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畫》教學設計集合15篇

語文《畫》教學設計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畫》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畫》教學設計集合15篇

語文《畫》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煦、環、犁、耕、儼、嘴、棚、廠、盲”。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慢條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品質。能根據提示語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3、體會孩子純潔善良的心靈。

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品質。能根據提示語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體會孩子純潔善良的心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大家知道神筆馬良的故事嗎?

2、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我畫什麼》。板書:3我畫什麼

讀題。

3、文中的5位小朋友也想有馬良那樣的神筆,那他們想畫什麼呢?

二、整體感知

1、聽錄音,聽清:小朋友們用神筆畫什麼?

2、預習要求:

(1)藉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2)通過各種方法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儼然、七嘴八舌、欲言又止

(3)讀通課文,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填空:

五個小學生羨慕(),都希望自己(),用它()。

3、檢查反饋

(1)檢查字詞學習。出示詞語,指名讀。

(2)指名分節讀課文,及時正音。

三、學習課文

1、輕聲讀課文3——15節,思考:文中寫到了哪五位小朋友?作者是怎樣描寫他們的?

讀讀,填填:

例:(捲髮)的小曼

()的周明()的`元元

————————————

()的張小麗()的王斌

————————————

2、交流朗讀文中的句子並概括。

板書:捲髮的小曼

戴眼睛的周明

翹鼻子的元元

男孩似的張小麗

認真提議的王斌

師:作者通過外貌特徵、性格特徵、神態特徵來描寫五位小主人公。

小試身手:你能根據不同的特徵,來描寫人物嗎?試試看:

()的()()的()

————————————————————

3、文中的幾個小學生分別想用神筆畫什麼?找到句子多讀兩遍,讀正確。

4、同桌交流找到的句子。

5、全班交流,指導朗讀句子。

(1)“慢條斯理”的語氣怎麼讀?

(2)提問:“欲言又止”是什麼意思?小麗爲什麼這樣?讀出語氣。

(3)假如有一支神筆,又只能畫一次,大家一定先讓小麗是因爲()。

6、四人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9——15節。

7、想象說話:如果你有神筆,你想畫什麼》

四、總結

這些小朋友的心靈是多麼善良啊,他們都想到了自己的親人,想到了需要幫助的人。

五、複習鞏固

1、根據註釋填寫適當的詞語:

(1)“我呀,”周明動作緩慢,不慌不忙地說:“要畫一個涼棚,給大街上的民警叔叔擋風遮雨。”()

(2)“我……”張小麗想要說又停住了。()

2、想一想,寫一寫

(1)假如有一支神筆,又只能畫一次,大家一定先讓小麗畫,是因爲()

———————————————————。

(2)假如你有一支神筆,你想畫什麼?寫幾句

語文《畫》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要認識的生字6個,會寫的生字12個。正確書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囑”讀 zhǔ,不要讀成 shǔ; “晌”讀 shǎng,不要讀成 xiǎng;“誨”讀huì,不讀huǐ。

3、識記字形:囑:右邊下半部的第七筆是豎。肅:筆順,悉:上部不是“採”。提醒與熟字區分比較:注意“非”在“排”和“靠”兩字中字形的變化。“叮”和“釘”、“訂”;“幅”和“副”、“誨”和“悔”;“晌”和“響”。

4、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父親和老師的話。明白老師和父親說過的道理都是讓我們能夠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就能終身受益。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類似畫楊桃的事,並指導學生運用恰當的神態、動作、心理、語言描寫,把一段話說清楚。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8自然段老師說的話。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體會文本中學生和老師的態度變化,體會其背後的原因,悟出本篇課文的主題。通過學生對標點符號的朗讀,便能感受到這些標點背後的含義,體會學生的情感變化。

教學重難點:

體會學生和老師態度的變化,感受標點背後的含義,理解父親和老師的話,明白做事看問題都要實事求是,這樣會使自己終生受益。

教學準備:在紙上寫好師生對話。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師:這節課咱們學第十一課《畫楊桃》。(板書題目)

一、 檢查預習情況。

1、 聽寫詞語,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寫。訂正。注意“叮囑”的“囑”又下部分的第七筆是豎;“肅”的筆順;“悉”的上部不是“採”;“晌”是日字旁;“誨”是言字旁。

2、 同桌讀詞語,然後齊讀。

3、 同桌檢查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 梳理課文內容,理解父親的話。

1、 朗讀課文,概括段意。

課文講的是什麼事?爲了說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講什麼,或意思相近的幾段合起來講什麼。

(1)指名讀第一段,畫出你認爲關鍵的詞語。指名回答,“叮囑”什麼意思?誰叮囑過你?這段講的是什麼?(父親叮囑我是什麼樣,畫什麼樣。)齊讀第一段。

(2)“我”記住父親的叮囑了嗎?自己讀第二段,畫出關鍵詞,指名概括段意。

(3)當“我”看到楊桃和平時的不一樣時,父親的叮囑在耳邊迴響:(生讀父親的話)當我畫完,覺得畫得很準確,心裏會想:(生……)

(4)這段是講課上我畫楊桃,還有那些段落是講這個意思的?請同學們自己讀剩下的部分,也畫出交流彙報。

(5)最後一段講父親和老師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

3、學生練習連起來說課文的內容。

三、提出疑問,再讀課文。

1、自己選一種方式讀課文,都到哪有什麼問題在旁邊記上。

2、彙報,互相解答。

第二課時

師: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畫楊桃》。

一、 聽寫詞語,導入新課。

1、聽寫:叮囑、教誨、一生受用(強調寫字姿勢)學生齊讀訂正。(把鉛筆本子收好)

2、過渡:什麼教誨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說說。)課文的結尾這麼寫的,誰來讀?這教誨指的是什麼?指名說。(父親和老師的話就是對我的教誨)上節課我們知道了父親叮囑我:是什麼樣,畫什麼樣。(板書)那老師的話和父親的很相似,你讀讀老師的話,有哪些意思?

3、學生讀老師的話,初步理解。

老師的話裏和父親相同的是——

同學們,你們覺得文中的“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準確嗎?用老師的話來說明。(指名說)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畫對嗎?用老師的話說,用父親的話說。我們一起讀讀老師的話。

二、讀三到十七段,體會老師和同學們態度的變化,深入理解父親和老師的話。

1、師生合作讀三到十七段,體會同學們態度的變化。

老師的話,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學,一開始明白嗎?後來呢?現在老師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讀三到十七段,你會有發現的。老師讀老師的話,誰讀敘述,大家讀同學們的話。沒提示語的地方能分清誰說的嗎?

