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熱門】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熱門】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千人糕》是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課通過爸爸給我講述“千人糕”,讓“我”明白了“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的道理,通過簡單的對話向我們揭示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的主題。藉助插圖啓迪學生的發散思維。

首先在執教《千人糕》這篇課文時,我先着手於學情及教材的解讀,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用以增強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掌控能力;然後在課堂上對學生寫字指導時規範了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注重孩子們的詞語的積累及運用的能力,尤其是多音字的認識及運用。

新課標指出對於二年級的孩子,要培養其閱讀的興趣,讓其喜歡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所以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在多媒體課件上出示米糕的圖片,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隨後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在朗讀中不只要求學生的朗讀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學生不僅會讀課文中的對話,而且要學會聯繫上下文揣摩課文中爸爸和我的心情。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角色,瞭解課文內容。最後聽視頻範讀,讓學生邊聽邊思考,((1)爸爸說的“千人糕”是一千個人做成的嗎?它的真實意思是什麼?(2)爲什麼孩子在最後說“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3)文章通過米糕的製作過程告訴了我們什麼樣的道理?)讓學生學會帶着問題去朗讀課文,並把課文讀得通順、流利。

在整堂課中,我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供學生思考想象。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需要這麼多人完成的?(例如我們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請舉個例子說一說。問題一拋出,立即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爲主動。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東西進行觀察想象,並加以引申。通過學生課前資料的尋找以及課上資料的交流,學生知道衣服首先需要農民播種棉籽、澆水、施肥、去蟲、摘棉花,然後紡紗,最後才能裁縫製成衣服。化肥、織布機、縫紉機也需要很多人來完成製造。所以一件衣服也需要很多人的勞動才能完成。暗示孩子從“千人糕”的製作過程明白了美好的生活需要大家的共同勞動、互相配合才能實現。增強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去年的樹》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燈火,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是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三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三次對話以及後來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針對學生喜歡童話故事這一特點,教學中,我着重體現了以下幾方面: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生爲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課堂教學的高潮我設計在小鳥面對着燈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文本中這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這裏既是情感的暴發點,更是情動辭髮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我讓學生讀,讓學生變成小鳥讀,學生提問:“①鳥兒爲什麼睜大眼睛,盯着燈火看了一會?②鳥兒看到燈火爲什麼還要唱去年唱過的歌?③鳥兒爲什麼飛走之前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學生提問,學生解答,教師適當引導。這裏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最後我還在這裏安排了一個想象說話的環節,語文課堂應是聽說讀相結合的。學生交流後,感慨很多,達到了本科的教學目標。但本課也有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1、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2、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第二次講這一課了,還記得第一次講《葡萄溝》後馬老師對我要加強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理解文章的寫作目的,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你的教應配合學生的學,而不應使學生的學來配合你的教,使學生從內心感受到葡萄溝的葡萄真好。今天又一次講了《葡萄溝》,我將閱讀的重點放在了這些地方:

(一)營造開放性教學氛圍,激勵學生參與,誘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我班學生不太愛說話,上課時思維並不活躍,屬於填鴨式被動學習狀態。在這節課上,我充分運用學生創新慾望和探求新知識的心理需求,放下老師的架子,作爲學生的“大朋友”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真摯、坦率地與學生平等相處,互相交流思想,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爲他們創設一種暢所欲言、勇於思考、敢於創新的開放性教學情境。閱讀教學過程中我選用了可以用來激勵學生的語言,如“誰最聰明?”“誰最棒?”“誰的答案更好?”“誰能把老師問倒了……”“我們一起來嘗試一下!”“同學們,這麼‘一大串一大串’‘水靈靈’的葡萄,就擺在你的面前,什麼想法?想吃不?誰來用聲音表達一下?還有誰更想?”“你認爲這句話應該怎樣讀?請你給大家讀一讀行嗎?”這樣,讓他們敢於直接表達自己的見解,敢於與老師、同學一同表現,建立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

