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4篇)

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4篇)

語文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用第一人稱,通過“我”和媽媽的對話,講自己非常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xx廣場的升旗儀式。課文中的“我”是一個山村的孩子。茫茫的大山隔阻了“我”的視線,卻隔不斷“我”對山外世界的嚮往。詩歌感情真摯、語言樸實,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動着作者的情。

學情分析

學生對首都北京有一種天然的嚮往之情,教學中要點燃這種激情,引導學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誦中感受北京。由於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北京,在適當的時機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北京的風光,向學生講一講北京的風光,爲情感的激發創造條件。

教學理念

1、從“封閉”走向“開放”。語文課程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預設教學目標

1、複習生字,會寫“廣、升”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北京的風景圖,課件,升旗儀式錄像片等。

預設教學過程

一、複習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1課,齊讀課題《我多想去看看》。

1、複習生字:

課件出示生字,還記得這些朋友的名字嗎?自由叫叫他們的名字。

出示三個笑臉,猜猜每個笑臉後面藏着哪個字。要求講清是第幾排第幾個什麼字。

2、複習詞語:多想、告訴、小路、不能、北京城、xx、廣場、升旗

指名讀、帶讀──齊讀。

二、學習一、二兩句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自己讀懂了什麼。

2、你讀懂了什麼?

3、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句子:

遙遠的北京城,有一座xx,廣場上升旗儀式非常壯觀。

女孩子一起讀一讀。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根據學生回答:

⑴理解“遙遠”

誰知道這個詞的意思?

是呀,北京城離大山很遠很遠,從大山那邊坐火車要很長時間才能到達北京,北京城實在太遙遠了。

出示詞語:(遙遠)我們一起把這個詞讀一讀。

⑵山裏的孩子即使沿着彎彎的小路走出了大山,坐火車去北京還要很長時間。

出示句子:媽媽告訴我,沿着彎彎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指名讀──齊讀。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⑶理解“壯觀”

出示詞語,讀詞語。

北京雖然非常遙遠,但它作爲我國的首都,是全國各族人民都很嚮往的地方,特別是xx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我們一起去參加這個升旗儀式吧!

播放錄象:升旗儀式

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是呀!看到這麼壯觀的升旗儀式,聽到嘹亮的國歌聲,你還想到了什麼?xx廣場上的升旗儀式和我們學校的升旗儀式比有什麼不一樣?

F、每天早晨,當xx廣場上五星紅旗與太陽一同升起的時候,工人、農民、學生都注視着紅旗,向我們的國旗致敬,廣場上人是那麼多,解放軍是那麼威武,這場面是多麼壯觀呀!你能用朗讀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嗎?

出示句子:遙遠的北京城,有一座xx,廣場上升旗儀式非常壯

先自己讀一讀。

指名讀。

男女生比賽讀。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三、學習第三句

過渡: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來了,我們小朋友和這位山裏的孩子一樣是多麼渴望能親眼看看xx廣場上那壯觀的升旗儀式啊!

1、指名多生說,你想去看看嗎?

2、我們小朋友都想去看看嗎?讓我們一起將自己的願望說出來吧。出示課題齊讀:我多想去看看。

3、如果我們小朋友真到了北京,除了去看xx廣場上的升旗儀式,你還想去看什麼?

4、北京值得去看的地方確實很多,老師收集了一些北京的圖片,我們來欣賞一下。

課件逐一出示圖片,配以教師的講解:

xx、xx廣場、萬里長城、故宮、天壇、香山公園、北海公園、中央電視臺

5、看到這兒,你是不是更想到北京去看看了?

能用朗讀將自己的心願表達出來嗎?

出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⑴先和同桌相互讀讀這句話,比一比誰更能把心裏的渴望讀出來。

⑵指名讀

⑶想讀的站起來讀

⑷我們一起將自己的願望說出來吧。齊讀。

四、配樂誦讀全文

多麼強烈的渴望啊!讓我們拿起書,把全文深情地讀一讀。

五、總結

過渡:我們用聲情並茂的朗讀表達出了對首都北京的熱愛與嚮往,又欣賞了許多美麗的圖片此時你想對北京說些什麼?

1、出示句式:北京,我想對你說。

自由說──指名說。

2、是呀,北京你真美啊。我們愛北京。

出示句子: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

五星紅旗是我國的國旗。

我們愛北京。

我們愛五星紅旗。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北京作爲我國的首都風景如畫,每年都吸引着數千萬國內外的遊客。2008年,北京將舉辦夏季奧運會,到時北京將再次成爲全世界的焦點,讓我們共同期盼,共同等待。讓我們再一次道出我們的心聲:

出示課題,讀題:

⑴讓我們男孩子從心底裏大聲說一聲──我多想去看看⑵女孩子甜甜地對北京說一聲──我多想去看看

⑶我們一起懷着對北京的無限熱愛,無限嚮往,一齊說。

六、寫字

指導書寫“廣、升”。

教後反思

本課教學我以“情”貫穿全文,以“情”爲導線,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體做法是:

一、通過多媒體的展現,激發學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對xx的升旗儀式也許是陌生的(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

我利用了多媒體的優勢,在學生面前展現了xx廣場升旗的雄偉壯觀場面,讓孩子置身其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的熱愛國旗的感情。如:當我播放錄象“升國旗”時,學生們便情不自禁地起立,唱起了國歌。那種氣氛,儼然自己也在其中。後來,當我問他們看完後有什麼想法,有的孩子說,我真的很想去看看北京,有的說我長大也要當升旗手等等。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品讀,領悟文中的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每個孩子的生活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每個孩子的語言表達,情感體驗多有不同。品讀時,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後指導學生討論、理解,再指導朗讀,最後再以多種形式的讀,如:齊讀,賽讀,同桌讀,配樂讀等來領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過課題的循環呼應,釋放學生的情感

如果說這節課只停留在讓學生讀讀課文,談談感受的話,學生的情感就難於釋放出來,因而,課堂中我讓學生通過課一開始讀課題,課中讀課題,課結束再讀課題,一次又一次使學生的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語文教學設計 篇2

設計理念:

《識字2》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借鑑傳統“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利用傳統《三字經》押韻上口、好讀易記的特點,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爲一體,並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這篇韻文節奏感強,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朗讀積極性很高,正確流利地朗讀比較容易。文章所蘊涵的愛的教育不容我們忽視。特別是現在的小孩子以自我爲中心,不懂得關愛他人。我們老師首先就應該要讓孩子們懂得如何愛父母、敬長輩。因此,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引導他們感悟愛長輩、愛家庭。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努力創設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讀自悟,放手讓學生去說,讓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讓他們主動質疑、學會質疑,激發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努力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學習目標:

1、認識“懂、貌”等14個生字,會寫“洗、認”等6個字。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有尊重長輩、孝敬父母的願望和行動。

教學重點、

按要求會識、會寫本課的生字。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三字經》及有關資料。

2、學生可自備快板等表演道具。

教學過程

一課

(談話導入、學習生字初步感悟課文、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佈置作業)

一、激發興趣、談話導入.(導入一:)

1、師:同學們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幸福、溫暖的家庭呢?(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談一談)

2、看來小朋友們都有一個溫暖的充滿愛的家,而且通過你們的介紹我還能感覺到你們都愛自己的家和家裏的每一個人,對嗎?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們怎麼做纔是對家裏人最好的“愛”的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揭題:今天我們要學的《識字2》就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有話可以說,樂於說。充分調動了學生

學習課文的積極性,爲學習課文打下了很好的鋪墊。

(導入二:)

師:哪位同學能背誦幾句三字經?師多媒體播放《三字經》(學生會背的跟着背)。

2、同學們,剛纔咱們背了《三字經》想不想知道新的《新三字經》講了什麼內容呢?【設計意圖】:利用三字經的導入,既激起了學生學習識字二的興趣,又讓學生受到祖國語言文的薰陶、感染,對祖國語言文字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二、初步感悟課文,學習生字