2、 交流。學生回答時讓學生說清從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學們的心理說話練習。讀出感情。

3、體會老師的態度變化。

師:同學們剛看到“我”的畫時,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觀察後知道錯了,這是對比的寫法。文中還有這樣的對比,你能找到嗎?

老師先是“嚴肅”的,什麼時候變嚴肅的?(1)自己讀第六段,畫出寫老師動作的詞。老師爲什麼這麼做?可同學們卻是——這又是對比。(2)什麼時候老師變得“和顏悅色”?誰願意和顏悅色地讀老師的話?

4、再讀老師的話。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話,明白了——(指名學生說) “我”聽了老師的話,會想——(生……)咱們也要記住這位老師的話,請大家一起讀十八段。

三、聯繫實際,感悟道理。

1、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現在,同學們能用這些詞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嗎?

2、啓發學生聯繫實際。

師:課文結尾說父親和老師的教誨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長的路上,只有畫畫時纔想起這教誨嗎?顯然不是。遇到什麼事她會想到?會怎麼做?舉個例子,一次她上學遲到了,路上遇到變戲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時間。來到學校老師問起,她會怎麼說?

你遇到過類似“畫楊桃”這樣的事嗎?(如果學生想不出,老師就給出情境,學生判斷怎麼做。)

3、揭示道理。

師: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樣(板書:實事),我們就要尋求正確的認識和做法(板書:求是)。這個“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確”的意思。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做事看問題要——(實事求是)。

板書:

第一課時:畫楊桃

第二課時:畫楊桃

語文《畫》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會讀會寫課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詞,如“圖、擺、葉”等。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覆朗讀課文及小組討論等形式,能夠理解文章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複述全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白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結論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反覆朗讀課文及小組討論等形式,能夠理解文章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複述全文。

難點:明白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結論的道理。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楊桃圖片,並向同學們展示楊桃實物。

引導語:同學們認識楊桃嗎?它不像蘋果、橘子這樣常見,今天啊老師給大家準備了楊桃的圖片,看屏幕上這個黃綠色的、形狀奇特的水果就是楊桃!相信很多同學希望能親眼看一看這個水果吧,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實物,同學們可以拿起手中的鉛筆,畫一畫你所看到的這個老師放在講桌上的楊桃是什麼樣子的。(生畫,老師巡視)

我看到同學們畫的楊桃都不太一樣,那這是爲什麼呢?今天咱們這篇課文的小主人公也在上一堂畫楊桃的繪畫課,那他畫的楊桃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大家一定也很想知道,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畫楊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弄清楚全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引導:從人物、地點、事件幾個方面進行概括)

(明確:主人公“我”在一節繪畫課上,將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同學們嘲笑了“我”畫的楊桃,而老師通過請同學們坐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楊桃使大家理解了我爲什麼會這麼畫,並給大家講了要從多角度看待事物的道理。)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大聲朗讀全文,並通過小組討論劃分段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我”爲什麼要將楊桃畫成五角星?

明確:(第1段)因爲我所坐的位置所觀察到的楊桃就是五角星的形狀,而且我是認認真真、老老實實畫出了我所看到的楊桃。

(2)同學們對待我畫的楊桃是什麼態度?

明確:(第2-11段)同學們哈哈大笑,覺得我畫的不是楊桃。(態度:嘲笑)

(3)老師是怎麼做的呢?

明確:(第12-17段)老師讓大家來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楊桃並說出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2.(“這幅畫畫的像不像?”“不像!”“它像什麼?”“像五角星!”)

(“不……像”“那麼,像什麼呢?”“像……五……五角星。”)

這是出自原文的兩段師生之間的對話,體會語氣的不同,對這兩段話分別進行朗讀,讀完請大家說說你感受到的語氣變化,並說說爲什麼會變化。

明確:(雖然這兩段話用詞基本一致,但是大家可以根據情境及他們所使用的標點符號的不同來明確,他們的語氣是不同的。)

語氣:前一段語氣是肯定的,後面一段語氣是猶豫的。

原因:前一段大家都相信楊桃並不是五角星的`形狀,並且大家都在嘲笑“我”。後一段則是因爲大家親眼看到了“五角星”形狀的楊桃,此時有些打破自己的常規認知,又有些不敢承認自己剛剛的錯誤。所以語氣是猶豫的。

3.小組討論:課文的倒數第二段老師給我們講了什麼道理,你又從中得到了什麼感悟呢?

明確:(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

感悟出生活中不僅是楊桃,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你看待他的角度不同,那麼你看到的事情可能就不同。大家應該理解這種不同,對於與自己有不同意見的人嘗試去理解,並學會換位思考,多角度考慮問題才最全面。

(四)拓展延伸

1.練習複述課文,小組展開競賽。

2.除了多角度看待問題,從這篇文章中你還學到了什麼道理?

明確:(學生可補充)如應該實事求是、應該堅持自己的觀點

(五)小結作業

請大家給自己的家長複述一下這個故事,並掌握本課學到的生字詞。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語文《畫》教學設計4

板塊一:猜謎激趣

1.師出示課外謎語,生競猜謎底.

2.師讀本詩內容,生競猜謎底.

3.師揭曉謎底,出示詩題.

板塊二:正確讀詩,多樣識字.

1.讀詩認字

認真讀古詩兩次,遇到不會的拼音請拼音寶寶來幫忙.

2.出示生字,全班一起讀一讀.

板塊三:圍繞謎面,發現謎底

1.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將景物圈出來

2.學習第一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1)山有色水無聲對比,山是什麼顏色的?水有沒有聲音?

爲什麼看過去山有色,但是水無聲呢?(畫中的`水)

(2)這裏有幾個生字我來考考大家

色:斜刀頭,色彩、白色、景色

有:有的、有趣、沒有

無:沒有就是無的意思,無數(實在太多了,沒有數字可以記錄下)無聲、有無

(3)這句話中還有一對反義詞(遠近)

(4)遠:距離很遠,遠方、遠近、永遠(一直)

近:距離近,近處、近來、相近

遠和近有什麼相似之處?(走之底)

請你說一說,在教室哪些同學離周老師比較遠,哪些同學離周老師比較近?

(5)這裏還有一個字很神奇,近—聽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換一換識字法)

聽:聽見、聽說、打聽(向其他人詢問)

3.學習第二句(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1)這裏有兩個景物,花和鳥。

(2)同學們春天到了花朵盛開了,但是現在春天過去了花爲什麼還盛開着?(畫上的花)一般的小鳥在人走進都會飛走,但是爲什麼我們走進了,這隻小鳥動都不動呢?(畫上的鳥)

(3)這裏也有一對反義詞(來去)

(4)來:來去、從來、回來

去:去年、回去、不去

(5)這裏還有最後一個生字,它是還

4.讀了這首詩,你從哪裏猜出它的謎底是畫的?

