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平均數》教學設計

《平均數》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平均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平均數》教學設計

《平均數》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認識平均數,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並能根據情況進行合理推測。

二、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學難點: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體驗產生平均數的必要性。

同學們平時喜歡打球嗎?前些天,二(3)班有5名男生,4名女生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投籃比賽。說到比賽,你們最想知道什麼?

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賽情況。

出示兩幅統計圖:這是男生隊和女生隊每個人在相同時間內投中球情況統計圖。(0表示投中一個)

A、觀察統計圖,根據比賽情況,你認爲哪隊的投球水平高一些?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討論比總數——每隊總人數不相同,不公平

比最多的——個人水平,不是整隊水平

B、到底怎樣比才公平地體現兩隊的實力(投球水平)呢?

(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實際就是每隊隊員投球的平均數

揭題板書——認識平均數

2、認識平均數

剛纔同學們經過討論,一致認爲算出每隊隊員的投球平均數,能幫我們評判輸贏。那怎樣才能求出兩隊投球的平均數呢?

A、同桌合作完成

a、利用手中的作業紙,不用箭頭在圖上移一移,也可以動筆算一算,求出兩隊的平均數。b、再比一比,哪隊贏了?

B、反饋:哪隊贏了?你是用什麼方法研究出來的?

a、移一移,學生板演,其他生觀察:在移的過程中,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每人投球個數變了

每隊的總個數不變

(每隊內部的個數調整,不影響整個隊的實力)

像這種在總個數不變的情況下,把個數多的移給個數少的,使每人投球個數相同的方法叫:移多補少

剛纔同學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出了男生隊投球的平均數是5,女生隊投球的平均數是6,從而認爲女生隊投球的實力比男生隊強一些。

還有別的方法嗎?

C、算一算,(7+3+5+9)/4=6(個) (4+7+5+4+5)/5=5(個)

(1)、算式中的數都表示什麼意思?

(2)、比較平均數,誰贏了?

比較兩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小結:當數字比較小又接近的時候我們用移多補少更簡便,

當數字比較大而複雜的時候我們用計算的方法更爲簡單。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剛纔在評判了兩隊的輸贏碰到困難時,是誰幫助我們進行公正地評判的?那平均數到底是個怎樣的數呢?想不想更進一步地瞭解它呢?

(1)、仔細觀察女生隊每人的.投球數,和平均數相比,你發現了什麼?

有的比5大――可能相等或不相等

有的比5小――

(2)、同樣都是“5”,它們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是個體的投球水平

是整個隊的總體投球水

4、其實,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平均數,你能舉個例子嗎?

五、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應用平均數

1、是的,正是由於平均數能體現整體狀況,在生活中的作用還不少呢。前不久,學校想了解三年級同學的身高狀況,該怎麼辦?

昨天、我從咱們班第一橫排中選5個同學,瞭解了他們的身高,一起來看看吧。

(1)、出示身高計表

同學12345

身高cm131136134132137

(2)、估計:他們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你是怎麼估算的?

145cm、130cm可以嗎?最小數<平均數<最大數

(3)、算一算他們的平均身高(計算方法)

平均數134cm和表格中的134cm有什麼不同?(5個人的整體的身高狀況、3號個人的實際身高)

(4)、根據第一排同學的身高,請你推測一下咱們班同學的平均身高,並說說你的依據是什麼?

(5)、看來推測的結果是否準確和我們選取哪5名同學有很大關係,如果按現在的座位(8排8列),還是選5名同學,你準備怎麼選?

小結:看來平均數的作用真大,它不僅讓我們瞭解了一個小整體的狀況,還能根據小整體的狀況推測出大整體的狀況。

2、小熊商店

(1)、出示統計圖,你知道了什麼?

(2)、求出前三週的平均數

(3)、預測一下第四周進幾箱?

六、拓展

淘氣身高1.3米,不會游泳,到平均水深0.8米的小河洗澡,有危險嗎?

七、小結

這堂課你學得開心嗎?有什麼收穫嗎?

《平均數》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用平均數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方法,發展統計觀念。初步感知“移多補少”“對應”等數學思想。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學習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藉助“移多補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三、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引入。

以幻燈片形式出示教師家的書櫥。

現在,我的書架上層有12本書,下層有10本書,我想請同學們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

2.感知課題。

(1)學生思考,想象移動的過程。

(2)教師操作並提問:現在每層都有11本書了,這個11是它們的什麼數?

(3)教師: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新朋友,好嗎?

(板書:平均數)

(二)探究新知

1.引發質疑,探索新知。

教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通過這節課學習到哪些知識?

預設:

(1)平均數是一個什麼數?

(2)怎樣計算平均數?

(3)平均數在生活中有什麼用?

2.理解含義,探求方法。

出示例1,爲了保護環境,學校四年級1班的一組同學利用業餘時間收集礦泉水瓶,做環保小衛士。

仔細觀察統計圖,從圖中知道了什麼?你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什麼問題?

預設:

(1)小紅比小蘭多收集多少個瓶子?

(2)小明再給小亮幾瓶,他倆的瓶子就一樣多?

(3)他們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瓶子?

你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瓶子?”你怎樣才能讓他們的瓶子數量一樣多呢?

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1:求平均數實際就是把多的補給少的,在數學上叫做“移多補少”。

小結2:求平均數也可以採用計算的`方法,用他們一共收集的礦泉水瓶個數總和除以人數,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

(14+12+11+15)÷4=13(個)。

【設計意圖】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過解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礦泉水瓶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理解求平均數的方法,掌握“移多補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數學方法。

3.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教師:剛纔我們通過移多補少和計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礦泉水瓶,看這個平均數13,它是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

引導學生體會13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而是4個人的總體水平。

小結:平均收集13個礦泉水瓶,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數量,是一個“虛擬”的數,反映了這組收集礦泉水瓶數的情況。

教師: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或什麼事情中遇到或用到過平均數嗎?舉例說一說。

預設:

(1)本週平均最高氣溫6攝氏度。

(2)三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是140釐米。

(3)四年級2班五位同學平均每人捐10本圖書。

(4)李莉同學平均每天上學路上花費15分鐘。

【設計意圖】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並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實例,感受數學源於生活。

(三)知識應用

1.判斷。

(1)某小學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麼,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 )

(2)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釐米,有的隊員身高會超過160釐米,有的隊員身高不到160釐米。

( )

(3)小明所在的1班學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強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強矮。

( )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感受平均數的特點: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比數據中最大數小,比最小數大。

2.選擇。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 )噸。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平均用水量的問題,鞏固所學知識,根據所求問題找準與總數相對應的份數。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再看看開始想解決的問題:(1)平均數是一個什麼數?(2)怎樣計算平均數?(3)平均數在生活中有什麼用?現在能解決了嗎?

《平均數》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平均數》蘇教版第六冊第十單元的內容。在傳統教材中側重於從算法的水平理解平均數,這容易將平均數的學習演變爲一種簡單的技能學習,忽略平均數的統計學意義,也就是隻會算,不理解。而新教材在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上明顯加重分量,其實平均數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數據的比較,以看出整體之間的差別,可見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從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來看,平均數是一個持續的學習內容,到五年級學生還要學習稍複雜的平均數,六年級還要學習衆數、中位數並進行比較。因此,我覺得這節課的重點不僅僅是會求簡單的平均數,還要體會平均數的含義和意義。難點是平均數在統計意義上的理解和認識,感受平均的應用價值。

基於我對教材這樣的認識,結合學生的實際,我擬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問題的需要,使學生能結合實例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並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能力目標: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根據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會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學情分析: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同時,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可能性的大小,條形統計圖,並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分析的基礎上教學平均數,這些都對本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三、教學設計理念