1、請大家先根據文中的注音試着讀一遍課文,然後畫出本課的生字及不懂的地方。

2、集體學習生字

a、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自學本課的生字詞。(學生自學,相互交流) b、全班交流認讀: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採用自由讀、開火車讀、情境遊戲裏讀等形式指導學生練讀,讀到正確爲止。(指導練讀的過程中強調“認、事”是翹舌音,“錯、掃”是平舌音,“懂”是後鼻音,“教、錯、筷、誇”是三拼音) c、指導學生採取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在教師的提示下與學生共同總結識字方法,)如:

(1)每──母──減—減快──筷──加—加放──教、改──換—換

(2)自編謎語、兒歌識記法如:

重心靠邊戴草帽(懂)已見反文尾巴短(改)

(3)“形聲”識記法如“筷”,因爲古時候的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頭,下面加上快慢的“快”,合起來就念“筷”,筷子的“筷”。

【設計意圖】:生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設計多種學習方法來讀。認、識記生字。肯定學生的識字方法,總結識字方法,授之以漁。

3、師:解決了生字,咱們再讀讀課文,讀通句子,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生自由練讀)

三、激發興趣、多種形式朗讀

1、教師範讀:

師:同學們想不想聽老師來讀一讀。

2、師生對讀。(師讀:小朋友──生接讀:正年少──)

3、同桌同學對讀──小組進行對讀。(感受三字韻文的韻律美)

4、師:你還想怎麼去讀?和學習夥伴商量商量。(朗讀表演.再用兒歌、快板等形式)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學習課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篇韻文節奏感強,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一聽老師的範讀,就喜歡上了。抓住這個契機,採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讀通讀熟課文。採取對讀、兒歌、快板的形式對學生的吸引力非常大!5、學生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習讀文,做到熟讀成誦。

四、佈置作業

回家背給爸爸媽媽聽

【設計意圖】:即體現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體驗生活”又起到了檢查的效果。可謂一舉兩得。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感悟課文、拓展延伸、指導書寫、佈置作業)

一、複習導入

1、學生齊讀課文

2、指名學生背課文

二、感悟課文、拓展延伸

1、師:你從這篇韻文裏讀懂了些什麼?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聽吧。(學生說教師鼓勵學生多說、說出自己的感受)

師:真能幹!你們都是愛勞動的孩子。爸爸媽媽平時工作那麼辛苦,你們能幫助他們乾點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真是不錯呀!

【設計意圖】: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在閱讀中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說說從這篇韻文裏讀懂了些什麼,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驗。

2、師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預設:學生提到的問題可能有“長輩”“態度好”等詞語教師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內驅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學習意願。因而在課堂上提供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不懂的地方,培養學生敏銳的洞察力,使學生養成善於發現問題的習慣,從發現問題到探索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談談自己在家中的表現或學了這篇課文後的打算。.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內容,不失時機的滲透德育教育,真正體現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體驗生活”的教學理念。

三、指導書寫.

1、引導學生觀察“洗、掃、認、真、父、母”這六個字有什麼特點,並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麼。(分析要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能力)母:筆順是_______________。

2.師在田字格中作細緻的指導,書寫時看清楚筆畫的位置。

3.生進行書寫練習,師巡迴指導。(評字以肯定優點爲主,適當指出不足)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尤爲重要,這一環節的設計能讓學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間架結構,加深印象,到自己寫字的時候就能把字裝好在田字格里了。四、佈置作業

1、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好事。

2、將自己的實際行動在父母協助下以兒歌、三字經、順口溜等形式編出來,一週後全班交流。

語文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3、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並培養爲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

2、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三、課前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鋼琴曲《大海》)、投影儀。

學生:熟讀課文。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麼,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麼啓示呢?

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裏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檢查學生預習字詞(投影出示)

1、給加點的字注音。

2、形似字辨析。

3、解釋詞語。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重點語句含義

1、範讀課文,可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聽讀時:a。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停頓及意義重音。

b。理解詩中‘‘山’’與‘‘海’’的意思。

2、組織學生討論“山”與“海”在詩中的意思。

學生剛剛接觸合作討論的方式,能說對大意就行。老師要以鼓勵爲主,即使說的不全面、不深刻也無妨,後面還要引導深入探究。

3、學生練習集體朗讀課文。

a先給詩句劃分朗讀節奏。b再挑選意義重音。

以上兩點是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朗讀方法,掌握了朗讀節奏與重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義。教師可以以幾個詩句爲例,然後讓學生討論、自己劃出節奏及意義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舉例詩句的重音及節奏。

c學習集體朗讀。

4、結合朗讀生意,指導學生探究式閱讀,討論。

a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問題組)

◆“鐵青”什麼意思?是寫山的顏色嗎?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現什麼?

◆我的“幻想”指什麼?“零分”又指什麼?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具體指什麼?爲什麼說是“飄來”的?

◆“誘惑”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喧騰”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終會”表達了一種什麼心情?

學生通過討論,以上重點詞語基本可以正確理解。個別有爭議的詞語,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山”與“海”的含義,也從象徵意義上來理解,來解釋,可予以補充,糾正。

b在學生初步掌握朗讀節奏、意義重音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揣摩語意,初步讀出句子所表達的語氣。然後討論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句子)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麼呢?”這兩句話寫出了小時候的“我”有什麼特點?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着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遠方爲我喧騰……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閱讀,是學生接觸的新學法,也是本節課重點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以調動學生思維。答案不求統一,要點合理即可。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全詩所講述的道理

①引導學生再次討論“山”與“海”的深刻象徵意義。

②討論,全詩講述了一個什麼道理?

以上所討論的內容,儘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想,多說,不要強求答案用語標準,意思正確就行。

五、結合自身生活體驗,深刻領悟詩歌所表達的人生哲理

①引導學生討論,談談自己爲了實現一個目標克服困難的經歷或感受。

這是體現語文與生活聯繫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

②全班激情齊讀。

六、小結,佈置作業

①小結:激越的情感,顯示出我們已深深懂得:要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爲了這個“海”,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②佈置作業。

a根據“山”與“海”在文中的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爲題寫一段話(也可以寫自然的海)。

b熟練朗讀課文,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背誦。

c抄寫生字。

七、信息反饋: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策略

一、閱讀朗誦,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閱讀教學的目的在於訓練與培養學生閱讀與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讀是閱讀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過眼、腦、口等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將無聲、靜止的語言變爲有聲、靈動的語言。尤其是有效朗讀與文字語言、思想情感緊密相連,需要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交流對話,激活已有的經驗與情感,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然後有感情地朗讀出來,這就增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他們更好地理解與把握文章的內容與主旨。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閱讀與朗讀有機融合,給學生更多自主體驗的機會。當然,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朗讀的形式,不能只是單一的自由讀或者齊讀,還要根據文本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朗讀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讀、模仿性朗讀、跟讀學讀、配樂朗讀、感知性朗讀、個性化朗讀等,從而誘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蘊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可根據文章以及學生的特點,組織多樣化的朗讀活動:①教師範讀,或引導學生自主朗讀,感受文本的語調。②播放相關音樂,要求學生再次朗讀,梳理文本的基本結構與脈絡。③教師讓學生自由串讀,並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寫作思路。④學生自由選讀,細細品讀課文中的美詞佳句與精美片段。⑤學生進行個性化演讀。⑥讓學生背讀自己喜歡的內容。這樣,通過採用豐富多樣的朗讀活動,學生們能夠更全面、更透徹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預留自主閱讀的時間與空間,如自主閱讀有助於學生梳理文章的情節與結構;重點段落分角色朗讀有助於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點,這些都能爲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交流討論,各抒己見,深化認識