板塊四:指導書寫,規範寫字

1.出示來去,讓學生觀察筆順、筆畫特點

2.範寫:來(點向裏斜,長橫在橫中線,垂露豎在豎中線,撇捺要寫得舒展)

去(短橫在橫中線上面,長橫在橫中線下面略微往上傾斜,撇折要略微往上提)

語文《畫》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瞭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瞭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3、培養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瞭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繼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難點

對照畫面,瞭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入,揭題解題。

1、師:這一單元我們已輕輕打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走進它,我們已經認識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築。今天,我們要來欣賞一幅名揚中外的古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什麼叫名揚中外?

2、(課件欣賞)說說自己的感受。

3、這幅畫叫什麼名字?你對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與習資料)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師:課文將怎樣向我們介紹這幅古畫呢?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生自由地讀課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讀文,重點正音三個多音字作溜乘。

3、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可以怎樣劃分段落?

三、精讀課文。

1、現在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讓我們一起再欣賞一下這幅畫吧。

2、從剛纔同學們驚奇的眼神、讚歎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圖的喜愛。這幅圖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的課文對它進行了生動具體的描寫。讀懂了課文,你一定會更喜歡它。想用什麼方法來讀懂課文呢?引導學生讀讀課前的閱讀提示,明白學這一課可以用圖文對照法。

3、自由讀文,對照圖畫,看看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那些內容?簡單地標註在文字旁邊。

4、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方面,細細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1)讀第2小節時,重點引導學生看圖上畫了哪些人?通過讀句子,並想象補充省略的人物,來體會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體會張擇端花了很大工夫,畫出來的畫了不起。

(2)讀第3小節,重點也是看圖、讀文、想象補充省略的內容,理解形態各異,引導朗讀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麼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幹什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從而體會畫的內容是如此豐富,張擇端的畫技如此高超。

(3)讀第4小節,先引導學生看畫面說說看到了什麼,體會畫的生動、精彩。老師再生動地朗讀這段文字,請學生閉目想象彷彿聽到了什麼,進而體會張擇端畫的畫,是多麼傳神啊!

5、朗讀課文第5小節。引導學生:欣賞了這樣一幅畫技精湛的神奇的畫,讀懂了這麼有趣生動的課文,現在你想說什麼?

四、單元總結,延伸課外。

1、師: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幅名揚中外的畫,記住這幅名揚中外的畫。(課件)

2、師:本單元的其它幾篇課文也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領略了巨人盤古開天闢地神話的魅力,還欣賞了勞動人民智慧和才幹的結晶──趙州橋。讀了這些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學生暢談感受,體會到民族文化的燦爛,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等。

3、師: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同學們一定已經收集和閱讀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料,請繼續準備,下次我們將作專題交流和展示。

板書設計:

20*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清明上河圖》

人物

街市

情景

課後反思:

本課文章較長,讓學生完整的反覆讀文不太現實,我採用分段朗讀理解的方式,對於描寫具體的句子充分練讀,效果較好。學生欣賞了《清明上河圖》,感嘆頗多,對於課文的學習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分段仍然是學生比較輕鬆解決的問題,對於個別不同意見,孩子們積極踊躍的幫助其糾正。課後還須加強讀文練習。

語文《畫》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過看圖和學文,使學生了解同學之間要互幫互助,互信互愛,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爲品質。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新詞

2、默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待人寬容友好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題,出示圖畫,設問揭題

1、在學習之前,教師出示謎語:“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去鳥不驚,”進行猜謎活動。(謎底:畫)

2、談話揭題:學校裏的畫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出示文中插圖)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欣賞這兩幅“校園裏的畫”(教師板書課題)

3、學生準生字詞,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讀準生字詞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二、觀察插圖,運用比較,培養能力

1、依文看圖,訓練觀察能力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圖畫

(2)分別指導學生觀察這兩幅圖畫,小學語文教案《小學語文:《校園裏的畫》教學設計》。提問:想一想誰在畫畫兒,都畫了什麼畫?

2、緣圖悟文,強化學法指導

(1)看圖找段:①指名朗讀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別畫了一些什麼圖畫?②讓學生圍繞這段內容回答,從而理清寫作順序:卡佳畫一艘軍艦→“我”畫炸彈軍艦,水兵們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水兵,坐上了小船駛向岸邊→“我”畫鯨魚張開大嘴吃水兵。③教師總結:通過他們兩個人的所作所爲,你知道了什麼?

(3)品詞誦讀:要理解、自然段中語句的.意思,必須要理解重點詞語:“不服氣”,變抽象爲形象②誦讀指導:在讀第四自然段中的“說實話”“可是”時語氣強調得要重一些,表示“我”的心,虛;“拿起”朗讀朗讀進語速要快,強調“我”的嫉妒心。

3、自學第六七自然段。要求:①回顧學習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圖找段,讀文析句,品詞誦讀;②依照這個方法進行自學。

三、聯繫實際,發散思維,續編故事

1、朗讀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分組競賽朗讀,集體朗讀)讓學生戴上頭飾表演課文的主要情節,加深理解。

2、續編故事,發展思維:卡佳看到“我”滿臉不高興的樣子,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四、合理想象,爲文配畫

文中的“我”和卡佳最後合解了,你有什麼感想,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會在卡佳之後畫一幅怎樣的畫,來表示你的歉意。

五、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13、校園裏的畫1以誠相待

2友好相處

語文《畫》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認識8個會認字和會寫4個生字,並能組詞,簡單的說句子。

3.引導學生學會書寫“上、月、日、馬",並掌握出現的新基本筆畫“豎折折鉤、橫折鉤”和筆順規則。

4.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書寫4個會認字並掌握它們的基本筆畫和筆順規則。

教具準備:識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畫引入,激發興趣。

1.出示太陽、月亮、水、火畫面,讓學生說說:圖上出現的是什麼?

2.出示象形字:日、月、水、火讓學生猜一猜,並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

師講解:這是古代人用於記錄事物的符號,是一種象形的文字。我們今天的文字很多都是象形字。

3.板書課題《看畫識字真有趣》

二.比較字與圖,找關係

請同學們把字與畫對照起來看,說一說圖中哪一部分與漢字的哪一筆相似。

三、認讀生字、說話練習

1.出示識字卡片:日、月、火

2.①火、日、月這三個漢字的讀音有什麼地方想要提醒大家嗎?

②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漢字呢?