由於平均數只是一個虛擬的數,意義比較抽象。因此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力圖體現以生爲本、“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在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內容定教法,教法爲內容與學生服務的宗旨。同時,力求體現師生平等、啓發式的教學方法,爲學生創造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通過師生互動式的討論,使學生充滿求知的慾望。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引入探究式的教法,以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並通過分析、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首先是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爲了使教學活動有效開展,我創設了學生熟悉的套圈遊戲,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績統計圖,分別說說從中可以得到哪些數學信息,爲下面的兩隊比賽做好鋪墊。

(二)接着就利用遊戲的進程,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這裏我設計三個比賽環節:讓學生感受平均數的產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第一次比賽,人數相同,男女各3個人,比較兩組水平可以直接比“總數”,但這個時候還顯示不出計算平均數的的迫切性。

第二次比賽,人數不同,男生3人,女生4人,男生3人每人套中4個,女生4人每人套中3個,讓學生交流哪個對贏,從圖上看,男生每人都比女生多套中1個,男生準一些,所以男生對贏了。明確人數不同時,比每人套中的個數,同時討論爲什麼比總個數就不公平了。

第三次比賽,先交流看哪隊贏,比什麼,明確人數不同比每人套中的個數;接着和第二次比賽進行比較,第二次比賽每人套中多少個一下子可以看出來,而現在每人套中的有多有少,讓學生探索有什麼方法可以從圖上一下子看出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探索並總結出移多補少的方法,並初步認識平均數。

我成功引入了平均數,並介紹了移多補少的方法後,接着完成兩道用移多補少方法求平均數的練習,鞏固求解方法。

剛纔只有三盤蘋果,學生一下子就看出怎麼移了,接下來還有幾盤蘋果,你能一下子就移好它嗎,有信心嗎?出示之後學生驚訝了,蘋果多了,盤子也多了,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有點困難了。這時馬上追問:那麼現在該怎麼辦?探究先合後分的方法。

在學生掌握了兩種求平均數的`方法後,讓學生口答幾組數據的平均數,並探究平均數的範圍。這裏鼓勵學生大膽的說,用自己的語言說,讓模糊的概念越說越清晰,可能學生會說的不科學,但在表述中,逐漸走進抽象的理解,逐漸理解概念。

(三)練習

新授離不開聯繫實際,拓展應用。所以練習的設計我始終遵循科學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和針對性原則來進行,而且素材全部取材於學生的生活,主要突出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因此我設計了

1.三(3)班第二小組的身高情況統計表,要求學生不計算,直接估計他們的平均身高,讓學生再次領悟平均數應該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

2一條河的平均水深爲110釐米,小明的身高是135釐米,小明會出現危險嗎?這一生活的現實情境,爲孩子們思維碰撞搭建了新的平臺,爭論中,通過對“平均水深”的深刻理解,得出結論“可能會有危險”,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平均數代表是一個整體水平,而不是每個地方都是110釐米。

3、辯一辯,說一說。

目的:通過學生辨析,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平均數的認識。

4、想一想,選一選。

目的:鞏固新知,不僅要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更是對平均數的深入練習。

5、最後還介紹了演唱比賽中,選手的平均得分是怎樣產生的。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四)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中,我設計下面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能有效地刺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讓學生加深了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又可鞏固求平均數的方法。同時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發展以及興趣的培養。

《平均數》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練習十一1—3題,教材42頁例1

教學目標:

1、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知道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方法

3、會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教學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平均數

教具準備:

課件,小黑板,統計表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拿8枝鉛筆,指4名同學,要平均分怎樣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樣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出示例1、小紅、小蘭、小亮、小明收集礦泉水瓶統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他們四人怎樣分才能一樣多?

(3)平均分後是多少個?

2、課件展示統計圖的變化過程

(1)指名展示

(2)這種方法叫什麼?

點撥:移多補少

3、要求平均數,還可以怎樣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礦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須先求出什麼?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麼辦?

52÷4=

4、歸納

要求平均數,可以先求出( )數,再平均分幾份

5、算一算你們小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6、算出各小組的平均體重,說說你們是怎麼算的?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說清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四、達標測評

1、練習十一第2題

(1)什麼是最高溫度?什麼是最低溫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寫統計表:本週溫度記錄

(4)計算出一週平均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

(5)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2、測量小組跳遠成績,求平均數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麼收穫?

《平均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屏幕出示)看,三(1)班的幾個男女生正在進行套圈比賽呢,他們每人套了15個圈,老師用兩幅統計圖分別表示出了男生和女生套中的個數。

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初步引出平均數

問:你們的眼睛真亮!那根據這些信息你知道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嗎?猜猜看。

師:到底事實情況怎樣?我們必須想個方法來說服對方,請你們開動腦筋,有了想法後小組內相互交流。

小組討論,教師行間巡視。

問:有結果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你認爲應該比什麼?

師:你覺得哪一種比法更加合理?說明你的理由。指名回答。

師:在剛纔的討論中,我們明白了參加比賽的人數不一樣多,算總數不好比,也不公平,就不能用這種方法。只有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才能一比勝負。

(出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2.移多補少法。

⑴(出示:男生統計圖)問:你能看圖說說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呢?小組裏討論一下。

(預設:把張明的9個移1個給陳曉傑,1+6=7,張明還有8個,再移1個給李小鋼,1+6=7,最後大家都是7個。(生答,師演示))

師:通過把多的移一些補給少的,使每個人都一樣多。我們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

⑵你能用移多補少法看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嗎?(生答,師演示)

3、先合再分

⑴提問:還有其它辦法得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嗎?

(生答,師演示)會列式嗎?板書:6+9+7+6=28 (個),28÷4=7(個)

師:這種方法是先怎樣,再怎樣的?也給它取個名字“先合再分”。這裏的28指的是什麼?爲什麼要除以4?不管用什麼方法,最後都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個圈,反映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水平。

⑵.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出示:女生統計圖)那麼你會計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嗎?自己算一算。(指名答,師板書)10+4+7+5+4=30(個),30÷5=6(個)。

問:剛纔男生中用總數除以4,到了女生中,怎麼就除以5了呢?(因爲女生是5個人)通過算平均成績,現在你能比較出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了吧?(出示:答:男生套得準一些。)

4、揭示課題。

(出示男、女生統計圖)同學們,剛纔我們算出男生每人套中7個,這個7就是6、9、7、6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出示課題:平均數)這個6是哪幾個數的平均數呢?

5、理解平均數的範圍。

(1)比較。男生實際上是不是每個人都套中7個?把這7個跟男生實際套中的個數比一比,哪些人套中的個數比7個多?哪些人套中的個數比7個少?女生中哪些人套中的個數比平均數多?哪些人套中的個數比平均數少?

(2)提問:平均數會比這裏最大的數大嗎?會比最小的數小嗎?

(3)小結:平均數是通過把多的部分移給少的部分,使大家都相等而得到的數,所以平均數在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

三、聯繫生活,靈活運用

學習了平均數能爲我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嗎?讓我們繼續研究。

1、想想做做第1題。

指名口答。師小結:當數據較少而且數據之間相差不大時,適合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來算平均數。

2、想想做做第2題。

(課件出示)快來解決小麗的問題吧。

問:這三條綵帶中最長的有多長?最短的呢?這道題要求什麼?想一想,你能不能估計出這三條絲帶的平均長度在xxcm——xxcm之間?當數據之間相差較大時,適合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學生嘗試練習後評講。(實物投影)

3、想想做做第3題。

(課件出示)看,籃球隊員們的比賽多麼激烈呀,你能解決這裏的數學問題嗎?

師:我們對平均數又有了更深的瞭解,讓我們用所學的知識一起來幫幫小明吧!

4、95頁練習九第1題。

怎麼理解“平均水深110釐米”?想看看這個池塘水底下的真實情形嗎?(出示池塘水底)看來,認識了平均數,對於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真有不少幫助呢。

四、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平均數,靜靜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穫?

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平均數,知道平均數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學會利用平均數解決問題。

五、拓展延伸

1、師:小玲參加歌唱比賽這是5位評委給她打得分,你能算算她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嗎?

