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熱】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熱】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觀潮》教學反思

《觀潮》一課,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教學時,我讓學生圍繞“哪些句子最讓你心動,說說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並鼓勵創新,大家各抒已見。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有同學說那情景像發生了海嘯,有同學說像發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動,有的同學感受到大潮涌動的速度。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搭石》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於默默無聞中凸現。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學生閱讀能力只有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才能得到鍛鍊與提高。”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我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倡導個性閱讀,珍視獨特體驗。以“美”作爲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並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請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透過文字直抵內心的引子。學生潛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個性的閱讀體驗。學生帶着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爲切入點,帶着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學生每尋到一處美,教師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黑板的石頭上寫上一個“美”字。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老師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感悟後,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發現美”延伸課文

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小事中哪裏也可以找到美?使學生的情感又進一步得到昇華。

四年級上冊語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

愛是人間永恆的主題,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今天,我教了頌揚人間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文章主要講述這樣一個童話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 , 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 , 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 ,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 , 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 , 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 , 李 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 . 他們冒着生命危險 , 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 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 . 所有的這一切 , 爲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 18 歲的生命 . 兩岸同胞相距雖遠 , 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 反思這節課,存在着許多的不足與遺憾。

首先,在課文講授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引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語句含義,激發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感情表達出來。學生有時朗讀不到位,例如: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重點是要學生體會到當時情況很緊急,很危險,朗讀時要要讀出這樣的感情來。雖然我叫了好幾個學生來讀來感受,但是學生讀的仍舊不夠到位。感覺完全是爲了讀而讀,朗讀時聲音也不夠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沒有到位,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當時,老師能夠給予恰當的範讀,從聲音帶動學生,將會對學生進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作用。

在課文講授中,忽視了對關鍵詞語的感悟。比如“輾轉”“突如其來”學生都很難理解,雖然我放在課文中最突如其來進行了簡單的解釋,但是沒有去深入挖掘,突如其來我還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環節,這裏爲什麼要用這個詞,用這個詞,你有什麼感受?這樣對課文的內容和就挖的更深了,學生也學會了怎樣來運用了。這纔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

課文的主題是頌揚海峽兩岸的骨肉親情,但是對於這個主題的點撥和深化還不夠。語文課堂跟思想教育應該是合二爲一的,語文教學不能脫離了思想教育而只進行文本,這樣的語文課僅僅是工具,忽視了其人文性。

通過講授這一課,還暴露出自身應變的能力的不強。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課堂上出現的種.種情況沒能進行很好的處理,特別是出現了很多口誤,把臺灣青年說成小錢而把小錢說成臺灣青年,說明自己準備的還不夠充分,也反映出自身應變能力不強,沒能很好地處理自己意料之外的情形,還需在教學中多多鍛鍊。

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踏踏實實地把課文中的最基本的、最優秀的東西,教給學生。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高兒童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語感”……這是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的理念。

古詩又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鍊、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爲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學生足夠的感悟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裏讓學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見,雖有點亂,但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改變了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節,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啓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在《憶江南》的教學中,正因爲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

⑴多層次的誦讀: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和背誦在古詩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詩節奏鮮明,音律和諧,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指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

⑵要求學生質疑: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現代心理學也認爲,疑是思維的火花,是探究的動力。在古詩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運用啓發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祁黃羊》這篇課文,敘寫了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黃羊,爲了國家的利益,不計私人恩怨,不避個人親仇,兩次爲國舉薦賢才的故事,表現了祁黃羊出以公心、正直無私的高尚品質。本篇課文的故事情節簡單,人物的形象鮮明。全文緊緊圍繞“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這句話展開的。通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祁黃羊是一個一心爲國,做事公正的人。

課文中“祁黃羊舉薦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爲一個線索貫穿全文。故事正是緊緊圍繞“舉薦人才”展開。在學生理清文章層次,瞭解文章內容之後,重點創設了情境對話,來加深對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聽到祈黃羊舉薦他時,會怎麼想,怎麼做?祈黃羊的親朋好友及嫉恨祁黃羊的人又會怎樣想?在站在人物的角度進行思考之後,再寫一寫,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再去理解“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就十分容易了。

