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時光飛逝,轉眼間這一學期就要告一段落了,回想這一學期的30篇課文我覺得還是在講授以“戰爭”爲主題的課文給自己和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將我對這一單元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首先,這5篇文章是以戰爭爲主題,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我們對戰爭的瞭解太少。因此,在教授這一單元無疑是一個挑戰。引導學生學習這一單元我覺得比較成功的一點是,在一些以情感爲主的篇目時,以我自己的文學素養將學生帶入情景。

其次,本單元的幾篇文章,從問題上看都屬於記敘文。因此,掌握記敘文中的人物刻畫就顯得極爲重要。但在教授這幾篇文章並沒有很好的將人物刻畫這一教學人物落實好,沒有將複雜的.人物刻畫簡單化。

再次,還必須強調的是,對語文學科的學習, 我還應該多多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通過朗讀來提高學生的感悟,從而達到提高其認識美,欣賞美的能力。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選有此篇文章。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把自己的感悟與大家交流共享。於是在課堂上除了欣賞優美生動的句子之外還出現如下一些不同聲音:

1、第2自然段有一句“祖母死了”,有學生認爲“死”字用得不好,沒有表現出對長者的尊敬,應該用“去世”或“逝世”比較好。

2、第六段中有一句“我便進來坐下”,學生以爲“便”字用的不好,該用“才”,“才”能表現那種依戀不捨,而“便”字表現的動作似乎過快。

“進來”一詞也欠妥,本來是在外邊送父親的,應爲“進去”才妥帖。

3、文中有9處用了分號,學生以爲一些地方並非並列關係,不可以用分號的。如第七段中那句:“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

4、第四段中有兩處“躊躇了一會”,兩處“躊躇”之間是作者的'心理活動,學生以爲兩處有多餘之嫌。應刪去第一處,只留第二處一句“他躊躇了一會”。

5、第五段中有一句“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學生以爲這句話有毛病,怎麼能將大衣鋪好坐位,應是“在坐位上鋪好”或“鋪在坐位上”才通順。這些問題在過去的教學中不可能出現。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說句實話,加上這堂課,我的一共上了四節網絡教學課,所以要拿出一節課來,都覺得心裏沒底兒。但事情都具有兩面性的,凡是不足的地方也是最值得以後嘗試此種教學模式的老師應該借鑑的地方,希望我反思能讓同仁們少走一些彎路。

這堂課的設計思路是:基於對海倫的瞭解,擴展瞭解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指導學生自讀網上長篇文章。具體的程序如下:

1、整體感知課文:要求學生運用速讀方法瀏覽課文,抓住文章線索,理清文章思路,領略課文大意。

2、精讀理解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僅僅是自讀的初始,應當在此基礎上運用精讀的方法細讀課文,方能顯其精妙。

3、朗讀體味課文:聲情並茂地朗讀是體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文章語言之美的最有效方法。

4、品讀感悟課文:品讀是閱讀深入的一種重要方法。它要求聚神凝思,對作品認真閱讀,細心品味,咀嚼賞鑑,吸收營養。

然後重點分析三天中第一天的內容,最後仿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文。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前面對“海倫凱勒”的資料整理過多,再加上讓學生輪流重複回答的次數較多,導致後面的仿寫內容無法進行,成爲本堂課的最大遺憾。此外,在教學反思中,我發現: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並不是很透徹,甚至對文章的內容持有疑問,於是我意識到多媒體的教學作用和教科書的作用是相同的,都作爲一種工具,只是輔導教學的作用,但決不能代替文本的分析。學生的體會和感悟是源於對文章內容有深刻了解和分析基礎上的,而且初中教學面臨升學的壓力,如果不加引導,也許這種教學方式會起到事倍工半的效果。

於是,我又重新設計了這堂課。利用網絡資源加深對文章的重點、難點及知識點的把握,並培養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第一環節:對於海倫的資料介紹,也許有些同學在參考書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但用多媒體提供資料介紹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從不同角度、廣度、深度評價,瞭解海倫,讓學生在未學之前對這個盲人的世界有更多認識。