學生自主計算,全班彙報。

2、出示打分規則,再次計算

《平均數》教學設計6

本課時學習目標:

1.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 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 進一步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課時重點難點:平均數的意義及求平均數的方法。

學習過程

自學準備與知識導學:

1、預習課本92-93頁的內容,不明白的地方標出來。

2、通過預習,我認爲男生與女生相比, 套得準,因爲小組內交流預習情況

學習交流與問題研討:

1、要判斷男生套的準還是女生套的準,爲什麼要分別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2、出示學習菜單:

(1)書中有幾種方法求男生平均成績的?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

(2)仔細看統計圖的變化過程,思考是如何分的?

(3)怎樣列算式計算?

歸納總結:要求平均數,可以先求出( )數,再()。

3、研究平均數的意義。

(1)這個7分就是男生每人實際得分嗎?你是怎麼理解的?

(2)請你仔細觀察平均數與原來的.這一組數,你發現了什麼?

4、算女生平均分。

(1)先估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你是怎麼想的?

(2)大家估計得準不準呢?用什麼方法驗證一下?

(3)說說你的驗證方法。

(4)爲什麼要除以5?

小組討論菜單中的問題

點撥: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

點撥:這種方法叫:“求和均分”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給予指導。

練習檢測與問題延伸: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

(1)怎樣移動筆筒裏的鉛筆?

(2)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3)如果從第一個筆筒裏拿出3枝放入第二個筆筒,再從第二個筆筒裏拿出5枝放入第三個筆筒,平均每個筆筒裏有多少枝?

(4)如果從第三個筆筒裏拿出3枝放入第二個筆筒,再從第一個筆筒裏拿出3枝放入第二個筆筒,平均每個筆筒裏有多少枝?

(5)關於筆筒的三個平均數,有變化嗎?爲什麼?

2、“想想做做”第二題

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3、小林參加了三場套圈比賽,下面是小林套中個數的統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成績

小 林

12

11

10

小林第三次套中的個數是多少呢?

4、教材第97頁的“你知道嗎?”

5、檢測:想想做做第3、4題

小組交流、彙報

根據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明確指導。

學生獨立完成檢測,教師巡視,給予差生適當的幫助。

課後反思或經驗總結: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學平均數的概念時,教師往往把教學重點放在平均數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視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基於這一認識,我在設計中結合實際問題(男女生套圈比賽)哪個隊會獲勝?要判斷男生套的準還是女生套的準,爲什麼要分別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思考。在學生的活動討論中,認識到平均數能代表他們的整體情況,因此產生了“平均數”,感受平均數是實際生活的需要,也產生了學習“平均數”的需求。教學只有組織了這個過程,學生對平均數的統計意義以及作用纔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臨相類似問題時,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數作爲一組數據的代表,去進行比較和分析。

另外, 我採用了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數的方法。一種是移多補少,一種是求和均分。然後引導學生感受到這兩種方法的本質都是讓原來不相同的數變的相同,從而引出平均數的概念。並在講解方法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滲透:平均數處於一組數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能反映整體水平,但不能代表每個個體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平均數這一概念的認識顯得更爲深刻和全面。

《平均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P92-9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在操作和思考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平均數的意義、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學難點: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問題

1、前不久,我們漆橋中心小學三年級同學舉行了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老師統計了男、女生套中的個數,並製成了統計表。

2、男生套圈成績統計表

姓名李小鋼張明王宇陳曉傑

個數4896

女生套圈成績統計表

姓名吳燕劉曉娟史敏敏孫雲

個數8645

師問:男生幾人參加了比賽?女生幾人參加了比賽?你覺得怎樣才能比出誰贏了呢?學生觀察表後回答:

男生一共套了多少個?4+8+9+6=27(個)

女生一共套了多少個?8+6+4+5=23(個)

結果是男生勝了。

3、師:哎呀!男生贏了,女生輸了。爲了增強實力,女生再派1名代表參加比賽,和實力強大的男生進行了第二次的比賽。老師統計了第二次的比賽情況製成了統計圖,我們看男、女生分別套了多少個?(板書:6、9、7、6)(10、4、7、5、4)

請你算一算這一次男、女生的總成績分別是多少?

6+9+7+6=28(個)10+4+7+5+4=30(個)

這次比較總數,結果是女生獲勝!

4、對這樣的比法,你有什麼想法?爲什麼?(人數不一樣,不公平)爲什麼不公平呢?第一次比賽我們不是比較總數嗎?

5、看來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比總數行不行?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那麼怎樣比才公平呢?同桌交流。(分別算出男、女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我們怎樣才能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個圈呢?先想,想好後同桌交流。

想出幾種方法?(必要時可以寫寫)

6+9+7+6=28(個)28÷4=7(個)7就是6、9、7、6這組的平均數。板書:7

先求的是什麼?再求的是什麼?除了這種方法還有什麼方法?在圖上移(移多補少)板書

那麼你能算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

學生計算後彙報,師板書:10+4+7+5+4=30(個)30÷5=6(個)

6就是10、4、7、5、4這組數的什麼數?(平均數)

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幾個圈要除以5,而求男生時爲什麼除以4?

5、現在你知道男生勝了還是女生勝了嗎?

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比女生多,表示每個男生套中的都比女生多嗎?你能舉舉例嗎?

這個平均數和平均分不一樣,平均數比較好的表現了這一隊套圈的整體水平,並不表示每一個人真的套了7個。

6、(1)我們算了2組數的平均數了,現在同學們來觀察平均數和原來一組數,你發現了什麼?先觀察平均數7和原來每個男生套中的個數,你發現了什麼?

a、每個男生套中的個數有比平均數多的,有比平均數少的,還有一樣的三種情況。

b、平均數在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之間。

(2)小結:平均數的大小在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之間。一組數的平均數是我們計算出的結果,表示的是這組數的平均水平,並不一定這一組數都等於平均數,有些數可能比平均數大,有些數可能比平均數小,還有些數和平均數一樣。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今天的數學課上,我發現了有3位同學聽的特別認真,老師講課他們聽得很認真,同學發言他們也聽得很認真。(三人上臺領獎品,老師分別獎勵他們1支、3支、5支鉛筆)

師:請上臺的三個小朋友數一數,手裏有幾隻鉛筆,然後大聲的告訴大家。你們說老師這樣獎勵公平嗎?怎樣才公平嗎?那麼你能用小棒代替把它們移一移。

師:在移之前想好了怎樣移?同桌的先說,再移,臺上的3個小朋友互相商量一下,再移。

學生移好後,說說移的過程。

師:你還有什麼方法求出來嗎?

學生計算,指名說出算式,師板書。

我們知道了平均數的特點。誰來說一說,求平均數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歡用哪種方法?

2、估一估。爲了佈置教室,小麗買來一些絲帶,幫小麗估一估這三條絲帶平均長度是多少?

同學們先估一估,平均長度在()㎝和()㎝之間,爲什麼?平均數在大數和小數之間。

再算一算,寫在自備本上。

你是怎麼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嗎?爲什麼這個題目你不用移多補少的方法?

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數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補少簡單;數量多,相差大,用先和再平均分。

3、平均數是分析數據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工農業生產中經常要用到。如平均產量、平均速度、平均成績、平均身高等等。

4、辨一辨

(1)漆橋中心小學的老師平均年齡是38歲,那麼諸老師一定是38歲。

(2)漆橋中心小學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馬倩同學不可能捐4元。

5、說一說

(1)李強是學校籃球隊隊員,他身高155釐米,可能嗎?

(2)學校籃球隊可能有身高超過160釐米的隊員嗎?

平均身高是怎麼算出來,把籃球隊員一共的身高除以籃球隊員的人數。

6、想一想:出示游泳圖,平均水深110釐米,小明身高145釐米,下去游泳有危險嗎?