另外,祁黃羊的人物形象除了從祁黃羊的舉薦理由中可以感受到,還從他的神態中也有所領悟。例如:在舉薦人才的時候,兩個“想了想”“鄭重”,都可以讓人感受到他對這件事是非常認真的,是唯纔是舉的。

預設是完整的`,但在進行這一課的學習中,存在了許多的遺憾:1.爲了體現課堂的真實,導學案沒有前置,再加上這節課對人物心理的揣摩較多,孩子們在課堂上去書寫,造成了時間安排的不當,導致拖堂。2.在孩子們書寫的過程中,情感、氣氛突然降至冰點,語文課缺乏了語文味,好像做閱讀題似的。

如果再上此課,首先要將導學案前置,然後隨着課堂的需要來靈活使用,不能硬套四個環節;要讓學生理解清楚“一心爲公”的意思,怎樣愛國,要量力而行,可從學生身邊的小事談起,“三愛三節”是愛國的表現,好好學習是愛國的表現,愛護、保護環境也是愛國的表現……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本課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從總體上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在讀這一環節中,因課堂時間的.有限性,更多采用學生自己選擇重點語句朗讀體會,重視個人感受的抒發。

第三,作爲排在本單元最後的略讀課文,我注重發揮其承上啓下的作用。上課時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結束時,又引導學生對整組課文進行簡單回顧,並安排課後練筆,使整個單元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另外,在本課學習中,我主要引導學生理解文中三次出現“萬年牢”的地方,並聯繫上下文進行理解分析,考慮到文本是略讀課文,所以將此問題確定爲本課重點。在理解過程中,對於前一處“萬年牢”還可體會,而後兩處“萬年牢”的理解上存在一些難度,需要適時點撥,這也許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關。對於孩子來講,這方面的閱歷較淺,也難怪有些困難。在課結束部分,我還蜻蜓點水般地提到對學生個人的啓示和實際指導意義。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觸摸春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講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隻蝴蝶又把它放飛的故事。

教學中我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上課伊始, “誰願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爲學生創設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然後揭示新課。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課文中描繪的.哪些畫面出現在你的腦海裏?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花香間流連---花叢中穿梭---準確地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攏住了一隻蝴蝶---放飛蝴蝶。接着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認真地讀一讀描寫這幅畫面的文字,想一想從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麼,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讀出來嗎?在小組內交流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接觸文本,重點通過朗讀品味,想象畫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推敲,體會文本內涵。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後,又引導學生誦讀、品讀、想象讀等等,帶領學生以讀悟情,以讀生思,在讀中品,品中讀。經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無聲的文字轉化爲了有聲的鮮活的語言。讓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快樂的足球賽》是一首反映小學生課餘生活的詩歌。它描述了放學後一羣小學生在草地上比賽足球的情景。

這個單元的單元提示要求抓住重點段給課文分段,理解課文。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就抓住課題中“快樂”這個重點詞,通過這個詞讓學生找一找最能反映快樂的一節詩句來讀一讀。學生讀完那節詩句以後,讓他們自己說一說爲什麼這節帶給你快樂,這樣的話,比教師講要來的.好得多。還有一點,讀,首先是讓他們找到後讀一讀,可以說是初讀,第一位學生找到的那一節是全文中最能體現快樂的一節,這位學生第一次讀了以後,讓她自己說快樂在哪,也可以讓他們看看這個畫面,感受一下他們的快樂,既然那麼快樂,接着就讓她再帶着快樂的心情讀讀,這樣學生比第一次要讀的好,這樣就層層深入,達到讀的目的了,學生也真正體會快樂了。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將心比心》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在對這節課教學的處理上,讓學生大膽的質疑,只有學生會質疑,說明他們對課文的預習到位了,學生才能真正的走進文本,獲取自己獨特的'生活感悟。