這篇課文的一個核心或是主要內容就是對於“愛”這個字含義的認識和理解。“愛”是一個抽象詞語,對於一個聾、啞盲人而言,理解十分困難。當海倫第一次問“愛是什麼?”老師讓海倫感到心臟跳動,讓她感受愛的存在,讓海倫知道“愛”是發自心靈的情感。儘管這次解釋並沒有讓海倫完全明白,但實際上已讓海倫有了感悟。接着當海倫問“愛是花香,是太陽時”,她已經意識到愛不僅存在,而且能給人帶來愉悅美好的感覺。而沙莉文老師則引導海倫從觸摸的東西中獲得思維的提升,領悟抽象概念,於是她用生動的話語來解釋愛:“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雲彩。”老師回答她說:“你摸不到雲彩,但你能感覺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經過一天酷熱日曬之後,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會是多麼高興呀!愛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沒有愛,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老師將抽象的道理說得具體形象,深刻的.內涵又與孩子的實際生活聯繫在一起,循循善誘,不愧爲傑出的教育家。通過對愛的探索,進一步打開海倫的思維,智慧和心靈世界,讓海倫剎那間,明白了愛的含義,我感覺到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他人的心靈中間。

“領悟愛的真諦”既是對課文內容分析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所以利用網絡資源,擴展一篇和愛有關的文章,讓學生加深對這篇文章主題的理解,引導學生分析材料,讀,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愛”的主題,然後讓學生將所看所感,通過文字形式表現出來。

這個環節是第一次嘗試,在對學生作品的點評上略顯不足,學生只能對文章的內容加以評價,而不能深入到寫作方法、語言、表達等方面,作品分析得不夠透徹,老師在這方面的引導上要加強。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距很遠,他們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表現出一定的難度,但同時在對於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在教學中,更應該注重適當在文章的寫作背景上多介紹一些,並注重對學生感情的引導,以此爲突破口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問題探究”和“暢所欲言”兩個環節中,欣喜的感覺盈滿心間。真的沒想到,在我眼裏一向缺乏自主閱讀體驗的學生,一旦給他們機會喚醒與文本主動對話的.慾望,他們的表現是多麼出色!當學生的問題一個個報出時,我看到了提問題同學的驕傲和尚未習慣於“發問”的那部分學生臉上的驚羨!當問題報完,請學生自主探尋問題答案時,大部分學生興趣濃厚,發自內心地開始探究起來。那一刻,我在課堂中,彷彿聽到了田間禾苗在陽光下生長的聲音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大雁歸來》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文章,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認真閱讀課文後,我發現,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的筆下,聲情並茂,躍然紙上。從內容上講,課文既介紹了有關大雁的知識,更用大量的筆墨抒發了自己的情懷。而細緻研讀後就會發現,作者的側重點不在介紹知識而在抒發情懷,所以教學的重點,也應着重把握作者的情懷。但是如何設計教學過程呢?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結合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色,是否可以從此入手?仔細斟酌後,決定以探究“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爲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內容,以“趣味導入(謎語導入)—感知知識性—品味形象性—感受抒情性—把握主旨”爲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實現了教學目標。

一、有準備的.課才上得有滋味。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課前,我佈置學生進行了自學,學生得知要上公開課,也預習得特別認真,對課文熟悉到了一定程度,避免了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不知所云、無所適從,同時,也保證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教學重點的解讀不留痕跡。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把握作者的情懷。首先,在品味形象性的過程中,通過大量的生動形象的擬人句的分析與感悟,讓學生體會了作者對大大雁的喜愛之情,這爲把握作者的情懷打下了基礎。其次,通過分析“對比”寫法,領會作者在分析對比中突出大雁的特徵,從而表達喜愛之情。再次,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並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在質疑探究中體會感情,把握主旨。最後,通過對目前世界及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形勢的相關資料的閱讀,學生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形勢嚴峻,總結出本文作者在告訴我們:我們應敬畏生命,關愛自然,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首先,在確定上《雲南的歌會》這課時,我就想着,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既要上出語文的本色,又要凸顯語文的靈性。本着出新的原則,我上網查閱了很多資料,看了許多關於這課的教學設計。還翻閱了沈從文的一些書。他在《淺談湘西的藝術》中,有這樣一句話:“在昆明鄉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聽到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我覺得,這句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作者對雲南的印象。於是,我就抓住“美妙有情的歌聲”作爲切入點,設計了三個環節:

一是,找一找美妙有情的歌聲。

二是,說一說美妙有情的特色。

三是,品一品美妙有情的生活。

根據這樣的定位,我設計了整節課的內容,探究了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意圖。

作者本就是苗族人,他對雲南及雲南民歌有着不同一般人的感情,在這種感情積澱下,寫出的文章,是情真意切的。作者想借這篇文章,來表達自己,對雲南民歌的熱愛和讚美,從而歌頌雲南人民,對生活的熱愛。