學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與看法。在教學過程中,倘若教師一味地將自己的感情、想法與看法強加給學生,是不明智的,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再者,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要尊重與保護學生的獨特體驗、個人理解與感受。因此,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圍繞教學內容巧妙設計一些交流討論活動,給學生自由表達與說話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敢想敢說。而教師則應隨時關注學生,及時給予他們幫助與提示。尤其是在學生們進行深入討論、激烈爭論時,教師更需要巧妙點撥,打開學生思維,啓發他們思考,讓他們有所感悟。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總結與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思維的碰撞中加深對文本的認識。比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請說說原因。教師還可適當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畫的佔據主導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節與矛盾衝突都是圍繞主人公而展開的,次要人物的出現以及活動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動爲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斷文中的主人公是誰,要看該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現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題。於是,通過討論以及教師啓發,學生會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畫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雖然文章情節緊扣于勒的命運展開,然而本文並非靠于勒來表現文章的主題思想,于勒只是作爲線索人物推動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如於勒的遭遇不斷髮生變化,菲利普夫婦的態度也隨之產生變化。而菲利普夫婦的態度變化又折射出他們受金錢腐蝕的靈魂,讓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社會認錢不認人的醜惡現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題思想。這樣,通過層層深入的交流討論,學生逐漸體會到文章的耐人尋味。

三、質疑探究,自主領悟,提高能力

古語有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閱讀一篇文章後,如果學生出現不少疑惑或問題,則說明他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學生沒有產生一定的疑問,就說明他們沒有真正進入文本,收穫不大。因此,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探究,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自主發現問題,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質疑的意識與習慣。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堅持“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質疑爲主線”的思路組織教學活動,爲學生提供質疑探究、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敢想、敢問、敢說。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寫出自己的疑惑點。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以問題爲引導進行點撥,啓發學生思考,並通過示範,讓學生學會如何質疑與發問。比如教師可提問:小說中寫了哪些“笑”?這些人爲什麼沒有同情孔乙己,沒有幫助孔乙己,卻一味鬨笑取樂?以鬨笑聲凸顯孔乙己的悲劇有着怎樣的藝術效果呢?教師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而後讓學生展開交流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通過共同探討,加深理解,解決問題。

語文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挨挨擠擠”、“飽脹”、“翩翩起舞”等詞語的意思。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寫話。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3、通過對課文學習的指導,使學生了解荷花、荷葉的樣子和顏色,從中培養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培養對大自然美的體驗。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

課前準備:

查找有關荷花的資料,如文字或圖片資料。教師準備有關荷花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新課

1、(示圖:荷花)上課前,老師先請大家看幾幅美麗的圖片。用一兩個詞來形容你所看見的荷花。

2、關於荷花,古人曾有許多讚美她的優美詩句。你們的小腦袋裏裝了幾句嗎?把你所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3、看來,大家知道的還不少呢!是啊,多麼動人的詩句呀!多麼美的荷花啊!著名作家葉聖陶爺爺也特別喜歡荷花,他還用優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園裏一池美麗的荷花,讓我們隨着作者到文中細細欣賞吧。(板題,齊讀課題)

二、民主導學

1、老師已經忍不住現在就去欣賞她的美了。你們想去嗎?好,跟着作者去荷花池邊欣賞一下吧!(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話來讀。注意讀音正確,不多字漏字,不讀破句。

3、交流不懂的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意思:

(1)挨挨擠擠:(一個接着一個)說明荷葉、枝葉多繁茂。

(2)碧綠:青綠色,課文指荷葉的顏色。

(3)蓮蓬:蓮花開過後的花托,倒圓錐形,裏面有蓮的果實。

(4)翩翩起舞:輕快地跳舞。

(5)飽脹:飽滿,指花骨朵快要開了。

(6)破裂:出現裂縫,課文裏指荷花開時花骨朵的樣子。

4、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想說的嗎?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可以是自己的感受、體會,也可以是自己的疑問。

5、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可以把學生的發言小結一下:瞧,同學們積極思考,主動發言,大家說得多好啊,老師把剛纔同學們的發言總結一下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自己的疑難。這種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的學習方法真棒。

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

1、現在,我們就來欣賞這美麗的荷花。剛纔好多同學都誇荷花很美,你們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把你認爲寫得特別美的句子劃出來,讀一讀,先獨立思考,再與小組同學說說你對這個句子的體會。

2、出示掛圖,看圖上的荷花多美!讓我們邊看邊想,好像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指點:課文第一自然段就寫了荷花的香味,“一進門就聞到了一陣清香。”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3、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特別美“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個句子寫出了荷葉的多、大、綠。

(1)“碧綠”寫出了荷葉的“顏色美”;“大圓盤”寫出了荷葉的樣子,突出了荷葉的“姿勢美”,挨挨擠擠,寫出荷葉的繁茂,像一個個小孩子擠在一塊兒,把荷葉寫活了。

(2)(出示課件,體會荷葉的挨挨擠擠)

看,這麼多荷葉,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啊!這真是——一片()一片?

指名交流。

小結:是啊,這麼多荷葉,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擠着一片,一片連着一片,一片靠着一片,一片追着一片,一片疊着一片,真多啊,這就叫——挨挨擠擠!

(3)指導朗讀:該怎樣讀才能把荷葉的美表現出來?學生練習,指名朗讀。

4、我覺得“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這個句子寫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態。(出示課件,體會荷花的三種不同姿態)

(1)看,白色的荷花中,露出這麼一個嫩黃的小蓮蓬,就象張着笑臉歡迎着我們呢!來,誰能把展開的荷花讀得美美的?指名讀。

(2)真美呀,連還沒開放的花骨朵,也是這麼的別有韻味。你能讀好這含苞欲放的荷花嗎?指名讀。齊讀。

5、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態,生機勃勃,讓我們一起有滋有味、滿懷激情地讚美這美麗迷人的荷花吧!齊讀“白荷花——”

6、“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覺得“冒”這個字用的特別好。

(1)想想:怎樣的長才能叫“冒”?

(2)如果不用“冒”字,這裏可以換成哪些字?(長、鑽、伸……)

(3)那請大家想一想:和“冒”字相比,哪個好?爲什麼?

(4)好,誰來讀好這句話?讀出荷花的活力來。

7、有句話說得好,紅花還需綠葉襯。碧綠的荷葉把荷花襯托的更美了,再加上嫩黃的蓮蓬,多美的色彩啊!來,我們一起把這白花、綠葉的美景讀出來,讓大家欣賞欣賞。齊讀第二段。

(設計意圖: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有情,文亦有情,“課文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樑就是教師的情感,要由老師去點燃、去傳遞、去深化,讓學生的情感隨文波動起伏,與文共鳴,與景相融,物我兩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薰陶效果。)

自主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

2、學生分析識記生字字形,交流方法。

裳與衣服有關,下邊是衣字;蜻蜓與蟲子有關,左邊是蟲字旁;蹈與用腳跳舞有關,左邊是足字旁。

3、指導書寫:

蹈”的第十四筆是橫折,“佛”的第四筆是橫。

4、學生練寫。

三、小結

荷花的美不僅僅是這些姿態,下節課我們將繼續領略它的風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聽寫本課詞語。

2、試着背誦第二自然段。

二、民主導學

1、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隻有這三種姿態呢?你怎麼知道?齊讀第三自然段。

2、出示“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1)這些荷花的姿勢真是太美了!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其實,荷花的姿態還不止這些呢!你喜歡哪一種?把它的美說出來。你能說說他們是一種怎樣的姿態?或者想象一下他們彷彿在做什麼?(生髮揮想象,交流)

(2)同學們的想象可真豐富!是啊,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們的眼睛都快來不及看了!真是目不暇接。

(3)面對這滿池的美景,老師突然有個想法:(示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呀,這位畫家是誰呢?有這麼大的本事,把眼前的荷花看做一幅畫。你們覺得呢?(大自然)

(4)的確,不用紙,不用筆,就給我們描繪出這麼美麗的畫卷,就帶給我們如此美的享受,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畫家!讓我們好好地把這一段來讀一讀,誇誇這位了不起的畫家。齊讀。

3、好美的一幅荷花圖啊!讓我們一起用心去體會,跟着老師飛到荷花池邊去看一看。

(1)(配樂)閉上眼睛,飛呀,飛呀,飛到了美麗的荷花池邊,只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擠擠的荷葉間,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們千姿百態,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葉,多麼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麼的細膩,把鼻子湊近聞一聞,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覺得……(第四自然段)

(2)剛纔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還有哪些小動物告訴你什麼悄悄話呢?