1、由課題“將心比心”入手,讓學生理解其意思。接着讓學生質疑,教師對學生的疑點進行歸納總結,保留有價值的問題,轉入對課文的學習,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2、自學課文,弄懂課文用什麼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含着的意思的。

(1)阿姨幫助奶奶開門,是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助別人是希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助。

(2)護士在爲母親輸液時,兩次扎針都沒有成功,“我”正要埋怨,被母親攔住了,還說了一些鼓勵和關愛的話,讓“我”和護士都很感動。

兩個小故事都涉及到了尊老愛幼,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覆的思考後我選擇了後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從而揭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理,事實證明這樣既節省時間、不顯重複,教學效果又良好。

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複指導,應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作爲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穫。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七月的天山》一課從天山的水、樹、花三個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特點。字裏行間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生對祖國的風景名勝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在此方面接受的信息比較多,課外書會接觸一些、聽別人介紹也會了解一些,還有電視電影中也能看見一些,還有不少學生去旅遊,親眼見過一些。在教學時,我按以下教學思路進行教學:

1、這是篇略讀課文,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先引導學生自讀通讀課文,談談自己的感受,交流疑問,並進行自主解決,教師適當點拔。

2、多種方式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天山的美,從中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還要把握遊覽的順序和地點的轉換。

3、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背誦和摘記,並進行背誦交流。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跳水》一文是一篇富含深刻哲理的小說,故事的情節是相互聯繫,在變化中發生、發展、結束的。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寫了故事的發生、發展經過,但目的還是體現船長的機智,他的正確的思想方法,爲了表現他的冷靜、果斷。

在教材處理上,我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因此我在讓學生初讀課文時就思考:文章裏面共有幾個角色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這樣學生把全文貫穿了起來。然後抓住一些重點詞、句來體會孩子走上橫木時的危險處境,讓學生明白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其他任何辦法都是行不通的,只有跳水纔有生還的希望。從而體會船長的機智、冷靜、果斷。

但課堂永遠是塊令人遺憾的舞臺,而這次我所留下的遺憾太多。首先,在生詞方面,我本來都設計好了,通過幻燈片打出本課生詞,如第一行是一艘航行桅杆看到這些詞,你們會想到什麼,我想學生會很自然地想到船,然後再順理成章的歸結的'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一艘環遊世界的帆船,很自然,也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吧,問學生這個故事是在什麼環境發生的;第二行詞是撕咬齜牙咧嘴從這兩個詞你會想到文章中的誰?那麼這隻猴子爲什麼會這樣。可是自己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其次,在講孩子處境危險這塊時過於瑣碎,沒能很好的從讀中感悟,悟到了再來讀,學生說的過多。其實當時我在備課時就考慮,也反覆問自己,會不會問的太多,要不要學生說自己找這些詞句的原因,結果只顧問學生爲什麼體會到,而忽視了讀,不能很好的做到以讀爲本,讀中感悟。再者由於在處理孩子處境危險這部分用的時間過多,結果在體現船長機智、冷靜這部分時過於匆忙。應讓學生從多元來考慮,在當時那種地點、天氣、以及周圍的人,只有跳水這一種辦法,更能體現出船長的經驗豐富。最後就是應通過板書再次點出事物之間的聯繫:水手爲什麼拿猴子取樂,猴子爲什麼又把玩笑開到了孩子身上,船長爲什麼能想出這種辦法,孩子爲什麼能獲救。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3月28日,我在四(2)班講了四年級下冊的《番茄太陽》。講下來,自我感覺不盡人意。

一、教師沒有適應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夠很好的把握教學的時控。過於實在,不能靈活機動。這很大程度是由於自身對課改認識不夠,步子邁的不大,總覺得這次課堂教學改革太難,不敢去嘗試。所以平時訓練不到位。

二、教師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指導太少,對學情瞭解不夠。究竟導學案是否起到了引導學習,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因爲很多同學讀完目標,根本不知道我說的按導學案的要求自學,要幹些什麼?還以爲是要按目標完成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所以很多同學都是自讀課文。這可能與導學案的編寫有關,因爲課前預習寫在導入新課後面,合作探究在課前預習後面,學生不知道課堂進行到了哪裏。