基於這一點,我把課文的情感目標定爲:領略雲南民歌的風采,感受雲南人民對生活的熱愛。

其次,上課一開始,導語尤爲重要。新課標中對語文的學習作出了這樣的解讀,“語文學習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因此在導語的設計上,我先展示了“雲南印象”,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雲南風情,引發學生的興趣,走進雲南,領略雲南民歌的風采,感受雲南人民對生活的熱愛。

第三,在對文章的分析上,考慮到文章的體裁是散文。爲了讓學生更好地快速理清文章脈絡,在問題的`設計上,我用一個大問題帶動其他小問題,然後在各個小問題的設計上根據課堂的需要靈活調整,這樣就使得整節課條理非常清晰,比如,用“找出文中美妙有情的歌聲”這個問題,提攜整個課堂,既關注了學生的情感認知,又自然引領學生去細讀課文,品位語言,達到“文”“言”的絕妙結合。

第四,整節課,我本着一個原則,“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體現兩個“尊重”:尊重文本,尊重學生。

尊重文本,從文章內容出發來設計問題,讓學生能從文章中找到理想答案。

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見解。比如品析文章時,我就特別尊重學生的發言。有個學生在“生長的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的時候,我提出:從這句話中我們能讀出什麼?有個學生回答說“生機”,這個學生風馬牛不相及的回答,招徠了學生的'一片嬉笑,我非但沒有一口否認這位同學的發言,而是認真傾聽,耐心對這位同學進行引導、點撥、鼓勵,最終達成共識。試想如果當時對這位同學的發言一口否決,或是直接進入下個環節,就有可能讓這個學生因爲這次回答問題的陰影而影響以後上課的熱情。打擊了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自覺性。所以,整節課中我時刻注重尊重學生,張揚學生個性,鼓勵有見解性的發言。

最後,在設計結束語的時候,我依然是從文章和生活聯繫的角度出發,設計了抒情性的結束語,讓學生再次回到文本,感受雲南人民對民歌的熱愛,從文本走向生活,把雲南人民對民歌的熱愛,遷移到雲南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很好完成了從文本到生活的拓展。不但完美結束了課堂,而且總結了課文內容,給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回味中走出課堂。

總之,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不但收穫了很多教學上的東西,也讓我深深體會到:要上好一節課,教師就要能夠準確熟練地駕馭教材,儘可能地豫設,課堂上將可能出現的問題,想好對策。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這樣,才能真正上出一節成功的課。這也將是我今後繼續努力的方向。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在這節課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探究性和創新意識;注重在實際觀察、記錄的`體驗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注意了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活動過程設計細緻而有層次性,活動內容可根據學生實際進行選擇,活動流程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我感覺這是一篇能較好地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綜合性學習課。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我在這堂課的教學上主要圍繞“父疼子”“子愛父”這兩方面展開教學。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所以,我通過反覆朗讀、圈劃,引導學生體會了父親無微不至的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講課時,我花費了大量時間,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細細品味四次寫背影的文字,同時,讓學生體會課文中自我反省的文字,瞭解作者的心理是前後不同的,起初對父親的不理解,相反覺得父親說話不大漂亮,甚至暗笑他的.迂,及到看見他的背影,這才良心發現,作爲兒子,在父親面前自以爲是是不對的。引導學生注意調整心態,體會家庭親情,然後讓學生用心去體會自己的父親舉手投足間的父愛。對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談自己父親的哪些細節令人難忘。學生表現較好,參與度較高,也真實可感地表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父親的故事。

我也在想,只要觸動了學生情感的心絃,即便是寡言的學生也是能說出自己內心的故事的,關鍵在於老師如何觸動學生的心絃。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教學第一課《中國石拱橋》時,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後,回憶前面學過的記敘文和抒情意味比較濃的課文,在比較中發現說明文和它們的不同之處,如沒有貫穿首尾的故事,不以濃郁的感情打動人,不注重細緻人微的描寫、刻畫等。然後在學完課文後,和學生共同總結說明文的文體特徵。在比較中認識說明文的文體特徵。

1、爲讓學生明白本文的文體是說明文,並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特徵,大屏幕展示說明文的基礎知識。分析總結不同於其它文體的特點,在課堂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教學步驟。

2、讓學生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徵。首先讓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的前提下,給題目加修飾語。這一個步驟有利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側面瞭解課文內容,因此,教師不必現在對學生的回答下結論,應多鼓勵他們回答問題。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總體的瞭解,有了這個基礎,纔有可能完成深入說讀的目的。對照課文,找出作者是怎樣解說中國石拱橋的特徵的,讓學生學會提煉概括說明對象的特徵。。試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找出中國石拱橋的特徵是歷史悠久、形式優美、成就突出、結構堅固、分佈廣泛、形式多樣。接着分析趙州橋、盧溝橋作爲中國石拱橋的代表性的`橋樑,哪些詞句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徵。

