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說勤奮》教學設計

《說勤奮》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勤奮》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勤奮》教學設計

《說勤奮》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9個生字,能夠用六個成語造句。

3、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詞句,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

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流程:

一、成語揭題。

1同學們讀過許多成語故事,你知道這是什麼故事嗎?逐一出示成語圖片,指名說(懸樑刺股、聞雞起舞、鑿壁借光、囊螢映雪)。齊讀。這四個成語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引出課題。

2今天我們就來《說勤奮》,生隨板書一起書空,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給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2)出示四字詞語:

滾瓜爛熟毫不氣餒

有所作爲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遠渡重洋

開火車讀、齊讀。

(3)讀讀難讀的句子。

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難讀的句子,指名讀,師適時指導。

三抓住中心,切入主題。

1題目叫《說勤奮》,那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告訴了我們勤奮很重要呢?快速讀課文,然後用橫線畫下來。指名說。

相機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

古今中外,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解讀重點句。

2你們覺得這四句話都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根據回答板書:勤奮成功)

學生設疑:爲什麼只有勤奮才能取得成功呢?(在中間板書問號)。

3爲了說明道理,課文用了哪兩個例子?(板書:司馬光童第周)他們倆是什麼人?他們有什麼成就嗎?指生回答。(板書:編鉅著《資治通鑑》完成青蛙卵剝離手術)。點出:這就是這兩位成功者手中的鮮花。

《說勤奮》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詞,理解部分詞語。

3、明確作者觀點,讀懂兩個故事。

教學重點:讀懂故事,明確觀點。

教學難點:對比讀兩個故事、瞭解文體。

教學準備:預習課文、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同學們,你的理想是什麼?

……

大家的理想是如此美好。那麼,你們可知道,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

……

對,是勤奮!(出示: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齊讀,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說勤奮》。誰知道這裏的“說”是什麼意思?

對,作者就是想和大家談一談勤奮。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看詞語:

稍微剝離毫不氣餒滾瓜爛熟

期末華羅庚急起直追名列前茅

枕頭資治通鑑勤能補拙有所作爲

基礎遠渡重洋

(1)開火車朗讀,及時正音。

(2)爲了能夠讀準這些生詞,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個字音?(齊讀)

(3)點擊“基礎”:通過完成“預習導航”,我們知道“基礎”有兩個意思。它原來是指,本課是指。

(4)你從哪個成語中讀到了“勤奮”?能給我們說說它的意思嗎?

2、請同學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

1、作者談勤奮,課文中哪兩句話直接表明了勤奮的作用?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到以後請用筆劃下來。

交流(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1)第一句話中的哪個詞語讓你看到了勤奮?(理解“汗水和心血”、“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適時板書:橋樑、一生勤奮)

(2)齊讀兩句話。

2、爲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在文中舉了哪兩個人的例子?

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a、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課文的2、3兩小節,把這兩個人的事例作比較,看看它們有何不同之處,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可以在適當的地方做做記號。

b、把你的發現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交流:(相同或不同之處)

(1)古代、現代:

難怪作者在開頭用了這樣一個詞語呢?(“古今中外”)

(2)天資聰穎、基礎較差:

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司馬光天資聰穎?又從哪些地方看出童第周基礎較差?

基礎差的人只要勤奮也能成才,難怪華羅庚說:(引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分才。”

(3)都取得了成功:

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他們成功了?

“著名的史學家”、“編成了著名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

“著名的生物學家”、“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歐洲生物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4)勤奮:

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他們的勤奮?讀給大家聽一聽。

適時理解、再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3、是勤奮讓他們取得了成功。難怪作者說,……(再出示作者的觀點,齊讀)

4、現在,誰能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完成作業:

1、鋼筆描紅。

(1)(出示生字)想把它們寫正確、美觀,你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2)教師範寫:慣

(3)學生描紅“末”、“慣”。

2、完成《補充習題》1、2

五、佈置課後作業:

1、蒐集司馬光、童第周及《資治通鑑》的相關材料。

2、蒐集與“勤奮”有關的名言以及通過勤奮獲得成功的事例。

板書設計:

說勤奮

橋樑

司馬光、童弟周

一生勤奮

《說勤奮》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奮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橋樑,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檢查第一段背誦情況。

二、細讀第二段。

1、讀課文第二段。思考:圍繞“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這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讀後交流,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2、細讀第2自然段。

⑴同學們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嗎?從這個故事你知道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看出司馬光小時候就聰明過人)

⑵司馬光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用19年時間終於編成了著名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

抓住“19年時間”可見時間長,“著名”、“鉅著”可見不同一般,可向學生簡介《資治通鑑》,進一步更瞭解成就之大。

司馬光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容易嗎?從哪個詞可看出來?(指出“終於”一詞說明《資治通鑑》是司馬光花費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怎樣讀好這一句?

⑶自讀課文討論:司馬光勤奮表現在哪些地方?

交流:

a、小時候別人玩的時候他仍讀書。

b、長大後用“警枕”的自勵自勉。

⑷出示:小時候,別人玩的時候他仍讀書。

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在屋裏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爲止。

你較喜歡哪一句?爲什麼?(抓住:“每當”、“卻”、“一遍又一遍”、“一直”、“滾瓜爛熟”等詞體會司馬光的惜時,讀書次數多、時間長、程度深,以及對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馬光的勤奮)

如何讀好這一句?自由練讀,讀給同桌聽,推薦讀,注重評議。

⑸文中“警枕”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

⑹小結:司馬光的例子告訴我們,即使天資聰穎過人,也同樣需要勤奮,只有勤奮,才能獲取成功的碩果。

⑺齊讀課文第2自然段。

3、細讀第3自然段。

文章除了寫司馬光勤奮的事例外,還寫到了童第周。

⑴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童第周與司馬光相比有什麼不同之處?從哪些詞可看出來?(起步晚,基礎差,抓住“17歲才進中學”、“學習成績很差”)

⑵但“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趕了上來,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終於”一詞說明了什麼?(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付出艱辛的勞動)

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後來他遠渡重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簡介“青蛙卵剝離手術”體會“高難度”。

⑸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爲什麼他同樣會取得成功?