三、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常規訓練不到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課堂教學流程,對於展示,學生還不敢大膽發言,沒積極參與的動力。這可能與沒有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有關係,也與教師平時指導訓練不到位有關。

四、教師沒有精心設計導學案,給課堂帶來諸多的遺憾。今後在導學案的設計上教師要做到合理、詳實、細緻。特別是時間的分配上要合理,對學生的要求要細化,詳盡,在形式框架上要完整,在內容佈置上要科學,在細節微觀處要着眼精雕。

通過這次課堂教學改革的公開展示,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這次課堂教學改革的緊迫性。在平時的嘗試中,我感受到只要真的能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學生的潛力是不可估量,我們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靜下心來去學習是一定會有收穫的。但這裏的放手真的不是放任自流,教師對自學的引導不能全靠導學案,教師要關注學生是否把每一個自學要求落到了實處,要關注他們在自學中的參與學習的狀。課堂上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展示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的語言邏輯,話語通順流暢,行爲大方有禮,不忸怩。

課堂上,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而且還要讓學生樹立學習語文,掌握語言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真正做到:學生的課堂、學生作主,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樂,生活中學有所用。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沒有積累,談不上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也學不好語文。我們在教學《語文園地日積月累》時會把它上成純粹的複習課。爲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我們教師首先要明確,日積月累教學不是單純的舊知識堆積回顧,而是一種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方法的教學。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歡快的情景,開放的問題

首先,低年級的學生的有意注意力不強,爲了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創設歡樂的教學的景、組織有趣的活動這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積累的過程中不單是數量的積累,還要有質量的提升。所以善於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對質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本次教學中,老師提問“你們還知道有哪些()的()”小組討論然後班內小組競賽彙報。這樣開放性問題猶如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學生思維的千尺巨浪。學生因爲要取勝,所以合作、所以積極思考。於是他們把課內、課外的積累都用上,令你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以讀代講

通過多種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體現語文學科以讀代講的特點。讓學生體會兒歌的節拍,積累語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式進行朗讀,體現了教學的民主,使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權。

三、注意點撥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圍着學生轉,發揮助手的作用,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如:在學生本節課以自己的方式朗讀兒歌后,教師適當給予點撥讓學生小結積累出讀兒歌的方式。之後你會發現學生會把這些方法運用到朗讀《識字七》、《紅領巾真好》中去。

四、擴展活動

日積月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功在平日。不是一節課可以達到目的的,因此教師要給予指導,或提供必要的材料。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第 2 篇

語文教學不光要把語文從“課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還要觸及到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吐出心聲。當學生有了生命的衝動,有了創造的激情,那麼課堂自然會成爲他們情感激發,心靈對話的.精神樂園。

如設計“我是優秀解說員”:讓事先準備好“六一”照片的同學,把照片展示給大家看,並介紹當時的情景,讓大家分享他的快樂。“比比誰最快”是讓學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在同學都學會了之後開展競賽,比比誰最快。可讓已經學會音序查字法的同學先展示,一是給他們創設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體驗成功的喜悅;二是讓他們體驗小老師的角色,讓他們介紹查字方法,教同學查字。這樣的設計,學生都能從課文中捕捉相關的信息,然後加進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受。這樣的教學環節,充滿了感性,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調動了學生的直覺、感受、想像、情感,使學生在感性化的學習中領悟課文,完善人格,關注生命方式,得到和諧發展。

教育的根本任務應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離開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教育就失去了依託和生命力,我們每個教育者應從學生的個性出發,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從而使學生沿着全面發展的軌跡健康成長。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一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這種保護就是一種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用鼓勵的語言讓學生亮出自己的觀點,允許學生獨樹一幟,隨時質疑,保留看法,使每一節課都能成爲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讓學生個性盡情展現。答案不是唯一的,語文教學纔是精彩的。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第 3 篇