在教學第二課時,我讓學生注意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從文中的詞句體會到:使用數字準確;沒辦法用準確數字的,就用表示估計的數字;尋暫時還無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測的語言來表達;恰當地使用限制性的詞語,使表達的意思趨於準確。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打比方、引用、舉例子、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等。找出句子說說採用了哪種說明方法。經過三課時的細緻教學,學生對說明文的特點有了認識,學習說明文也有了方法。但是,我是教得吃力,學生是學得乏味。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再塑生命》這篇課文寫莎莉文老師對我啓示世間真理,給我深沉的愛,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今天下午上這節課時,由於備課時間倉促,情急之下,我臨時上網蒐集了作者的生平簡介,課文中需要學生理解的幾個重點問題,就匆匆忙忙地踏着鈴聲走進教室。課堂教學環節基本上按照作者簡介、整體感知、探究問題、分析人物形象等思路進行,結果發現:學生上課情緒低落,對於提出的問題毫無興趣可言,一節課下來幾乎是在聽我的“獨角戲”,搞得自己身心疲憊,更不要提什麼學生的創新了。於是我犯愁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整節課猶如一潭死水?

上網瀏覽了幾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讀着別人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的'同時,我開始反思今天這節課的失敗之處:對教材不熟悉,缺少教師的情感投入,缺少寬鬆、民主的教學環境,又怎能激發學生用心去學習,去感悟,從而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又怎能被作者的堅韌頑強的精神所感動?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以往教學相比,八年級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八年級是一個分化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基礎仍然要重視,尤其是字詞積累;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寫作方面應該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同時向中考靠近。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在摸索中前進,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

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以往教學模式,突破新天地。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根據《海燕》的本身特點和語文課的要求。“讀”就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象徵、對比的寫作手法與衆多的修辭格也是朗讀時必須掌握的知識;體會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形象的'作用,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一百餘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敘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着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在人物描寫方面,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有情味。

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學習習慣,學生藉助註釋和詞句理解基本內容,教師只激發,點撥。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讀的訓練中,我以讀思結合的閱讀原則:初讀──速讀──競讀──研讀──背誦,自學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提高了學生文言閱讀能力。

同時,我還注重文言文拓展訓練,因爲課堂學習畢竟閱讀的範圍小,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文言文的拓展訓練《指鹿爲馬》、,《哀溺》等閱讀練習,使閱讀過程中的諸多收穫得以鞏固與積累。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10月28日,趙一博文化傳媒公司來我校做了一場題爲《喚起心中的巨人》的精彩演講,我作爲一名班主任老師,陪同我班學生一起聆聽了這場精彩的演講。聽後,我深有感觸,現在談幾點自己膚淺的感受。

1、演講者的演講富有激情,始終充滿了感情。演講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讓學生樹立自己目標併爲實現目標面去努力奮鬥。學生個個聽得都有非常認真,並且信心滿滿。特別是與學生的互動環節,學生都積極地談了自己的理想。我想自己在平常的教學中缺少正是這種激情和感情。如果我們整節課都有能充滿激情,那麼學生的學習效果肯定不錯。這是值得我借籤和學習的。

2、演講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對學生進行了感恩教育。這也是整場演講的高潮。學生和家長每人聽得都非常認真。演講者講的聲情並茂,講到動情之處演講者流下了熱淚。再看學生和家長聽到動情處也是哭得稀里譁拉。特別是當學生深情的注視着自己身邊的父親或母親時,很多家長和學生都相擁而泣。當學生以中華民族最傳統也最重的'禮節——雙膝跪在父母的身邊時,我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了。是啊,我們整天教授學生知識,教他們如何去學習,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卻忽略了對學生的感恩教育。這是我作爲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失誤。在今後的班級工作中我一寫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不僅主學生學到科學知識,也要讓學生學到如何做人,如何去感恩自己的親人、朋友、老師、同學,去感恩世界。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本學期我授初二年級兩個班語文,現將中段考前的教學反思一下:

一、教學沒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儘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採用的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教學目標無從談起。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並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語文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閱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係,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對教材的把握與切入點不準,缺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使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習的`抑制情緒。現用的語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了生活的語文和學習的實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難棄傳統的思維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產生了對語文學習的抑制情緒,影響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

對策:緊扣語文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語文學科的特色,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語文,對學生終生有用的語文;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教育教學沒能讓不同的學生在語文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我會說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我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地理成績的提高。

對策: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平時佈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佈置作業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儘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