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精選24篇)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精選2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牛郎織女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精選24篇)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1

《牛郎織女》是我國的四大民間故事之一。故事中奇幻的想象,神奇的內容,不僅讓孩子們樂此不疲,也讓我們這些大人們百聽不厭。這篇文字內容很多,篇幅很長,一共有2200多字。對於這樣一篇故事性強,文字多的長篇,再根據單元目標“創造性複述故事”的要求,我思來想去,決定採用扶放結合,講演並用的方式教學。

一課時除了完成當前的字詞句教學之外,我還精講了牛郎“童年”這一部分。在講授的過程中,我抓住牛郎童年的不幸和老牛做對比。老牛在牛郎的照顧下,吃的好,喝的好,睡得好,可是牛郎呢?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兩相比較,讓孩子們懂得牛郎的身世悲慘,居然不如一頭老牛。

第二課時,重點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表演“成親”這一部分。其中,這一部分可以分爲五個層次。

1、道破天機;

2、紗衣留人;

3、互訴衷腸;

4、同意成親;

5、回到草屋。然後我把班級分爲四個大組,分別表演這五個部分。孩子們一下就投入其中,好不快樂。大家有的演,有的說,有的講,整個教室裏頓時話語綿綿,氣氛熱烈。最後我請各個大組的同學上臺爲大家見故事。每個人都盡情地展示自己表演的才能,或說,或演,精彩紛呈。

看着孩子們如此地對原作進行了更新的演繹,我的心裏說不出的高興。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2

《牛郎織女》一課教學中,在理清故事情節後,我設計了人物評論這個環節,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討論到王母娘娘這個人物角色時,學生中出現了爭議。有學生認爲王母心狠手辣,破壞了牛郎織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學認爲,織女違反天規,應該受到懲罰,王母娘娘是大義滅親、鐵面無私。孩子們互相爭辯表明自己的觀點,誰也不能說服誰,整個課堂大有辯論賽的意味,作爲老師的我根本沒有插嘴的份。我邊聽邊思考,我必須得表明我的觀點。可是我到底站在哪方纔是對的?我覺得對於這個人物的認識關係到孩子的價值觀的判斷。

“那麼王母娘娘是好是壞呢?”在孩子們爭論無果的時候,我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牛郎和織女追求幸福的願望是美好的,任何阻止和破壞剝奪別人幸福和自由的人,我都不喜歡。大義滅親的意思是爲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循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王母娘娘維持的所謂的天規是不合理的規則,所以不能說她是大義滅親。本文是一則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是羣衆創作,在羣衆中流傳的,故事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願望、要求和理想,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個封建統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壓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這個故事就是人們這種美好願望的表達。”聽了我的觀點,孩子們信服地點了頭。

教學最後一個環節,我讓學生談談自己學完本文的感受,孩子們都說,原來讀《牛郎織女》,只是覺得故事吸引人,神奇、有趣,沒想到故事中還包含着這樣多的思想。我覺得本節課的教學是有效果的,提升了學生的認識水平,引發了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3

由於以前,我在講課時,談到過四大民間傳說,所以,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分別來講一下,其它三部民間傳說的內容。學生聽得也很認真。在回到今天所學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

由於這個故事,孩子們大多已經從書報電視上了解,再加上課文淺顯易懂,於是課上,在輕聲的朗讀中,在和學生們的交流討論中,我們輕鬆地結束了對整個故事的學習。孩子們通過課文,不但重新認識了善良、誠實、勤勞和敢於通過鬥爭來追求幸福生活的牛郎、織女夫婦,也知曉了古代勞動人民就是通過這麼一個個淺顯移動、便於流傳的民間故事來表達當時他們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對男耕女織普通生活的追求,這一最樸素的思想。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4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故事語言通俗易懂,但卻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備課的時候我在想,學生們都早已知道這個故事了,在教學中,我應該教會孩子們些什麼?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簡單的瞭解故事、指導朗讀似乎不能滿足孩子們對知識的要求。所以我想應該引導他們通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讓孩子們通讀全文,讓後理清課文脈絡,瞭解人物之間的關係。牛郎與老牛、牛郎與織女、織女與王母娘娘的關係,能說出故事的大致情節。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人物評論的環節,讓孩子自己閱讀課文,結合課文的相關內容說說這幾個人物都有什麼樣的特點。他們認爲牛郎是個勤勞善良的人;老牛是個位善解人的人;織女是個心地善良的人。

學生在評論王母娘娘時有的認爲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有的認爲他破壞了牛郎和織女美滿的生活很惡毒;有的認爲她沒有人情味。當看到牛郎和織女隔河相望時,同學們對他們充滿了同情,當看到他們在七夕相會時孩子們又爲他們欣喜。學生在一句句的評說中,學生讀到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教學由淺入深、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孩子們的每一句評說都是通過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得出的體會,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5

《牛郎織女》是一篇民間故事,主要講述了孤兒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美麗的姑娘織女,他們男耕女織,過着美滿的生活。後被王母娘娘強拆散,只能隔河相望,天長日久,他們就成了天河邊上的牽牛星和織女星。