生自由表達:小鳥告訴我……蜜蜂告訴我……蝴蝶告訴我……青蛙告訴我……

(設計意圖:物我兩忘是情感的最高境界,隨着學生對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使學生“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隨風舞蹈,與物交流。“蜻蜓飛來過,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適時擴展學生視野:“你還看到……你還聽到……”宛若就是美若天仙的荷花仙子吸收着日月精華,品評着物語流聲。醉了,醉了,班上成了荷花池,飄舞着滿地的荷花。完全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學生走進了課文,領悟到荷花的神韻。)

(3)師: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多麼美麗的荷花啊,連蜻蜓、小魚、小鳥都被吸引過來了。請同學們再美美地讀讀這一自然段,先在小組裏讀,等一下各小組推選讀得比較好的同學來比賽讀,看誰讀得最好。

(4)學生展示朗讀。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爲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啓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4、其實,我們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們都是在看荷花。齊讀第五自然段。我怎麼會忘記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因爲荷花太美了,深深的吸引了我。)

三、回顧,總結全文

1、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將他聞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寫了出來,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美妙的世界,我們似乎也聞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變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麼能把課文寫得那麼好呢?(因爲他對荷花充滿了喜愛和讚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一次欣賞那一池美麗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動優美的語言。

四、拓展練習

作者把荷花寫得多美啊!生活中你喜歡哪種花,這些花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你能說一說嗎?

1、學生交流,口頭習作

2、完成小練筆。

五、作業(任選一項完成)

1、畫一幅荷花圖。

2、寫一首讚美荷花的小詩。

3、辦一期有關荷花的手抄報。

4、深情地誦讀課文。

語文教學設計 篇5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育點

1、瞭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感受沈從文小說的語言特色。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2、體會沈從文小說的表達特點。

(三)德育滲透點

走進作者構築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二、重、難點

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和細緻含蓄的心理刻畫。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要求學生用劃出文中集中描寫環境的文句或段落,邊誦讀邊體會其意境的作用;找出文中表現翠翠心理的文句甚至文段,揣摩其含而不露的特點,分析這些心理描寫對塑造翠翠這個人物和表現小說主題的作用。

五、教學內容和過程:

1、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導入新課

A簡介作者沈從文。

B人物可愛,是沈從文先生小說的.一大特徵。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愛善良,可又爲什麼能從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請讀課文。

(2)檢查預習,學生快速閱讀課文中幾種描寫環境的內容,並與學生共同探討:這些景物描寫有何共同特點?又有何作用?

文中集中描寫的有四處。(景情結合、烘托)

(3)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課文。

翠翠心中的淒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

A翠翠爲何要“胡思亂想”?談談你的感受。

B翠翠的夢,有什麼深刻含義?祖父爲什麼“不告訴翠翠昨天晚上的事實”?

C“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氣”,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誰的氣呢?

D翠翠開始問爺爺“我萬一跑了呢”,到後來她又問“爺爺,我一定不走,可是,你會不會走”,這種變化說明了什麼?

(4)參考註釋,分析課文中出現過的人物形象的共性,進而領悟文章的主旨

2、總結與引申

反覆研讀,體味文章所表現出的“善良的悲劇”。

3、作業佈置

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犧牲’”爲題,寫一篇小作文。

4、板書設計

翠翠

美麗多情

天真可愛

爺爺

安於清貧

忠於職守

語文教學設計 篇6

第一節 詩歌的形象的鑑賞

詩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詩歌的形象傾注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瞭解了詩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詩人思想感情。

一、鑑賞詩歌的意象

抒情詩往往是藉助客觀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現詩人的主觀的感情。客觀事物形象,不僅是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詩人情感顯現的載體。

1.抓景物特點,探知詩人的感情。

“詩言歌詠,見景生情”,詩人的寫景作爲後一兩句的情感抒發的基礎。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詩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靜夜思》前兩句是寫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寫了深秋靜夜的寒意蕭瑟。後兩句則直接抒發了思念故鄉的情感。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分析]

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聯,初秋傍晚,山雨初霽,空氣清新,景色美妙。頷聯,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羣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如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淨的自然美。頸聯,竹林裏傳來一陣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洗罷衣服笑逐着回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詩人極力渲染一幅純潔美好的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詩人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美。詩人選擇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蓮動”等積極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詩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觀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創設的生活圖景,主要是由景物構成。“意境”就是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在意境的創設上,畫面或雄渾壯麗,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或幽清明淨,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鬱孤愁,如“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人”;或和諧靜謐,如“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或開闊蒼涼,如“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或高遠遼闊,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意境常見的表達程式有兩兩相對的四組概念:

宏闊——蒼涼、雄渾、莽蒼、遼闊、高遠、壯闊、深遠

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幽美、寧謐、婉轉、朦朧

繁複——繁麗、熱烈、高亢、繁華、淳樸、喧鬧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蕭條、荒涼、冷寂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常把要抒發的情感寄寓於所描寫的景物之中,即人們常說的融情於景,借景抒情。

臺城

(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分析]

南京古城陰雨連綿,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爲一場舊夢,如今只聽到淒涼的鳥鳴。古城的柳樹不管它誰興誰亡,依然枝繁葉茂,如綠煙籠罩長堤。開頭描寫陰雨、江草、鳥鳴,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氣氛,後兩句寓情於景,於常見的景物中寄寓了無限的惆悵,抒發了盛衰興亡的感慨。

3.透過表面意義,挖掘深層含義

古代詩詞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義之下,還可以挖掘到其深層含義,這正是作者要表達的主題。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從字面是看是寫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實質是寫心情的輕鬆和愉悅。

謁金門

(唐·馮延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裏,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分析]

詞一開頭,作者就用生花妙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把特定環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鏡頭推到讀者的面前。但它的妙處不僅僅在寫景,而在於它以融情於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靜的內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來。春風攪動了池水,也攪亂了思婦的內心。她,一位富貴人家的少婦,因爲丈夫遠出,遲遲未歸,心中的掛念自不必說。隨着光陰的流逝,季節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6來到她身旁。春風乍起,春色迷人,這一切怎能叫她無動於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緒呢!這種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景與情如膠似漆地糅合在一起,交織成一幅完整而鮮明的畫面。

語文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結構,劃分文章層次,培養學生對辨析的關鍵信息進行歸納總結的能力。

2.通過對課文的主幹部分內容和觀點展開討論,提高學生關注周圍事物以及探究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關注現代建築的變革發展,理解大師的科學思想,培養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劃分文章層次,培養學生對辨析的關鍵信息進行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辨析的關鍵信息進行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導入

你所知道的中國傳統建築有哪些?並能說出它所代表了中國建築的什麼特點。(學生口頭表達)

二、課堂流程:

1.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樑思成以及科普文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學生站起來口頭表達,需要補充的話則邀請學生進行補充)

過渡語:那以上這些觀點都是我們自己對中國建築的感性的、零散的、直白的認知,那麼今天我們將帶着科學的、理性的、整體的眼光來看一看,在樑思成這一偉大的建築家,他的.筆下,中國建築有何特徵。