(二)鼓勵質疑,培養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發散性思維和探究意識

“沒有疑問的學習就像一潭平靜的死水。”在這節課中,我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選用恰當的誘導方式,並相機進行調控。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從文章的重點、難點處發問。“葡萄一串一串地掛在綠葉底下,……五顏六色,美麗極了。”這句話這樣寫如何?與書中比較有什麼不同?哪個寫的更形象,更生動呢?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尋求答案,興趣濃、效果好。而且不但深刻理解詞語的意思,對文中的句子也做到了較好的掌握與理解。

(三)重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受和把握

在教學過程的開始,即學生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我就讓學生思考“葡萄溝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帶着這個問題初讀課文,學生很快被課文中描繪的葡萄溝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他們有的認爲“葡萄溝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有的認爲“葡萄溝是一個有很多水果的'地方”;還有的認爲“葡萄溝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葡萄溝是一個好地方”……然後,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提煉出本課的重點問題,即“爲什麼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讓學生再次進行深入的學習與思考,並且在默讀的過程中用直線劃出相關的語句,進而要求同學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最後請同學把各自的學習情況進行彙報。同學們在彙報的過程中,基本上說清了因爲葡萄溝盛產各種水果、葡萄溝的葡萄又多又好、葡萄溝的老鄉熱情好客、葡萄乾兒顏色鮮味道甜這幾方面內容,所以說葡萄溝是一個好地方。通過同學們的小組學習以及彙報,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用一個大的問題來統領全文,有利於學生深入地思考,準確把握課文內容,也有助於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設計,較之傳統的根據課文內容逐段進行講授的教學模式,更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對課文的整體感受和把握。

(四)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過程中,當有的學生說:“因爲葡萄溝的老鄉們非常熱情好客,所以我認爲葡萄溝是一個好地方。”我馬上利用這個契機創設了真實的情境,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我說:“熱情的主人,你想對我說些什麼嗎?”學生們沉浸在角色扮演中。這樣的環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使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五)對於多媒體的使用形象直觀,突破教學重難點

由於小學生缺乏生活體驗,不知“梯田”、“陰房”是什麼樣子的;茂密的枝葉怎麼會搭起一個個綠色的涼棚;五光十色的葡萄又是怎樣的。此時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將山坡上一層層的梯田,陰房的外觀,牆四壁的小孔,陰房內的木架及掛鉤,綠色的涼棚,五光十色的葡萄,運用動畫形式展示給學生看,很好的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然而,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感到課堂上仍存在幾點不足:

1、好文章要三讀: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薰陶。遺憾的是我沒有很好地讓學生的讀書,稍顯粗糙、匆忙了點。

2、此外,在把握課堂機制上,課堂每一環節再緊湊方面尚需努力。

3、學生對詞語的積累不夠紮實。這節課上,我並沒有對學生積累詞語提出明確的要求。這提醒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繼續加大同學們對課文中詞語的積累,豐富他們的詞彙。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葡萄溝》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文章,課文緊緊圍繞“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這句話而展開。葡萄溝的葡萄種得多,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葡萄結得多,“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葡萄收穫得多,“收下來的葡萄有的運到城市去,有的運到陰房裏製成葡萄乾”。葡萄溝的人好,“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葡萄溝的葡萄乾也好,“這裏生產的葡萄乾,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在整堂課中,我帶領學生去領略葡萄溝的風光,以一名遊客的身份去感受葡萄多,色鮮,葡萄味甜,老鄉熱情好客。在課堂上,我首先出示葡萄溝的地理位置,位於新疆吐魯番,讓學生對葡萄溝有個感性上的認識。然後圖片出示葡萄溝的特產,特別是課文第二段中:“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的`畫面,讓學生對葡萄溝產生一種喜愛之情,同時這種情景結合文字在學生心目中留下了一個難以磨滅的印象,爲課文的理解與分析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學生在一種非常愉悅與興奮的心情與教師一起閱讀課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文本的第三段,本來這不是課課文的重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學生對“陰房”“烘乾”等詞語不理解,由於事先課件中沒有陰房的具體圖片,學生受人生經驗限制,在頭腦上想象不出來,教學中我只有根據以前山區農村做烤煙的的烤房形狀結合課文給學生用簡筆畫畫出了大致的圖形,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理解。根據學生課堂的表現,我及時對這一段的教學進行了深入的講解,讓學生明白葡萄乾的製作過程,感受到葡萄乾的色鮮味甜。