在熟讀的基礎上,先在全班集體交流的基礎上疏通文章脈絡:名字由來——老牛指點——樹林相識——幸福生活——王母強拆——鵲橋相會。在此基礎上,逐步分析交流課文內容。在細細品味人物形象時,主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通過想象、情境表演等形式,逐步體會感悟,也學到了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其中,想象的環節深受學生的喜歡,比如,讓他們想象牛郎織女林中相識時的對話,想象王母娘娘知道織女私自下嫁凡間之後的暴怒,想象牛郎與織女鵲橋相會時的傾訴,等等,學生們竭盡全力,表達自己的感受,我覺得說的有理有據,比較到位。

最後,我還問了學生,爲什麼織女放棄天上的“富麗堂皇”。而喜歡人間的平常生活,學生們的回答也讓我刮目相看,有的說有牛郎相伴,抵得上任何金銀財寶;有的說人間自由自在,縱沒榮華富貴,但有愛人在身邊,也是幸福的。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6

看到把《牛郎織女》編進小學六年級課本,我心裏一震:是蘇教版編委在新理念支持下,對小學生進行“愛情教育”嗎?(不是有很多人提出中國的愛情教育、性教育不夠麼!)當備課看到教參中特意提出抓住“相識、相知、決心(不是用相愛)”的過程,又提出“織女爲什麼願意做牛郎的妻子”問題時,我又疑惑了,再次翻看了教參的《說明》,摸索編寫意圖,可是看了半天也沒有找到“愛情教育”的根據和影子――教材編寫的目的還是爲了豐富教材的內容和體裁,激發兒童閱讀興趣,擴大閱讀視野,更好地進行語文訓練。

解決了疑惑,我便一本正經地使用這個涉及“愛的過程”的問題,根據“相識、相知、決心”這樣的過程,那麼,文章寫作的順序應該有所變化,請學生按照“相識、相知、決心”這樣的順序,把文章內容重新組織,創造性地複述文章內容。“牛郎來到河邊的樹林,見到了這位美麗的姑娘。通過交談,他知道了姑娘原來是天上的仙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織得一手彩錦……”教參突出這個問題,意圖大概也是這樣吧!(如果有愛情教育的影子,那麼也是順其自然的。)

這個小小的備課插曲,很有趣:看似民間故事,其實挺符合愛情的理性過程的哦!我忽然想到,這裏揭示了一個語文的現象啊!那就是滿目感性的文字,其實是在理性的框架和編排下表述的。也就是說,我們要學的,不僅是感性的感悟,還要看到文章理性的框架。經常把玩這個框架,做到訓練有素,那麼學生在動筆寫作的時候,就不會爲文章的結構而煩惱了。

回憶以前學生寫作的問題:無話可說,有話寫不出,寫不具體等等,其實除了必要的詞語積累不夠外,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感性積累不夠;一類是理性積累不夠。當感性積累與理性積累都豐富的時候,學生的寫作就會順暢多了。

以前班級中有些學生寫不具體,也有些學生下筆洋洋灑灑,仔細一讀,邏輯混亂甚至矛盾,有的則在次要枝節上蔓生綿延。這類情況,雖然我會在講評時提出,學生修改。但是,我卻不明白學生犯錯的根源,而今天我豁然開朗:我們所見到的是一個感性的世界,但是,它的存在無不按照理性進行佈局安置。寫作,就是要按理性的佈局,展現美好的感性世界。當學生寫作出現理性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本身的佈局順序,當學生寫作出現感性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引導學生感受事物本身的形象、質地等。

我想,語文課通課只有對文章形象的想象、感悟,以爲感悟了事物形象以至內蘊,目的就達到了,那是不夠的。因爲長此以往,學生的理性思維就會滯後,等到作文課上再提出,學生就會被動,也失去了得心應手的機會。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7

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四項基本能力,在教學《牛郎織女》一文時,我重點落實了說和讀能力的訓練。

一、朗讀能力的訓練。

蘇教版教材或新課程標準都十分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或神話故事一般故事內容比較淺顯,情節比較生動,高潮凸起,人物個性鮮明,課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更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情節跌宕起伏,比較適合朗讀能力的訓練。當然有感情地朗讀並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漸進,要有層次性,一般要經歷讀通——讀懂——讀出感情這麼三個過程。首先是讀通,讀懂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爲有感情的朗讀打下基礎,然後朗讀和感悟相結合,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感悟到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和不講骨肉情誼,一個專制形象。織女的非常痛苦的心情和牛郎知道織女被王母抓走後的那種心急火燎的心情。再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相關的重點詞句,最後抓住這些重點詞句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點。

我認爲朗讀的指導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正確地面對學生的朗讀差異性,儘可能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讓學生慢慢地讀,細細地品味,把體會到的讀出來即可。

二、要加強複述課文能力的訓練。

複述課文的能力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能力,往往教師會忽視了這項能力的培養,因爲考試不考的。蘇教版課文比較重視這項能力的培養,有很多故事情節生動、曲折的課文都要求複述課文。複述課文必須在讀通,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在指導學生複述《牛郎織女》時,讓學生按課文的段落層次一段一段地進行,這樣降低難度,由簡到難,調動學生複述的興趣。複述前先指導學生編列小標題式的複述提綱,供複述時參考,如:男耕女織,日子美滿——老牛訣別,忍痛剝皮——王母知情,發誓追回——闖入家中,抓走織女——心急火燎,攜子追趕——隔河想望,化作星辰——喜鵲搭橋,一年一見。