2.出示PPT中的學習目標。

3.整體感知。快速瀏覽課文,並給文章劃分出層次,並組織語言概括段意。(3分鐘左右,2分鐘學生展示,教師點評。)

4.細讀文本。“一篇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那麼你認爲這篇文章的標題中的中心詞是什麼?”“那麼我們的研讀重點就放在了文章的第二層。接下倆我們將要仔細品讀第二部分的文章內容。

5.小組合作討論。每個小組按照順序,分析自己的特徵,並用自己的話歸納概括其特徵是什麼。(學生板書展於後黑板。)

6.那麼這九大特徵能否調整?並說出你的理由。

教師點撥:文章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三、課堂作業

用你自己的話按照文章中你所學到的寫作順序介紹你的學校。

語文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文章抓住事物特點,運用程序說明順序,使用簡明、平實、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色。

2.掌握“爲”、“就”、“火”、“印”、“之”、“以”、“則”等文言詞語的詞義和用法,初步認識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瞭解把單音節詞變爲雙音節詞的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方法與過程

自學文言文字詞,找出說明的要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認識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本文文字比較淺易,文章也較簡短,結合課文下注釋,學生大體可讀懂。因此,在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對文中的一詞多義現象加以歸納,並輔導學生掌握文言中單音節詞的翻譯方法。

2.學習按工作程序說明的順序,是學習本文的重點,可以結合疏通文字初步提出,之後再強調分析。行文的簡潔,語言的準確也應作適當講解。

3.準備《辭海》一部和若干鉛字印模,備用。

[課時安排]

安排兩課時,連上最好。

1.介紹畢昇和他的活板印刷術,沈括和他的《夢溪筆談》。

2.疏通文意,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解題。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它們都是由中國相繼傳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在《辭海》中,對“印刷術”是這樣介紹的:

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稱“刻板印刷術”。刻板印刷在我國唐代已開始盛行,並先後傳至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洲和歐洲。宋代慶曆年間(1041—1048),畢昇首創泥活字板,使書籍印刷更爲方便。之後,又陸續出現用木、錫、銅和鉛等金屬製成活字板印刷書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鉛合金製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爲現代金屬活字印刷術奠定了基礎。

可見,畢昇的活字印刷早於西方四百多年,畢昇開創了現代印刷術的先河。這篇課文就是介紹畢昇活字印刷術的一篇科技說明文。 板書:活板(科技說明文)

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請同學朗讀“閱讀提示”的有關介紹。板書:北宋、沈括、《夢溪筆談》.

二、範讀全文,要求同學參照註釋,注意字音。

板書下列漢字(或出示卡片),提問學生,其中多音字要求學生連同詞一起讀。

昇shēng、 薄báo、 脣chún、 和huò、 煬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 韻yùn、 貯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從zòng 旋xuàn。

三、學習課文第1段。

指名朗讀第1段,教師指導學習。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這裏義爲“用雕板”;印,動詞,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XX年;尚,還;盛,廣泛的,大規模的;爲,動詞,使用;之,代詞,指“板印書籍”這種方法,可譯爲“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時,時候;始,開始;五經,指易、書、詩、禮、春秋五種儒家經書。已後,以後;典,經典,例如“五經”;籍,一般書籍;皆,都;爲,判斷動詞,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共5頁,當前第1頁12345

總結:(一)專用名詞:朝代、書名、人名、地名、官職等不譯。(二)文言文省略較多,譯爲現代漢語時,要疏通上下文意,補上。(三)文言文以單音節詞爲主,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爲主,譯時有很多單音節詞要補上一字變成雙音節詞。採用這種方法要注意:(1)照顧上下文,準確搭配,(2)不可只拘泥於這一種方法。

請同學譯出第1段全文:用雕板印刷書籍,唐代的人還沒有廣泛的使用它,從五代的時候開始(用雕板)印刷五經,以後(各種)經典書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分析:介紹活板,先說雕板,既說明了活板淵源又提出了比較對象。“尚未盛爲”,並非絕無,用詞考究。“尚未……始印……皆爲”,乾淨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發展過程,自然的引向說明中心——活板。

提問:課文這一段介紹了什麼?

歸納:簡述我國雕板印刷發展狀況。(加黑字板書)

學生齊讀。

四、疏通第2段文意。

這一段是全文主體,具體說明了活板的發明、製作、印刷及有關事項。

(加黑字板書)

1.學習第一層。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句,教師指導,看註釋,疏通文意。

爲,動詞,發明。慶曆年間,有(個)平民畢昇,又發明了活板(印刷)。

提問: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爲之”的“爲”譯爲“使用”,這裏的“爲”譯爲“發明”,根據什麼?

歸納:根據上下文意。前一處賓語“之”指“板印書籍”的方法,“爲”譯爲“使用”;這一處賓語是“活板”,所以“爲”譯爲“發明、創造”。

提問:這一句十二個字,介紹了什麼?

歸納:活板發明時間、發明人身份及姓名。(加黑字板書)“布衣”二字,表現了人民的創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進步態度。“又”字呼應第一段,說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礎上的新創造。

2.疏通第二層文意。

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層(“其法……瞬息可就”),教師指導,看註釋,逐句疏通文意。

(1)其,他的,指畢昇;膠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個)印模,省略量詞;火,名詞,在這裏是“用火”義。全句意:他的方法是使用膠質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銅錢的邊緣,每個文字製作一個印模,用火燒烤使(它)堅硬。——這句介紹製作活字的工序。同學們注意單音節詞譯成雙音節詞的方法。

同學齊讀這一句(“其法……火燒令堅”)。

(2)其,那,代鐵板;以,介詞,用;兩個“之”用法不同,前一個,助詞,可省去,後一個,代詞,指鐵板,可譯爲“它”。

請學生譯文,同學校正,教師評判。(以下各句同)

譯文;預先設置一塊鐵板,那上面用松脂、蠟混合紙灰一類東西蒙蓋它。

同學齊讀這一句(“先設……冒之”)。

(3)“置”後省略介詞“於”(在)”;乃,於是;滿,用作動詞,排滿;三個“則”字,都是順承關係連詞,可譯作“就”。 共5頁,當前第2頁12345

譯文:想要印刷時,就拿一個鐵框放在鐵板上面,於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滿鐵框子就算作一塊活板,拿着(它)靠近火邊燒烤它;等藥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張平板按壓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樣了。——以上兩句介紹製作活板的工序。

同學齊讀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4)止,通“只”;爲,認爲,算做;神速,極快、快得驚人。

譯文:如果只印刷兩三本,不能算作簡單方便;如果印刷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卻快得驚人了。——這句介紹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單印。

同學齊讀這一句(“若止印……極爲神速”)。

(5)請學生譯文,同學校正,教師評判。

譯文:經常準備兩塊鐵板,一塊鐵板印刷,一塊鐵板另外排布字模,這一塊印刷的'剛剛印完,那第二塊板已經備好,交替輪流使用它們,轉眼間就能夠完成。——這句介紹兩板交替。

同學齊讀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層,介紹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說明重點。

3.疏通第三層文意。

這一層介紹活字印刷的有關工藝事項。共四句話,分別請四位同學朗讀、翻譯。

(1)第一句譯文:每一個文字都有幾個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個文字有二十多個印模,用來準備一塊板面內有重複出現(這些字的時候用)

(2)第二句譯文:(活字)不使用時,就用紙條標記它們,每個韻部標上一個標籤,用木格(分別)貯藏它們。

(3)第三句譯文:有生僻文字平時沒有準備的,隨即雕刻它,用草火燒烤,轉眼間就能夠製成。

(4)第四句譯文:不用木頭雕刻活字的原因,因爲(木頭)的紋理疏密不勻,沾水浸溼後就會高低不平,並且(字模)和藥物粘結在一起,(拆板)時不能夠取下;不好燒烤泥模,用完後再用火燒烤使藥物熔化,用手輕輕一摸擦它們,那些印模就自動脫落,一點也不會沾藥弄髒。