在朗讀方面,我具體的指導了學生第一、二自然段的朗讀,學生通過朗誦,透露出對葡萄溝的熱愛之情。而對於文中最後一段: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雖然這句話沒有用感嘆號,但是我們通過課文,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葡萄溝的風土人情與美好。所以學生在朗誦的時候,我讓學生用自已心中的感受去朗讀,正所謂“情由心生”,學生都能夠以一種讚歎的語氣進行朗讀。

課文講解重點突出,不足之處主要是在由於事先準備不夠充分,所以在第三段的講解中,擔誤的時間較多,沒有較好的完成課堂教學。顯得課堂結構不夠嚴整。在課件出示方面,圖片多了一點,讓學生的注意力沒有及時有效的轉移到文本中來,學生沉浸於美麗的圖片中,而對閱讀有所忽視。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記得以前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裁縫非常有名氣,專門爲當官的裁衣服,而且裁的衣服有個特色:都是前襟長後襟短,官當得越大,前襟越長。一位師爺慕名而來,可裁縫給他裁的衣服卻是前短後長。剛來的徒弟奇怪地問:“爲什麼裁的衣服不一樣呢?”裁縫笑答:“官越大,派頭越大,越趾高氣揚,前襟不長些豈不衣不遮體,後襟不短些,豈不垂地;而師爺就不同了,整天鞍前馬後,點頭哈腰,前襟過長豈不垂地?”——這就是因人而異,量體裁衣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那麼我們教師又何仿噹噹裁縫。

《楊樹之歌》這首詩歌意境美,韻律強,適於朗誦,而且要求背誦。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之後,在熟讀的基礎上,課後馬上就能將詩歌背誦下來,在背誦過程中還能將詩的韻味讀出;絕大部分的學生在第二天早讀時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可有少部分的學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結結巴巴的半天才背完。這麼大的差異,該怎麼辦呢?對那些掌握得快的學生,我及時地給予表揚,可對那些沒能背出的學生就該指責嗎?指責他們就能背出了嗎?——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們盡力了,可給他們的時間太少了,以至於背不下。所以,我告訴他們:你朗讀這首詩歌時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讀幾遍,你一定能將它背下來的,老師相信你能行,你什麼時候會背了,自己來找老師背誦,好嗎?在接下去的幾天裏,那少部分學生陸續來找我背誦,有些學生的表現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要求,讓他們跳跳、伸伸手就能觸摸到各自的勝利果實。在識字教學中也一樣,要求識的字,有些學生寫一遍就會了,就沒有必要讓他們抄寫好多遍;有些學生寫二遍、三遍還不會,就應要求他們多寫幾遍,直到掌握了爲止。

每位學生都有一件適合自己的“衣裳”,教師應當好“裁縫”,爲他們“量體裁衣”,客觀地對待每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促進每位學生共同進步、健康成長。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皮巧根橋》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寫了皮巧根在爺爺的幫助下,砍倒一棵大柳樹,在一條小河上架起一座木橋,爲過河的人們提供了便利,受到人們的愛戴和敬仰的事情。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文章結構簡單,語言樸實,字裏行問蘊含着真誠的“愛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不作講解分析,只是作點撥引導,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理解感悟,受到教育和啓發:爲人獻出自己的愛心。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在於學生接受了多少現成的知識,而在於學生是怎樣地獲取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自主學習、理解語言文字,並領悟到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這是教學的'基本目的。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幾個問題串起課文,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理解課文、體會課文思想。我們班的學生足夠聰明,幾個問題不但完全沒有難住他們,而且激發了他們閱讀、思考的興趣與積極性。這樣,經過孩子們自己的閱讀與思考,他們真切的感受到了課文中主人公皮巧根的優秀品質,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同時,又掌握了好的有實效的學習方法,真是一舉多得。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1、《找春天》的教學反思