交流:抓住“毫不氣餒,奮起直追”、“天剛亮……就”、“睡覺前……總要……還”等詞句體會,怎樣讀好這些句子?體會童第周的勤奮。

⑹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道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從課文中找出語句來理解“勤能補拙”,用“”劃出。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這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勤奮”的名言?(多蒐集)

⑺自由練讀第3自然段。

⑻指導背誦第3自然段。

教師小結:勤奮能使天資聰明的人成才,反之也會流於平庸;勤奮也能使基礎較差的人成爲可用之才,不應算暴自棄權。作者通過一古一今兩個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證明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成功者的成功無一不是勤奮刻苦、孜孜以求的結果。

除了司馬光、童第周外,你還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奮好學的事例?(推薦讀課外書)

4、細讀第三段。

⑴自由讀第三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作者對我們的要求和希望)

⑵齊讀最後一句話,(抓住“只有……才能……才能”體會勤奮的意義)

根據第三段的內容,完成填空。

司馬光只有(),才能()。童第周只有(),才能()。

⑶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⑷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5、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說勤奮》這篇課文,知道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在今後的學習中,希望同學們能以課文中的司馬光、童第周爲榜樣,學習他們那種勤奮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們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爲,爲人民、爲社會作出貢獻。

三、作業:

1、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

滾瓜爛熟,史學鉅著,毫不氣餒,名列前茅,勤能補拙。

2、背誦課文。

3、區別形近字組詞。

《說勤奮》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的道理。

2、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略知說理文的篇章結構,擺事實,講道理。

重點難點:

懂得勤奮能使天資聰明的人成才,反之也會流於平庸;勤奮也能使基礎較差的人成爲可用之才,不應自暴自棄。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補拙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學習了第一段,你從中懂得了什麼?

二、細讀第二自然段

1、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這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相機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年級學過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天資聰明)

3、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後取得了什麼成就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討論:(1)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麼?“終於”這個詞說明了什麼?“警枕”的警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2)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引導學生邊讀邊找出書上有關詞語和句子。理解“滾瓜爛熟”“一遍又一遍”)

(3)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板書):“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5)指名讀,師與生一起評點,是否讀出了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4、小結: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後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處理教材、設計教學要大膽、獨特。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討個中原因,對於學生深刻領悟勤奮的巨大作用,無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並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麼?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麼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爲什麼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自學問題的設計很有講究,要有一定的內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層次遞進,要有廣闊的拓展空間,要有足夠的思考強度,值得反覆推敲,精心設計。]

2、小組交流討論

3、師生圍繞思考題交流探討

4、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句話的含義,老師相機板書。

5、指導朗讀

6、讓學生根據板書小節,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7、齊讀兩句名言,大家認爲這兩句名言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筆記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語文課堂應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可以記錄教師板書,可以記錄課堂上隨機產生的佳詞妙句。注重這種積累,會讓學生受益無窮。]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主要寫了什麼?

2、這一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3、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談談學習了這一課的感想,並寫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學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課上完了,學生系統地整理學習的收穫,將思考、感悟、情感形諸文字,是學習過程的延伸,是學習效果的深化,是語文能力的提升,可謂一舉多得。]

附、板書:13說

司馬光(天資聰明)編寫《資治通鑑》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童第周(基礎差,起步晚)完成青蛙卵剝離手術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說勤奮》教學設計5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文章,說勤奮教學設計。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全文共4節。第一節通過設問的形式明確地擺出了自己的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勤奮。第二節列舉了司馬光的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第三節寫的是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第四節是對全文的總結,號召同學們不忘勤奮,一生勤奮,長大才能有所作爲。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

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

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板書勤字(書寫認真),我們從小就應當要認認真真寫好中國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國人。(及時而巧妙地將一些生活哲理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將育人與教書融爲一體)請生讀(正音:qin)。

問:勤的右邊爲什麼是個力字?

板書奮字,學生齊讀勤奮一詞,併爲它找近義詞。

師: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這勤奮二字。(板書說字,學生讀課題)(從勤字入手,讓學生初步感知勤奮的含義,爲下面的學習作了必要的準備。)

2、解題:曾經有人對你說過有關勤奮的話嗎?誰?是怎麼說的?(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區分勤奮與勤勞等近義詞,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勤奮的含義。)

二、新授

1、整體感知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迅速把書翻開到《說勤奮》一課,用最快的速度讀課文,找一找作者對勤奮的觀點是什麼?用橫線畫出來。(直奔課文中心,突出主題,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感悟課文,也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整體把握。)

指名說。

2、出示投影: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①、理解第一句:生讀,並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對這句話的理解很重要,只有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才能真正領悟作者的觀點。)

②、理解第二句。師讀第一遍(強調只有一詞):聽出什麼來了?(引導學生體會:要想有所作爲,只能靠勤奮)生齊讀。

師讀第二遍(強調一生一詞):聽出什麼了?(引導學生體會:要堅持不懈的勤奮,才能成功)

生齊讀以上兩句話。(教給學生讀悟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來理解課文。)

3、學習事例

①、師:作者就這兩句話對你說十遍,你相信嗎?說一百遍呢?說一千遍呢?這樣說有說服力嗎?那要怎麼樣纔有?(讓學生自己體會有事例纔有說服力。)

師:作者舉了誰的例子?爲什麼舉他們的例子?(讓學生體會:用最具有代表性的、衆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纔會更具有說服力。)

②、師:課文中的兩個人成功了嗎?讀課文,從中找出有關他們成功的句子。

生自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師:他們成功靠什麼?(勤奮)劃出能體現出他們勤奮的句子。(打破了常規的程序,採用了倒敘,有三方面好處:先在學生心中樹起成功的典型,爲下面的說勤奮蓄勢;接下來的教學不必在這上面糾纏,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簡潔,更加突出文章的中心和教學重點;承接上一個環節,使得整個教學環環相扣,一脈相通。)