學生一段一段地進行復述,積極性比較高。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全文複述,在複述的時候設置了一個情境,讓學生給他提個醒,其實就是複述的要求,然後問他你是講給誰聽的?他說是講給奶奶聽的,那奶奶耳朵有點背,聽不清楚,你可要想點。有了這個情境,增加了學生複述的情趣。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8

記得一位美國學者有過這樣一個觀點: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也就是說教師要想有所成長只靠以往的經驗是不可能成長爲一名優秀的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才能不斷提高。經過這兩年的教學,我也的確有所感悟。

俗話說:“無心插柳柳成蔭”,本是無意之舉卻有了意外的收穫。《牛郎織女》教學設計如同往常一樣,定目標,根據目標設計教學思路,按部就班的上課,似乎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之中。考慮面面俱到,唯獨沒有想到學生的表現。讀課文交流的過程中,一男孩把“王母娘娘拽着織女,一齊飛向天宮。”的“一齊”讀成了“一起”,當時沒有考慮太多,只是想把兩個詞寫到黑板上讓孩子們在讀音上能加以區分,可孩子們卻給了我意想不到的答案,一個女孩是這樣說的,“如果織女是心甘情願的跟王母娘娘走的話應該用‘一起’,而在文中織女是被迫飛向天宮的,在這樣一個語境下,‘一齊’與‘一起’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樣的”。沒想到這一字之差,讓孩子們感觸頗深,同時也給我以深深的啓發。我想這源於孩子們對“牛郎織女”這個民間故事的熟悉,對故事情節,對人物形象早已先入爲主了,所以纔會出現孩子們對上述兩個詞語感情色彩的定論。

由此讓我聯想到一句話,“不要教師範讀“,其觀點是教師的示範已經讓孩子們先入爲主,抑制學生多角度的理解能力和個性化的朗讀能力。但是我覺得,範讀,既是體現教師對教材的感悟,體現現代語文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又是在多媒體技術盛行的今天讓我們的課堂安靜下來的有效教學手段。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9

今天上到了《牛郎織女》一課,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個民間故事,也許是沒有什麼新鮮感的緣故,學生有點懶洋洋的樣子,讀書也沒精打采的,雖然已經備好這一課,但照目前看來,學習效果可能不怎麼好,我突法奇想,決定換一種教學方式。於是我對學生說:“今天讓同學們來教老師上這一課,你們來設計問題,看誰的問題設計得好,我們就按他的設計去上,好嗎?”同學們聽我一說,瞪大了眼睛,一下來了精神。

第一部分,學生提出了“牛郎童年生活是怎樣的?”“牛郎和老牛怎樣相依爲命?”等問題,我再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理解課文內容,效果竟出奇地好。我又發現,能提問的大都是思維活躍,成績優秀的同學,怎樣擴大參與面呢?我又採用了小組競賽的形式,對大膽提問,大膽思考、作答的同學給予獎勵,還採取了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同學們的思維越來越活躍,問題都能圍繞主要內容,也有了獨到的見解……把課推上了高潮。

我驚喜於這種教學方式帶來的變化,這種“被學生牽着鼻子走的”感覺很享受,我在這節課中成了真正的引導者,而學生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是啊,我們的教學需要不斷的創新,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10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語言平等樸實,但卻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對我國傳統道德文化進行了一個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男性吃苦耐勞的品德,織女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婦女賢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則代表了封建保守勢力,折射了專制狡猾的醜惡嘴臉。我們讓學生讀民間故事的目的是通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通過平淡的語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內涵。課文語言寫的很白,很質樸,但如何讓學生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含義呢?如“牛郎照看那頭老牛很周到。”是一箇中心句,學生也很容易明白牛郎是如何周到照看老牛的。似乎沒有什麼要講細悟通。但換一個角度,讓學生根據相關點,進行復述,特別是有創意地複述,把平淡的語言說活,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在複述中,領悟牛郎是個怎樣的人。(心底善良,吃苦耐勞)然後再讀課文2、3小結,學生會有更深的體會。

通過平淡的語言,引發深層的思考。,“聽說織女要留在人間,姐妹們都很佩服她的勇氣。她們對牛郎織女說了許多祝福的話,便灑淚告別,飛回天宮去了。”

思考1:爲什麼仙女佩服織女呢?聚焦:織女愛慕的是牛郎的勤勞善良。同時織女放棄了榮華富貴,甘願與窮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

思考2:姐妹們會說些什麼祝福的話?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11

今天上到了《牛郎織女》一課,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個民間故事,也許是沒有什麼新鮮感的緣故,學生有點懶洋洋的樣子,讀書也沒精打采的,雖然已經備好這一課,但照目前看來,學習效果可能不怎麼好,我突法奇想,決定換一種教學方式。於是我對學生說:“今天讓同學們來教老師上這一課,你們來設計問題,看誰的問題設計得好,我們就按他的設計去上,好嗎?”同學們聽我一說,瞪大了眼睛,一下來了精神。

第一部分,學生提出了“牛郎童年生活是怎樣的?”“牛郎和老牛怎樣相依爲命?”等問題,我再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理解課文內容,效果竟出奇地好。我又發現,能提問的大都是思維活躍,成績優秀的同學,怎樣擴大參與面呢?我又採用了小組競賽的形式,對大膽提問,大膽思考、作答的同學給予獎勵,還採取了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同學們的思維越來越活躍,問題都能圍繞主要內容,也有了獨到的見解……把課推上了高潮。