同學齊讀第三層。

五、學習第3段。

指名同學朗讀,教師指導,看註釋,疏通文意。

爲,介詞,被;予,我。

學生翻譯。譯文:畢昇死後,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們得到,到現在還(妥善的)保存收藏着。——這段介紹了畢昇活字模的下落,證明自己所介紹的活字印刷術是確切無疑的。這段說明是必要的。

六、朗讀、背誦。

同學齊讀全文。背誦第二段,教師可將每句起首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作爲提示。

佈置作業

1.根據第2段第二層的說明,思考活字印刷的具體工作程序,參照完成練習

2.根據第2段第三層的說明,思考活字印刷的有關工藝的具體事項是什麼,用四個短語歸納概括這一層的四句話,參照完成練習一。

3.反覆朗讀全文,爭取能夠背誦。

語文教學設計 篇9

一、設計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新課程理念,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體驗、感悟,主動獲得新知,盡力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構建者,達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社會”的原則,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哲理,明白人生的道理,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設計理念

1、新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強調生活化。

新課程的理念就是要在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本課依託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的“人生故事”展開,從屠呦呦的事蹟中讓學生感悟出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爲自己制定人生規劃,從而實現知化與能力的目標。

2、新課程要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對問題的設置,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敢說,有話願說,有話能說。因此,根據屠呦呦視頻以及所給材料,設計好問題,是本課的一項重要工作。問題的設計切入點要小,思維含量要較高,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3、政治課要着力於學生學科能力的提升。

高中政治課的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知識建構能力,前後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一輪複習課要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把握前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學會構建知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在前面課程的內容基礎上解決如何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在這節課的前面兩節課主要解釋了什麼是價值、價值觀等基本概念的含義,並且圍繞以下三個問題進行闡釋:第一,明確人生的價值是什麼;第二,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第三,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立場上。解決了這三個問題之後,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途徑的問題順理成章就提了出來。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途徑——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四)學情分析

本教學設計是針對第一輪複習的,學生對於一些基礎的知識在高二新課教學時已經掌握了,因此,本課時的教學即要鞏固上述教學目標,更要培養學生的知識體系,養成規範答題的好習慣,同時,高三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又面臨着高考的壓力,所以這節課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打破青少年以自我爲中心的思想。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從“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三個角度完善並優化“人生價值觀”的知識體系的建構,理解學科邏輯,強化專業術語。把握人生價值觀的考情和考向,“記得住、寫得出、用得上”人生價值觀的主幹知識分析材料解決問題。

方法與途徑:在佔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以及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能力;領會啓示類材料性試題解題方法和答案生成過程;培養辯證思維能力,用全面、發展觀點對待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關係。

情感與評價:體會生命的意義與人生的價值,堅定拼搏高考和人生的堅定信念;感悟榜樣的力量,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傳統手工與現代多媒體相結合,精心設計和製作課件,充分發揮多媒體圖文並茂、形象生動的作用,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教學難點:

1、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2、促使學生“知行合一”,能在奉獻中實現自身價值。

語文教學設計 篇10

一、單元主題、引入課題

同學們,第四單元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篇感人的故事,這節課,我們走近一位普通的山村老漢,學習第3篇課文,題目是《橋》(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明白任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獰笑、放肆、勢不可當、清瘦、沙啞、豹子”等詞語。

2、通過自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熟悉課文內容,領會老漢在危難面前表現出來的捨己爲人、大公無私的高貴品格;

3、讀中思考,領悟課文表達方法的特點。

三、初步感知,掌握生詞。

1、出示自學提示一:

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注意讀準字音。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

咆哮獰笑放肆勢不可當清瘦揪出豹子沙啞

檢查方式: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觀察一下,看這兩行詞語有什麼特點?嗯,細心的)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黎明,當洪水襲來時,老漢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指揮村民們有序過橋,而他和自己唯一的兒子卻被無情的洪水吞沒了。

四、細品詞句、感受品格

(一)體會洪水的無情與兇猛

1、默讀課文,用曲線畫出描寫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出示答案,學生對照:

①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⑤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

⑥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3、播放山洪暴發的視頻,指導朗讀

(自讀、指名讀、教師範讀、齊讀)

4、領會比喻、擬人的寫作特點,明白這樣描寫洪水和雨水之大是爲下文老漢出場做鋪墊。

(二)體會老漢的品質和精神。

1、默讀課文7—23自然段,畫出文中描寫老漢的語句,圈出重要詞語,也可以在旁邊簡單寫一寫自己的體會,最後與小組同伴交流。

2、小組代表投影儀展示學習成果。

3、老師強調點撥重點,指導朗讀。

【預設句子一】: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從“盯”、“一座山”等詞語感受老漢的沉着、冷靜。)

【預設句子二】: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站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捨己爲人)

(強調三個感嘆號,感受當時危急情況下老漢語言的簡潔、乾脆,語氣的堅定、有力。在讀中感受老支書捨己爲人的精神。)

【預設句子三】:

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抓住“衝”“揪”“吼”“兇”體會老漢的大公無私、不徇私情。)

五、質疑探究、領悟寫法。

1、啓發學生質疑課文內容,或者談課文在寫法上值得學習的地方。

2、教師點撥。

3、小結:

比喻、擬人,描繪兇猛洪水。

運用短句,渲染緊急氣氛。

設置懸念,達到震撼效果。

六、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1、展示韓國沉船事件中船長丟棄全船乘客爭先逃生的行爲。

2、爲老漢寫頒獎詞(背景音樂《爲了誰》)

3、交流展示

七、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黎明時的一場洪水,淹沒了村莊,村子裏那座窄窄的木橋成了村民的生死通道,橋的一頭是生,另一頭是死。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是老漢捨己爲人、大公無私,把生送給羣衆,把死留給自己,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生命之橋。(完成板書)

2、一起誦讀老師送給老漢的頒獎詞。

在危難到來之時,爲自己,可恥!爲別人,可敬!老支書,您用血肉之軀架起的生命之橋,將永永遠遠、世世代代矗立在我們的心中!

語文教學設計 篇11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知道什麼是“花臉”。

二、資料交流:瞭解作者馮驥才。

三、範讀課文,相機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四、學生自由談讀文後的體會(“我的視角”。)

五、作業:

1、默讀課文,勾畫描寫生動形象的段落或片段,有感情地朗讀,將體會批註於

書上。

2、抄詞。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交流描寫精彩的.部分,相機指導朗讀。

三、看丁丁的視角,找出描寫花臉的句子,朗讀,討論:這樣的描寫有必要嗎

四、提問:我悟到的“祖傳的經驗”是什麼?生活中,你悟出過什麼經驗?