③、學習司馬光的例子

出示投影:他卻在屋裏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爲止。

爲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後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根據時間上的不同,讓學生體會:一生勤奮)

教師要抓住一遍又一遍、滾瓜爛熟、稍微、警枕等詞,讓學生體會司馬光的.勤奮。

師:讀大屏幕上的兩句話,好好體會司馬光的勤奮。(生自由讀、齊讀)

④、學習童第周的事例

生讀相關句子。(引導學生抓住起早貪黑一詞,體會童第周的勤奮。)

⑤、師:下面我們來把司馬光和童第周的勤奮放在一起讀讀。老師從課文二、三自然段裏找出了四個詞

出示投影:抓緊時間睡覺時天剛亮睡覺前

師:從這幾個詞裏,你有沒有發現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是什麼?(指名說)

小結:(深情地)對於時間,有人說過: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力量;對於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擠擠總是有的;對於時間,劉老師想說:勤奮的人總覺得時間那麼短,懶惰的人總覺得時間那麼長。(先單獨學習童第周和司馬光勤奮事例,再把兩者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引領學生逐層感悟)

三、延伸與拓展

1、出示投影: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到了17歲才進中學。第一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

師:比較這兩句話,看能比出什麼來?(引導學生體會:不管你有多聰明,也不管你基礎有多差,都要靠努力,纔會成功。)

(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延續和提升,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這裏得到一次昇華。)

2、請看幾句名人名言。

出示投影: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發明家愛迪生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數學家華羅庚

不論你有多麼聰明,也不論你基礎有多麼差,只要勤奮,都能獲得成功。

暫時還沒家的劉老師

(生自由讀,說說自己對這些名言的理解)

3、小結:但願我們每位同學都能通過自己的勤奮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

4、生齊讀名言

《說勤奮》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懂“司馬光、童第周”有輝煌的成就是因爲他們刻苦勤奮。

2、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

教具學具: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揭題

(板書:勤奮)看到“勤奮”一詞,你會想到什麼?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來學習文章《說勤奮》,文中是如何來說勤奮的。(板書: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生字,讀準字音。

2、自由、輕聲讀文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讀,互問,四人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4、回答教師問題:你懂了什麼?

5、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6、全班質疑問難。

7、齊讀全文。

三、細讀課文,體會詞句的意思。

過度:帶着這些問題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1、指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體會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設問)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比喻)

用"鮮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導朗讀。(個人朗讀。全班朗讀。)

5、歸納板書

提出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勤奮

這一段用設問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觀點,非常明確,引起讀者的思考。

五、作業抄生字。

第二教時

一、複習檢查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你懂了什麼?

二、學習課文第2節

我們繼續學習下面的課文。

1、指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誰?(司馬光)

2、寫了司馬光的幾件事?

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就去玩了,他卻在屋裏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爲止。

長大以後,他更加勤奮。爲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後便繼續讀書寫作。

3、體會交流

A、哥、弟間的對比, (指導朗讀)

B、"小時侯"與"長大以後"的具體描寫(指導朗讀)

C、特別"醒枕"的奧祕

D、取得的成就(指導朗讀)

4、兩件事說明了什麼?哪些詞語特別能說明司馬光的勤奮。

5、指導朗讀

6、齊讀這一段

7、歸納板書

這一段分別寫了司馬光小時侯和長大以後,勤奮學習的事情,舉了幾個例子,通過對比襯托、細節描寫等方法突出描寫司馬光的勤奮,寫得特別生動,讀了,我們就彷彿能夠看到司馬光那認真的樣兒。

三、學習課文第3節

(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讀課文

(2)講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寫童第周勤奮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經過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後來他遠渡重洋………………………產生了很大影響。

(4)體會交流

成績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剝離技術所產生的影響,這些事實證明,勤能補拙,成功來自勤奮是真理。

(5)指導朗讀

(6)歸納板書

天資聰明的人靠勤奮能成才,反之也會流於平庸;

基礎較差的人靠勤奮同樣也能成才,不應自暴自棄。

舉例說明………………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學習課文第4節

(1)齊讀課文

(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體會交流

課文通過司馬光和童第周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歸納板書

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總結觀點………………學習條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奮

五、默讀課文,質疑問難

六、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

板書計劃

提出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勤奮

舉例說明………………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總結觀點………………學習條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奮

《說勤奮》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2、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複習回顧,把握論點

1、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十五課《說勤奮》(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這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文章開門見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幻燈出示: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

3、齊讀觀點。

4、古今中外,涌現了許多手捧鮮花、有所作爲的人,文中選取的是哪兩個人?(板書有所作爲)

二、細讀文本,明白道理

1、細細讀課文二、三自然段,想想司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鮮花分別是什麼呢?你是從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他們的勤奮的?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司馬光: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麼呢?你是從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司馬光的勤奮的?

交流一: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麼呢?

(1)、出示:他用了19年時間,終於編成了著名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

①、我們先來看看《資治通鑑》是怎樣的一部書。

史學鉅著——《資治通鑑》:這部書是按歷史年代編寫的,記載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內容以政治、軍事爲主,目的是讓建統治者從歷代治亂興亡中取得鑑戒。它爲後人研究歷史,提供了比較完備的資料,已被人們稱爲史學瑰寶,其地位堪比《史記》。

②、這正是一部有價值的著作,司馬光寫成這部著作很不容易,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的?