我驚喜於這種教學方式帶來的變化,這種“被學生牽着鼻子走的”感覺很享受,我在這節課中成了真正的引導者,而學生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是啊,我們的教學需要不斷的創新,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12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按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的順序進行敘述,情節曲折生動,富於變化。

我首先介紹什麼是民間故事,我國的民間故事相當豐富,如《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等。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想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嘗試給相應的自然段編列小標題,同桌交流編列小標題情況。接着精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突出重點段落。理清牛郎與老牛、牛郎與織女、織女與王母娘娘的關係,在品讀相關語句的過程中理解人物形象,這樣能讓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記憶更加深刻。

在複述課文之前,要求學生將課文的小標題自由朗讀一遍,再齊讀一遍。分四人小組合作複述,要求學生複述課文時,儘可能運用課文中質樸流暢、生動優美的語句。再請3到4 個人小組複述課文內容,並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我給學生出了個小練筆:題目是《鵲橋相會》,請設想一下,如果牛郎與織女相會時,會說些什麼?並提醒大家,不要寫成“牛郎說,織女說……”的對話記錄,而是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想當時這兩個人內心會怎麼想,把當時牛郎織女見面時的神態、動作刻畫出來,就更生動逼真了。學生邊寫,我邊巡視,看到了許多我意想不到的思維,孩子們的想法讓我看到了他們思維碰撞的火花。最後,讓學生在課後收集一些人們耳聞目熟的民間故事,下次課在班上交流。

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學生也比較有興趣。只是時間有些匆忙,學生編寫小標題的時間沒有給足。因此,學生概括的小標題不是很準確。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13

《牛郎織女》是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講述了牛郎織女相愛但卻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奇幻愛情悲劇故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生動有趣。

因爲學生對這個故事很熟悉,而課文語言又通俗易懂,所以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主要講了四個小故事,我先給出第一個故事:相依爲命。然後讓學生自讀課文,按照老師給出的模式學着概括每個故事:相依爲命——結爲夫妻——臨終囑咐——隔河相望——鵲橋相會。學生通過小標題式的概括,瞭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接着我讓學生圍繞課題,先來品悟課文主人公牛郎和織女的人物品質,學生邊讀邊感悟,交流得很輕鬆。再讓學生當堂完成了《補充習題》的第四題,品悟了王母娘娘的人物形象。最後,我以問題導入了文章的中心。

①織女爲什麼會嫁給牛郎?

②王母娘娘爲什麼要拆散牛郎織女?

③牛郎織女的故事爲什麼會感動衆人,流傳至今?學生討論之後,我加以點撥總結,學生對文章的中心就明白了。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自主參與地巧妙結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人物的細緻分析,問題的合作探討,更深入地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

這篇課文的課後習題,要求複述課文。複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學生吸收和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材料。因此,複述應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複述的準備工作可以做得充分一些。如可以說一說課文各段的主要內容,理一理課文內容的順序,畫一畫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和詞語等。複述應在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複述時可讓學生按課文的段落層次進行;也可以指導學生編列小標題式的複述提綱,供複述時參照。也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內容連起來,完整地複述這個故事。這樣降低難度,由簡到難,調動了學生複述的興趣。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14

上星期五,我們班學習了《牛郎織女》一文,這是一個民間故事。它有一個特點,通過平淡的語言,反映了人物豐富的精神內涵。從古至今,它已經流傳了一千八百多年,滋潤了一代又一代善良人們的心靈。

學生們對這個故事可以說是耳熟能詳。怎樣讓一個“老的掉牙”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學生不僅愛學,而且更能學好呢?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小學語文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在教學《牛郎織女》這一課時,我問“學生你喜歡哪個人物?爲什麼?”“你覺得牛郎是個什麼樣的人?”“織女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自然而然就參與了課文的研讀,談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有的孩子讀的特別細緻,甚至從“你們”的“們”這個字中讀出織女和牛郎一樣善良。有的孩子從牛郎不計較哥嫂對他的態度,讀出了他的胸懷大度……

對於王母娘娘,在他們眼裏是心狠手辣的、是冷酷無情的、是不懂親情的、是死要面子的……在交流中,學生對這一人物進行了批判,同時在心中確立了王母娘娘應有的形象——慈愛的、有人情味的、講親情的。這就是美與醜的辨析。有了對與錯、美與醜的認識,學生也就能感悟故事的寓意。教學中不必義憤填膺地激起學生對王母娘娘這一人物的痛恨與咒罵,應該心平氣和地聆聽學生對王母娘娘這一人物的自主評價,或頌揚或斥責。要知道多一雙眼睛,就多一個角度,多一個角度,就多一些客觀。

二、着力突破課文重點和難點。

爲了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問題,由同座配合完成:

1、你是下凡的織女,請問你爲什麼決心嫁給牛郎?

2、和你一起下凡的姐妹們會說些什麼話?

3、你是怎麼反駁她們的?當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時,他們會說些什麼?