3.引導學生認讀上面的生字,分別說出太陽、月亮、火苗的樣子。

4.小結表揚:同學們不僅能想出辦法記住這些漢字,而且認真觀察。

四、自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看拼音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可以藉助拼音拼讀音節。

2.用"○"和"△"分別找出這課中的會認字和生字,再反覆拼讀。

3.同桌之間互相讀讀,互相糾正讀音。

4.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5.讓學生遮住拼音,自己自由讀課文:看看是否能讀準字音。

6.出示課文(去掉拼音部分),老師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

(1)讓學生讀句子。

(2)讀錯字音時要及時出示拼音讓學生再讀。

7.小結表揚。

四、做遊戲,鞏固學會的字。

1.找朋友。學生手拿生字卡找找自己的音節朋友。

2.猜字遊戲。生:日字加一橫是個什麼字…

五、寫字指導

1.教學新筆畫:“橫折鉤”

2.學習新字,書空練習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語文《畫》教學設計8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註釋:

色:顏色,也有景色之意。

春去:春天過去。

驚:吃驚,害怕。這裏主要是受驚飛起的意思。

譯文:

在遠處可以看見山有青翠的顏色,在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

春天過去了,但花兒還是常開不敗,人走近了,枝頭上的鳥兒卻沒感到害怕。

創作背景:

此詩爲詩人贊畫之作。關於這首詩的作者,有多種說法。一說是唐代王維所作,但在王維的作品,或在《全唐詩》都沒有此詩;一說是原爲南宋僧人川禪師爲註釋佛教經典《金剛經》所作的'偈頌詩的一部分;一說爲宋代佚名詩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級小學語文等教材中編入此詩時,作者一欄裏即是“宋·佚名”。

語文《畫》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瞭解課文描寫了哪些內容,感受《清明上河圖》的藝術價值。

3.培養“圖文對照讀懂課文”等自學方法。激發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瞭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繼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法:引導,直觀法講解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直觀法。

教學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學習第1自然段

1.揭題: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不但有偉大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雄偉、堅固而且美觀的趙州橋,還有讓中國人爲之驕傲的國畫作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國畫大師張擇端。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通順,讀準確。

在讀文的過程中,學生勾畫不理解和讀音難以把握的詞語。

3.檢查自學效果,教師隨機指導。

讀下列詞語:名揚中外 撐船 官吏 形態各異 毛驢

悠閒 溜達 甚至 拽住了 驚擾

作坊 店鋪 攤販 擺小攤 都城

特別注意多音字“作”、“都”的讀法。

4.理解 “名揚中外”的意思,用這個詞語口頭造句。引導學生知道這幅名揚中外的畫就是指《清明上河圖》。

5.交流對《清明上河圖》的印象,請你說一說。

6.能讀好第1自然段嗎?齊讀。

7.過渡,提問:這幅畫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能名揚中外呢?

二、欣賞感知,明確方法

1.課件出示《清明上河圖》,讓學生自由觀賞,注意畫面的細節,談談自己看後的體會。

2.老師激趣:這幅圖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請自己學習課文。

3.方法引導: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方法自學課文?隨機板書:圖文對照。

三、看圖讀文,激發情感

1.默讀2──5自然段,對照圖畫,找一找課文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可以在組內交流一下。

2.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方面,細細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2──5自然段。

(1)讀第2自然段時,重點引導學生看圖上畫了哪些人?(選擇你感興趣的人物多讀讀,並從畫面上找出來,邊讀邊對照)

(2)想象補充省略的人物,以此體會“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

(3)讀第3自然段,重點也是看圖、讀文、想象補充省略的內容,理解“形態各異”。

(4)引導朗讀:“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麼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幹什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從而體會畫的內容是如此豐富,張擇端的畫技如此高超。

(5)讀第4自然段,並引導學生看畫面,說說看到了什麼,體會畫的生動、精彩。

(6)老師再生動地朗讀這段文字,請學生閉目想象彷彿聽到了什麼,進而體會“張擇端畫的畫,是多麼傳神啊!”

四、抒發情感,運用語言

1.仔細讀文,提問:這裏所說的古都風貌指的是什麼呢?請你介紹介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回顧前文,將前後內容融合起來)

2.朗讀課文第5自然段。

3.引導學生:欣賞了這樣一幅畫技精湛的神奇的畫,讀懂了這麼有趣生動的課文,現在你想說什麼?

4.把自己心裏的想法記錄下來!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學習有關文物、古蹟、圖畫等一類的文章,指導學生寫“資料卡”,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在這兒,教師指導學生製作一張“資料卡”。如下:

師:剛纔大家看看圖,讀課文欣賞了一幅了不起的畫。如果你想要把從課文蒐集到的信息長久地保存下來,我們可以做一張資料卡。

資料卡

畫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畫面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歷史價值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填寫資料卡,這是另外一種閱讀學習方法的指導。當要填寫相關內容時,並不需要把整篇文章一一細讀,而是快速瀏覽,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板書設計: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北宋 張擇端)

基本情況 內容 歷史價值

長:528釐米 人物衆多 800年以前

高:24.8釐米 街市熱鬧 古都風貌

北宋、汴梁 橋北頭有趣 生活情景

語文《畫》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人教社課標版實驗教材一年上冊

課前透視

《畫》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本課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這是學生入學後接觸的第一篇課文,謎語詩的內容淺顯易懂,很多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會背了,但是在識字寫字和感情朗讀方面還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因此應該結合學生“好動、好玩、好奇、好表現”的身心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圖文對應,讓學生能夠有滋有味地循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2、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詩句的主要內容,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畫教學設計課堂實錄

識字、寫字,練習朗讀。

信息資料

1、課件或掛圖,民族音樂的磁帶。

2、學生課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筆。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誰能說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同學之間互相出謎語,互相猜,教師也參與其中)老師也出個謎語大家猜一猜好嗎?“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學生猜謎語)這則謎語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畫》。(板書課題)

(好動、好奇、愛表現是低年級學生最大的特點,利用他們感興趣的謎語引出課題,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課文的熱情,爲教學成功地展開打下良好基礎。)

2、(出示掛圖或課件)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是一幅山水畫)請你們看看畫上都有什麼?(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首謎語詩《畫》(板書課題)

(用一幅畫引出課題,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在美的情境中進入課堂,受到美的`薰陶,體現課程整合的思想。)

對話平臺

欣賞

教師配樂朗誦課文,學生邊聽邊欣賞“畫”。

(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體會大自然的美和詩句的韻律美。)

識字

1、同學們也想讀嗎?要想讀得好得先過生字寶寶這一關,你們有沒有信心?