19年:時間長;持之以恆。

終於:說明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很不容易,付出了很多汗水、心血。

③、補充說明:在整整19年時間裏,司馬光把全部精力放在這部著作上面,每天工作到深夜,到完成《資治通鑑》的時候,他身體已經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齒大多脫落了。

(2)、出示: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躲在屋裏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爲止。

①、什麼叫“滾瓜爛熟”?(司馬光背書背得熟練 )

②、爲什麼能夠“滾瓜爛熟”

“卻”看出比別人努力。

“一直”,是說司馬光讀書時沒有休息

“一遍又一遍”朗讀次數多,朗讀時間長。

③、老師請大家注意這個字“躲”,透過這“躲”,我們彷彿能看到這樣一幅幅畫面:

3)、出示:爲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後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①、“警枕”是什麼意思?(警示自己,提醒自己的枕頭。)

②、用這種枕頭你習慣嗎?爲什麼?(點出:稍微)

③、司馬光爲什麼要用這種枕頭?提醒他什麼?(時時刻刻都不要浪費時間,要抓緊時間讀書和寫作)

④、司馬光爭分奪秒地學習、寫作,連睡覺的時間都要擠出來,這就是——勤奮。

3、學習第三自然段

童第周: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麼呢?你又從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奮?

交流:

(2)、出示:第一學期末,他的學習成績很差,但他毫不氣餒,急起直追。每天天剛亮,他就在校園裏讀書。晚上睡覺前,他總是習慣地回顧一下當天的學習內容。他還十分注意改進學習方法。

①過渡:在上中學時,童第周的基礎比別人差多了,他的考試成績平均分才40多,學校建議他退學吧,但他同樣——“毫不氣餒 ,急起直追”。

理解:毫不氣餒——氣餒,失掉勇氣,失掉信心。

急起直追——馬上行動,迅速趕上基礎好、學習成績優秀的人。

②出示:天剛亮,睡覺前

從這兩句話裏,我們可以讀出一個四字詞語——起早摸黑、起早貪黑。說明司馬光學習時間長,比一般人勤奮。

③他起早貪黑地學習是一天嗎?不是——“每天”、“總是”,能夠堅持,天天勤奮,時時勤奮。

④小結:面對落後,童第周毫不氣餒,急起直追,起早貪黑的學習,每天如此,這同樣是——勤奮。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讀完了課文的兩個事例,我不禁有個疑問,作者爲什麼要舉兩個事例呢?這兩個事例有什麼異同?

同:都是通過勤奮,取得了成功。

2、小結:看樣子,不論天資,不論基礎,只有勤奮,纔能有所作爲。勤奮是成功的唯一法寶。

《說勤奮》教學設計8

教學設計簡介: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奮”,開頭鮮明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中間通過敘寫富有說服力的典型事例加以證明,最後總結全文,呼應開頭。這樣的文章如果按常序說教,可能學生不太有興趣,也難有什麼實效性。我想,課文本來就只是一個載體,不應該把讀懂文章作爲單一的目標,於是我決定嘗試聊天式教學,把課文觀點作爲聊天的一個話題,把領學生與文章對話作爲一個總訓練點。所以,文章被我有計劃有目的“肢解”了,教學時從瞭解作者觀點入手,然後按“品成功—品勤奮—品不同”三個小訓練點順序品讀兩個典型事例,最後再次回顧作者觀點,並引入名言加以深化。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切身領會作者說明觀點的文思,同時讓課文中心在有實效的對話中一步步顯現,進而深入人心。

教學過程:

一、寫課題,談話引入:“勤”的右邊爲什麼是個“力”字?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這“勤奮”二字。

二、初讀課文,瞭解作者觀點。(訓練點一)

1、引導學生回顧平時對“勤奮”一詞的理解和運用。

2、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找出作者對勤奮的觀點,用橫線畫出來。

3、指名讀找到的句子,適時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4、指名說第一句話的意思,齊讀。

5、教師範讀後一句話句子,第一次強調“只有”,第二次強調“一生”,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齊讀這句話。

三、精讀課文,瞭解司馬光、童第周的成功來自勤奮。

1、師:作者就這兩句話對你說十遍,你相信嗎?說一百遍、一千遍呢?那怎樣你才相信?(師適時小結:用事實說話,事實勝於雄辯。)

2、作者舉例了嗎?舉了誰的例子?怎麼不舉老師的例子?(師適時小結:用最具有代表性的、衆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3、師:課文中的兩個人成功了嗎?學生輕聲讀課文,從中找出有關他們成功的句子。(訓練點二)

1)解讀寫司馬光成功的句子。

指名讀,師: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麼?《資治通鑑》。

2)解讀寫童第周成功的句子。

指名讀,師:童第周的成功,關鍵體現在那個詞上?(影響。)

4、師:他們的成功的是什麼?(勤奮。)學生自讀課文,從書中找出有關句子畫出來進行品讀。(訓練點三)

l品讀寫司馬光勤奮的句子

1)指名讀寫司馬光勤奮的句子,教師適時出示:

他卻在屋裏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爲止。

爲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後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2)師:上一句寫他什麼時候勤奮?下一句呢?這就叫做——一生勤奮。

3)指名讀第一句話,適時理解“滾瓜爛熟”和“一遍又一遍”。

師:無數遍的讀書,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爲止。這就是——勤奮!

齊讀第一句話。

4)指名讀第二句話。引導學生聯繫實際對比體會睡覺用“警枕”的不舒服

5)師:司馬光卻自己親手做了這種枕頭來煩自己,還管它叫作警枕。這裏的“警”應是什麼意思?(警戒、提醒的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麼嗎?生回答,師適時引到“勤奮”的主題。

6)學生自由讀、齊讀兩句話,好好體會司馬光的勤奮。

l品讀寫童第周勤奮的句子。

1)指名讀寫童第周勤奮的句子。師:從這兩句話裏,我們可以讀出四個字,誰知道?(起早貪黑。)

2)師小結:童第周起早貪黑的學習,每天如此,這同樣是——勤奮。

3)齊讀這兩句話。

5、對比兩個事例的異同。(訓練點四)

1)師:下面我們來把司馬光和童第周的“勤奮”放在一起看看。

2)老師從課文二、三自然段裏找出了四個詞(出示:抓緊時間睡覺時天剛亮睡覺前)師:從這幾個詞裏,你有沒有發現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是什麼?(珍惜時間)

3)出示句子: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到了17歲才進中學。第一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

4)師:比較這兩句話,看能比出什麼來?(司馬光是古代人,童第周是現代人。)

師:這又能說明什麼?(古今中外,每個成功者都要勤奮。)

5)師:還能讀出什麼?(引導學生區別出二人的起步不同)

6)師:但他們最終都成功了。這又說明了什麼?