通過幾個問題的設計,課文的重點就突破了。

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從對課文的閱讀理解,拓展到《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和古詩《乞巧》,通過師生平等的對話,學生基本明白了課文實際上寄託了勞動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願望,對我國傳統道德文化進行了一個折射。讓學生讀民間故事的目的是通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人要勤勞善良,要勇敢、執着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15

學生對於本課所講述的這個民間故事都非常熟悉,課文的語言文字又通俗易懂,所以備課的時候我就在想,這課我應該教一些什麼?怎麼教才能更有效果?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顯然不能停留在簡單的瞭解故事、指導朗讀的環節上了。所以我爲今天的課確立了兩大內容和目標:一是讓學生通過自學、交流讀懂人物;二是引導學生了解民間故事的語言特點和表現手法。

第一板塊,我讓學生找出故事中出現了哪些主要人物,然後讓學生自學批註,圈圈畫畫,結合課文語句談談對人物的認識。接着我嘗試性地放手讓學生來講,請了三個同學到臺前主持“人物評論”交流,把品味、感悟還給學生。沒想到同學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對人物逐個進行了交流、補充,甚至爭論。

首先是牛郎,他們先說了牛郎的勤勞能幹,又從後文讀到了他的重情重義;其次是織女,除了心靈手巧,他們也讀出了織女的敢於抗爭;接着學生在評論王母娘娘這個人物角色時,有的學生認爲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壞了牛郎織女的美好生活,可恨;有的認爲王母娘娘殘暴,不顧織女兩個年幼的小孩,狠狠地推倒他們,可惡;也有的認爲王母娘娘法力無邊,劃出天河把牛郎織女活生生的隔開。應該說,孩子們的理解是相當到位的,我預設的,他們都談到了,有些我沒想到的,他們也談到了。

在充分討論交流之後,我首先肯定了同學們的思考和發現。在此基礎上,我話鋒一轉,請學生再次瀏覽課文,找找這樣的一篇民間故事與我們平時學習的課文有什麼不一樣,它要表達的是什麼?作者又是怎樣來表現這個故事的?

首先,我讓學生找一找,課文中除了剛剛講到的牛郎、織女、王母,還講到了哪些人物或動物。孩子們找出了兄嫂、老牛、喜鵲等,然後我們把這些人物分成了三類:天上的,織女、王母;人間的,牛郎、兄嫂;而老牛和喜鵲則是溝通了天上和人間的“橋”。然後告訴學生,民間故事往往用奇異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人與動物的種種關係,從生活實際出發,又超越現實,往往有異想天開的成分。老牛做媒,喜鵲搭橋就是表現手法。

第二,我們找到了民間故事的一些語言特點:一座山、一個湖、一片樹林……同時每小節開頭都有表示時間線索的詞語。

第三,懸念的設置。人物出場的懸念,第三小節,第四小節,第六小節老牛的皮這個懸念。讓學生明白懸念讓故事的情節不斷往下發展,也調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第四,反襯的運用。兄嫂對牛郎冷酷、王母對織女的無情,反襯老牛對牛郎的好,牛郎與織女之間的真摯感情。

最後,讓學生想想作者爲什麼這樣安排,故事爲什麼把王母寫得法力無邊?再讓學生說說牛郎織女一年一見,美滿嗎?這時,出示故事的背景,讓學生明白把王母寫的法力無邊正是對當時統治階級一手遮天,殘酷統治的一種影射,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爲故事安排了一年一見的情節,表現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對封建統治者的抗爭。

老師講的是學生的空白點,也讓這些空白點成爲孩子的生長點。在學生了解了民間故事的這些特點之後,我又補充了另外三個民間故事《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讓學生根據課上學習的方法去閱讀,讀故事,品人物,再想想作者是怎樣表現的。很多同學找到了孟姜女哭倒長城,梁山伯祝英臺的化蝶,雷峯塔的倒掉等到都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封建勢力的反抗,而化蝶、塔倒也是人們對美好、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這樣讓學生通過民間故事的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真正做到了會讀。我想這就是本堂課孩子最大的收穫吧。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16

本次公開教學我執教的是《牛郎織女》,這篇課文是一篇民間故事,它通過平淡的語言,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內涵。備課的時候我在想,學生們都早已知道這個故事了,在教學中,我應該怎麼教才能更有效呢?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顯然不能停留在簡單的瞭解故事、指導朗讀的環節上了。所以我想應該引導他們通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學情調查”環節,我設計了三個題目,第一個題目旨在讓學生了解民間故事的特點,以便課上閱讀的時候,知道從何處入手去閱讀民間故事。第二個題目是回憶故事情節,完成本課的一個教學目標——複述課文。第三個問題是爲本節課做準備而設計的。

在“設疑探究”環節,我也設計了三個題目。第一個題目的設計,是讓學生走進文本,研讀文本,瞭解人物關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第二個題目是想通過具體的段落閱讀,認識王母娘娘的性格特點,體會細節描寫,便於寫作。第三個問題是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從而理解民間故事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一、學生樂學,敢於表達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充分閱讀文本,瞭解了人物關係。學生們根據問題,認真閱讀課文,不僅找句子,還寫批註。在回答的時候,能通過文中句子談個人體會,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學生不僅能走進文本,還能走出文本,不單單是以往的“讀句子”,而是能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分析,闡述個人看法,暢所欲言。尤其是一些平時比較膽小的學生都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並敢於交流,我覺得這是我班學生一個最大的進步,這顯示了學生閱讀能力在逐漸提高。其實,我一直在追求這樣的課堂,今天這一節課上,我至少看到了希望,所以感到很欣慰。

