冬而慶幸。⑶與前文“太遲太遲”與“總算來了”相照應。

又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一句很美,美在:開門見山,刻畫了簡潔而富有詩意的鏡頭,美在句式有強調的意味,顯得鄭重其事。

“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 ”這一句很美,美在:描寫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活力。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

又如:“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這兩句美在:運用對稱的句式寫出了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如同子女幼小時對父母的依賴一樣。這些句子將兩個方面集中在一起,互相映襯,形式上有對稱之美,內容上也富有情趣。

又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一句很美,美在:“世界”這個詞是大詞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着承前啓後的重大使命。

2.“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句中加點詞能否互換?請說出你的理由。

明確:不能互換。“強壯”是從母親看兒子的角度說,母親年邁,我正值壯年。“高大”是從兒子看父親的角度來說的,兒子還小,覺得父親高大。

3.《散步》是一篇美文,它不僅美在內涵,還美在句式的整齊、對稱。比如: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請從文中找出。

學生自已找出句子讀一讀,感受文句的整齊美。例如:①有的濃,有的淡。②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③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④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三、小中見大主題美

1.認真讀課文,深入理解:“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樣寫難道不羅嗦嗎?)

點撥: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現在的寫法,表現出了濃濃的親情。

“我”這個字擺的地方很重要,表現出“我”的一種責任感。

這個句子的句式很美,這樣寫很莊重,表現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 我爲什麼感到責任重大?

(點撥:假如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 如果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母親走大路,妻子和兒子會怎樣想?)

明確: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我”作爲一箇中年人,處於一箇中間的位置。“我”感到了身爲中年人的責任的重大。

3. 說說你對“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的理解。

教師點撥: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很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的,非穩當不可。這個形象有象徵意義,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結束語:

當我們呱呱墜地,是父母付出自己的青春年華,把幼小的生命餵養成人。當我們漸漸成長,是父母站成一座高山,爲我們擋風遮雨。羊羔用跪乳來感恩親情,烏鴉用反哺來回饋親情,孟郊用“三春暉”來讚美親情。讓我們回家爲父母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讓我們將點點滴滴的愛稀釋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裏,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散步》教學設計4

《散步》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課文通過對老中少三代人的分歧,最終有一種完美的處理,來體現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散步》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本單元所選文章以家庭親情爲主題,濃濃親情動人心絃。本文是一篇文字淺顯,情感溫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親人的關愛,對家庭的責任,對親情的讚美,是一篇從平凡小事中寫親情的典範作品,題材極其平凡,意蘊卻十分豐富。

學習本文,要引導學生用心發現親情、感受親情並珍愛親情。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的主要內容。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但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緻,缺乏生活體驗,又由於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尊老愛幼的觀念比較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觀,因此正確的引導尤爲重要。

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朗讀教學,指導學生作比較閱讀,體會文章的遣詞造句,從而理解文章主旨。抓住文中關鍵性語句引導研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的朗讀,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精巧的細節描寫表現主題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賞析語言,對重、難點進行突破;

2.聯繫生活,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2.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教學難點:

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章的親情美。

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突破方法:

反覆朗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難點:

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章的親情美。

突破方法:

朗讀品析、研討點撥、多媒體課件輔助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教法與學法

教法:

運用情景導入、朗讀品析、研討點撥、多媒體課件輔助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學法:

反覆、對比朗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教學準備

教師:

1.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2.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生:

1.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

2.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課時安排

1課時

探究新課堂

散步

共1課時

課時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的朗讀,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精巧的細節描寫表現主題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賞析語言,對重、難點進行突破;

2.聯繫生活,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2.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

師:(一)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時時刻刻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

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圍坐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既使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就爲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美好感人的故事。

(二)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爲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爲父愛如山。正是由於父母對我們無私的愛,纔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攙扶着他們走近暖暖的春日,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板書:散步莫懷戚

第一階段:學情診斷

走近作者:

莫懷戚,重慶人,當代作家。現爲重慶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曾著有系列小說集《大律師現實錄》,中篇小說《詩禮人家》曾獲“四川文學”獎。

自讀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分歧()一霎那()水波粼粼()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能否與括號內的詞語換用?爲什麼?

(1)我說,正因爲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信任)地點點頭。

(2)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度)過了一個嚴冬。

3.“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的意思是:

4.家庭出現分歧時,文中說:“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其原因是:

後來“我”決定委屈兒子的原因是

5.第④段中“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屬於什麼描寫?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1.師: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樣的分歧?決定權在誰?

生:自主探究

師生互動:

(1)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本不願出來。(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爲下面行文埋下伏筆。注意“熬”字)

師板書:母親走大路(承上)

(2)兒子要走小路,因爲小路有意思。

師板書:兒子走小路(啓下)

(3)決定權在我,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

師板書:我妻子

2.師:我爲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如果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母親走大路,妻子和兒子會怎樣想?)

生:自主探究

(1)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

板書:責任重大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

3.師:分歧是如何解決的?