四、揭示主題。

1)師指出示的句子一:學到這裏,你相信作者的觀點了嗎?齊讀。

2)出示: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發明家愛迪生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數學家華羅庚

不論你聰明與否,只要勤奮,都能獲得成功。——容老師

3)指名讀和理解第一句話。這句是說誰的?(司馬光)

4)指名讀和理解第二句話。這句是說誰的?(童第周)

5)指名讀老師的話。知道是寫誰的?(不僅僅是寫他們兩個人的,也是寫給所有的同學的。但願每位同學都能通過自己的勤奮實現遠大理想!)

《說勤奮》教學設計9

一、朗讀“勤奮”、整體感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說勤奮》,(讀題)

2、現在我們把“勤奮”放在句中讀,誰來讀?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

你讀的時候,突出了勤奮,爲什麼這樣讀?

指讀,這句話告訴我們?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理想境界橋樑(圖)

齊讀(朗讀就要通過自己的有聲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

3、現在把“勤奮”放在這句話中,該怎麼讀?

出示: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指讀,你強調的是哪一個詞語?爲什麼強調這個詞語?

(分別強調勤奮、一生、只有)讀書時就要通過強調詞語,表達自己對讀書的感受。

二、引導對話,感悟“勤奮”

現在我們把這句話放在第二小節中去讀,你會有更深的感受。

a、司馬光的事例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二節。思考:司馬光對社會做出的貢獻是什麼?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司馬光勤奮?用“ ——”畫出有關句子

司馬光對社會做出的貢獻是什麼?(編寫《資治通鑑》)

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司馬光勤奮?誰來讀一讀你找的句子

1、小時侯,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躲在屋裏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爲止。

誰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讀一讀?

(提示:你強調了“滾瓜爛熟”,讀出了司馬光背書背得熟練

你強調了“一直”,是說司馬光讀書時沒有休息

你強調了“一遍又一遍”是說司馬光讀書讀了許多遍

你強調了“卻”,爲什麼?

句中“卻”可以省略嗎?爲什麼?

這裏把司馬光和哥哥、弟弟進行比較,哥哥、弟弟讀書只讀“一會兒”,司馬光讀了“一遍又一遍”,這句話前後意思發生了(轉折),“卻”表示前後句的意思發生了轉折。

哥哥、弟弟和許多孩子一樣以“玩”爲樂,司馬光想到的讀書,以“讀書”爲樂。(勤奮就是以讀書爲樂)

齊讀

還從什麼句子感受到司馬光的勤奮?

2、爲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後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讀時,他強調了“警枕”

點撥:我們平時睡覺時用什麼枕頭?司馬光什麼做的枕頭?用這種枕頭你習慣嗎?爲什麼?司馬光把這種枕頭稱爲——學生說(警枕)。爲什麼叫它“警枕”?這裏的警應是什麼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麼?(時時刻刻都不要浪費時間,要抓緊時間學習和寫作)—— “勤奮”!就是珍惜時間。

3、他用了19年時間,終於編成了著名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

你強調“19年”,爲什麼?(時間長,19年中有沒有休息?勤奮不僅在小時侯、長大後,還要持之以恆。強調“終於”,說編寫《資治通鑑》不容易。

所以引讀“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b、童第周的事例

剛纔我們讀了司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勤奮表現在從小以讀書爲樂、長大後珍惜時間,而且19年如一日,那麼,童第周勤奮又表現在哪裏?

指讀課文第三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討論:從什麼句子,你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奮?先讀句子,再說你的理解。

(1)學習成績很差,但他毫不氣餒,急起直追。(不怕困難、奮發努力)

《說勤奮》教學設計10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的道理。

2、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略知說理文的篇章結構,擺事實,講道理。

4、積累與勤奮有關的名人名言。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深入感悟文章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這篇課文的作者提出了怎樣的觀點?

二、學習事例

1 、整體感悟

①師:作者就這兩句話對你說十遍,你相信嗎?說一百遍呢?說一千遍呢?這樣說有說服力嗎?那要怎麼樣纔有?(讓學生自己體會有事例纔有說服力。)

②師:作者舉了誰的例子?爲什麼舉他們的例子?(讓學生體會:用最具有代表性的、衆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纔會更具有說服力。)

③師:課文中的兩個人成功了嗎?讀課文,從中找出描述他們成功的句子。

――生自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④師:他們成功靠什麼?(勤奮)劃出能體現出他們“勤奮”的`句子。

2、學習司馬光的例子

①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年級學過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天資聰明)

②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後取得了什麼成就,他手中的鮮花是什麼?“終於”這個詞說明了什麼?

③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

出示句子:

△他卻在屋裏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爲止。 △爲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後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理解第一句,“滾瓜爛熟”是什麼意思?“一遍又一遍”說明了什麼?

——理解第二句,“警枕”是怎樣的枕頭?他爲什麼要使用這樣的枕頭?(根據時間上的不同,讓學生體會:司馬光一生勤奮)

師:讀這兩句話,好好體會司馬光的勤奮。(生自由讀、齊讀)

④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⑤小結: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後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3、學習童第周的事例

①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並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麼不同?

(2)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爲什麼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3)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自讀,展開小組討論。

②指名回答問題1和2,提出問題“課文中那些詞語體現了童第周的勤奮努力?”

——釋“毫不氣餒”“奮起直追”

△小練習

“直”的意思有:a挺直,使筆直;b公正的,正義的;c直爽,爽快;d一個勁兒,不斷地。

理直氣壯()急起直追()心直口快()

——“天剛亮、睡覺前、習慣”

師:從這幾個詞裏,你有沒有發現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是什麼?