2、出示本課生字,你認識哪個就讀哪個。說說你是在哪裏認識這些字的。(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增強學生識字的信心和識字的願望。對識字量大的學生及時鼓勵。)

3、自讀課文,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讀幾遍。

4、小朋友們已經會讀漢字了,但要和這些漢字成爲真正的朋友,還必須記住它們的樣子。現在我們重點來看看下面的字怎麼記?以小組爲單位一起討論,看哪個組的方法最好?小組討論,交流。全班交流。

利用生字卡片在組內交流識字方法。(認識“辶、忄”兩個新偏旁。)

(交流識字方法,有利於學生擴大視野,相互促進,豐富識字經驗,提高識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識字的時候注意什麼?(注意區分平翹舌:“色”是平舌音,“聲、春”是翹舌音。用偏旁歸類的方法識記“遠、近、還”;用給熟字換筆畫或換偏旁的方法來識記“無、人、近”;用給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識字“來”。

語文《畫》教學設計11

師:小朋友,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4課,課題是——畫雞蛋

生:畫雞蛋。

師:(板書課題)上節課我們讀了課文,學了生字,瞭解了課文內容。誰能告訴老師課文是講誰畫雞蛋的事?

生:達.芬奇。

師:把話說完整。

生:這篇課文是講達.達芬奇畫雞蛋的事。

師:要是把達.芬奇什麼時候,誰讓他畫雞蛋也說清楚,就更好了。誰來試一試。

生:這篇課文是講達.芬奇開始學畫的時候,老師讓他畫雞蛋的事。

師:他說得好不好?

生:(齊)他說得好。

師:大家照他說的樣子練習說一遍。

生:(練習說)

師:打開書,看看第一自然段有幾句話,是從哪幾方面概括介紹達.芬奇的。

生:(打開書,輕聲自由讀第一自然段後)這一自然段有兩句話。

師:這兩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生:這兩句話告訴我們四百多年以前,有個意大利人叫達.芬奇。他是個著名的畫家。

師:噢,你只是把這兩句話讀了一遍。“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訴我們什麼?

生:“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訴我們時間。

生:“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訴我們什麼時候。

師:說得都對。(出示“什麼時候”的卡片)

師:“意大利”是告訴我們什麼?

生:“意大利”是告訴我們什麼地方。

師:“意大利”是個國家的名字,應該說告訴我們哪個國家。(出示“國家”的卡片,掛出世界地圖,指出意大利的位置。)“達.芬奇”是告訴我們什麼?

生:“達.芬奇”是告訴我們人物。

師:(出示“人物”的卡片)“著名的畫家”是告訴我們什麼?

生:“著名的畫家”是告訴我們他是什麼人。

師:(出示“是什麼人”的卡片)什麼叫畫家?

生:畫家就是會畫畫的人。

師:圖畫課上老師教你們畫畫,你們也會畫很多畫,你們能叫畫家嗎?

生:(發出笑聲)不能。

師:那你們說說什麼樣的人才能叫畫家?

生:會畫畫的大人才能叫畫家。

師:是這樣嗎?我們學校教圖畫課的老師都是大人,又會畫畫,他們都是畫家嗎?

生:(沉默不語)

師:看來這個問題難了一些,聽老師說。畫家一般是指有畫畫的特長,畫畫得很好,並以畫畫爲主要職業的人。懂了嗎?

生:懂了。

師:你們還聽說過什麼“家”?

生:歌唱家。

生:音樂家。

生:科學家。

……

師:什麼是“著名的畫家”?

生:“著名的畫家”就是出名的畫家。

生:“著名的畫家”就是有名的畫家。

師:對了。像達.芬奇一樣,他很有畫畫的特長,一生畫了好多世界名畫,不但意大利人知道他,世界上的很多人都知道他。他就是著名的畫家。

師:第一自然段的兩句話從“什麼時候、哪個國家、什麼人物,他是什麼人”四個方面概括介紹達.芬奇,用話不多,講得很清楚。一齊把這兩句話讀一遍。讀的時候,要把“四百”“意大利”“達.芬奇”“著名”讀得重一些,“有個意大利人”後邊稍停頓一下。

生:(齊讀)

師:第一自然段兩句話概括介紹達.芬奇,是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接着講什麼,最後講什麼?

生:先講什麼時候,再講哪個國家,接着講人物,最後講他是什麼人。

師:他說得好不好?

生:好。

師:爲他鼓掌。

生:(熱烈鼓掌)

師:大家照他這樣說一遍。

生:(齊說)

師:我們能不能不按這個順序,也從這四個方面來概括介紹達.芬奇?

師:(把黑板上的卡片順序調整爲:什麼時候、國家、是什麼人、人物)按這樣的順序該怎麼說?自己練習一下。

生:(練習後說)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

師:四個方面都說了,順序也對了,就是有點不太連貫。應該說“意大利有個著名畫家,叫達.芬奇。”誰能這樣說一遍。

生: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有個著名畫家,叫達.芬奇。

師:這樣說就好了。大家練習說一遍。

生:(齊說)

師:(把卡片順序調整爲:什麼時候,是什麼人、人物、國家)按這樣的順序該怎樣說,自己練習一下再站起來對大家說。生:(練習後說)四百多年以前,有個著名的畫家叫達.芬奇,他是意大利人。

師:很好。從這裏我們知道,同樣的內容可以有不同的說法。我們學會了,說話的能力就提高了。

師:我們知道這篇課文是講達.芬奇開始學畫畫的時候,老師要他畫雞蛋的事。那麼,老師爲什麼要他畫雞蛋,開始他是怎樣畫的怎樣想的,後來又怎樣畫的怎樣想的,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他畫雞蛋與成爲著名的畫家有什麼關係。下面我們繼續學習後面的課文,弄懂這些問題,好嗎?