教學目標

能夠通過觀察,發現本組“我的發現”了的字都是由兩個以上的相同部件組成,並運用這個特點幫助記字。

能通過本組“日積月累”的學習,認識9個生字,記住6個詞語,背誦4條諺語。

認真聽別人講話,能聽懂別人講的內容,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參與討論交流,有幫助別人的愛心。

能通過“故事會”和“查字典擂臺”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

我的發現

1、出示“多——呂——昌——炎”等三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些字在構字上有什麼特點?(第一組是上下結構的`字;第二組是左右結構的字;第三組是品字結構的字。)

2、讓學生說說如何利用這種構字特點記憶生字。(兩又成雙,雙木成林……)

3、引導學生歸納自己的發現,如果還有其他發現教師要給予肯定。

4、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字?

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1)、藉助拼音自讀生字,說說你有什麼發現?(九個漢字,都是用“減一減”的辦法,在已經學過的形聲字的基礎上去掉形旁後產生的新字,讀音與原形聲字的讀音相同或相近,但字義不同。)

(2)、記憶生字:你還有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嗎?

(3)、組內互查讀音;給生字組詞;

2、讀讀記記

(1)、自由讀詞,說說這六個四字成語的出處。

(2)、做連線練習。

雷聲燦爛隨風撲鼻

傾盆大作芬芳相間

陽光大雨黑白舞動

(3)、填空,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寫一句話。

泉水()琴聲()枝葉()空氣()鮮花()紅旗()

3、讀讀背背

(1)、自由讀,邊讀邊想:幫助別人有什麼好處?

(2)、背誦諺語:個人背、組內背、競賽背(教師只略述某個句子的大意,然後看誰能最先背出相關的諺語。)

(3)、課外查找這樣的句子,抄寫在積累本上。

口語交際

交際準備:

1、課前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調查周圍是否有需要幫助的人。

2、劃分交際小組,佈置教室。

組織過程:

1、播放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尋找話題:你周圍有需要幫助的人嗎?

提示:可從家人、同伴、鄰居、福利院的孤兒、貧困地區的兒童等方面去想。

3、個人說說自己幫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後在小組內和學習夥伴說說,互相評議。

4、在組內開展獻愛心活動,大家羣策羣力發表意見,互相取長補短。然後根據商量的方案,試着表演一下幫助的過程。

5、組內展示表演,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表演獎”。

展示臺

這部分包括“故事會”和“查字典擂臺”兩項活動。重在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發言,大膽表述見解,積極參與討論的能力。“故事會”是對本組“奉獻與關愛”專題的拓展和延伸。教學時可結合《雷鋒叔叔,你在哪裏》一課的實踐活動進行,也可以在活動前讓學生繼續查閱關於記述雷鋒故事的書刊,或請爸爸媽媽講述一些雷鋒的故事;同時還要留心身邊的同伴、家長、鄰居和其他人樂於助人的事,做好活動的準備。“查字典擂臺”是複習鞏固“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練習。

1、故事會

課前準備:

(1)、在黑板上要寫上會標。

(2)、查閱有關雷鋒的書刊、文字和圖片資料。

(3)、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

組織過程:

(1)、播放歌曲《愛的奉獻》,創設情境。

(2)、把自己找到的有關雷鋒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3)、學生講一講自己身邊的雷鋒故事。

(4)、師生共同評議。

2、 查字典擂臺

(1)、複習“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驟。

(2)、教師發給學生生字卡,選出又快又準的小組爲優勝組。題卡設計如下:

要查的字讀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頁

(3)、交流經驗,共同評議,頒發獎品。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第 4 篇

低年級學生心理特徵是注意力易分散,無意注意佔優勢,對直觀事物感興趣,意志比較薄弱,自制力差、活動自覺性和持久性較差。如何活躍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增強課堂實效必需解決的問題。

