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雨鈴鐺》這篇課文,內容短小精悍,語言清新優美,生動活潑,充滿了情趣,是一篇豐富學生語言,積累學生語言,訓練學生語感能力,獲得初步情感體驗的好課文。在鑽研了教材之後,如何通過朗讀,領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何巧設環節,引導學生想象,促進個性化學習?是備課過程中我不斷思考的問題。課後,我對這課的教學過程進行了認真反思,總結出了一些成功之處:

一、展示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老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學習?展示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是這節課的一個優勢。

二、提高興趣,讓學生愛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教學這課時,我以《小雨沙沙》這首歌導入,看着他們興奮自豪的樣子,我知道這節課開了個好頭。課上,我充分利用學生愛聽“好話”的心理,“你真棒!”“你真會想!”“你讀得太美了,真希望現在就下場春雨吧!”等鼓勵的話我會毫不吝嗇地送給他們。特別是送給學生第一份“豐厚”的獎品時,我感覺到同學們的興致更高了,學習的動力更強了,都紛紛舉起了小手,用渴求的目光注視着我,顯然這種獎勵機制奏效了。

三、以讀代講,讓學生感悟春雨的美。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這是一種審美的體驗。爲了讓學生對春雨的'美有所感悟,我先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要求正確讀文的過程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再流利讀文,最後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特別是指導朗讀這一環節,老師先配樂示範朗讀,然後重點指導學生該如何讀好“沙沙響”、“丁零當啷”,再指名請學生朗讀,最後集體朗讀。在清脆悅耳的《春姑娘的歌聲》的配樂聲中,同學們顯得特別興奮,通過一次次地美讀,細細品味,漸漸地把作者的情感化爲自己對春雨的喜愛之情了。

四、展開想象,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

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我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結合兒童生活經驗,藉助情境,請學生說說平時聽到的雨聲是什麼樣的?能學一學嗎?孩子們的思緒猶如閘水一樣涌出來。“滴答滴答像鬧鐘發出來的。”“噼裏啪啦像放鞭炮的聲音。”“嘩嘩像海浪拍打着岸邊的聲音。”接着,我又戴上小燕子的頭飾把學生的思路引到了“春雨在招呼誰回來?能和小燕子打個招呼嗎?能和我說說話嗎?”上,在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中,我帶着他們一遍一遍地讀着“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每一次讀似乎都有新的體驗,孩子們喜歡極了。於是,我借勢引導學生春雨還可以招呼誰?做些什麼呢?請仿照詩歌最後一句續編兒歌吧!孩子們一邊想象春天萬物的變化,一邊將想象到的內容以兒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春雨的認識不再侷限於課文。有的說:“它在招呼小青蛙,快快醒來捉害蟲。”有的說:“它在招呼小樹苗,快快長出新葉子。”還有的說:“它在招呼桃花,快快露出笑臉來。”多美的詩句啊!孩子們把書上的語言變成了自己的語言,在無拘無束的想象與交流中展現個性的童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得到了昇華。

但課堂總是充滿了遺憾啊。這節課出於向老師們展示一個較爲完整的教學流程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於飽滿,使得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這一環節較爲倉促。另外,讓學生迴歸課文再讀時,忘了讓他們加上動作讀。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爲: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進一步探詢有效的反思的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名反思型教師。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確定了以下幾點:

2、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希望着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係,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這堂課也體現出許多問題和不足,希望能對以後的教學起到借鑑作用,注重課堂朗讀,但形式不夠豐富,並且教師的示範性還不夠到位。在課堂上分角色、分層次的朗讀比較多,但是相對缺乏集體朗讀,不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可以整合全班進行分角色朗讀。而且作爲低年級學生,教師的朗讀示範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課堂上引導有餘、示範不足。沒有什麼比教師親身示範更能讓學生直觀地體驗。

整體感知課文的時候,不能讓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性地朗讀。這讓學生失去了一個隨文思考的機會。而在朗讀之後再提出疑問,既花時間又會影響課堂效果。

在課堂上,我缺乏“靜待花開”的耐心。這點體現在進行深入的課文分析之時,因爲新課之前的導入讓學生們感覺很新鮮有趣,而進入課文分析之後,要讓學生從剛纔的熱烈中投入另外一個冷靜思考的氛圍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課堂不能永遠熱鬧喧天,安靜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現有價值的思考結果,而作爲教師不僅僅要給學生積極引導,還要有等待的耐性。

課堂永遠是一個充滿意外,而又總是留有遺憾的地方。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每次的認真總結分析都可以幫助我在教學上更進一步。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蘇教版小語第一冊《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童話形式的科普知識短文,描寫了秋盡冬來的季節特徵,告訴我們自然界的動物和植物如何準備越冬的情形。作者將秋天人格化,通過“秋姑娘”發送傳遞秋天的信息,給了我們季節變更的相關知識,自然有致,生動引人。同時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一年級學生雖剛入學,但他們的學習經歷並不是一張白紙,教師同樣要關注學習主體的自主建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本課的學習內容淺顯、有趣,學生易於學懂,教學中多次創設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環節,組織、引導學生自主感悟。這樣以學定教,以體現新課標中所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思想。

2、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環節,閱讀教學應儘可能地讓學生去讀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開放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學會朗讀,在讀中體會情感。這和新課標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3.多種課程資源並用,爲學生創設了一個美好的學習環境。課中,美麗的動畫,形象的.詞卡及印有課文內容的大楓葉,把學生帶進了如詩如畫的學習情景,使學生身心得到陶冶,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