五、作業:

1、作文:將生活中的經驗寫下來。(注意事情發展過程中的細節描寫)

2、朗讀課文,完成自主作業反面。

3、預習。

語文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材分析

《獅子和鹿》這篇課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28課,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生動地記敘了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兩束美麗的角,抱怨細長的腿,接着寫到獅子撲來了,鹿四條細長的腿讓它逃脫了,而美麗的角卻讓它差點送了命,課文情節緊奏,前後對比分明,語言非常優美,在生動的故事當中蘊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學習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是學習的難點,理解鹿對自己的腿和角前後不同的態度是學習的重點,同時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那麼略讀課文只要求初知課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師只要抓住重點引導孩子理解課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運用他們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來理解課文,那麼有了對課型特點的分析和對課文重難點的把握,我就爲學生們設計了以下目標:

第一、通過閱讀來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

第二、運用已有的閱讀方法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詞語,邊讀邊想來讀懂課文。

第三、能與同伴交流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想法和體會,帶着自己獨特的'感受有感情地來朗讀課文。

第四、能夠結合自己生活當中的實際來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適用在不同的條件和不同的環境下,它卻有存在的價值,從而學習全面客觀地看問題和想問題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說教學流程

在語文課程標準當中,指出我們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是他個性化的行爲,學生作爲生命的個體,他是帶着自己獨特的感受,獨特的生活經驗來走入文本開始閱讀的,在閱讀當中他會利用他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的經驗來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來欣賞文本,進而來評價文本與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終他會帶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進生活。

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緊緊地抓住學生的閱讀學習和生活的聯繫,採用以讀爲本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多層次多形式的閱讀活動當中來感悟文本,在悟中來明理,具體的教學思路有三點:

第一、形象展示,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示兩個動物朋友獅子和鹿,將美麗的鹿的形象展現在大家面前,引導孩子去猜想獅子和鹿之間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呢?又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進而激發起孩子閱讀文本的興趣。

第二、多層次閱讀,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我們知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層次的閱讀的基礎之上,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將和孩子們一起經歷閱讀學習的全過程,通過四個層次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們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來生成並建構新的知識,具體說:

第一讀就是讓孩子們自由地讀,讓他們掃清字詞障礙;

第二讀就是引讀,檢查學生課文讀通的情況,老師通過語調來渲染氣氛,讓學生整體感知這個故事,瞭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

第三讀就是細讀,主要運用圖畫而與音樂,把學生帶入故事的情景,讓他們運用自己在精讀課文當中學到的閱讀方法來邊讀邊想,帶着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來朗讀課文當中的有關段落,然後將印象最深的段落與同伴進行交流,並且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這樣來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第四讀就是品讀,賞析文中的佳句,並把它積累下來。

第三、注重積累,走進生活,學用結合。我們知道語文的學習它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必須厚積而薄發,我想沒有積累,就沒有語文素養的提高。在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我將和孩子們一起把寓言故事當中優美的語句積累下來,結合孩子的生活實際用結合,積累這一課當中所學到的道理,那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我想這樣,讓孩子的課堂學習真正實現與生活的結合,實現在生活當中真正的意義。

四、說板書

我的板書主要來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

語文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氏、獸”等7個生字,會寫“差、抵”等14個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

2、學習閱讀說明文,認識本文說明事物的方法。理解文中“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4、瞭解太陽的特點及作用,培養熱愛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氏、獸”等七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

2、太陽的特點、作用,太陽與地球的關係。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

1、製作能夠直觀反映太陽特點的課件。

2、蒐集與太陽、月亮有關的圖文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請看這邊的圖畫。你們認識它嗎?對,就是太陽公公,太陽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們,他最喜歡愛動腦筋的孩子,你們想問太陽公公什麼問題?

2、肯定學生的提問,並將學生的問題分類概括。

但有些問題現在還是個謎,要等同學們好好學習長大後去自己去探索。

3、那麼帶着剛纔同學們提的問題我們一起進入課文尋找答案。板書:太陽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課件,學習生字,重點指導“蒸”、“蔬”、“繁殖”在田字格中的書寫。

3、說一說課文介紹了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

(課文圍繞太陽講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太陽的特點,二是太陽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係。)下面我們來深入學習介紹太陽特點的這部分課文。

三、品讀體驗。

(一)閱讀課文第1—3自然段,瞭解太陽的特點。

指名讀第1自然段。

1、指出課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個窮國的君主,善於射箭)射日的傳說做開頭,后羿射日的傳說是真實可信的嗎?

(不可信,這是神話傳說。)

2、既然不可信,課文爲什麼引用它做文章的開頭呢?看看不用它做開頭,一上來就說“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可以不可以?

(可以)

既然可以,課文用后羿射日的傳說做開頭,你覺得有什麼作用?

3、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傳說和“太陽離我們一億五千萬公里”之間用“其實”過渡,“其實”是什麼意思?不用這個詞可以嗎?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還有這個詞或類似的詞語。其實,所說的是實際情況。起轉折作用。

4、接着課文寫了太陽離我們很遠,用什麼寫法說明太陽很遠呢?(用數字)

如果不用數字,只說“很遠很遠”或“特別特別遠”,哪一種說法好?爲什麼?

(肯定:用數字說明問題,是說明事物的一種寫作方法。它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確切的,有較強的說服力。)

太陽的特點: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一百三十萬個地球

表面溫度: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

5、第2、3自然段用什麼寫法說明太陽很大、很熱的?寫太陽很大時,把太陽和什麼作比較?寫太陽很遠時,爲什麼用鋼鐵作比較?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是什麼?(列數字、打比方和作比較)

6、爲何把太陽比做大火球?

7、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

小結: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後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太陽離我們那麼遠,它與我們的關係是不是也很遠呢?

(二)學習課文4----8段,太陽與我們人類的關係。

1、指名讀這一段。這一段是寫太陽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的,從哪些事實說明這種密切的關係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歸納了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來。

2、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這兩句話在說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說明太陽和地球上的動、植物的關係非常密切。說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是事實;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不是事實。)

第二句雖不是事實,可是當作事實說的,從哪個詞看出來?(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設的句子裏。“如果”後面提出的事實“沒有太陽”是假設的,“就”的後面是假設的事實所產生的結果:地球上“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

4、課堂造句練習:教師提出假設的事實,學生補充可能產生的結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媽媽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這條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橋樑,________________

5、讀第五自然段。根據前面概括,這一段告訴我們:因爲有了太陽,纔有雲、雨和雪,爲什麼?根據下面的問題,畫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麼生成的?(雲)

雲是什麼生成的?(無數小水滴)

無數小水滴是怎樣形成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

水蒸氣是哪裏來的?(從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樣變成水蒸氣呢?(吸收了太陽的熱變成的')

6、看看這一小段話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討論: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寫了幾句話?上一句末尾的詞語和下一句開頭的詞語有什麼特點?

(上一句末尾的詞語也是下一句開頭的詞語)

歸納:這一小段話,承上啓下,環環相扣,清楚地寫明因爲有了太陽,纔有了雲、雨和雪。

7、讀第6自然段。提問:這一小段是寫有了太陽才產生了風,從段中指出的,誰能用一句話歸納:風是什麼?

(風是流動的空氣)

空氣爲什麼會流動?

(空氣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熱的緣故)

空氣爲什麼會有的冷,有的熱?

(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的熱量多空氣就熱,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熱量少,空氣就冷)

爲什麼空氣有冷有熱就會流動呢?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補充: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受熱膨脹變輕就會上升、移動,隨着冷空氣就會補充,這就形成了流動,也就是形成了風。

8、讀第7、8自然段。簡要地說說太陽光有殺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實例(師生共同舉例)。

提問:第8自然段共寫了三句話,哪一句是全文的總結?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第一句話)

再談談“第一句話”在這裏是什麼意思?用什麼詞語可以替換它?

(總之、總而言之、總括起來說)

9、回憶一下第4自然段的學習,再看看這一小段前兩句的意思和說法上有什麼特點?

(意思相同,說法不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是假設的,也用了“如果”。)

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麼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嗎?用什麼詞可以替換它?