(指名說)

小結:(深情地)對於時間,有人說過: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力量;對於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擠擠總是有的;對於時間,老師想說:勤奮的人總覺得時間那麼短,懶惰的人總覺得時間那麼長。

③回答問題3,引導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句話的含義。

④練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⑤讓學生根據板書小結,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三、拓展積累

1、出示名人名言,讀記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學家愛因斯坦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數學家華羅庚

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學工作,都是通過長期的考慮、忍耐和勤奮得來的。 ——(英)達爾文

科學的未來只能是屬於勤奮而又謙虛的年輕一代。 ——(前蘇聯)巴甫洛夫

2、你還知道那些關於“勤奮”的格言?

3、學了這篇課文,你心中有什麼感受?

4、再讀中心句: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板書:

15說勤奮

司馬光(天資聰明)→編成《資治通鑑》

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完成蛙卵剝離手術

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

《說勤奮》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運用字理識字法學習生字、運用文中方法背誦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小時侯我的理想就是成爲一名老師,能夠和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能和我說說你們的理想嗎?

(指名說,相機鼓勵評價)

2.同學們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那麼你們認爲,實現理想靠什麼呢?

3.同學們所說的,其實就是這麼兩個字——勤奮(板書勤奮)

4.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勤奮(板書說)

5.(指課題)請大家把課題響亮地讀一遍。

6.關於勤奮的名人名言有很多,愛因斯袒說:“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愛迪生說:“聰明的大腦是勤奮鑄造出來的。”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作者是怎樣來說勤奮呢?(請大家打開書84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了,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以後想想:作者是怎樣把要勤奮這個道理說清楚的?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作者是怎樣談勤奮的?

(學生回答,可讀文,可概述,教師肯定,評價)

3.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不錯,課文一開頭,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接着舉了兩個事例,(板書舉例子、司馬光、童第周)通過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學習的故事來說明道理,在課文結尾再次強調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老師介紹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就。司馬光是北宋的大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由於材料豐富,文字生動,成爲我國史學史上最有價值的著作之一。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也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他在比利時留學時獲得了博士學位,建國以後擔任山東大學的副校長,在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他們取得了這麼偉大的成就都是靠――勤奮。

3.所以,作者在文章開頭就寫道:勤奮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

4.下面我們來學寫樑字。寫樑字只要記住這兩點就能寫正確。(教師邊板書樑邊講解。)樑字是上下結構,木字底把上半部分穩穩地托住。

寫字不僅要寫得正確,還要寫得美觀。我們一起來書空。(教師和學生一起書空樑字。)

5.橋樑是過河的必經之路,(板畫橋樑、河水)通往理想(板書理想)的必經之路是什麼?(勤奮)(板書勤奮)這句話中作者把勤奮比作什麼?(橋樑)

6.比較句子(出示):齊讀

①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②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你更喜歡哪一個句子,爲什麼?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個句子。

(板書古今中外、每一個、)

7.回到整體,齊讀第一自然段。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司馬光是怎樣勤奮學習的?請同學們讀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動筆把表現司馬光勤奮學習的詞句圈劃出來。

1.司馬光小時侯是怎樣讀書的?(指名讀該句。)

2.這句話中哪些詞語可以體現司馬光的勤奮?

(躲,一遍又一遍,高聲朗讀,滾瓜爛熟)(指導讀)

3.我們就學習司馬光的`方法,把這個句子讀得滾瓜爛熟。(指導運用學習方法)(日常學習)

4.長大以後,他又是怎樣抓緊時間刻苦學習的?(指名讀該句。)

①司馬光的枕頭有什麼奧祕呢?請同學們再讀句子,看誰能說出枕頭的奧祕?

②現在你就是司馬光,我來採訪你。“聽說你有一個很特別的枕頭,是用什麼做的?

③誰都喜歡鬆軟的枕頭,睡着多舒服啊!你爲什麼弄個圓木枕頭折磨自己呢?(隨機學習稍字板書稍)

④你的枕頭爲什麼叫警枕?(隨機學習枕字板書枕)(警就是提醒)

6.教師小結: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花了19年的時間,終於編成了——著名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現在我們有電腦、打印機,可是在900多年前,司馬光就是靠一支毛筆,一筆一劃地在油燈下寫成這樣一部名垂千史的史學鉅著啊!來,讓我們把第二自然段再讀讀。

7.有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8.寫完《資治通鑑》,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原稿足足堆放了兩間屋子,司馬光也已經成爲了一位年邁的老人,他的身體已經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齒也大多脫落了。摸着這部書,我們感受到的分別是……(齊讀)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9.學到這兒,你想對司馬光說些什麼?

《說勤奮》教學設計12

一、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一)複習詞語

橋樑基礎枕頭習慣遠渡重洋稍微一動有所作爲名列前茅

①詞語複習,不同於第一教時的詞語教學,重點抓“樑”、“茅”,通過理解字詞意思來記住字形,達到正確書寫的目的。

(二)昨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初讀了課文,你們知道課文講了哪幾個有關勤奮的故事?

(三)老師有一個疑問,想請同學們來幫助解決這個疑問。既然課文講了兩個有關勤奮的故事,爲什麼課題不用《勤奮的故事》,而要用《說勤奮》作爲課題呢?請大家自由地讀讀課文,再討論交流。

②幫老師釋疑,一方面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又整體感知了全文。

二、自由選擇,精讀感悟

(一)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想一想這一段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2)比較句子

③通過讀,讓學生咀嚼體會;通過讀,培養語感;通過讀,感悟語句表達要正確、具體、形象。

a.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b.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他們用艱辛的勞動換來的。

c.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讀第一句。“手中的鮮花”指什麼?“汗水和心血”又指什麼?

第一句與第二句相比,哪一句好?爲什麼?

齊讀第三句,第三句與第一句比,多了哪些詞?哪一句好?爲什麼?

齊讀第一段。

(二)小組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以小組爲單位任選一個例子,合作學習。要求:小組先確定學習哪一自然段,然後各自輕聲讀一遍,再劃出說明勤奮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劃也不要少劃。劃好之後,互相交流,談談自己的理解。

④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努力建立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機制。

2、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馬光刻苦、勤奮的精神通過你的朗讀感染給大家?