以下談談我在這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在近一年多的新理念、新教材、新模式的實踐中,我嘗試採用“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教學組織方法,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然後在教師的適時引導下,讓學生從興趣出發,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到課堂上充當小老師,介紹、交流、表現學習的效果,從而達到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學習效應,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情感上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這不僅改變了現行的師教生學的教學模式,同時也爲學生提供一種新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參與教學,獲得生生教學的學習效應,不僅鍛鍊了能力,還影響了全體學生,激勵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慾望,保持全體學生興趣的持久性,教學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2、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蘊含了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在篇篇課文中,不僅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科學知識,還滲透了生動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秋姑娘的信》中,通過“秋姑娘”傳遞信息,表達了秋姑娘對好朋友的關心。教學中,我們也應當激勵學生關愛自然,關愛夥伴,培養相互關心的人文品格。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空洞的說教他們不能完全接受,或者似懂非懂,但如果換個方式,效果就會大不相同。教學時,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他們扮作秋姑娘給好朋友送信,學着秋姑娘的樣子對好朋友說說想說的話。換了個角度,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人人爭着做秋姑娘來關心好朋友。在不知不覺中,體會了朋友間的關愛,培養人文品格的教育也滲透其中。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一課

《一去二三裏》是一首饒有趣味的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美麗的山村風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數字鑲嵌其中。在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觀察課本插圖,說說插圖裏都畫了些什麼,然後引出課題《一去二三裏》,接着請他們讀一讀童謠,用鉛筆圈出本課的生字。因爲一到十這十個數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經認識了,因此教起來沒有耗費太多的時間,比較順利。而就童謠本身來說,我發現很多孩子都已經能背誦,但存在朗讀拖沓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及時進行了糾正,不過效果不是很好。看來,這是一項需要時間慢慢來的工作。就整篇課文來說,我認爲難點在於字的書寫。孩子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書寫是從這節課開始的。在認識了田字格之後,我指導孩子們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麼樣的,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並告訴他們字不要寫得“頂天立地”。我發現大部分孩子對寫字還是很有興趣的,一筆一劃寫得可認真的。有的孩子認爲自己字寫得不夠好,就一直擦,直到寫得自己滿意了爲止。對這樣的孩子,我及時進行了表揚,同時告訴他們一筆一劃看清楚,找準位置再寫,這樣就不會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裏》這節識字課就這樣上完了。從整體來所,條理比較明晰,結構也相對較爲完整,但是我也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學過程中情景的引入做得還是不到位,比如在介紹課文時,可以講一個小故事,讓孩子們把注意力轉移到課文中,而不是單純地爲識字而識字。“繪聲繪色”地上好一堂課,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第二課

《口耳目》學生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如果老師說我們來用數學知識學語文,或者是說來畫畫、唱首歌等,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會被吸引過來,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課程和課程之間,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語文這門課程又是和生活緊密聯繫的,有很多內容都是可以和別的課程相聯繫。比如在認識一到十的數字時,在鞏固的時候我就做一個數學小遊戲,讓學生加一加、減一減,把得數找出來,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比開火車或者指名讀好濃多了。

第三課

《在家裏》作爲第一堂課跨越式課例展示,課前我作好充分準備。我認真備課,根據本課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我是這樣安排這堂課的:一、創設情景,學生介紹自己的畫。二、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話。三、學習本課生詞,按:圖──拼音──漢字的順序出示。選詞說話;認識三個偏旁扌、氵、糹,四、讓學生進入跨越式平臺。從實施教學的方案來看,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氣氛較活躍,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第四課

《操場上》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多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復現生字,開火車、比賽、玩拼字遊戲、貼圖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這些活動中又調動了學生的眼、耳、口、腦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學生始終處於興奮之中,學習熱情高漲,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覺認識了這些字。 注意力難以保持是一年級的年齡特點。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學中要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識字,體驗識字的樂趣。這樣教識字,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不是把識字當作任務,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教師的建構主義思想、人本教育理念蘊含其中,體現了個性化教學的本質特徵。

第五課

《畫》是一篇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教學時,我緊扣畫中的內容,讓學生看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當學生對圖中內容熟悉後,我說“山”,讓學生找到相應的詩句,畫出來,讀一讀,並圈出“山”;我說“水”,讓學生找相關的詩句,當學生找到“近聽水無聲”,讓學生說說爲什麼水會沒有聲音呢?從而不斷的讓學生揭出謎底。在說到意思相反的詞時,也許是學生對詩句不夠熟悉,我發現學生中能找到3對反義詞的同學不多,師生一起探討後,我引導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意思相反的詞,學生的積極性倒是蠻高,說出了好與壞,高與矮,胖與瘦、美與醜等相對的詞語,課堂中出現了一個小高潮。

第六課

《四季》1、教師的欣賞與鼓勵,可以生成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樹立了他們的自信心。2、正因爲有了前面語言的積累,情感的體驗,纔有了這些精彩的創新和運用!3、這裏創設了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這樣不但讓學生產主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

第七課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它主要通過對江南水鄉的優美景色的介紹,讓學生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以學生爲主體,依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愛好,儘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帶入江南美麗的風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語言。在學習“竹排、樹木密、禾苗、江南、魚米鄉”等詞語時,我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圖片、聯繫上下文等方式來幫助理解詞語。在教學中我重視朗讀,讀中感悟。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課文,別看這麼短的兒歌,有些孩子要讀上好幾遍才能讀通順。在學生理解了字詞、理解了課文後,我讓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採取自讀、自背,小組內讀、背,等多種方式,有很多同學學完課文就會背了,而且很輕鬆,效果非常好。

第八課

《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課認識一個偏旁“草字頭”,學會7個生字和會認9個字。在7個生字中,要重點指導讀準“青、前、香”的字音。9個認讀字要讀準“座、哪、房、最、亮、窗”的音,在記字形方面,可以利用熟字,筆畫筆順記字形。1、用比較的方法,觀察圖畫,讓學生說說哪座房子最漂亮?再讓學生指指哪是小學堂。2、讓學生觀看過去農村破舊房屋、矮窄門、小低窗、房前房後樹少草多的錄相。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白小學堂爲什麼最漂亮。