新課標強調要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拓展學生的語文空間。《找春天》一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把春天說得更美麗,不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充分利用文本來拓寬學生寫話的空間。由此可見,教材不應是碼頭,而應是航船。

新課標“倡導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導學生的感悟體驗。”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潛心會文,充分與文本對話後,談談對春天的感受。當一個學生從文本的字裏行間感受到“春天是活潑的”,教師並未急着去談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會讀書,會思考後,便鎖定“活潑”這一感受,讓學生繼續深入思考,激發想象。這一引一撥,孩子所展示的思維空間竟是如此的廣闊。想象是如此的豐富,假如沒有這一環節的停留、挖掘,學生只是膚淺、走馬觀花似的多元解讀,那麼課堂上情感迸發的鏡頭也就不復存在了!

學生在課堂上的靈性飛揚,還有賴於教師所營造的一種自由寬鬆的氛圍。新課標所倡導的民主平等的對話,讓學生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附中超越出來,在師生、生生互動的對話過程中,學生充分展開了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接觸。基於此學生纔會在課堂產生“我也來說說”的大膽想法。當學生產生這些想法,教師除了大加鼓勵,還可幫其“扶上馬,送一程”,讓學生享受成功的愉悅。

2、《古詩兩首》的教學反思

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美,語言清新明麗。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髮,極力表現草的頑強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動靜結合,人與景輝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學中,我注意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澱。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對這兩首古詩也不太陌生,我主要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優勢,引導自讀自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課堂的拓展環節,我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表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由於準備不夠充分,因此學生演起來非常費力,達不到預設效果。

3、《筍芽兒》的教學反思

《筍芽兒》這篇童話散文采用擬人化的寫法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筍芽兒成長的過程。文章語言精美,角色鮮明,富有童趣。稚嫩的筍芽兒,溫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門的雷公公和慈愛的竹媽媽,在作者的妙筆下活靈活現。

由於孩子們對筍芽兒的知識瞭解不多,課前師生可共同蒐集一些相關的音像和圖片資料,以彌補學習資源的不足。教學中教師還要創設情境,以讀帶問,以情促思,利用情景表演,讓學生都來當小筍芽,體會他的語言,動作,表情等等,從而體會到課文所描寫的春景,事實證明,用這種辦法可以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在本課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創境激趣,使學生學習融入到情景之中,激發了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識字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本節課識字方式多樣化,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還利用遊戲識字,增強了識字興趣。

閱讀課文能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閱讀形式多樣化,以讀爲本,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教學中的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等爲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讀書積極性。

4、《小鹿的玫瑰花》的教學反思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童話故事。從表層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興。”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現出了濃厚的情味,進而啓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故事的深層卻蘊含着“美化環境及其爲他人創造幸福的過程中自己也體驗到了幸福和快樂”的深遠意義。促使學生懂得“一人種花,飄香萬家”的道理。

新課標把喜歡閱讀作爲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爲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啓發學生的讀書慾望,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採用靈活多樣的手段讓每一位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自能讀書。在輕鬆愉快地閱讀實踐中,讀文、識字、理意,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

讀中有思,思中感悟,多維互動,主動發展。讓學生分組探究,提出要求。

對一些疑難問題,學生可以自由結合成小組,共同探究解決,在學生分組討論時不要流於形式,要提出具體要求:

1、要求每位學生都發言。

2、對於疑難問題學生之間相互補充解決,對不同的意見可爭執,可辨析,最終達到統一。

3、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做好記錄,搞好小組彙報。體會感悟,扮演角色,進一步探究文章的深刻含意。

這是一篇能夠充分引起學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教學時要針對這一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朗讀、表演,在扮演角色時一定要讓學生深刻領悟各個角色的語言動作和表情、通過表演來感悟出文章內容的深刻含意:

1、扮演小鹿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⑴ 要創造性表演出小鹿一瘸一拐地來到門外,沒見到玫瑰花而失望的表情。從中感悟出“惋惜”一詞的含義。