《平均數》教學設計8

一、教學內容:平均數(數學第八冊)

二、教學目標:

1、體會、感悟 “平均數”的意義。

2、感受“平均數”所蘊含的豐富的現實背景和“平均數”的作用。

3、會求“平均數”,並能解決相應的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

4、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多策略的解決問題。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平均數”。

難點:正確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開展活動,產生需求

1、釣魚比賽:

遊戲:現場進行釣魚比賽。

2、填統計表:

第 組 釣魚情況統計表 20xx年×月×日

同學①②③④⑤合計

釣魚條數

將各組釣魚情況填入統計表。

3、隨機抽取數據,進行比較,引出平均數:

比較①:我們先比較這兩個組。(人數相同,釣魚條數不同)

哪個組的釣魚的水平高?爲什麼?學生討論。(比釣魚總數即可)

比較②:人數不同的兩個組進行比較。

哪個組的釣魚水平高?爲什麼?學生討論。(有必要認識平均數)

4、瞭解學生情況:

你對平均數有哪些瞭解?

(二)自主探索,初建概念,探究方法

1、拋出問題,小組探討:(任選一組能整除的數據)

例如:第×組 釣魚情況統計表

同學①②③④合計

釣魚條數235512

這個組平均每人釣幾條魚呢?

小組討論。

2、班內交流信息:(根據學生彙報情況方法不分先後,還可有其他方法)

方法a —— 移多補少:學生擺一擺,說一說

方法b —— 求和均分:例如:(2+ 3+ 5 + 2)÷ 4 = 3

爲什麼要把這幾個數加起來,再除以4?

兩種方法的結果有什麼相同點? (每人釣的魚同樣多了)

小結: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都研究出了這個組平均每人釣3條魚。

這個3就是2、3、 5、 2的平均數。

3、解決問題:

① 確定另一組釣魚水平。(任選一組不能整除的數據)

例如:第×組 釣魚情況統計表

同學①②③④⑤合計

釣魚條數2234314

a、這個組釣魚的平均數是幾呢?

有的同學用擺一擺方法,得不到平均數。

有的同學們爲什麼不用移的方法解決呢?

列式:(2+ 2+ 3 + 4+ 3)÷5 = 2.8 爲什麼要除以5?

b、這組每個人實際是釣2.8條魚嗎?

它表示什麼意思呢?

c、2.8條在統計圖上怎樣表示?

小結:2.8不是每個人實際釣魚的數。它表示的`是這個組釣魚的一般水平。

②小結計算方法:剛纔同學們是用什麼方法得到平均數的?

③各組釣魚情況:

你們每個組釣魚的平均數是多少呢?算一算。

④評價:各組報本組釣魚的平均數。

×組釣魚水平最高。

(三)初步應用平均數,理解、內化概念。

1、嘗試獨立解決問題:

小強就特別喜歡打靶,他去打了兩次。哪次打得好?爲什麼?

小強打靶成績統計表(第一次)小強打靶成績統計表 (第二次)

第幾槍1234第幾槍12345

打中分數98910打中分數771079

平均數有什麼用?

2、用身邊的實例,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概念:

怎麼計算咱們四(1)班的平均身高?

咱們班的平均身高約爲148釐米。148釐米是你的身高嗎?(指某一個同學)你的身高比平均數怎麼樣?

這個148釐米表示什麼?(同學身高的一般情況)

四(2)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46釐米。請問四(2)班任誠同學的身高一定就比咱們班某個同學矮嗎?爲什麼?

3、估算,明確平均數的取值範圍:

①提供素材:(放電視錄像:歡樂總動員歌手比賽)

你能很快估計出這位歌手的最後得分嗎?

(歡樂總動員評委評分爲:96、95、93、94、95、95、96、93、93 )

②全班交流估的分數。

③你是怎樣估的?

④爲什麼不估96分?93分?

⑤驗證歌手得分。

a學生計算。b放錄象驗證歌手得分。

⑥討論:你認爲這種評分方法是否公平、合理嗎?你有什麼建議嗎?

爲什麼要去掉一個最低分?一個最高分?

如果去掉一個最低分,一個最高分怎樣算平均分?

(四)總結

你對平均數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五)聯繫實際,課外延伸

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哪兒還能用到平均數呢?舉例說一說

《平均數》教學設計9

《平均數》是人教版課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我在教學這節課時,剛好看到《小學教學》雜誌上刊登了“數學王子”張齊華老師的關於《平均數》一課的課堂實錄與報告,我非常興奮,並嘗試運用張老師的思路上了這節課,效果非常好。因此,今天的說課,我就選擇了這節內容來和大家交流。

我直接從教學過程說起,並順便結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來闡述我的教學方法和其蘊含的教學思想,以及所達到的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師:你們喜歡打籃球嗎?老師很喜歡籃球,這不,昨天下午還與五年級的幾個學生玩了一次“1分鐘投籃挑戰賽”。怎麼樣,想不想了解現場的比賽情況?

1、出示李強3次投籃的成績:5個、5個、5個。

問:可以用哪個數表示小強一分鐘投籃的水平?

2、出示萬林3次投籃的成績:3個、5個、4個。

問:可以用哪個數表示小林一分鐘的投籃水平?爲什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多媒體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3、出示王鵬3次投籃的成績;3個、7個、2個。

問:可以用哪個數表示王鵬一分鐘投籃的水平?還可以怎麼求出這個數來?

4、討論思考:“4”是3、7、2這三個數的平均數,它能代表王鵬第一次投中的個數嗎?能代表第二次的嗎?能代表第三次的嗎?它究竟代表什麼?

這裏,我把李強的成績設定爲3個“5”,讓學生很自然地想到用“5”表示小強一分鐘的投籃水平,然後讓第二個出場的萬林設出3個不一樣的成績,製造認識衝突,引發學生想出“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想法,並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給學生比較直觀的表象,強化學生的認知。最後再給出一組不同的數據,鞏固“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想法,並追問“還可以怎麼想”,逼學生想出求平均數一般方法來,即“先合併再均分”,並板書在黑板上。

完成板書後,教師適時進行點評總結,告訴學生:“這種通過‘移多補少’或‘先合併再均分’得到的同樣多的這個數,就叫做原來幾個數的平均數。”並連續幾個追問:“4”能代表王鵬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個數嗎?它究竟代表什麼?最終,讓學生體會到,平均數不能代表其中的'每一個數據,它只是表示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板書)。

至此,在直觀演示、板書算式、連續追問,課前設定的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已經基本達成。

二、深化理解,建構新知

1、三個學生完成比賽後,該老師出場了,我故意賣個關子說:

正式比賽時,老師要求投4次,他們同意了,下面是我前三次投中的結果。(多媒體展示)4個、6個、5個。猜一猜,老師投了第4個後,結果會怎麼樣呢?

2、在學生多次猜測後,老師出示第4次投籃成績:1個,然後問:

請估計一下老師最後的平均成績是幾個?你爲什麼不估計爲6個或1個?

3、試想一下,如果老師最後一次投5個、投9個的話,平均成績會是多少?可以動手算一算。

4、多媒體出示3個統計圖:問: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明白“每一個數據的變化都會牽動平均數發生變化,但不管怎麼變化,平均數總是在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板書)。當然,學生還可能有其它的發現,那自然美不勝收了?

三、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每學一點新知識,我們都應該安排一些恰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運用學習到的新知識去嘗試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目的。我設計的練習以下幾項:

1、三張紙條:7cm、12cm、8cm,老師估計它們的平均長度是10cm,大家認爲對嗎?

2、以姚明爲首的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老師從網上查到這麼一則數據,中國男子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爲200釐米。這是不是說,籃球隊每個隊員的身高都是200釐米?

3、《xxxx年世界衛生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1歲。30年前,也就在張老師出生那會兒,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只有68歲。你發現了什麼?可有位老爺爺今年70了,他看到這則消息後不但不高興,還很難過,這是爲什麼?你怎樣來勸勸他?

4、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用到了平均數?它們各代表什麼?

數學來源於生活,最終還要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我設計的這幾個問題,旨在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思考、進而解決生活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而且我們學習的數學是生動的,有價值的。

《平均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平均數的過程,學會尋找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操作)、先總後分(計算),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2、在具體情境中,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

教學重點:

認識平均數,會找平均數。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引出問題:

1、看到黑板上這幾個圓圓的圈你想到了什麼?