第九課

《爺爺和小樹》 這一課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了動畫現情境,語言煽情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我自己比較滿意:那就是在讓孩子們看動畫的時候,我問:這西北風怎樣啊?他會對小樹說些什麼呢?你覺得小樹怎麼樣啊?(很可憐),小樹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你看着一切,你想爲小樹做些什麼呢?當孩子心地裏那柔柔的溫情被形象的畫面,老師的語言撩撥起來的時候,我不失時機地說:別急,有位老爺爺看在眼裏,疼在心裏,他來保護小樹了。他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朗讀起課文來。後來,又讓學生想象說說,小樹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又會怎麼說?有了前面的鋪墊,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思維格外活躍,語言生動,想象合理又充滿着親情,讓人感動。這是一堂情與理交融的課。孩子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得到了情感的薰陶和人性的教育。文以載道莫過於如此。

第十課

《靜夜思》 在教學《靜夜思》這首古詩時,我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由於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已經熟背了這首古詩,因此在別的同學朗讀時,一部分同學根本不認真看書中的每一個字。當我把書中要求會認的字找出來時,一部分同學卻不會讀。

這就使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在幼兒園先學這些知識,是弊還是利。於是我把這首詩抄到了黑板上,強迫他們在聽別人讀古詩時,認真看古詩中的字。經過長的培養,我想:他們一定會養成好的聽課習慣。

第十一課

《小小的船》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激發學生認識情感、激活學生認字思維,從而讓學生找到識記的方法和樂趣,在樂趣中識記、主動識記。首先,讓故事激發興趣。我在開課時,設計了謎語激趣引入。在開課環節,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開課時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樣一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調動了他們的'興趣。

第二,注重識字教學。學生一開始就對課堂產生了濃厚興趣,抓住這個機會,我們利用設計好了的各種認讀識字的形式將知識點更好的傳授給學生。首先要學生對本課的認讀生字有個初步的認識。例如通過自由朗讀、點名朗讀、齊讀課文等形成學生對生字的音和形有整體的感知。學習生字,我不是一味地讓學生用各種方法記字形,而是預設了幾個教學點,“坐”字用猜字謎、反義詞(坐對立)來幫助學生釋義,學習“彎”字,我演示了偏旁“弓”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記形。鞏固生字環節,我用了遊戲“摘星星”,學生興趣濃厚,效果非常明顯。

第三,練習想象說話。在本課教學中,我還不失機會地積極開擴學生的想象空間。我設計的“彎彎的月亮像什麼”、“彎彎的事物有那些”、“藍藍的天空像什麼”、“閃閃的星星像什麼”等問題,並讓學生想象“你坐到月亮上,會看見什麼?”讓孩子積極投入了想象和思考,並鼓勵他們踊躍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學生對課文內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十二課

《陽光》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怎樣讓學生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呢 我設計的是在識字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想象,比較,做動作等方式,去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理解,體會陽光的真正美好與寶貴.教學中緊緊圍繞陽光給大地及人們帶來的美麗與歡樂,來表現陽光的寶貴,學生理解起來淺顯易懂.又通過蒐集的課前資料,去了解陽光的一些課外知識,即幫助理解了課文,又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這節課下來,整體來說效果還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識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導寫字過程中時間有些緊張,在理解重點詞時,引導得不夠到位,以至學生沒法領會,回答不到點子上,最後忍不住自己講出來了,以後,我會吸取經驗,多請教老教師,討教些好的經驗方法,讓自己的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

第十三棵

《影子》1、在教學中,我注意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

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習熱情,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小組的學習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

3、自主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質疑,更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培養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思維能力。它不僅讓孩子由被動學習轉爲主動學習,而且激發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激活了課堂教學氛圍。

第十四課

《比尾巴》開始上課,我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出六個小動物,讓孩子們當裁判來評評動物們的尾巴,同時也讓接近生活實際的活動走進他們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孩子們躍躍欲試,很快能猜出來,這樣的情境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也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讓學生說說你有什麼方法學好這些生字,同桌之間互相交流,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這樣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比如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生字“巴、把、公、鬆”放在一起,讓學生髮現識字規律,滲透識字方法。

兒歌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前就會背了,爲此,在朗讀指導中,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同時注意穿插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開火車”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合作讀、邊讀邊表演等,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我覺得主要有兩點:一是在指導朗讀時,有些亂,層次性不夠強,沒有落到實處。二是課後拓展部分,從課堂實效性來說,花的時間較長,意義不大,我經過反思覺得安排背誦會更有效。

第十五課

《比一比》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閱讀的基礎,是寫作的基礎。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體會到低年級的識字、韻文教學也是首先研究教材,把握重難點。然後圍繞識字的重點確定教法、學法。在“比中學,學中比”,體現了本課的特點,又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語文課堂應是情趣和夢幻的棲息地,這學期我自己也感覺課堂上嚴肅有餘而活潑不足,忽視了兒童的情感需要。課後,我強烈地感覺讓課堂充滿情趣,不僅是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語文教學、識字教學本身內在的要求。語文生來就是爲着放飛兒童的夢想而存在的,每一個漢字都可以激發孩子無窮的想象,一個個漢字連綴起來那就是一片放飛的天空

第十六課

《自選商場》在教學《自選商場》一課時,我對學生進行了如何說完整話的滲透與指導。而且效果不錯,表面看沒有什麼缺憾。但是當課後學校領導進行監控時我才發現,自己在課上只注意了對學生順向思維的訓練。因此,當問到什麼是日用品時,學生就不會順着這樣的問題說完整話了。可見缺少逆向思維的訓練。導致學生只會按照教師的訓練直來直去地說話。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可塑性比較

大,教師向什麼方向引導,學生就會向什麼方向發展。因此,教師要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成爲拓寬學生思路的指引者,另外,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完整性,善於聽學生說話,時刻引導學生說完整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得到訓練,確實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第十七課

《菜園裏》這篇課文有十幾個要求認的生字,我想方設法讓所學生字和學生多見面,先是讓孩子看蔬菜圖片(圖片上有蔬菜名稱和拼音)說說你認識的蔬菜寶寶名稱,再讓會認的小朋友帶大家認讀,這是第一次和生字寶寶見面。再是讓同桌藉助拼音讀蔬菜名稱,再開火車認讀蔬菜寶寶名稱。認讀後去了拼音再認,再從這些蔬菜名稱中出示生字,讓孩子互相交流記憶方法。然後是學生齊讀,集體交流識字方法,孩子用加一加減一減,記筆畫等辦法來說自己的認字法。接着請同學們指名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後,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較好。如此生字教學體現層次性,遵從一年級學生識字的特點,“認得快,忘得快。”這麼有層次有梯隊,通過反覆訓練,紮實識字,採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自主識字意識學生對生字的認記一定能得到鞏固。

第十八課

《日月明》這一課將多個會意字,串編成了一篇小韻文,這麼多個會意字,學生們會理解並記憶嗎?