在語文園地的教學中,“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通常作爲一個課時的內容,其中“日積月累”又分爲像“讀讀認認”、“我會填”、“我會讀”幾個內容互無相關的部分,他們與“我的發現”也沒一定的關聯。在園地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學內容平鋪直述,課堂難有高潮,教學內容枯燥無味,趣味索然,課堂氣氛低沉。如何突破園地在內容設置上的侷限性,巧設情境,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成爲我們思考的主要問題。

在總結了以往的園地教學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我們在二年級下冊園地六的教學中進行了新的嘗試。

園地的各個環節是分散教設置的,它們之間缺乏聯繫,這樣一來整個課程沒有一箇中心,於是我們希望通過設置一個故事,將這個看似無關的幾個部分聯繫起來,賦予它們整體性,同時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用什麼故事能更好的貫穿園地的內容呢?當下正是上海世博會如火如荼的時候,全世界的眼光都在聚焦世博,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二年級與世博的聯繫,當然就從世博的吉祥物——“海寶”開始了。

果然,在課堂中,孩子們一看到海寶可愛的模樣,都樂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接下來如何將故事展開,讓這種氛圍持續下去呢?我們將園地的幾個部分變換成幾個關卡,讓孩子們通過闖關的形式來贏取海寶的“禮物”。這樣一來,學習就變得富有挑戰色彩,這正好符合孩子們爭強好勝的特點,衝着對海寶帶來的神祕禮物的好奇心,孩子們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每通過一關,都會興奮的“yeah!”起來,這與以往園地教學的沉悶情形迥然不同。當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贏得禮物時,小臉上洋溢着興奮與自豪。

表面上這只是教學模式的一個小轉變,由以往的學習內容枯燥乏味,要牽着孩子的鼻子逼着他們學,到如今孩子們覺得學習很有挑戰性,有主動學習的欲求,這種需求的轉變實質上是學習性質的轉變,實現了“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換,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求一旦產生,學生學習的效率定然倍增,課堂實效性也大大增強。

教材是死的,如何活用教材,考的正是教師的智慧。作爲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我們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真正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這篇課文是冰心寫的一篇散文,課文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生機勃勃的“趕春”的兒童和春天裏充滿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兒。字裏行間洋溢着一種生機,令人感到十分快樂。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文字理解花兒和兒童一樣是那麼生機勃勃,令人快樂的。難點是理解“爲什麼作者說‘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爲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我細細研讀了教材、教學參考書、備課手冊、《新補充閱讀》上的課文助讀,還上網瞭解了冰心,閱讀了一些冰心老人的作品。教學完本課後,覺得有幾點教學是成功的。

一、抓住主線,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在學生讀通課文內容後,讓學生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待學生說出是按遊覽順序來寫的之後,就追問: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默讀課文,畫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然後交流板書:頤和園門口、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接着讓學生根據作者的遊覽路線及板書提示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反思:以作者的遊覽路線爲抓手引導學生分段,便於學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爲全文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住突破口,落實重點,分散難點。

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後,我就緊抓課文的題目展開深入的教學——“找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了兒童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重點學習第1自然段,通過圈畫一些要害詞體會頤和園門口的兒童多。再理解這個比喻句中的“大魔術匣子”指什麼?“小天使”又比喻什麼?在此基礎上,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突出了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要求同學們在習作裏,向老師、媽媽、鄰居、小夥伴或其他的什麼人說說自己的心裏話。什麼是心裏話呢?所謂心裏話,當然是心裏想說的話。它往往是嘴上說不出,或不便直接說給對方的話,是人們心底裏最真誠、最無私的表白。

小朋友,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有什麼事深深地打動過你嗎?有什麼事使你的心情變得很糟糕嗎?如果有,你是否想向別人傾訴?想把自己的感動、快樂、痛苦、煩惱一古腦兒向他(她)一吐爲快?