2、這節課我們就把它看做一個靶子,來做個遊戲好嗎?

我們先來制定一個遊戲規則,投中這個靶心的得10分,投到第二個圈的得9分,投到第三個圈的得8分,投到第四個圈的得7分,投到圈外邊的得6分。如果投到線上怎麼辦?我們就看投到線那邊的多一些就算那邊的分,但是如果你連黑板都沒投中就是0分,同意嗎

我們從中間一分爲二,這邊算一組,這邊算一組。我們給這邊起個名字叫第一組,這邊叫第二組(板書)。第一組的同學向老師揮揮手,第二組的同學向老師點點頭。

我們每組選5個代表參加遊戲,請大家排一隊交錯站好。(給每人發一個沙包)好,比賽開始。

板書:第一組第二組

[]+[]+[]+[]+[]=[][]+[]+[]+[]+[]=[]

下面我宣佈勝利隊是第一組,歡呼一下吧!

看大家玩的這麼開心,老師也忍不住想要參加這個遊戲。我想參加你們組,你們歡迎嗎?那我也來投一次好嗎?現在第二組的得分是[]分,我重新宣佈勝利隊是第二組。

你們什麼想法都沒有?對這個結果有意見嗎?(採訪第一組)你們說這樣比公平嗎?

看來人數不相等,用比總數的方法來決定勝負是不公平的,那麼怎樣比才公平呢?不增加人,有什麼好辦法嗎?請和身邊的同學討論一下吧!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5([]+[]+[]+[]+[])÷6

=[]÷5=[]÷6

=[]=[]

那組贏了?能說出理由嗎

第二組雖然輸了,但也不要氣餒,你們課下還可以再比。

第一組這個“5分”是誰投的?

這組中最多的是幾分?最少的是幾分?5與它們相比怎麼樣

小結:可見,5分既不是第一組的最高水平,也不是第一組的最低水平,而是處在最高和最低之間的一個平均水平,咱們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這個數叫做平均數。平均數的`大小應該在一組數據中的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平均數是我們計算出的結果,它表示的是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並不一定這一組數據都等於這個平均數,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數相等。

求平均數的方法是什麼:總數÷份數=平均數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今天的數學課上,我發現了有3位同學聽的特別認真,老師講課他們聽得很認真,同學發言他們也聽得很認真。(三人上臺領獎品,老師分別獎勵他們1支、3支、5支鉛筆)

請上臺的三個小朋友數一數,手裏有幾隻鉛筆,然後大聲的告訴大家。你們說老師這樣獎勵公平嗎?怎樣才公平嗎?那麼你想怎樣把它們移一移。和身邊的同學商量一下,臺上的3個同學也互相商量一下。

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補少(板書)的辦法。

你還有什麼方法求出來嗎?

學生計算,指名說出算式,師板書:(1+3+5)÷3

=9÷3=3

誰來說一說,求平均數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歡用哪種方法?

2、估一估:

爲了佈置教室,小麗買來一些綵帶,請你幫小麗估一估這三條綵帶的平均長度大約是多少?

請你在本上列式算一算。學生嘗試練習後評講。

你是怎麼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嗎?爲什麼這個題目你不用移多補少的方法?

看來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數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補少簡單;數量多,相差大,用先求和再平均分。

3、剛纔我們一起認識了平均數,也知道了怎麼求平均數,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

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小剛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平均成績是94分,小剛的數學成績一定是94分。(×)

(2)小明所在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2釐米,小華所在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5釐米,所以小華比小明高。(×)

(3)三名同學的年齡之和是42歲,這三名同學的平均年齡是14歲。(√)

(4)小明星期六做了20道題,星期天上午做了12道,下午做了7道,小明平均每天幾道題列式爲:(20+12+7)÷3=13(道)(×)

4、想一想、說一說

有危險嗎?課件展示:游泳池和小明的問題。

想一想:出示游泳圖,平均水深110釐米,小明身高145釐米,下去游泳有危險嗎?

生討論是否有危險。說說理由。

5、出示1—9九張數字卡片

下面請你把1—9九張數字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擺在桌子上。卡片上都寫着幾?下面做這樣這樣一個競賽:

(1)請你從所有的卡片當中任意取出2張,讓這兩張卡片的平均數是5。

還有嗎誰能把所有的答案都說出來?

爲什麼這兩個數的平均數是5?到前面展示。

(2)再做這樣一個競賽:

隨便拿出幾張卡片,三張、四張、五張或更多張都行,要求這幾張的平均數也是5。到前面展示。再多點還有嗎都用上了平均數還是5。

(3)下面請你去掉幾張,平均數還是5。

四、小結

這節課你開心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

《平均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2.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數感。

3.在生活中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滲透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耳鳴目染的生活現狀創設不同層次的問題情景,學生在答題過程中逐步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通過動手移、合與分的操作和思考交流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從中滲透安全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同學們,現在全區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的活動,作爲市民,我們也要爲此付出一份力量。你看,陽光學校三(2)班的同學爲了響應黨的號召,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撿別人丟棄的礦泉水瓶比賽,他們班共有37人,每 3人爲一組,可以分幾組還剩幾人?37÷3=12(組)……1(人)

【設計意圖】:用學生耳鳴目染的生活情景創設問題,即複習了平均分,又爲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

(一)兩隊人數相同,比總個數。

他們班每天從2個組中評出一組“美麗之星”,你覺得他們哪一組獲星?

出示:

A 組

B 組

生:B組獲星。

師:你是怎麼比的?

生:當他們人數相等時,比較撿的總個數就能比出哪一組獲星。

(二)兩組人數不同,比平均數,發現求平均數的方法。

我們再來看看下面兩組,看看哪一組獲得這天的“美麗之星”出示:

C組

D組

生:我的建議也是比較他們的總數?

生:我有不同意見,人數不同比總數不公平。

師:你很會觀察統計表,而且說得很有道理,你們看人數不同比總數不公平。

師:那怎麼比才公平呢?

生:減少1個人

生:我認爲不好,他們班每3人一組,剩下1個人,這個人不管放在哪個組,都會有一個組是四個人的。我們不能忽視別人的勞動成果。

師:說得多好!你不但會分析問題而且很會做人!

師:人數不同,我們怎麼比才公平呢?以四人小組討論,看看哪一組能想出好辦法。

【設計意圖】:利用這班分組後多一人的人數衝突,產生人數不同如何比的問題,提升探究問題的`興趣。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學生彙報)

生:我們討論的結果是“平均分”,也就是求C組平均每個人撿得多少個和D組平均每個人撿得多少個。

師:那我們怎樣平均分呢?

學生訴說小結:也就是使每組中的每個人撿得同樣多。

學生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在紙上畫一畫,算一算來探究同樣多的方法。

(學生用學具探究方法)

師:誰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師結合學生的彙報,利用課件呈現移多補少的過程,)

師:數學上,像這樣從多的裏面移一些補給少的,使得每個數都一樣多。這一過程就叫“移多補少”。【板書】

師:誰來彙報 D組的呢。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找出D組同樣多的?

(生講師再次呈現移多補少過程)

探討不同的方法引出列式計算。

板書:C組 :(6+9+3)÷3 D組:(2+6+8+4)÷4

=18÷3 =20÷4

=6(個) =5(個)

學生指着板書說說先合後分的方法。

師:你爲什麼C組除以3, D組除以4呢?

生:因爲C組有3人而D組有4人。

歸納得出:總數量÷總份數

談話:你給我們帶來了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同學們都給你掌聲了呢,謝謝你!小結:無論是移多補少,還是先合後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原來幾個不同的數變得一樣多。數學上我們把同樣多的這個數叫做原來這幾個數的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完善板書: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設計意圖】:由統計圖顯示出人數相同,收集個數不同;人數不相同,收集個數不相同兩種情況,這樣出現更爲自然、合理、減緩了求平均數的坡度,強化了學生對平均數的意義和理解,體驗到了實際問題的感受。問題的設計爲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了導引,學生不僅學會了平均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種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培養一種質疑反思的意識和習慣。

二、深入理解平均數的定義(意義)

師:C組的總數量是多少?總份數呢?平均數是?