(當然、理所當然)

同學們真是太有愛心了,太陽都種好了,有一天,太陽公公來到我們班做客,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會跟我們說什麼呢?(生表演太陽的自述)

四、課外拓展,豐富知識。

1、閱讀資料袋,瞭解太陽黑子,太陽壽命,日全食等。(課件演示)

2、閱讀語文書P155頁〈妙不可言的位置〉。

五、作業自助餐

1、讀〈太陽〉有感。

2、蒐集有關太陽的故事,小知識。

3、寫寫跟太陽有關的成語

板書設計:

遠引用反問

特點大比喻比較

熱數字舉例美麗可愛

太陽

動物植物的世界

人類生活

與人

類的氣候變化

關係治病防病

語文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經過朗讀,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感知課文大意,梳理文章結構。

2.結合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所感所悟,把握文章主旨。

3.揣摩意味深長的語句,體會寫景的妙處。

4.體會紫藤蘿花的獨特意蘊。

二、教學重點:

1.揣摩意味深長的語句,體會寫景的妙處。

2.理解文中紫藤蘿花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難點:理解文中紫藤蘿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由寫作背景導入:宗璞一家在危難中深受迫害,這篇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作者最鍾愛的小弟癌症晚期,作者十分悲痛,文中提到的“生死迷,手足情”指的就是這件事情。應對着紫藤蘿花,作者會有些什麼感悟?而我們從中又會得到什麼樣的啓示?

2、說說作者宗璞。(生小組派代表彙報)

女,1928年出生,常用筆名宗璞,另有筆名豐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縣,生於北京,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當代作家,從事小說與散文創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長篇《野葫蘆引》等。

二、課文朗讀,整體感知:

1、讀準下列字音:

迸濺(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盤虯(qiú)臥龍

仙露瓊(qióng)漿酒釀(niàng)

2,理清寫作思路。

我們先把課文的結構梳理一下,請大家用10分鐘時間,再把課文讀一遍,要求——(1)用_____線勾畫表示“我”觀賞紫藤蘿瀑布的行蹤的語詞;

(2)用~~線勾畫“我”每一步行蹤的所做或所想的語句;

(3)用幾個短語簡要而準確地概括勾畫出來的主要資料。

(現場教師組織學生讀書,圈畫有關語句,並概括資料.)

師:同學們剛纔按教師的要求在書上進行了認真地勾畫,同時也對勾畫出來的資料進行了簡要的概括。下頭,把教師的概括,與同學們交流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作者的行蹤。大家在讀書的時候必須注意到了,文中作者的行蹤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看到紫藤蘿瀑布就停住了腳步,然後是佇立花前撫摸花兒;最終是加快腳步離開了紫藤蘿瀑布。行文思路相當清晰並且開頭停住腳步,結尾加快腳步,首尾呼應。

學生:停住腳步佇立花前加快腳步

師: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作者又做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呢?相信同學們剛纔已經找到了有關語句並進行了概括。讓我們來交流一下。

停住腳步駐步賞花佇立花前佇立憶花加快腳步快步思花

用三個詞準確而簡潔地來概括作者的寫作思路:作者停住腳步來“賞花”,佇立凝望在“憶花”,加快腳步爲“悟花”。

賞花————憶花————悟花

3、捕捉情感變化。

這一路走來,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很多波折。作者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同學們細讀課文,用三角標註表示感情的詞句。

(現場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批註、發言、評價。)

同學們,讓我們一齊來看看答案:作者剛看到紫藤蘿時先是一陣“驚喜”,之後看到每一朵、每一穗花時產生了“振奮”與“激動”之情;在駐布凝望,撫摸花朵之際,“疑惑、痛楚、遺憾”之感一併涌上心頭;最終在再次撫摸花朵,經過一番沉思之後,她的內心又被“寧靜、喜悅、振奮”所包裹。

總結:感情變化:

驚喜——振奮——激動——疑惑、痛楚、遺憾——寧靜、喜悅、振奮。

三、小結文章結構上的特點

條理清晰,首尾呼應,情景交融。

四、佈置作業。

文中描述紫藤蘿的語句很生動,畫出你喜歡的句子,圈出其中關鍵的字詞,在句子旁邊簡要的做評析。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理清了寫作思路,即賞花,憶花,悟花,此刻讓我們跟隨作者去賞一賞花吧。

二、賞花之美,寫景之妙。

在作者眼前的一樹紫藤蘿是怎樣樣貌的?作者是如何來描述紫藤蘿花的呢?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下列有關眼前紫藤蘿花的五個方面的語句。{教師指導學生圈劃,批註,賞析}

1、整體形狀;2、花朵形狀;3花的顏色;4、花的香氣;5、花的枝幹

1、整體形狀的語句

(1)“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來,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比喻:把整片垂下來的紫藤蘿花比作瀑布。寫出了這一樹紫藤蘿氣勢非凡,輝煌燦爛)

2、花朵形狀的語句

(1)“花朵兒一串挨着一串,一朵之後一朵,彼此推着擠着,好不活潑熱鬧!”(比擬:那裏同樣是以動態寫靜態,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擬化爲人,甚至是一羣小孩子在相互推擠,玩鬧,生動地寫出花的多,也就是它開得很茂盛。同時她也寫出了花的可愛,像一羣天真活潑的小孩子一樣可愛,我認爲這是一種童話般的美)。(2)“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着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比喻:形象、生動並且具體地寫出了盛開的紫藤蘿花的形狀)。

(那裏面作者不僅僅有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的應用,也有整體描述和局部描述的分別,還有先寫和後寫的分別。作者描述紫藤蘿花的形狀的順序依次是花瀑——花穗——花朵,先寫整體,後寫局部。)

3、花的顏色的語句

(1)“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比擬:把花的顏色寫成人的動作行爲,生動形象地寫出花的神態,賦予了紫藤蘿花的動態美。一派生機勃勃的樣貌。)

(2)“紫色的大條幅上像迸濺的水花。”(比喻:既寫出了花的形狀,也讓人感受到了它的質感,是像水一樣晶瑩剔透的。同時,“迸濺”兩字,也賦予了花動感,讓人感覺到它是在跳動的,而不是靜止的。)

4、花的香氣。

描述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着我。”

提問:作者爲什麼把花香說成“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着我”?

引導: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嗅覺,淺紫色是一種顏色,需要人的視覺,那裏作者要寫的是花香,是嗅覺,卻用視覺的淺紫色來形容,這就使作者所描述的紫藤蘿花更加具體可感,使讀者對紫藤蘿花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其語言更加的清晰靈動。這種手法稱之爲通感。

通感:是把人們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經過比喻或形容溝通起來的一種修辭方式。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各種感覺相通。

5、花的枝幹的語句。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虯臥龍般的枝幹。”誇張的修辭手法可見紫藤蘿在茁壯蓬勃的生長。

學生品評之後概括紫藤蘿的生長特點。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有感情的讀一讀。

三、憶花悟花,述花之語。

1、比較花的此刻與過去,理解作者的感悟,把握文章主題。

師:提問:眼前的紫藤蘿盛開猶如一條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麼樣的?請從課文中快速的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紫藤蘿。

“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改種了果樹”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花稀落、伶仃、甚至被拆掉和眼前的繁茂蓬勃構成比較。

師:十多年前花經歷了衰敗,那賞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風順呢?

“那是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作者此時內心是十分悲痛的

師:聯繫花和人的遭遇,作者感悟到了什麼?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可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2、有了這樣的感悟,你覺得作者會如何對待自我的不幸,作者的感悟對你又有什麼啓發?

鼓勵學生聯繫自我的實際談一談,主要讓學生們懂得一時的挫折或失敗,不足畏懼,人生應當豁達、樂觀、奮發、進取。

3、作者從花那裏得到了啓示和感悟,這也是花在對作者說話,請同學們猜一猜紫藤蘿花的花語吧。

四、教師總結:

課文讓我們明白,花的不幸正像小弟的不幸,但那可是隻是生命長河中的一小點,只要坦然走過,又會“枯木逢春”。花的輝煌正像時代的提高,人們總是在提高中意氣風發。同學們,但願你們每個人都是一朵小小的紫藤蘿花,醞釀自我的花艙、裝滿生命的酒釀,張滿帆在閃光的花瀑上衝浪,在花河上遠航!

五、佈置作業。

蒐集並積累吟詠花木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