我帶着自己畫的簡筆畫走進課堂,學生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他們有的說:“‘日’很亮,‘月’也很亮,那‘明’就更亮了。”在學習“鮮”的時候,學生說:“‘魚’肉很好吃,‘羊’肉也很好吃,‘魚、羊’在一起就更好吃了。”“滅”字學生會說:“‘火’上蓋牀被子就滅火了。”

我想,作爲一名教師要面對新課程的挑戰,我們要學會向書本學習,學習理論,開闊視野,尋找解決辦法後,再回到課堂。因而,我也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太少了,我還應該加強學習,多讀書、多積累,以滿足教學需要。

第十九課

《我多想去看看》一,本課注意了讓學生讀課文後,讓學生提出問題,通過引導,有些學生能較好的提出問題。例如,他們想去哪裏看??看什麼?天山什麼意思。這樣從學生問題出發,避免了課堂煩瑣的分析,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注意力分散。這樣從學生的問題出發吸引了學生,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由於本課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別容易激發學生的說的願望,所以,在教學中安排了說話練習。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練習,學生說得不錯,有的孩子說,他要去天上看看那裏的月亮,有的說也要去北京看看,有的說要去太空??很好的發揮了他們的想象。這樣的訓練也是幫助學生逐漸從口語表達向書面語轉化的一個好途徑,這種模仿說使他們很快掌握、瞭解一些意思該如何表達。

有了好的課文,一些訓練,一些感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與單篇備課、教學相比,“單元整組教學”更強調學習資源的整合與生成,着眼於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強調一個時段內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推進”,以求實現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一、單元導讀課的教學

整體感知:是在單元內容學習之前,進行單元“導讀”。其具體操作爲:以單元開頭的“導語的文字”爲切入點,在教師帶領下,學生通過聽錄音、看錄像、自己試讀或同座互讀互聽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初步瞭解本單元內所有學習內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單元專題的情感意識,孕育求知慾望。

在本單元導讀課中,我們力求體現四個“導”:

一導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爲使學生在兩週左右的時間裏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良好狀態,此環節至關重要。在導讀課中,導趣應貫穿課堂的始終。

二導學,滲透目標。單元導語中雖然處在單元的首席位置,卻常常受到不屑一顧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單元導語的內涵價值,以及對一箇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

嘗試之初,可以用教師引讀來理清句序,提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讀懂意思。逐漸,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劃出要點。要點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學習方法”,還有行爲實踐的目標。

三導讀,讓學生瀏覽整個單元的全部內容,從總體上接觸,感知教學內容。只要把握好導讀的度,非但不會影響後面的閱讀,而且可以讓課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對整組課文的感受。

四導行,全面鋪墊。引導、鼓勵學生去主動蒐集相關資料(應進行指導,可分組進行,增強針對性),爲後面的.學習鋪墊一種共同的學習情緒,營造一種共同的學習氛圍,擴大語文學習的平臺。

二、單元整組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單元整組教學”的主要思想注重整組教材內容的縱、橫向聯繫,教師隨時要根據學生學習活動需要將學習內容有機整合,適時適度地調整教學計劃。教學時空、教學方法、課程資源的全方位開放,來自學生方面的許多知識信息、方式方法,隨時會涌進課堂。

教師必須做到對整組教材心中一盤棋,對整組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研讀,對孩子的意見要能虛心採納(尊重孩子、保護其自尊心),而且要靈巧地選用(適量、適度)。這些,都要求教師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厚實文化底蘊,紮實業務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靈活多變的課堂活動形式。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堂小學一年級語文課,講完課以後,我深深地做了反思,並及時找到幫扶我的骨幹教師曹老師,讓她幫我進行評課。曹老師不愧是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幾句話就點出了我課堂設計中的很多漏洞。

首先,在我把圖片和對應的甲骨文貼在黑板上時,直接出示小黑板,檢查學生掌握現代簡化字的情況,而沒有一個過渡。曹老師也給我指出來了,她建議我在出示小黑板之前,先讓同學們自主學習,發現甲骨文和簡化字的異同,並指出這些字是象形字。這纔是本課的重點,而我恰恰把這一重點給忽略了,這在以後的講課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重點。

其次,在出示卡片檢查學生掌握生字情況的時候,一味地開火車,讓學生起來讀,曹老師建議我在這個環節中,適當地點出幾個重點生字,讓學生組詞或說一個句子,加深學生的印象。

最後,在教授學生生字筆順時,沒有強調重點,一味地讓學生寫,這也是不應該的。畢竟我面對的是一羣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是一羣纔剛剛學會走的孩子,要一步一步來,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眼高手低。

教學設計到評課,曹老師都給予了我很大的鼓勵和支持,並對我進行悉心指導,給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在我以後的工作中,受益匪淺。在此,對曹老師以衷心地感謝!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新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語文識字課要多認少寫,認寫分開,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極大調動了學生的識字樂趣,爲學生營造寬鬆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採取識字與讀文整合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回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創設情境,巧妙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從內心感受識字的快樂並在語言環境中掌握數量詞的用法。採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看圖識物,學詞讀文,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體驗幸福的生活。

注重以讀爲本,自主識字。數量詞的運用並非死記硬背,歸根到底是生活經驗所積累,是在運用中熟悉的。以多形式的朗讀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印象,從而熟悉數量詞的運用,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及合作意識。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更多的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課堂的隨機評價,本節課中師生之間的評價語運用得當,不但注重用激勵性語言恰到好處地敲擊在學生的心坎上,促使他們努力地思考,大膽地表現,更注重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平等關係。