⑵ 表演出小鹿聽了黃鶯和微風述說後高興的樣子,從中體會小鹿心情變化的特點。

2、扮演鹿弟弟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創造性表演出鹿弟弟替哥哥從憧憬到失望,從惋惜到高興的心理變化過程,進而探究出“玫瑰沒有白栽”這一文章的含意。

3、扮演黃鶯、微風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表演者要帶有讚美的語氣,表演出來欣賞到玫瑰花時的幸福和快樂的愉悅心情。通過扮演角色的朗讀、表演,大家再次反思課文內容就會自然而然體會到“一人栽花,飄香萬家”的道理,感悟出“小鹿種玫瑰雖沒看到花開而給他人帶來了幸福和快樂,當別人有了幸福和快樂,自己也深感高興”這一文章的含意,進而讓學生輕鬆愉快地解決了本文的重點問題,達到了“水到渠成”之目的。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在教學《小英雄於連》時,我爲學生的一些出色回答和表現而感動。比如在問到於連爲什麼看到導火線的火花不但沒害怕而是想辦法時,有學生回答因爲這裏是他的祖國,他愛他的祖國。我沒想到學生已經把於連的英雄行爲延伸到了愛國的.表現,我爲學生的回答而感到驕傲。再如問到學生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滅掉導火線的火花時,當有學生回答可用石頭砸導火線時,馬上就有學生反駁到這種辦法不行,他說用石頭砸導火線會摩擦起火,不但不會把火花滅掉,反而會加快導火線的燃燒。我爲學生的回答而喝彩!當學生說看到於連光着身子,沒穿衣服,怕於連冷而要送他衣服時,我爲學生的愛心而感動!

在教學完這一篇課文後,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學生有着巨大的潛力,我們要善於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調動起來,在教學中應用。“相信學生的潛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纔是素質教育真正的內涵。在課堂上,我們要積極地爲學生創設參與的平臺,提供展示的機會。學生有潛力,需要環境、條件去開發,就像種子發芽,需要陽光、雨露去滋潤一樣。我們教師就是要在課堂這片沃土中播撒種子,創造適合種子生根發芽的溫度、溼度,讓它茁壯成長。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安排個人學習、小組學習、口語交際、情境體會這些形式其實就是在爲學生創造條件,尋找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我相信課堂——這一師生共有的舞臺一定會更絢麗!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春的消息》是一首意蘊優美的詩歌。讀着這首詩,彷彿陶醉於一種初春的意境中:你看,春姑娘悄悄地來了,她用那纖纖細手觸摸着樹的枝頭、雛菊的綠苞,觸摸着小鳥的羽毛、潺潺的溪流,觸摸着我們粉紅的面頰、跳躍的脈搏……課文以優美的語言、流暢的音韻將“景”與“情”緊密結合,讓我們讀着課文,彷彿真的來到了春天的田野,心靈與自然便融爲一體了。

又因爲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我想在佈置學生做好預習的基礎上,把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作爲重點。並根據對詩歌的感悟,欣賞春的美景圖片,再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眼中的春天。本以爲是一節流暢的、充滿朝氣和美感的課堂,可是事與願違!下面就本節課不如人意處做一細細反思:

1、別太高估學生。

本來以爲,就課文裏那幾個生字,學生完全可以憑着預習掌握牢固,我只要以檢查預習的方式讓他們讀幾遍,少數不會的孩子自然也就跟上了。誰知,生字的掌握錯誤百出,單是這一塊,就佔去了課堂的十五分鐘!這就給我敲響了警鐘:孩子們的預習做得不到位,或者說孩子們沒有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以後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2、自己的課堂機智不夠。

對於自己的課堂環節,心中不是沒數,而是在教的過程中,如果學生沒有按照我想象的那樣順理成章的'走下來,我就亂了,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俗話說:“條條大道通羅馬。”無論學生跑到哪裏,我們都應該能及時正確的引導,最終回到我們的重點上來。但是,我缺少的是課堂上的應變能力,也跟自己沒有充分的備好課,備好學生有很大關係。