師指着板書學生彙報,明確6是6、9、3這三個數的平均數,5是2、6、8、4這四個數的平均數。

仔細觀察兩條平均數的虛線,超於虛線的瓶子和不到虛線的瓶子,你發現了什麼? (同桌交流)

生:超出平均數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數的部分相同。

生:平均數比這裏最大的數小一些,比最小的數大一些。

生:平均數是在這組數據的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

師:還有發現嗎?

生:C組的數據還有和平均數恰好一樣的。

師:C組撿的平均數是6,這個6是誰撿得的個數?是洋洋撿得的個數嗎?是花花撿的個數嗎?還是晶晶撿的個數?

生:都不是。這6是C組平均每人撿得的個數,是3個數的平均數。

師:你分析得很有道理。

師:我們比較這兩組的平均數,哪個組獲星了?

生:A組獲星了,

師:同學們,課下我們也可以加入他們班的活動,爲了美麗廣西實行“彎腰行動”吧

【設計意圖】:要提升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問題設計很重要,在此,我組織學生從對統計圖紅色虛線觀察比較,直觀地看出超出平均數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數的部分相同,進而加深理解移多補少來求平均數,感悟平均數的特點。

三、用一用,怎樣理解生活中的平均數。

師:我們在分析剛纔這些活動結果的時候用到了平均數,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大家還在哪裏見到過平均數呢?(學生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都談論得非常熱烈,有平均成績,平均速度,平均水深,平均年齡……

師:老師也帶來一些素材:(課件出示)

小結:從這兩個國家男女的平均身高可以看出哪個國家的人身高一些,因爲平均數能代表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下節課我們再進一步來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過渡:平均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下面幾個有關生活中的平均數吧!

【設計意圖】:感受生活中平均數的意義,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一)平均成績

下表記錄了三(2)班同學在大課間進行一分鐘墊球比賽冠亞軍成績表,請你算一算誰是冠軍

(學生獨立填寫表格,有的很快就算出了結果,有的還在筆算)

師:你爲什麼算得這麼快?能把你的小竅門告訴大家嗎?

生:我利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從小明第二次移1給第三次,就得平均數99。

師: 你真是個機靈的孩子,我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看小亮的,是多少?(93)。

用列式計算的同學說說做這道題的體會從而總結出:數量少的容易看出平均數的就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數量比較多不容易看出的,再用先合後分的方法。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從中發現優化平均數的方法,提高思維敏捷性。

(二)歌詠比賽平均分

出示

要求算出1號選手的實得分

師:打分最高的是多少分?最低分呢?不計算,你能估計一下1號選手平均得分在什麼範圍之內嗎?猜猜1號選手平均得分是多少?

學生的答案在82到97之間

猜完列式驗證自己的答案。

(出示評分規則: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來確定最後實得分。學生再算最後得分)

小結:平均數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還要根據具體的遊戲規則,聯繫實際去思考來發揮它的作用的。我們學到衆數,中位數時會進一步比較。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練習讓學生體會到平均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受到最大數和最小數的影響,爲了公平起見,還要根據具體的遊戲規則來算。從中也爲日後學衆數和中位數埋下伏筆。

(三)平均水深

老師這裏有一道有趣的問題

一條河平均水深是100釐米,小明身高是140釐米,他想:在這條河裏學游泳不會有危險。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生:小河平均水深是100釐米,如果深的地方超過140釐米,小明到河裏游泳就會有危險。

(課件出示河的截面圖)如果要在河邊立一塊警示牌,你會怎麼寫才能讓人一眼看出危險性呢?(出示:最深處約250釐米)

出示最近溺水事故案例,希望同學們不要到河裏去游泳,注意人生安全!

【設計意圖】:平均水深這道題,用學生日常生活常識,知道一般河流水下深淺不一,利用出示截面圖和建立警示牌起到警示作用,進而滲透安全教育。用典型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穫一種思維方式。

四、總結評價,感受成功。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

從學生回答小結出:平均數介於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還學會了靈活應用兩種求平均數的方法。

佈置作業: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課本P44練習十一的第1、第2題。

課堂贈語:只要同學們善於觀察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存在。

五、板書設計

平均數

①移多補少

②先合後分 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C組 :(6+9+3)÷3 D組:(2+6+8+4)÷4

=18÷3 =20÷4

=6(個) =5(個)

《平均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第90—91頁例1、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知道平均數的求法。

2、瞭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3、學習解決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掌握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課件、題卡、磁扣等。

一、 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吧?我們班級的同學也特別喜歡搬運玻璃球的遊戲。今天老師帶你們看一場30秒的運球比賽,不過看比賽有個任務,請第一、二、三組的同學分別爲女1、2、3號選手計數,第四、五、六組同學分別爲男1、2、3號選手計數。聽清楚了嗎?請看大屏幕。

二、 講授新知

1、探究平均數的方法

師:緊張的比賽結束了,請小組長統計一下選手的成績。我們用1個磁扣表示運了1個球,請組長們彙報運球數,把運球的個數貼到黑板上。(說一個貼一個)

師:大家看,他們每人各運了幾個球?

師:請同學們觀察,如果比較兩組同學的成績,你認爲哪組成績好?爲什麼?

生:男生成績好。女生總數12,男生總數15。

師:對,我們比較總數,可以看出男生隊成績更好。

師:大家能不能再分別找出一個數能代表每一組的平均水平,讓他們比一比,還很公平。

生:用3或者2等表示,教師要抓住問其他同學,用3代表這一組每個人的成績可不可以。(2號7個,用3不合適)

生:4.

師:用4表示可以嗎?

生:可以。

師:男生隊用幾表示呢?

生:5.

師:那麼請大家藉助手中題卡,小組合作,畫一畫,寫一寫。用什麼方法得到4或者5的。想一想,爲什麼用這個4或5可以代表每組的水平?

生:小組合作。

師:哪個小組願意派代表彙報一下?(只出示女生的)

生:女生隊2號最多,給1號2個,給3號1個。

師:結果怎樣呢?

生:讓他們變得同樣多。

師:誰還想說說你們的方法。(兩種移多補少畫法),把兩種畫法放在一起,他們都是把多的補給少的,然後使他們變得同樣多。畫一條虛線。想法都一樣,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

師:大家聽清楚了嗎?誰願意到黑板上擺一擺?

生:移多補少演示。

師:大家同意嗎?

師小結:在總數不變的前提下,我們把多的勻給少的,最終讓它們變得同樣多,(手筆畫這黑板磁扣這)數學上把這叫做移多補少(板書)。通過移多補少得到的(箭頭)同樣多的數(板書同樣多)(向上箭頭),就是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平均數的知識。那麼2、7、3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就是4。

師:你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表示出男生隊的平均成績嗎?

生:到前面來演示。

師:同意嗎?(再移回來)同學們,除了用移多補少的方法表示出平均數,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列算式。學生到黑板上演示。

(4+5+6)÷3

=15÷3

=5(個)

師:你是怎麼想的?(寫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用男生隊運球的總數除以3,就是每人平均運5個球。

師:聽明白了嗎?括號裏的式子表示?除以三呢?結果5是?

師小結:我們先求總數,再除以三個人,也可以使這組數據變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就是合併平分。得到同樣多的數,就是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它也是求平均數的一種方法。

師:你能用合併平分的方法,求出女生隊的平均數嗎?

生:彙報

師:現在我們來說一說哪一個隊成績更好呢?