本課採用“詞串”的形式識字。課文講述的是夏天的鄉村夜晚,和識字5有一定的關係,因此,趁熱打鐵,通過觀察圖,使學生初步獲得鄉村夜晚充滿溫馨的感受,再引導學生具體觀察圖上的事物,體會夏天夜晚的特點。在朗讀上,學生通過模仿,一邊讀一邊打着節拍讀,基本能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把這篇識字文當作韻文來誦讀。在這篇課文中還蘊藏了一個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愛聽故事是孩子們的天性,在學習“牽牛”和“織女”這兩個詞語的時候,我通過講故事來引導孩子記憶詞語,孩子們興趣盎然,連平時課堂不注意聽講的孩子都牢牢掌握了這兩個詞語。看來,今後的教學用恰當的故事來吸引孩子是很有效果的。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柳樹醒了》是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課文中的插圖,讓人感到春天跳動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奮進的。在教學這一課前,我先讓學生回家觀察柳樹,把觀察到的講給爸爸媽媽聽,並讓爸爸媽媽記錄下來,第二天帶到學校來。這樣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對柳樹的生長過程已經掌握一二,在上課時學生紛紛發表意見,課題氣氛相當活躍。在這篇課文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理解、想象和說話練習。在教學第二小節時,我畫一棵柳樹杆,讓孩子們來添加柳枝的遊戲,通過對“硬梆梆的柳枝”和“柔軟的柳枝”進行對比,感悟課文,孩子們學起來輕鬆有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爲放得太多,還沒有及時地收回,所以課堂上稍顯得亂了一些,這是我應該注意的地方。但是,通過教學的.嘗試,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時,實踐活動的重要性,他對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儘可能讓學生有時間活動,以便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本學期以來,我對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後工作打算,我有如下感受:

一、考後思考:小學語文的教學和學習對於學生的發展以及其他科目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小學語文的學習,有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因此,關注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改進:

1、靈活調整學生的座位

低年級學生不同於高年級的學生,他們更加註重課堂的新鮮感,靈活多變、生動有趣、富於趣味的'東西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在進行課外活動或者公開課講演時,教師可以改變原有的座位安排,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2、營造良好的師生氛圍

要努力爲學生營造一種融洽的學習氛圍,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耐心細緻地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鼓勵和幫助學習成績不好、基礎較差的同學,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意見,主動徵求學生的看法。

3、廣泛收集課外知識

教材所涵蓋的知識面是相對有限的,教師在講解課文之前應該廣泛蒐集相關的課外知識,將課外知識與教材內容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使學生對課文的領會更加透徹,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整理相關課外知識。

4、學習方法多樣化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優化組合,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

三、專業不足

1、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注重課本知識的教授,學生對知識缺乏深度的理解。

2、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不能全面瞭解每一位學生。

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缺乏溝通與交流,特別是對於成績較差的同學,教師缺乏足夠的瞭解。

3、小學語文教學忽視學生的認知特點,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只是採取教師講解,學生聽取的模式。這種模式完全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的地位。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口語交際是一種行爲,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習慣,在我執教的一年級口語交際課《猜謎語》中,作了一些嘗試與探索。

1.創設情境──讓孩子人人想說。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具體情境中培養出來的,沒有具體的情境,學生就不可能有雙向互動的實踐過程。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能喚起學生的交際需要,激發學生的交際動機,調動學生參與交際的積極性,達到“人人想說”。

在《猜謎語》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進入到“猜謎語”的角色中來。

比如,一上課,由孩子們最喜愛的動畫人物“小公主”帶領大家進入“謎語王國”,介紹古代的謎語,猜燈謎的風俗,又去看謎語王國裏的小朋友猜謎的情景,孩子們一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我又創設了“我說你猜”的競賽情境,“小公主”帶來滿樹的紅蘋果,爲猜謎獲勝的小組獎勵紅蘋果。靈活的思維,互動的交流,合作的精神開始形成,時時會迸發出思維的火花,令人驚歎。最後一個環節是遊覽“謎語王國”的全班互動情境,每個小組就是一個小“謎語王國”,孩子們可以走下座位,到別的“謎語王國”去參觀,去猜謎,去交流。每個孩子包括平時不大說話的孩子在內都積極地參與了這項活動,把口語交際實踐落到了實處。

正是通過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情境,吸引每個孩子積極參與到口語交際中來,才能做到“人人想說”。

2.典型引路──讓孩子人人會說。

“人人想說”只是口語交際的前提和基礎,小學生閱歷淺,語言表達還處於生長髮育期,模仿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內在動機。要想把口語交際訓練落到實處,讓孩子“人人會說”,還要發揮典型個例的指導示範作用,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禮儀。

在指導學生小組合作猜謎時,讓學生觀看了一段小朋友合作猜謎的錄像,要求學生認真看,想想在小組裏猜謎要注意什麼,引導學生說一說小組合作猜謎的要求。有了典型示範的引路,又有了學生的觀察思考作基礎,在這之後的`小組合作猜謎甚至整節課裏,孩子們都在注意着如何去表達,如何去傾聽,如何去和別人交流,這對口語交際習慣的養成有很大促進,讓學生在原有口語交際水平上有所提高,真正把口語交際訓練落到實處。

3.平等對話──讓孩子人人樂說。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其前提是課堂上的平等對話,有了平等對話,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民主、寬鬆,思維變得活躍,交際時時互動,學生身在其中,躍躍欲試,“人人樂說”。

在《猜謎語》“我說你猜”環節中,有位學生出了這樣一則謎語:“嘴像一把鏟,腳像一把扇,走路愛搖晃,水上能划船。”另一位同學答出了是鴨子,並且非常充分地講了理由,我和同學們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正要往下進行時,另一位學生高高地舉起手來,“老師,還可以是鵝,因爲鵝……”顯然,這是一位喜歡思考的孩子。我並沒有直接去肯定他,而是問其他同學,可以通過他這種不同的答案嗎?爲什麼呢?我們應該怎樣鼓勵這位全班最勇敢、最愛思考的同學呢?最後,同學們一致選擇,用最熱烈的掌聲來鼓勵他。顯然,這種平等的對話,不僅對於這一個孩子,對於全班同學都是莫大的信任和激勵,孩子們的思維更加活躍了,參與更主動了。