生:好。

(接下去指導學生圍繞以上問題,讀書,思考,議論,一層深一層地理解課文。)

點評

《畫雞蛋》是六年制小學課本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裏選取的教學片斷,是這篇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僅此片斷,我們便不難看出老師明確的教學指導思想,紮實的教學功底。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這是理解課文的前提,也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有些句子看起來很容易懂,其實學生並不一定理解它所表達的意思。因此,要抓住學生似懂非懂的句子,幫助學生理解它的意思,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和務求甚解的學習品質。如老師在講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話時,緊緊抓住“意大利”“畫家”“著名畫家”等詞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在地圖上指出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使學生建立“意大利”是個國家的概念。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環境,逐步理解“畫家”“著名畫家”等詞語,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在句子訓練中,着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是一個明顯特徵。如老師在指導學生理解句子的基礎上,及時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表達相同的內容,可以說是頗具匠心的。在句子訓練中,他不僅要求學生把話說對,而且還要求學生把話說好,說活。用不同的方法,表達相同的內容,就是把話說活。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從以上教學片斷中,我們可以看出老師非常重視面向全體學生。無論是概括課文內容、理解詞句,還是用不同的方法來表述句子,他都注意到使每個學生有說話的機會。

從老師的“緊緊圍繞教學目的組織課堂教學”的經驗中,我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務實的教風。在課堂上他讓學生在“讀讀,說說,議議,寫寫”的過程中,學會讀書,學會思考,並受到思想教育。

語文《畫》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地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懂得爲什麼說謎底是一幅畫。

2、學會畫、遠、近、無、聲、驚七個生字,認識土字旁,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3、會正確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準備教具:

生字卡片、掛圖、錄音

教學過程:

共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同上

2、學會七個生字

3、能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導入新課

(課件)

1、教師範讀詩歌猜謎,出示掛圖,並揭課題。

a、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小朋友們猜個謎語,聽仔細了(範讀課文)

b、學生動腦筋猜

c、出示掛圖(課件):好極了,就是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畫》(板書課題)。

2、仔細看這幅畫,畫上畫了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三、對照圖畫,再讀課文

四、講讀課文,理解詩意

(一)講讀第一、二行

(二)講讀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許多花都怎麼樣了?可是課文裏是怎麼說的,爲什麼?

2、要是鳥停在樹枝上,人來到鳥的面前,鳥會怎麼樣呢?

3、指名扮演詩人,走近畫,做趕鳥的動作。問:有沒有看到鳥兒飛走?課文是怎樣說的?

4、教學驚: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驚的?驚是什麼意思?(吃驚、害怕)

5、指導朗讀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五、朗讀全文

六、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一幅畫,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的畫呢!

七、作業:

在田字格中指導書寫7個生字;畫:先中間,後兩邊;聲:強調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頭;遠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指導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

1、認讀生字卡片(開火車)

2、課堂作業本第一題

3、形近字比較,組詞

遠()近()京()聲()

運()聽()驚()色()

二、指導朗讀和背誦課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

2、指導朗讀: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範讀-指讀-引讀-齊讀

3、根據畫面背誦課文

a、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景色?

b、課件(聲畫統一),試背-齊背-指背

三、作業指導

1、寫出這首詩的幾對反義詞:遠——近、有——無、去——來

2、默寫課文/有色,近聽/水/無聲。

一年級語文畫教學反思

我講的是第一冊課文《畫》的第一課時教學。《畫》這首詩是一個謎語,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我利用謎語進行導入,引起學生興趣,並且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就來猜猜謎語。當我說完課文,孩子一下子都說出了“畫”,似乎很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帶着這種愉悅的心情,我們進入了課文。其一,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位在指導孩子看圖初步瞭解課文,知道題目與詩句的關係。其二,識字是課文學習的重點,其中“遠”、“近”、“還”都是走之兒的,所以我進行了歸類教學,“遠”、“近”還是一組反義詞,在識字時進行了教學,並讓孩子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反義詞。識字方法不斷地滲透,並進行歸類,培養孩子的識字能力。反義詞教學也是這一課的重點,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個遊戲:找朋友。學生學得開心,課堂氣氛。

雖然,在課前我對於教材和教案都爛熟於胸,自認爲胸有成竹,但是,不論是在課堂上自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課堂常規都出現了一些想不到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方面,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在前面的學習中,孩子們就已經對看圖理解課文不陌生了,但這節課上,我認爲:學生看到圖就能想象的到遠遠看去山是有顏色的,而水是聽不見聲音的。當我提出:“從高高的.山上流下來的水有聲音嗎?”孩子們說:“有,有聲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時讓我措手不及。

對於課文中的生字的處理,我僅限於邊讀詩句邊讀生字,讓孩子在文中去識記生字,忽略了生字的應用,學生在識記了生字後,沒有及時地進行口頭組詞的訓練。課後,領導和老師們在評課時及時地給我提出來了。我認真地反思自己,因爲擔心讓學生自己組詞浪費時間,而不能完成後面安排的寫字教學,故而直接讓學生讀卡片上的詞語,沒能聽聽孩子們的的發言,就不能很好的發現問題。這讓我想起語文新課標中強調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要爲學生的學習服務。”我在自己的備課過程中,由於過於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而忽略了學生。

語文《畫》教學設計13

 一. 教學目標 。

1、會認8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把課文讀通順,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麻煩事。本來花費了很多心血準備好的東西會突然遭到破壞,讓我們感到很傷心,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裏有一個小女孩遇到了麻煩事。她是誰呢?

(課件出示:一個小女孩說:你們好,我叫玲玲。)

玲玲小姑娘真有禮貌,我們也一起向他問好吧,玲玲,您好!

(正音“玲” 指導讀輕聲,生字卡)

2、看看玲會寫了嗎?(課件出示“玲”字)

你認識的人名字裏有玲字嗎?很多人的名字中有玲字,聽起來悅耳動聽。你可以用什麼方法記住它?(生:形聲字、換偏旁,王字加令……)

3、今天我們學習25課玲玲的畫請讀課題。(補板書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質疑)

(二)、 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1、同學們的想法這麼多呀,那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一起去讀課文好嗎?看看能否找到你想知道的內容。請同學們打開第116頁,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懂的生字把它畫下來,請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

2、課文的生字會念了嗎?小老師帶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正音)

小結:同學們真能幹,這麼快就會認讀了課文的生字。沒有了拼音你還會讀嗎?

3、小組學習,自認生字卡。在小組裏找出難讀的字音,並互相考考對方。

4、出示生詞卡片。指名讀,男女同學讀,開火車讀。

5、把課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6、把生字詞放在課文裏讀,看誰能讀得又快又好?同桌合作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問得仔細些。

(整體感知,解答前面同學提的問題。教師總結:玲玲爲了參加評獎,畫了《我家的一角》,不小心弄髒了,在爸爸的啓發下,玲玲畫了一條小狗,並獲得了獎。)

? 過渡:你們想看看玲玲的畫嗎?玲玲給我們出了幾道題,她說我們做對了,纔可以欣賞她的畫,咱們一起來看看。

(三)、學習書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讀準字音,並組詞。(指名讀,全班讀)

2、自主識記生字。

小組識記生字,說說用什麼方法識記的。

3、拼蘋果遊戲。把部首部件拆開,同學上來黑板擺一擺,組成生字。

4、寫字。

(1)出示帶田字格的生字“糟、 樓”,觀察發現(這兩個字都有一個共同的部件,寫法卻不一樣,是什麼?