二、教學節奏不夠緊湊,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

整節課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從從容容開頭,匆匆忙忙收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教學設計存在欠缺。“學情調查”中關於複述課文的一項耗時太多,這屬於我課前估計不足造成的,事先我想用大約五分鐘的時間足夠了,但沒想到居然用了十多分鐘,這是一種不必要的浪費。再者,在理清人物關係問題的設計中,我以爲學生會抓住課文內容簡要分析,沒想到學生太想表達了,重複性回答等致使耗時太長而我又沒有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因此,到後兩個重點問題時已經沒有時間認真解決了,只好草草收場。

三、學習方法及情感價值觀體現不充分。

由於時間匆忙,因此所設計的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取向的教育沒有體現出來,使本節課失去了靈魂。另外,讓學生感受民間故事的寫法,也是應該讓學生了解的,也沒有點到,感覺整節課容量太小,這是一個失誤。

四、提高備課能力及駕馭課堂的能力刻不容緩

通過此次公開教學,讓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如:教材處理、駕馭課堂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欠缺。我們進行高校課堂教學改革以來,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還需下一番功夫。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17

《牛郎織女》是一篇神話故事,說的是古時候一位孤兒牛郎經過老牛的幫助,在湖邊的樹林裏結識了織女,織女同情牛郎的遭遇,便留在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王母娘娘得知後非常憤怒,派天兵天將到人間捉織女迴天庭,牛郎披上牛皮、挑起孩子就去追趕,卻被天河隔開,後來變成了牽牛星和織女星的故事,讚揚了牛郎織女勤勞、善良的品質和他們真摯的感情。

課文語言樸實,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牛郎吃苦耐勞,織女賢惠淑德。王母娘娘則代表了封建保守勢力。

讓學生讀民間故事的目的是通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如何讓學生通過平實的語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內涵呢?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導課時,我列舉民間節日所不同的習俗,歸類區分。這樣一來,順理成章的就講到了“七夕節”的由來。又讓孩子們大顯身手,關於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家喻戶曉,先讓他們講講自己聽說的內容。

二、根據相關點,引導先進行復述課文語言寫的很白,很質樸,學生讀文後,,然後有創意地複述,把平淡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三,理清思路,概括標題。對於概括內容,很多孩子總是沒完沒了,於是,我在這裏設計讓學生根據內容概括小標題,這樣的效果真的不錯,內容醒目,容易理解,又能抓住重點,學生興趣也很濃厚。

四、抓住重點,突出主題。同樣的年齡,牛郎卻有非人的遭遇,他的“可憐”不言而喻,孩子們以自己僅有的價值觀和生活體驗來加以評價,哥嫂的虐待,命運的不公,都沒有讓這個命運多舛的孩子折服,他的善良、勤勞表現的是淋漓盡致,這也是本堂課所重點突出的'問題。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五,循循善誘,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感受牛郎的勤勞善良,讓他得到了老牛的幫忙,織女的愛慕。循循善誘也是一種更好的教學方法,給孩子充分的空間,意想不到的效果。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18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課文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孤兒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美麗的姑娘織女。他們男耕女織,過着美滿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後,拆散了他們,並帶着天兵天將抓走了織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兩個孩子去追趕織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劃出的天河隔開。從此,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望了,天長日久,他們就成了天河邊上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文章的語言平等樸實,但卻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對我國傳統道德文化進行了一個折射。

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通過課文中的一些字詞句,說說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一切都按我預設中的進行着,同學們各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人物進行了評價,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很多同學都說牛郎非常的善良,勤勞;織女也是美麗賢惠;而老牛是知恩圖報。所以他們三個人的生活過得很愉快。我一一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但在舉手的學生都回答過後,我發現他們說的要麼是牛郎,要麼就是織女或者老牛,卻沒人說另外一個人——王母娘娘。於是我就問學生,那王母娘娘給你的印象是什麼?幾乎沒有沒人舉手。等了半分鐘左右,有同學舉手了。

一生說:我認爲王母娘娘脾氣十分暴躁,因爲課文第八自然段中說了,“王母娘娘得知織女下嫁人間,氣得暴跳如雷,發誓要把織女抓回天庭,嚴厲懲罰。”如果王母娘娘心不狠,她就不會暴跳如雷,對織女進行嚴厲的懲罰。於是我乘機引導學生想象王母娘娘暴跳如雷的場面,更加深了王母娘娘的形象。

另一生說:老師,我從課文第九自然段看到:“兩個孩子跑過來,死死地抓住媽媽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兩個孩子跌倒在地。”所以我認爲,王母娘娘是個六親不認的人,她連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小孩也不認,她太壞了。抓住這個句子我組織學生說了另外一些描寫王母娘娘的詞語,如“鐵石心腸、心狠手辣”等。通過這些環節學生對王母娘娘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通過這堂課我發現,學生在潛意識中對一些正面的人物比較欣賞,而不願面對一些反面的人物,思想確實很單純。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19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故事語言平淡樸實,但卻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對我國傳統道德文化進行了一個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男性吃苦耐勞的品德,織女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婦女賢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則代表了封建保守勢力,折射了專制統治者狡猾的醜惡嘴臉。