有些孩子自信心不足,害怕說不好而不敢說。我更注意關注這些孩子,給他們一個寬鬆的環境,讓他們無拘無束地參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彆着急,慢慢說。”“你說得很好,聲音再響亮些,讓大家都聽到。”“說錯了沒關係,同學們會幫助你。”“你的進步真快!”學生聽了這些話,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參與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創設情境,讓孩子人人想說;典型引路,讓孩子人人會說;平等對話,讓孩子人人樂說,讓學生在精心創設的交際情境中切實有效地進行語言實踐,養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通過這段時間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感受很深。不由而然地想談談自己心裏的一些看法:

一、一年級語文教學童趣的語言是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仗》是一節 識字課,本節課教師本着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心裏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以圖片的形式引出了景物的各種的實物圖片,教師以富有童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教學源於生活,只有讓教學回到生活才能獲得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在識字教學中爲學生 創造了一個生活場景——菜園。色澤鮮亮的蔬菜,爲學生創造了一個豐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學生探索生活的興趣和慾望,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回想家裏的彩園,爲學生開創了一個愉悅的識字空間,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記字的過程。在課中還涉及了蔬菜小寶寶、拼音寶寶跟小朋友 捉迷藏 等有趣的環節,引導 着學生由帶拼音 讀生字詞到讀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識字的難度,整個識字過程,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在無意識的學,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 、學會了合作。由原來枯燥無味的機械及以變爲學生願學願記的行爲。

三、及時評價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本節課教師始終都用鼓勵的口吻,以多種形式獎勵學生,學生在讀過兒歌后互評,合作學習,再加上我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使學生

樂學,達到了學習目標,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習充滿自信、有了成功的體驗,調動了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不足之處:

一、教師應該立足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

對於農村學生對蔬菜經常見,但又不理解這個詞,在介紹時候可以介紹一下。

二、教會學生在興趣中模仿。

教學生字在田字格里書寫時,教師應該呈現的是清楚的田字格。教師範寫,學生再寫。

三、在讓學生完成任務的.時候,教師的語言應該明白具體,泛指不能太大,否則學生不能明白老師的意指。

四、恰當的色彩對比能夠增強兒童的分析和識記能力。

在本節課中老師既然運用了多媒體進行了教學,在進行生字教學和偏旁部首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偏旁部首與字體的其餘部分用上鮮明的對比色彩,我想這樣效果應該更好一些。因爲低年級的學生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對鮮明色彩的呈現會勝過教師反覆提醒他們要好得多。教師有意地引導生進行無意識而自覺的觀察,然後自己去獲得知識,這就更好了。

總之,我認爲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從生活出發,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精心設計教案,適合兒童的心理成爲兒童中的一員走人課堂,以他們所喜愛的形式和他們一起互動,纔會實現新的課標理念,纔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短短的一個月又要過了。仔細回想這一個月,突然發現孩子們長了不少,而自己也成長了不少。最初的孩子們都還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現在來看他們能夠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比較安靜地在教室上自習,能夠很好的完成老師佈置的每一項任務,所以孩子們長了不少。相比較而言,我也長了不少,我開始總結經驗,知道好孩子是通過鼓勵得來的,也知道好學生是通過百分之七十的關愛加百分之三十的教育得來的。

過去的一個月,我們重走了語文課文,重新鞏固了知識,同時也注重了學生的實踐,我們幾乎是複習完一個知識點就檢驗一次,發覺孩子們越來越喜歡這種教學模式,他們覺得是挑戰,開始競爭,個個都想做得更好,這讓我很意外,這就說明了自己的這種教學模式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很必要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孩子們都知道有付出纔有收穫。所以都很認真努力地在完成每一項任務,在嚴寒的冬季,在下雪的日子,他們仍然能夠漂亮的完成任務實屬不易,這讓我很感動。他們的手都凍得通紅,看着每張稚嫩天真的臉龐,他們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讓我更加愛他們。每天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回家,還要認真的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每天天沒亮就起牀,打着電筒來上學,這些都讓我覺得羞愧。所以,我從他們那裏重新學回了堅強。

在這一月中,感覺孩子們似乎還是吃不消的,不僅要重拾忘記的知識,還要牢記他們。幾乎每天下午,孩子們都會留下來聽寫、默寫,似乎給他們的任務還是太重,但是由於自己在之前的教學工作中沒注意到知識的鞏固,所以纔會加大他們的複習難度,所以,我要謹記這一點,爭取讓孩子們學得更輕鬆。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早操》是我們年級語文組上選定的同課異構的課文。我在設計這篇韻文的教學思路時充分挖掘韻文的童趣,考慮學情,同時吸取其他老師的經驗,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生氣盎然的清晨。我的教學思路是:首先是從孩子們熟悉的《上學歌》導入,太陽公公當空照,它把大地瞧一瞧,太陽公公可能看到了什麼,從而引出課題“早操”。接着讓孩子們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找找都有哪些小精靈,孩子們說一個小精靈,全班就隆重請出它,老師把圖貼在黑板上。這個環節是孩子們從圖畫初步感受這首兒歌的情景。接下來的步驟是老師範讀,找到小精靈們在哪裏做操,然後同桌共用一本書找到小精靈們是怎樣做操,老師打亂詞語順序,通過遊戲讓孩子把詞寶寶送回家。接着從詞到字,逐個擊破,通過自讀、變成各種花樣來讀字,目的就是讓孩子熟認每個字。在初步感受課文的基礎上,老師以指導朗讀爲契機,在教會孩子如何讀好每一個小節的同時,間接讓孩子明白了兒歌的含義及蘊含的感情。老師重點指導:滾來滾去,跳來跳去,飛來飛去,跑來跑去單獨怎麼讀,放到句子中又怎麼讀。