生:男生隊

師小結:比總數女生12,男生15。比平均數女生4,男生5。比總數和平均數都是男生勝,看來在人數相等的情況下,比總數比平均數都很公平。

2、平均數的作用

師:馬老師看同學們玩得特別開心,也想玩一玩,我運了4個球,我看女生成績少,就把這4個球加給女生了(操作,老師 4個)這回女生總數由12變成了15,反超了男生,我宣佈了此次比賽女生獲勝?我這個裁判公平吧。

生:公平,再觀察一下,他們爲什麼不同意。

不公平,人數不同。

師:大家同意嗎?人數不同的情況下,比總數不合理,那我們就比平均數吧!你們比一比,誰的平均數多呢?

生:4.

師:你們怎麼這麼快就知道了呢?

師:比較平均數哪一個對成績更好呢?還是男生隊。小結:在人數相同的情況下,我們比較總數和平均數。人數不相同,我們比較總數就不夠公平了,比較平均數比較公平。

師:看來老師加入也沒改變女生隊輸了這個結果,假如老師運了8個球(貼),這回女生隊的平均數是幾了呢?(5)

師:打平了。假如想讓女生隊的平均成績是6,老師至少需要運幾個玻璃球呢?

生:12個。

師小結:女生隊其他人運球沒變,隨着老師運球數的增加,這組的平均數變大,所以說平均數隨整組數據每一個數變化而變化。

3、平均數的性質

師:請大家觀察女生隊的成績

我們得出來的平均數4是1號的實際運球數嗎?是2、3號?(不是)

平均數4和這組數據的每一個數比較一下。(具體點)你發現了什麼?

生:4比7少3個,比2多2個,比3多1個。

師:所以平均數4在7和2之間,也就是平均數在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

師:我們再來看看男生隊平均成績,是不是也有這個規律?平均數5是每位選手實際運球的數量嗎?

生:不是

師:平均數5和男生隊每個人實際運球數比較一下。

生:平均數5和2號選手實際運球數一樣多。

師:那麼這個5和2號的成績5表示的`意義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個是2號的成績,表示他在比賽中運了5個,代表自己,一個是一組的平均水平。

師小結:我們用平均數和每個數據進行比較,在數據不等的前提下,發現平均數介於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也可能在數值上和某個數相等。例用這個規律,我們就可以在計算平均數時,先估計平均數的大小範圍,或者檢驗平均數是否合理。

習題:小強在20秒時間內拍球4次,分別是24下、27下、28下、29下。1、請你估一估小強拍球的平均成績,可能是多少下?2、動筆算一下,平均成績是多少下(27下)兩張幻燈片。

師:同學們都是用哪種方法算平均成績的?(合併平分)一般情況下,我們計算平均數時經常用合併平分的方法。

師:其實平均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你知道哪些平均數呢?

生彙報:

師:對,我們經常接觸的有平均身高,平均成績,平均時間,平均氣溫等。早在三千年前,我國《周易》已產生了平均數的思想:

1:統計平均數就是對研究對象的某數量標誌的變量,減有餘而補不足所求得的一般水平。

2:計算統計平均數的作用,在於衡量事物要均等。

所以說平均數很重要,我們可以用平均數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三、習題

1、課件出示“小小”冷飲店習題。

2、水深。

四、全課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平均數,學習了平均數的計算方法。那麼,讓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細細去體會吧。

板書設計

平均數

合併平分 移

《平均數》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數學》三年級下冊第58、5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豐富的實例,經歷進一步瞭解“平均數”意義的過程。

2.能夠根據具體情境,利用“平均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情境創設:

同學們,你們在電視裏看過歌手大賽嗎?你知道比賽的評分規則嗎?

去年暑假,中中央電視臺舉辦了全國少兒藝術大賽,瞧,這是紅星小學的王璇參賽的照片,那她當時得了多少分呢?你們想知道嗎?(課件出示參賽照片

二、探究與體驗;

1.瞧,這是7個評委給她亮出的分數牌,(課件出示評分牌)

95分

95分

96分

85分

98分

93分

你能幫她算算她最後得了多少分嗎?在練習本上試試吧。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算完後和同桌說說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

剛纔,同學們計算得的很認真,討論的很熱烈,下面誰來告訴大家你的答案,並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指名回答。

生評價誰算得對。

4.師小結過渡:

是的,在好多電視比寒中,爲了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往往採用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求剩下的幾個評委的平均分的規則評分。但是在體育比賽中還能用這樣的評分規則嗎?

5.議一議:

師:同學們,你們參加立定跳遠比賽嗎?老師是怎麼給你計分的?下面是王平同學五次試跳的成績: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67釐米

167釐米

167釐米

167釐米

167釐米

那麼裁判員最後給出的成績是多少呢?是怎麼算的呢?告訴你吧,他的成績是169釐米,而不是他的平均成績:這是怎麼回事呢?請同學們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全班交流。

6.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都很有道理,是的在體育比賽中,爲了給每個人更多的機會,鼓勵大家超越自我,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往往用隊員的最好成績作爲他的'最後成績,而不是用他幾次試跳的平均成績。

7.通過以上的學習你瞭解到了哪些知識?

三、實踐與應用;

師過渡: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要用到求平均數的情況,下面就請同學們開動你的小腦筋認真想一想,下面的問題你能自己解決嗎?

1. 出示練一練第1小題。學生獨立完成前兩步,然後集體訂正。

第(3)個問題請同學們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後集體交流。

2.出示第2小題,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

3.出示第三小題,生獨立完成第一步,然後集體訂正。

第二步,首先讓學生說說:第四組這幾個同學,誰跑得最快,誰跑得最慢?搞清什麼是達標。那麼50米的達標成績是10秒,比這個成績慢的同學就沒有達標。想一想是哪個同學呢?和同學說說你和想法。全班交流。

四、拓展與延伸:

出示“問題討論”讓學生讀題弄清題意:小明不會游泳,如果水深超過他的身高,就可能有危險,那麼這個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米20釐米,說明了什麼?小明會不會有危險?

請同學認真思考,然後和同桌說說你的想法。

從學生生活入手,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興奮的學習狀態。

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計算、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及善於與同學交流的好習慣,從而使解題思路更加清晰。

培養學生敢幹發表自己不同見解的好品質以及耐心聽取別人說話的好習慣。

讓學生在討論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交流中增長知識,在交流中培養表達能力,

對本節課新知識進行整合,使學生對新知識通過回顧能牢固地掌握。

在本環節中學生能獨立完成的儘量讓學生獨立完成,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個別輔導。

對學生普遍感到有困難的題,稍作點撥,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同桌或前後桌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讓學生運用剛學過的平均數知識,對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推理、判斷,從而使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的重要性。

在本環節中如果有同學能完整說出比賽的評分規則,就應該給予鼓勵“×××,你懂得可真多。”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就由老師向學生詳細說明比賽的評分規則:

爲了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在實際比賽中,選手的最後得分是這樣計算的;在所有評委所打的分數中,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求剩下的幾個評委的平均分。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答案

1.(96+95+95+96+85

+98+93)÷7=94(分)

想:我先把7個評委所的評分加起來,然後再除以他們的人數,也就是求出平均分。就是她的最後得分。

(2)(96+95+95+96+93)÷5=95(分)

想:我先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再計算剩下5個評委的平均分。

還有可能出現計算錯誤的現象,讓學生找出錯誤原因。

學生可能出現的回答有;

1.王平最遠能跳169釐米,說明他有這樣的潛力,應該把這個成績算做他的最後成績。

2.因爲如果最後算王平的平均成績的話,就不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最好水平,所以用平均成績做爲他的最後成績不公平。

第三個問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如可以準備28×7=196(箱),這樣可以保證貨源充足,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意見,但這樣容易造成貨物積壓,過期飲料就賣不了了。

答案應該是下週應準備和本週售出總數同樣多的飲料最合適。

什麼叫“達標”;國家頒佈了少年兒童各年齡段的體育鍛煉標準,達到這個標準的就叫達標了,沒有達到這個標準的當然就沒有達標了。

“平均水深1米20釐米”,說明這個游泳池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淺,淺的地方可能還不到1米20釐米,深的地方可能會超過1米40釐米,”所以小軍在這個池中是有危險的。

《平均數》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求平均數的方法。

2、使學生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

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統計。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意義

“1”:說一說題目說的是一件什麼事情?