通過這次講課,我深切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之中,我會像那採百家粉的蜜蜂,博採衆長,也會回到自己的“蜂窩”裏釀造屬於自己獨特個性的蜂蜜!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本次口語交際和寫話是本組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本組教學的延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將本組課文所學到的'知識和能力進行遷移,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口語交際和寫話的內容比較廣泛,既可以談自己生活中的感受,也可以談自己想象的故事。因此,教學中我着力拓寬學生的思路,廣開言路,允許學生既可以就某一方面內容來談,也可以把幾方面內容綜合起來談。把說話落實到筆頭上,做到會說、能寫,紮實地落實說和寫的教學目標。同時,用故事會的形式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性。採用多種多樣的課堂形式,使學生感受課堂的趣味性,使語文學習更加生動有趣。

本節課需要注意的是,在練習寫話之後,可以引導學生交換看,讓學生學習別人寫話的優點。教師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就學生寫話中存在的共同問題給予指導,對有進步的學生給予鼓勵。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我爲你驕傲》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和小夥伴做遊戲,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當時沒敢承認,但心裏很內疚。當“我”用自己攢的送報紙的錢賠給老奶奶並附上道歉信時,在慈愛又善於教育孩子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錢,是孩子純真的情、愧過的心,是值得爲孩子驕傲的品質——誠實;老奶奶寬容的心也值得我們學習。根據教材和本班學生情況,我從下面兩方面進行教學:

一、抓住文本,引領朗讀

針對這樣一篇充滿人文色彩的文章,我以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爲主線,以多種形式的讀爲手段,抓住文本。因爲文本是閱讀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是整個閱讀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學生在整個閱讀教學活動中始終是主體,文本爲他們的學習提供憑藉,與他們進行着意義的交融,教師的教學也是爲他們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升閱讀品位、獲取人文素養服務的。讓學生讀通順、讀流利、讀出感情,反覆讓學生以小男孩的身份去思考,面對這樣的情況自己會怎麼做,讓學生在體驗小男孩的情感變化過程中知道了做了錯事要勇於承認,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孩子。在體驗了小男孩的情感過後,我讓學生想象老奶奶的心情。當她看到玻璃被打碎,“我”又逃跑時是什麼樣的心情?當看到“我”和往常一樣送報紙時又是什麼樣的心情?當看到“我”的道歉信和“7美元”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學生在體驗老奶奶的情感時,感受了她博大的胸懷,知道了在生活中要學會寬容。真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義,領會文中的道理和情感,學會承擔責任,學會寬容。

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堂上,我通過抓住關鍵詞讓學生歸納出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讓學生寫便條,這一“空白”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和練筆的.機會。挖掘文章空白點,領會文本的內涵,將所學的語言文字有效地遷移於自己的言語實踐。還讓學生對“老奶奶這麼高度評價我、表揚我”談談看法,學生各抒己見,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對事件進行鑑別和評價的能力。這樣做,主要是提高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學會評價是與非。

課後,我對這課的教學進行反思,感覺到有待改進的地方。(1)朗讀中的評價還不夠,應該讓學生之間多一些評價,評價應該具體,而不是泛泛的讀得挺好、有感情等概括性的評價。(2)課上的啓發性語言不夠,有些問題學生理解不到位,我沒有做到循循善誘,使得問題解決得不透徹,說明自己在課堂靈活性上還需下功夫,努力鑽研,多多練習。(3)沒有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繫起來,應該讓學生談談假如自己在生活中做過類似的事情,到現在沒有承認,那學了這篇課文後,自己知道怎樣做了沒有?開個主題班會,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做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留下一些問題,我們應該多做反思,發現自己教學上的缺陷,揚長避短,不斷磨練,使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這篇課文描述了同學之間扳手腕遊戲的精彩場面,其中雙方比賽時的神態、動作,是學生寫作的很好範例。先讓學生根據當時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想象一下比賽之前,小敏和小容會怎樣想設計一些說話練習,讓學生練練。如:

小敏斜着眼,伸出胖乎乎的`手,心裏默默地想 ,說:“來吧,最多數到三,你準輸。”

小容微笑着看小敏,扭了扭手腕,心裏默默地想 ,胸有成竹地說:“開始吧!”