整個教學思路清晰,環節緊湊,孩子們學得也非常投入和開心。這篇課文要求認識和寫的生字並不多,一共七個,孩子的學習任務並不重。但如果僅限於達到認識幾個字的知識目標而忽略了能力的訓練和情感價值的薰陶是不值得的。每一堂課應該效率化。《早操》是非常有童趣的課文,可以讓學生接受美的薰陶和進行想象說話的能力訓練。但要靠孩子們從字面意義出發來理解課文傳達的這樣一個美麗的清晨是比較困難的。所以,一開始就安排了觀看《上學歌》的視頻,設計意圖是從圖畫入手營造一種美好的清晨景象,讓孩子入情入境,這也符合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課堂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了,孩子接下來就很願意跟着老師完成下面的教學活動。所以興趣是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在指導朗讀時,調用孩子已有的經驗,體會小精靈的調皮、可愛,讓孩子自己來讀出感覺。由於前面朗讀到位,在拓展練習說話時孩子們才能展開想象的翅膀,說出各種各樣的其他小精靈,如:

小魚兒,起得早,游來游去,在水裏做操。

小青蛙,起得早,跳來跳去,在荷葉上做操。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尤其是最後一個句子,我們可以看出,這堂課孩子的思維非常開闊,語言表達也非常有條理和優美,達到了訓練想象和說話的能力。

最後是寫字環節,孩子們在書寫“早”字的時候,因爲簡單所以孩子都會寫,在指導寫的時候,強調字的結構和筆順。在給字寶寶找朋友的時候,可以看出孩子們的詞彙量還是比較豐富的。可能是因爲孩子比較緊張,整堂課孩子不是很活躍,說話聲音也比較小。教師的情感調度還有待加強。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匆忙中又走過一學期,反思一學期的教學工作,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裏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鬆學生小腦袋裏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的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下面從三個方面對本學期語文教學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大量的識字認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採取了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認字識字。

1、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藉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起讀一讀。

2、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採取了各種指導方法,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班級裏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餘學生較好。

二、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採取瞭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達到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範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範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爲什麼這樣讀,老師爲什麼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學生讀文我採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寫話

寫話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因此,從這個學期開始着重訓練,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多讀多說,先說後寫。閱讀是說話的基礎,而說話是寫話的基礎。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故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先要抓好閱讀。”一年級是學習的基礎,因此閱讀在一年級也不能放鬆。在閱讀中孩子可以積累詞彙,感受完整的語句。孩子讀得越多自然說得也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鍛鍊學生的說話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趁熱打鐵,可以讓學生針對某個故事,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並試着寫一句話。類似這樣的形式,有的教師覺得這樣的題型一年級學生還沒必要做,因此往往忽視掉而不做。其實這也是在鍛鍊學生的閱讀及寫話能力。再者教科書中的文章更是不可浪費的閱讀素材,雖然一年級的文章還比較簡單,但作爲教師必須心細,一但發現文中的成語或優美語句,比如說“五光十色”“四面八方”等文中出現的成語及練習中的.成語,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都應讓學生積累。

(二)、看圖寫話,培養能力。小學語文書圖文並茂,特別是低年級,每幅插圖都生動形象,富有童趣,符合這個年紀段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給學生提供了說話素材。在每篇課文的開始或課文講解中都可以利用這些圖畫。讓學生觀察圖畫進行說話訓練時,教師就必須進行一定的指導。先指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找出圖畫上的詞語,說到詞語的時候,同時觀察說說他們在幹什麼並要求學生說完整話。這樣通過一句話一句話的練說,最後就可以連成幾句連貫的話了。另外小學語文在教學中還安排了“口語交際”的版塊。也是根據一定的要求進行口語交際,雖然主要目的是鍛鍊學生的說話交際能力,但也是在爲學生的寫話打基礎,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結束後引導學生按照說話的順序寫下來。當然教師也不必每篇都讓學生寫。對於學生寫的東西,教師不必要求過高。以鼓勵爲主,不斷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在不斷的訓練中適當提出要求,關鍵要求學生說完整話,寫完整句。課本就是來源於生活,教師也可以脫離課本,在現實生活中找找圖畫,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更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教材分析]

提起科學,我們可能會覺得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只要用心去想一想,留心去看一看,你就會發現,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月亮陰晴圓缺,太陽東昇西落;動物繁衍生存,植物開花結果;火車飛速奔馳,大橋橫跨江河這裏都包含着科學。《識字8》這篇課文所在的一組教材就是以這些科學知識爲專題編寫的。運用了淺顯的兒童化語言,採用生動形象的描寫,介紹了工業、農業、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等方面的科學常識。《識字8》是這組教材中的第一篇,課文由五句諺語組成,不僅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一些日常所見卻並未注意的科學常識,引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還讓學生初步認識了諺語這一中華民族古老而質樸的藝術形式,從而引導學生注意發現和積累諺語,豐富自己的知識。

本課雖爲諺語,但韻文味道很濃,各句雖然意思獨立,但從韻腳來看全文一氣貫通,體現了漢語言文字的韻律美。

[學情分析]

識字教學的對象是學齡初期的兒童,他們只有67歲,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徵是:好玩、愛動,不能長時間專注某一事物,喜歡接觸形象具體的有趣的東西。教學中通過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引導學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識字的有心人,見字認字,及時交流。

[設計理念]

識字教學要 將以人爲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環節。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朗讀上,讓學生主動探究地學習,引導學生自主識字,讓學生充分享受自主發現的樂趣,體驗識字寫字的樂趣,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寫字環節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學習目標]

(一)認識初、眉、辨、鬥、湖、即、雁、歸、轉、寒等10個生字。

(二)能正確書寫江、湖等5個字。

(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諺語的美。

(四)有主動積累諺語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初、眉、辨、鬥、湖、即、雁、歸、轉、寒等10個生字。能正確書寫江、湖等2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諺語的美。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主識字,進一步培養獨立識字能力。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認識10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文中的5句諺語,理解諺語,寫江、湖2字。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提起科學,我們可能會覺得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只要用心去想一想,留心去看一看,你就會發現,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動物繁衍生存,植物開花結果;火車飛速奔馳,大橋橫跨江河這裏都包含着科學。第8組組課文就是以這些科學知識爲專題編寫的。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走進第8組課文,走近科學,去探索我們身邊的科學。細心觀察的孩子才能發現它們,你們想做這樣的孩子嗎?現在就讓我們出發去大自然找找吧!