教學中,在理清了故事情節後,我設計了人物評論這個環節,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討論到王母娘娘這個人物角色時,學生中出現了爭議。有學生認爲王母心狠手辣,破壞了牛郎織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學認爲,織女違反天規,應該受到懲罰,王母娘娘是大義滅親、鐵面無私。孩子們互相爭辯表明自己的觀點,誰也不能說服誰,在孩子們爭論無果的時候,我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大義滅親一般是指爲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循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王母娘娘維持的天規是不合理的規則,所以不能說她是大義滅親。牛郎和織女追求幸福的願望是美好的。這篇課文是一則民間故事,它反映了勞動人民的願望、要求和理想,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個封建統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壓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這個故事就是人們這種美好願望的表達。”這個環節提升了學生的認識水平,引發了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20

《牛郎織女》是四大民間故事之一,講的是美麗善良的仙女和勤勞忠厚的小夥,歷經苦難,終於擁有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多麼令人神往!故事敘述了牛郎從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織女在天宮沒有自由和歡樂的生活,以及他們在老牛的幫助下結成夫妻的故事,表現了牛郎和織女善良、誠實、勤勞的品格,反映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文是牛郎織女故事的前半部分,這部分以牛郎的成長過程爲主線展開敘述。開始,敘述了牛郎小時候的貧苦生活,他細心照料老牛,與老牛結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寫牛郎長大成人後,被趕出家門,和老牛相依爲命。最後,講他在老牛的幫助下與天宮的織女相見,互訴衷腸,結成夫妻。在牛郎與織女互相傾訴時,插敘了織女和衆仙女在天宮沒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經過,爲故事的後續發展埋下伏筆。

通過這篇故事,學生可以對善良、純樸的人們所受的壓迫,以及對自由、安樂、幸福的渴望有所瞭解;而且能激發學生了解我國民間傳說的興趣;同時培養課外閱讀興趣和獨立閱讀能力。

一、教學成效

本節課圍繞訓練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流程,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現總結如下:

1、課前導入

同學們,你們都讀過中國那些民間故事?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民間故事之一:《牛郎織女》,它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運用上個單元的閱讀速度和方法,快速捕捉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起因經過結果如何?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鞏固上個單元的學習成果,也爲引導孩子們抓關鍵點來總結主要內容作好鋪墊。學生們快速朗讀,很快便理清了文章的脈絡。

3、品詞析句,領悟人物個性特點。

在引導學生將長文讀短之後,出示閱讀提示:自讀自悟,本文出現了幾個人物?標畫相關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性格特點?他們之間的關係如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呢?這樣一來孩子們既要用心讀書,尋找準確的語言文字,還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語言資料的描述中去感受人物之間的關係,爲複述文章或表演或創作故事都夯實了基礎。接下來讓孩子們複述故事,水到渠成,簡潔明瞭,還清楚明白。

二、可取之處

整個課堂氛圍很活躍,因爲學生喜歡讀故事,講故事,聽故事。每個孩子都能較快地融入學習,而且能自讀自悟,思維火花被激發,課堂不斷涌現孩子們精彩的理解和表達。

三、需要改進之處

文章內容淺顯易懂,沒有涉及更有助於思維深度的問題,所以素養的提升微乎其微。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創設辯論賽,讓孩子們評一評牛郎的哥嫂的行爲?織女這樣的選擇對不對?讓我的教學更圓滿!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21

本文敘述牛郎織女婚後美滿生活和織女被王母娘娘無情地抓回天宮等事,歌頌了勞動人民反對壓迫、爭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樣,在表達上採用十分通俗的語言,敘述如行雲流水。在內容上,上一課和本課連起來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本課以織女的經歷(婚後生活一一被王母抓走一—抗爭)爲主展開,王母娘娘酒醒後的情況作爲插敘。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體會上,必須把前後兩課連在一起整體把握。

本節課圍繞訓練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流程,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現總結如下:

1.整體回顧,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認識了怎樣的織女?那麼和牛郎如此恩愛幸福的織女能夠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在一起到白頭嗎?今天我們繼續走進故事,去從故事中聆聽人民的心聲。如此能幹善良的織女命運能把握在自己手中嗎?這是一個頗具深意的人生觀的折射點,不能講,只能引導孩子們從字裏行間去揣摩,去領會。

2.品讀細節,把握人物品質。

繼續自讀自悟:邊讀邊畫出現的主要人物,在旁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學生通過自讀文本,很快了解了故事的結局以及出現的各個人物的特點。主要聚焦王母娘娘,理解她的飛揚跋扈,橫行霸道、專制蠻橫,使學生對織女悲慘結局的理解水到渠成。

3.辯一辯。

創設口語交際氛圍,引導孩子們辯論王母娘娘做得對嗎?織女有更好的選擇嗎?孩子們自由組織語言,在激烈的辯論中人物特點更加凸顯,處事方法逐漸明朗,爲孩子的整個人生的走向敲了一下警鐘,自由向上的人生觀、愛情觀也紮根在孩子們心中。