有位小朋友想對自己的奶奶說說心裏話,她在習作中這樣寫道:

一天晚上,您做了小白菜肉湯,這是我最愛喝的湯了。聞着香香的湯,我特別高興。弟弟也非常高興,樂得連連拍手。您給我們姐弟倆各端了一碗湯。我慢慢地喝着,細細地品嚐着。而弟弟卻狼吞虎嚥地吃着湯裏的肉,一會兒就剩下了一碗空蕩蕩的湯。弟弟又吵着要,您就從廚房裏又給弟弟端了一碗,可弟弟嫌湯裏肉少,偏要我這碗。我不願意,弟弟就大哭大鬧。這時,您衝我生氣地說:“你就沒點姐姐樣,給弟弟!”我極不情願地把湯給了弟弟。那晚,我沒吃飯就去睡覺了,可您理也沒理我。

我真想說:奶奶,您太重男輕女了!您想過沒有,我和弟弟都是您的晚輩呀!媽說:十個指頭,咬哪個都疼。您怎麼會這樣偏心呢?

這篇習作先向我們講述了一件具體的事,在這件事中,弟弟貪吃的樣子,奶奶偏袒的動作、語言和“我”委屈的神情,一一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小作者把導致自己心情的具體事實寫得清清楚楚,讀者也就明白了她爲什麼要向奶奶說那番心裏話了。

看來,寫好這樣的習作,一定要把導致自己想說心裏話的那件事寫清楚,要讓別人知道事情是怎麼發生的,經過是怎樣的,還要寫出自己別樣的心情和真實的感受。

既然是說話,就要有說話的對象。你想向誰說心裏話呢?這個人也許是你的`老師、爸爸媽媽,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一個和你只有一面之交的路人。總之,你的習作中要有一個明確的傾訴對象。寫的時候,可以用第一人稱,也可以像上面那篇習作一樣,用第二人稱“你”或“您”,直接對傾訴對象說。

說心裏話,一,話要具體、明白;二,話要自然、真實。只有真誠的願望、平易的態度和無私的情懷,才能使人與你親近,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才能讓人產生心靈的觸動。當然,你說的話不一定完全正確,這沒關係,只要我們對同伴是友善的,對生活、社會、家庭、學校是有責任感的,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別人是一定能夠理解的。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今天,我上《鳥語》這篇課文,上課前備課時,我還很困惑,怎麼讓孩子們知道鳥語是怎麼回事?上課了,孩子們知道了鳥語就是鳥的叫聲,我突然想到我們班有幾個男孩會吹口哨,於是我叫那幾個懂吹口哨的男孩上講臺來,我提示讓他們吹“你做什麼?種田織布。你喜歡什麼?勤勞刻苦。”結果有兩個孩子吹得特別好,全班同學都給他們熱烈的掌聲。於是我叫這兩個男孩一個扮演課文裏的“我”,一個扮演“布穀鳥”,一吹一答,還真是惟妙惟肖!班裏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課堂上一下字活躍起來。我把其中一個吹得特別好的孩子叫出教室,我讓他用口哨吹“同學們,認真聽課;同學們,按時完成作業。”然後叫全班同學猜他吹什麼,同學們一下字激動起來,也很快猜出他吹的是什麼。我問同學們:“孩子們,這節課你們快樂嗎?爲什麼?”孩子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感想,從他們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們很快樂。我說:“是啊,課文中的我也從鳥語中得到了快樂,他和鳥兒成了好朋友,課文有個詞說明他和鳥兒成爲好朋友的,你知道是哪個詞嗎?”孩子們很快找到是“知音”,“你能給它換個詞嗎?”“朋友,知己。”“爲什麼鳥兒成爲我的知音呢?”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十一自然段。”孩子們有的說:“我從燕子那知道了勤勞。”有的`說:“我從大雁那知道紀律的重要。”還有的說:“我從蒼鷹那知道了勇敢快樂。”。。。。。。“是啊,我不僅從鳥兒那得到快樂,還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和鳥兒成了知己。”請大家齊讀課文最後一段,你能體會到作者的什麼感情?孩子們放飛的心靈得到的昇華,他們體會到了作者對鳥兒的愛、感激和對瀕臨滅絕的鳥兒的惋惜和希望所有的人都成爲鳥兒好朋友的呼籲。快樂的“鳥語”,放飛了孩子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