太陽從哪邊升起來,從哪邊落下去?

什麼時候月亮彎彎的,什麼時候月亮圓圓的?

2、你們真聰明!細心觀察、聰明的人們不但也看到了這些現象,發現了其中的小祕密,還用幾句簡單的話寫了下來,給它們取名叫諺語。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識字8》就是5條諺語。咱們快快打開書,相信你會有更多的發現。

二、識字

1、檢查預習。

昨天同學們已經進行了預習,你讀會這5句諺語了嗎?誰願意展示給大家聽聽?。

指名分句大聲朗讀諺語,其他的小朋友一邊聽他讀,一邊看着書。如果都讀準了,咱們就跟着他一起讀;要是讀錯了,就請你們幫幫他。(指出朝、鬥、轉都是多音字,注意讀準在本課的字音)

2、認字。

l 出示:十個要認識的字。看大家讀得這麼好,諺語裏的生字寶寶急着要和大家見面呢!你們看,它們全部都跑出來了。快和你的同桌讀一讀,聽聽是不是讀準了每個字寶寶的名字。圖上的小女孩說我會讀,你們會讀嗎?開火車讀字卡。

l 生字寶寶們誇你們讀得很準,很想和你們交朋友。不過它們想知道你們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他們的,請你跟大家交流交流,讓他們也記住。字寶寶就能和我們一十班的所有孩成爲朋友。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生字寶寶一定最喜歡我們一十班這些愛互相幫助的孩子啦!

l 出示:十個詞語。生字寶寶們還和咱們認識的字交上了朋友組成了詞語,看,它們來了。快和它們打打招呼,自己試着讀一讀吧!

l 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三、學文

1、生字寶寶誇你們學得真棒!讓我帶你們再去大自然逛逛,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

2、老師最喜歡第三句諺語,師讀。你最喜歡哪一句諺語,請你拿着課本和你同桌的小夥伴讀一讀吧!

4、指名讀,師評價。

5、現在進行朗讀接力賽,每個組讀一句,比一比哪個組讀得又響亮又流利。

6、理解5句諺語。

l 第一句(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

⑴、讀句子。

⑵、理解句子。①憑藉自己的生活經歷,畫一畫娥眉月月團圓。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相解釋農曆、娥眉、團圓。②搞清一年有十二個月,你認爲初三初四的月亮像什麼?十五十六的月亮又像什麼?說出你的發現。③讀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從中使學生懂得:普通的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一個規律,這個規律是人們長期觀察的結果。④指導朗讀讀出對新月、圓月的'喜愛。

l 第二句朝看太陽知西東,夜望北斗知北南。

⑴讀句子。

⑵理解句子。做一做。教師簡筆畫北斗星圖,簡單介紹北斗星的指向,讓學生了解北斗星。通過做一做,藉助太陽、北斗圖,分辨方向。⑶指導讀句子。

l 第三句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

⑴ 讀一讀。

⑵ 議一議。①教師故意出錯。老師也喜歡這句話,也想讀讀可以嗎?教師讀的過程中,故意丟掉低字,以此引出爭論:有沒有低是不是一樣?讓學生通過再讀句子及與同伴地探索,理解低字的重要。②讓學生在圖上貼蜻蜓,檢查學生對低的理解,使學生明確江湖畔的意思,理解句意。

⑶ 指導讀句子。

l 第四句大雁北飛天將暖,燕子南歸氣轉寒。

⑴ 讀。

⑵ 演一演。

①這句諺語寫的是誰?(大雁和燕子。)讓學生自己解釋北飛天將暖。②通過老師的疑問春天大雁往北方飛,燕子往哪兒飛?秋天,燕子往南方飛,大雁往哪兒飛?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使學生懂得:大雁和燕子都是候鳥,春天一同飛向北方,深秋一同飛加南方。教師隨機在句子下板書:

大雁 北飛 天將暖

燕子 南歸 冬天

③演一演。春天到了,大雁和燕子開始起飛。請問,你們去哪裏深秋,你們又去哪兒呀?

5. 學第5句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⑴讀一讀。

⑵學生自己說意思、理解、讀。

⑶自編諺語。諺語是人們經過長期觀察發現的規律,也是科學知識。這些規律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不信,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填空) 一場春雨( ), 十場春雨( )

(一場春雨一場暖,十場春雨要穿單.)

小朋友們,你們不僅學會了諺語,而且還會編諺語呢!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江、湖。這兩個生字寶寶也想和大家成爲好朋友,你發現了什麼?找出相同點。(偏旁相同、結構相同)

2、這兩個字都要按照先左後右的筆順規則來寫。範寫江、湖。

3、學生書空。

4、生描一個,寫一個。師巡視指導、評價。

五、小結

孩子們,字寶寶和諺語不僅會在課堂上和我們成爲朋友,更多的還會出現在生活中。聰明細心的小朋友們可以把自己的發現編成諺語,也可以收集一些諺語,通過它們還可以認識更多的字寶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識字8》教後反思

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獲取的過程。《識字8》裏的5句諺語內容較深,學生不易理解,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中,我以學生合作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去感悟、去探索、去發現。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認知水平,運用畫一畫、做一做、演一演、議一議、貼一貼、讀一讀等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樂於參與的活動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學習合作。在議中感悟句意;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境;在說中訓練語言;在評價中激活思維。創設一種言、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設創各種途徑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知識的獲得有自己體驗的過程。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和富有童趣的活動,讓學生在畫中理解詞語。學生不僅領悟諺語的意思,學會讀懂句子的方法,而且會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