討論:哪些地方說明司馬光很勤奮?

什麼叫“警枕”?(用書上的語句回答)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警枕的作用?

看錄像。哪一樣東西最能引起你的注意?爲什麼?

⑤先學文,再看錄像,再者結合談感想,進一步凸現司馬光的勤奮。

指導背誦:說說課文按什麼順序寫的?(先寫小時候怎麼勤奮,再寫長大以後,更加勤奮,最後寫取得的成果)

⑥注意學法指導,理清順序,幫助記憶。

3、第三自然段

認真默讀一遍,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⑦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摸清學情,有的放矢。

出示句子: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⑧抓住這句話,牽一髮而動全身。

“拙”什麼意思?課文中又是指什麼呢?童第周是如何“勤能補拙”的呢?

指導背誦:用什麼辦法把這一段話記住。

小組討論:司馬光與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⑨這是一個很有思考價值的開放性問題,答案沒有唯一性,通過討論感悟作者選材精心;天資好的人,通過努力能成才;基礎差的,只要不氣餒,同樣可以取得成就。

歸納兩段的段意。

4、齊讀第四段。

三、課外延伸,拓展閱讀

1、看錄像:這一段錄像你能不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鑿壁借光)你還知道哪些成語與勤奮有關?

⑩積累語言,化消極詞彙爲積極詞彙。

2、學習幾句與勤奮有關的名人名言。選一兩句你喜歡的,讀一讀。

自己應爲之事,勿求他人,今日應爲之事,勿等明日。

——孫中山

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有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

——富蘭克林

天才就是勤奮。

——歌德

春天不播種,夏天就不生長,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嚐。

——海德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幾分;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

——家因斯坦

3、如果這篇課文再增加一個勤奮成才的事例,你認爲選什麼爲好?爲什麼?你能幫作者寫一個事例嗎?

⑾讀中學寫,寫中促讀,讀寫結合。

設計意圖: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中需要重點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

本教時設計緊扣“勤奮”兩字,以讀爲主線,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經歷一個由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體會“勤奮”是通過哪些事例、什麼樣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之間走一個來回。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此,筆者在教學兩個具體事例的過程中,努力營造一個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願積極參與、都能自主選擇的開放的學習環境,教師參與其中,關注學習過程和方法,努力讓學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學習活動中生成智慧,能力,提高素養。

第二個事例,採用質疑探究,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之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最後由“課本”向“課本外”延伸,說成語,讀名句,寫事例,幫助學生營造“大語文學習”的時空,引導學生將課內外知識聯繫起來,運用課堂上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去解決實際問題。讀中學寫、寫中促讀、在學中做,在做中創。

《說勤奮》教學設計13

一、導入新課,談觀點:

1、看過張家港電視臺的《伴你成長》嗎?(談話類節目,每期都會聊一個話題)如《實話實說》等……

2、今天,有位作者作爲佳賓也來和我們聊一個話題,讀今日話題

3、學習課文第一段

1)談話、聊天必須有個觀點。作者的觀點是什麼呢?自由讀第一段,找出作者的觀點,也就是中心句

2)顯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你能把這個自問自答的句子換一種說法嗎?)——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勤奮。

3)比較句子:

A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B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比一比這兩句話,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句?爲什麼?怎樣讀好它?熟讀成誦。

討論:“鮮花”在這裏指什麼?(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指什麼?(艱辛的勞動)這句話什麼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

二、學習課文,談例子

一)作者認爲勤奮成才爲古今中外無數個事例所證明,讓我們來看看他舉了誰的例子?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研讀司馬光和童弟周的故事,說一說他們的“鮮花”和“汗水與心血”分別指什麼?

A、談司馬光

(1)你們最初是從何處瞭解司馬光的?(砸缸救人)板書:聰明人

(2)指名讀課文。

(3)說一說他收穫的的“鮮花”是什麼?(板書)

討論他付出的“汗水與心血”又是什麼?

(4)投影:小時侯,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在屋裏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爲止。

感悟:什麼叫“滾瓜爛熟”?他是怎麼做到滾瓜爛熟的?(一遍又一遍、一直)一遍又一遍就是兩遍嗎?(無數遍)——這就是“勤奮”!

比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從中能比較出什麼?(司馬光小小年紀如此勤奮,令人敬佩)指導朗讀本句

(5)投影:爲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後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感悟:司馬光的枕頭與我們平時用的枕頭有什麼不同?(播放錄像。)用這種枕頭你習慣嗎?爲什麼?司馬光把這種枕頭稱爲——學生說(警枕)。爲什麼叫它“警枕”?這裏的警應是什麼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麼?(時時刻刻都不要浪費時間,要抓緊時間學習和寫作)——這就是“勤奮”!

指導朗讀本句

朗讀第二節

B、談童第周

(1)默讀課文。

(2)他收穫的鮮花是什麼?板書

(3)童第周也和司馬光一樣是個天資聰明的人嗎?議論,板書:基礎差

(4)他付出的“汗水與心血”又是什麼?補充介紹

學生議議說說,並理解詞語:毫不氣餒、急起直追、名列前茅

指導讀句子:怎樣讀好這些句子?表現童第周的勤奮呢?抓關鍵詞。

(5)你讀了童第周的故事有何感想?顯示:由此可見,即使基礎比別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樣可以成才的。讀句子。

(6)讀讀童第周的座右銘

(7)讀讀華羅庚的.感想:

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道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從課文中找出語句來理解“勤能補拙”,用“”劃出。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8)這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老師再送幾條名言給你們。(名人的、自己的)並送學生書籤。

(9)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勤奮”的名言?你能說一條嗎?

(10)從華羅庚的故事裏,我們仍然可以讀出兩個字,——同樣這也是“勤奮”!

(11)自由練讀第3自然段。

C、談人物對比

比較這兩位名人,你有什麼發現?他們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1)一個是古代,一個是現代,

(2)司馬光從小聰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

(3)不管你是聰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聰明也好,笨也好,要想獲得成功,都要靠勤奮。

……

二、談課外勤奮的例子:其實勤奮的例子很多,很多,你們還知道哪些?