平均水深140釐米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處處水深140釐米?

(不是,是有的地方比140釐米深,有的地方比140釐米淺)

“2”:自己看題,同桌討論。

全班交流:

你認爲哪些平均數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爲什麼?

(1、3合理,2不合理)

二、求平均數的練習:

1、“3、4、6、7”題。

“3”:從表格裏你瞭解到哪些信息?

獨立解答(1)、(2),全班交流。

看了這張表格,你還想到了什麼?你還能向大家說說哪些(1)和(2)題沒能介紹的情況?

“4”:

(1)先算一算三年級平均每組植樹的棵數。

假如今天算出的平均數是11棵,不計算,你能不能判斷它是錯的?爲什麼?

假如是6棵呢?爲什麼?

看着這張統計圖,你能不能給出平均數的範圍?

(2)哪些小組植樹棵數比平均棵數多?哪些比平均棵數少?

“6”:(1)同桌討論,可以怎麼估計?

介紹自己是怎麼估計的。

(選取6個數據中處於較中間位置的`一個,再看看其他的移多補少後是否和它較接近,進行調整,學生有合理的方法也應給予肯定)

(2)你還能說出這個小組同學身高的哪些情況?

“7”:獨立練習。

“你還發現什麼?”儘量讓學生從多角度說一說。

2、“5、8”題。

“8”:先說一說這一題的解決過程。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調查、記錄、解答問題。

“5”:課堂上老師指導說清要求,課後學生完成。

三、“你知道嗎?”

舉例:歌唱比賽,評委給一位歌手打分:47、78、80、81、82、82,如果不去掉一個最低分和一個最高分,那麼這位選手的最後得分爲?

學生計算:(47+78+80+81+82+82)÷6=75

去掉以後,是多少呢?

學生計算(78+80+81+82)÷4 約爲80分

看一下評委給的打分,大部分是在80分左右,75分不能真正反映這個情況,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有一位評委打分過低,所以爲了保證最後的結果更客觀、公平、合理,一般在評比打分時,會去掉一個最低分和一個最高分。

教學後記:第一題學生討論十分激烈,最後還是得出了結論,下水是會有危險的,因爲深水區可能會超過145釐米。由此強調,平均數在最大數和最小數的中間。

《平均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會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呈現套圈情境。

多媒體演示“套圈比賽”場景。談話:這是三(1)班第一小隊正在進行的套圈比賽,一隊是男生,另一隊是女生。比賽規則是每人套15個圈,比一比哪一隊套得準。下面就請同學們給他們做裁判,好不好?

2.收集整理數據。

多媒體依次演示4個男生和5個女生套圈比賽情況,最後將每個選手卡通像與其套圈結果“定格”組合成一個畫面。要求學生根據男、女生套圈成績,小組合作利用小方塊完成統計圖(每小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隊成績的統計,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隊成績的統計)。

【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對教材例題進行動態處理,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擺”小方塊製作統計圖,目的是讓學生親歷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同時也爲後面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作準備。】

3.引入平均數。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績統計圖。提問:看了這裏的統計圖,你發現了什麼?要比較哪一隊套得準,你準備從哪個方面去比較?結合學生的想法,適時進行引導。想法一:因爲吳焱套中的個數最多,所以女生隊套得準(比最多)。追問:用一個人的成績代表整個隊的成績,這樣合適嗎?想法二:先要求出每個隊一共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一隊套得多(比總數)。追問:這種想法的可取之處是已經注意到從整體的方面去比較,但是他們兩隊人數不相等,這樣比公平嗎?可以怎麼辦呢?想法三:先要求出兩個隊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個隊套得準(比平均數)。追問:這樣比公平嗎?(公平)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試一試。(板書:平均)

【設計意圖:富有啓發性的“追問’’,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用原有認知結構中數據處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總數等解決這一問題並不合適,從而引出平均數,並在這一過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數能表示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

4.理解平均數。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自己面前的統計圖,先在小組裏討論怎樣找出每個隊的平均成績,再試一試。看哪些小組想的辦法又多又好。提問:怎樣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方法:一是移多補少;二是先合後分。反饋時,先讓學生在實物投影上邊操作,邊講解移多補少的過程,教師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再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用先合後分的方法求平均數(課件動態演示:將統計圖中的塗色方塊合併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並引導列式:6+9+7+6=28(個),28÷4=7(個)。

【設計意圖:將學生對平均數的探求發端於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有關平均數的多種求法。】

談話:請大家看男生套圈成績統計圖(用紅色線條標出平均數,並不斷閃爍),圖中閃爍的紅色線條表示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在前面板書的“平均”後面添上“數“。

觀察:圖中的平均數與實際每人套中的個數相比,你發現了什麼?(平均數比最大的數小,比最小的數大??)多媒體閃爍平均數的取值範圍。

提問:根據你的發現,誰能猜一猜女生隊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一定在什麼範圍之內?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驗證?談話: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呢?你是怎樣知道的?先和小組內的同學一起說一說。反饋時,引導學生交流求女生隊平均數的方法及所求平均數的意義。列式計算時注意讓學生說說爲什麼要除以5而不除以4?提問:現在你能判斷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準嗎?小結:通過剛纔的活動,我們認識了什麼?你能結合剛纔的例子,說一說平均數表示的意義嗎?

【設計意圖:多媒體演示與學生的交流有機結合,使學生對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後分,平均數的意義及取值範圍等建立清晰的表象。同時,將平均數學習嵌入一個完整的統計活動中,較好地突出了平均數的統計意義。】

二、聯繫實際,拓展應用

我們一起玩闖關遊戲好嗎?

1、挑戰第一關“走進生活”平均數能爲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想想做做第1題。移動筆筒裏的鉛筆,看看平均每個筆筒裏有多少枝?還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求出來嗎?

(2)想想做做第2題。小麗有這樣的3條絲帶,這3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請你先估計一下這3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在哪兩個數之間?然後學生獨立練習,集體校對。

2、挑戰第二關“明辨是非”

(1)一條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強身高1.2米,他不會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2)大泗學校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麼,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3)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釐米,李強是學校排球隊隊員,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釐米。()

(4)學校籃球隊可能有身高超過160釐米的隊員。()

3、挑戰第三關:“合情推測”四(2)班第一小組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表

學號1 2 3 4 5

身高(釐米)132 134 136 140 142

(1)明明算了他們的平均身高是143釐米,不計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對不對?

(2)星星公園規定:購買團體票時平均身高不足140釐米的學生可享受七折優惠。如果第一小組同學集體去玩能享受優惠嗎?不計算你能知道結果嗎?說出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既重視平均數的求法,更重視對平均數意義的`深刻理解。通過估計、預測、判斷等一系列數學活動,溝通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強化了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較好地發展了學生的統計觀念和應用意識,闖關遊戲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總結評價,感情昇華

今天我們認識了新朋友“平均數”,你想對它說些什麼讚美之詞呢?

教後反思: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極力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貫串於整個教學的始終,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遵循了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通過數學教學,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1.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使數學問題生活化。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的程度就越高。課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情境,出示學生熟悉的套圈遊戲以此來切入主題。這樣做使學生感到所學內容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近感,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感動,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2.充分保障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把學習的自主權與選擇權交給學生。《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要努力改變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有利於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具有開放性的、探索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學習的情境,使之在開放問題的情境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使數學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學得更加生動、活潑,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只有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纔會解決生活中的求平均數的問題。因此,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學具,在小組合作、探索的過程中,找出求平均數的方法。這樣,學生有了學習的自主權和選擇權,他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3、較好的滲透了數學思想和方法。如:在計算平均數前讓學生利用平均數的意義進行估計,滲透估算的思想,即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又加深了對平均數的理解。總之,本節課較好地體現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一,實現了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有機結合,符合素質教育要求,較好地達到了創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