比賽後,小敏和小容如何表現,同學們會怎麼議論?要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在此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最後,讓學生來玩玩扳手腕遊戲,要求仔細觀察對方同學扳手腕時的樣子,用幾句話說說。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8個。積累詞語8個。理解成語“自相矛盾、掩耳盜鈴”的意思。

2、能流暢地朗讀課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4、讓學生明白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學重點

1.通過圈字劃詞的方法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

2.讓學生明白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學難點

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2、瞭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幅圖講的是什麼故事?

對啊!這是我們上個學期才學過的《狐假虎威》,它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2、狐假虎威本來是一個寓言故事,由於常被人們反覆提及,就成爲了一個成語。可以說,許多成語來自於寓言。

那麼,什麼是寓言呢?

通過一個短小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

3、今天我們要學習兩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兩則》。

齊讀課題。

4、理解課題。

什麼是則?

則就是篇幅比較短小的文章。寓言兩則我們可以說是寓言兩篇。下面就讓我們一則一則地來學習吧!

二、學習《自相矛盾》

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從圖片中找到矛和盾嗎?用你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這兩種古代的武器。

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矛是用來攻擊的武器。柄是木頭的,頭是青銅製成的,呈尖銳狀。

盾是用來防禦的武器。圓且寬大,青銅製成,十分沉重,但堅固。

學習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矛頭下掛着的紅纓絡。

盾:提醒:不是廠字頭。爲什麼裏面有“目”呢?(學生思考交流)

2、學習課文內容

在市集上,就有這麼一個人在賣矛和盾呢!我們一起去看看他是怎麼叫賣的。

出示句子:“我的矛銳利得很,不論什麼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堅固得很,不論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自由讀。

(1)對於這個人在介紹矛和盾時的樣子,課文中都用了一個詞――誇口。

(2)什麼教“誇口”?誰來學學這個人的樣子,來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生字:銳:金字旁說明這個字在發明出來的時候就是形容金屬製品的。

(3)他賣力地介紹自己的矛和盾,結果怎樣?在書上劃出有關的詞語。

出示:啞口無言(簡單學習啞。)

(4)他爲什麼從一開始的誇口到最後會變成啞口無言呢?

(5)總結:這個人不顧實際情況地隨便誇口,讓自己的話

自相矛盾(板書:自相矛盾)最後啞口無言,說不出話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

三、學習《掩耳盜鈴》

1.整體感知,理解詞義

(1)出示:掩耳盜鈴(讀準題目)

(2)理解:掩,盜(用動作來表示)耳、鈴

(3)說說掩耳盜鈴的`字面意思。

(4)學習生字:掩:換部首“淹”、“醃”。

盜:回顧皿字底的字。

鐺:與金屬相關,形聲字。

2.閱讀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鈴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學生找出關於他的想法的句子。

(2)實際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自由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

(3)你想對這個掩耳盜鈴的人說什麼?

(4)小結:小朋友,其實,你語重心長的對偷鈴人說的話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騙自己,

四、拓展鞏固:

1、你還知道哪些從寓言而來的成語呢?

媒體出示部分圖片,請學生們猜一猜。

2、學習剩下的一個生字“零”:模仿鈴鐺的聲音“丁零丁零”,並回憶雨字頭的字。

3、開火車朗讀詞語。

4、形近字組詞。

5、聽寫句子:

(1)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誇大其辭。

(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五、作業佈置:

1、熟讀課文,能複述課文。

2、抄寫生字詞語。

3、分層作業:摘錄一個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並將其中的道理說給同伴聽。

板書設計:

23寓言兩則

自相矛盾: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

掩耳盜鈴: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學反思:

在教學的設計中我把第二則寓言故事的寓意通過讓學生對那個盜鈴者說說心裏話這樣一個環節來揭示。在這一環節中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們通過小組形式的討論,根據課文的內容,試着對那個盜鈴者說說心裏話,應該說這一環節老師是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一部分優秀的學生,有較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自主學習的效果明顯,能根據課文的內容通過對盜鈴者說的話來揭示寓意,這樣的設計對那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等方面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但對於一些後進的學生,效果就不容樂觀,因此我在教學中引導:在孩子們說心裏話後,增設這樣一個環節:他們說得好嗎?你能學着他的樣子也來說說嗎?這樣既可以給那些學習有困難、害怕發言的學生一個示範,也可以激發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慾望,從而更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今年我擔任二年級班主任及語文課程。我們班有50個學生,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50個人一個班班容量很大。聽校長宣佈後,我心裏着急很擔心,我就在想,我是不是能把這個班帶好,我是不是能把語文教好。

要帶好一個班首先是抓好紀律。現在的孩子都活潑好動,教室裏總是亂哄哄的,我強制性地禁止孩子不要說話,認真學習可是收效甚微。我想教改不是要求少批評多表揚鼓勵嗎?我爲什麼不用呢?再次孩子都亂說話時,我就樹立榜樣,誰誰真乖,沒有說話在認真學習;誰誰進步了,這次沒說話;誰誰真是一個遵守紀律的好孩子。紀律是學習的`保障,沒多久,班級紀律果然好多了。

紀律有了保障還是不夠的,學習還應養成習慣,首先我從寫字入手,本班學生有一個缺點就是書寫錯誤較多,原因是書寫隨意,不講格式,作業做完了就可以了,從不檢查,針對這種情況,我注意強調書寫格式,並要求寫得慢些,寫得工整,讓我看時針對孩子寫的字,給出針對性評價。書寫太不工整時,一律重新做過,過了一段時間,書寫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錯誤還是較多,於是我在班上宣佈了這樣一條規矩,如果五次連續全對又工整,就發獎品,這樣激發了好學生的興趣,一部分學生是懶習慣了,對此無動於衷,怎麼辦呢?當然還有辦法,每天作業錯了改三遍,再到我跟前背纔算過關,慢慢錯誤少了。

50個人不可能一個一個過關,也不可能不過關。二年級孩子小,背得快,也忘得過,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一課生字讓他們背三遍。第一遍,先同桌交換背,再給組長背,接着第二天再複習一遍,老師提問背,最後聽寫一遍。孩子多就要充分利用小組長的主動作用,除了平時給組長背外,還讓組長幫着看作業。二年級孩子較小,由於年齡特點,也不會太認真,然後我就先讓組長看,再讓我看,持時我就會注意哪個小組看得就沒有出錯,及時表揚小組長,其他小組長就會認真一看。

二年級學生應該有一個主動學習的良好好習慣了。孩子們年齡特點也不會主動去學習,我就幫產製定了一系列步驟,每一課都要先背一類生字,生字背完了寫兩遍。寫完之後,可以先用字典查一查二類生字的組詞、字義等,對二類生字有個初步的瞭解,在講二類生字,孩子們可以說很多組詞。孩子們會覺得自己很棒,下次肯定會更認真查。學習完二類生字就開始讀課文,讀文就要標段,回答課文後的問題。在講課之時,讓孩子有話可說,學完課文,孩子們就可以做練習冊了,做完練習冊可以看看課外書,可以在固定的時間把你看到的故事講給全班學生聽。孩子們沒有主動性,我就幫孩子制定好步驟,即使你不佈置,孩子們也會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做。

這是我一個月來的一點收穫總結,但是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找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課文內容的生動,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願望。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同時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

我的課圍繞愛迪生爲什麼救媽媽,怎樣救媽媽這兩點讓學生在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中感受愛迪生的'愛動腦筋。抓住重點詞語“直打滾”聯繫學生的生活感受,體會媽媽當時的痛苦,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況,來理解“急得團團轉”的意思,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親自體驗愛迪生的辦法,比較容易解決課文的重點:怎麼樣救媽媽的。一堂課下來,覺得自己首先就缺少激情,導致學生的情緒不夠高。自己提的問題不夠明確,使學生不易回答。在上重點段落的時候,自己急了點,代替了學生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