1、可以聯繫學過的課文和未學習的課文進行簡單討論

2、推薦關於名人勤奮成才的書籍。

教師小結:勤奮能使天資聰明的人成才,反之也會流於平庸;勤奮也能使基礎較差的人成爲可用之才。作者通過一古一今兩個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證明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成功者的成功無一不是勤奮刻苦、孜孜以求的結果。

四、總結全文,談理想:

1、同學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將來,你的理想是什麼?

2、現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要實現你們的理想,仍舊離不開“勤奮”二字。讀課文的第三段最後一句。

顯示: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根據第三段的內容,完成填空。

1、司馬光只有(),才能()。

2、童第周只有(),才能()。

3、我們只有(),才能()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聊了“勤奮”這個話題,知道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實踐活動,談收穫:

談完了關於“勤奮”的話題,相信大家的收穫一定不少。既然是課堂聊天,我想同學們一定願意以作業的形式,和別人分享收穫。你們想給自己佈置點什麼作業呢?

(相互贈送自制勤奮名言的書籤。相互勉勵。

分組採訪調查一些名人成功的經歷,舉行一個“名人成功故事”報告會。

出份勤奮專刊手抄報。……)

《說勤奮》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說勤奮》是蘇教版教材第七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課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文章。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過設問的形式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勤奮。第二自然段列舉了司馬光的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先具體寫司馬光小時侯勤奮學習,後寫司馬光長大後勤奮寫作,終於編成了史學鉅著《資治通鑑》。第三自然段寫的是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重在說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第四自然段是對全文的總結,號召同學們不忘勤奮,一生勤奮,長大才能有所作爲。

二、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要學會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理解句子“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的意思。

四、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本課,我們準備以匡衡的“鑿壁借光”的`故事引入新課,通過學生對“勤奮”的理解來導入新課,讓學生在回顧具體的人和事的過程中對勤奮的含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這樣,使說理的文章更感性化,學生對學習文章的興趣也會更濃。

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並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清楚的。學生自讀結束後,組織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理解課文內容,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在學習第一段中,重點是引導學生先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的字面意思,“橋樑”指什麼?第一句話還可以怎麼說?“鮮花”指什麼?“汗水和心血”又是什麼意思?再結合二、三自然段的學習,回過來具體說說“鮮花”又指什麼?“汗水和心血”又是什麼意思?再反覆地朗讀這些句子,加以強調,深化認識。這樣,教學的重點得以強化,難點得以層層的突破。

對於課文第二自然段,學生自讀課文,找一找:司馬光取得了什麼成就?這個成就是怎麼取得的?引導學生用自由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可以圈圈、點點,做上記號。學生自主研讀後,組織全班交流。在交流司馬光取得成就的過程中,對《資治通鑑》作些介紹。

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從童第周的故事中領悟“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

給學生適度的時間與“文本”對話,誦讀、感受、理解、欣賞課文,從兩個故事中感悟到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再回顧全文,進行總結,初步瞭解說理文章的“總—分—總”的寫法。最後進一步展開師生、生生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平等地交流,真誠地溝通,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

《說勤奮》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感知說理的方法,能找出作者的觀點。

3.感悟文中有關詞句,體會只有勤奮學習,才能實現理想,有所作爲。能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悟詞句,能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感知說理的方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上課之前我想和你們談談理想(板書),你有什麼理想呢?

生:……

師:是啊,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

生:是勤奮!

師:對!(板書:勤奮)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說勤奮》。板書:說。

你是怎樣理解這個“說”字的。

生:(談論……說一說……說道理……)

師:對,“說勤奮”就是談論關於勤奮的道理。那麼,關於勤奮,作者有怎樣的觀點,又是如何去證明的呢?讀完課文,你自然就知道了。

二.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都預習過課文了,下面我們就來展示一下預習的收穫。

1.讀生字

讀屏幕上的生字,一生全部讀完,一生再讀,開火車。

2.讀生字,說生詞

讀一個生字,說出它在課文中的生詞,小組讀。

3.讀生詞,讀句子。

讀屏幕上的生詞,找出含有生詞的句子,讀一讀。

(相機與生交流:預習時讀了幾遍書?……鼓勵學生:你真勤奮!難怪你的書已經讀得這麼流利了。)

三.初讀感知

1.快速默讀課文,找出作者的觀點,用“——”畫出。

2.大屏幕顯示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朗讀句子。

3.理解“鮮花”、“汗水和心血”

(“鮮花”就是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成功,“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奮。)

讀第一句話,這是個什麼句子?(設問句)換成肯定的說法。

過渡:爲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舉了兩個例子,下面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的2、3自然段。

四.精讀感悟

1.同座兩人合作學習其中的一個例子,思考:他們成功了嗎?找出有關他們成功的詞句,讀一讀。

大屏幕映示:

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

他用了19年時間,終於編成了著名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師簡介《資治通鑑》)

後來他遠渡重洋,到比利時去留學,由於完成了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在歐洲生物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他們成功靠什麼?(勤奮)

同座再讀課文,畫出能體現他們勤奮的句子。

司馬光:

小時侯……滾瓜爛熟爲止。

長大以後……叫“警枕”。

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他的勤奮?(扣住:一遍又一遍、滾瓜爛熟、稍微、繼續、警枕)(相機用“滾瓜爛熟”說一句話)

有感情地朗讀。

引導出“小時侯”、“長大以後”,這就是——一生勤奮。

再讀句子:只有一生勤奮,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童第周:

第一學期末……急起直追。

每天天剛亮……改進學習方法。

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他的勤奮?(扣住:“毫不氣餒、急起直追、每天天剛亮、晚上睡覺前、總是”等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

師:是啊,童第周的成功不就告訴我們(出示句子):“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生讀。

3.再讀課文,小結。

五.課外延伸

1.蒐集關於勤奮的名言、俗語、成語、詩詞等。

2.爲文章再添一個因勤奮而成功的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