(2)再出示“梯”與“樓”字組成一個詞。說提醒同學注意的地方。

(3)範寫。

5、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6、展示學生的字、評價。

(四)、小結

今天我們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得特別棒,玲玲準備把她這副得獎的畫送給大家。

語文《畫》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識“煩、肅、形、狀、繪”5個字。

2、懂得老師說的話的意思,並能背誦老師的話。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弄懂老師說的話的意思。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仔細觀察幾個雞蛋,看看有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

2、佈置學生仔細觀察同一棵樹上的樹葉,有什麼發現,記下來。

3、本課生字卡片。寫有“眼力”、“技巧”、“準確”、“熟練”的卡片4塊。

4、幻燈或投影儀。雞蛋2個,小紙架1個。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自讀課文、理解課文

一、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注意生字,讀準記住。

二、檢查自讀情況

用生字卡片進行抽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找出本課的重點學習部分

引導:同學們通過自讀,已經知道了文章的大概意思。請再讀一讀,想一想,課文中哪個自然段最重要。

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多數同學會找出課文第2自然段。

四、學習第2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己讀第2自然段,提出你最想弄明白的是哪句話。

(學生如果提出“老師的話”以外的句子,就請弄明白了的同學告訴他。如果想出“老師的話”,就請同學齊讀“老師的話”)

2、幻燈或投影打出老師的話。

“在一千個雞蛋當中,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

(1)老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結合老師在課前預習佈置的兩個觀察任務進行討論。

(2)學生按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各小組推選代表介紹討論情況。

(4)小結: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樹葉是這樣,雞蛋也是這樣。達成.芬奇的'老師說這句話是要他仔細觀察,發現這些細微差別。同學們十分聰明,在課前預習中就已經發現這個祕密了,真了不起。

3、幻燈或投影打出老師說的話。

“每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狀也不一樣。”

(1)齊讀這句話。

(2)實物展示:將雞蛋放在紙做的小架上,讓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再用鉛筆簡單勾勒出不同的形狀。

4、現在同學們明白達.芬奇的老師爲什麼要說“你以爲畫雞蛋很容易,這就錯了”這句話的意思了吧!

5、學習第2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

(1)齊讀最後一句話:“我讓你畫雞蛋,就是要訓練你的眼力和繪畫技巧,使你能看得準確,畫得熟練。”

(2)教師在黑板上貼詞卡:眼力

技巧

準確

熟練

(3)把你認爲有聯繫的詞放在一起,再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學生調整詞卡位置,並說自己的理解)

眼力

準確

技巧

熟練

(4)指黑板小結:有好眼力,才能發現細小差別,也才能觀察得準確。要好好練習基本功,才能提高技巧,畫起來才能得心應手,達到熟練的程度。

6、現在同學們明白了達.芬奇的老師爲什麼要讓他天天畫雞蛋的道理了吧!

7、齊讀第2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背誦、識字、鞏固練習

一、自讀全文。想想還有不懂的地方沒有

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二、再讀第2自然段。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

1、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寫第3題。

2、自己試着背一背,同桌互相抽背。

3、請勇敢的同學背給大家聽。

4、學生齊讀。

三、完成課後練習第4題

1、先讀書上的兩個句子。

2、仿照書上的句子說話。鼓勵學生和別人說得不一樣。

(1)自己說給自己聽。

(2)說給同桌聽。

(3)說給全班同學聽。

四、複習生字,指導書寫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

2、請同學告訴大家,在寫這些字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如:

“蛋”字注意“蟲”字的位置對準豎中線,不要寫歪了。

“巧”字注意第三畫是提,不是橫。第五畫是豎折折鉤。

“技、訓、使、準、確、論”等字注意左窄右寬。

3、“著”字寫的時候注意上小下大。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完成課後練習2。

五、用投影儀打出部分學生寫的字,大家評價

語文《畫》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並能正確書寫生字。理解“端詳”、“動腦筋”等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人物的情感線索,理解課文,深入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

3、讓學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與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

難點:明白生活中只有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三、學情分析

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對於這篇文章來說,內容淺顯,一讀就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讀文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美。藉助優美的語言文字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享受閱讀的快樂,感受生活的樂趣。

四、教材分析

《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髒了,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污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教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啓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五、教學準備

1、多媒體網絡教室;

2、專門爲本課製作的ppt課件;

六、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如果按照課文的寫作思路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的順序來教學,課文就會被肢解得很零碎。所以我在執教這一課時,開篇就理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線,讓這根線串通整節課,然後在每一個環節都緊扣人物情感的變化展開教學。在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把自己轉換成文中人物角色的辦法去思考問題,展開想像,練習表達。通過深入理解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拓展閱讀相關內容的文章,以及引導學生聯繫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類似的事情和自己的處理辦法等談感受,培養學生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能力。

七、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主要內容,理清人物情感線索

1、我們繼續學習第25課《玲玲的畫》。

2、首先讓我們觀看課文動畫,回憶一下課文向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寫了玲玲非常滿意的一幅畫被弄髒了,在爸爸的啓發下,她在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使畫獲得了一等獎的事情。)

3、同學們,開始玲玲對她的畫非常滿意,當畫被弄髒了的時候,她發生了什麼變化?(大聲哭了起來),後來當她把髒的地方變成了一隻小花狗之後,她又怎樣?——滿意地笑了。(邊說邊板書:滿意——哭了——笑了)這正是課文中玲玲心情的變化。她爲什麼有這樣的變化呢?

設計意圖:理清課文的情感線索,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引入本節課的教學。

(二)指導朗讀,深入體會人物情盛的變化

1、請同學讀課文的第一句話“玲玲滿意地端詳着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

(1)“端詳”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學生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學生往往把這裏的“端”字還理解成“舉”、“拿”的意思。要引導學生明白“端詳”就是仔細地看的意思。)

(2)玲玲是怎樣仔細地看?(滿意地仔細看;)

(3)誰能做出滿意地端詳的樣子?動作表演幫助理解詞語,同學們能讀出玲玲的滿意嗎?齊讀這句話。

2、我聽出玲玲的確很滿意,可她爲什麼又大哭起來了呢?(因爲她在收水彩筆的時候,筆掉到了畫上。把畫弄髒了,再畫一張也來不及了,所以她就傷心地哭了起來。)

3、那麼滿意的畫轉眼間就毀於一旦了,好事變成廠——(板書:壞事)如果是你,這時你的心裏會是怎樣的呢?(傷心、難過、着急)

4、指導學生讀好玲玲說的話。(邊哭邊說)

