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平均數》說課稿通用

《平均數》說課稿通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平均數》說課稿通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平均數》說課稿通用

《平均數》說課稿通用1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平均數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是“統計與概率”中的基礎部分。統計中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與集中趨勢的統計量,也常用於不同組數據的比較與分析,解決相關實際問題。這裏的平均數是指算術平均數。平均數是在學生已學習理解了平均分與除法運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教學的。認識掌握平均平均數能爲以後進一步學習統計相關知識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理解平均數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能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過程與方法方面:引導學生經歷認知平均的探索過程,培養增強學生觀察分析數據,解決相關實際問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在認識平均數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作用,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興趣與學習自信。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與理解,本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作用,運用平均數相關知識進行簡單數據分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平均數的數據統計表。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下的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同時教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依據教材與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論,結合學生學情,我擬將選擇情景教學、直觀演示、談話啓發、激疑,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歸納構建新知,實踐應用,理解掌握平均數意義與計算方法,發展思維,訓練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感知引新

1、課件出示情景問題:在我家的書櫥上、中、下兩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如下表所示:怎樣整理才能使每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一樣多?

2、引導思考彙報整理方法

3、教師談話引題: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先合併再平均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的數,就稱作這幾個數的平均數。今天就來進一步認識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二)引導探索,認知平均數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情景,提出問題

通過課件展示呈現:在學校開展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活動中,四年級環保分隊4名隊員收集的飲料瓶數量如下圖(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所示,環保分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2)引導觀察思考,探究方法

引導觀察,思考討論(課件呈現思考問題)

隊員收集瓶子數量的條形統計圖中,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

名隊員收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誰最多誰最少?

題目中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有什麼方法能使他們收集的數量變成一樣多呢?

(學生交流討論中,教師指出:思考討論交流中,可看圖說方法,也可以動手算一算)

交流彙報,總結方法——移多補少(結合課件展示)

一是結合課件直觀展示隊員收集的數量,強調指出他們收集的個數“不一樣多”並板書:“不一樣多”。

二是學生彙報將多的移給少的時,結合課件展示移動方法,啓發學生說這種方法可簡單概括爲幾個字?(“移多補少”,同時板書)。

三是質疑:移多補少後,他們平均收集的個數一樣多嗎?是多少?這個數叫什麼數?,學生認識明白後在板書“移多補少”後面板書:“一樣多”,再在“一樣多”下面補上“平均數”。

深入探究,拓展方法——先求和再平均分。

質疑: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彙報方法算式與計算過程,說想法,教師通過課件展示算式:(14+12+11+15)÷4=52÷4=13平均數算法質疑理解(14+12+11+15)表示什麼?(隊員收集個數的和——總數量);爲什麼要除以4?(14+12+11+15)÷4表示(把總數量平均分爲4份,4表示總份數,結果13就是4名隊員收集瓶子個數的平均數,也就是環保小分隊平均每人收集的個數)也印證了移多補少法的結果。

板書: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強化平均數意義

質疑:13這個平均數是每人收集到的飲料瓶的實際數量嗎?同學們發現了什麼?13是怎麼得來的?平均數的大小範圍怎樣?

(不是,每人收集的實際數量比13多或比13少;平均數13是通過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平分得到的四個數據的平均值;平均數大於四人收集的四個數組中的最小數並小於其中的最大數)

2、教學例2

(1)教師質疑談話引入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平均數,誰能說說平均數的意義?

生: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平均值

師:學習了平均數,有什麼作用呢?人們常常通過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來進行數據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課件出示例2及主題圖)

(2)問題觀察思考分析討論(課件出示)

從主題圖和數據統計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男、女生隊人數相等嗎?

成績比較哪個好?怎麼判定?

(3)彙報交流,解決問題(結合課件展示思考討論問題和問題解答)

教師重點質疑:你是怎麼判定的?可否根據兩隊各自的總人數來比較判定?爲什麼?怎樣計算各隊的平均成績?

問題解答後質疑強調:如果男、女生兩隊人數相等,還用計算每隊的平均成績來比較嗎?但在兩隊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來表示和比較各隊的成績更爲公平。

(三)應用拓展,強化鞏固新知

依據教學重難點知識,結合教材後“做一做”與習題進行變式拓展應用鞏固練習,實踐應用,學生獨立操作,深化理解,鞏固新知,形成技能。

(四)總結歸納,引導學生談收穫

通過質疑彙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回顧、反饋本課所學知識。教師小結。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知識點的濃縮再現,梳理整合。本節課我擬通過以下簡潔的板書突出重點,促進增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識記。

《平均數》說課稿通用2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統計》認識平均數的第二課時,完成課本第43頁例2及練習十一3、4、5題。本例通過求兩支籃球隊的平均身高,比較這兩支球隊的身高情況,使學生理解:一組數據中的個別數據不能反映其總體情況,應該用一個統計量來描述這組數據的總體情況,並和其他組數據進行對比,平均數就是這樣的一個統計量。要比較兩支籃球隊的身高情況,一個一個地比非常麻煩,而且不容易比清楚。所以要先求出兩個球隊各自的平均身高,再用兩個平均身高進行比較。通過此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這部分內容是在已經認識了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簡單的統計圖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初次學習簡單的平均數,爲以後學習較複雜的平均數打下基礎。本節課是學平均數的第二課時,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及求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從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來看,教學中更應該強調學生對平均數的意義的理解,體會平均數在統計中的作用,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充分感受到平均數的作用,從而產生學平均數的需求。

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中我沒有隻停留在“簡單地給出若干數據,要求學生計算出它們的平均數”上,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爲:

1、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景中感受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別不同組數據的總體情況這一統計學上的意義,鞏固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2、在應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統計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和實踐能力。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平均數是統計中常用的一種特徵數,它能反映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廣泛。所以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體會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別不同組數據的總體情況是教學的重、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由於平均數數意義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我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知原理,積極創設真實的,源於生活的問題情景,採用多媒體教學等有效手段,以自學、引導爲主,輔以直觀演示法,設疑激趣法,討論法。向學生充分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

在學法指導上,我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觀察、猜測、操作、比較、分析等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發現、建構數學知識。通過小組合作中的互相討論交流,讓學生從中學會與人交往,傾聽同伴的意見,解釋自己的想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並還讓學生自我反思,自主評價,以提高解決問題和綜合概括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預設:

(一)、情景導入:

1、師:孩子們,今天早上我一進辦公室,小組長就拎着各組的“戰利品”來邀功,都說自已小組收集的瓶子最多,爲了公平評出優秀小組,我把

每組收集的瓶子統計一下:大家來看統計表:

2、提問:

(1)、從這個統計表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第四組最多,能說第四組最優秀嗎?爲什麼?你認爲該怎樣比?

3、教師小結:

大家說的對,我們用總數來比是不公平的。我們要用平均數來比每組的實力,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平均數。

(從學生生活入手,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興奮的學習狀態。通過解決問題,學生自己引出平均數,既複習了上節課的求平均數的方法,也讓學生感受到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意義,產生了學習的迫切需求。)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1)出示例2情境圖:我校舉行籃球比賽,我們來看些隊參加了比賽?從哪兒可以看出開心隊的實力更強一些?

(2)、在一場籃球比賽中除了技術因素以外,還有什麼因素也比較重要?(場上哪一個隊的身高佔優勢)我們能根據隊員的身高來作出判斷嗎?

出示統計表及自學提示:

①根據統計表,瞭解相關信息。說一說從統計表中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②猜一猜:哪隊的平均身高高一些。

③想一想:怎樣比較兩支球隊的平均身高情況?

④算一算:兩支球隊的平均身高分別是多少?

提示:要先算出每支球隊的總身高。

自主完成計算過程。

交流計算結果。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多關注學困生的理解程度,做到心中有數,必要時做以輔導。

3、交流反饋。

找個別學生彙報從統計表中瞭解到的信息?

猜一猜:哪一隊的平均身高高一些。

請幾名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結果,並說出自己的理由。

師點撥:我們在猜想的時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要切合實際,不能漫無目的的亂猜,要注意猜想的正確性。

想一想:怎樣比較兩支球隊的整體身高情況?

求出兩個球隊的各自的平均身高,用兩個平均身高進行比較。

算一算:兩支球隊的平均身高分別是多少?

找兩名學生上臺板演,並向大家做以講解。

4、教師點撥:

A、講評算式。

B、根據學生列出的算式,總結出:總身高÷人數=平均身高。

教師總結:

同學們,我們在求平均數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情況,先求出總數,再根據人數的不同,求出平均數,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教學時,先出示兩支籃球隊的身高統計表,讓學生根據統計表說一說誰最高,誰最矮,怎樣比較兩支球隊的整體身高情況,引導學生利用平均數這一統計量進行比較。學生在例1已經學會了求平均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自

己進行計算。通過計算使學生看到:雖然歡樂隊中的王強是兩個隊中最高的,但歡樂隊的總體身高情況不如開心隊,由此體會平均數是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的一個很好的統計量。)

(三)、鞏固練習。(10分鐘)

1、基礎練習。

練習十一3、4、5題

第3題,也是一道實踐活動題,通過收集、整理數據、計算平均數等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第4題,讓學生根據甲乙兩種餅乾第一季度的銷量統計圖,先比較它們第一季度月平均銷量的多少,然後分析一下乙種餅乾銷量越來越大的原因,讓學生初步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數據背後隱藏的現實原因。第三小題是開放題,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一步發現信息,如學生會發現兩種餅乾二月份的銷量是相同的,但甲種餅乾的銷量逐月下降,乙種餅乾的銷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預測一下兩種餅乾下個季度的銷售情況。

第5題,要使學生明確,王叔叔走的路程分爲4段,一共騎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騎的路程,所以除數應是3而不是4。

2、下面是便民超市全年某種餅乾的銷售情況統計圖,請你算出平均每個季度的銷售量是多少。

數量/箱

(2)看到這個統計圖,你想對超市的經理說些什麼?

3、拓展練習:小紅語文、數學的平均分爲97分,語文、數學、英語的平均分爲95分。小紅英語是多少分?

(四)、課堂總結(1分鐘)

同桌相互談談本節課的收穫。

(五)、課堂檢測:(5分鐘)

1、填空:

某校學生在希望工程獻愛心的活動中,省下零用錢爲貧困山區失學兒童捐款,各班捐款數額如下(單位:元):99、101、103、97、98、102、96、104、95、105則該校平均每班捐款爲()元。

2、小方用計算機打一份稿件,上午3小時打了14405個字,下午2小時打了9840個字。他平均每小時打多少個字?

3、下面是某地上半月平均氣溫統計表

(1)、從上面的統計表中你得到了什麼信息?

(2)、請你計算一下,上半年平均每月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3)、預計一下7月份的平均氣溫大約會是多少度?

六、教學建議:

1、加強學生對平均數在統計學意義上的理解。

2、應充分發揮教學用具的作用。

3、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教學。

4、應創設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平均數的作用。

5、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