4.拓展。

你最喜歡什麼樣的民間故事,給大家講一講?在簡單複述後,引導孩子們創造故事,列提綱,想一想會寫哪些情節?會出現哪些人物?你會展示他們怎樣的個性特點呢?讓孩子們走進創作天地,展示自己的想象功底和表達技巧。交流中發現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想象能力很強,整個故事敘述得條理清楚,明白。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22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故事語言通俗易懂,但卻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備課的時候我在想,學生們都早已知道這個故事了,在教學中,我應該怎麼教才能更有效果?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顯然不能停留在簡單的瞭解故事、指導朗讀的環節上了。所以我想應該引導他們透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瞭解課文脈絡後,我想讓學生自己質疑,進行自主學習。在品讀相關語句的過程中理解人物形象,理清牛郎與老牛、牛郎與織女、織女與王母娘娘的關係。在理清了故事情節,瞭解了人物關係後,我設計了人物評論這個環節,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這個問題的提出對課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讓學生來講,從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還給學生。學生的發言能夠結合課文裏的內容談自己的理解,他們認爲牛郎是個勤勞善良的人;老牛是個位善解人的人 ;織女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學生在評論王母娘娘這個人物角色時,有的學生認爲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壞了牛郎織女的美好生活,可恨;有的認爲王母娘娘殘暴,不顧織女兩個年幼的小孩,狠狠地推倒他們,可惡;也有的認爲王母娘娘法力無邊,劃出天河把牛郎織女活生生的隔開。從他們身上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對我國傳統道德文化進行了一個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男性吃苦耐勞的品德,織女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婦女賢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則代表了封建保守勢力,折射了專制狡猾的醜惡嘴臉。

教學由淺入深、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每一次當學生髮言之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之中學習和提高,充分發揮學生潛在的感悟能力與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牢牢抓住語言文字的訓練,設計的問題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有效,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是我在這節課中的教學所得。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23

《牛郎織女》是一個美麗的民間故事,分別由天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衍化而來,充滿神祕,充滿浪漫。而整個故事語言優美,情節曲折,表達了幾千年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是一個百讀不厭的故事。也許這就是民間文學的魅力吧,歷經千錘百煉,經久不衰,是真正的藝術常青樹。如何將這樣的民間文學瑰寶展現給學生,我作了如下嘗試:

課堂以“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爲主線,分爲“體會織女之決”“ 體會愛情之美”,“感受王母之狠,牛郎之急,織女之痛,感情之貞”三大板塊,使得整堂課脈絡清晰,結構流暢。

充分挖掘教材內涵,讓學生想象說話衆仙女勸告織女的情境,以此來體會織女下嫁人間的決心;在《夫妻雙雙把家還》的音樂中想象人間生活的溫馨美滿;想象寫話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時互訴衷腸的感人情景。既鍛鍊了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又走入了文本,走進了語言文字,體驗了主人公的情感。

以較符合課文情境的過渡語創設 情境,優美的音樂渲染情境,與課文相關的古詩詞、唱詞等豐富課文內涵,更好的展現了文本的內涵與人物的情感。因而學生學習投入,情動辭發,學習較有效。

許久沒有上過如此酣暢淋漓的課了,但是還是感覺有明顯的欠缺與不足。課堂前半部分略顯拖沓,例如《夫妻雙雙把家還》音樂放了兩遍,另一遍純屬多餘,使得後半堂課倉促,特別是體會民間故事特點這一環節匆匆忙忙,草草收場,不可謂是一個遺憾。

追尋完美的課堂,這是一個遙遙的夢吧!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篇24

今天,教學《牛郎織女》這一課,民間故事教學新嘗試。課前我盯着教材,心想:這麼長的課文,怎樣教學纔會既省力效果又好呢?如果根據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讀讀議議,學生肯定不會感興趣。這時,目光轉到人物特點上,腦子裏突然冒出一個好的想法——按人物關係以及人物出現的先後順序來教。

課堂上,我板書好課題“牛郎”“織女”(兩人中間空開了幾個字的距離)後,說道:牛郎是個可憐的孤兒,在織女之前,誰和他關係最好?它們是怎麼形成這樣的關係的?老牛又是怎樣報答牛郎的呢?從這裏,你能看出老牛是個什麼樣的人?隨着疑問的解答,學生知道了老牛的善解人意、知恩圖報。

接着看牛郎和織女。這時我設計的問題是,他們倆分別看到對方身上什麼優點,才願意結成夫妻的?學生喜眉笑眼地瀏覽着課文,很快,就把這兩個人的品質特點給概括出來了。牛郎勤勞善良,織女美麗善良且心靈手巧。

在感受了夫妻二人幸福的生活後我加了一個過渡句,假如故事到此結束,我們會覺得結局是多麼完美,可是天不遂人願,此時出現了另外一個人物——王母,她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學生馬上說“壞!“”賴!”我示意學生根據具體的語言材料談談看法,學生在讀文後用充分的證據說明了王母的冷酷無情、心狠手辣。

此時我又加了一個過渡語:牛郎織女被分隔在天河兩邊,假如故事到此結束,我們又會感到多麼可悲,此時又出現了本文中最後一個重要人物——喜鵲,大家說說喜鵲怎麼樣?學生說:“很仗義。”

到此,理解課文,概括人物特點全部結束,用時三十分鐘。這麼長的課文,能夠使學生始終處在興奮狀態之中學習,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我甚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