生:自主探究

“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母親改變主意,決定走小路,走不過去時讓兒子背上,既照顧了孫子,又幫兒子解決了難題,體現了母親的善解人意,疼愛子孫。不失爲解決問題的一個好辦法。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爲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她走不過去的地方,讓我揹着他。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

4.師: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生:合作探究

師:在點撥基礎上提升

母親給我們以生命,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師:設身處地

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5.師:找出最能打動你的語句,把你的感受和同學分享一下。(根據時間靈活撐握)

生:合作交流

在師生、生生互動基礎上明確:

(1)我選擇了走大路。在尊老和愛幼的天平上,作者傾向了尊老。因爲母親老了,剩下的時日已經不多了,兒子還小,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從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賢惠。母親慈愛,兒子活潑可愛。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溫馨和睦。

(2)“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包含着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如同子女幼小時對父母的依賴這樣的人生哲理。體會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

(3)“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兒子發現奇趣:兩對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現了兒子天真可愛、聰明活潑。

(4)“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母親老了,兒子成長了,挑起了生活的擔子,這樣母親自然聽從於兒子;而我的兒子還年幼,現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責任重大。我們應該理解父母,關心父母,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5)課文第四節景物描寫。

充滿春的氣息,引發人們豐富的聯想。

第四階段:檢測小結

心燈

一隻捕蟹船上住着老艄公和他的兒子。常常,他們爺倆高掛桅燈,搖着一葉扁舟到海里捕蟹,那滿艙的星光,滿懷的明月,是老艄公歲月裏恆開不敗的花朵。可惜,老艄公害上了眼疾,幾乎致盲,但仍陪伴兒子下海捕蟹。

一夜,艄公父子正在捕蟹,突然陰雲亂滾,惡浪洶涌,狂烈的風嘩啦一聲就拍碎了桅燈,頓時他們被捲入了黑色的漩渦,覆舟在即。“爸爸,我辨不出方向啦。”兒子絕望地喊。老艄公踉踉蹌蹌從船艙裏摸出來,推開兒子,自己操起舵。

終於,蟹船劈開風浪,靠向燈光閃爍的碼頭。

“您視力不好,怎麼還能辨出方向?”兒子不解地問。

“我的心裏裝盞燈呢。”老艄公悠悠地答。

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惟獨不能心中缺少一盞燈。只要心中裝盞燈,踩到哪裏不是光明?

1.給加粗字注音。

①桅燈()②扁舟()

③漩渦()④踉踉蹌蹌()()

2.用“‖”給文章劃分段落結構,並歸納段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老艄公是個怎樣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義?

①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惟獨不能心中缺少一盞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滿艙的星光,滿懷的明月,是老艄公歲月裏恆開不敗的花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散步分歧——

母親走大路(承上)

我妻子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走小路(啓下)

課時作業設計

1.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有什麼言外之意?請簡單說一說。

2.這篇短文主要寫了什麼故事?反映了一家人之間怎樣的思想感情?

3.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爲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

教學反思

《散步》一文體現着濃濃的親情,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課文,要求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運用所學方法,感受親情。

對於一篇優美的散文,通過反覆的朗讀,不僅可以增強語感,同時也便於領悟文章感情,因此在教學環節中要加強朗讀教學。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分析,從而理解文章主旨。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下,積極發現問題,質疑問難,在討論交流中解決問題。

在教學方法上,注重朗讀法,將朗讀作爲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覆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

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圈點勾畫法、品讀法、討論法,讀與寫(讀與說)結合的方法抓住關鍵語句、反覆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繫生活,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以外促內,以內促外深入理解文本體察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語調、語速、停頓、重音等方面)。

參考答案:

學情診斷:1.qíshàlín2.(1)答:“信任”只是“相信”的意思。“信服”,有“信任、佩服、服從”的意思。(2)答:“熬”是忍受艱苦的生活之意,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度”比較平淡,且不能融入作者的感情。3.生活的擔子已經從母親肩上轉到了我的肩上,母親依賴我,就像小時侯我依賴她一樣。4.原因:①母親聽我的②兒子聽我的③妻子在外也聽我的原因:①母親年邁難走小路②不願意一家人分開5.景色描寫。美好的景物烘托了一家人和諧、美滿。

檢測小結:1.wánpiānwōliàngqiàng2.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以捕蟹爲業的老艄公和他的兒子;第二部分(第2~5段):寫老艄公在風暴到來時的舉動;第三部分(第6段):作者由此引發的感想3.文中的老艄公是一個始終對生活充滿信心的頑強的人4.①這個句子說明人的命運經常會發生變化,惟獨不能缺少的是信心②這個句子說明老艄公一生勤勞,以及老艄公樂觀的思想性格。

課時作業:

1.①從字面上看,形容他們走得非常小心,因爲走得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閃失。②這個形象很有象徵意義。中年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應該是這樣。

2.《散步》一文主要寫了祖孫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這家人互敬互愛、相互體諒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3.從課文中心的角度:責任從深度: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