5、後來她爲什麼又破涕爲笑了呢?(指板書上的情感線。)(把弄髒的地方變成了一隻懶洋洋的小花狗。)

6、看!這就是玲玲巧變小花狗的畫,(出示ppt課件)如果你是評委,你會怎樣評價這幅畫呢?(學生以評委的身份參與評價,充分發表意見,可以從構圖色彩方面評價,可以從立意思想方面評價,更主要的是認識到小花狗更增添了畫的情趣和生機。)

7、教師總結:這隻懶洋洋的小花狗,爲這幅畫增添了情趣,使這幅畫更充滿了生機,連小花狗都這麼喜歡這家的一角,可見這家的一角多溫馨呢!所以玲玲滿意地笑廠,壞事變成了——(板書:好事)

設計意圖:抓住情感變化這根脈,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樣教學不會顯得支離破碎,相反給人感覺一氣貫通。

(三)理解文章重點語句,明白文章揭示的事理

1、爸爸看了,高興地說什麼了?齊讀爸爸的話:“孩子,看到了吧,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那麼糟。只要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現在這句話你們理解了嗎?

(1)這裏的壞事、好事各指什麼呢?(壞事指畫被弄髒了,好事指把弄髒的地方巧妙地變成了一隻可愛的小花狗。)

(2)壞事變成好事的關鍵是什麼?(板書:“動腦筋”並理解這個詞。)

2、你看出爸爸和玲玲都在動腦筋嗎?從哪看出來的?

(1)從爸爸仔細地看了看,看出他在動腦筋想辦法。他可能在想什麼?(怎樣彌補這個污漬呢?)

(2)從玲玲想了想,也能看出她在動腦筋。她可能在想什麼?(她在想:畫什麼呢?)

(3)她當時可能想到要畫什麼?(學生會在漫無邊際的想像中否定自己,認識到把樓梯上的污漬變成花。變成書包、變成衣服、帽子??都不是很合適,都違背了畫的主題,最後認識到,把污漬變成小花狗是最佳選擇。)

3、爸爸爲什麼不直接告訴玲玲該畫什麼呢?(爸爸要引導她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遇到困難要善於動腦筋就是這篇課文的主旨所在,但這個道理是從玲玲和爸爸的表現中體現出來的`,所以我抓住“你看出玲玲和爸爸都在動腦筋嗎?”這個大問題引導學生回過頭去體會那些零碎的字詞句,這樣教學就不會顯得很零散。

(四)轉換角色練習說話,深化文章主題思想

1、課文中有幾組爸爸和玲玲的對話,同學們能讀好嗎?

(1)爸爸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耐心的、語重心長的、慈愛的。)(2)玲玲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大真的,可愛的。)

(3)請男同學來讀爸爸的話,女同學來讀玲玲的話。(練習朗讀,讀出角色特點。)

2、做“爸爸”的男同學們:

(1)當你看到玲玲這麼巧妙地處理了污漬,你除了對她說了書上的這段話,你還可能對玲玲說些什麼呢?(玲玲你真棒,你畫的小花狗太可愛了;你把污漬變成了小花狗,這個家呀就更有趣了,更溫馨了;玲玲你真聰明,我爲你自豪??)(2)當你得知玲玲的畫獲得了一等獎以後,你還可能對她說什麼呢?(祝賀你得了一等獎,玲玲,希望你以後繼續努力。你看,遇到困難往往是好事,更能發揮我們的智慧;遇到困難不要灰心,要積極想辦法,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3、玲玲們,聽了爸爸的誇獎和祝賀的話,你會怎麼說呢?(謝謝您,爸爸,是您教會我遇事善於動腦筋,把壞事變成好事的。今後,我遇到困難一定善於動腦筋,不要遇到困難就哭鼻子??)

設計意圖:採用角色轉換的方法,學生興趣盎然,體會深刻,有強烈的說話慾望。

(五)拓展閱讀,開闊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人也是這樣,遇到困難動腦筋將壞事變成好事,你們想去了解嗎?(閱讀資料城。資料城中都是一些相關主題的文章,文章的題材也豐富多樣,有童話故事,有中外歷史故事,有歷史人物等。文章有:《聰明的小羊》、《的由來》、《冰海脫險》、《尋馬有術》,《田忌賽馬》、《草船借箭》、《獅子和山羊》、《陳平過河》、《八戒智激猴王》等。)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中的文章,內容豐富,閱讀價值高,既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又使學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主題思想。同時也爲學生的“打寫”提供了範例與思。

(六)“打寫”創造,延伸主題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像玲玲和剛纔我們瞭解的這些人這樣動腦筋將壞事變成好事的故事嗎?請說—說。(指一兩名同學練習說。)

2、請同學們進入資料城把你們的故事打寫出來,跟同學們分享吧!如果一時想不出來,還有兩個題目可供同學們選擇。

(1)看圖想一想,公雞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把要吃他的狐狸嚇跑的,請你展開豐富的想像,以《聰明的公雞》爲題,編寫一個小童話故事。

(2)課文中說“玲玲想了想,拿起畫筆在髒的地方畫了一隻懶洋洋的小花狗。”她想了想,她可能想些什麼呢?請你展開想像,以《玲玲想了想??》爲題,把它補充寫出來。

設計意圖:聯繫自己和課文中的留白以及看圖編寫童話故事,都是學生所喜愛的,學生選擇的空間比較大,不會有畏難情緒。

八、教學反思

《玲玲的畫》這篇文章內容雖然並不複雜,但是其包含的道理卻很深刻,如何讓學生從簡單的故事中體會其蘊含的深意是本課文的重點,也是其難點。

我首先讓學生觀賞動畫,回憶第一課時學習的課文的同時,幫助學生來抓住課文的感情線索“玲玲心情的變化”,這樣就抓住了課文內容的脈絡。然後通過追門“爲什麼有這種變化”讓學生帶着問題來朗讀課文,在朗讀課文的同時理解和體會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和重點句子,隨着問題的解決,課文蘊含的深意“只有動腦筋,勤于思考,才能把有些壞事變成好事”也就浮出水而了。在朗讀課文的重點句子的時候,採取了轉換角色的策略,創造說話的情景,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學習課文基礎上,學生理解了其蘊含的道理,我提供了幾篇和課文主題思想一致的文章,讓學生拓展閱讀,開闊視野的同時進一步深化了主題。在此基礎上,教師設置了三個打寫題目來讓學生進行網絡表達,—個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向大家描述一下自己有沒有開動腦筋,將壞事變成好事的經歷,另外兩個分別是讓學生續編課文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像、思考,創編故事。應該說,題目的設置考慮了學生的喜好及其能力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