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牛郎織女》教後反思

六年級上冊《牛郎織女》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牛郎織女》教後反思一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語言平等樸實,但卻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本課我主要引領學生透過平淡的語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內涵。課文語言寫的很白,很質樸,但如何讓學生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含義呢?如“牛郎照看那頭老牛很周到。”是一箇中心句,學生也很容易明白牛郎是如何周到照看老牛的。似乎沒有什麼要講細悟透。我讓學生仔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進行復述,特別是有創意地複述,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複述之後,大家再來說說牛郎是個怎樣的人。(心底善良,吃苦耐勞)然後再讀課文1.2兩個自然段,學生會有更深的體會。

六年級上冊《牛郎織女》教後反思

“織女見牛郎心眼兒好,又能吃苦,便決心留在人間。”聯繫上文,透過語言,體會織女的決心。我插入了這麼一段話“聽說織女要留在人間,姐妹們都很佩服她的勇氣。她們對牛郎織女說了許多祝福的話,便灑淚告別,飛回天宮去了。”思考1:爲什麼仙女佩服織女呢?學生都能說出:織女放棄了榮華富貴,甘願與窮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織女愛慕的是牛郎的勤勞善良。我又追問:“織女有沒考慮過下嫁之後的後果呢?”學生聯繫了在電視裏看過的一些類似的情節,說出了很多種後果。“但織女後悔嗎?”“不會”。通過一問一答,學生從“決心”一詞讀懂了織女織女對於愛情的成熟思量。

  《牛郎織女》教後反思二

《牛郎織女》是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講述了牛郎織女相愛但卻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奇幻愛情悲劇故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生動有趣。故事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對我國傳統道德文化進行了一個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男性吃苦耐勞的品德,織女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婦女賢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則代表了封建保守勢力,折射了專制狡猾的醜惡嘴臉。我們讓學生讀民間故事的目的是透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因爲學生對這個故事很熟悉,而課文語言又通俗易懂,所以我決定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爲主。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後按照老師給出的模式學着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大意。如:第一自然段(生活孤苦、人稱牛郎),學生通過標題式的概括瞭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接着我讓學生圍繞課題,先來品悟課文主人公牛郎和織女的人物品質,學生邊讀邊感悟,交流得很輕鬆。然後讓學生當堂完成了《補充習題》的第四題,品悟了王母娘娘的人物形象。最後,我以問題導入了文章的中心。①織女爲什麼會嫁給牛郎?②王母娘娘爲什麼要拆散牛郎織女?③牛郎織女的故事爲什麼會感動衆人,流傳至今?學生討論之後,我加以點撥總結,學生對文章的中心就明白了。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自主參與地巧妙結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人物的細緻分析,問題的合作探討,更深入地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

  《牛郎織女》教後反思三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按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的`順序進行敘述,情節曲折生動,富於變化。

我首先介紹什麼是民間故事,我國的民間故事相當豐富,如《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等。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想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嘗試給相應的自然段編列小標題,同桌交流編列小標題情況。接着精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突出重點段落。理清牛郎與老牛、牛郎與織女、織女與王母娘娘的關係,在品讀相關語句的過程中理解人物形象,比如:抓住“暴跳如雷”一詞,啓發學生想象其豐富的意象,體味蘊含的感情,學生則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人其心。再出一些鞏固練習:讀完了這篇民間故事,你覺得牛郎是( )的人,因爲他( );織女是個( )的人,因爲她( )。這樣能讓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記憶更加深刻。

在複述課文之前,要求學生將課文的小標題自由朗讀一遍,再齊讀一遍。分四人小組合作複述,要求學生複述課文時,儘可能運用課文中質樸流暢、生動優美的語句。再請3到4 個人小組複述課文內容,並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我給學生出了個小練筆:題目是《鵲橋相會》,請設想一下,如果牛郎與織女相會時,會說些什麼?並提醒大家,不要寫成“牛郎說,織女說……”的對話記錄,而是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想當時這兩個人內心會怎麼想,把當時牛郎織女見面時的神態、動作刻畫出來,就更生動逼真了。學生邊寫,我邊巡視,看到了許多我意想不到的思維,孩子們的想法讓我看到了他們思維碰撞的火花。最後,讓學生在課後收集一些人們耳聞目熟的民間故事,下次課在班上交流。

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學生也比較有興趣。只是時間有些匆忙,學生編寫小標題的時間沒有給足。因此,學生概括的小標題不是很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